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領土擴張的步驟
1、早期起源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2、基輔羅斯
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
3、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
4、俄羅斯帝國
1613年,開創羅曼諾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王國進行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俄羅斯帝國。
並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在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的俄羅斯參與全歐洲抵抗拿破崙的反法同盟,並成為戰後神聖同盟的領導者,此後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
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南部、西起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1867年賣給美國),國土面積約2280萬平方公里。據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記,俄羅斯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僅次於中國清朝、大英帝國。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俄羅斯帝國先後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私自瓜分,將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納入其版圖,
策動外蒙古與中國分離,並武裝侵佔了江東六十四屯(1900年)、唐努烏梁海(1944年被正式並入俄羅斯)等地區,共計使中國喪失了33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俄羅斯帝國是歐洲傳統的五大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才顯現出俄國農奴制度的弊端,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相對落後於其他歐洲強國,雖然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進行俄國農奴制改革,但是並不徹底。
1904年,在帝國主義爭奪勢力范圍的日俄戰爭中再次失敗。
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國參加一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成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5、蘇聯時期
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產黨前身),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歷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國內戰爭期間,為抗擊共同的敵人,蘇維埃俄國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
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和國民經濟恢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開始,為了統一進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各蘇維埃共和國的共產黨提出了聯合問題。
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一起加入,後擴至16個蘇聯加盟共和國(東斯拉夫三國、外高加索三國、中亞五國、摩爾達維亞、卡累利阿-芬蘭)。
蘇聯通過一系列社會主義改革成為世界強國,是二戰的戰勝國和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美蘇爭霸時期,高度集中的經濟政黨體制是蘇聯保持統一的主要因素。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俄羅斯獨立日」)。1991年8月,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
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解體,俄國的歐洲領土退回到了葉卡捷琳娜一世當政時的范圍,沙俄—蘇聯時期許多名人出生地都不在俄羅斯聯邦,生於喬治亞的有巴格拉季昂親王、斯大林、奧爾忠尼啟則、貝利亞等,生於烏克蘭的有果戈里、勃列日涅夫、伏羅希洛夫、科羅廖夫等。
6、現代俄羅斯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正式吞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
2015年3月28日,俄羅斯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Ⅱ 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為何會崛起成龐大的俄羅斯
在歷史上,沙俄帝國和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一樣,都是18、19世紀對世界格局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國際大國。
自1700年彼得大帝進行改革之後,俄國加速對外擴張,北方戰爭直通波羅的海出海口,俄土戰爭吞並黑海沿岸大片領土,巴爾干也是盡在掌握,直至大敗拿破崙,攻陷巴黎,使得整個歐洲聞之色變,國力達到巔峰。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威震世界的東歐大國,卻沒有令人信服的悠久歷史。無論是其民族起源的羅斯人,還是它發祥的東歐平原,在人類文明歷史上都是默默無聞,在13世紀到15世紀時,還被野蠻的蒙古人統治了200多年。
(彪悍的蒙古帝國人)
三、被隔斷的歐洲文明。
東歐平原地處偏遠,本來就落後貧窮,然而金帳汗國的統治,更是阻礙了羅斯人向歐洲學習的進程,轉而受到亞洲的影響。
金帳汗國統治的13世紀到15世紀,正處於歐洲歷史上深刻變革時期,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資產階級革命,商業變革都進行得如火如荼,經濟和社會文明得到了快速飛躍。
而俄羅斯由於金帳汗國的統治,和歐洲的聯系被隔斷,失去了學習文明的機會,只能向東方學習。並且沿襲蒙古帝國那種草原民族彪悍好鬥、漠視規則的行事作風,和中央集權的治理方式。
這樣一來,當1480年金帳汗國倒台後,俄羅斯文明已經和西歐文明大相徑庭,由於受到蒙古人盤剝,在西歐發展的黃金時間里,俄羅斯人卻在忙於生存,錯過了和西方同步發展的機會,以至於歐洲各國從心底輕視俄羅斯,認為他不屬於歐洲國家,而應和盲目追求擴張,漠視規則的草原帝國歸於一類。
除此之外,蒙古帝國統治時的俄羅斯人,由於深得金帳汗國信任,雙方間通婚不斷,這使得俄羅斯人與蒙古人在血統上,確實如歐洲人鄙夷的那樣,有著剪不斷的復雜關系。
至於其它公國,由於沒有俄羅斯公國和金帳汗國間的這種良好關系,只能完全處於受壓迫的地位,最終也只能成為俄羅斯壯大的兼並對象了。
Ⅲ 俄羅斯國土面積為什麼這么大
俄羅斯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達1710萬平方公里,差一點是咱們中國的兩倍!相當於47個德國,難怪小鬍子希特勒當年尋死覓活的要入侵蘇聯,這塊肉太肥了!
