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聯解體時,為何俄羅斯在千里外留下一塊飛地
近幾年來,加里寧格勒的存在感極強,每當北約聲稱要東擴,或者在捷克、波蘭等國部署反導系統時,或者在靠近俄羅斯的北約國家進行軍事演習時,俄羅斯都會把加里寧格勒搬出來,給予北約國家回擊,警告稱“要以軍事手段應對”。
(駐扎在加里寧格勒的海軍)
後來,蘇聯人將居住於此地的德國人、波蘭人和立陶宛人或驅逐或流放,從國內遷來眾多的俄羅斯人,建起了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修建了大量的軍工業和重工業,矗立起了高聳的勝利紀念碑和紅軍英雄雕像,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方位改造加里寧格勒的進程就此拉開了帷幕。
1991年,隨著蘇聯的轟然解體,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宣布獨立,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也就被立陶宛隔開了,成為俄羅斯唯一的一塊飛地。
雖然加里寧格勒孤懸在俄羅斯本土之外,但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一直被俄羅斯悉心經營和呵護著,成為了俄羅斯插入東歐地區的一塊“楔子”,讓北約國家如鯁在喉。
近年來,加里寧格勒更是成為俄羅斯對抗北約的最前哨。俄羅斯人不但將戰力強勁、裝備精良的波羅的海艦隊駐守在這里,還在此地部署了10套“伊斯坎德爾-M”陸基彈道導彈。
該導彈射程雖僅為480千米,但以俄羅斯人出色的改造能力,可以輕易地將它的射程提升到2000公里以上,這對捷克、波蘭等對抗俄羅斯的北約前線國家來說,無疑是噩夢般的存在。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在俄羅斯多年的苦心經營下,加里寧格勒已成為俄羅斯反擊北約的重要戰略基地,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飛地了。
㈡ 飛地——世界上比較有名的飛地
飛地是一種人文地理概念,意指在某個國家境內有一塊主權屬於他國的領土。
不過,飛地有時候卻是由於 歷史 原因造就的,大量飛地的存在及其形成過程也都有著復雜的 歷史 背景,除了極少數由於生活聚居自然形成之外,主要源於近現代 歷史 上強權政治和殖民統治的結果,與國際關系發展和政治格局演變有著密切關系。
由於各國 歷史 發展不同,在漫長的過程中因為許多復雜的原因產生了這些飛地,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其中最著名的十個。
是安哥拉最北方的省份,與安哥拉本土之間被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分離。
安哥拉一景
卡賓達以前又稱葡屬剛果,是在1885年的柏林會議將剛果王國分成法屬剛果(剛果共和國)及比屬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時分給葡萄牙的一小塊土地。
在柏林會議的前夕,卡賓達當地人與葡萄牙簽署了條約,同意將卡賓達置於葡萄牙的保護之下。
在1885年之前卡賓達原本是與安哥拉相連的,但在柏林和會中各國決議將當時改名為剛果自由邦的比屬剛果之領土延伸到剛果河下游直至出海,而將卡賓達給孤立成飛地。
看來非洲國家還是比較講理,看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老東家比利時的面子上,給它留出了一個出海口,從而導致安哥拉卡賓達和本土分裂開來。
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東岸有一塊神秘的飛地———距俄聯邦本土有600公里之遙的加里寧格勒州,作為大國俄羅斯的一塊飛地,面積只有1.51萬平方公里的加里寧格勒州位置更加敏感,是俄羅斯承受北約與歐盟紛紛東擴壓力的最前沿地帶。
歷史 上,加里寧格勒舊名叫柯尼斯堡,由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於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
算是德國的龍興之地,不過由於德國二戰戰敗,柯尼斯堡劃歸蘇聯,加里寧格勒州一部分畫歸蘇聯,一部分給予波蘭,龍興之地都丟了,德國哭暈在廁所。
不過對比於滿清帝國丟了一半龍興之地的敢怒不敢言,德國還算寧死不屈,至少敢於亮劍,就是策略差了點,到處拉仇恨,最後被群毆打死。
柯尼斯堡曾是德國文化中心,康德、霍夫曼和都曾在此居住過。
加里寧格勒市 歷史 上曾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結束後劃入蘇聯版圖。
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位置
布辛根是屬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康斯坦茨縣的鄉鎮,在萊茵河的北岸,但實際上全境皆位於瑞士北部的沙夫豪森州境內,成為德國的一塊外飛地。北部為瑞士沙夫豪森州,南部隔萊茵河與瑞士的蘇黎世州和圖爾高州相望。面積7.62平方公里。
