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述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
自從俄羅斯以大國身份介入歐洲事務以來,一個反復出現的現象是:每一次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關系的重大調整,幾乎都導致了國際體系的重新構建。
19世紀初,俄與法、英、奧、普等國敵友關系的變換,導致拿破崙帝國垮台和維也納體系的確立;19世紀晚期,俄德關系蛻變、俄轉而接近英、法,在列強關系變幻的背景下,釀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二戰中蘇聯參加反法西斯聯盟更是成為二戰勝利和雅爾塔體系確立的關鍵因素;而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主動放棄與西方對抗,乃是國際社會進入後冷戰歷史階段的決定性前提。
事過境遷,歷史上由於俄歐關系變化所導致的國際格局更替不會再簡單地重演。但是,俄歐關系中合作與抗拒兩重性的交互作用,使得這對雙邊關系依然深刻作用於後冷戰時期世界秩序的重塑。
西方文明處於總體衰落但遠非終結的歷史階段,對民族國家和後民族國家的不同認同,地緣政治因素重上前台——這是影響當下俄歐關系的重要背景特徵。
從俄羅斯的視角來看,普京在總統大選中的高票當選,聚斂了人氣,可以預料俄羅斯在未來內政外交中必有一番新的構想和作為。雖然俄國內經濟狀況還遠待改進,但這恰恰是俄歐合作的理由而不是阻力。
最近俄羅斯高官蘇爾科夫有關「百年孤獨」的文章,透露出俄羅斯精英的深層心態,表達出多年與東西方交往而無法得到應有承認的悲涼之感。但是,這篇文章更多地還是展現出俄羅斯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同時爭取與各方合作的態度走一條自己道路的信念。
由卡拉加諾夫提出,被普京所接受的「大歐亞夥伴關系」理念雖然主要側重於面向周邊和亞洲,但也對發展與歐洲關系寄予厚望。
在這樣的總體背景下,有理由期待俄歐關系能夠在未來的某一時刻逐漸走出困境,或許三四年之後才能達到合作強於紛爭的狀態,但這毫無疑問將是一個相當艱難而充滿變數的過程。
2. 為什麼俄羅斯會在歐洲列強中別具一格
最直接的緣由,是地緣干係的嚴密。大帆海時期降臨後,歐洲列強紛繁在全天下范疇內大肆擴大。而在擴大目標上,無論是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仍是厥後的英法,其眼光都集合在歐洲之外的新大陸和亞非等地。
之以是雲雲,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度大多位於西歐,直面大西洋,帆海手藝和海上掌握力絕對較強,在降服海洋的才能具有後,可以以海為路,較便利的掌握天下;另一方面,新大陸和亞非地區廣大,可開辟價直較高,從中博取的收益更大。
而俄羅斯則差別,俄羅斯因為所處的東歐板塊開辟較晚,且天氣苦寒,其氣力本就不足以與西歐列強媲美,再加上東歐板塊離大西洋較遠,其所用以通向大西洋的兩大政策通道——波羅的海、黑海——地中海,又因地形限定,咽喉樞路被歐洲其他強國掌控,以是其沒法與西歐海洋強國正面合作,以是只能挑選絕對瘠薄的北亞作為本人的次要擴大目標。
不外,也正因為雲雲,俄羅斯獲得了直接拓土開疆的良機。固然北亞的地緣潛力,分明與新大陸、亞非不克不及比擬,但因為俄羅斯的東歐本部與北亞、中亞直接山水相連,以是跟著俄羅斯權利的進入和不時延長,北亞和中亞便天然而然的與東歐組成了一個波動而嚴密的地緣全體。
而這一點,東方列強就不行了。當然,東方列強的海內領地,其可開辟價直遠在北亞和中亞之上,可是海洋的存在,阻斷了其與歐洲列強本部的干係。固然跟著科技的提高,人類降服海洋的才能愈來愈強,但再強的才能,也不可能完整弭平海洋的天然地緣阻斷屬性。地緣上的天然疏離,減弱了列強本部對海內領地的掌握,使它很難將兩者融為一體,只能接納殖民這類羈縻式辦法加以掌握。
不外,話又說回來,假如僅僅是地緣上的天然拓展延長,還不足以成績昔日之俄羅斯。關於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中國早在秦漢時便已基本成型。但在之後的幾千年裡,華夏王朝哪怕是極盛的大一統時期,可以真正直轄統治的(即設流官辦理),也不外就是東亞大陸中東部罷了,而稍偏離一點的,像雲貴、廣西還有四川等地,就只能採納羈縻手腕,直接掌握。而再偏僻一些,甚麼西域、關外、大漠、青藏等地,固然他們與中國本部同樣是屬於東亞大陸這個地緣全體,但對這些偏僻之地,華夏王朝常常連羈縻都做不到,更別說兼並了。
北亞之於東歐的偏僻閉塞,其實不遜於東亞大陸邊沿板塊之於華夏,為何當年中國不克不及直接兼並,而俄羅斯卻可以呢?
