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俄羅斯對哪些人可以直呼其姓
你好,
關於俄羅斯,請往下看!
俄羅斯人對稱呼相當有講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車等場所,你可稱對方"您"或"同志"。如果進一步交談,你可以按對方性別、年齡,分別稱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小夥子。
假如你與俄羅斯人在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互相認識和交談,應該努力記住對方的全名,既要稱呼他的名字還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氣。而且千萬要記住:稱"您"不能稱"你"
在俄學習、生活,難免要與俄羅斯各類、各界人士接觸、交往。在此過程中,彼此之間的稱呼是很重要的。稱呼得體,體現了談話者的修養,引起談話對象的興趣,這樣才能為整個交際活動正常進行下去打下良好的基礎;否則可能會引起談話對象的不快或者鬧出一些不該出現的笑話。
俄羅斯人的姓名共由三部分組成,按其正常的排列順序分別為名字、父稱和姓,如(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彼得羅夫)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這三部分在稱呼中並不總是同時使用的,而是根據不同場合、不同談話對象而有所變化的。
當談話對象是已經熟識的人,而且年紀較自己大時,只用名字和父稱來稱呼對方,以表示親熱和尊敬。如:(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如果談話對象為已經熟識的人,但年紀與自己相仿或較自己小時,則可以僅以名字相稱,也可以用名字的小稱,以表示親切。如(亞歷山大或者薩沙),與年紀較大的熟識的人打招呼時,如果帶有表示輩分的稱謂時,通常只用名字的小稱,如: (瓦尼亞舅舅)、 (塔西婭大嬸)。當談話對象不熟識,不知其姓名,但知道其職業或職務時,可以以職業或職務稱呼,但應在前邊加上「先生」或「同志」等合適的稱謂,如:(校長先生),但在商店招呼營業員時,一般都稱呼:(姑娘)或(年輕人)。
原來都叫男的「德路克」女的「吧得路噶」
可是老師說那隻是人家稱呼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這樣叫啊,以前我們都這么喊的啊。
稱呼陌生人他們大多怎麼說那,「同志」?「女士」?「姑娘」?「親愛的??」
「同志」這個詞絕對是不用了!
稱呼年長的男人用:мужчина 女人用:женщина
稱呼年輕的男人用: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女人用:девушка
在與陌生人打招呼,請求幫助或有所詢問時,亦可完全不用稱呼,而採用這樣一些套語,如:(對不起 ,......)(請問......) (您能否告訴我......)
B. 俄語稱呼語的變遷
俄語稱呼語的變遷
導語:稱呼語屬於言語禮節范疇。稱呼語會因使用對象、使用場合的不同而不同。下面我講解俄語稱呼語的變遷,歡迎參考!
稱呼語可以用於公共交際場合,也可以用於私密空間。換言之,有用於陌生人之間的稱呼語,也有用於同事、朋友、親人之間的稱呼語。究其原因,與俄羅斯社會的變化密切聯系。俄羅斯社會20世紀經歷了十月革命和蘇聯解體兩次巨變。在社會巨變的影響下,俄語也同樣經歷了兩次大的變革。對此,劉光准指出,“社會的動盪、時代的變遷必然導致語言的變化……對俄語產生了強大的影響與猛烈的沖擊”(劉光准 2001: 78)。本文從陌生人之間的稱呼語和熟識人之間的稱呼語出發,探尋俄語稱呼語的變遷軌跡。
1 陌生人之間的稱呼語
1.1 господин — товарищ
十月革命前,陌生人之間的稱呼有господин / госпожа, сударь / сударыня, ваше превосходительство等。從這些稱呼語出發可以區分被稱呼人的性別,也可以判斷被稱呼對象的社會地位,他們一般都屬於上層社會或者貴族特權階層。這些稱呼語是對上層社會人士禮貌的尊稱。十月革命之後,這一類稱呼語逐漸被товарищ一詞代替。товарищ一詞作為稱呼語,它不具備區分被稱呼人的性別和判斷被稱呼人身份地位等社會信息的功能。稱呼語товарищ的作用是:消除男女差別,強調男女平等;不分地位貴賤,宣揚人人平等。也就是說,在社會發展變化的大背景下,稱呼語代表的意識形態也會發生較大變化。上世紀初,蘇聯作為一個嶄新的國家出現,稱呼語由господин向товарищ的轉變過程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兩者並存的階段。原因主要在於新舊稱呼語代表的意識形態有很大不同。господин是針對上層社會人士的尊稱,товарищ則有明確的階級指向性。因此,對一些出身高貴的人士來說,稱呼他為товарищ,他會覺得有一定侮辱意味;而對革命者而言,господин代表敵對階級的一方。當時,稱呼語由господин向товарищ的轉變經歷了一個階段,但最終結果是товарищ徹底取代господин.