幸虧瑞士不久前加入了申根區,不然從德國康斯坦茨去一趟布辛根還得費不少周折。
屬於瑞士關稅同盟的一部分。
英國的要塞城市,位在西班牙南部的海岬上,擁有扼守地中海到大西洋航路的關鍵軍事地位。
直布羅陀擁有英國海外殖民地的身份,該國在此處仍布有軍事單位據守。許多電影中出現過。
東帝汶的省份之一,但全境皆位於印尼的西帝汶島境內,瀕臨太平洋。
歐庫西地區,在帝汶島北岸,臨薩武海。屬於東帝汶的一塊外飛地。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30公里,面積2460平方公里。椰林茂密,盛產檀香木。種植水稻。主要港口潘特馬卡薩。
位於霍爾木茲海峽南岸的 阿曼穆桑達姆省
是阿曼的飛地,本土與飛地間被阿聯酋隔開。
阿曼發現石油較晚,比沙特這些大兄弟的生活水平略差一些,但也算得上個富國了。
更要命的是,阿曼不但有石油天然氣,還有一個任何一個阿拉伯兄弟都比不了的先天優勢——扼守世界經濟的心臟霍爾木茲海峽。很多人看地圖,以為波斯灣出海口是由伊朗和阿聯酋控制的,其實不是。
在阿聯酋地圖的最頂角,有一小塊地方被單獨劃出,這就是阿曼的飛地穆桑達姆省。
有著這個優勢,阿曼再也不是貧窮的阿貓阿狗了,拿著饅頭,想蘸黃糖蘸黃糖,想蘸白糖蘸白糖,富得流油。
是義大利的城鎮,是倫巴第大區的一部份,是義大利的外飛地,瑞士的內飛地。
金皮庸座落於義大利盧加諾湖湖畔,行政上隸屬於倫巴第大區科莫省。
金皮庸與義大利本土僅相距1公里,然而金皮庸與義大利本土並沒有直接接壤,其全境皆為瑞士提契諾州所包圍。
近年來,瑞士外交部在尋求與義大利政府談判的方式讓金皮庸(坎皮奧內地)區成為瑞士領土。
不過義大利政府對此不予理睬。
世界最大的飛地,美國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州,州面積1,717,854km2,比中國新疆還要大,佔全國面積的20%。
位於北美洲西北部,被加拿大隔開,與本土不相連,是美國的飛地。
歷史 上,1784年俄國人在三聖灣建立居民點。該地區1799年起屬俄國。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1867年3月30日,美國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了近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畝土塊僅值兩美分 。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
費爾干納盆地內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的邊境線犬牙交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雜局面。
位於盆地內的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就有屬於烏茲別克的4塊小飛地和屬於塔吉克的兩塊小飛地。
費爾干納盆地位於中亞南部,與我國新疆南部毗連,民族-宗教氛圍濃厚。
近十幾年來,中亞的幾次重大事件幾乎都與這個盆地密切相關,它已經成為中亞整體局勢變化的晴雨表,有的學者甚至把它稱為中亞安全的 火葯桶 。
費爾干納問題 已經成為世界政治版圖上最為復雜的問題之一,而20世紀20—30年代中亞民族-國家劃界時形成的若干飛地使目前的 費爾干納問題 更加復雜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將成為盆地三國間沖突的導火索。
納希切萬是亞塞拜然的一個共和國,與母國之間隔著信仰基督教的鄰國亞美尼亞。
除了納希切萬外,亞塞拜然還有三個該國擁有主權的村落位在亞美尼亞境內,反之,亞美尼亞也擁有一個位在亞塞拜然境內的村落主權不計。這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㈢ 哪些國家有飛地
國際性飛地
俄羅斯
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東岸有一塊神秘的飛地———距俄聯邦本土有600公里之遙的加里寧格勒州,作為大國俄羅斯的一塊飛地,面積只有1.51萬平方公里的加里寧格勒州位置更加敏感,是俄羅斯承受北約與歐盟紛紛東擴壓力的最前沿地帶。加里寧格勒市歷史上曾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二戰結束後劃入蘇聯版圖。
安哥拉
卡賓達(Cabinda):卡賓達是安哥拉最北方的省份,與安哥拉本土之間被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分離。在1885年之前卡賓達原本是與安哥拉相連的,但在柏林和會中各國決議將當時改名為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比屬剛果之領土延伸到剛果河下游直至出海,而將卡賓達給孤立成飛地。
亞塞拜然
納希切萬(Naxç;ivan):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是高加索伊斯蘭教國家亞塞拜然的一個共和國,與母國之間隔著信仰基督教的鄰國亞美尼亞,復雜的政治形勢與宗教差異,讓這地區自從蘇聯瓦解後就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除了納希切萬外,亞塞拜然還有三個該國擁有主權的村落位在亞美尼亞境內,反之,亞美尼亞也擁有一個位在亞塞拜然境內的村落主權(如果撇開爭議中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不計)。
