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為什麼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經濟、科技卻相對比較落後呢
您好,在下雖不及專家們的意見那般科學,細致。提供給您的答案可以作為參考! 先回答您的第一個問題。
俄羅斯的經濟,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蘇聯最開始時,在斯大林的領導下,進行工業改革,確立計劃經濟,主要以機械 重工業為主。到後期時:發展到能源化工,但這些確不能奪得以世界科技經濟為主導的頭籌!個人認為,俄羅斯經濟落後與其他大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俄國人沒能把握世界經濟的最大流行趨勢所致,是思想沒能跟進時代的腳步為因。
第二:科技,俄羅斯在電子 汽車方面全面落後與當今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其原因和上面分析一致,再者,俄羅斯的歷史遵崇與擴張,也就是武力征服她國。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發展工業 機械 化工等產業。所以俄羅斯的電子 汽車科技方面的落後也是文化的貫穿。但是俄羅斯在宇航房面 軍工產業方面在世界上排行老二,至今無他國取代。
俄羅斯很懶惰這個問題,不知如何回復您,哪一個國家的人全都是勤快的???俄羅斯人笨嗎?他要是笨的話,航天科技,軍工產業,這樣的高科技。他能造的出來?
最後是我想送樓主一句思考問題的哲言:世上很多事情不能單方面下結論!以單方面下決定者 是不全面,也是不科學的思考!
2. 表面看著很兇,實際上裡面很虛弱的俄羅斯,為何仍然讓北約恐懼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強大的核武庫依舊是讓北約國家最恐懼的威脅,猶如達摩克里斯之劍一樣永遠高懸在北約國家頭頂上。
而且在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自身的戰略縱深十分有利。假設發生戰爭,雙方都向對方發射了20枚核武器,國土面積小的地方可能徹底滅亡了,但是俄羅斯仍然具有大量的土地沒有被污染。這也是北約國家忌憚俄羅斯的原因。
3. 俄羅斯為什麼在國際社會上很孤立
一、俄羅斯國力衰退。二戰結束後,美蘇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那時的蘇聯真是無比強大。蘇聯解體後,雖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領土主體和聯合國席位,但俄羅斯的國力卻遠不如蘇聯。嚴重依靠出賣資源,金融寡頭勢力強大,輕工業長期滯後,讓俄羅斯緩不過神來,俄羅斯這些年一直在吃老本。國力弱了,對手就強大了,朋友自然就少了。
二、美國的持續擴張。二戰後,雅爾塔體系建立,美蘇爭霸。美國有北約,蘇聯有華約,並持續搞軍備競賽。最終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被拖垮了,原來一個家裡玩的朋友都散夥了。蘇聯倒了,美國卻沒閑著,趁著俄羅斯的虛弱,北約持續東擴,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國際政治空間。這不,眼看曾經自家的兄弟烏克蘭都要被美國拉去了。
三、俄羅斯歷史欠賬太多。俄羅斯的歷史就是一部擴張侵略史,凡是和他接壤的國家都沒能倖免。我們就不用多說了,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芬蘭、羅馬尼亞、土耳其、阿富汗等國家哪個倖免過?為啥烏克蘭、喬治亞這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要去抱美國的大腿?也是因為蘇聯時期的歷史欠賬,對俄羅斯有太多的不滿,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所以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上如此孤立也就不足為奇了。