到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給俄羅斯社會帶來巨變,對俄語的沖擊強度前所未有,稱呼語發生變化也就成為必然。товарищ的運用范圍越來越窄,較多地用於黨內(俄羅斯共產黨)人士之間或軍人之間,而軍人之間的稱呼通常還要加上軍銜,如:товарищ майор, товарищ подполковник等。而господин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但與上世紀十月革命時期的господин相比,同一個詞在使用上還是有差別的。М. Кронгауз指出,господин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使用特點:1)現今的господин可以和表示職業的詞一起連用,如господин контролер, господин проводник. 而十月革命前,господин則常與姓氏、頭銜連用,但卻不與表示職業的詞一起用,如господин профессор, господин посол;2)現今的господа (復數)有時不僅可以指男性,也可以包括在場的女性,即通用於男性和女性都在場的語境,然而十月革命前,господа只指男性,當有女性在場時則必須加上дамы一詞;3)舊時господин既用於書面語又用於口語,而現今一般多用於書面語,如書面信函,很少用在口語中。(Кронгауз 2008: 108-110) 因此,把господин一詞在當今俄語中的重現叫做“回歸”是不恰當的,“因為現今的господин不是十月革命前的господин, 只不過是換了裝的товарищ. 我們不再是同志,但也沒有成為先生”(Кронгауз 2008: 110)。
從修辭角度看,господин也不能夠完全替代товарищ. О. П. Ермакова指出,現今作為稱呼語的господин在使用上一般屬中性色彩,但有時說話者會以譏諷的口氣,甚至敵對的態度來使用。而這一點在товариш一詞的使用上從來就沒有過。(Ермакова 2008: 92)
1.2 女性的稱呼語
十月革命前,對女性通常稱呼сударыня, госпожа, мадам, дама, барышня, мадемуазель等。這些稱呼語的對象一般是上層社會的貴族女性。例如:
① Милостивая государыня! Вы меня не знаете, я вас знаю...(М. Ю. Лермонтов) 當時,農村較普遍的稱呼是девушка, 並且其稱呼對象不僅限於未婚女性,也可以指已婚婦女和寡婦,即對年齡沒有特別的限制。另外,由於俄羅斯地廣人稀,農村人口更加稀少,因此девушка的稱呼對象在農村多是為說話人所熟悉的女性。
蘇聯時期,девушка作為城市俗語,其使用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與барышня, сударыня, мадам等有著明顯階級身份特徵的詞不同,девушка更親民,在修辭色彩上更加中性。因此,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девушка幾乎擺脫了城市俗語身份,其適用對象是所有未婚女性,沒有任何地位、身份限制,並且可以常常稱呼外表年輕的已婚女性。後來,девушка普遍用於服務性行業,成為對商店女性營業員、收銀員、飯店女服務員、女性電話接線員等人的統一稱呼,有時甚至以此稱呼一些上了年紀的女性服務員。
蘇聯時期另一個比較常用的女性稱呼語是гражданка. гражданин和гражданка舊時的適用場合是法庭,因此帶有正式、嚴肅色彩。由於蘇聯時期那些有著鮮明階級身份色彩的詞(сударыня, госпожа, мадам等)擯棄不用,俄語對陌生人的稱呼語原本就相當少,因此代表人人平等、不分地位貴賤的гражданин (гражданка)就承擔起稱呼語的作用。在公共汽車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Гражданка, будьте добры, передайте деньги шоферу. 當然,гражданка一詞一般用於婦女,很少用於年輕女子。
蘇聯時期對已婚女性還有一種稱呼 женщина. 必須指出,此稱呼語在修辭上屬於低俗詞,不符合言語禮節。 然而,蘇聯時期時常會聽到人們用這個不禮貌的詞來稱呼陌生女性。因此,相對於женщина來說,девушка的中性色彩使得它更加容易被接受,因為它不會給人以任何不悅的感覺。相反,當對一些已婚女性稱呼девушка時,還會使對方心情愉快。
