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現在的有那麼多先進武器,為什麼還要從俄羅斯買
一、中國軍事裝備依然有短板。
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軍事裝備中,中國短板部分是最重要的合作內容之一。譬如,中國在戰斗機的航空發動機方面一直處於劣勢,不能滿足我軍需求。考慮到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從俄羅斯購買先滿足需要就是一個合適選擇。
諸如此類的短板,如今我國雖然越來越少,但在我軍裝備領域仍然存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一些先進的軍事裝備都仍是常態。
二、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戰略與國防現實需求決定。
過去,由於我國軍事裝備長期落後於軍事強國,考慮到長期安全戰略需要和現實的經濟能力,中國軍事裝備研發採用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即,當我們研發出新的軍事裝備後,由於和軍事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般不會去過大批量地裝備,而是在小批量裝備後立刻投入新的改進和新裝備研發當中。這樣,我國就可以盡量節省軍費開支,加快軍事裝備的研發速度和進城,這樣的戰略有助於我國快速縮短與軍事強國在裝備領域的差距。
但是,如果不大批量裝備自己研發的、與軍事強國軍事裝備相對還較為落後的自主裝備,就得去購買更加先進的裝備,才能滿足我國的國防要求。在這個世界上,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軍事強國,都一直維持著對華軍事裝備禁運,我國實際上可以買到的軍事裝備只有俄制武器。
所以,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國軍事裝備的研發戰略和現實需求決定的。這種現實,在我國軍事裝備研發真正全面趕上軍事強國前,恐怕不會完全改變。當然,隨著我國軍事科技的進步和我國自給能力的增強,未來從國外購買軍事裝備會越來越少。
三、俄軍備瘦死駱駝比馬大,中俄軍事合作有很大互補空間。
俄羅斯雖然在蘇聯解體後一直靠吃老本過日子,但由於蘇聯的底子過厚,故哪怕吃了二十多年,迄今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除美國外,在軍事裝備領域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的確屬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相比俄羅斯,中國軍事裝備的研發雖然追趕得很快,也在獨立自主和吸收他國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進步,但就整體而言,我國仍一直處於追趕狀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投入的研發費用也越來越多,我國的軍事裝備研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某些方面,中國在技術方面甚至已趕超俄羅斯。
基於上述現實,中俄在軍事裝備領域未來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譬如,中俄在直升機領域和打飛機領域的合作已經開始,在航天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四、中俄全球戰略協作夥伴合作關系中,包括軍事方面合作的推進。
中俄是全球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中俄在發展兩國政治、經濟關系時也正在推進相適應的兩國軍事關系。兩軍在軍事合作領域的部分,就包括軍事裝備的合作。這種合作,包括軍事裝備共同研發的合作,當然也包括從俄羅斯購買軍事裝備。
過去和現在,主要是我們從俄羅斯買裝備,未來俄羅斯能從中國進口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也必然會出現俄羅斯從中國采購裝備的情況。當然,現階段,中國從俄羅斯購買武器,除滿足自身裝備需求外,也有對俄羅斯在政治、經濟領域支持因素存在。
在俄羅斯與西方正處於尖銳對立的情況下,中俄的軍事裝備領域加速合作,一方面是中國對俄羅斯在經濟領域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國也可借機將俄羅斯原來不太願意賣給中國的裝備買回來。譬如,過去俄羅斯不想賣給中國S400,擔心中國仿造。
如今,據報道,俄羅斯官員表示中國將成為S400的第一個外國用戶。而中國購買SU35,除了是要滿足中國的過渡需要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對俄羅斯在經濟上的支持,所以購買的架數並不多,據報道稱只有24架。
如果不出意外,未來中俄兩國展開共同軍事研發的領域會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軍事裝備領域與俄羅斯的差距越來越小,中俄在軍事裝備的互補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有巨大的軍轉民需求市場,中俄未來擴大軍轉民相關合作的空間巨大,相信未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壓力的增大,這種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Ⅱ 中國航空發動機何時能趕超美俄
前蘇聯的機床工業曾經全球第三名。但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機床工業一直不上心。俄羅斯其國內有一種聲音是國際上能買得到,自己造不出也無妨,最終使得其機床和基礎製造裝備嚴重依賴進口,90%的機床和60%-80%的重型機械以及80%-90%的電子元器件需從國外進口,最近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俄羅斯只好把希望寄託在中國這里。那麼俄羅斯向中國訂購機床能說明中國工業發展十分強大嗎?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買俄羅斯的戰斗機呢?
