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政黨政治的演化有哪些特點

俄羅斯政黨政治的演化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3-08-30 13:34:12

A. 誰能介紹一下俄羅斯政黨

蘇聯解體後,原來的高度集中、不平衡的社會關系向新型多元化社會組織結構轉變。各種力量、各種運動群雄並起,相生相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新型社會關系,使得轉型中的俄羅斯社會結構非常脆弱。俄羅斯一度出現了上千個政治組織,各類「運動」、「協會」、「陣線」、「聯盟」和政黨遍地開花,多如牛毛。1993年葉利欽下令炮打白宮、解散議會後,俄羅斯以街頭對抗為主的政黨活動方式轉入以議會斗爭為主,並將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以憲法的形式予以合理化。憲法規定「承認意識形態的多樣性」, "每個人都享有結社的自由,社會團體的活動自由受到保障」,「社會團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此後的俄羅斯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中,「議會斗爭」成為政黨角逐政權的主要手段,俄羅斯的政黨政治已逐步走上正軌。

此消彼長的俄羅斯政黨結構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俄羅斯始終存在左、中、右三大派政治力量,每一派都有為數眾多的政黨和組織。在普京第一任期內,俄羅斯左、中、右三派並存的政黨格局雖已形成,但各派政黨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派政黨逐漸壯大,左派政黨力量受到削弱,右翼政黨力量下降,主體框架始終是政權黨和反對派俄共的對峙。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是俄羅斯最大的左翼反對黨。俄共成立於1991年6月,「8.19"事件後被禁止活動,1993年2月重建並恢復活動。俄共代表勞動人民階層的利益,蘇東劇變後成為原蘇聯、東歐地區組織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共產黨。俄共以推翻現存社會制度,重建蘇維埃型人民政權,最終實現革新的社會主義為目標,俄共以「愛國」、「強國」等口號孤立了主張西化的自由派,贏得了廣大選民的支持。在1993年12月第一屆杜馬選舉中獲12.4%的選票,成為第二大黨,1995年12月第二屆杜馬選舉中獲22.3%的選票,成為第一大黨,1999年第三屆杜馬選舉中,獲24.2%的選票,成為杜馬第一大黨團。隨著俄羅斯政治局勢的穩定、總統權力的加強及其對國家杜馬的改組,俄共選民支持率下降。2001年12月統一俄羅斯黨成立後,俄共退居杜馬第二大黨,2002年4月,俄共被剝奪了在杜馬中曾經擁有的若干委員會的領導職務。在2003年12月舉行的第四屆國家杜馬選舉中,俄共的得票率以及獲得的杜馬席位,幾乎降到1993年重建之初的水平,議席只佔9%,成為杜馬中的少數派。與此同時,俄共內部也發生了分裂。謝列茲尼奧夫被開除出俄共後,以俄羅斯運動為基礎,建立了俄羅斯復興黨,拉走了俄共黨內具有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的一部分黨員。2003年,俄共又與原先的盟友,經濟學家謝爾蓋·格拉濟耶夫發生分歧,格拉濟耶夫聯合一些政黨建立了「祖國」競選聯盟,與俄共分道揚鑣。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的黨內反對派公開與黨中央分庭抗禮,自行召開所謂「中央全會」和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於是出現今年7月1日在莫斯科召開俄共中央的兩個全會,3日又舉行兩個代表大會的場面,並分別產生了兩個中央和兩個黨的領導人——久加諾夫和吉洪諾夫,俄共陷入成立十年多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統一俄羅斯黨是支持普京總統的中派政黨。其前身是1999年第三屆杜馬選舉前夕成立的「團結」競選聯盟。選舉中取得成功,獲得23.32%的選票,成為杜馬第二大黨。2000年2月27日「團結」聯盟改組為社會政治運動。同年5月又改組為「團結黨」,2001年7月,該黨與「祖國」運動聯合組成「團結—祖國」聯盟,同年決定吸收「全俄羅斯」運動加入聯盟。並於12月1日正式成立全俄羅斯「團結與祖國」黨又稱統一俄羅斯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部長紹伊古、韃靼共和國總統沙伊米耶夫、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共同當選為最高委員會主席。該黨在杜馬中的議員人數超過了俄共,成為杜馬第一大黨。中派力量也超過全部議員的半數,形成穩定多數,使普京施政得心應手。自2002年10月起,俄內務部長格雷茲洛夫出任最高委員會主席。該黨宣稱是總統的支持者和總統政策的執行者,「其宗旨是使俄羅斯聯邦公民通過形成和表達他們的政治意願參加社會政治生活,參與社會政治活動、選舉和全民公決,以及表達國家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公民的利益」。 該黨還宣稱奉行「自由、法律、公正和和睦」的共同價值觀,以此將全俄「團結和祖國」——統一俄羅斯黨的全體黨員聯系在一起。