蘇聯解體後,隨著господин等陳舊詞的積極使用,偶爾也會有人用барышня稱呼陌生女性。但稱呼對象通常只限於“穿著得體優雅裙裝的女學生,年齡在十五、六歲左右”(Балакай 2005: 87),而且一般是長者稱呼“淑女”,因而使用時多少帶有一點玩笑、疼愛的口吻。但現今對女性最常用的稱呼仍是девушка,而гражданка和женщина在成長於俄羅斯聯邦時代的年輕人的語言中應該是沒有位置的,對年長一些的人來說,限於這兩個詞的修辭色彩,也很少用гражданка或женщина作稱呼語了。
1.3陌生人之間的稱呼語
(1)病人對醫生稱доктор. 例如:
② Доктор, у меня голова болит, ночью не спится.
(2)對男性陌生人,有時稱呼гражданин. 例如:
③ Гражданин, вы книгу оставили.
Гражданин, не скажете, поблизости есть кафе?
(3)類似девушка的城市俗語,有папаша, мамаша, браток, сестренка, сынок, дочка, приятель, друг, дружок等。這本是一組表示親友關系的詞,在蘇聯時期廣泛應用於日常口語,修辭上屬城市俗語。近十幾年來,這些詞越來越多地借用到標准語中,使用者想以此體現自己親切隨和的態度。девушка已不再是城市俗語,而這些詞作為稱呼語卻還沒有擺脫俗語身份,並且因其低俗的修辭色彩,至今沒有被標准語接受和肯定。另外,在這組詞表示原義(親友關系)時,相應的人稱代詞用ты,而當它們作稱呼語時,代詞仍然用ты. 例如:
④ Папаша, что тебе надо, ты к кому?
這顯然違背標准語的言語禮節規范,因為陌生人之間通常只能以вы相稱。
1.4集體稱呼語
(1)товарищ和господин的復數形式都是對集體成員最常用的稱呼語。товарищи在蘇聯時期更常用,現在比較多地用於黨內人士或軍隊內部。господа當下則普遍用於各種場合,幾乎完全替代товарищи作為對集體成員的稱呼語。更有趣的是,時下經常會聽到將這兩個稱呼連在一起用,但一般господа在前,如Господа товарищи...
(2)коллеги常用於學術同行、醫生之間,多為正式場合,如學術會議、會診等,如дорогие коллеги, уважаемые коллеги.
(3)ребята, девочки, девчонки, девчата的使用人群很特別,因為他們並不一定就是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各種年齡都有,不乏五、六十歲的人,他們是多年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搭檔。例如:
⑤ Не стесняйтесь вы меня, девчата, правду говорите, ради Христа. Не прощу себе, если покалечитесь.(Б. Л. Васильев)
最後,不能不提到,由於俄語對陌生人的稱呼語實在不夠豐富,因此人們有時不用任何稱呼,直接以禮貌用語開始交際:Будьте добры..., Простите..., Извините..., Вы не скажете..., Скаж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2 人名稱呼語
俄語言語禮節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你知道對方的名字,那麼請用它”(Кронгауз 2008: 111)。這和我們中國人的習慣有很大區別。我們往往更傾向於使用表示對方職務(經理、主任)、職業(醫生、老師、會計)、稱謂(叔叔、阿姨)的詞,並且在這些詞之前加上姓氏:王院長、李主任、陳老師、張阿姨……直呼其名對我們來說只限於親人好友(平輩之間或對晚輩),而對關系不夠親近的人則不行。
俄語人名由名字、父稱、姓氏組成,如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Иванов. 根據俄語標准語規則,人名作稱呼語時一般有兩種方式:名字、名字+父稱。親人及好友之間一般只稱呼名字,而且常用名字的小稱,如Коля, Маша, Шура, Надя, Игорь; 認識的人之間多用尊稱:名字+父稱,如Николай Петрович, Мария Сергеевна等。
2.1 人名的使用
人名通常用在以下三種情況下:
(1)自我介紹或介紹他人。例如:① Меня зовут Маша.