汶萊
淡布倫(Temburong):淡布倫是組成汶萊的四個省份之一,位在汶萊灣的東南岸,中間隔著一塊屬於馬來西亞沙撈越州(Sarawak)的領土林夢地區而呈現孤立狀態。事實上,面積狹小的汶萊大部分為馬來西亞的沙巴州與沙撈越州包圍,僅有瀕臨中國南海的海岸線開放著,本身也具有一點濱海內飛地的特性。
塞普勒斯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這兩個塞普勒斯村落位於塞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英屬基地區所包圍。由於英屬基地區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東帝汶
東帝汶大部分位於帝汶島的東部,但是在島的西北部有小塊飛地歐庫西(Oekusi)。
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在費爾干納盆地有兩塊飛地,都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塔吉克
塔吉克在費爾干納盆地有一塊飛地,被吉爾吉斯斯坦包圍。
阿曼
位於霍爾木茲海峽南岸的海塞卜(Al Khasab)是阿曼的飛地,本土與飛地間被阿聯酋隔開。
美國
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最大的州,位於北美洲西北部,與本土不相連,是美國的飛地。
在法國奧馬哈海灘,有一塊約70公頃的領土屬於美國,這么做是為了讓在諾曼底戰役中犧牲的士兵葬在美國領土上。是美國的飛地。
英國
北愛爾蘭地區屬於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地處愛爾蘭島,毗鄰愛爾蘭,與本土不相連,是英國的飛地。
地區性飛地
奧地利
東提洛爾(East Tyrol):東提洛爾是奧地利九個邦裡面,提洛爾邦(Tyrol)的部分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原本屬於奧匈帝國一部分的提洛爾在戰爭結束時遭義大利軍佔領,之後的聖傑曼條約(Treaty of Saint-Germain)中,戰勝的協約國諸國與新成立的奧地利簽訂,將南提洛爾劃分給義大利。結果,僅存的提洛爾邦因此被一分為二,北提洛爾與較小面積的東提洛爾中間隔著薩爾斯堡邦(奧地利另外一個邦)沒有相連,是歷史造成的地方型飛地之一。
中國
中國的各個省份或區縣之間存在十多個飛地。最大的是河北省廊坊市所轄的一塊,位於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與河北省不相連。
德國
不萊梅州管轄不萊梅市附近的地區,但在沿海的不萊梅港口有一塊飛地。 [編輯本段]內飛地列表標准飛地
此類的飛地之存在型態完全符合內飛地最嚴謹狹義的定義。
布辛根(Büsingen) - 德國領土,屬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邦,但實際上全境皆位於瑞士北部的夏夫豪森州(Schaffhausen)境內,屬於瑞士關稅同盟的一部分。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同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這兩個國家之間有非常多的飛地存在。其中,在亞美尼亞的東北部,有兩個村落的主權是屬於亞塞拜然,而南部在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Naxçıvan Muxtar Respublikası,該共和國本身是亞塞拜然的一個外飛地)北邊的亞美尼亞境內,也有一個主權屬於亞塞拜然的村落規模之內飛地。與此相對應的,在亞塞拜然西北部有一個主權屬於亞美尼亞的內飛地村落。除了這些已經確定的飛地之外,亞美尼亞長期以來皆一直宣稱亞塞拜然境內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是該國的國土,並且支持居住在當地的亞美尼亞人以武力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但尚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友維亞(Llívia) - 屬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方的一個城市,但全境皆位於法國的東庇里牛斯郡(Pyrénées-Orientales)境內。
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爾密迪亞(Ormidhia) - 這兩個塞普勒斯村落位於塞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基地所包圍。由於該基范圍內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義大利金皮庸(Italian: Campione d'Italia)又稱坎皮奧內,是義大利的城鎮,是倫巴第的一部份。義大利金皮庸是義大利的外飛地,位於瑞士的國境內。
