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解散政府意味什麼

俄羅斯解散政府意味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7 23:18:41

❶ 蘇聯為什麼解體

蘇聯解體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冷戰時期,蘇聯經濟全面衰退,發展畸形,人民怨聲載道。蘇聯以老大哥的身份干涉各社會主義國家,導致東歐大批國家脫離社會主義。戈爾巴喬夫上台後,大肆改革,導致社會體系崩塌,經濟陷入更深的泥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脫離,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宣布本國法律高於蘇聯法律。兩德統一後,戈爾巴喬夫被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軟禁。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立刻動手,撤銷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並順勢要求戈爾巴喬夫交出核彈頭包。隨後,蘇共結束在全國的活動,各國也紛紛退出蘇聯,12月26日7時38分,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穹頂上降下,蘇聯徹底解體。

❷ 前蘇聯為啥要解散

01

蘇聯解體的原因主要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主要是體制僵化、經濟衰退、官僚腐敗、領導失職、錯誤的民族政策,外部原因主要是西方的和平演變。

二、前蘇聯解體的外部原因主要就是西方的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顛覆的一種戰略,即以武力為後盾對社會主義國家遏制的同時,強化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價值觀,或明或暗地支持蘇聯國內的反對派和民族分立主義勢力,加速美國式的所謂「全球民主化」進程。

應該說,和平演變戰略對蘇聯的劇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只有當蘇聯國內出現政治、社會危機和動盪的時候,外因才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❸ 俄羅斯政府全體辭職,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俄羅斯政府全體辭職,他們這么做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組建新的政府班底。他們稍後還會就任新的職務,這樣做只是為了支持普京想要修改憲法的決議。

其實普京早就提出要修改憲法,目的就是為了要控制住政權。但是俄羅斯是不可以一直連任超過兩屆的,普京馬上就要卸任總統了。所以他提議修改憲法,主要就是為了加強總理的權力,等到他卸任以後,還可以在總理的位置上面繼續維護自己的政權。

由此可以看出,普京在俄羅斯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並且擁有者一群忠實的擁護者幫助他一起維護政權。普京提議的修改憲法,很顯然就是為了讓自己一直做總統,但是在俄羅斯境內又可以起到制衡權力的效果,總理的權力也放大了。對於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畢竟在普京執政的這些年裡,俄羅斯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民眾對於普京的評價也還是很不錯的。

❹ 俄羅斯完蛋對我們好處是什麼

目前看來,俄羅斯完蛋對我們沒有任何的好處,目前俄羅斯和中國還處於准同盟,共同分擔了美國的壓力,同時由於中俄事實上的同盟狀態,使得我國北方沒有任何軍事上和國防上的壓力,極大減輕了中國軍事力量的負擔,同時俄羅斯還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國,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這可以試著分析一下俄羅斯完蛋的後果,俄羅斯現政府完蛋,那麼俄羅斯肯定會有繼任者,不要去想當然的認為俄羅斯會分裂,俄羅斯現政府就算是完蛋,俄羅斯也不會分裂,關於俄羅斯會不會分裂,這可以當做是另一個話題,而且題量很大,這里就暫不說明了。而且就算是俄羅斯現政府完蛋,中國也不要去想著收回領土,因為那純粹是在給自己製造敵人。
我們這里就可以做兩種假設,俄羅斯繼任者對中國有兩種可能,一是繼續對中國友好,二是像烏克蘭那些腦殘領導人一樣對中國採取敵視態度。
第二種情況,敵視中國,中國北方壓力大增,中俄漫長的邊境線將無寧日,能源供應也無從談起,美國的壓力將由中國一已承擔,中國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計劃將破產,這些後果在目前看來是下下選項。
第一種情況,對中國繼續友好,但俄羅斯現政府完蛋,俄羅斯國內必定動盪,短期內會極大的損耗俄羅斯國力,使得俄羅斯將無法分中國分擔美國的壓力,同時因為國內動動盪,中國的能源安全將受到極大的沖擊,想想當初中俄能源通道(東線),反反復復談了十幾年,期間俄羅期被日本韓國高價誘惑,幾近中斷東線談判,經歷十幾年,俄羅斯才真正認識到,誰是真正的朋友,誰是大忽悠,俄羅斯繼任政府必然還會經歷這個過程,但這個動盪過程的後果將會由中俄共同承擔,同時由於俄羅斯國內動盪,中國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計劃必然會受到影響,這個結果再怎麼都不會比現在的情況好,所以說俄羅斯完蛋,對中國來說肯定弊大於利,至少在目前情況下,對中國絕對不是好事情。
唯一的好處大概只有中國男人可以更方便的迎娶俄羅斯女人,因為俄羅斯政權更迭,國內動盪,短期內經濟必然動盪,人民人心思動,肯定會有很多的女性想著脫離這樣的國家,對中國男人來說,這會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就像現在烏克蘭女人一樣,很多來中國後就留下來了。