這還得感激產業文化的西風。俄羅斯的興起擴大,恰好與人類由農耕文化向產業文化轉機同步。依仗產業的加持,俄羅斯不只獲得了對游牧武裝的壓服性軍事劣勢,並且產業前提下,人類交通運輸才能也大幅加強,這使得俄羅斯可以把本人的地緣影響力無效的投射到北亞和中亞。反觀農耕時期的華夏王朝,固然在文化質量上遠高於同時期的邊沿地區,但農耕的天然范疇,決定了其不只不克不及在軍事上壓服游牧武裝,並且在地緣影響力的投射上,對天文間隔和崇山險阻的打破才能也無限,以是只能對邊沿地區望之興嘆。只需當產業文化到來,中國才終究打破這類結界,基本完成對邊沿板塊的無效吸納。
而除去產業的加持,北亞的瘠薄本身,也有助於俄羅斯對其之霸佔兼並。普通來說,在拓土開疆的目標上,各人都天然的會傾向於挑選那些可開辟價直高的地區——究竟後果這類處所才有可能發明更多的收益,給本人帶來很高的報答。
但問題是,可開辟價直高的地區,其本身的板塊地緣氣力天然也相稱弱小。即使入侵者可以憑仗一時之劣勢佔得廉價,但跟著這些板塊開辟水平加強,板塊地緣氣力逐步開釋,那末樹立在其基礎上的本地盤緣權利,天然不肯意本人頭上再多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奴才,不肯本人的長處被無故剝削——這樣一來,他們必然會生出對抗之心。而其本身氣力的逐步弱小,還有與本部(宗主)的悠遠地緣間隔,又決定了,本部未必能何如得了這些地頭蛇,最初的後果,就是本部自願保持對海內領地的統治。
關於這一點,最分明的例子就是美國。美國本為英國殖民地。但北美新大陸的地緣潛力,分明在大不列顛本部之上。從前沒開辟時,英國倒還壓抑得住;但跟著開辟水平加強,北美新大陸的氣力不時加強,逐步有才能順從英國統治,最初終究經過一場自力和平,從英國手中離開而去。
而北亞差別。北亞,尤其是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與東歐本部的干係也非常疏離。但北亞真實過分瘠薄,這類瘠薄,招致了兩個後果——第一,北亞基本沒法組成足以自成一體的地緣權利,第二,離開了其他強勢板塊的撐持,北亞連人類基本正常生活都難以供給。這類情況下,北亞不只沒有自我掙脫俄羅斯東歐本部的才能,連掙脫它的願望都遭到限定。
3. 談不攏就搶!芬蘭10%的領土是如何被俄羅斯吞並的
說起 芬蘭 ,其周邊的幾方豪強不容忽視:北歐的 瑞典、挪 威,以及東邊的 俄羅斯 。
隨著 俄烏沖突 的日益加劇,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矛盾也與日俱增。在這樣的境況下,芬蘭忽然 放棄了自二戰以來「永不結盟」的中立立場 ,忽然宣布 加入北約 ,讓國際 社會 震驚不已。要知道,作為一個中立國,卻忽然加入一個 軍事集團組織 ,這在世界 歷史 上幾乎是 史無前例 的事情。
芬蘭此舉也意味著俄羅斯北方 第二大城市以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 - 聖彼得堡 將完全暴露在北約的威脅之下,使得俄羅斯面臨 兩面夾擊 的戰略困境。不過,芬蘭忽然背刺俄羅斯並非沒有原因。要知道,芬蘭人對於俄羅斯的恨意抵觸刻入骨髓,兩國之間的 恩怨 可謂是源遠流長。所以,芬蘭會選擇在俄烏沖突的關鍵時刻忽然與俄羅斯撕破臉,似乎一點也不意外。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芬蘭為何患上 「恐俄症 」?俄羅斯是如何與芬蘭結下恩怨的?