4. 俄羅斯縱橫世界幾百年,為何經濟一直都很差主要原因有三點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能夠強大,能夠縱橫世界,其經濟肯定也是不錯,最典型現在的世界強國,美國,英國,法國等。但是這也有例外,那就是俄羅斯,俄羅斯近代幾百年縱橫世界,一直是強國,但是其經濟卻一直不行,甚至說很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真實原因找到了。
俄羅斯在近代300多年的時間,突然崛起,軍事實力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300年時間,靠著軍事打下了400倍的領土。在近代被稱為「歐洲憲兵」,有世界警察的意思。而且歐洲著名的強權者拿破崙,在俄羅斯開啟失敗,一戰、二戰,也都是在俄羅斯開始失敗。可以說,俄羅斯強盛了幾百年一點也不誇張。
但是俄羅斯雖然軍事力量很強,但是經濟一直都是歐洲大國中最差的,在近代西方都到工業社會了,俄羅斯還有農奴制,還處於農業社會。即使蘇聯時代,經濟好了一點,但是也跟世界先進差距很大,蘇聯解體後,更是一日不如一日,現在基本上靠賣資源過日子了。因此,放眼近代幾百年時間,俄羅斯雖然強大,但是經濟卻一直很差,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真實原因有三點:
第一,先天條件不行。
俄羅斯起源於基輔羅斯,而基輔羅斯是東北歐內陸的小國,此後雖然不斷的擴張,但是佔領的地區不是緯度高、嚴寒,就是內陸地區。嚴寒使得大部分土地其實沒用,無法產生經濟效益,最典型的,當年俄羅斯佔領阿拉斯加,只是用來打獵和獲取熊,狼皮毛,根本入不敷出。而地處內陸,失去了近代殖民時代,商業大發展的機會。因此俄羅斯也做過抗爭,一直打了幾百年,才在歐洲西部波羅的海獲得了出海口,在亞洲也獲得了出海口,但是為時已晚。可以說,俄羅斯天生缺乏經濟發展的條件,沒有像英法美那樣的優厚條件,因此,領土雖然大,但是能用來發展的並不多。
第二,不善於搞經濟。
俄羅斯近代的崛起,起源於軍事,戰爭的強悍納蠢。而戰鬥力越強,俄羅斯就越迷信武力。因此,俄羅斯人不善於經商,但是歷史上一直極度重視軍隊,幾乎每年大量的財政收入投入到軍事,即使到現在其軍費佔比GDP比例也是世界大國中最高的,因此,這直接影響了俄羅斯在經濟上的投入,投入不足,自然發展緩慢。而能維持其大國地位的軍事則不斷得到加強,形成惡性循環。而且俄羅斯人跟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等不同的是,俄羅斯長期是內陸國家,民族特性內斂,不善於經商,所以經濟一直搞不好。
第三,人口太少,而且消耗太快。
我們知道國家的發展,是需要人力的開發的。而人力充足不但可以很好的開發領土,還能形成內部的驅動力,比如說我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口紅利。但是俄羅山豎斯自古人口很少,大部分的地方地廣人稀,男少女多,嚴重缺乏經濟發展的勞動力。而且不斷持續幾百年的對外征戰,使得人口快速消耗,光是一戰二戰,死了幾千萬了。因此,我們現在看到,俄羅斯凡是人口集中的地區,經濟都不錯,比如說俄羅斯的東歐部分,但是人口少的大部分地區,經濟都很差,很多地區甚至是處於原始狀態。所以這個到現在還是軟肋,嚴重缺人。所以啊,俄羅斯雖逗茄大然強大, 但是經濟上一直沒能有很好的表現,確實比較可惜啊。
5. 俄羅斯日漸衰落它的主要社會根源到底是什麼
因為現在世界上的自然資源不再像以前那麼的稀少之前了,並且俄羅斯的人口也開始走向越來越少的趨勢,勞動力已經遠遠比不上當年強盛時期的蘇聯了,所以俄羅斯現在經濟也是越來越差,不過軍事底子還是很強的。
加上現在自然資源在世界上也是越來越廉價,俄羅斯的自然資源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經濟來源少了,國家能不衰落嗎,不過俄羅斯憑借了老底子的軍事實力,依然在世界上有著很強大的地位,哪怕現在,也是不懼怕美國的。
6. 沒有大國支持,為什麼讓強大的俄羅斯慘敗呢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車臣宣布撤出俄羅斯獨立,但俄羅斯不承認車臣獨立,由於當時俄羅斯國內混亂一直沒有處理這件事情,直到1994年才派兵平息車臣叛亂,由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親自指揮,可是車臣武裝拒絕放下武器,並和俄羅斯軍隊發生沖突,戰爭持續了近兩年。首次車臣戰爭,俄羅斯軍隊戰敗而告終。車臣沒有大國支持,為什麼讓強大的鄭悉俄羅斯慘敗呢?
