『壹』 俄羅斯聯邦的國歌歌名是什麼
俄羅斯聯邦的國歌歌名為《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借用的是蘇聯國歌《蘇聯頌》(《Гимн СССР》)的旋律。
『貳』 俄羅斯和蘇聯是同一首國歌嗎
不是同一首國歌。
1:俄羅斯國家杜馬於2000年12月8日一致通過關於國歌、國旗和國徽的法律草案,決定把蘇聯時期的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重新作為國歌。
2:俄羅斯聯邦國歌歌名為《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沿用的是前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的旋律。2000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簽署了一項關於國旗、國徽、國歌的法案,將前蘇聯國歌經修改歌詞後正式訂為新國歌,即《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
3:而之前的《愛國歌》是俄羅斯聯邦自1991年至2000年的國歌,為米哈伊爾·格林卡所作,原為一段沒有配詞的鋼琴旋律,並且被配上法文標題。這首曲子於1990年代初在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支持下,被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選為國歌。
4:《牢不可破的聯盟》是前蘇聯國歌,又稱作《神聖的聯盟》,是蘇聯國歌的中文非正式曲名。此曲原為蘇聯共產黨的黨歌。
5: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政府決定製定一首能激勵民心的新國歌,於是在謝爾蓋米哈爾科夫和葛布列艾爾瑞傑斯坦兩人合作寫出新歌詞後,《牢不可破的聯盟》於1944年3月15日首次在蘇聯的電台播放,正式取代《國際歌》,成為蘇聯的國歌。
『叄』 《喀秋莎》對俄羅斯人的意義有多大
《喀秋莎》對俄羅斯人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這種武器的全稱是BM-13喀秋莎火箭炮。這是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製作的,以共產國際的俄文首字母K命名,印在炮艦上。新武器在戰爭期間需要保密,當時使用的蘇聯紅軍並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根據字母K,士兵們將其命名為喀秋莎,一個女人的昵稱,這個名字很快在蘇聯紅軍中傳播開來。有趣的是,在德國納粹一方,它被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肆』 俄或在奧運會上用《喀秋莎》代替俄羅斯國歌,這首歌對俄羅斯有什麼意義
要說說《喀秋莎》這首歌對俄羅斯有什麼意義,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這首歌,這首歌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
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蘇聯有個武器也被稱為《喀秋莎》, 這個武器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 火箭炮。這是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取共產國際俄文第一個字母K命名並印在炮車上, 而k則是俄文單詞共產國際的第一個字母。在戰爭時期需要對新型武器進行保密。當時使用的蘇聯紅軍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字。根據k這個字母,被士兵們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 而這個名稱也迅速在蘇聯紅軍里傳播開來,有趣的是在對立方德國納粹這邊這將其稱之為斯大林的管風琴。這是因為這種武器發射時像管風琴發射的聲音。
總的來說這首歌在俄羅斯的歷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伍』 推薦幾首著名的二戰蘇聯歌曲
紅軍之歌(蘇軍之歌)、牢不可破的聯胡御盟(國歌)、神聖的戰爭漏神、蘇維褲搜岩埃進行曲、莫斯科保衛者之歌、向斯拉夫女人告別、紅軍最強大、如果戰爭在明天、草原輕騎兵(草原啊草原)、在靠近前線的森林、鶴群、跨過高山 越過平原(遠東游擊隊員歌)、哥薩克奔赴多瑙河、喀秋莎、出發都能在優酷上搜到的
『陸』 悲壯的前蘇聯衛國戰爭的歌曲
1、《神聖的戰爭》
《神聖的戰爭》是上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的衛國歌曲。1941年6月下旬,德國對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蘇聯軍隊奮起反抗,頻頻受挫,傷亡慘重,數以萬計的大小城鄉毀滅在德軍的炮火下,上百大中城市淪陷。
危難時刻,為了鼓舞軍隊和人民的頑強鬥志,亞歷山大羅夫連夜譜寫出這首歌曲,旨在鼓舞蘇聯人的鬥志。
歌曲很快響徹蘇聯的大小角落,蘇聯士兵用鋼鐵般的身軀阻擋住德國軍隊的進攻,由防禦轉為勝利。鑒於歌曲的鼓舞之大,被銘為了蘇聯衛國歌曲。後期,被眾多國內外歌舞團演唱。
2、《莫斯科保衛者之歌》
《莫斯科保衛者之歌》為俄羅斯著名作曲家莫克羅烏索夫作於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刻,並很快廣為傳唱,無數戰士唱著這首歌奔赴戰場,唱著這首歌堅守到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後一刻。
3、喀秋莎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4、《如果戰爭在明天》
這首歌曲是1938年創作的,當時正值蘇芬戰爭期間,蘇聯軍方為了鼓舞人心而創作了這首歌曲。另外原版歌詞中有這樣的內容:「我們親愛的鐵腕的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引領我們向前進。」伏羅希洛夫是當時蘇聯的國防部長,有「第一統帥」的美譽。
5、《向斯拉夫女人告別》
這首進行曲原是一首軍樂曲,創作於1912年,是為「送郎上戰場」的所有巴爾干婦女而作。當時巴爾干發生政治危機,巴爾干各國掀起了從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爭取自由的斗爭。
作者瓦西里·伊凡諾維奇·阿伽普庚當時是沙皇軍隊的一名司號手。1941年,納粹德國悍然對蘇聯發動侵略戰爭,為了激勵蘇聯人民抗擊納粹的侵略,這首軍樂再度在俄國大地上響起。
在1941年的「十月革命節」閱兵上,瓦西里·伊凡諾維奇·阿伽普庚親自擔任樂隊的指揮,作為蘇聯士兵開赴前線前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