中國真正發展工業化也就是40-50年時間,但卻建立了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目前全世界這樣的國家只有三家,那就是三個大國:美國、俄羅斯、中國, 其他的即使是法國英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他們的門類依然不全,日本雖然有些方面如輕量化方面非常牛逼,但門類還真不全。
目前公認的是美國雖然衰落了製造業,但依然是工業第一強國這點毋容置疑。然而,就中俄而言爭論有點多了。俄羅斯是衰落了,但就現在而言,中國的工業實力並且沒有真的比俄羅斯強大。比如航空工業方面。世界所有國家的航空工業是都是其工業的高端,尤其實最為重要的航空發動機產業,更是工業上的皇冠。目前俄羅斯航空工業確實比起蘇聯差一截,連最起碼的伊爾-76運輸機200噸級、安124運輸機400噸,俄羅斯都很能完整的生產出來。
目前隨著2101號殲20隱身戰斗機正式批量生產,應該是在戰斗機尤其是第五代隱身機方面,中國應該來說不比俄羅斯差了,並且還要前進一步。目前普遍觀點都認為殲-20戰斗機比俄羅斯T-50厲害很多。但是筆者不認為那麼大的鴨翼布局在格鬥領域、以及AL-31FN-M3型發動機有何作為。
從目前來看殲20在隱身性能上比T-50做的好,T-50整體機身隱身做的很差。然而航空工業除了戰斗機,還有大量的大中型飛機如軍用運輸機、大型特種機平台,干線短程遠程客機方面。
除了戰斗機方面,中國一個雖然很有期待而且前景也不錯但依然在試飛:有待定型量產的運20運輸機,目前中國超過100噸的飛機只有這個。而「國產化」的C919客機也只有30%是中國製造,遠低於100多噸的俄羅斯圖204,並且連試飛都沒有展開。
如果說飛機本身方面有差距,中俄防空發動機方面差距更大。航空發動機方面,中國跟俄羅斯差距最大了。俄羅斯方面供應中國的發動機總數已超過萬台。並且訂單數量的增多,中國是俄飛機發動機最大的買家之一。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中國目前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自主生產可長期在軍機上使用的發動機。中國為殲-10和殲-11生產了WS-10發動機,但它們的可靠性、推力和壽命遠不及俄制AL-31。
作為中國主力的殲-10/殲-11系列都在用俄羅斯造的發動機。那麼中國的WS10什麼時候真正成熟可靠完全可以量產化?最起碼現在還不敢確定。俄羅斯117S矢量發動機,可以為蘇-35戰斗機提供超音速巡航的動力,還用了矢量噴口,中國很希望擁有。但是目前中國發動機與俄羅斯的差距大約在15-20年,有繼續拉大的危險。所以我們一定要拼勁全力將中國國產發動機一定研製好!保證我們的發動機不受制於人。
Ⅲ 中國現在進口俄羅斯哪款軍用航空發動機最多
當然是AL31FN系列了,J10和J11全部使用該款發動機。
Ⅳ 為什麼中國生產不出戰斗機的發動機,還要向俄羅斯進口難道這個技術這么難攻破嗎
首先,冶金材料技術不過關,尤其是高強度的渦扇槳葉等部件強度和抗疲勞達不到標准,提高這項技術,需要提高整個冶金行業的能力。
第二,氣流函道的計算,包括發動機在各種推力和飛行姿態的變數,這需要大量的實驗和經驗積累,中國起步太晚,風洞實驗室技術也不行,有點追不上美俄。
第三,工藝精度不足,國外又在高精度設備上對我們進行封鎖,部件的加工精度不足。
第四,設計經驗太少,設計出來的發動機可靠性不高。
總的來說,兩方面,第一起步晚經驗少,第二中國工業無論冶金材料和高精度立體機床都不行,這點需要提高整個工業體系的進步。
Ⅳ 中國同俄羅斯簽署采購4艘潛艇24架蘇35戰機,感覺怎麼樣,為什麼要買
1、中國的潛艇很落後,在基洛級進入中國之前,中國潛艇的消音技術、綜合性作戰系統等遠落後與世界,與日本根本無法相比。就算是中國最先進的元級,也與俄羅斯潛艇有一定差距,所以中國需要購買一定的潛艇。
2、中國有很多外匯,放在那裡貶值,不如買一些裝備。更何況,達拉級並不貴,4艘大約20億美元,摺合1艘5億左右。中國的052C級,還需要8億美元呢!
3、中國使用的基洛級和新購買的拉達級,在武器使用上相同,也就是,中國向俄羅斯購置的魚雷等武器,是可以通用的。另外,達拉級潛艇人數只有35人,對於削減中國軍隊人事也有積極意義。
4、蘇35對於中國來說,也有積極意義。
中國早期的su27已經接近退役,中國還沒有合適的3.5代戰斗飛機,在四代飛機進入空軍之前,中國購買一些3.5代戰斗機,也有積極意義。
Ⅵ 俄產品30發動機我國能否購買到。
可以。俄羅斯極力向中國推銷蘇57,吸引人只有產品30發動機。產品30發動機是俄羅斯聯孝春賀合發動機製造集團下屬的「留里卡土星」公司研製的一種小涵道巧派比大推力發動機,聯合發動機森段製造集團相當於我國的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而「留里卡土星」公司則是俄羅斯整合蘇聯「設計局批量廠」模式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