已不再存在的內飛地
西柏林(West Berlin) - 在西德與東德尚未合並前,原本柏林境內屬於美英法佔領區所合並的西柏林市,四周皆被蘇聯控制的東德領土包圍,是最出名的一塊飛地。也正由於這特殊的地位,而會發生著名的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事件。
魁北克聯邦 - 在加拿大尚未合並之前的一塊飛地,屬法國。
臨海飛地
此類的飛地雖然陸上的邊境皆被另一個國家包圍,但因為瀕臨海邊,因此還是可以透過海路與母國聯系。
休達(Ceuta) - 西班牙城市,但卻位在北非國家摩洛哥境內。休達因為歷史上的因素並沒有在摩洛哥從法國殖民地里獨立出來時跟著一起獨立,而變成今日的孤立狀態。休達位於地中海邊,隔地中海與母國西班牙相望。
美利里亞(Melilla) - 西班牙城市,也位於摩洛哥境內。美利里亞的孤立成因與休達一模一樣。
直布羅陀(Gibraltar) - 英國的要塞城市,位在西班牙南部的海岬上,擁有扼守地中海到大西洋航路的關鍵軍事地位。直布羅陀擁有英國海外殖民地的身份,該國在此處仍布有軍事單位據守。
歐庫西-安貝諾(Oecussi-Ambeno) - 東帝汶的省份之一,但全境皆位於印尼的西帝汶島境內,瀕臨太平洋。
阿拉斯加(Alaska) - 美國的一州,位於美洲大陸西北角,與美國本土之間隔著加拿大相望。阿拉斯加可以靠太平洋與本土聯絡,且因為本身面積廣大海岸線長,並沒有一般飛地因被孤立而產生的不便利。
亞克羅提利(Akrotiri)與德凱利亞(Dhekelia) - 這兩個位於地中海東部島嶼塞普勒斯上的軍事基地是英國海外領地之一,因其特殊軍事地位而沒在塞普勒斯從英國獨立而出時一起獨立,成為孤立的地區。由於兩軍事基地皆瀕臨該島南邊的地中海岸,因此可算是種臨海飛地。
已不再存在的臨海飛地
1947年6月,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改自治領為共和國,定名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1971年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第三次印巴戰爭,造成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孟加拉國獨立前,東巴基斯坦是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臨海飛地。
國中國
此類的地區雖然與內飛地一樣被同一個國家完全包圍四周,但因為孤立地區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因此沒有與國家行政中心(首都)聯絡不易的問題存在。它們有一部份內飛地的存在特色,但絕對不屬於外飛地的一種。
聖馬利諾 - 位在義大利境內的獨立小公國,除了主權外,其他方面的事務都與義大利同進退。
梵蒂岡 - 位在羅馬城內的獨立教皇國,四周被義大利領土包圍。
賴索托 - 全境皆被南非領土包圍的小型王國。
㈣ 俄羅斯人多數住在哪個洲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歐洲部分城市分部很均勻,莫斯科為全國首都,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也就是俄國時期的首都聖彼得堡,除歐洲部分以外亞洲的烏拉爾山脈東南部也有一些城市就是分部在新亞歐大陸橋附近地區一直延伸到遠東地區,在中國黑龍江北部都有一些人口,其餘地區就很少有人存在了,俄羅斯在西歐也有一塊飛地,面積不大,有一做城市叫做加里寧格勒,
㈤ 全球目前有多少處飛地及具體歸屬關系
世界上共有飛地約11處。
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通俗的講,如果某一行政主體擁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取道自己的行政區域到達該地,只能「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屬地,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世界上的飛地有:
美國阿拉斯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飛地,它與美國本土被加拿大分隔。
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Калинин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該地原為德國東普魯士一部分,二戰後割讓蘇聯,屬俄羅斯聯邦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後,該地被獨立的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與俄羅斯本土分開,成為飛地。
西班牙休達及梅利利亞:摩洛哥沿海的兩處准外飛地。友維亞(Llívia):屬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區的一個城市,但全境皆位於法國的東比利牛斯省(Pyrénées-Orientales)境內。