右翼自由主義政黨是俄羅斯政治結構中的右派力量,主要有「亞博盧」聯盟、「右翼力量聯盟」和日里諾夫斯基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亞博盧」聯盟成立於1993年10月,在1993年、1995年、1999年杜馬選舉中分別獲得7.86%、6.8%、5.93%的選票。在去年第四屆國家杜馬選舉中被擋在議會大門之外,黨的領袖亞夫林斯基因而引咎辭職,今年7月3日重新被推舉為黨的領導人。該黨代表中產階層的利益,主張在市場經濟軌道上進行改革。右翼力量聯盟也是一個右翼自由主義政黨,成立於1999年8月,由涅姆佐夫、丘拜斯等人領導。在第三屆杜馬選舉中,該聯盟獲8.52%的選票。2001年5月27日,「右翼力量」聯盟召開代表大會,決定解散聯盟內部的各派組織,成立新的「右翼力量聯盟黨」簡稱「右翼黨」,涅姆佐夫任該黨領導人。雖然新的「右翼黨」重新改組,但因其內部不統一,派系斗爭異常激烈,涅姆佐夫—基里延科派與蓋達爾派之間的矛盾尤其尖銳。在去年國家杜馬大選中敗選出局,從此一蹶不振。日里諾夫斯基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也是一個右翼民族民主義政黨,成立於1989年12月13日,該黨主張俄羅斯民族利益高於一切,致力於恢復俄羅斯昔日的超級大國地位。由於帶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曾得到部分選民的支持,在第一屆杜馬選舉中獲22.19%選票,一度成為國家杜馬第一大黨,在之後的兩屆杜馬選舉中,分別獲11.18%、5.98%的選票。但近年來,該黨力量劇減,影響日益縮小。

隨著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分化演變,俄羅斯左、中、右三種政治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其結果是中派力量上升,左、右力量削弱,俄政黨初步呈現出多黨並存、一黨主宰政壇、反對黨繼續分化組合的格局。

B. 俄羅斯的政治

俄羅斯的政治制度是半總統共和制。俄羅斯聯邦實行的是聯邦民主制。以俄羅斯聯邦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據資產階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俄羅斯聯邦目前是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來調整其國家的政治生活的。俄羅斯聯邦憲法規定,俄羅斯聯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和總統制。

制度的作用

國家體制,是確立一國階級統治關系的基本制度。主要指國體,即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反映國家的本質,國家的階級屬性。國體決定政體,並通過政體來表現,所以國家制度既包括國體,也包括政體,是規定國家權力歸屬什麼階級和這個階級採取什麼組織形式以實現其權力的制度。國家制度一般都規定在各該國的憲法、法律和其他特別法中。

C. 俄羅斯封建制度形成和發展的特點

古羅斯主要是東斯拉夫人的國家,創建於九世紀中葉。古羅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過程比較漫長。十世紀時,王公貴族開始占據田莊和城堡,封建關系開始產生。988年,基督教成為基輔國教,更鞏固了這種關系。到十一、十二世紀,編年史上經常提到王公貴族田莊,可見王公貴族佔有世襲領地已成普遍現象。此外,教堂得到王公貴族的捐贈,獲得大量土地,也成為封建大土地所有者。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階級關系開始發生巨大變化,除大小貴族外,九至十世紀基輔羅斯的主要農業居民是斯美爾德。他們大部分是自由的小生產者,但他們從屬於王公,得向王公交納貢物,所以他們只是半自由人,有些貧困化的斯美爾德則成為貴族依附農民。羅斯的依附農民還有多種類型,有的完全陷於依附地位,生活沒有保障。封建主可以買賣,這就是農村的貧民(西羅德),有的因欠債而陷於依附狀態,自己沒有土地,按照契約規定給人家勞動以抵償債務,這是「債農」。此外還有耕種貴族土地,一無所有的契約農等。實際上這種階級關系的變化,主要是靠封建主不斷損害小農利益才實現的。到十二世紀,古羅斯的封建土地制度基本確立。1054年雅羅斯拉夫死後不久,基輔羅斯就開始瓦解。十三世紀蒙古興起後,向西發動進攻。從1235年至1240年底消滅了羅斯各公國。並於1243年建立欽察汗國(金帳汗國)統治羅斯各地,羅斯從此遭受外族統治達二百多年。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莫斯科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藉助蒙古的力量逐漸發展起來。蒙古為了統治羅斯,採用分封弗拉基米爾全羅斯大公的方法,拉攏分化羅斯諸王公。莫斯科有伊凡一世(1325-1340年)時,採取竭力討好蒙古王公並借其支持消滅競爭對手的辦法。於1328年獲得全羅斯大公稱號,伊凡一世奠定了莫斯科強盛的基礎。伊凡三世統一了俄羅斯大部分領土。中央集權國家基本形成。伊凡四世時(1533-1584年)俄國開始了君主專制,伊凡成年前權力落到貴族手裡,貴族會議限制了大公的部分權力。1547年伊凡加冕稱沙皇,並利用人民起義之機推翻大貴族統治掌握大權。1549年開始推行政治、經濟、司法、軍事改革以強化皇權。1550年他頒布新法典,以法律形式鞏固了已取得的國家中央集權化的成果。軍事改革伊凡四世改革的中心環節,1556年的兵役法改革,使封建家兵轉變為替沙皇服役的軍隊,這加強了他的軍隊力量,為後來的大規模侵略擴張創造了條件。五十年代中期改革主要是對中央國家機關的改組,增設了一些分掌各部門事務的中央機關。由大貴族任首腦,小貴族處理日常事務。1555年,全國普設地方司法機關,從而削弱了地方官的權力,這次改革,加強了沙皇的中央政權,確立了俄羅斯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分裂的王公貴族勢力受到打擊。