Я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Это профессор Иванов.
Это 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Иванов, наш новый директор.
(2)跟熟人打招呼,吸引對方注意或者想與對方進一步交際。例如:
② Маша, привет!
Марья Ивановна, можно занять у вас несколько минут?
Господин Иванов, подождите!
(3)在文章的.敘述、描述過程中,使用第三人稱人名。例如:
③ В кабинете нас двое — я и водитель Леша. Леша возраста моего сына, воевал в Чечне... (Огонёк) 2.2名字和父稱
蘇聯解體後,人名作稱呼語的主要變化體現在名字和父稱的使用上。
(1)俄語人名有多種變體形式:小名、昵稱,有不少名字還有不止一個小名和昵稱。如Владимир — Володя, Володенька, Володичка, Вова, Вовочка; Надежда— Надя, Надька, Наденька, Надюся, Надюша等。
俄語有一組名字的全稱是不單獨作稱呼語用的,而只有和父稱一起連用構成稱呼語,單獨作稱呼語使用的只有它們的小稱或昵稱。這組男性名字有Александр, Владимир,Дмитрий,Евгений等;女性名字有Анна, Екатерина, Надежда, Мария等。
“十五年前簡直就不可思議,如果在日常談話中人們不帶任何玩笑意味地稱呼對方Александр或Констатин. 這樣稱呼顯得矯揉造作、不自然,還扭扭捏捏。”(Кронгауз 2008: 113)可是現今無論在正式還是非正式場合,尤其是在商業語境中,用以上列舉名字的全稱稱呼他人或介紹自己卻常見。例如:Рад с вами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Меня зовут Владимир. 按照以往的言語規范,只能自我介紹說Володя,而如果用名字全稱則必須和父稱一起用。類似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來自英語的影響。英語人名由名字和姓氏組成,在稱呼對方時通常叫名字,而在介紹他人時,則介紹名字和姓氏,如Bill Clinton, George Bush等。
(2)Н. И.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指出,父稱出現在11世紀,歷來是尊貴身份的象徵和標志。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只有官階前5級的貴族大臣才有權利擁有父稱。直到19世紀,其他階層的人才開始擁有父稱。
另外,從上世紀初至今,在俄羅斯農村,熟識的人之間只稱呼其父稱,表示尊敬。例如:
④ Из сеней вышли двое понятых — старый литейщик Тверяков и его постоялец, кочегар Рыбин, солидный черный мужик. Он густо и громко сказал:
— Здравствуй, Ниловна! (Горький)
然而,當前的事實是近十幾年間父稱的使用范圍逐漸縮小。在某些社會領域,如生意場,父稱的使用率降到最低點。原因是,這些領域的國際交往頻繁,打交道的對象經常是外國人,因此受外國文化習俗影響也就最大。因此,人們之間一律只稱呼名字,不用父稱。
另一受外來影響比較大的領域是政界。但是,政界有相當一部分人堅持使用傳統的稱呼形式名字+父稱,只有較為年輕的政界新人方才傾向不加父稱,直呼其名。
名字+姓氏形式主要出現在當今電視節目以及報刊文章中,電視節目多以此方式介紹嘉賓,報刊文章則多在轉述第三人稱時用該形式。例如:
⑤ Директор театра Максим Крохин и новый худрук Виктор Симакин не ожидали, что конфликты выйдут за предел театра. (Огонёк)
