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風格的俄羅斯風格美學特點
隨著工業和技術的發展,19世紀下半葉起,金屬結構的多層樓房越來越多。這時,綜合各種風格的趨向,在建築中佔了主要地位。卡·托恩創始的俄羅斯—拜占庭樣式就是折衷主義風格,他得到官方支持,設計了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宮(1839—1849)、克里姆林官兵器館(1844—1851)等建築。同時,還興起了模仿古俄羅斯民間建築在城鎮建房的風氣,城鎮里建起了不少木結構的私邸別墅,其型制多數較小,但也有大型建築,如莫斯科近郊馬爾菲諾庄園建築群(建築師貝科夫斯基)、拉多加湖瓦拉姆島上的修道院(建築師戈爾諾斯塔耶夫)。有的建築師(如加爾特曼)用民間刺綉和木刻圖案來裝飾建築物,這比古俄羅斯建築更有俄羅斯風味。19世紀20世紀初,現代派建築風格開始在俄國出現,它們採用鋼筋水泥技術,把建築外形、陽台、梯子、飛檐等設計得奇形怪狀,窗戶樣式不一,玻璃上帶繪畫,室內護牆板上塗著彩畫,整個設計給人以突出個性自由的印象。舍赫捷利是俄國現代派建築的代表人物,他按這種風格改建了莫斯科藝術劇院(1902)、設計建造了莫斯科卡恰洛夫大街原里亞布申斯基宅邸和雅羅斯拉夫斯基火車站(1902)。
② 經驗交流:宗教影響下的俄羅斯建築藝術介紹
摘要: 俄羅斯是一個具有濃厚宗教傳統的國家。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無論是最初的多神教還是後來持續久遠的東正教,都在俄羅斯的廣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們的傳播帶給俄羅斯的不僅僅是宗教的信仰,還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諸多方面,並以其強勢的姿態給社會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築藝術在俄羅斯的繁榮和發展亦是見證了這個鐵一樣的歷史演變進程,並以其各個時期的藝術形式和建築風格昭示出這種演變的真實風貌。本文正是基於宗教因素介入和指引的思想上,將俄羅斯建築的輝煌與偉大作一個關聯的呈現。重點論述在20世紀之前的俄羅斯建築發展史及其所受的宗教影響。
關鍵詞: 俄羅斯建築 宗教 東正教
引 言
關於俄羅斯東正教和俄羅斯建築的書目不勝枚舉。其中樂峰先生的《東正教史》是前者比較典型和突出的代表作;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教授的譯作《俄羅斯建築史》,應當是關於後者的文獻中比較權威的著作之一。北京大學教授任光宣所著的《俄羅斯藝術史》對俄羅斯的建築也有專門的論述。而將宗教文化與建築相聯系並將這種聯系進行研究的著作尚未發現。本文的初衷在於:俄羅斯的宗教文化傳統和建築藝術傳統都是非常優秀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而這兩種文化傳統之間的聯系是如此顯著和強烈,每一個欣賞俄羅斯文化藝術的人都不應忽視,而是應當更加真切地用身心去體驗它。我們在看問題的時候強調聯系,同樣的理論可應用於俄羅斯的宗教與建築。本文的重點是介紹建築藝術的發展,而宗教的動力因素被看作建築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為宗教服務的祭祀建築——教堂,本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俄羅斯的建築藝術是偉大的,它有著與生俱來的古樸風格,同時在不斷的宗教文化勢力的影響下,具有了為宗教服務的濃厚性質。本文在簡要講述俄羅斯的建築歷史發展的同時,著重論述建築中的主流建築—— 宗教建築,即「教堂」的主要藝術取向,歷史特徵和發展趨勢,力圖體現建築藝術所受宗教的影響之深刻。其中從東正教作為中世紀俄羅斯國教的地位來看,它的影響無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應當著重講述。當然,在例舉的同時,不免涉及建築方面的專業術語。本文舉其大概特色,盡量避免枯燥羅列,做到有主有次。對建築主體的描寫可能是不全面的,但卻會不遺餘力地突出中心。
建築是藝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其巨著《歷史研究》中,將世界文化劃分為21個文明單位,其中俄羅斯文化被稱為「俄羅斯東正教」,這非常突出地表現了宗教特別是東正教對俄羅斯文化藝術領域的強烈影響。