三是車臣對俄羅斯有著深仇大恨。自從被沙俄統治以來,信奉伊斯蘭教的車臣人經常造反,到了二戰期間,斯大林施加叛國罪將他們整族流放,使車臣人對俄羅斯深感憎恨。在首次車臣戰爭中,俄軍戰敗,原本俄羅斯已經默許車臣獨立,但是車臣慾望過高佔領了達吉斯坦,於是俄羅斯爛猛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這次車臣面對普京帶領的俄羅斯軍隊失敗了。因此,首次車臣戰爭的失敗,從總體上說,不是在敗在軍事上,是敗在國內外政治上的原因。
7. 俄羅斯經濟這么衰弱,為何卻要頻頻出動軍隊到處打仗
這就是俄羅斯的一種態度,對於國際爭端的問題,俄羅斯一向採取這種強硬的態度。而且這也是俄羅斯的一種需求,維護國家的利益就是打倒對手無力還手,讓世界看出來自己的強硬手段,都不敢來侵犯這個國家。
俄羅斯在此刻出兵烏克蘭,在外界來看有著十分明確的戰略意圖。在烏克蘭動盪的過程中,俄羅斯控制住克里米亞,「進」可以推動克里米亞發聲,擺出求保護態勢,乃至推動克里米亞的獨立,至少使烏克蘭不敢與俄羅斯直接對抗,轉而壓制歐盟和美國回到對話軌道上;「退」可以保持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存在,維護俄羅斯西南方向黑海和亞速海的安全利益。
8.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什麼那麼虛弱
序
二十世紀末,世界政治版圖出現劇烈波動,蘇聯解體和東歐國家頻頻變色使蘇聯東歐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線。蘇聯在經歷了「震撼世界的十天」後,又經歷了「震撼世界的十個月」,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最終以憲法的形式宣布蘇聯停止存在。
同時,葉利欽宣布蘇共組織為非法,查封蘇共大樓,並禁止蘇共一切活動。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這一切發生的時間是那樣的短暫。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為什麼會葬送了蘇聯?究竟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使蘇聯解體?蘇聯國民積累了70年的財富,工農業總產值高達三萬億美元(1980)年的超級大國,為什麼頃刻見灰飛煙滅?
更令人驚奇的是,蘇聯龐大的資產倒地到哪兒去了?
在波蘭取得重大成功的震盪療法為什麼用在俄羅斯身上卻造成了整個國家經濟的極端衰退?
第一節蘇聯經濟的遺留問題
眾所周知,蘇聯第一位改革家是列寧。
在反協約國武裝干涉中的戰時共產主義盡管顯現了很大的優越性,但卻傷害到了農民的利益,於是於1921年發生農民風暴。
列寧緊急下令調控國家經濟,實行新經濟政策,蘇聯經濟得到復甦。
接下來是斯大林的舞台。
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本來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但是復雜的國際形勢迫使斯大林被迫放棄新經濟政策:「當我們不需要它的時候,就把它拋開。」
斯大林果斷地選擇放棄新經濟政策,最主要的根據來源就是風雨飄搖的中國:「中國沒有重工業,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他。」
中國的遭遇使得斯大林認識到了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的重要性,因此蘇聯把重工業和軍工放在經濟發展的首要地位,不過在當時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因為蘇聯畢竟面臨著周圍資本主義國家的團團包圍,旁邊還有一個不安分的德國。
但是問題出現了:由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當時看起來太過於完美了,前兩個五年計劃蘇聯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全部超過20%(第三個五年計劃因戰爭而中斷,西方蘇聯的損失為年均3.7%,總計約20%,蘇聯實際年均損失應該在7%~10%左右,總計損失約40%的經濟),蘇聯成為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社會主義在初期煥發出了強大的生產力,當然,這是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度高漲所帶來的經濟空前增長。
其實計劃經濟在那個時代最突出的貢獻出來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外還有在抵禦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相對封閉的市場(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市場)避免了國際銀行家一次規模空前的「剪羊毛」行動,在這場全球大衰退中,美國損失最嚴重,接近3000億美元的資產流入了國際銀行家們的腰包。