發展的特點:通過多為國王的努力,不斷發對對外戰爭,擴張領土,逐漸將權利集中,逐漸完成封建化。

D. 從曾經政權黨到成為長期執政黨的統一俄羅斯黨,它們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從曾經政權黨到成為長期執政黨的統一俄羅斯黨,主要靠普京。

現在俄羅斯是由統一俄羅斯黨掌控,也就是西拉維克集團,普京是這其中的代表。希拉維克,在俄語裡面叫“Силовики”,這是一個專用術語,專門用來描述現代俄羅斯的政治情況,這不是一個組織,而是一種廣泛的說法,並不是像我們中國一樣的皇帝集權制度。

經過風波後,2001年12月1日,“統一”、“祖國”和“全俄羅斯”正式在克里姆林宮宣布合並,三大組織終於合並組成了一個新黨,統一俄羅斯黨正式形成。它的出現讓其他政黨地位大大下降,是協助普京執政的堅實保障。

E.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黨體制的形成過程和特點(性質)

其主要內容是從蘇聯時期的一黨制轉向西方式的多黨制。俄羅斯多黨制的確立經歷了一個從混亂無序狀態逐漸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的過程。普京執政以來,對政黨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政黨法》的制定和實施,使政黨活動逐步走上正常的法制化軌道,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各類政黨和政治組織經過重新組合,初步形成左、中、右三派政黨組成的多黨制格局。但是,與西方國家的多黨制相比,俄羅斯的政黨制度還並不成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俄羅斯政黨制度轉型的三個階段
考察俄羅斯政黨制度的轉型,必然要追溯到蘇聯時期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根據1990年2月蘇共中央全會通過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行動綱領草案中關於實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決定,1990年3月蘇聯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對蘇聯憲法第六條的修正案,從法律上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承認了多黨制原則。1991年12月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黨制度的轉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俄羅斯聯邦宣布獨立、蘇聯解體到1993年12月通過《俄羅斯聯邦憲法》。在這一階段,在俄國出現了成百個、甚至上千個形形色色的政黨和政治組織,它們的政治綱領和主張不一,組織情況也差別很大。在擁護葉利欽的右翼"激進民主派"政黨和反對葉利欽的以俄共為首的左翼政黨及其他組織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斗爭的主要形式是示威遊行等街頭活動。1993年10月,葉利欽總統與議會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炮轟"白宮"流血事件和解散議會。1993年12月以全民公決的方式通過了新憲法。憲法宣布:"在俄羅斯聯邦,承認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每個人都享有自由組成社會聯合組織的權利"。這奠定了多黨制在俄羅斯的憲法基礎。
二、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政黨制度的新變化
普京執政兩年多來,俄羅斯的政黨制度和政黨格局有以下一些新變化:
1、制定《俄羅斯聯邦政黨法》,逐步把政黨活動納入法制軌道
俄羅斯雖然在1995年頒布了《俄羅斯聯邦社會聯合組織法》,但沒有制定出一個規范政黨活動的政黨法。經過多年反復討論和修改,俄羅斯國家杜馬在2001年6月21日三讀通過了《俄羅斯聯邦政黨法》,聯邦委員會於6月29日也批准了這一法案。接著普京總統在7月12日簽署了《政黨法》並予以正式頒布。②《政黨法》對政黨的成立、登記和撤消、黨員的人數和地區組織的數量、政黨的宗旨和活動形式、政黨的權利和義務等問題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以下一些內容:政黨必須擁有1萬名以上成員,並且至少在一半以上聯邦主體內建有人員不少於100名的地區組織,在其他聯邦主體的地區組織成員不少於50名;政黨必須推舉候選人參加全國立法、權力機構和地方各級自治代表機構選舉;不允許按職業、種族或宗教屬性建立政黨;成立政黨必須先組成發起委員會,舉行成立大會,然後召開代表大會,通過黨的綱領和章程,並把這些文件提交負責政黨登記的部門審核;凡在杜馬選舉中得票超過3%而組成議會黨團,或通過單席位選舉制在議會中擁有12名議員的政黨都可以獲得國家的財政資助。
根據《政黨法》這些規定,各政黨都大力發展新黨員和建立新的地區組織,出現了對政黨進行改組、聯合或建立新黨的高潮,為參加定於2003年12月21日舉行的國家杜馬選舉和2004年3月7日舉行的總統選舉作準備。與此同時,一些達不到《政黨法》要求、而又不準備同別的黨聯合的小黨將不再作為政黨進行活動。它們有的可能解散,有的可能改組為"俱樂部"類型的團體。它們將無權提出候選人參加各級立法和權力機關選舉。不排除有些政黨和組織可能會轉入地下活動。
2、 各政黨重新進行登記,加強政府對政黨活動的控制力度
