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人名字為什麼這么長他們平時該怎麼稱呼
比如俄人姓名雖長,但通常都有簡化叫法。好比我們稱人老王小李,俄人也不會見面就用"名+父稱+姓「稱呼人家。要是老師點名按這么去念,點完一個班就該快下課了。哈哈。如"薩沙"(此昵稱,男女通用),男孩叫亞歷山大,女孩叫亞歷山德拉。對人尊敬時呼前兩段。只有在嚴肅的公務場合,比如結婚登記,辦理護照,法院辦案,須三段呼全。我們把外國人的名字按音節音譯為漢語時,又按漢語單音節字來讀,不僅覺得長,而且還非常拗口。特別是讀翻譯本的俄國文獻,覺著會變得非常煩躁。普京的全名: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普京是他的姓,弗拉基米爾是名字,弗拉基米羅維奇是父稱,由此可知,普京他爸也叫弗拉基米爾。
基本放棄了學習俄語的想法了,大舌音不會,記憶力不好,單詞長短倒是沒怎麼關注,只知道有個據說最怪的單詞(也許不是只有一個)變化居然超過大師兄的七十二變還多一倍。為避免(或盡可能減少)同音、同形、同義詞(字)的出現,產生岐義,因此,由字母組成的單詞(字)則難免越來越長,這是拼音文字的一大特點。
Ⅱ 為什麼俄羅斯還有同志的稱呼
最近,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呼籲政府恢復使用「同志」這個稱呼,甚至要求國家杜馬制定相關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在全國推行這一稱呼,讓越來越緊張的社會人際關系變得和諧起來。
「同志」這個稱呼在蘇聯時期是人們之間最常用和最親切的稱呼。
大多數俄羅斯人認為,「同志」具有濃厚的人情味,意思就是「志同道合者」,陌生人見面後,稱呼一聲「同志」,馬上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產生一種親近感。
在戰爭年代,一些革命者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絕不出賣自己的同志,可見「同志」這個稱呼在革命者心中的神聖地位但是,在蘇聯解體和俄羅斯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同志」的稱呼逐漸被「先生」、「太太」、「小姐」所取代。
重申黨的優良傳統與政治規矩,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明確指出:黨內一律互稱同志。
(2)俄羅斯人一般喊什麼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同志」與先生、長者、君等詞的涵義一樣,都是朋友之間的稱呼。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晉語四》中對「同志」一詞作了解釋:「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後漢書·劉陶傳》曰:「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世說新語.品藻.9.20條》劉孝標註:《晉諸公贊》曰:「夷甫性矜峻,少為同志推」。
到了現代,「同志」成為政黨內部成員之間的稱呼。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內部就已互稱「同志」。
孫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發表《告海內外同志書》和《致南洋同志書》。那些一心推翻清王朝的同盟會會員們也互稱「同志」,聽上去不但得體而且悲壯。孫中山在其著名的《總理遺囑》中也呼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同志在前蘇聯也被廣泛使用。蘇維埃政府統治時期,底層民眾與官員都是用「同志」互相稱呼,俄文寫法為товарищ。
1920年,毛澤東、羅學瓚等人在通信時,也開始引用「同志」一詞。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大」黨綱中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者,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不分國籍,均可接收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詞,並賦予其新的涵義。意思是擁有共同志向的人。
Ⅲ 俄羅斯人說「烏拉」是什麼意思
烏拉(俄語:Ура!)在俄語里並沒有具體的意思,通常用作表達強烈情感的語氣詞。
屬性:俄語音譯。
含義:沒有具體意思,通常表達強烈情感。
例子:
俄國士兵沖鋒時喊的口號,相當於我軍的「沖啊!」或者「殺!」
慶祝勝利時,或者群眾集會上向領導人表達敬意時,歡呼的聲音,譯作「萬歲!」
(3)俄羅斯人一般喊什麼擴展閱讀
詞語來源