國土面積太大也會有許多問題,首先很難管理,有的時候邊境地區發生情況要很久才能傳到首度聖彼得堡。不過這對通訊發達的今天已經不是問題了。在這個地球上,國土面積大的國家總會有很多優勢的,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小覷一個領土面積廣袤的大國。
Ⅳ 俄羅斯帝國龐大的疆域是怎麼來的
俄羅斯帝國的擴展,俄羅斯在彼得大帝帶領下迅速擴張。
俄羅斯帝國的大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後與瑞典簽署了《尼斯塔德條約》,彼得一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以及與西歐海洋國家交流的窗口。
1762年至1796年在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延續了帝國的對外擴張和現代化進程。作為一名自認的開明專制君主,她在俄羅斯啟蒙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可以說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二個關鍵時期,在她去世的時候俄國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帝國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當大的新疆土。1768年,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俄土戰爭爆發,在1774年以《凱納甲湖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亞韃靼人則終止與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關系,而葉卡捷琳娜大帝在1783年吞並了克里米亞。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92年戰爭結束後,俄國將其勢力伸入巴爾干半島;雖然奧斯曼帝國沒有被俄國完全趕出歐洲,但已不再是俄國的嚴重威脅了。在西部,俄國則趁著波蘭立陶宛聯邦衰敗日虛之際,與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
身為一個歐洲的主要國家,俄國也無法避免的參與了與拿破崙法國的戰爭。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了60萬大軍侵略俄國,比俄國正規軍大兩倍以上,而且裝備更加精良。但在拿破崙推進的同時,也同時面臨了過度擴張的問題。俄國使用了焦土戰爭的策略,而拿破崙又遇上俄國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崙遭遇了災難性的慘敗:不到3萬人能回到他們的祖國。在法國軍撤退之際,俄國軍則推進到中歐和西歐,最後到了巴黎的城門邊。在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視為歐洲的救世主。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西伯利亞擴張,並與清朝發生沖突。清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與清政府開戰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時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庫頁島的主權。19世紀末期,俄國向清政府租借大連,成立關東州。俄國亦藉得到了東清鐵路的建築權對內滿洲進一步牽制。
俄羅斯帝國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648年派遣探索隊成功的探索了阿拉斯加,並於1733年佔有俄屬北美,但在1867年10月將其以720萬美元(摺合2009年的9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俄羅斯最早向中亞的活動,是彼得大帝時代,當時已向希瓦汗國擴張。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在伊格納契夫慫恿下,向中亞擴張。由鹹海出發。前往希瓦汗國與布哈拉汗國。這二國成為附屬國。1864年,佔領費爾干納盆地的浩罕與塔什干。1877年,佔領土庫曼。
俄羅斯帝國最大影響范圍。
深綠是他的領土。
淺綠是他的勢力范圍。
Ⅳ 俄羅斯為什麼那麼大
人俄羅斯侵略擴張習性源於大國沙文主義,而俄羅斯的大國沙文主義受到蒙古人的侵略擴張影響很深.
俄羅斯(蘇聯)鼎盛時期,其領土包括勢力范圍達到3500萬平方公里,勢力范圍包括中歐,東歐,中亞的阿富汗,伊朗北部,蒙古,中國東北蘇聯領土為2200萬,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土為1700多萬.
俄羅斯當初只是蒙古人統治下的一個小邦國-----莫斯科大公公國,領土只是包括今天的莫斯科州一代.
-------------------------------------------------------
俄羅斯歷次領土擴張:
向東擴張:
1.成吉思汗的兒子術赤,術赤的長子拔都,征服俄羅斯,俄羅斯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人征服了蒙古喀山汗國,而後跨過烏拉爾山,沿著蒙古人西征的路線東征,繼承了蒙古人擴張領土的侵略習性,蘇聯的版圖就是現在的蒙古帝國除去了中國 中亞 中東.
2..當俄羅斯征服了哈薩克,西伯利亞,已經和中國接壤,1860年鴉片戰爭中,以及其後幾十年從腐朽懦弱的滿清政府手中劃走了150萬平方公里土地.整個東北朝鮮被劃為俄羅斯勢力范圍.