特別是在中世紀,宗教文化對建築起過重大的作用。建築通常是植根於一定的社會和自然土壤之中的,但轎埋是宗教文化的力量將相距數千公里,政治體制並不相同的國家和地區納入到一個建築文化圈中。而這時的主要文明國家和地區被幾個宗碰帆旦教勢力所囊括:一個是歐洲的基督教世界,一個是北非、中亞、西亞、印度和西班牙的伊斯蘭教世界,一個是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的印度教-婆羅門教世界。其中,基督教世界又可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後來又有新教的世界。宏觀的說,這幾個宗教勢力范圍也便是幾個笑擾大的建築文化圈。俄羅斯的建築藝術光芒雖然不及拜占庭和西歐,但在汲取它們經驗並有所創新的基礎上,亦有特色鮮明的建築體現著東正教建築文化的魅力。
第一章 歷俄羅斯的宗教文化與建築傳統
俄羅斯的中古世紀從公元9世紀中葉的基輔羅斯開始。在東正教傳入俄羅斯之前,羅斯有著自我特色的木建築藝術。
1.1 俄羅斯中古世紀的原始宗教文化及其祭祀建築
俄羅斯文化發端於前基輔時期東斯拉夫各部落的獨特文化。斯拉夫民族是歐洲的民族之一,也是俄羅斯的主要民族。而其中人數最多的是東斯拉夫人。他們有著自己傳統的宗教信仰——信奉多神教,如太陽神,林神,水神,雷神,風神,畜神等。在基輔羅斯初期,多神教曾經是國教。
最初東斯拉夫人沒有專門的廟宇來祭祀自己的神靈。後來出現了木教堂建築。基輔羅斯大公符拉基米爾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便於統治東斯拉夫人,特意在基輔城內修建了多神教萬神殿。萬神殿是古羅斯多神教時期最早的木建築物。神殿內有很多木雕,木像等。古羅斯在多神教時期已經有了豐富的木建築傳統。
俄羅斯木建築物的構造方法是,用圓木水平的疊成承重牆,在牆角,圓木相互咬榫。為便於清除積雪,屋頂坡度很陡。這種圓木房屋是粗糙的,但保暖性能良好。由於結構技術和材料的限制,內部空間不發達,所以,比較大的建築物需要用幾幢小木屋組合起來,體形因此相當復雜。兩層的房屋,下層作為倉庫、畜欄等,上層住人。為了少佔室內空間,樓梯設在戶外,通過曲折的平台,聯系各個組成部分。
復雜的組合體形,輕巧的戶外樓梯和平台,經過匠師們的精心安排,活潑而又親切。窗扇、山花板、陽台欄桿等地方點綴著雕花,留著分明的斧痕,染上鮮亮的顏色。體現著俄羅斯人熱烈的性格。
1.2 東正教文化的傳入與傳統建築樣式的演化
公元988年符拉基米爾大公在讓羅斯接受基督教(因基督教在11世紀才正式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所以此處稱為基督教,實際上就是後來的東正教),並將之定為國教。大公不僅自己接受洗禮,還強行命令基輔居民跳入第聶伯河,接受希臘神父的洗禮,這就是歷的「羅斯受洗」。它標志著俄羅斯民族文化歷史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古羅斯接受基督教,一方面,羅斯的社會經濟和政治轉向了一神教的形式;另一方面,羅斯開始接近歐洲的基督教文化藝術,在文化發展方面有了巨大的轉變和突進。
俄羅斯真正的建築藝術時代開始了。
在10 世紀以前,古羅斯雖然有了豐富的木建築傳統,卻還沒有建造大型的石建築物的經驗。自羅斯受洗以後,從拜占庭傳入了石建築技術,開始在古羅斯大規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場所——教堂。據說在基輔就建造了大約幾百座教堂。這對今後的古羅斯的石建築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宗教成為了古羅斯建築藝術等的動力因素,建築的發展與宗教地位的演變是分不開的,因為包括建築在內的羅斯藝術大都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染和極為深刻的影響,這些藝術於是具有了為宗教服務的性質。
第二章 東正教文化對建築藝術的影響及宗教建築教堂的發展