但是與此同時,特立獨行的蘇聯卻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導之下,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蘇聯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重工業體制,而且由於資本是靠自己人民的節約累積起來的,有效地規避了風險,外國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很快開始轉向蘇聯尋找出路。
只不過斯大林沒有利用到這一有利的時機大量吸引外資,或者說是以政府名義出面低價吸納美國以及西歐的優質資產,但是還是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工業能力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侵佔了除英吉利之外的西歐的德國和義大利的工業能力加起來仍然不夠蘇聯的一半,蘇聯龐大的生產能力為他在戰爭中提供了足夠的坦克、飛機和火炮,是蘇聯制勝的利劍。
在戰爭過後,斯大林更加堅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走向共產主義的正確的、便捷的途徑的片面認識。
但是斯大林很清楚,他必須對蘇聯採取某種改革,這種改革不是經濟上的,而是政治上的改革,也就是我以前說過的改革蘇聯官僚主義,但是這種改革以失敗告終了。
接下來是赫魯曉夫。
在赫魯曉夫之前還有一段插曲,蘇維埃主席馬列林科試圖用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身份推到改革,提高工人的工資,但是赫魯曉夫很快就制止了這次反撲,牢牢地控制住了政權。
但是盡管赫魯曉夫對斯大林從頭到尾地批判了個遍,但是仍然是換湯不換葯,國家依然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斯大林——蘇聯模式。
赫魯曉夫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一位讓人趕下來的總書記,換句話說,赫魯曉夫被迫「自願下台」,然後是帶領蘇聯走向「極盛」的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期間,重要蘇聯部長主席柯西金以及謝列平等一系列有才乾的人,推到蘇聯的新經濟體制改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駕馬車」。改革起初異常成功,蘇聯經濟有了很大的起色,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
美蘇國民收入、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年均)比較(%)
蘇聯 美國
1929-1932 16.2 22 -10.7% -8.2%
1933-1937 16.2 24 ? -2.1%
1938-1940 10.0 19 ? 0.8
1941-1945 -3.7 -10 ? 4.2
1946-1950 14.6 21.2 ? 4.5
1951-1960 10.2 13 3.3 2.7
1961-1970 7.1 14.1 3.9 1.1
1971-1975 5.7 15.2 1.8 1.6
1976-1980 4.2 8.8 4.5 3.9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初期蘇聯經濟是很不錯的。然而,一切都在「布拉格之春」中毀滅了。當蘇聯領導人們意識到如果各個加盟國或者盟國單獨搞出一套經濟制度,會危機到蘇聯的利益,蘇聯和美國的對抗將處於劣勢時,蘇聯開始強硬起來,自身的改革與布拉格之春一起毀滅掉了。
安德洛波夫確實是一個實幹家,他明白蘇聯存在著勢力多麼龐大的官僚,他決心花大功夫整頓蘇聯的貪官,在執政的2年時間內安德洛波夫居然挑出了上千名貪官,他們侵蝕了蘇聯人民的財富,使得底下的農民一直怨聲載道。然而安德洛波夫無能為力,因為他的健康問題實在太嚴重了,他只在總書記的寶座上呆了不到兩年,就讓給了契爾年科,契爾年科的身體狀況比安德洛波夫好不到哪兒去,可以說他執政期間基本上什麼事情也沒做,也沒有政績,很快病死了。
接下來是戈爾巴喬夫。蘇聯的青年們把契爾年科的死和戈爾巴喬夫上台合在一起喊「烏拉」,足以表明契爾年科在蘇聯人心中的地位有多輕。
蘇聯 美國
1971-1975 5.7 15.2 1.8 1.6
1976-1980 4.2 8.8 4.5 3.9
這就是戈爾巴喬夫面臨的巨大問題,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經濟已經開始明顯減速,同時,歐美國家的「黃金期」也開始了,美國在多條戰線上對戈爾巴喬夫組織了反攻。現在,擺在戈爾巴喬夫案頭上的問題有:
1、 怎樣處理好民族關系,也即是怎樣處理蘇聯加盟共和國的關系,防止分裂主義分子、極端民主主義分子陰謀分裂國家的計劃得逞;
2、 怎樣緩和和其他國家(如中國、阿爾巴尼亞)的矛盾;
3、 如何建立一種新的秩序代替原有的斯大林——蘇聯經濟模式;
4、 如何對付那些勢力龐大的官僚。
第二節蘇聯經濟改革——導火索
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無疑是失敗的,但這僅僅是根據社會實踐得出的結論,問題在於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為什麼會失敗,究竟是什麼拖垮了蘇聯的經濟呢?