Н. И.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還指出,其實不是所有名字+姓氏形式都是不規范的。對一些作家的稱呼已是多少年來約定俗成的用法,如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Лев Толстой等。同時,對另一些作家則習慣用名字+父稱+姓氏的全稱,如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Формановская曾經舉過一例:俄羅斯某地方城市建成詩人普希金的塑像,底座上刻字:Александр Пушкин. 此舉引起全城市民不滿,因為對廣大俄羅斯民眾來說,普希金是民族象徵,是最受人民愛戴的偉大詩人,因此對他只能稱呼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對當今的一些政治家和知名演員,習慣上只稱呼名字和姓氏,如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Алла Пугачева等。另外,雖然有一些名人的稱呼已約定俗成,但他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卻難以接受名字+姓氏的形式。Алла Пугачева是針對她的崇拜者、聽眾、觀眾而言的,而對其親朋好友來說,她要麼是Алла,要麼是Алла Борисовна,因為普加喬娃首先是他們的親人,然後才是名人或明星。
對成長在俄羅斯聯邦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不熟悉傳統的言語禮節規范,更熟悉外來文化影響下形成的言語規則,包括使用稱呼語的方式,如省略父稱等。這些新規則對他們而言,幾乎等同規范。
關於父稱省略不用的問題,Формановская認為這是“對交際傳統的破壞,是很危險的行為”。
3 結束語
一個世紀以來,無論是陌生人之間還是熟人之間的稱呼語,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1)陌生人之間所使用稱呼語的變遷軌跡是新稱呼語替代舊稱呼語,繼而舊稱呼語重生回歸;(2)熟人之間所用稱呼語的變化主要集中在父稱的使用上。我們認為,一方面,尊重傳統不可置疑,外來文化的力量再強大,也必須以傳統和規范為根本,父稱的位置不可空缺,其交際功能不可忽視;另一方面,在國際交往或政治文化活動中,名字+姓氏的模式也未嘗不可,因為這種形式往往使交際過程更順暢,更符合國際規范。
;C. 俄羅斯人名字為什麼這么長他們平時該怎麼稱呼
比如俄人姓名雖長,但通常都有簡化叫法。好比我們稱人老王小李,俄人也不會見面就用"名+父稱+姓「稱呼人家。要是老師點名按這么去念,點完一個班就該快下課了。哈哈。如"薩沙"(此昵稱,男女通用),男孩叫亞歷山大,女孩叫亞歷山德拉。對人尊敬時呼前兩段。只有在嚴肅的公務場合,比如結婚登記,辦理護照,法院辦案,須三段呼全。我們把外國人的名字按音節音譯為漢語時,又按漢語單音節字來讀,不僅覺得長,而且還非常拗口。特別是讀翻譯本的俄國文獻,覺著會變得非常煩躁。普京的全名: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普京是他的姓,弗拉基米爾是名字,弗拉基米羅維奇是父稱,由此可知,普京他爸也叫弗拉基米爾。
基本放棄了學習俄語的想法了,大舌音不會,記憶力不好,單詞長短倒是沒怎麼關注,只知道有個據說最怪的單詞(也許不是只有一個)變化居然超過大師兄的七十二變還多一倍。為避免(或盡可能減少)同音、同形、同義詞(字)的出現,產生岐義,因此,由字母組成的單詞(字)則難免越來越長,這是拼音文字的一大特點。
D. 「俄國的男性為什麼都叫××夫女性都叫××娃」
呃..傳統的俄羅斯姓氏結尾大都是ков或ский,女姓的話會改成кова,另一個變形成怎樣就不清楚了.打個比方,俄羅斯歌手Маликов的名字會譯成馬里科夫,而他的姐姐的則是Маликова,譯成馬里科娃.這是一種規律,冰島的更甚,每個男人的姓都一樣,每個女人的姓都一樣,因此冰島的人平常都以名互相稱呼而不是姓.