芬蘭,人們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可能就是 北歐國家裡存在感不太強的一個國家 ,它的名氣比起同為北歐國家的 瑞典、挪威 要小很多。也許很多中國人知道芬蘭還是從 諾基亞手機 開始的,也許還有很多人到現在都以為諾基亞是來自英法美日等電子 科技 知名大國。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 被許多人遺忘的國家 ,在連續三年蟬聯世界上 最幸福的國家 之時,忽然選擇 走出舒適圈 ,加入對外沖突日益劇烈的 北約 陣營。顯然,這一舉動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芬蘭感受到了來自 東邊俄羅斯的擴張威脅。
芬蘭雖然富足發達,卻是一個 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國 。它的國土面積僅有33.8萬平方公里,差不多 兩個河南省這么大 。在這本就小得可憐的領土之中,還有 三分之一的土地常年被北極冰封 ,全部人口更是不到600萬,發展空間極其有限。
再縱觀芬蘭的地緣政治環境,被夾在 北歐老大瑞典 和 超級大國俄羅斯 的夾縫中間,兩面老大都對芬蘭這個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國虎視眈眈,讓芬蘭著實感覺身不由己。
單從 民族發源 來看,芬蘭雖然地處北歐,同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但是芬蘭人的人種卻 並非北歐本土的維京人 ,而是發源於現如今 俄羅斯的伏爾加河流域 ,經過兩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徙和擴張,才來到如今波羅的海的芬蘭地區。所以,單從血緣上來說,芬蘭人與北歐維京人根本就毫無關系,反而 與斯拉夫人的血統最近。
在11世紀, 瑞典 實現統一,隨即旋風般地入侵芬蘭,對芬蘭展開了 長達600多年的統治 。在這個過程中,瑞典不僅強迫芬蘭人信仰 基督教 ,還讓芬蘭人將 瑞典語 列為芬蘭第一語言,要求所有的公務員和老師都必須說瑞典語, 不許說芬蘭語 。即便是在瑞典接連不斷地擴張戰爭里,芬蘭也要被迫幫忙打仗,搞得自己不堪重負,十分狼狽。
在這樣的境況下,芬蘭的日子過得自然是非常憋屈。直到16世紀,受 歐洲宗教改革思潮 的影響,芬蘭開始奠定 芬蘭語 的書寫體系,他們的民族意識才逐漸覺醒,自此開啟了 反抗瑞典 的獨立思潮。
與此同時,東歐平原也誕生出一個正在 急速擴張 的斯拉夫民族- 俄羅斯帝國 。直到18世紀,俄羅斯的擴張爪牙逐漸觸碰到瑞典的勢力范圍,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此時,夾在俄羅斯與瑞典中間的芬蘭,便成為了兩個大國交鋒的主戰場。
最終, 瑞典落敗 ,芬蘭地區的統治權劃歸俄羅斯帝國所有,芬蘭由此成為了沙俄麾下的一個藩屬國- 芬蘭大公國 ,開啟了 被俄羅斯統治 的時代。接手芬蘭後,沙俄為了進一步瓦解瑞典在芬蘭的影響力,給予了芬蘭 高度自治的權力 ,不但讓芬蘭恢復了 芬蘭語的官方語言地位 ,還讓芬蘭各級官員都由芬蘭人出任,芬蘭議會還可以決定除外交與軍事以外的大部分事務。
在這一期間,芬蘭也充分利用自治權, 大力發展國內經濟 ,為如今的繁榮奠定基礎,日子過得欣欣向榮。所以,經歷600多年限制初嘗自由的芬蘭,對於芬蘭大公國的體制和俄羅斯帝國的統治都十分滿意,局面一度和諧異常。
直到19世紀末,隨著沙俄的 由盛轉衰 ,人民生活水平急轉直下,境內 民族情緒和分裂勢力開始滋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帝國也開始轉變政策,對少數民族採取強硬的 「俄羅斯化」 進行高壓管理。
對於 芬蘭 這個少數民族,俄羅斯顯然也不例外。他們開始在芬蘭推廣俄語,縮小芬蘭語的適用范圍,還限制了芬蘭議會的立法權,並強行要求芬蘭人在俄軍服役,而不是向過去那樣維持一個相對獨立的芬蘭軍隊。
俄羅斯此舉,顯然與當年統治芬蘭時的瑞典別無二致,從而徹底激怒了芬蘭人。於是,趁著沙俄國內政局不穩,芬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 反俄運動 , 要求獨立 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直到1917年 沙俄倒台 、蘇俄政權建立,芬蘭便 趁勢宣布獨立 。
蘇俄建立初期,由於列寧曾承諾 交還所有沙俄時期被侵佔的別國領土 ,所以蘇俄起初對芬蘭十分寬容,不但交還了部分芬蘭領土,還第一個承認芬蘭是獨立國家。直到蘇俄轉變為 蘇聯 ,列寧逝世、野心勃勃的 斯大林 上位,蘇聯對於芬蘭這個夾縫中的小國再度開啟虎視眈眈的模式。
二戰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簽訂之後,蘇聯加緊建立「東方戰線」,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 蘇芬戰爭, 最終如願以償地佔領了芬蘭包括卡累利阿地區的大片領土。那麼,蘇聯為何要侵佔芬蘭呢?