讓我們來聽聽俄羅斯政府官員和政治精英近來對蘇聯解體原因發表的某些評論:社會改革應是漸進的;蘇聯最終解體,不是意識形態的失敗,也不是一黨制的失敗,而是領導層政策的失敗;蘇共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脫離群眾,只搞自我摧毀,不求自我完善;戈爾巴喬夫不懂蘇共對蘇聯生存和發展的保障作用,推行錯誤改革路線,削弱黨的領導,從而引發了亡國的災難。
眾所周知,在勃列日涅夫時期實行的美蘇對抗政策和大量增加軍費使蘇聯經濟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條,或許誰也沒有想到,高福利政策恰恰是拖垮蘇聯經濟的重要因素。
我們來看看1980年美蘇經濟對比:
人口:蘇聯26450萬人美國22260萬
國民總收入:7054 億美圓,美國:10528億美圓,是美國的67%
人均國民收入:蘇聯2667美元;美國4730美元,是美國的56%
鋼產量:蘇聯14800萬噸,美國10380萬噸,是美國的143%
發電量:蘇聯12950億度;美國24750億度,是美國的52%
石油產量:蘇聯60300萬噸;美國43000萬噸,是美國的140%
天然氣產量:蘇聯4060億立方米;美國6000億立方米,是美國的 67.7%
商品煤:蘇聯65300萬噸;美國78400萬噸,是美國的83.3%
家用轎車產量:蘇聯133萬輛;美國658萬輛;是美國的20.2%
塑料:蘇聯360萬噸,美國1386萬噸,蘇聯是美國的26%
化學纖維:蘇聯117.6萬噸,美國390萬噸,是美國的30%
化肥:蘇聯2480萬噸,美國224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11%
水泥:蘇聯12500萬噸美國770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62%
紡織品:蘇聯71億平米,美國40億平米,蘇聯是美國的178%
聯合收割機:蘇聯11.3萬台,美國3.18萬台蘇聯是美國的355%
拖拉機:蘇聯55.7萬台,美國27萬台,蘇聯是美國206%
糧食產量:蘇聯18910萬噸,美國2637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71.7%
肉製品產量:蘇聯1500萬噸,美國267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56.2%
奶製品產量:蘇聯9060萬噸,美國5830萬噸, 蘇聯是美國155.4%
棉花產量:蘇聯332萬噸,美國238萬噸,蘇聯是美國139.5%
捕魚量:蘇聯920萬噸,美國350萬噸,蘇聯是美國的262.9%
商船噸位(注冊噸位數):蘇聯2226.2萬噸,美國1618.8萬噸,蘇聯是美國的137.5%
(以上選項,蘇聯超過美國的用紅色標注,且帶有黃色背景,落後美國的用藍色標出,不足美國一半的添加了藍色背景)
盡管當時蘇聯的各項指標平均來說占據美國的三分之二強,但是,由於人口比美國多,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總值卻大大低於美國,在這種情況下實行高福利,而且高福利的增長速度甚至高過了經濟的增長速度,成為蘇聯經濟崩潰的又一重要因素:
「以軍備工業為核心的經濟格局每年軍費約占國家預算的1/4
1986年,戈爾巴喬夫在蘇共二十六大上,提出加速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方案。這個方案的核心,仍然是優先高速度地發展重工業,特別是以軍備工業為核心的外延或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戰略,而變本加厲地把一切人力、物力、財力集中投放至擴建軍備中去。據報道,蘇聯大約40%的資源用於軍工生產。軍工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4左右。蘇聯機械製造業產品的近半數,在直接或間接用於軍需生產。又據前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在1990年7月蘇共二十八大上披露,蘇聯每年的軍費開支約占其國家預算的1/4,約1150億盧布。據英國倫敦戰略研究所披露:1989年,蘇聯的軍費開支為1192億美元。因此,進入90年代,蘇聯的經濟再也無法維持,而徹底地崩潰了。一個長期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進行軍備競賽的蘇聯,雖然使美國從戰後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淪為最大的債務國;但同時,把它自己也拖垮了。
高福利令經濟衰敗雪上加霜低效率的工業基礎拖垮蘇聯。
80年代蘇聯的經濟狀況不佳是人所共知的,不少學者往往只強調蘇聯計劃經濟體系的僵化、過度發展國防工業、民用工業技術水平落後等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蘇聯的全面福利制度和高福利、高消費水平也是蘇聯經濟日益衰敗的重要原因。
從赫魯曉夫時代開始,蘇聯就不斷提高國家福利的水平;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由於社會的不滿日益增加,只有「花錢買穩定」。因此,到了70年代末期,蘇聯民眾的生活水平就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商品供應充足,物價低廉,大量分配新建住宅,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迅速普及,老百姓的儲蓄也不斷增加,那時蘇聯人的購買力就幾乎相當於今天中國人的購買力。