3.日本人,一戰時期日本人佔領了南千葉群島,二戰時期蘇聯出兵東北,除了奪取當年俄國在東北的利益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斯大林耿耿於懷日俄戰爭失敗恥辱,對日開戰報仇雪恨是必然的,俄羅斯不僅重新奪取了南千葉群島,還強占日本北方四島.
------------------------------------------------------
向西擴張:
1.美國人,蘇聯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在全球沖突地區,中東拉美非洲,支持親蘇的勢力范圍,輸出社會主義革命.
2.瑞典人,入侵俄羅斯被大雪擊敗,俄羅斯與瑞典連年征戰,打敗瑞典人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彼得大帝在一片沼澤的出海口上建立起了一座號稱"北方威尼斯的聖彼得堡".
3.波蘭人,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夥同普魯士三次瓜分波蘭,白俄時期波蘭在英法慫恿支持下入侵蘇聯,二戰時期蘇聯宰割波蘭領土.
4.法國人,拿破崙打到莫斯科,沙皇率領反法同盟打到巴黎,逼迫拿破崙退位.
5.德國人,希特勒打到莫斯科,斯大林也要打到柏林玩玩,將德國一分為四.
6.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從土耳其手中奪取了黑海出海口,吞並了克里米亞半島.
7.東歐的華約組織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捷克,二戰後都被納入了俄羅斯的勢力范圍.
的野心是無限滴!~~~
Ⅵ 世界強國俄羅斯,疆域的總面積擴大170多倍,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這么多的領土都是當然都是一步步通過各種戰爭獲得的。接下來就來說說他們的發家史吧。
最開始是莫斯科公國。蒙古帝國時期,莫斯科公國算是蒙古帝國的一個小附屬國吧,相當於朝鮮跟明朝的關系。後來蒙古帝國敗落,莫斯科公國就有了自主權,開始向周圍擴張,消滅了它周圍的小公國。最後竟然拿下了一大塊東歐平原。
來到近代,內憂外患的清朝實力已經衰落。於是沙俄加入西方列強的隊伍,一起來瓜分清朝。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獲得了我們東北西北150多萬的土地。現在的俄羅斯比起當年的沙俄雖然減少了領土,但是因為當年基礎。還是領土世界第一。
Ⅶ 俄國到現在的俄羅斯能夠保持龐大帝國的領土完整,靠的是什麼,
分內在和外在因素:
內在: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從此通過不斷改革,走向強大。到蘇聯建立與美國並立,成為超級大國。領土在歷屆統治者手中不斷擴充。
外在:俄羅斯崛起時,相對於歐洲的文明和強大,北亞都是一些散落的小國和游牧民族,所以東進更加容易,東邊唯一的大國中國,其文化相對中庸,對領土的慾望並不大,所以俄羅斯東擴非常容易,輕而易舉佔領高加索,西伯利亞等地。由於這些地方的民族人口少 相對弱小,所以漸漸被同化,納為俄羅斯領土內
Ⅷ 俄羅斯領土為什麼最大
俄羅斯通過早期擴張、染指亞洲、俄土戰爭、瓜分波蘭、侵略中國獲得了最大的領土。
早期擴張
俄國領土擴張始於15世紀,從16世紀中葉沙皇伊凡四世執政,俄國才開始向東方擴張,逐步吞並了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大片領土,將疆域擴展到太平洋岸邊。在沙俄向東方擴張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障礙是與俄國毗鄰的西伯利亞汗國。
1556年,沙皇召見了與西伯利亞汗國毗連的斯特羅甘諾夫家族,詢問邊境形勢,並授權他們抵擋西伯利亞汗國。令他們在西伯利亞汗國近處構築工事堡壘,招募軍隊,添置武器,伺機侵佔西伯利亞汗國。
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准許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東側-鄂畢河及其支流圖拉河、托博爾河和額爾齊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俄國將其勢力直接擴張到西伯利亞汗國境內。斯特羅甘諾家族秉承沙皇旨意,多次進犯西伯利亞汗國,與汗國的人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1579年,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派人與曾被沙皇處以重刑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聯系,鼓動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為沙皇拓殖疆土效勞。