在十月革命給俄羅斯帶來巨大變化之前,俄羅斯的建築藝術遵循著穩定的發展脈絡,在同樣的東正教文化圈裡,繼承和引進了拜占庭和西歐的東正教建築藝術,並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發展和提高。雖然不如同時期西歐的建築藝術那樣輝煌,但其精神性和藝術性在俄羅斯的建築藝術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十月革命和其後的建築由於宗教文化的改變和宗教勢力影響的減弱甚至消失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藝術取向和建築特徵,以及所採用的建築材料和建造的不同性質的建築物等。
2.1 東正教在古羅斯的傳播和教堂建築的興盛
2.1.1 東正教在古羅斯各公國地位的確立和新的建築因素的傳入
11 世紀,基輔羅斯確立了封建關系,生產力和生產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鞏固政權,將東正教作為為自己服務的對象,進行了大力的扶植。陸續出現了教會、修道院,他們不僅是純粹的宗教組織,更是占據了大片田地,有著雄厚的物質基礎,全面地控制了羅斯建築業的發展。他們從拜占庭輸入石建築技術,開始在基輔大規模地修建東正教的祭祀場所,包括崇拜性建築物,教堂和修道院。
989 年,由希臘建築師營造的第一批石頭建築的代表——基輔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奠基。大公把自己的十分之一收入作為教堂的費用,故得名為十一教堂。這座教堂有內部陽台和露天的走廊,內部裝飾著壁畫,十分氣派。基輔的聖索非亞教堂(1037-1057)是基輔羅斯的一個藝術豐碑,是11世紀古羅馬建築藝術的一個高峰。它是由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建築師設計建造的。建築技術的方法和建築細部的處理上都帶有拜占庭東正教堂建築的特徵,同時保有自己的建築特色。建築氣勢博大,十分壯觀。教堂內部的牆壁鑲嵌著壁畫和馬賽克,體現出當時的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水平。俄歷史學家格列科夫寫道:「跨過索非亞門坎,您立即會被它的宏偉和壯麗所迷惑。當您細看和深思所有情形,並明白這個的建築和繪畫作品的創造者的全部意境以前,內部空間宏大的規模,嚴整的對稱,豪華的馬賽克和壁畫,以其完美的技巧,定會使您傾倒。」
基輔雖然是古羅斯的城市,基輔城的教堂代表著古羅斯當時的建築水平,但是基輔不是這個國家的文化藝術中心,而且索非亞教堂也不止在基輔才有。基輔羅斯建築學上的另一重要作品:諾夫哥羅德的索非亞大教堂(1045 -1050)也於這時期誕生。諾夫哥羅德是古羅斯的又一個文化中心,這個城市不像基輔那樣受拜占庭的影響較大。它的文化藝術發展更依賴於自己的傳統。未來諾夫哥羅德建築流派的某些特徵在這座教堂上有所體現,它比基輔嚴謹很多。教堂有五個按照象徵性秩序排列的拱頂。牆壁用當地的石灰岩砌成,顯得分外庄嚴肅穆。教堂內部沒有鮮艷的鑲嵌畫,只有壁畫。而且也沒有基輔流派的動感。在這里,明鮮的多神教古風的裝飾性圖案與結繩型圖案融為一體,體現出多神教廣泛而久遠的影響力。
11-12世紀,在基輔和其他城市裡建造的索非亞大教堂,其目的是為了確定基督教在古羅斯的國教地位並在這些教堂里進行基督教的種種祭祀活動。而這些教堂代表著古羅斯的宗教藝術水平和建築所受宗教影響之深刻。
2.1.2 封建割據時期的東正教和教堂建設
12 世紀中葉,古羅斯進入了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一個新時期,即封建割據時期。各地的封建主隨著實力的強大,開始同大公進行爭取獨立的斗爭。這樣一來,統一的教會便開始轉變為各地有實權的小教會,他們擁護各地的王公,大力發展教徒。而王公為了取得教會的支持,為增多的教徒建立新的宗教活動場所。不惜耗費巨資,大興土木,建造大教堂。這些教堂建築基本保留了11世紀的建築風格和原則,但其結構趨向了簡單化。同時卻具有了更加美觀漂亮的外觀造型和更加實用的結構。
特別要提到的是一位弗拉基米爾公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他在弗拉基米爾建城,開創了藝術新流派——弗拉基米爾羅斯文化。並將這種文化在他鍾情並嘔心瀝血的建築藝術上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的建築規劃始於1158年,代表性的建築物當屬弗拉基米爾的聖母安息大教堂。它們富有新意,別具一格,為這個學派的經典之作。
12世紀後半葉,古羅斯出現了塔式教堂,這是拜占庭祭祀建築對古羅斯建築影響漸漸減弱的表現。其中斯摩棱斯克的天使長米加勒大教堂就是這種教堂的早期範例。
