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聯和俄羅斯誰厲害
如果硬要對比的話,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當年的蘇聯一定比當今俄羅斯厲害得多,但是未來的俄羅斯會恢復到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準。這里你要清楚一個概念,前蘇聯是由1
5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無論在地域面積,人口,資源等各個方面來說,都不是今天的俄羅斯可以比擬的。在歷史上蘇聯處於全盛時期的時候,是世界上唯一能夠與美國展開全面對抗的超級大國。而俄羅斯作為曾經的15個加盟國之一、前蘇聯的主體,在脫離蘇聯後的俄羅斯聯邦在蘇聯解體後自然繼承了其大部分遺產,但是全面的衰落不可避免:政治崩潰,經濟萎縮,文化真空,科技發展停滯,軍事發展倒車等等使俄羅斯淪為了不入流的大國。
⑵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人打不過俄羅斯人
並不是德國人打不過俄羅斯人,德國的經驗方面遠超過蘇聯軍隊,蘇聯軍隊經過「大清洗」已經嚴重被削弱了!
蘇聯之所以能力挽狂瀾,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蘇聯人口約為1.8億。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345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1280萬人。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廣闊的疆域為蘇聯抵抗德軍侵略提供了戰略縱深。蘇聯陸地面積為2227.4萬平方公里,地跨11個時區。二戰初期,雖然德軍很快佔領了歐洲各國,但卻無法一口吞下龐大的蘇聯。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蘇聯政府仍控制著2/3以上的國土。此外,嚴寒的天氣也幫助了蘇聯。莫斯科的嚴寒,讓德軍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崙軍隊一樣,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2]
美英等國的大力援助。蘇德戰爭期間,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英兩國給蘇聯以大量的援助,包括槍械、彈葯、坦克、飛機、車輛等軍用物資。如果沒有這些盟友的援助,蘇聯要從1941年的大崩潰中恢復過來甚至擊敗德國,都將會更加的困難。
(戰爭現實又嚴肅,勝敗更多是現實原因。蘇聯的人力物力、國土縱深與美英援助同等重要,蘇聯是唯一在二戰中以千萬規模全力對抗法西斯的國家,軍民付出巨大犧牲才換來勝利。但是戰略戰術指揮水平自始至終不及德軍,高層戰略失誤眾多,部隊大規模被圍殲的情況自戰爭開始持續到庫爾斯克德軍喪失發起戰略攻擊的能力,實在不能稱贊其高層。)
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蘇聯紅軍軍事理論家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早就提出了大縱深作戰理論。戰爭期間,蘇聯紅軍成功解決了組織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戰略進攻等一系列軍事問題,保證了衛國戰爭的勝利。此外,蘇聯紅軍還涌現出了以朱可夫元帥為代表的一批傑出統帥和將領。
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國防委員會,提出了「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為理順指揮關系,8月8日設立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蘇共向前線派去了150萬名黨員和350萬名共青團員。戰爭期間,蘇共吸收了531.9萬名黨員。
蘇聯人民的戰斗精神。為祖國而戰,每個蘇聯人都英勇殺敵,涌現了以彼得羅夫斯基中將、馬特洛索夫、卓婭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據統計,戰爭期間,蘇聯軍民共有1.16萬餘人成為「蘇聯英雄」,700萬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勛章和獎章。