但是,這種高福利雖然是老百姓的福音,卻是蘇聯經濟的噩耗。因為,蘇聯低效率的經濟基礎實際上只能應付低收入、低消費,無力長期支撐這種高福利。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沒有競爭壓力,雖然提高了福利和教育水平,卻並不會相應提高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只不過促使更多的人轉移到輕松干凈的工作崗位上,造成白領崗位上大量冗員、工作紀律鬆懈,而藍領崗位卻嚴重缺員。所以,高福利時代越長,對蘇聯經濟實力的消耗也越厲害。因此,到了80年代後期,蘇聯已經債台高築,再也供不起這樣的高福利了。於是,商品短缺越來越嚴重,通貨膨脹不斷上升,經濟增長停滯,經濟情況明顯惡化。
其實,在蘇聯實行重工業優先、低收入低消費政策的年代,經濟並沒有垮掉。只是因為從勃列日涅夫時代開始,連續實行了20年的高福利,才使經濟陷入絕境的。在這種政策下,想要既維持一個重工業、軍事工業為重心的經濟結構,又維持高福利,是力不能及的。或早或晚,國力『透支』就必然導致經濟危機。」
現在,蘇聯再也沒有能力實行高福利政策了,但是人民的不滿情緒已經開始蔓延。
戈爾巴喬夫最重大的錯誤就在於改革過於激進,在新秩序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就匆忙打破了舊秩序,導致社會出現混亂。正是在這個時候,蘇聯的黑市出現了,他們高價倒賣糧食、工業品,使得政府的調控日益艱難。
更重要的在於戈爾巴喬夫把開放的門檻打得太大了,很快,外國許多「非法」的電台闖進了蘇聯,並大肆宣揚美國的民主,美國經濟的發達,於是,在蘇聯人羨慕美國人富裕生活的同時,出現了對蘇聯共產黨的失望。
是政府對人民的投入不過多嗎?是的,有這個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投資下去的資金全部被層層剋扣,到最基層,恐怕就已經沒有多少了。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濟一直趕不上從前,但是為什麼俄羅斯人民卻仍然不支持俄國共產黨呢?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對共產黨徹底失望了,而這失望的原因正式因為「資金上流」,當然,這只是好聽的一個名詞,實際上就是貪污腐敗。
就在這時,一場最重大的針對蘇聯風波開始了。
第三節金融戰爭:目標蘇聯!
保羅·沃爾克在1978年11月9日提出了「世界經濟『有控制解體』」論。
問題是,解誰的體?如何解體?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嚴重負債的第三世界國家,其次是蘇聯與東歐。
在美元和英鎊徹底擺脫「金本位」的束縛後,資本家們就可以放心的使用「通貨膨脹」這部高效能的「絞肉機」了。
在美元和英鎊的利率猛漲過後,第三世界國家的巨額債務在如此驚人的「高利貸」的壓榨之下,已經使他們註定成為資本家絞肉機里的肉了。
當然,首先的目標並不是蘇聯東歐,而是日本。
日本在二戰過後憑借著強大的外國資金和自身的軟實力迅速崛起,日本經濟的蓬勃上升使得日本國民的信心空前高漲,當日本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一半時,日本人沸騰了。但是資本家們膽怯了,如果日本再繼續發展下去,日元勢必會沖擊美元,造成他們利益的無可挽回的損失,於是他們對東京股市投出了「股指認沽期貨」這枚金融核彈,日本損失慘重,橫屍遍野,一個月內,自殺、跳樓的人不下數千之眾。
輪到了蘇聯。
金融寡頭索羅斯與美聯儲前任主席保羅·沃爾克、花旗銀行副總裁安諾·魯丁、哈佛教授傑弗里·薩克斯,一同炮製了讓東歐和蘇聯一擊斃命的「震盪療法」。索羅斯自己是這樣總結這一療法的:
我考慮到必須展現出政治體制變化會導致經濟改善。波蘭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地方。我准備了一系列廣泛的經濟改革措施,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看緊貨幣、調整結構和債務重組。我認為三個目標同時完成要好於單獨實施。我主張一種宏觀經濟的債務與股份置換。
調整產業結構相當於對宏觀經濟秩序進行全面手術,同時卻偏偏要緊縮貨幣供應,等於動大手術卻拒絕給病人輸血,最後的結局當然是經濟徹底解體,生產嚴重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工業企業成片倒閉,大量工人失業,社會動盪加劇。
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帶來了空前的混亂,蘇聯的經濟很大程度上確實「休克」了。
改革帶來了更多的問題:資本家的勢力大幅增強,已經達到了足以和政府分庭抗禮的地步;由於生活水平的下降,共產黨政權越來越不得人心;貪污腐敗盛行、黑市比比皆是;資本和財富全部轉移到了貪官和資本家的手裡,政府的權利進一步被削弱。
讓我們來看一則報道:
蘇聯27.5萬億美元消失的真相
如果你從未聽說過里歐.萬塔(Leo Wanta)這個名字,請不要感到慚愧,因為應該感到慚愧是哪些號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西方新聞媒體。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故事,它早已在從新加坡到巴黎的國際金融和外交圈子裡鬧得沸沸洋洋,但西方主流媒體們卻保持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沉默。
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金融事件,如果問題失控,全世界的金融體系將面臨信用崩潰!