古羅斯各個公國的教堂在繼承拜占庭和基輔建築藝術的同時,又有各自的地區特色。這個時期宗教建築的一個明顯現象是形成了俄羅斯祭祀建築的圓筒型塔式教堂建築模式。
2.1.3 蒙古-韃靼人統治時期的教堂建設
13 世紀下半葉,因為蒙古韃靼人的入侵和羅斯周邊封建主的擴張,大量建築精品被毀掉,羅斯的建築業進入衰落和停滯狀態。但是在沒有破壞的城市諾夫哥羅德等地仍然進行著宗教建築的建設。由於教堂很多是由大貴族,大商人出資興建的,因此建築在繼承古羅斯傳統時,有了一些新的表現方法來適應定製人的不同要求。科普納的尼古拉教堂正是這種探索的表現。教堂正面擯棄了原先的稜柱間隔方式,而是一個整體,牆皮也由原來單純石灰牆皮變成石灰加石子牆皮,半側祭壇由三個減到一個。教堂堅實有力。體現出諾夫哥羅德建築藝術的風格。但此時的東正教教會與當地王公一道效忠蒙古人,奴役俄羅斯人民,為人所不恥。
2.1.4 莫斯科公國興起時的教堂建築
14 世紀下半葉~15世紀,俄羅斯民族自我意識高漲,建築文化也得以復興。由於莫斯科公國領導了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庫利科沃會戰,使羅斯在針對蒙古人的斗爭中反敗為勝。莫斯科在全羅斯的主導地位被各地所承認。這時的東正教會鼎立扶持莫斯科大公,加強他們的政權力量。大公因此對東正教會非常依賴和提攜,還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宗教信仰進行干涉,強迫他們放棄多神教,信仰東正教,並在各地建立了很多東正教堂。
石頭建築在莫斯科嶄露頭角,莫斯科的石砌大教堂受弗拉基米爾的建築影響較大。建築物牆壁主要用白石砌成,規模並不是很大,屬於內部有四根柱子,帶十字架的單圓頂教堂。當然莫斯科亦有自己的創新。它不尚華麗,而更注重實用性。其特色在於:盡量去除立方感,並通過梯級拱頂建立新的向上的結構。
2.1.5 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後的教堂文化
15 世紀末~16世紀,羅斯從蒙古韃靼人的統治下徹底解放出來,俄羅斯部族形成。這是俄羅斯歷史文化的轉折點,真正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的歷史從16世紀開始形成。依仗莫斯科歷代大公的武力,進行著俄羅斯大地統一的進程。此時正在形成的全俄羅斯文化服從於為「沙皇事業」服務的任務。東正教會也積極配合沙皇對外擴張並在教堂建設上中止了近兩個半世紀的全封閉狀態,開始與西方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藝術接觸。
來自義大利的建築大師和俄羅斯本土的設計師們一起,將這個時期的教堂建築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並開創了新局面。此時期的建築也體現出俄羅斯國家國際地位的提高。莫斯科成為了俄羅斯統一國家的首都,也理所當然的充當起東正教的堡壘。它的建築藝術和技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集中體現了這個時期俄羅斯秀的建築工藝水平。
以教堂建築為重點和中心的莫斯科新克里姆林宮的建設,標志著以莫斯科為首都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確立。整個建築群於15 世紀末~16世紀初全部竣工。這個時期的建築業開始採用磚頭和赤陶。克里姆林宮的白石牆換成磚牆。新的聖母安息大教堂按照弗拉基米爾的安息大教堂修建而成,它以比例勻稱、藝術手段簡練而聞名遐邇,為16世紀大教堂的經典之作。此後是一系列教堂的落成:大公的家庭教堂——報喜大教堂,安葬大公的天使長大教堂等。克里姆林宮還修建了一些世俗建築:大公的宮殿(多棱宮是留存至今的其中的建築),宮的建築中心——立柱狀的伊凡大帝鍾樓等。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整個建築群體現了統一俄國的強大和雄偉的思想。
教堂建築也林立於其他城市。許多地方的宏偉大教堂拔地而起。與此同時,小教堂建築流派也在發展。此時,發明了用磚頭封頂的新方法,使建造無立柱的小教堂成為可能。教堂的世俗成分也開始明顯起來。
角錐式教堂的出現是16 世紀俄羅斯建築的成就,它限度的體現出基於木頭建築學的俄羅斯傳統的民族特色。早在15世紀,俄國的建築師就有一種建築傾向:希望教堂頂部挺拔向上,高聳入雲。這種傾向的發展導致了俄國祭祀建築的角錐風格教堂的誕生。這種角錐型教堂風格與拜占庭的圓頂教堂建築風格完全不同,它標志著俄羅斯祭祀建築民族化的開始,是16世紀俄羅斯建築的一個巨大成就。