⑶ 二戰時,蘇聯和德國哪個整體軍事實力較強
在不列顛戰役失利之後,希特勒不得不把目光東移。當時德國可選擇的餘地已經非常小,不過兩處,一是經希臘進入土耳其進入中東,從反向打擊英國勢力,一是強行佔領蘇聯,從蘇聯尋找突破口。二戰中土耳其和德國的關系類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的關系,都是親德但卻拒絕捲入戰爭,這種半同盟關系使德國無法直接對其進行軍事佔領,而且經土耳其進入亞洲,同樣要和蘇聯發生正面沖突,而從土耳其進攻其補給線要通過情況復雜的巴爾干半島,不如進攻蘇聯便利。另外有幾個錯誤判斷使德國認為進攻蘇聯是最佳選擇。一是三九年到四零年的芬蘇戰爭蘇聯損失巨大,人員損失達百萬之眾,此戰充分暴露了蘇軍戰鬥力非常低下軍隊組織能力差指揮員在遭到大清洗後素質不高的一面,而德國陸軍的實力顯然不是芬軍能相比的,芬蘇戰爭中德國向芬蘭派了大量的軍事觀察員,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蘇軍的作戰能力,他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影響了德國統帥部的決策。二是西線的速勝使德國統帥部對德軍的信心大增,二戰時一般認為法軍是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其戰鬥力在蘇軍之上,而這支最強大的陸軍不過一個多月就被消滅掉,使德國統帥部高估了德軍的實力。三是在蘇聯剛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請洗,有經驗的軍隊指揮員被大量清洗掉,嚴重影響了蘇軍的實力;四是蘇聯剛經歷的大清洗使德國人錯誤地覺得蘇聯人已經不會再支持斯大林政權,錯誤地估計了政治形式。五是對蘇聯後續作戰能力和英美等國對蘇聯超越意識形態的堅決支持估計不足,錯誤地判斷西方會因為意識形態的分歧坐視蘇聯滅亡,而英國在歐洲一貫的方針是縱容德國人東進,這種方針加深了德國統帥部的錯誤判斷。
此外從經濟上考慮,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則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有最大的煤礦,這些生產能力及資源,是德國異常渴望得到的,德國希望通過佔領蘇聯而獲得巨大的戰略物質,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付將來可能的美英聯合對德作戰。
此外,從更大的戰略方針考慮,擊敗蘇聯可以迅速和日本匯合,打通更有意義的亞歐大陸線,徹底切斷英國殖民主與本土的聯系,徹底突破英國現實乃至美國潛在的封鎖,將美國孤立在美洲,進行反封鎖。
至於說奪取生存空間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的說法,不過是一種宣傳報道,希特勒是個政客,政客的特徵之一就是不為情緒左右只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體的利益驅動及利害關系的衡平下才有實現的可能,而且德國總參謀部、最高統帥並不僅僅只有希特勒一個人,實際上德國的將軍們在四一年也對進攻蘇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德國已經上了戰船,只有兩條路,勝利或毀滅,希特勒的賭徒心態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籌碼而已。
那麼,德國不進攻蘇聯可以不可以呢?這對德國同樣是危險的,德國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速勝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國的指導思想卻是相持,可以說,德英相持,對德不利,對英有利。作為蘇聯來說,尤其希望看到這種相持,當德國在相持中逐漸被弱化的時候,蘇聯必然會採取和德國一樣的方法: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單方面進攻,這一點,德國統帥部應該有共識,而且看得非常清楚,從蘇聯在波蘭戰役及其後的吞並波羅地海各國、芬蘇戰爭來看,蘇聯的胃口不亞於德國。現實的危險是,德英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德國在空前的勝利下暗藏著致命的危機,就好比一個人練就了吸星大法但卻損害了心臟一樣。德國進攻蘇聯是看到戰勝英國無望而且有著非常現實的失敗危險時,不得已採取的賭博行為。這才是德國在四一年進攻蘇聯的真正原因。