這是因為蘇芬邊境距離蘇聯北方第二大城市以及經濟中心-列寧格勒僅有32公里,一旦發生戰事,列寧格勒將 無險可守 。所以,芬蘭的政治倒向,幾乎就決定著蘇聯經濟重鎮的生死存亡。為了保障列寧格勒的地緣安全,斯大林便對芬蘭提出「換地計劃」,企圖 用5523平方公里的蘇聯領土來換取列寧格勒北部芬蘭的2761平方公里領土。
然而,這一看似十分劃算的要求卻遭到了芬蘭的果斷拒絕。因為蘇聯要求換取的2761平方土地里,包含著芬蘭耗費12年時間修築起的長達135平方公里、縱深95公里的「曼納海姆防線」。一旦換地,這一防線將落入蘇聯手中,芬蘭對於蘇聯就將無險可守,極有可能被蘇聯再度吞並。
1939年11月13日,蘇芬談判破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正式發出最後通牒:「 外交官無能為力,接下來該軍隊發言。 」便急速開啟了蘇芬戰爭。但蘇聯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成立了與俄羅斯、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平級的 「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 企圖藉此吞並芬蘭全境,實在是 「談不攏就搶」。
蘇聯此舉也讓芬蘭感受到莫大的威脅,為了對抗蘇聯,芬蘭竟然站在 納粹德國的陣營 。而德國自然也樂於利用芬蘭完成自己的侵蘇大業,鼓動芬蘭收復失地。就這樣,芬蘭從本就不多的人口之中勉勉強強地湊出了10萬軍隊,與德軍一同參加侵蘇戰爭,其結果可想而知。最終,芬蘭節節敗退,不得不 被迫割讓領土向蘇聯求和。
直至1945年,芬蘭共計有 10%的領土喪失於蘇聯手中, 它們不但沒有如願以償地收回失地,連最重要的 北冰洋出海口不凍港 都賠了進去,可謂是得不償失。在吃了大虧之後,芬蘭從此「收心不愛」,宣布自己成為中立國,既不加入北約也不加入華約。
誰料隨著美蘇爭霸的日益激烈,芬蘭的 中立地位 反倒變得十分吃香,西方國家和蘇聯都在想方設法地拉攏芬蘭,對芬蘭施以援手。而芬蘭也在 兩面通吃 的滋養下成功成為一個工業國,國力迅速崛起,成為了發達國家之一。
蘇聯解體後,即便是面對依舊龐大的俄羅斯,芬蘭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依舊保持著中立地位。如今, 「恐俄症」 頻發的芬蘭選擇毅然失去這個中立地位, 結局究竟是好是壞,就只能交給時間去檢驗了。
4. 憑什麼俄羅斯領土面積那麼大,歷史上俄羅斯人到底做了
沒記錯的話俄羅斯起源於基輔羅斯,又叫做留里克王朝,國家的制度為索貢制,顧名思義,是向轄區內人民收銀子。之後走上了封建主義道路。當時的疆域為俄羅斯東歐部分地區、烏克蘭、白俄羅斯部分地區。
基輔羅斯被蒙古的入侵終結了,進入莫斯科公國時代。當時蒙古好像是金帳汗國將基輔羅斯分為很多個屬國,其中包括莫斯科公國。第一位掌權者好像是弗拉基米爾大公。然後莫斯科公國開始進攻,經過幾代大公的努力,最後統一其他小國然後向蒙古人挑戰,成功獨立。
到大帝時出現了沙皇這一詞,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以冷酷著稱,性格及其火爆,打擊大貴族,扶持城市公民和小貴族,加強內部統治,同時對外擴張,最後不小心殺死了自己的孩子,抑鬱而終。1613年,大帝的皇後的侄孫開創了羅曼諾夫王朝,莫斯科公國終結。
羅曼諾夫王朝我記得有幾個出名的沙皇,當然也有可能記不全。首先是彼得一世,又一位大帝,在大北方戰爭中,瑞典的卡爾十二期初占優勢,彼得勵精圖治,最終擊敗瑞典這位短命皇帝,使瑞典退出歐洲一流列強名單,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和芬蘭大公國,開始砌牆及遷都——聖彼得堡。之後調轉槍口開始打土耳其(波斯),基本打了一圈。
之後名氣大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一位女沙皇,接著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爭奪黑海,拿下伏爾加河附近區域等等。她在位時俄羅斯領土急速擴大。
然後有名的是與拿破崙鏖戰的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時俄國成為了歐洲的憲兵。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改革,遇刺身亡,但是也讓俄國經濟或許有一些好轉。最後是尼古拉二世,和中國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十月革命後在葉卡特琳堡被槍斃。
5. 俄羅斯為什麼能從東歐小邦,發展成全球第一領土大國
一、通過長期對外艱苦卓絕的戰爭。