在鮑里斯??戈都諾夫執政期間,俄羅斯各地建造了許多角錐型塔式教堂。最早的角錐式教堂是在莫斯科的克洛緬斯克耶村建造成的,名為主升天大教堂。這座教堂有著高達62 米的高度,由上下兩層外加尖錐頂組成。1555-1561年在克里姆林宮附近建造的波克洛夫大教堂是俄羅斯中世紀建築的一座豐碑。教堂本為木製,後改為磚石結構。實際上是一建築群。8個色彩絢麗的塔頂圍繞中央教堂的高大錐形尖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金色、綠色為主色的穹頂,雄偉壯觀,中央塔頂的高度達到65米,象徵著永恆的歡樂。這些角錐教堂有著建築風格的相似性,概括起來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單頂無柱式,另一種是五頂四柱式。就整體而言,16世紀的建築無論從其規模還是從多樣性、獨特性來看,都是俄羅斯建築的輝煌時期。
17 世紀初是俄羅斯歷的「混亂時代」。戰爭的失敗,沙皇特轄制的實行惡劣的影響著俄羅斯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而波蘭-立陶宛和瑞典又對俄羅斯進行公開的入侵,這一切使俄羅斯面臨著失去自己民族獨立的危險,大大影響了俄羅斯文化藝術的發展。1612年,俄羅斯人民取得了對敵斗爭的勝利,一年後,羅曼諾夫被選為沙皇。這兩件事對俄羅斯恢復經濟和促進國家政局穩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之後,俄羅斯逐漸開始恢復自己的藝術文化的發展。17世紀,一種新的價值觀念漸漸取代中世紀舊的價值觀,文化藝術開始強調人的作用。這種觀念引起了社會思想的重大變化,文化藝術中的世俗成分加強了,並漸漸向著世俗化道路發展。 1649年編纂的法典大大地限制了教會的法律特權和土地所有權,減弱了宗教機構對祭祀建築、教堂壁畫和聖像畫的控制。這樣,文化藝術的世俗化開始成為17 世紀俄羅斯藝術文化的一個特徵。
在這個混亂時期,建築技術落後、建築人才和建築材料缺乏,但建築業卻沒有停滯下來,建造了不少新的建築物。這個時期建築物的主要特徵是追求建築外形的美觀,強化建築的裝飾,棄絕了宗教祭祀建築的嚴峻冷酷,並且祭祀和民用的建築形式在趨同。這種世俗化的建築成分被人們稱作一朵「妙不可言的雕花」。這個術語體現出對大量採用裝飾性圖案的偏好,直至引進東方和西方的形式。建築的裝飾性體現在:大量採用各種各樣色彩鮮艷的飾物,成型磚頭,建築物內外都用彩色瓷磚。此種富麗堂皇的建築風格被稱之為「莫斯科的巴羅克」或「納雷什金風格」。流派特點為:結構清晰,對稱,多層,細部考究,裝飾性的白石雕刻。正面的彩色花紋,彩色瓷磚和建築物明顯的向上動感等等。
教堂建築的世俗化曾經引起教會的極力反對。牧首尼康甚至下令禁止修建角錐形教堂,而把東正教的五圓頂教堂定為規范。然而,這種阻止的企圖是徒勞的,因為此時的世俗化進程是不可逆轉的。
17世紀末的莫斯科巴羅克風格及其方法和形式對後世的建築都有影響。它的出現說明俄羅斯建築藝術一直在積極地尋找自己的民族風格,是建築藝術從中古世紀向18世紀的過渡,因此具有過渡時期藝術的探索特徵。
2.1.6 俄羅斯帝國的建築藝術
18 世紀是俄羅斯歷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世紀,也是俄羅斯文化的一個重要時期。俄羅斯從此走出了中古時期,並為迎接19世紀國家的繁榮強盛做好了准備。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代。當然這個時期的開端與偉大的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分不開的。彼得大帝將國號定為:「俄羅斯帝國」。體現了他富強國家的思想。他還對宗教教會進行了改革,削弱教會權力,增強國家政權力量。因此這個時期的建築的主角開始發生了變化,教堂雖然仍在建設,但為數不少的宮殿和城市公共建築崛起在俄羅斯帝國的大地上。
在彼得大帝學習借鑒西歐的重要國策指導下,18 世紀上半葉,俄羅斯努力學習歐洲建築藝術的基本規律。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對以往的建築結構、建築風格、建築語言、建築思維等進行了一定的變革,以適應西歐剛剛產生的古典主義建築風。俄羅斯的建築從此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其中突出的典型是在泥濘海灘上新建起來的彼得堡。彼得堡的建築特徵體現出彼得大帝的強國思想,建築大都規模宏大、十分氣魄,也表現出建築師已經掌握了高超的建築技術。