1581年,經過長期准備後,葉爾馬克率領840人的隊伍,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武器下,前去征討西伯利亞。沙俄軍隊沿水路前進,經過楚索瓦亞河,翻越烏拉爾山,跨越謝列布良卡河、塔吉爾河、圖拉河、托博爾河,最後侵入額爾齊斯河。
1581年10月26日,攻佔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葉爾馬克一夥為俄國擴張立了下戰功。沙皇政府決定赦免葉爾馬克等人,表彰他們的行動並頒發了大量薪餉。斯特羅甘諾夫家族也受到鼓勵,得到兩座城池的獎賞。沙俄軍隊的侵略暴行,激起了西伯利亞汗國人民的極大憤努,他們奮力抵抗俄侵略者,一直堅持了20多年。
1598年,俄軍打敗了庫楚姆汗,庫楚姆汗逃到大草原後不久身亡。至此,沙俄最後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其侵略勢力越過了烏拉爾山,葉爾馬克的遠征揭開了俄國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擴張的序幕,到17世紀30-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跨越了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
染指亞洲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後,派遣重兵,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佔領的地區。並以這些據點為大本營進一步染指巴拉賓大草原。沙俄為佔領鄂畢河中下游地區,還揮師北大,相繼滅了彼雷姆酋長國和葉潘恰酋長國,在這里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圖林斯克城。烏拉爾山脈北部和鄂畢河下游地區,俄國歷史上稱之為"尤格拉"和"伯紹拉"地區。這里長期居住著薩莫耶德人、漢特人和楚德人等,他們的水產業和毛皮業非常出名,俄國人對這里的財富覬覦已久。沙俄滅掉西伯利亞汗國後,為徹底征服鄂畢河下游地區鋪平了道路。
1593年,戰勝了治特人以後,沙俄在漢特人蘇格穆特瓦什城的舊址上,建立了別列佐夫城,並以此為根據地繼續向塔扎河流進軍,於1601年在塔軋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結亞城,這標志著俄國已基本上佔領了鄂畢河下游地區。與此同時,沙俄又加緊了向鄂畢河上游的推進,於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在這一帶,俄軍又同當地蒙古和吉爾吉斯等民族發生了激烈斗爭,並開始逼進中國西北邊疆。
從17世紀初,沙俄又繼續東擴,在20年代佔領了葉尼塞河地區。沙俄東進主要是靠著西伯利亞的長川巨流,沿著縱橫交錯的大河小溪,從一條流駛入另一條河。在兩條相近的水、河流中間的地帶,俄國人稱之為"連水陸路"。冬季則可涉冰而行。"連水陸路"可以縮短許多路程。
到17世紀30年代初,俄國人已經占據了葉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區。在哥薩克的殖民過程中,已經探聽到了有關勒拿河的消息。並獲得了一些前往勒拿河的路線資料。沙俄政府在佔領了西伯利亞的兩大水系之後,還想佔領第三大水系勒拿河。於是,他們從北方的曼加結亞和南方的葉尼塞斯克兩地同時派兵前去占據勒拿河。哥薩克軍隊主要是通過下通古斯卡河的北路、上通古斯卡河的南路和古代埃文基人所經常使用的古道,沿連水陸路,越過大小眾多河流來到勒拿河流域的。他們沿河上下掠奪財物,建立據點。先後建立了中維柳伊斯克、下維柳伊斯克和上維柳伊斯克。
1638年,俄國政府下令成立雅庫茨克督軍府,把勒拿河地區大片信封強行並入俄國版圖。雅庫茨克最初建於勒拿河右岸,1643年督軍戈洛文下令遷城於河的左岸。此後雅庫茨克成了沙俄進一步向東北亞地區遠征的指揮中心。東北亞的地理條件更為復雜,除了高山縱橫、河流密布外,還瀕臨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
從17世紀30年代末,俄國哥薩克開始了向東北亞的遠征。他信主要是從勒拿河口入北冰洋走海路、利用勒拿河及其支流或走旱路到達東北亞各地、或者是通過幾條不同的路線到達鄂霍次克海。在逐步向東推進的過程中,沙俄殖民主義在這一地區建立了不少城堡和冬營地。