這也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金額,它涉及高達27.5萬億美元的巨額財富歸屬,如果記入利息和投資回報,總金額將高達70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30倍!
這將是一個波及世界主要國家和國際銀行的驚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一筆4.5萬億美元的巨款從瑞士秘密匯到了美國,用以「私」了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資金轉移引起了世界金融市場美元流動性短缺危機,由此直接導致了2006年5、6月份橫掃世界的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包括黃金和白銀)的暴跌。
究竟誰是萬塔?他又是如何擁有27.5萬億美元的財富的?不是說世界首富身家才500多億美元嗎?怎麼可能有人擁有比比爾. 蓋茨還要多500多倍的財富呢?
當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你就上當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所謂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無形」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已嚴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
萬塔的真實身份是當年裡根總統最信任的金融戰爭專家,曾是美國財政部、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的高級官員。80年代,萬塔直接受命於里根總統從事旨在顛覆蘇聯盧布的秘密金融戰爭。他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團」(New Republic Financial Group),公司運作資本僅1萬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國秘密的海外賬戶資本注入後,萬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萬塔以高於黑市一倍的比價(28盧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筆以50億美元買進1400億盧布的利潤極高的交易,這要感謝他在蘇聯內部的同謀們。在1991年1月和2月,萬塔在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上大肆做空黃金高達2000噸。早已疲弱不堪的蘇聯經濟,全靠著黃金出口這點養命錢,金價的暴跌在蘇聯的棺材蓋上打進了最後一根釘子。
萬塔的秘密行動被稱為「偉大的盧布騙局」(Great Ruble Scam)。
在蘇聯解體後的幾年中,萬塔和其他美國金融戰爭的高級專家們與前蘇聯內部的腐敗勢力里應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蘇聯的國家財富。情況一度荒唐到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撒克斯(Jeffrey Sachs)直接幫葉立欽修改總統令,美國律師喬納森.海(Jonathan Hay)親筆制定了無數俄羅斯法律條文和政$府規定,美國財政部的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給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的信中甚至詳細指導如何制定和執行經濟政策。俄羅斯經濟的病情在「美國大夫」的「悉心關照」之下,下場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對俄羅斯人民來說是異常嚴酷的,俄羅斯經濟體業已嚴重失血的身軀,在國際金融家開動的超級通貨膨脹這部「財富絞肉機」碾過之後,大批前蘇聯的社會主流人士的畢生積蓄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大學教授,醫生,軍官,工程師,紛紛走上嚴寒的街頭,去兜售各種價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討。戈爾巴喬夫參加1991年11月馬德里的西亞和平討論會時,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離開會議,因為他的俄羅斯代表團付不起賓館住宿費。
蘇聯人民積累了70年的國家巨額財富到哪裡去了?真像西方經濟學家們所說的蘇聯經濟早已「資不抵債」?人民的財富真會「蒸發」 得無影無蹤嗎?