E. 俄羅斯可以直接稱呼名+姓嗎能表示尊重嗎 我去參展帶回來的名片上有的只寫了名字和姓,沒有父稱
談話中稱某人名字加父名以示尊敬
對長冊敗輩或德高望重者只稱父名以示尊重
在國際正式場合只讀姓氏加名字
在稱呼中使用父名還可以顯示兩人關系的密切程度。
俄羅斯人通常不僅僅稱呼一個人的名,而是把名和父名一起稱呼。譬如,俄羅斯人不會只叫某人「米哈伊爾」(「Mikhail」),而會加上他的父名,叫他「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Mikhail Nikolayevich」)或者「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Mikhail Sergeyevich」),以示親切。
不過在一些非正式場州橡顫合,如果用昵稱來稱呼某人,例如稱米哈伊爾為「米沙」(「Misha」)的話,那麼此時就不能加如游父名了。
F. 愛人用俄語怎麼說
愛人用俄語分男女說法:分別是любимая(女人)、 любимый(男人)。
俄語中愛是любить,如果想別人介紹自己的愛人的時候通常使用супруга:妻子、супрук:丈夫。
親愛的也可以說дорогой、 любимый、 милый。
(6)俄羅斯男人如何稱呼擴展閱讀
俄語的親屬:
Бабушка/дедущка 祖母/祖父
Прабабушка/прадедушка 曾祖母/曾祖父
Мать,мама/ отец, папа 母親,媽媽/父親,爸爸
Тётя/дядя 阿姨/叔叔
Сестра/брат 姐妹/兄弟
Двоюродная сестра/ двоюродный брат 堂表姐妹/堂表兄弟
Дочь/сын 女兒/兒子
G. 為什麼俄羅斯還有同志的稱呼
最近,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呼籲政府恢復使用「同志」這個稱呼,甚至要求國家杜馬制定相關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在全國推行這一稱呼,讓越來越緊張的社會人際關系變得和諧起來。
「同志」這個稱呼在蘇聯時期是人們之間最常用和最親切的稱呼。
大多數俄羅斯人認為,「同志」具有濃厚的人情味,意思就是「志同道合者」,陌生人見面後,稱呼一聲「同志」,馬上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產生一種親近感。
在戰爭年代,一些革命者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絕不出賣自己的同志,可見「同志」這個稱呼在革命者心中的神聖地位但是,在蘇聯解體和俄羅斯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同志」的稱呼逐漸被「先生」、「太太」、「小姐」所取代。
重申黨的優良傳統與政治規矩,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明確指出:黨內一律互稱同志。
(7)俄羅斯男人如何稱呼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同志」與先生、長者、君等詞的涵義一樣,都是朋友之間的稱呼。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志」一詞作了解釋:「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後漢書·劉陶傳》曰:「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世說新語.品藻.9.20條》劉孝標註:《晉諸公贊》曰:「夷甫性矜峻,少為同志推」。
到了現代,「同志」成為政黨內部成員之間的稱呼。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內部就已互稱「同志」。
孫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發表《告海內外同志書》和《致南洋同志書》。那些一心推翻清王朝的同盟會會員們也互稱「同志」,聽上去不但得體而且悲壯。孫中山在其著名的《總理遺囑》中也呼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同志在前蘇聯也被廣泛使用。蘇維埃政府統治時期,底層民眾與官員都是用「同志」互相稱呼,俄文寫法為товарищ。
1920年,毛澤東、羅學瓚等人在通信時,也開始引用「同志」一詞。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黨綱中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詞,並賦予其新的涵義。意思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
H. 俄羅斯人怎麼叫老婆
俄羅斯一般稱呼自己的老婆為夫人。老婆是Жена,俚語里也講是баба,супруга也是是老婆的意思,比較書面化,它原型是супруг,單數的時候是丈夫的意思,也是書面語,復數的時候做夫婦、夫妻講。丈夫在俄語口語中一般說Муж。
老婆可以用妻子來表達,這是夫妻之間的一種愛稱。
俄羅斯人特點
俄羅斯天氣酷寒,且冬天夜晚漫長;為了對抗寒冷和打發無聊的漫漫長夜,俄羅斯人愛上了喝酒。
伏特加的含義是「生命之水」,俄羅斯人摯愛著伏特加等烈酒,飯可以不吃,但酒不能不喝。
18世紀,俄羅斯最傑出的沙皇彼得大帝提出無論貧富貴賤,私人均可釀酒。此後俄羅斯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能釀造伏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