例如,1638年在雅納河建立了維爾霍揚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揚斯克;在印迪吉爾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維爾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爾斯塔杜欣等人到達科雷馬河,並先後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馬斯克3個冬營地。
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至17世紀50-60年代,哥薩克的足跡已遍及東北亞各地。接著,他們開始向堪察加半島挺進。這時的堪察加半島住著伊傑爾門人、科里亞克人、愛斯基摩人、受奴人等。他們在這里從事捕鮃業和狩獵業,過著原始生活。
1695年雅庫茨在督軍派哥薩克到阿納得爾堡。其中一部分人於次年到過堪察加半島。1697年初,哥薩克五十人長阿特拉索夫集結120人的隊伍前去征服堪察加半島,在這里與當地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之後建立了上堪察加等城堡,並派人守衛。
到1711年,整個堪察加半島被征服,並入俄國版圖。俄國在佔領了東北亞和堪察加半島以後,又加緊了向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挺進。在俄國向西伯利亞與遠東的擴張過程中,也把侵略觸角伸到了貝加爾湖和黑龍江地區。
17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俄國以葉尼塞斯克和雅庫茨克為中心,分別從西部和北部兩個方向入侵貝加爾湖地區。哥薩克在安加拉河流域建立了巴拉干斯克(1654年)和伊爾庫茨克(1652年),在勒拿河上游建立了維爾霍連斯克(1642年)。在貝加爾湖東北角由哥薩克建立了上安加爾斯克(1647年)和巴爾古津堡(1648年),於1652年又建立了巴翁托夫斯克堡。這樣,俄國軍隊大體上從北部用據點包圍了貝加爾湖,為進一步南下和東進打下了基礎。從貝加爾湖南岸,俄羅斯軍隊一路南下直逼中國的蒙古地區,一種東進抵達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進而入侵黑龍江。
俄國人在向東、向南的道路上,擇水陸要沖建若干城鎮堡。例如,1658 年建立了涅爾琴斯克(尼布楚),1658 年建立了捷連賓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1666 年建立了烏丁斯克等。這些城堡對此後俄國的軍事、外交、經濟活動,以及與中國的通商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17世紀40-5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1643年哥薩克波雅爾科無走勒拿河支流阿爾丹河,再沿烏楚爾河流進入紐約姆卡河,然後翻越外興安嶺,走連山陸路,最後進入黑龍江支流精奇里江(結雅河)。另一條路線是,從奧廖克馬河起,沿其支流圖吉爾河到達黑龍江。哈巴羅夫遠征黑龍江走的就是這條路。為了加強管理,1656年俄政府在奧廖克馬河口設立了奧廖克明斯克堡。俄羅斯征服人遼闊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隨即建立了行政、軍事機構加以控制,實施殖民統治。整個西伯利亞由中央的西伯利亞衙門管理。各地區分設督軍轄區和縣。督軍轄區共有4個,即托搏爾斯克、托木斯克、雅庫茨克和葉尼塞斯克,每個轄區下隸屬幾個縣。
17世紀,西伯利亞共有圖林斯克、秋明、塔拉等19個縣。各轄區和縣均置督軍,總攬所屬地區的軍事、行政、司法和經濟等一切權力。在四個半世紀之後,俄羅斯帝國的版圖竟然膨脹了近一百倍。1462年年輕的莫斯科公國的領土僅為24萬平方千米,到了1914年俄國的總面積已達2238萬平方千米。18世紀末這種擴張主要表現為對南部地區的吞並。前文已經提及,追隨馬澤帕離開故土的扎波羅熱哥薩克於1734年重返家園,建立了新塞契。到1770年在這片土地上已居住著20萬人(哥薩克只佔其中的一部分),主要從事農耕、畜牧業和商業。沙皇政府在前後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中都利用了扎波羅熱哥薩克。
俄土戰爭