俄羅斯聯邦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維什尼亞科夫於2002年7月16日宣布,《政黨法》頒布後,有56個政黨舉行了代表大會,23個全聯盟性政黨獲准在司法部登記,其中只有8個黨完成了在一半以上聯邦主體的地區組織的全部登記手續。這些黨是?quot;俄羅斯聯邦人民黨"、"俄羅斯民主黨"、"統一的俄羅斯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俄羅斯和平統一黨"、"俄羅斯憲法黨"、"俄羅斯和平黨"。這些黨已獲得參加2003年國家杜馬選舉的權利。維什尼亞科夫估計,從目前的情況看,在下一屆杜馬選舉前,在俄司法部登記的政黨要遠遠少於前三屆,大約30多個政黨,但能夠進入下一屆杜馬的政黨與前三屆大約差不多,大約會有8個黨的得票率會超過5%。
3、初步形成由左、中、右三派政黨組成的多黨制格局
首先,中派政黨實行聯合,成為杜馬中的第一大黨,組成了支持政府的多數派。
蘇聯解體後,以葉利欽為首的右翼激進自由派在俄羅斯掌握了國家政權。以俄共為代表的左翼政黨在杜馬中組成了強大反對派,並聯合俄國社會上其他左翼力量,與右翼自由派勢力相抗衡。而中派組織當時在群眾中的影響十分有限。從1999年12月舉行的第三屆杜馬選舉起,俄國的政黨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雖然俄共仍在選舉中贏得了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但是成立不久的、持中派立場的"團結"競選聯盟在選舉中取得很大成功,在杜馬中占據了第二大黨的位置(2000年5月改組為"團結黨")。2001年4月17日,國家杜馬中的四個中派議員團"團結黨"、"祖國-全俄羅斯"、"人民代表"、"俄羅斯地區"經過協商,決定成立跨黨團的協調委員會,從而大大加強了中派的勢力。2001年7月12日"團結黨"與"祖國"運動組成"團結-祖國聯盟",並著手建立統一的政黨 。12月1日,"團結-祖國聯盟"在莫斯科舉行代表大會,宣布改組為全俄羅斯"團結-祖國"黨,"全俄羅斯"運動也加入了該黨。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章程並原則上通過了黨的綱領。大會還選舉了由18人組成的最高委員會,選舉紹伊古、盧日科夫、沙伊米耶夫三人共同擔任黨的主席。普京總統對新黨成立表示祝賀。2002年4月全俄羅?quot;團結-祖國"黨舉行第一屆全俄代表大會,改稱"統一的俄羅斯"黨,並完成了在司法部的登記手續。"統一的俄羅斯"黨在國家杜馬中的議員數已超過俄共,成為議會第一大黨,從而使普京總統在議會中獲得了比較穩定的依靠力量。
據"俄羅斯杜馬"網站公布的資料,現在俄國家杜
馬中各個議會黨團、議員團和獨立議員的人數和所佔百分比如下③:
"團結黨"黨團 83人 ?18.44%? "俄共"黨團 85人 ?18.89%? ④
"俄羅斯自由民主黨"黨團 12人 ?2.67%? "祖國-全俄羅斯"黨團 49人 ?10.89%? "右翼力量聯盟"黨團 32人 ?7.11%? "亞博盧"黨團 17人 ?3.78%?
農工議員團 43人 ?9.56%? "人民代表"議員團 56人 ?12.44%?
"俄羅斯地區"議員團 47人 ?10.44%? 未加入已登記的議員聯合組織的議員 21人 ?4.67%
? 以上統計數字表明,?quot;團結黨"、"祖國-全俄羅斯"組成的"統一的俄羅斯"黨在杜馬中擁有132個席位。如果再加上"人民代表"議員團和"俄羅斯地區"議員團,杜馬中的中派議員的總數達到235人;左翼(包括"俄共"和"農工議員團")的議員總數為128人;右翼(包括"右翼力量聯盟"、"亞博盧"和自由民主黨)的議員總數為61人;其他的21個獨立議員的政治傾向不一。國家杜馬的這種組成與葉利欽時期有很大不同。在第一、二屆杜馬中,左翼占優勢地位,可以對葉利欽及政府提出的各種法案進行強有力的抵制,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普京總統和政府在杜馬中擁有了以"統一的俄羅?quot;黨為主的穩定多數。左翼很難阻止克里姆林宮提出的法案在杜馬中獲得通過。如果說普京以前常常同包括俄共在內的各黨派領導人會晤並徵求他們的意見,那麼現在普京只會見中派政黨領導人,基本上不再聽取別的黨、特別是俄共領導人的看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杜馬不顧左翼的強烈反對,先後通過了《所得稅法》、《勞動法典》、《土地法典》等重要法案。最近又通過了允許自由買賣農業用地的法案。
俄羅斯的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也屬於中派范疇。2001年11月24日,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俄羅斯統一社會民主黨與以康斯坦丁·蒂托夫為首的俄羅斯社會民主黨?quot;精神遺產"、俄羅斯社會黨、"現實主義者聯盟"舉行了聯合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和章程草案,選舉戈爾巴喬夫為黨的領袖,蒂托夫為黨的主席。戈爾巴喬夫表示,社會民主黨人支持普京總統。蒂托夫在談到黨的意識形態時說,俄羅斯社會民主黨主張"第三條道路",既不贊成"共產主義的空想主義",也不贊成"新自由主義的原教旨主義"。不過,俄羅斯社會民主黨實行聯合以來,在群眾中的影響不大。據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於2002年6月進行的民意調查,該黨在群眾中的支持率只有2%。
其次,俄共在群眾中的支持率有所下降,面臨嚴峻挑戰。
普京執政初期,由於還沒有站穩腳跟,而俄共在群眾中有很大影響,所以對俄共採取懷柔與籠絡態度,設法改善同俄共的關系。普京在當選總統後的一次講話中說,盡管人們對俄共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他認為俄共是俄羅斯目前惟一形成了體系的黨。俄共當時對普京也採取合作態度,在杜馬中支持普京提出的一些法案。但是,隨著普京在群眾中的威望提高及其政治地位的鞏固,普京與俄共在一系列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甚至對立。普京轉而對俄共公開提出指責,採取打壓與分化的政策。
