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知道: 中國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哪
遠東地區指西伯利亞中東部。
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620萬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629萬。從古代起就有30幾個大小不同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盡管他們的發展程度相差懸殊,但他們都為創造這一地區的古代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些民族分別屬於烏果爾-芬語系、突厥語系、滿-通古斯語系和古亞細亞語系。其宗教信仰在古代均為圖騰崇拜和原始薩滿教。後來陸續接受了外來的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及東正教。
2015年1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支持遠東土地無償贈居民。專家認為,這項法律頒布後,中國移民將在遠東地區大大增加,俄遠東將成為向中國出口綠色食品的主要地區。
遠東地區指西伯利亞中東部,「西伯利亞」這個名稱,來自「鮮卑利亞」,也就是源於中國北方民族之一鮮卑民族,西伯利亞自古便是中國游牧民族的生活地帶,唐朝時西伯利亞中南部包括貝加爾湖首次納入中國版圖,西伯利亞東南部的外興安嶺和以北地區在唐朝中期後納入唐朝版圖。1218年蒙古滅西遼,1219年「林中的百姓」(西伯利亞南部)並入蒙古帝國的版圖,1271年蒙古大汗國成為元朝。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西伯利亞大部分,往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邊,一直到東邊西伯利亞東邊的白令海和勘察加半島,外蒙古、外東北、庫頁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內,屬於元朝的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15世紀外興安嶺和以北地區納入明朝版圖。
17世紀納入清朝版圖,16世紀後期俄羅斯跨過烏拉爾山侵入西伯利亞,17世紀前期俄羅斯侵入外興安嶺和以北地區、黑龍江地區,外東北的少數民族拒絕向沙皇納貢,俄羅斯人進行殘酷鎮壓,康熙帝組織軍民抵抗,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制了沙俄對華侵略的野心1689年,中國跟沙俄簽署第一份關於邊界的條約——《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明確表示整個外東北皆是中國領土。其中貝加爾湖與額爾古納河之間的部分幾十萬平方公里割讓給俄羅斯。清政府設立黑龍江和吉林將軍轄區管理外東北。沙皇俄羅斯強迫中國清政府簽訂1858年《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割讓外東北-黑龍江北、烏蘇里江東、庫頁島共100多萬土地給俄羅斯,中國還失去了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海洋資源和出海口。
1919年,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發表致中國國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廢除沙俄對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這令到中國對外東北的主權恢復了一絲的希望。但自斯大林上台後,蘇聯開始否認之前的宣言,拒絕將這片領土歸還給中國。1924年5月31日,當時的中國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和蘇聯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也叫《中蘇協定》。 主要內容:
一、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
二、蘇聯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租界、租地;
三、蘇聯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
四、蘇聯取消帝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
五、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贖回。
六、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權。但是這個條約並未得到有效的落實,外東北依舊掌握在俄國手裡,外蒙古也最終獨立。
Ⅱ 急求俄國東部地區的地理概況
俄羅斯共有人口1485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但結合其廣闊的領土來看,俄聯邦又是地廣人稀的國家,平均人口密度不到9人/平方公里,僅相當於世界人口平均密度(36人/平方公里)的1/4,可見俄羅斯聯邦的人口容量的潛力是巨大的。俄羅斯聯邦在人口方面具有三個明顯特徵:第一,人口的地區分布嚴重不平衡,不同的地區人口密度差別很大,其歐洲部分人口稠密,居住在這里的人口佔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亞洲部分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3.5人,其中西伯利亞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其人口最稀少的地區是北冰洋沿岸的寒冷地帶,平均每平方公里僅有0.1~0.3人。第二,城市人口(10686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比重大,約為74%,農村人口(3850萬)佔全國總人口比重小,約為26%。人口的地區分布不均,城市農村人口分布不平衡,也是投資者在分析市場、籌劃投資布局時必須注意的因素。第三,人口出現負增長現象:由於經濟的嚴重衰退、社會和政局的動盪不安,居民對前途的信心不足,也無力撫養或生育孩子,因而出生率低;另一方面,由於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惡化,死亡率上升。目前人口的死亡率是出生率的1.5倍。專家們預測,人口的負增長必然導致俄羅斯人口老齡化現象更加嚴重。不久的將來,勞動力數量的進一步減少,必將與資源開發的需要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第四,俄羅斯聯邦人口素質高,尤其是文化素質較高。這為其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勞動力條件。