德國布辛根(Büsingen):位於瑞士北部沙夫豪森州(Schaffhausen)境內。
義大利坎波內(campione):被瑞士洛迦諾州包圍
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
安哥拉卡賓達(Cabinda):卡賓達是安哥拉最北方的省分,與安哥拉本土之間被剛果民主共和國所分離。在1885年之前卡賓達原本是與安哥拉相連的,但在柏林和會中各國決議將當時改名為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的比屬剛果之領土延伸到剛果河下游直至出海,而將卡賓達給孤立成飛地。
亞塞拜然納希切萬(Naxçivan):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是高加索地區伊斯蘭教國家亞塞拜然的一個自治共和國,與母國之間隔著信仰基督教的鄰國亞美尼亞,復雜的政治形勢與宗教差異,讓這地區自從蘇聯瓦解後就一直處於混亂狀態。除了納希切萬外,亞塞拜然還有三個該國擁有主權的村落位在亞美尼亞境內,反之,亞美尼亞也擁有一個位在亞塞拜然境內的村落主權(如果撇開爭議中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Nagorno-Karabakh Enclave不計)。
汶萊騰布榮(Temburong):騰布榮是組成汶萊的四個省分之一,位在汶萊灣的東南岸,中間隔著一塊屬於馬來西亞沙撈越州(Sarawak)的領土呈現孤立狀態。事實上,面積狹小的汶萊全境皆為馬來西亞的沙巴州與沙撈越州包圍,僅有瀕臨南中國海的海岸線開放著,本身也具有一點濱海內飛地的特性。
東帝汶歐庫西-安貝諾(Oecussi-Ambeno)- 東帝汶的省份之一,但全境皆位於印尼的西帝汶島境內,瀕臨太平洋。
塞普勒斯席洛廷布(Xylotimbou)與歐密迪亞(Ormidhia):這兩個塞普勒斯村落位於塞普勒斯島的東南角,周圍完全被位在賽島上的德凱利亞(Dhekelia)英屬主權基地區所包圍。由於英屬基地區是英國的領土,因此這兩個小村落變成英國領土的內飛地,與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外飛地。
阿曼穆桑達姆省:穆桑代姆省 (阿拉伯語مسندم)是阿曼的一個省,位於該國最北部,是該國兩塊外飛地。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相接,並隔霍爾木茲海峽與伊朗相望。面積1,800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28,378人。首府海塞卜。
㈥ 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為啥它和本土中間,隔了個立陶宛呢
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周圍的局勢緊張已經加重。加里寧格勒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一塊獨立但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土,很有可能很快就被拖進俄烏戰爭中。在立陶宛嚴禁受封禁的貨物通過其國土進到加里寧格勒後,俄羅斯作出了惱怒的回應。但立陶宛方面表示,它只是在適用歐盟的封禁,而歐盟也支持它這一行為。
那麼關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和想法!
㈦ 俄羅斯有一塊飛地,四面都是死敵,為何卻從來不鬧獨立呢
當我們打開歐洲地圖,會發現在波羅的海東南角有一小塊土地,隸屬於俄羅斯。此地與波蘭和立陶宛接壤,與俄羅斯本土卻相聚千里。這塊土地就是著名的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
基於以上這三點原因,盡管加里寧格勒遠離俄羅斯本土,也依然會對他們的祖國忠貞不二了。
㈧ 俄羅斯西邊怎麼還有一塊不與本土相連的土地
的確,它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加里寧格勒州游離於俄聯邦本土之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這片土地原來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它的中心城市是哥尼斯堡,即現在的加里寧格勒。1945年4月二戰結束前夕,蘇軍攻佔哥尼斯堡。根據同年8月蘇、美、英簽署的波茨坦協定,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1946年,蘇聯在這里設州,並以剛剛去世的蘇聯領導人加里寧的名字命名,哥尼斯堡也改名加里寧格勒,定為該州首府。從此,加里寧格勒成了蘇聯的重要海軍基地、貿易港和漁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就設在這里。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3國獨立,夾在波蘭、立陶宛之間的加里寧格勒州與俄羅斯本土的陸上聯系被切斷,成為一塊遠離俄羅斯本土幾百公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