目前俄共的處境比較艱難,面臨嚴峻挑戰。這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俄共失去在國家杜馬中第一大黨的地位。在1999年12月選出的俄羅斯第三屆國家杜馬初期,俄共及其盟?quot;農工議員團"在議會中擁有大約1/3的席位。後來,全俄羅斯"團結-祖國"黨(即"統一的俄羅斯"黨)取代俄共成為杜馬第一大黨。俄羅斯國家杜馬中的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不利於俄共的重大變化。其次,俄共被剝奪了在杜馬中一系列委員會的領導職務。在第三屆杜馬開始工作時,俄共與"團結黨"達成一攬子協議,瓜分了杜馬的大部分領導職務,俄共黨員謝列茲尼奧夫當選為杜馬主席。俄共還得到了杜馬下設的許多委員會的領導職務。但是後來中派政黨與右翼政黨逐漸靠攏,聯手對付俄共。
2002年 4月3日,杜馬中的"團結黨"等4個中派組織聯合提出一項議案,要求重新分配杜馬委員會的領導職位。這一議案獲得通過,俄共失去了原先擁有的10個委員會中8個委員會的領導職務。"祖國-全俄羅斯"的杜馬代表費杜洛夫甚至提出了一項議案,要求"取締俄羅斯共產黨在司法部注冊,徹底禁止俄羅斯共產黨的一切活動,並追究其黨首久加諾夫的刑事責任"。雖然這一提案遭到包括"祖國-全俄羅斯"在內的大多數人和司法部的反對,但俄共在議會中失去了一系列重要陣地。第三,俄共的內部分歧激化。為了對杜馬的上述決議表示譴責和抗議,俄共立即宣布放棄包括杜馬主席和其他兩個委員會主席的職位。但是,謝列茲尼奧夫拒絕辭職,兩個委員會的主席古邊科和戈里亞切娃也不同意放棄自己的職位。俄共於是在4月3日和10日分別召開了第6、7次中央全會並通過決定,要求謝列茲尼奧夫等辭職,並聲稱如果他們拒絕服從中央的決定,就要給予組織處分。但是謝列茲尼奧夫在同普京總統會晤後,拒絕了俄共中央要他辭職的決定。
在這種情況下,俄共於5月25日召開第8次非常中央全會,通過了將他開除出黨的決議,同時被開除出黨的還有古邊科和戈里亞切娃。接著他們3人又被開除出俄共議會黨團。普京總統在5月27日公開批評了俄共中央關於開除謝列茲尼奧夫等人的決議,表示繼續支持謝列茲尼奧夫留任杜馬主席。其他政黨也支持謝列茲尼奧夫繼續擔任杜馬主席,直到2003年新一屆杜馬選舉為止。第四,中派和右翼聯手打壓俄共,使俄共在地區選舉中屢遭失敗。2001年11月5日,中派?quot;祖國"、"團結黨"與右翼的"右翼力量聯盟"和"亞博盧"四個政治團體的領導人就莫斯科市杜馬代表的選舉問題舉行會談,決定共同提出一個候選人名單。"團結黨"的杜馬黨團領導人弗拉基米爾·佩赫金聲稱,四黨的協議是針對左翼反對派的。這一做法將使"左翼反對派失去在立法機構中的講壇"。⑤此後,俄共在許多地區的杜馬選舉中遭到嚴重挫折。據俄國《獨立報》報道,俄共在許多地區選舉中失利是俄共力量遭到重大削弱的一個標志。共產黨人已不敢在大多數聯邦主體提出自己的候選人,在地區選舉中也很少能夠取勝。即使獲勝的候選人也很少與黨保持密切聯系,更談不上服從黨組織了。第五,俄共在民意調查中的支持率下降。根據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在2002年6月進行的民意調查,俄共在群眾中的支持率為29%,雖然仍居各黨之首位,但比4月的35%下降了6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點。?quot;統一的俄羅斯"黨從4月的18%上升到6月的25%,增加了7個百分點,只比俄共差4個百分點。這次圍繞謝列茲尼奧夫問題的爭論在不僅損害了俄共在群眾中的形象,而且也標志著俄共的分裂。謝列茲尼奧夫就公開表示在今年9月建立一個新的左翼政黨。
俄共的困境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在國際背景來看,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劇,資本主義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顯示出還有繼續發展的能力。這對社會主義造成巨大沖擊,社會主義在歐洲各國的影響普遍出現下降的趨勢。從國內背景來看,普京執政以來,實行重振俄羅斯大國地位的國策,經濟發展較快,社會狀況相對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據2002年6月舉行的民意調查結果,普京在群眾中的支持率達到75%。在這種情況下,俄共作為反對派進行活動困難重重。此外,俄國的中派與右翼政黨有計劃、有步驟地聯手打壓、排擠俄共,也是俄共處於困境的重要原因。
從主觀因素來看,蘇聯解體後,俄共雖然對自己的理論、綱領和政策作了一些調整,但總的說來落後於時代的要求。2002年4月8日久加諾夫在接受俄國《獨立報》記者采訪時說:"局勢發生了激變:克里姆林宮、政府和杜馬變成了從事犯罪活動的資產階級和盜竊國家財富的買辦的堡壘。"⑥這樣的判斷恐怕得不到大多數俄羅斯人的認同。此外,俄共雖然表示要爭取社會主義的"更新"和"復興"。但是,迄今為止,俄共關於社會主義的論述還比較抽象和籠統,對蘇聯時期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缺乏全面深入的反思和總結。在斗爭策略上,俄共從葉利欽時代的"不妥協的反對派",到普京執政初期的"建設性反對派",現在又轉回"不妥協的反對派",並把工作重點從議會內轉向議會外,把組織群眾性抗議運動作為黨的政治工作和組織工作的主要方針。2002年6月10日俄共中央第8次全會作出決定,責成俄共黨團在國家杜馬中提出議案,要求卡西亞諾夫政府辭職,並著手准備就"是否允許買賣土地"問題舉行全民公決。
事實上,俄共的這些提案在杜馬中無法獲得通過。在組織問題上,俄共內部派別林立,既有堅持傳統觀點的"正統派",又有"強國愛國主義派",還有社會民主主義派。黨內民主和紀律也存在一些問題。俄國最近又出現了一個以前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孫子安德列·勃列日涅夫為首的"新共產黨",該黨於2002年6月30日在莫斯科舉行了成立大會。持正統立場的"俄羅斯共產黨人黨"和"俄羅斯共產主義工人黨"對俄共一直持批評態度,它們在2002年實行了合並。共產主義政黨的這種嚴重分裂局面不利於左翼力量的發展。當然,目前俄共在群眾中仍有相當高的支持率,今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將繼續發揮作用。