1775年俄國取得對土耳其的勝利後,趁參與這場戰爭為沙皇效力的哥薩克大部隊尚未及返回駐地之機,俄軍突然襲擊,踏平了新塞契。約5000名扎波羅熱哥薩剋死裡逃生,進入土耳其,在多瑙河的狹口處棲身。為了造成一種力量平衡,沙俄政府於1784年將剩餘的扎波羅熱人遷移至布格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地區。八年後又將這些布格河哥薩克改稱"黑海部隊"並轉移至庫班河地區。1828年多瑙河對岸的部分哥薩克又返回俄國,融入庫班河哥薩克群體。這一群體從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20年代初被稱為「庫班哥薩克」。俄土戰爭結束,1774年夏的和約規定,土耳其終止其對克里木汗國的君主國關系,俄國則獲得了對克里木半島與黑海沿岸地區的實際控制權,而後於1783年徹底兼並了克里木汗國。葉卡捷琳娜二世終於實現了一個世紀以前俄國吞並克里木半島的夢想。
瓜分波蘭
擁有1100萬人口和73.3萬平方千米領土的波蘭立陶宛王國,由於社會經濟落後,政治又呈無政府式混亂狀態,在軍事上受到極大削弱。於是三個最具侵略性的鄰國--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便趁虛而入,在短短的23年中對波蘭立陶宛共和國進行了三次瓜分。1772年第一次瓜分中,俄國奪取了白俄羅斯的一部分,奧地利得到了東部加利奇亞和布科維納。1793年第二次瓜分中,右岸烏克蘭(波多利、沃倫、布拉茨拉夫和基輔等四個省)被劃入俄國版圖。
1795年第三次瓜分時,俄國又兼並了東部沃倫和西部白俄羅斯。這樣,前後延續了226年的波蘭立陶宛王國覆滅了。俄國是最大的受益者,總共得到了這個被瓜分國家62%的領土和45%人口。奧地利獲得18%領土和32%人口,其餘的20%土地和23%人口落入普魯士之手。通過這樣三次瓜分,俄國控制了烏克蘭土地總和的80%。
1850年以後,趁中國清朝衰微,武力侵略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一帶,俄寇甚至拿索倫人當食物,真是吃人的惡魔;尼古拉耶夫攻佔廟街,殘酷殺害當地的赫哲族和鄂溫克族居民,製造廟街慘案,並改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時強迫清王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搶佔了黑龍江流域的10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至庫頁島的大片領土。這片領土內居住的赫哲族被屠戮殆盡,結雅河的鄂倫春族被迫遷入大興安嶺,女真族被迫遷入黑龍江以南烏蘇里江以西,最後俄羅斯移民成了當地的主體民族。
侵略中國
清朝末年,漢民族大量移民東北,成為東北的主體民族,這保證了東北對中國的向心力,成為鞏固東北邊防的最強的力量。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因為已經被漢人屯墾多年,故在璦琿條約中特別聲明保留為中國領土,成為中國在黑龍江北唯一的領土。清末時俄人違約將該地漢族、鄂倫春族居民趕進黑龍江淹死或殺死,此乃海蘭泡慘案! 江東64屯的被侵佔,歷經清朝、袁世凱、北洋軍閥與國民黨政權均拒絕承認,並堅持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趁火打劫,佔領東北全境,實行殖民統治。
1939年8月23日,蘇、德在莫斯科締結的互不侵犯條約。秘密協定書規定,立陶宛北部疆界為蘇德在波羅的海地區勢力范圍的界線;兩國在波蘭勢力范圍大體以納雷夫河、維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線為界。於是,波蘭被蘇德二國瓜分。
1945年,蘇聯從日本手中重新奪取庫頁島南部和海參崴,並佔領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日本北方四島)。唐努烏梁海原來是外蒙古的一部份,但於外蒙古獨立之時,被蘇聯侵吞。現時唐努烏梁海仍然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份,被並入西伯利亞聯邦區域。它地處外蒙古西北部、西伯利亞以南,北靠薩彥嶺,南抵唐努山,是位於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現時人們通常將唐努烏梁海指為圖瓦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俄國的歐洲領土退回到了葉卡列琳娜二世當政前的范圍。
應該如何看待這些變化呢?這當然是俄國領土擴張政策的勝利與成功,是俄羅斯帝國實行對外侵略的結果。而對於烏克蘭民族來說,這一歷史進程的客觀結果是使14世紀以來被波蘭立陶宛、匈牙利和摩爾達維亞搞得四分五裂的烏克蘭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重新歸並。
