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80年代以前蘇聯坦克比美國的強,而現在卻相反
原因一:就是樓主開頭說的,正因為蘇聯的坦克曾經橫行亞歐戰場,所以他們以此為榮,一直堅持舊的坦克設計理念。這和二戰前法國受拿破崙戰爭影響而不注重坦克發展是一個道理。而美國因為自己的坦克不行,就不斷積極進取,積極創新,不斷去尋求新的設計理念。歷史上這樣的事件很多很多。
原因二:80年代後蘇聯的國力開始急劇下滑,很多人誤以為俄羅斯的實力下降是蘇聯解體造成的,實際上是蘇聯留給了俄羅斯一個爛攤子。國力下降也就表示無力再快速發展新坦克,只能用舊的改,T-90其實就是T-72的一個改進型號。
原因三:紅軍長期都堅持通過量變達到質變目的的戰術,一直都是注重發展性價比而不是高性能,當發現現代戰爭不能靠量變時,他們才知道自己缺乏高性能坦克的設計經驗:T-64和T-80雖然性能高但卻不像T-62和T-72那麼出名,T-64雖性能強過M60,但並不是同時代最好的坦克,而且細節方面的問題諸多;T-80就不用說了吧,實戰已經檢驗出了它的無能。
另外,蘇聯的火炮技術一直都不怎麼樣,以前坦克厲害也主要是靠裝甲、機動以及產量。雖然他們首先採用了滑膛炮,但T-62的115毫米滑膛穿透力比不過同時代北約的105毫米線膛,後來雖然發明了125毫米滑膛,但後來北約發明出的滑膛威力遠超過它,俄羅斯現在過於依賴增加炮管長度來提高穿透力。
大家都知道二戰後的坦克炮口徑都越來越大,其實是為了增加炮管長度,當徑倍超過50時精度就會下降,所以為了增加炮管長度同時又不使徑倍增加,只能增大口徑。
❷ 俄羅斯的125滑膛炮威力為什麼比德國的120滑膛炮還小
理論上口徑越大坦克炮威力越大,但是坦克炮還威力還受到炮管長度還有彈葯技術的限制,雖然西方國家一般採用120口徑坦克炮,俄系坦克採用125口徑,但是
坦克發射穿甲彈摧毀對方坦克,是靠的穿甲動能,說通俗點就是撞擊能量。而決定穿甲彈動能的要素為初速和質量--------首先初速不用說,主要是火炮負責,而穿甲彈芯必須要細而尖銳(初中物理關於壓強指慎的部分不用重復了吧,接觸面積越小接觸面受力越大),而在彈芯變細的時候,為保持質量就只能用加長的辦法,同樣細那麼越長當然質量越重,所以長徑比直接決定了穿甲彈的動能,所以差距就來了:俄羅斯分裝式穿甲彈粗而短質量小的彈芯,動能當然遠遠不如細長的西方穿甲彈芯,威力上的差距就來了。
另外,穿甲彈也不是越長越好,不然容易折斷同時影響飛行穩定性,所以25:1是最佳長徑比,當然有些材料出色的穿甲彈可以做到30:1,比如德國DM53。
同時,彈芯的材質也決定了穿甲性能,質量大強度高的材料當然動能更大,比如鎢合金;而貧鈾合金的質量和強度更強,而且易氧化燃燒,威力更大,但有不小負作用。
而且俄羅斯火炮水平於德國的差距也是俄羅斯坦克火力不如西方的原因之一,雖然俄羅斯125MM口徑,但發射葯推進效率俄羅斯的2A46是根本不能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火炮相比的,所以西方坦克的火炮能用更少的發射葯產生更大的櫻逗鋒動能,這是火炮上的差距。
俄羅斯坦克發射分裝式彈葯,所以穿甲彈芯長徑比受限造成動能不足,所以俄羅斯坦克炮雖然125MM口徑但穿甲威力遠不如西方坦克
對比,西方整裝式穿甲彈,由於彈葯一體化,不用把發射葯分開所以彈芯長長插入發射葯筒中,
而根據公開數據,很多軍迷不理解,為什麼俄羅斯坦克公開數據在2000米距離穿深只有450-500毫米左右,而中國卻能達到600-850毫米以上呢?
關於這個問題,同樣是125MM的口徑,為什麼中國坦克的穿甲威力遠高於俄羅斯呢,原因一是中國坦克的125MM坦克炮是引進西方技術自行研製的產物(之前中國製成了120MM坦克炮,最後未能採用只好裝備在89式自行坦克殲擊車上),和俄羅斯是兩回事,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彈的問題.
中國的125MM鎢合金穿甲彈,雖然和俄羅斯一樣是分裝式,但彈芯細長,與俄羅斯風格是天壤之別,長徑比達到25:1至30:1,所以中國坦克火力可以達到西方水平。
解放軍為99式坦克裝穿甲彈,火力遠強於裝備44倍身管120MM口徑萊茵L44坦克炮的西方坦克,但與萊茵L55坦克炮仍然有一定差距(55倍口徑)
答案補充 限制穿甲彈芯長度一方面是裝葯方式的限制,還有技術水平的限制,因為越細長的彈芯要求起強度也越高,要不會折斷,125mm炮採用分裝式彈葯結構,也就限脊晌制了其彈芯長度,這和自動裝彈機的限制也有關,這是125MM炮提升威力的一大障礙,而西方坦克一般採用整裝式穿甲彈,由於彈葯一體化,不用把發射葯分開所以彈芯長長插入發射葯筒中,可以做到更長的彈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