18 世紀中葉,莫斯科的建築師創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這是在俄羅斯的宗教藝術范圍內形成的一種風格。這個時期的建築物當屬以巴洛克風格建成的宮殿和教堂。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建築師拉斯特雷利。他將大膽想像與朴實外觀、裝飾精緻與造型合理進行了有機結合。他的教堂建築將四個側圓頂與主圓頂緊緊相連,使五個圓頂連成了一片,使其具有一種緊湊感和堅實感。
18 世紀下半葉,巴羅克風格開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古典主義建築時代的開始。古典主義藝術思想要求藝術家遵循一種基於理性基礎上的創作規范和原則。在學習歐洲古典主義時,俄羅斯的藝術家將理性和良知進行了和諧統一,因此,其中的感性因素佔有相當的地位,具有自己的本民族特徵。古典主義的特徵是建築物結構的鮮明邏輯性,建築正面的嚴格對稱性等。
18世紀的俄羅斯建築全面精確的表現出這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和思想追求,體現了啟蒙主義時代大膽、創新的建築思想。
2.1.7 轉折時期的建築特色
19 世紀是俄羅斯歷的一個大轉折時期,資本主義開始急劇的發展,並與沙皇專制體制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東正教會雖然極力維護沙皇的統治並增建大量教堂以鞏固教會和封建勢力,但革命的暴風雨已經迫不及待的醞釀並爆發起來。農奴制改革,十二月黨人起義,衛國戰爭的勝利等這一切加快了俄羅斯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讓俄羅斯人對社會和對人進行重新的審視,促使了文化的空前發展和繁榮,成為藝術發展的重要時代,也是各種流派並存的時代。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互相作用、滲透、影響。這在建築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然而,此時的建築傾向不再僅僅是只注重建築物的自身,而且也開始注意建築物與其周圍空間,與周圍其他建築物、廣場、街道的相互關系。建築的風格也主要考慮到建築物造型的嚴謹、規模的宏大、結構的合理和外形的美觀。建築師的注意力更多的轉向建造一些實用的、具有功利意義的建築物上,使得教堂為主體的城市風貌發生了變化,教堂不再像中世紀那樣受到的重視,而城市建築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色彩斑斕。雖然如此,教堂的傑出作品依然是反映建築風格變化的前沿。例如的彼得堡的救世主復活教堂就是當時最流行的仿俄羅斯樣式的代表。
2.2 十月革命時的東正教和蘇聯時期的教堂命運
十月革命是20 世紀俄羅斯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俄羅斯歷史發展的新篇章。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於東正教的法令和政策。其中的「土地法令」宣布一切土地,包括教會和修道院的土地為全民財產,削弱了東正教在經濟上的實力。而「俄羅斯各族人民權利宣言」廢除了一切民族與宗教的一切特權和限制,結束了東正教會在宗教中的統治地位,結束了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國教地位,教會勢力受到重創。
在社會動盪的革命和戰亂年代,大興土木的機會是很少的,這時的建築物主要以改建為其要務。而為紀念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進行的紀念碑的修建則是如火如荼。例如原先紀念沙皇和皇家的方尖碑改做紀念的國際活動家。教堂建設不再繼續,而且還受到極大的破壞,有些教堂被燒毀,有些被改作其他用途的建築,教堂大量應用於非宗教活動。總之一切為革命和社會主義服務。
2.3當代俄羅斯東正教與教堂現狀