❺ 蘇聯為何要解體

1、嚴重的經濟危機。

2、社會動盪不安,否定歷史、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思潮泛濫。

3、西方勢力的影響。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並奉行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執政。1939年發動蘇芬戰爭。1941年,爆發衛國戰爭,於1945年4月30日佔領柏林,於同年5月8日消滅納粹德國。斯大林實行的重工業化使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一躍成為超級大國。蘇聯於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標志冷戰格局完全形成。

國土面積與地理位置:

蘇聯地跨歐亞兩大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中亞、北亞。東西最遠距離達1萬多公里,南北約五千公里,總國土面積達到2240.22萬平方千米,與北美洲面積相當。瀕臨黑海、波羅的海、北冰洋和太平洋。隔海與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日本的北海道島(南千島群島為蘇聯實際控制的日蘇爭議領土)相望。陸上分別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以及朝鮮相鄰,其中同中國大陸的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和吉林等地區有7300多公里的邊界線。

蘇聯的海岸線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沿海邊界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海岸線在北極圈上。摩爾曼斯克,因為有溫暖的洋流灣流,而其他所有在北極圈以北的海岸都被冰封,凍結時間為每一年中的十個月。

❻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意味著什麼

蘇聯解體,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解體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

當時美國中情局還對此召開了多次的緊急會議,美國國務卿貝克還專門帶領代表團到莫斯科實地了解事態的發展。但蘇聯各加盟共和國與首都莫斯科等蘇聯各城市的民眾對蘇聯在一夜之間就不復存在的結果卻表現得異常的平靜。