⑷ 蘇聯和俄羅斯誰更強
當然是蘇聯了,蘇聯是一個綜合體,俄羅斯只是它的一部分,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在軍事上就沒法再和美國抗衡了,多年形成的冷戰局面就此瓦解,不過近些年俄羅斯的國力日漸增強
⑸ 德國和俄羅斯哪個國家更強大
強大這話代表了經濟.軍事.科技.政治.教育等一系列。如果按照經濟來說的話,目前是德國,但是不代表俄羅斯窮,是因為德國富裕。德國是歐洲經濟一哥。俄羅斯也不差,雖然俄羅斯的總量不夠德國多,但是俄羅斯是內需國家,德國是外輸出國家。在長遠來看的話,俄羅斯時間長了,就能慢慢的爬上去。軍事就不多講了,俄羅斯的軍力是全球排第一.二的。德國在二戰後軍事被限制了,不能擁有軍國士兵。只能擁有自衛兵。科技的話,那應該會是德國了,德國的技術是全球的領頭者,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有一定的實力。不管列車技術.汽車技術還是任何重工技術,有很有實力,{講個恐怖點的話:1940年左右的時候,德國戰敗後。希特勒的第一軍事發明家,逃到了美國,結果幫美國研發航空技術,他就是給美國航空技術的人}可想。德國的技術有多高!德國的政治不用講,拿前天話來說,因為德國總統講錯話,結果就承認錯誤,自己辭職,他的政治十分的好!俄羅斯的政治是十分的封閉的,畢竟是共和國.不是資本開放國家.個人覺得這反面德國點.教育也是德國稍強點,因為德國的教育一直都是全球最有名氣之一的國家,別人都會講:歐有英德學府.這個德就是德國,拿個例子吧,以色列的尤太人全球大學就學率最高的國家,達到98.5%。猶太人很受德國影響的。因為以前中歐的尤太就曾是德國的其中一個附屬.俄羅斯的教育雖然沒德國厲害,但是他們的學府都是世界一流的。就學率也是十分的高。雖然在各方面都好象是德國優先,但是真正深入去了解的話,應該是俄羅斯吧,畢竟蘇聯曾經是跟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 俄羅斯吧
⑹ 德國和俄羅斯誰更強
除了軍事上是俄更強,但軍事上德國背後有北約,也不怕俄。
其他都是德國強。尤其是最重要的經濟。德國是頂級發達國家。而俄,其GDP還不如中國一個省。
⑺ 俄羅斯總共有四大軍區,相對來講哪個軍區戰鬥力更強
俄羅斯共有四大軍區:東部軍區,西部軍區,南部軍區,中部軍區;其中西部軍區戰鬥力最強,它共有幾十萬士兵,且軍備充足,武器優良,擁有大量坦克、裝甲機、和大炮等先進武器,占據了俄羅斯三分之二的軍力。
但今年又傳來消息,俄羅斯准備將四大軍區改為八大軍區,並將旅改師,將任務進一步細化,可能是因為美國的一系列動作,讓俄羅斯產生了壓力,因此俄羅斯變更戰爭策略,但無論俄羅斯軍區如何修改,最後肯定還是朝著優化軍區戰略、增加戰鬥力的方向發展。中間調整究竟如何,還是要看國際形勢如何發展。
⑻ 法國和俄羅斯都是軍事強國,究竟誰的軍事實力更強一些
應該是俄羅斯更厲害一些。陸軍層面,法國對比俄羅斯的薄弱點仍關鍵反映在2個層面:最先,前面一種服役各種類型飛機約650架、兵力8.4億元人;而後面一種各種類型飛機數量超4000架、兵力達16數萬人。
雖然法國陸軍注重“小而美”:超出過半數飛機武器裝備的全是陣風、幻像一類的戰機,但在總數占優勢且特性不遑多讓的蘇-30/34/35、米格-31等型號眼前,仍稍遜許多。
其次,法國陸軍對比俄空軍比較嚴重欠缺遠程式控制制發展戰略投送和戰略轟炸能力。法國政府部門先前盡管協同歐州別的國家產品研發了一款名叫A-400M的運輸機,但該運輸機卻無法擔負起規模性的國外布署和超重型武器裝備運送;因此在伊朗和阿富汗戰爭期內,包含法國以內的歐州北大概國家就曾租用俄羅斯的安-124發展戰略運輸機做好軍力投送。
最終看來南海艦隊層面,這也許是異議較大的一個行業:終究法國是除美國之外唯一有著核動力航母的國家,而俄羅斯南海艦隊受制於經濟發展緣故發展趨勢十分遲緩;但客觀性來講,假如法南海艦隊對決俄海軍,堅信都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綜上所訴俄羅斯更勝一籌。
⑼ 鼎盛時期的蘇聯實力如何與如今的俄羅斯相比如何
鼎盛時期的蘇聯實力如何?與如今的俄羅斯相比如何?現在的俄羅斯遠遠不如之前的蘇聯。
在70年代中後期,蘇聯的軍事實力基本相當於華約的1.5倍-2倍。這種強大的實力所以令當時的美國也是非常的忌憚。可是在後期與美國對峙的過程中,蘇聯開始忽視了一些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東西,轉而開始向西方學習,同時也陷入了美國的星球大戰陷阱中,最終導致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