戈爾巴喬夫推行新思維,國家對宗教逐漸採取了寬松的政策。1993 年俄羅斯聯邦《憲法》規定,俄羅斯聯邦是世俗國家,任何宗教都不能被定為國教或必須信奉的宗教。但同時承認在俄歷,在俄羅斯精神及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東正教所起的巨大作用。俄羅斯恢復了延續了千餘年的宗教傳統。政府主張復興作為俄羅斯傳統文化的東正教,贊同把教堂全部歸還教會使用。
在蘇聯時期被破壞的教堂建築也陸續得到修復。一些教堂的圍牆用白色大理石重新砌築,重建的救世主大教堂就是顯著的代表。教堂的大堂比過去更加巍峨氣派,5個洋蔥頭形的大圓頂金光閃閃、耀眼奪目,遠遠超出昔日的輝煌。整個教堂給人以獨特、高大、敦厚、明快、新鮮的美感。教堂內還增添了許多現代化設施,如照明、音響、空調等,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當代俄羅斯的教堂藝術在繼承原有俄羅斯教堂藝術風格的基礎上,正邁向現代化。
結 語
據歷史學家的考證和建築史界公認的標准來看,俄羅斯的教堂建築風格被稱作斯拉夫式教堂藝術風格,以與拜占庭式教堂藝術風格相區分。它是拜占庭式教堂藝術與羅馬教堂藝術、古羅斯神廟建築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包括了的三個時期不同風格的教堂藝術,即古羅斯、俄羅斯和當代俄羅斯特點的教堂藝術。有記載的古羅斯時期建造的東正教教堂有400多座,它們都是古羅斯教堂藝術成就的結晶。而具有俄羅斯特點的教堂則可數以萬計,它們也都是俄羅斯藝術家和匠師們的精心創作。
當代的俄羅斯教堂則以修復為其主要任務,同時糅合了現代因素,如新型材料的使用和照明設施的配置等,頗具現代風格。
俄羅斯各地聳立的教堂似乎在訴說著昔日宗教勢力強大而無所不能的輝煌時代。我們在仰望與贊嘆它們高超的建築藝術的同時,不能不聯想到歷對建築發展起到推動和取向作用的東正教等宗教因素。正是宗教的發展推動了藝術載體與現實需要的教堂建築的不斷創新與超越。
③ 俄羅斯著名建築
俄羅斯著名建築有紅場、冬宮、彼得大帝夏宮、瓦西里升天教堂、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普希金廣場、涅瓦大街、俄羅斯聖母大教堂、聖巴西爾大教堂、艾哈邁德-卡德羅夫清真寺。
1、紅場
這座與2008年正式完工的清真寺,是有著車臣之心的美譽的建築,位於俄羅斯聯邦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境內,這座由4座宣禮塔和中間主建築共同組成的建築,最高可容納上萬人的聚禮。
俄羅斯的建築風格
1、拜占庭式
十字架橫向與豎向長度差異較小,其交點上為一大型圓穹頂。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蓋穹頂,並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一大貢獻。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整體造型中心突出。
2、古典主義建築
排斥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恪守古羅馬的古典規范,以此作為建築藝術的基礎。以古典柱式為構圖基礎。為符合專制政體要在一切方面建立有組織的社會秩序的理想,彰顯「邏輯性」,古典主義者反對柱式同拱券結合,主張柱式只能有樑柱結構的形式。
3、新古典主義
元素抽象化
一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為符號,在建築中,既作為裝飾,又起到隱喻的效果。艷麗而豐富的色彩。通過色彩的巧妙對比,創造美妙的畫境效果。粗與細,雅與俗的對比。一方面是高雅精緻的細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獷的渾朴,兩種對比鮮明的風格既互相對抗,又互相統一。
4、巴洛克風格
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的材料,充滿了華麗的裝飾,色彩鮮麗。追求新奇。趨向自然。
5、帝國風格
建築規模宏大,並以中軸線呈嚴格對稱布 局;建築的各個構件以嚴格的等級分布安排;運用高質量的昂貴的建築材料,且追求做工的精良
④ 20世紀前期俄國的先鋒派建築設計運動產生了那些影響