但是不容忘記的歷史事實是:這並不是烏克蘭民族自己完成的國土統合,而是俄羅斯帝國為自己的利益將這些烏克蘭土地及生息在這些土地上的烏克蘭人吞並入俄羅斯的版圖。充其量只能說,對於日後烏克蘭民族復興和國家獨立而言,客觀上看,統合總比無止境的分離分立要有利一些而已。站在今天的立場回過頭去看歷史,左岸烏克蘭和右岸烏克蘭之間疆界的拆除,客觀上給烏克蘭民族在經濟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統一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這是沙皇政府無法預料的,當然也是與沙皇政府的利益背道而馳的。沙皇為自己疆域的不斷擴展而洋洋得意。
Ⅸ 俄羅斯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羅斯的擴張動力,源於恐懼
現代俄羅斯的雛形,誕生於公元9世紀的基輔羅斯。即以基輔(現烏克蘭首都)為首都的古羅斯國家。
這時候的地球,主角是東方的唐帝國、中亞的阿拉伯帝國、歐洲的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
基輔羅斯只是一個內陸小國,四面受敵。這一帶是廣袤的平原,幾乎沒有自然屏障,列強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於是,俄羅斯人經常受到來自北方的瑞典、西方的日耳曼騎士團以及立陶宛的侵擾。
到12世紀,蒙古人佔領了基輔羅斯地區,四分五裂的各個羅斯公國不得不向如日中天的蒙古人俯首稱臣,交稅納貢,同時俄羅斯人也總結了歷史教訓:土地少就要挨打。既然無險可守,就用進攻性的擴張來御敵於國門之外。
13世紀,蒙古人冊封的莫斯科公國開始崛起,逐步兼並其他羅斯諸公國,最終推翻了蒙古政權,統一了俄羅斯。16世紀末,俄羅斯領土面積為280萬平方公里,成為歐洲幅員最大的國家。統一大業完成後,莫斯科公國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而這種基於傳統安全危機的擴張也深受蒙古人作風的影響,伊凡四世視自己為金帳汗的自然繼承人,啟用「沙皇」稱號,在之後的300多年間,歷代沙皇無不以擴大版圖為既定政策,向西向東不斷蠶食周邊領土,以求擴張到天然地理邊疆為止。
而俄羅斯在不斷地對外擴張中又形成了一個悖論:擴張的目的是為了安全,但擴張的結果卻增加了新的不安全因素,於是又開始新一輪的擴張……
變大的俄羅斯遭受西方白眼
在東西方,俄羅斯奮進的路線是大不一樣的。莫斯科攻下相鄰的汗國後,消除了來自東邊的潛在威脅,並得以進入西伯利亞。它在東邊的大幅擴張可以說不怎麼費力,是一個官民一致東進的過程:在精神上,俄羅斯民族在自己的宗教中發展出了救世主義,他們堅信只有他們對上帝虔誠,並負載起了拯救歐洲和世界的使命,東正教也就成為了服務於帝國無止境擴張的工具;而在現實問題上,惡劣的農業條件讓俄羅斯農民不斷往東遷移,尋找更肥沃的土地,同時也為了躲避官家的賦稅。在這個過程中,傳教士、農民、商隊和探險家,一起指引著政府一直到了大陸東邊的天然邊疆。
和基本沒有對手的荒蕪東部相比,俄羅斯在西邊的擴張就沒那麼順風順水了,每推進一步都是艱難纏斗的結果。西邊幾個方位分別有波蘭、瑞典和土耳其等完全有能力滅掉俄羅斯的大國,讓俄羅斯感覺到十分不安全。俄羅斯與土耳其打打和和三百年,波蘭則作為東歐霸主和俄羅斯鬥了差不過五百年,幾乎讓俄羅斯亡國滅種。
除此之外,俄羅斯和西方的對抗很大一部分還源於它在歐洲的邊緣尷尬地位。
在蒙古人的鐵蹄下,歐洲各國並不清楚有俄羅斯的存在,15世紀末歐洲人才驚訝地看到,在不知怎麼的幾十年中歐洲東部冒出了一個這么大的俄羅斯。
蒙古這些年的統治隔斷了俄羅斯和西歐的來往,也拉大了兩者的文化差異,比如當時俄國沿承了「叩頭禮」等外交禮節,引起西方政治家的猜疑,被視為「異類」。至於11世紀東正教與天主教互相開除教籍,更導致了俄羅斯與歐洲在意識形態上的分裂。
而蒙古佔領時期,正是西方經歷深刻變革的時代,文藝復興如火如荼,宗教改革和地理大發現接踵而至。相比之下,俄羅斯則在「野蠻化」,錯過了兩個多世紀的黃金時間。
統一後的俄羅斯,在地理上遠離世界經濟兩大中心——地中海和大西洋,進入世界主要貿易干線的通道一直動盪不安。歐洲各國試圖阻斷任何技術進入俄羅斯擴充其軍事力量,認為「莫斯科人是天下一切自由的敵人」,遏阻他們的唯一辦法就是任他們保持「野蠻和無知狀態」。
嚴峻的形勢讓俄羅斯對外擴張的需求從要有陸地,變成了要有水,要獲得去往外部海峽的溫暖出海口。18世紀初,沙皇彼得一世花了21年打敗了擁有強大海軍的瑞典,搶佔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奪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修建了彼得堡,打開了通往西歐的窗戶。瑞典經此一戰也徹底退出大國行列,變為一個和平的小國。
後世沙皇無不秉承彼得一世的意志,急功近利地把擴張當成國家強大的手段,也是國家的目的。