其實在超級通貨膨脹中,財富並不曾蒸發,財富只是發生了轉移。萬塔的27.5萬億美元就是前蘇聯人民「蒸發」的財富的下落之一。
與歷史上貧窮弱小的國家無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前蘇聯擁有著強大到讓美國無法安睡的軍事力量,在軍事實力仍然相當強大的狀態下,整個國家遭到外部勢力瘋狂與徹底的洗劫,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金融戰爭所展現出的巨大破壞力,絲毫不亞於蘇聯整個衛國戰爭的損失程度,所不同的是,衛國戰爭的巨大代價換來的是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而金融戰爭的慘敗,導致了國家解體和經濟長期衰敗。戰爭對蘇聯的破壞僅僅持續了4年,而金融崩潰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的災難已經接近16年。
同時,一些反動廣播和報紙大肆宣傳共產黨政府專制、腐敗,沒有「自由和民主」,號召蘇聯人民「奪回屬於自己的自由和民主」,蘇聯的社會空前混亂。
此時,在1923年德國出現的超級通貨膨脹在蘇聯重新出現,盧布貶值、物價飛漲、人民購買能力大幅下降。
同時,最致命的金融打擊開始。
先是資本家狂拋黃金,使得以黃金出口以爭取外匯的蘇聯財政陷入危機;然後是石油價格的回落,使得蘇聯本來就脆弱的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再加上農業年連的歉收,層層的貪污腐敗,黑市的盛行,加上軍費的巨大開支使得蘇聯的財政徹底崩盤。
此時,戈爾巴喬夫又一個重大錯誤徹底葬送了蘇聯。
第四節政治體制改革——自掘墳墓
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出現重大失誤和社會秩序混亂的關鍵時刻,再次犯下大錯,試圖用政治改革推進經濟改革。
再次的全盤否定斯大林使得戈爾巴喬夫自己被後路堵死,緊接著,葉利欽等人開始向戈爾巴喬夫進攻。
戈爾巴喬夫於是開始了「最激進的改革」,正當人們仔細閱讀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章程時,卻突然地發現:居然和西歐與美國流行了幾百年的議會制度如出一轍。
很快,全蘇大選開始。
令人吃驚的是,蘇聯共產黨的一些重要州領導,例如莫斯科州、列寧格勒州等地的領導紛紛被激進派竊取,蘇共在政治上陷於不利,盡管戈爾巴喬夫仍然當選蘇聯總統,但是權勢已經大不如前了。
正是這樣,戈爾巴喬夫開始了自掘墳墓的重要一步——實現權利中心的轉移。
在葉利欽、外部資本主義勢力的慫恿下,戈爾巴喬夫做出決策,改變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責,正式將權利中心移交最高蘇維埃。
這樣就使得共產黨勢力進一步削弱,戈爾巴喬夫想也不會想到,此時的最高蘇維埃是葉利欽的天下。
戈爾巴喬夫開放過頭了,由於「政治民主」,大批蘇聯前期的資料被解密,許多不利於蘇共的資料廣為流傳,包括卡庭森林事件,導致人民對蘇共的不信任加劇,蘇共在隨後的選舉中越來與不利。
葉利欽一步步地走向權利的中心。
此時,蘇聯共產黨「傳統派」的精英們終於看出了葉利欽的意圖,於是他們立即行動,准備做最後的努力——挽救蘇聯。
1991年8月18日,政變正式開始,這就是著名的「八·一九」事件。
但是,由於「全盤否定斯大林」、蘇共的貪污腐敗、改革的失敗以及西方電台利用蘇聯新聞真空而宣傳的反動新聞使得民心向背,「人民的政黨」居然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真是天大的笑話。
隨著「八·一九」政變的失敗,蘇聯解體已成定局。
但是話也不能說死,蘇聯還有最後一次機會:人大。
蘇聯人民代表大會自從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過後就將權利移交了最高蘇維埃,現在蘇聯危機,絕大部分蘇聯人大代表支持蘇共,蘇聯人大主席建議戈爾巴喬夫召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特別人民代表大會」,奪回被最高蘇維埃(葉利欽)搶去的權利,完成「八一九」政變未完成的任務。
然而,戈爾巴喬夫最終也沒有下達這個命令。
12月26日,一個蕭瑟冬日,戈爾巴喬夫對全體蘇聯人民宣布蘇聯已經不復存在,並建議蘇共自行解散,蘇聯徹底崩盤,蘇聯經濟遭到外國資本家強大資金的洗劫。
先是由於超級通貨膨脹,生活用品價格飛漲,大規模飢荒開始出現,人民被迫賤賣家產,國外勢力趁機廉價收購這些優質資產,然後轉移到西歐和美國,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