在20世紀前期俄國的先鋒派建築設計運動中,影響最大的當推構成主義建築設計。俄國的構成主義建築設計經歷了從興起、繁盛到分化演變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在每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都出現了不少卓有成就的構成主義建築家。
⑤ 俄羅斯的冬宮的建築是什麼風格
冬宮沙皇宮殿。由義大利人拉斯特列里(B.B.Rastrelli,1746—1771)設計。它的立面結構復雜,倚柱、斷折檐部以及裝飾都採用巴洛克手法。從總體上說,冬宮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平面呈長方形,長約280米,寬約140米,高22米,建築總面積4.6萬平方米,佔地9萬平方米,有近千間房屋。冬宮有兩個立面,一面朝涅瓦河,另一面朝海軍部大廈和宮廷廣場。外牆四周布有上下兩排圓形混合式倚柱、上中下3層拱形窗。宮內所有的大廳各具特色。
⑥ 俄羅斯的建築風格設計要素以及空間特點 俄羅斯的風格色彩運用
導語: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盟友以及友好鄰邦,俄羅斯一直是我們最熟悉的國家之一,俄羅斯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和建築風格我們多多少少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真正見過和熟悉俄羅斯建築風格的人們可能除了東三省之外的國人是很少了。那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小編在這里就為大家簡單的來講述一下有關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
俄羅斯的建築風格設計要素
俄羅斯風格設計以淺米黃色系作基調,地面與大塊量體分割採用深胡桃色與深色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選用深色麂皮沙發與胡桃木系傢具突顯質感,裝飾品搭配自然系的後現代自然家飾來襯托空間的人文雅緻氣氛,整體空間感覺冷靜、淡雅。
由於身處北國,木材資源豐富,俄羅斯人對木材是情有獨鍾的,連餐廳都不例外,樺木的地板,實木的餐廳桌椅,一切給人的感覺都是那麼親近溫和。整體感覺簡練之餘還有一絲溫馨,雖說看起來和中式的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感覺這就是俄羅斯風情。
俄羅斯的建築風格空間特點
1、俄羅斯傳統建築的幾個特色:從木結構發展出來的技巧,如層次疊砌架構與大斜面帳幕式尖頂,還有衍生而來的外牆民俗浮雕;另外,獨立的塔形結構與堆砌成團的戰盔形剖面裝飾則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2、奢華裝飾的最重要標志就是瑣碎,細微到有些過分的程度才是最地道的俄羅斯風格;俄羅斯風格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它那華麗雍容的圖案設計了,極盡色彩的奢華之所能,將貴族宮廷的唯美與裝飾韻味充分發揮。奢華冶艷的皮草,充滿異國情調的半寶石和刺綉、滾邊和濃郁色彩,在一片低調的秋冬秀場洋溢著充滿奢華與唯美的高調氣質,華美的彩色寶石、閃耀的華麗項鏈、腰鏈、別針、手鐲,再現了凝重的帝俄風格。
俄羅斯的風格色彩運用
濃郁的色彩是俄羅斯風格的奢華基調,墨綠、寶藍以及飽滿金是唯美裝飾的基礎;以本色皮草最有質感,灰色與褐色相形之下最有奢華浮躁之氣;這就是俄羅斯人的品味世界。
結束語:以上的文段就是小編今天要為大家講述的有關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相信大家看完小編的講述之後已經對俄羅斯的建築風格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了吧?其實在小編個人的理解看來,俄羅斯的建築特色其實和他們的氣候是分不開的,因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是出於高緯度地區,常年氣溫較低,風速較大,刮風的天數也多,高高的院牆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防風,鮮艷的顏色搭配則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