,「烏拉」最初是日耳曼軍隊的行軍口號,來自於高地德語的「hurra」一詞。「Hurra」的原始形態「Hurren」意為「快速行進」,之後俄國人引進之後,延伸為勝利之意。德國在歷史上長期都是俄羅斯在軍事上學習的對象,所以說俄羅斯引進了德國的軍事口號是很有可能的。
參考資料
網路-烏拉
Ⅳ 俄羅斯人的名字怎麼稱呼
俗稱:毛子。
俄羅斯人的姓名共由三部分組成,按其正常的排列順序分別為名字、父稱和姓,如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Петров(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彼得羅夫〕、 Елена НиколаевинаИванова(葉蓮娜?尼古拉耶夫娜?伊萬諾娃)等。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這三部分在稱呼中並不總是同時使用的,而是根據不同場合、不同談話對象而有所變化的。
(1).當談話對象是已經熟識的人,而且年紀較自己大時,只用名字和父稱來稱呼對方,以表示親熱和尊敬。如:АлександрПавлович(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Еле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葉蓮娜?尼古拉耶夫娜)等。
(2).如果談話對象為已經熟識的人,但年紀與自己相仿或較自己小時,則可以僅以名字相稱,也可以用名字的小稱,以表示親切。如:Александр 或Саша(亞歷山大或者薩沙), Юрий或 Юра (尤里或尤拉),Иван 或Ваня或Ванюша(伊萬或瓦尼亞或瓦紐沙),Наталия或 Наташа(娜塔莉婭或娜塔莎),Елена或Лена(葉蓮娜或蓮娜)等。同學之間以名字的小稱相互稱呼。
(3).與年紀較大的熟識的人打招呼時,如果帶有表示輩分的稱謂時,通常只用名字的小稱,如: Дядя Ваня (瓦尼亞舅舅)、Тетя Таня(塔西婭大嬸)、 Бабушка Валия(瓦莉婭奶奶)、 Детушка Лёня(廖尼亞爺爺)等。
(4).如果與談話對象初次接觸或者不太熟悉,則應以姓氏稱呼對方,並在其姓氏之前加上合適的稱謂,如:ГосподинИванов(伊萬諾夫先生)、 Товарищ Сидоров(西多羅夫同志)、 Профессор Петров(彼得羅夫教授)等。
(5).俄羅斯人通常在介紹自己或向別人介紹第三者時,才將姓名的三個部分全部說出,如:---Познакомьтесьпожалуйста, это мой руковадитель профессор Иванов ФедрНиколаевич.(請認識一下,這是我的導師伊萬諾夫 費奧德爾?尼古拉耶維奇教授。)
(6).當談話對象不熟識,不知其姓名,但知道其職業或職務時,可以以職業或職務稱呼,但應在前邊加上「先生」或「同志」等合適的稱謂,如:Господинректор(校長先生)、 Господин декан (系主任先生)、Товарищполковник(上校同志)等。但在商店招呼營業員時,一般都稱呼:Девушка(姑娘)或 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年輕人)。
(7).當與完全陌生的人交談時,則可以按其年齡、性別選用以下稱呼: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年輕人)、девушка(姑娘)、 мальчик(小朋友)、парень(小夥子)、мужчина (男人)、 женщина(女人)等等。
Ⅳ 我們管俄國人叫毛子,那俄國人管我們叫啥
日俄戰爭的時候,俄國人稱日本人為黃皮猴子,叫我們為拖著辮子的黃皮豬,蘇俄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的時候,稱我們為同志,中蘇關系惡化的時候,我們稱他們為修正主義,他們稱呼我們為麥淇淋共產主義,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人窮的要死,也就沒有什麼特別的稱呼了,到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我們人傻錢多是暴發戶
Ⅵ 俄羅斯人經常大喊:烏拉烏拉,到底是什麼意思
相信在有去過俄羅斯的人聽過俄羅斯人口中喊“烏拉”。你可以在球場上聽到瘋狂的俄羅斯球迷在贏球之後滿場不停得“烏拉”聲,就連我們在俄羅斯留學的中國學生,也會偶爾的在提前趕完論文時大喊一聲“烏拉”,最為振奮人心的是每次閱兵式講話結束後,普京都會帶領三軍將士高喊“烏拉”,響徹天際,非常震撼。
第二種說法認為“烏拉”來自突厥語即哈薩克語。當俄羅斯與突厥人交戰時,雙方砍殺激烈,亂成一團,突厥人高聲喊殺,發出聲音,而俄羅斯就把突厥人打仗時發出的喊殺聲聽成了一個連在一起的單詞,就是“烏拉”,同時,俄羅斯人也把這個單詞當成了一種臨陣對壘時,振奮士氣的叫喚聲,後來就漸漸的引入俄語,並一直受到大眾喜歡,一直沿用。兩種說法都有可信之處,但是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又從何而來?則需要更深層次的探討。
Ⅶ 在俄羅斯對哪些人可以直呼其姓
你好,
關於俄羅斯,請往下看!