4、右翼政黨爭取實行聯合,但進展不大
俄羅斯主張自由主義的右翼政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以蓋達爾、丘拜斯、涅姆佐夫等為首的"右翼力量聯盟",另一個是以亞夫林斯基為首的"亞博盧"。二者都贊成實行西方式的自由市場經濟,但在一系列問題上也有爭議。蓋達爾和丘拜斯是"休克療法"的主要倡導者和實施者,亞夫林斯基則對"休克療法"持批評態度。右翼政黨對普京總統採取既支持又批評的態度。它們自稱"右翼反對派"。這兩個黨一直在談判聯合問題,但迄今為止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最近,"右翼力量聯盟"向"亞博盧"提出建議,在下一屆總統選舉中推舉統一的總統候選人。但是,"亞博盧"對"右翼力量聯盟"的建議不太感興趣。這為兩黨的聯合投下了陰影。在2002年6月的民意調查中,"右翼力量聯盟"的支持率是8%(4月是10%),居第4位;"亞博盧"的支持率是6%(4月是7%)。兩黨的支持率加在一起是14%。如果不出意外,兩黨在下一屆杜馬選舉中都有可能突破5%的門檻而進入議會。
2001年11月21日,俄羅斯金融寡頭之一鮑·別列佐夫斯基加人了右翼社會政治運動"自由俄羅斯"。這個運動的領導人是杜馬代表謝爾蓋·尤申科夫。由於別列佐夫斯基遭到俄羅斯總檢察長發出的國際通緝令的通緝而逃到國外,他只能通過電話或派代表參加該運動的有關活動。2002年3月30?quot;自由俄羅斯"運動在莫斯科召開代表大會,改組為政黨。謝·尤申科夫、鮑·別列佐夫斯基等5人當選為該黨的共同主席。該黨自稱是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的黨,對當局持反對派立場,要求實現個人自由化、政權自由化、社會自由化、國家自由化和國家對外政策的自由化。⑦該黨在6月的民意調查中得到的支持率小於1%。迄今為止該黨沒有被司法部核准登記。
5、制定打擊極端主義的法律
在俄國同樣存在一些持極端民族主義立場的極右翼政黨,例如以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為首?quot;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以亞歷山大·巴爾卡紹夫為首的"俄羅斯民族統一黨"、以亞歷山大·伊凡諾夫為首的"俄羅斯人民民族黨"、以尼古拉·李森科為首的"民族共和黨"等。日里諾夫斯基是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的盟友。當勒龐在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擊敗社會黨候選人若斯潘出線後,俄國自由民主黨立即於5月4日在莫斯科召開慶祝集會,日里諾夫斯基在會上發表演說,向勒龐表示祝賀。
2002年6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了極右翼勢力在俄羅斯有上升的趨勢。⑧。在被調查者對"請您列出您最信任的5-6名政治家"這個問題的答卷中,日里諾夫斯基得到10%的支持率,排在普京、久加諾夫、紹伊古之後,居第4位。在被調查者對"假如在下星期日舉行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您將投票贊成哪一個政黨或聯盟?"這個問題的答卷中,"自由民主黨"的支持率是9%(4月是10%),居第3位;"俄羅斯民族統一黨"獲得2%的支持率。可見,極右翼勢力在俄國的影響不容忽視。《俄羅斯的政黨與運動》一書中說:"俄羅斯民族統一黨是俄國最大的極端主義的軍事化組織。該黨的主要綱領性要求是:確立俄羅斯民族在俄國的統治地位,該黨把猶太人看作主要敵人。"⑨該黨提出要通過"民族革命"取得政權。黨的主要領導人是亞·巴爾卡紹夫。"人民民族黨"持極端民族主義立場,主張對"非俄羅斯人"採取暴力手段,把反猶主義作為自己的意識形態。"民族共和黨"鼓吹"俄羅斯民族愛國主義"。
另外,還有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極端民族主義團體。例如,"光頭黨"90年代以來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活動十分猖獗。其成員多半是十幾歲到20多歲的年輕人。目前大約有10000-15000名成員。他們鼓吹用極端手段建立純粹的俄羅斯民族社會,崇拜希特勒,擁護法西斯主義,反對猶太人,甚至要求趕走一切外國人。今年4月"光頭黨"曾經向莫斯科的10來個外國使領館寄去恐嚇電子郵件,威脅要在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那一天對外國人採取暴力行動,結果引起在俄的外國人的極大恐慌。
極端民族主義組織的活動,特別是"光頭黨"的所作所為引起俄國廣大民眾的憤怒,俄國政府和普京總統對此也十分關注。普京在今年4月18日的國情咨文中說,"極端主義的泛濫是國家穩定和社會安定的重大威脅。這里所指的首先是那些高喊法西斯、民族主義口號並拿著它們的標志的人,那些製造浩劫、毒打和謀殺人的人。"⑩政府專門向國家杜馬提出一項反對極端主義的法案,杜馬於6月20日二讀通過了該法案。它對極端主義下了這樣的定義:"極端主義活動是指用強制手段修改憲法體制的基礎,挑起種族和宗教敵對情緒,宣傳某些公民或者民族凌駕於其他公民或民族之上,以及公開展示法西斯標志和傳播法西斯文學作品?quot;紒紜矠這個法案的通過有利於加強打擊右翼極端民族主義的力度。而,只要俄國存在的那些社會、政治、經濟和民族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極端民族主義就會有滋長的土壤。但是,應該相信,絕大多數俄羅斯人是堅決反對右翼極端民族主義的。