❼ 俄羅斯三位總統如何因應蘇聯解體

俄羅斯三位總統如何因應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20年過去了,作為蘇聯法權和實際繼承者的俄羅斯,在1991年那場風暴過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不僅是我國學術輿論界所普遍關注的,也是我國廣大民眾所關心的問題。
不過,這是一個十分厚重、容量巨大的題目。在此我們只能就其主要方面,盡量加以簡要闡述。首先,必須對「俄羅斯」這一行為主體加以限定,這里僅僅局限為從葉利欽、普京到梅德韋傑夫為代表的俄羅斯領導集團及其所體現的社會主流,是怎樣對待並消解蘇聯解體的歷史教訓的。
以下分析主要著眼於蘇聯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文化體制的教訓本身,看看俄羅斯領導集團對此採取了哪些主要的對策和措施,來消解蘇聯解體的教訓。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政治體制改革
蘇聯政治體制高度集權,蘇共獨攬一切大權,嚴重缺乏監督,致使內外政策和社會問題產生種種嚴重弊端。葉利欽及其集團執政後,另起爐灶。首先宣布蘇共非法,從上到下將其解散。接著取消了蘇聯黨政的一切機關設施,用新建的一套政治設施加以取代。他用三權分立的「總統—議會制」國家,完全取代了蘇聯名為聯邦制、實為「單一制」的聯盟國家。
1993年後,葉利欽通過修改憲法,建立了高度總統制化的半總統制權力機制,在中央一級加強了權力,各地區行政長官則實行直選制,使得分立傾向加重。這樣,俄羅斯聯邦就面臨著分崩離析、走向解體等現實危險。
與此同時,經濟危機撲面而至,社會全面自由化和「休克療法」改革造成的混亂,使各種社會危機全面爆發,民眾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社會保障體系崩潰,居民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證。加上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缺乏監督、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和制度瓦解致使的法制崩壞,俄羅斯警匪勾結、腐敗成風。在其統治難以為繼的情況下,葉利欽交出權力,普京時代來臨。
普京接管權力後,實行鐵腕整肅政策。針對葉利欽時期的亂象,他收回地方權力,實行「新中央集權」政策,取消了地方行政長官的直選制,改行地方行政長官由總統提名、由地方立法機構確認的產生辦法,制止了外高加索和其他一些邊緣地區的分立主義傾向。
接著,普京改革了政黨制度,組建統一俄羅斯黨為「政權黨」,又推動公正俄羅斯黨的建立,把它作為主導政黨的「第二種」政治力量,並提高議會黨門檻,將得票率由5%提高到7%,避免了小黨對議會的介入。他改變了葉利欽時期總統不加入政黨,凌駕各黨之上的做法,他本人加入統一俄羅斯黨,並擔任該黨黨首,形成一黨獨大,多黨並存的政黨體制。 此外,普京還進一步把葉利欽推行的西方式自由民主改變為「可控民主」,取消了諸多方面的民主機制。這一系列政策措施,被反對派指責為改革的倒退和專制體制的「復歸」。 「梅普組合」聯手執政後,有跡象表明,梅德韋傑夫與普京在執政理念上逐漸出現分歧,新總統又重新強調「政治民主化」,主張經濟現代化與政治民主化密不可分。同時,還提出改善多黨制,加強政黨競爭。這些主張的提出,使梅德韋傑夫在2010年10月公布的民調中幾近追平普京,前者的民意支持率為76%,後者為77%。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俄羅斯的政治走向又開始向政治民主化的方向擺動。 總體而言,從葉利欽到普京,只是構建了俄羅斯政治體制的大體框架,並未來得及對政治體制進行細密、周詳和深入的改革。一黨獨大,無法展開正常的競爭,監督的有效性受到極大限制;法制不完善,人治盛行,國家一如既往地進行干預等等,都是政治體制方面的問題。因為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還留下許多制度和法治漏洞,造成目前腐敗還不能被有效制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改革 在經濟方面,國有制、計劃經濟、優先發展重工業、重官輕民,嚴重忽視民生的發展模式,給蘇聯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弊端,造成經濟結構失調,發展動力不足,民用工業品供應緊張,民眾生活水平低下。 葉利欽在1991~1992年間採納蓋達爾的激進改革政策,即「休克療法」,放開價格,外貿自由,實行證券私有化,建立了以全面私有制為基礎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由於私有化條件不公和倉促行事的政策措施,在消除外貿赤字的同時,導致物價飛漲,居民生活急劇下降,引起社會嚴重不滿和動盪,同時使得民眾財富被少數人「鯨吞」,造成「一小撮人」暴富,出現「寡頭」對經濟、政治和傳播媒體的壟斷,形成「寡頭資本主義」。 普京接手政權後,拋棄了葉利欽時期照搬西方市場經濟模式的做法,從本國具體國情出發,以建立強大經濟為出發點,對經濟戰略、經濟政策進行了全面的、根本性的調整,形成以經濟增長為導向的混合市場經濟模式。他重拳整肅「寡頭」,奪回了他們侵吞的企業,重新實行國有化,一些企業被國家或國家控股企業兼並,國家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或企業的控制加強,這一進程被學者稱為是「國有化」或「再國有化」。 普京不僅制止了經濟下滑的勢頭,還促進經濟連年發展,2000年~2007年俄羅斯年均增長達7%,2007年甚至加速到
8.1%。經濟形勢的好轉,特別是世界油價的飆升,使得俄羅斯的財政收入激增,國家大幅度提高了養老金和工資額度,改善了居民生活;同時,在教育、住房、醫療改革上加大投入,基本做到了普京在國情咨文中所許諾的讓人們「有學上,有房住,看得起病」。 然而,為照顧民生,普京及其執政集團無暇顧及、也忽略了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這些在蘇聯時期就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依然如故。這種情況使俄羅斯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因油價大落而遭受重大打擊,造成國民收入銳減