羅曼諾夫沙皇為了使俄國得到北方出海口,經過二十一年的艱苦血戰,終於戰勝北方勁敵瑞典,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阿列克謝沙皇經過與當時的歐洲大國波蘭的十三年戰爭,終於虎口拔牙,從波蘭手裡奪得了半個烏克蘭。
這一方式主要用在西歐,俄羅斯剛開始自身實力還不夠強大,但是其鄰國波蘭、瑞典都是區域性強國,要想取得對方的領土只有戰勝對方,這一方式付出的代價也最大,但是最終沙皇還是成功了,取得了夢寐以求的領土和出海口。
二、夥同其他國家共同瓜分領土。
1772~1795年間,俄羅斯會同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俄羅斯搶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三次對波蘭的瓜分直接導致波蘭的滅亡。
這一招就是恃強凌弱,有蛋糕大家一起分,不能一個人吃獨食。此時的波蘭已經走下坡路,面對周邊列強的步步蠶食,即使再做最後的掙扎也無力回天,三國瓜分波蘭,直接導致波蘭從地圖上消失了100多年。
三、直接滅國。
1552年,伊凡四世率軍親征喀山汗國,滅掉了稱雄百年的喀山汗國。1556年,伊凡四世又滅掉阿斯特拉罕汗國,從而完全控制整個伏爾加河流域,把領土擴張到了裏海沿岸,並把擴張的觸角伸向了高加索、中亞和西伯利亞。
這一招最狠,讓你永無翻身之日。沙皇在把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汗國滅亡以後,消除了東部的威脅,往東可以翻越烏拉爾山,直取西伯利亞。
四、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分割領土。
1858年至1860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侵佔了清帝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一百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世紀下半葉,俄國又通過《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侵佔清帝國西北五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這一方式是付出成本很小,收獲很大。清帝國衰敗,遭到列強分食,俄羅斯是歷史上分割清帝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沒有之一。這就是國弱被人欺,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維護領土的安全。
五、趁火打劫。
1900年,俄國趁清帝國發生義和團暴亂,侵佔了清帝國在烏蘇里江以東僅存的立腳點,江東六十四屯。
自近代以來,俄羅斯帝國對清帝國領土一直虎視眈眈,一旦有風吹草動,俄羅斯便趁火打劫,派兵直接佔領江東六十四屯,緊接著揮兵南下佔領了整個東三省。
6. 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在亞洲,為什麼說它是傳統的歐洲國家呢
1、俄羅斯亞洲部分的領土是經過長期擴張得來的,其實美洲的阿拉斯加還是美國從俄國買的呢。
2、俄羅斯人屬於屬於斯拉夫人,俄語屬於東斯拉夫語,也即同巴爾干半島上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等南斯拉夫民族是近親。
3、俄羅斯亞洲部分領土主要是荒無人煙的山林和無人地帶,與歐洲部分的平原不同,與國內其它部分和其它國家的溝通沒有西部部分暢通,而且西部與歐洲其它國家有頻繁的溝通。
4、西部人口佔了全國的大部分,因為地理原因,亞洲部分的領土上的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的一小部分。
7. 俄國是怎樣由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發展成為一個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的
靠投靠蒙古人。
蒙古吞並俄羅斯後,依靠那些投靠蒙古的俄羅斯貴族統治俄羅斯。
伊凡一世尤甚,他之於蒙古,猶如汪精衛之於日本。
伊凡一世巴結賄賂蒙古王公,靠蒙古人支持大力擴展領地,搜刮民脂民膏,以增強國力。他和他的後代最終控制了蒙古的大部分土地。之後又夾持其他俄羅斯王公對抗蒙古人,把蒙古人剛走後。莫斯科公國就強大了。
蒙古人在西侵的時候,消滅了大部分文明,所以蒙古人被趕走後,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就鯨吞了整個北亞。
之後又慢慢蠶室中亞和東歐,最後形成一個2000多平方公里的各族人民的大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