F. 俄羅斯聯邦的現行政治體制是怎樣的

綜觀俄羅斯政治轉型迭宕起伏的十年,俄羅斯人在國家政治制度建設上完成了兩大歷史任務:強力總統制的確立和新型聯邦制的重構.
一、強力總統制的確立蘇聯解體之前,包括葉利欽在內的許多民主派人士希望以最高蘇維埃為基礎建立議會民主制度,防止個人專制獨裁.他們以此為旗幟號召蘇聯社會和人民否定和推翻現行的共產黨一黨執政地位.當屹立了74年之久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崩潰之際,其「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治架構並未隨之消失.民主改革派掌握國家政權後,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礎建立了新的國家政治體制,並於1991年通過全民公決設置了總統一職.在相互關繫上,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高居於總統之上,總統被置於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之下.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職務,撤銷俄羅斯總統的命令,反之,俄羅斯總統沒有權力解散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或停止它們的活動.應當指出,設立總統職位,在國家權力結構上改變了傳統的立法與執行權力相統一的蘇維埃體制,在俄羅斯從一黨制走向多黨制的情況下有利於加強執行權力,但是,很顯然,仍然是蘇維埃制度或議會制居主導地位,它沒有改變「一切權力歸蘇維埃」的實質.
因此,在俄羅斯政治體制走向何處上昔日民主派發生了嚴重分歧.以葉利欽為首的總統派認為當前的俄羅斯需要一個強力的總統帶領國家渡過社會經濟危機,所以應建立總統制的模式.而以哈斯布拉托夫為首的議會派認為應該建立議會至上的民主政治,通過議會監督制約總統.隨著分歧加深,俄羅斯陷入了深刻的政治和憲法危機.一時間,總統和議會雙方紛紛拋出新的憲法草案,試圖以基本法的形式承認和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1993年9 月就在雙方已經不可調和之時,葉利欽果斷採取措施用武力之舉鎮壓和解散議會.接著再次利用全民公決的方式通過新的總統制憲法.1995年5 月俄羅斯議會通過了新的《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法》,規定了俄羅斯總統選舉的組織、程序和方法.至此,俄羅斯現行的政治制度架構基本完成.
俄羅斯的強力總統制既不同於美國式的總統制又與法國的半總統制有所區別.作為聯邦元首的總統擁有眾多權力,其權力范圍大於前兩國總統,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今俄羅斯政治生活中「強總統,弱議會」的現象.立法,總統,政府,司法相互制衡的嚴重不對稱也使有人稱這一體制為「超級總統制」. 「葉利欽時代」向「普京時代」的平穩過渡使這一體制有了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和時間.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即今天俄羅斯的制度框架及其運行機制總的來說是民主的.普京上台後,旨在加強中央權威提升國家崇拜意識的種種舉動並不能對十年來俄羅斯民主成果造成根本損傷,相反,以民主機制為基礎的強力總統制,對於政治整合、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新型聯邦制的重構前蘇聯的解體使深埋多年的民族矛盾和中央地方矛盾激化,直接阻礙了俄羅斯的國家現代化.因此,如何有效整合中央與地方特別是各民族主體利益便成為重構國家政治制度首要價值目標.
前蘇聯時期,盡管按照列寧的民族自治和自決權理論,由各民族在自由自願基礎上建立聯邦制國家,使它們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利.實際上俄羅斯實行的是聯邦制、單一制和民族區域自治的混合型的國家結構形式,而且在高度集權的行政命令體制下,各民族自治形式所享有的自治權利又是極其有限的.
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同樣面臨分崩離析的危機.嚴重的經濟危機,總統與議會之間曠日持久的權力斗爭更增加了各民族共和國和地區的離心傾向.因此,有必要通過簽署聯邦條約,阻止各種獨立和分化運動.經過各方妥協,最後達成一致意見,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為一方,組成聯邦的共和國、邊疆區和州、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市、自治州和自治專區為另一方,就劃分管轄對象和職權問題簽署條約. 1992 年3 月31日,各方簽署了聯邦條約.聯邦條約的簽署首先改變了過去在聯邦制的形式下高度集權的體制,實行分權制度,其實質是聯邦中央與聯邦各主體之間劃分許可權的條約.其次,條約規定了由共和國,邊疆區、州、莫斯科市和聖彼得堡市,自治州和自治專區三種主體形式構成的新型聯邦關系.聯邦條約對於維護俄羅斯聯邦的統一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踐上它不僅遇到了挑戰,也暴露了本身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首先,車臣共和國和韃靼斯坦共和國拒絕在聯邦條約上簽字,試圖獨立.其次, 一些邊疆和州不滿於實際上的不平等地位,紛紛提出建立共和國的要求.1993年10月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蘇維埃會議決定將該州改名為烏拉爾共和國.其它一些州也准備宣布成為共和國.這種共和國化潮流不是要謀求獨立或半獨立,而是反映了邊疆區和州爭取平等的聯邦主體權利的要求.