俄羅斯人對稱呼相當有講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車等場所,你可稱對方"您"或"同志"。如果進一步交談,你可以按對方性別、年齡,分別稱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小夥子。
假如你與俄羅斯人在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互相認識和交談,應該努力記住對方的全名,既要稱呼他的名字還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氣。而且千萬要記住:稱"您"不能稱"你"
在俄學習、生活,難免要與俄羅斯各類、各界人士接觸、交往。在此過程中,彼此之間的稱呼是很重要的。稱呼得體,體現了談話者的修養,引起談話對象的興趣,這樣才能為整個交際活動正常進行下去打下良好的基礎;否則可能會引起談話對象的不快或者鬧出一些不該出現的笑話。
俄羅斯人的姓名共由三部分組成,按其正常的排列順序分別為名字、父稱和姓,如(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彼得羅夫)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這三部分在稱呼中並不總是同時使用的,而是根據不同場合、不同談話對象而有所變化的。
當談話對象是已經熟識的人,而且年紀較自己大時,只用名字和父稱來稱呼對方,以表示親熱和尊敬。如:(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如果談話對象為已經熟識的人,但年紀與自己相仿或較自己小時,則可以僅以名字相稱,也可以用名字的小稱,以表示親切。如(亞歷山大或者薩沙),與年紀較大的熟識的人打招呼時,如果帶有表示輩分的稱謂時,通常只用名字的小稱,如: (瓦尼亞舅舅)、 (塔西婭大嬸)。當談話對象不熟識,不知其姓名,但知道其職業或職務時,可以以職業或職務稱呼,但應在前邊加上「先生」或「同志」等合適的稱謂,如:(校長先生),但在商店招呼營業員時,一般都稱呼:(姑娘)或(年輕人)。
原來都叫男的「德路克」女的「吧得路噶」
可是老師說那隻是人家稱呼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這樣叫啊,以前我們都這么喊的啊。
稱呼陌生人他們大多怎麼說那,「同志」?「女士」?「姑娘」?「親愛的??」
「同志」這個詞絕對是不用了!
稱呼年長的男人用:мужчина 女人用:женщина
稱呼年輕的男人用: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女人用:девушка
在與陌生人打招呼,請求幫助或有所詢問時,亦可完全不用稱呼,而採用這樣一些套語,如:(對不起 ,......)(請問......) (您能否告訴我......)
Ⅷ 為什麼俄羅斯人都叫斯基
在俄語中,「斯基」是一個男士姓名的後綴,表示「某某的」意思。從這後綴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出自哪一家族,或是來自哪一地方,或者是從事某一職業。當時擁有姓氏的人比較少,擁滲絕有姓氏的人非富即貴。擁有「斯基」後綴姓名的人,都是社會上流悶讓人士。
俄羅斯人在正式場合中一般稱呼「姓「,而不稱呼」名「。擁有姓氏就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從」姓「可以看出你的家族背景,就可以迅速讓別人判斷出身份地位的高低。
俄羅斯人的姓氏淵源
俄羅斯的姓氏出現很晚,直到上個世紀才普及。姓氏作為一個人在社會的重要標志,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它也是經過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的。
俄羅斯人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沒有自己姓氏。直到14世紀開始,一些王公貴族,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到16世紀,一些領主以及有名望的富商,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到了19世紀下半葉,大部分的農奴才獲得擁有姓氏的權利。
和中國一樣,他們最早的姓氏也是源於地名。生活在中世紀的俄羅斯王公貴族們,他們有自己的領地,而且領地可以世襲,他們便在自己的姓名後面,加上領地名稱作為姓氏,用來顯示自己家族對某一領域的擁有權。
隨後,一些擁有土地但沒有爵位的領主,也開始使用領地名稱,作為家族姓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開始在社會活動中占據一定地位,他們也想擁有自己的姓氏。他們的姓氏就來源於他們所經營的商品,因此商人們的姓氏具有明顯的職業特徵。從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是某一類商品的經營者。隨後,神職人員也叢罩姿開始使用他們所在的教堂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
這些獲得姓氏的人員,都是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人。而大部分的農民以及農奴,還是沒有自己的姓氏。直到1861年,彼得大帝改革,廢除農奴制,這些農奴才被賦予了擁有姓氏的權利。於是,很多農奴就被賜予他之前所屬領主的姓氏,這樣也就出現,整村的人擁有一個姓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