19世紀,為了獲得遠東地區的不凍港,並阻止日本吞並附近地盤對自己造成威脅,俄國籌劃了一個野心巨大的「黃俄羅斯計劃」:從新疆昆侖山的喬戈里峰到東北的海參崴畫一條線,以北全部納入俄羅斯的版圖,成為所謂的「黃俄羅斯」。
△黃俄羅斯計劃包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新疆地區、幾乎整個東北三省,以及幾乎一半的內蒙古
這個計劃差一點就部分實現了。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早就蠢蠢欲動的沙俄立即出兵,強行佔領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拒不歸還達五年之久。
不過,俄羅斯在日俄戰爭中的慘敗,以及後來的十月革命,「黃俄羅斯」計劃才宣告破產。也正因為如此,鐵嶺還是鐵嶺,長春還是長春,沒有被改名為「XXX斯克」,或者「聖XX堡」。
日本學者渡邊千春在20世紀初做了統計:從16世紀開始的4個世紀中,俄國以每日平均佔領1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擴張,這樣的擴張領土,世界歷史上除英帝國外,沒有一國可相比。1852年,恩格斯在《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一文中寫道:「俄羅斯這個帝國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出它那想把整個歐洲變成斯拉夫族、尤其是這個族的唯一強有力的部分即俄羅斯人的領土的野心。……過去一百五十年來,這個帝國在它所進行的每次戰爭中不僅從未失掉領土,而且總是獲得領土。」
就這樣,從第一代沙皇伊萬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300年間俄國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28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
到1914年,沙皇俄國的版圖已相當遼闊,北起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西南至比薩拉比亞,南部達到阿爾達漢及卡爾斯地區。
英法列強也有過很多殖民地,為什麼沒有留下很大的領土?
對一個崛起的國家而言,擴張以尋求更多的資源,是它的本能。但為什麼歐洲列強也曾經建立龐大的殖民地,而只有俄羅斯成為一個國土面積駭人的大帝國呢?
歐洲各殖民帝國盡管也曾經建立過「日不落帝國」,但是他們的擴張和俄羅斯的擴張有本質的區別。
歐洲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動力,主要來自貿易,他們更傾向於在殖民地進行低成本的、有限的統治:只要能夠進行有利可圖的貿易,就犯不著把它變成殖民地;只要殖民地能夠提供原材料、廉價勞動力和市場,就沒有必要讓它徹底成為白人的國土。
而俄羅斯作為一個建立在農奴制基礎上的大帝國,它的擴張目標則更加直接、血腥:將所有俄羅斯能抵達的地方,變成俄羅斯的土地;將所有土地上的資源,都直接變成俄羅斯的資源。
所以,資本主義帝國擴張的時候,一般只會在殖民地建立管理的官僚機構,而不太熱衷於強行改變土著居民的人口、宗教、語言和文化。
而俄羅斯帝國在拓展的殖民地上,一般會強迫推行俄語、東正教,打壓土著的語言和文化,努力向這些地區移民,同時驅趕和屠殺土著居民,使俄羅斯人成為當地的主要人口。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的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就是這種指導思想的產物。
於是,當二十世紀世界民族獨立的潮流開始,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紛紛擺脫了「有限的統治」,獲得獨立;而俄羅斯的殖民地,已經沒有人會發出要求獨立的聲音。
幾個世紀來,俄羅斯一直把俄羅斯民族的偉大和領土的廣大等同起來,而它也比其他國家更看重領土對安全的意義,發展出俄羅斯獨有的地緣安全觀。
這種強權邏輯指揮下的擴張也被蘇聯繼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面臨德國東進的威脅,蘇聯做出的反應是以武力威脅吞並了波羅的海三國,兼並了波蘭、芬蘭、羅馬尼亞等國家的大片土地。
直到今天,你依然發現俄羅斯為了地緣安全這件事,敢於孤注一擲,跟西方國家掀桌子。
俄羅斯有一首軍歌,叫《普列奧布拉斯基團進行曲》,歌詞的第一句就是「讓瑞典和土耳其記住我們」,直到現在紅場閱兵中這首歌的樂曲還會以背景音出場,和蘇聯的坦克和原子彈一起,讓西方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