總之,俄羅斯新的聯邦制度已初見端倪.但地方和中央等各利益主體博弈結果使聯邦條約終未在1993年12月憲法中明確規定.憲法僅僅突出了各主體平等的原則.這主要表現為俄羅斯聯邦議會聯邦委員會(上院)由每個主體來自立法和執行機關的2 名代表組成.但是,這也隨著普京上台以來的改革而發生變化.2000年5 月13日普京簽發命令決定按地域原則在俄羅斯建立由共和國、邊疆區和州組成的7 大聯邦區(中部聯邦區,西北聯邦區,北高加索聯邦區,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烏拉爾聯邦區,西伯利亞聯邦區,遠東聯邦區).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每個聯邦區任命一位總統全權代表.全權代表要使國家元首能在相應的聯邦區范圍內履行憲法職能.接著,普京提出修改議會上院——聯邦委員會組成原則等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改革措施.普京的舉措和影響意味著俄羅斯在經過長達10年之久的中央權威流失後開始尋找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發展方向,即強調中央集權和總統權威的民主制.
盡管,俄羅斯的國家政治制度已經成型,但我們必須看到俄羅斯目前的制度也是經過十年轉型艱難探索曲折演進而成,其國家政治制度有著許多漏洞甚至還有理論上被顛覆的可能,因此若要真正實現普京所稱的「國家現代化」,必須實現市場經濟的自由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培養,唯其如此,才能相得益彰,揚制度所長避制度之短.對此,我們將拭目以待.

G. 俄羅斯社會制度是什麼

俄羅斯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俄羅斯的政黨制度就十分特殊。1993年制定的俄羅斯聯邦憲法明確規定,俄羅斯政黨制度原則上是多黨制。然而,從俄羅斯的政治結構及其實際運行來看,俄羅斯應該屬於「無執政黨的政黨政治」國家。

一方面,在俄羅斯的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確存在著政黨和政黨體系,具備現代政黨政治的基本特徵。但是,另一方面,政黨在俄羅斯的政治生活中又處於邊緣地位,發揮著有限的作用,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可以被冠以執政黨的稱號。

第一,執掌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總統是超黨派的。無論是前任總統葉利欽還是現任總統普京,他們既不是哪個黨派的成員,也不是靠哪個黨的運作和強有力支持才當選的。他們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

第二,俄羅斯的政府也是超黨派的。在俄羅斯議會中獲勝的政黨沒有組閣權。聯邦政府總理由總統提名,國家杜馬表決通過,就可以走馬上任。國家杜馬中的政黨雖然可以否決總統提名人選,但是這就會冒著國家杜馬被總統解散的危險。

從俄羅斯十幾年來擔任總理的人選來看,有的有黨派背景,有的則沒有。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政黨政治的演化有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6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6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5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4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3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9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8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5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0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