7.9%。這表明,俄羅斯的經濟轉型仍然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進程。 這種局面讓新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感到俄羅斯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提出了由資源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轉變的任務。為此,梅德韋傑夫總統成立了俄羅斯經濟現代化和技術發展委員會,確定以國家經濟現代化和技術革新為優先方向,重點解決醫療、信息、航天、電訊和節能等領域的創新問題。但學術界認為,俄羅斯仍然面臨著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兩難局面,當石油天然氣價格上升、經濟好轉時,只顧資源性產業的發展,缺乏發展創新型產業的積極性和動力,而當資源價格下跌,財政緊張時,又缺乏資金用於創新型產業的發展。因此,俄羅斯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改革 在文化意識形態管理方面,蘇聯的文化統治主義曾長期束縛、禁錮人們的精神世界,壓制科學文化和思想理論的創新,缺乏必要的改革理念,造成改革屢改屢敗;同時,打壓科技理論的發展,帶來科技的落後,最後使蘇聯在國際競爭中敗北。 葉利欽在戈爾巴喬夫推行民主化、公開性,取消書報檢查制度的基礎上,遵循西方的自由民主化理念,進一步推行自由化改革,大力推進意識形態多元化,實行出版、言論、集會遊行和信仰的完全自由,放開宗教活動,使俄羅斯在政治精神文化活動方面達到了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但這個時期的經濟危機、社會混亂和法制崩解,嚴重威脅著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精神文化上的自由民主大打折扣,令人們對走西方民主道路大失所望。 普京上台後,從葉利欽所代表的激進民主派向著中間路線靠攏,逐漸修正了俄羅斯的發展方向。首先,他把葉利欽的西方民主調整為「可控民主」,又進一步由此發展為——依據俄羅斯具體國情,拒絕聽從西方,維護本國主權的所謂「主權民主」,並把這種民主與民族愛國主義相結合,確定為國家意識形態。其次,在經濟上制裁「寡頭」,同時從這些「寡頭」手中奪回對大眾媒體的控制,掌控了輿論話語權。再次,將遊行集會法制化,規定了群眾遊行示威的申報批准制度,限制了反對派的活動范圍。最後,在青年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2007年6月,普京在接見全俄人文及社科教師會議代表時,對修訂歷史教科書問題提出了符合「教育標准」的一系列要求。 普京的上述方針政策,與他在政治體制方面的「新中央集權」政策一起,被西方學術界指責為是民主的「倒退」和向專制主義的「復歸」。 梅德韋傑夫上台後,又強調建設俄羅斯「民主國家」的方針,把「政治民主」提上了重要日程。他口頭上雖然不同意有關俄羅斯「沒有民主」、「獨裁主義」仍然「占統治地位」的言論,實際上又向政治民主化一邊移動。 2010年9月,在雅羅斯拉夫爾舉行的主題為「現代國家:民主標准和效率准則」的世界政治論壇上,梅德韋傑夫發表講話,闡述了他對民主的深刻見解,指出:俄羅斯「正在轉向民主的新水平」,「改善民主制度問題」,始終是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必須由人們自己解決。 數百年專制主義的歷史傳統,決定俄羅斯民主探索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種種情況表明,俄羅斯走上民主化的正常軌道,必將不是一帆風順的,還會有遙遠曲折的道路要走。 俄羅斯消解蘇聯解體教訓的根本是如何對待斯大林體制模式 從葉利欽、普京到梅德韋傑夫,歷屆俄羅斯領導人對待蘇聯政治經濟體制和思想文化管理模式的弊端和歷史教訓的態度及消解措施,歸結起來,是一個如何對待斯大林體制模式,如何對待斯大林個人崇拜遺產的問題。 葉利欽及其主要代表的極端民主派,對斯大林體制模式和斯大林遺產的態度是眾所周知的,就是全面否定並徹底摧毀,走西方自由民主道路,通過建立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來消解斯大林主義的全部遺產。 普京時期,為消除葉利欽自由主義激進改革所造成的混亂和惡果,把改革調整為中間路線和保守主義的漸進式改革,以鐵拳出手,重振大國、強國地位。普京把斯大林作為鐵腕和強權治國的符號,做了比以前更為客觀和理性的評價,特別從衛國戰爭勝利的視角肯定了斯大林,但對斯大林的國內政策,對其「專制主義」的體制模式,則是否定的。 梅德韋傑夫在2010年5月7日接受俄羅斯《消息報》記者訪談時,關於斯大林「罪行不可饒恕」的宣示,和俄羅斯國家在偉大衛國戰爭勝利65周年慶祝活動中不提斯大林名字、不準出現斯大林肖像等一整套處理方式,表明俄羅斯領導和俄羅斯政府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對斯大林的評價,基本上是連續一貫的,沒有發生大的起伏。 把「去斯大林化」與梅德韋傑夫以世界金融危機為背景,於2009年在《俄羅斯,前進!》一文提出的「新現代化方針」聯系起來,有學者將其界定為「去斯大林化的現代化」。所謂「去斯大林化的現代化」,就是意味著擺脫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擺脫蘇聯時期主要是斯大林時期「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發展觀,否定斯大林模式的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體制,改善與西方的關系,堅定不移地實行務實開放的對外政策,掃除現代化的障礙,在俄羅斯開辟不同於蘇聯時代的、新的現代化道路。
來源:決策與信息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解散政府意味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