俄羅斯境內主要分布著俄羅斯族、烏克蘭族、韃靼族等。其中俄羅斯族人口有11900萬,約占其總人口的80%。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源於同一祖先。它們的祖先是9至13世紀形成的古羅斯部族。 13世紀的時候,韃靼蒙古族征服了古羅斯地區,並統治該地區長達240年之久。在與蒙古征服者斗爭和建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過程中,古羅斯人逐步分化為三個民族,俄羅斯民族逐漸形成。隨著沙皇俄國的對外擴張和領土的擴展,俄羅斯人於公元16~17世紀占據了伏爾加河下游、烏拉爾、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18~19世紀又擴展到波羅的海沿岸、外高加索、中亞、哈薩克斯但和遠東地區。在與其他民族廣泛的接觸和雜居過程中,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成份和生產技術。在各地區的不同條件下,俄羅斯人到19世紀中葉形成若干個支系,其中主要有南方支系和北方支系。二者在語音、服飾、禮儀和建築風格上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南北兩大支系之間還形成了一個兼有兩者特徵的中部支系。另一個支系是哥薩克人。他們原是逃避封建農奴制壓迫從俄國中央地區逃到邊疆的農民和城鎮工商民,後被沙皇政府僱傭當兵,在沙皇向西伯利亞、中亞、高加索擴張過程中充當急先鋒,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長期享有各種特權。按地域分,哥薩克人又可分為頓河、庫班、烏拉爾、西伯利亞等幾個族群。十月革命後,哥薩克人的特權被取消,多參加農業生產。此外,還在白海沿岸形成了沿海族群,在阿爾泰地區形成了舊教派族群,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形成了帶有當地少數民族特點的若干族群。
俄羅斯人從10世紀開始信奉東正教。十月革命(1917年)以前,部分地區還保留著精靈崇拜、祖先崇拜及巫術等各種封建迷信。經過蘇聯70年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水平、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俄羅斯人的無神論者大大增加,但仍保留著宗教信仰自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瓦解後,宗教勢力又有所抬頭。
俄羅斯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資源異常豐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狀況別具特點。這些對俄羅斯的產業分布和經濟地域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其地勢是西低東高,大致形成三大地形單元。其西部分布有東歐平原一部分(又稱俄羅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其平原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2;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中西伯利亞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中西部的烏拉爾山、東部山帶和斜交山帶等組成的山地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4。俄羅斯大部分領土屬於溫帶和寒帶氣候。氣溫從北向南逐漸升高,東北高原、山地氣溫最低,年溫差較差大,是氣候條件最嚴酷的地區。由於受西風帶、大西洋暖濕氣團的影響以及西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外加東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氣難以進入,導致俄羅斯的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東和由森林帶向南北兩側呈遞減的趨勢。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量較大。俄羅斯有數條長度超過2000公里的河流,其中幾條被列為世界長河的均分布在國土的東部地區,如葉尼塞河、勒拿河等。由於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東部地區的河流多發源於南部山地,向北、向東注入大洋;歐洲地區河流多發源於中部丘陵地帶,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
由於俄羅斯地域遼闊,地勢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區開發較晚,因此依緯度而變化的水平地帶性特點十分明顯。俄聯邦從高緯向低緯分布有極地荒漠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等自然景觀帶(或自然地帶),在山地則按高度變化形成垂直分布的景觀特徵。
俄羅斯聯邦的自然條件及其地域組合特點對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俄羅斯的自然景觀帶為其各具特點的農業地帶和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質基礎。廣闊的森林帶(森林覆蓋面積佔全俄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和豐富的土地資源(農業用地面積佔全俄的土地面積10%左右)為俄羅斯的森林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場所。耕地面積佔世界耕地面積的8%,居世界前列。自然條件的多樣性為俄羅斯經濟的綜合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
但是,俄羅斯的自然條件也有許多明顯的不利因素,給農業生產以及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都帶來許多困難。其主要問題是:水熱之間的矛盾突出,農業綜合自然條件較差和東北部自然條件嚴酷。熱量資源與水資源分布的不一致以及水熱之間矛盾尖銳,是俄羅斯自然條件地域組合中的突出問題。熱量資源從北向南漸次增加,而地表徑流則大致從北向南逐漸減少。同時,多數河流由南向北流,使80%的徑流量注入北方諸海。全俄每年大氣降水量約有7000立方公里,其中有一半被蒸發和滲漏,年徑流量尚有3000多立方公里,相當於世界年徑流量的6%,居世界前列,完全可以保障俄羅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並且綽綽有餘。然而,由於水熱分布的不平衡,致使南部的森林草原地區降水量少,且極不穩定,蒸發量又很大,呈半乾旱甚至乾旱狀態,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用水的需要;而廣闊的北部地區,氣溫低,降水較多,蒸發小,河流眾多,水分過剩。總之,中南部缺水同北部的水分過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尤其是南方農業地區的周期性乾旱,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是造成糧食生產不穩定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解決南旱北澇是目前俄羅斯國土整治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其根本措施是實行北水南調,人為地重新分配地表徑流。如已修築了額爾齊斯棗卡拉干達運河,其他跨地域、跨流域的調水方案也正在計劃與實施中。同時,以解決水分過剩為主要內容的俄羅斯非黑土地帶的開發計劃也正在積極准備付諸實施。
俄羅斯聯邦雖然是世界上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是,就農業綜合自然條件全面分析,俄羅斯遠不如同緯度的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也不如西歐諸國。就熱量、水分等氣候條件綜合分析,俄羅斯聯邦的農業土地的生物潛力可能性比美國低60%,比法國低55%,比德國和英國分別低40%和35%。俄羅斯聯邦廣闊的東部地域,永久凍土帶廣布,自然條件嚴酷,不僅嚴重影響種植業發展,同時,對工業和城市建設以及人口移入,都帶來許多困難。
俄羅斯聯邦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豐富。俄羅斯平原西北部的卡累利阿和科拉半島地區蘊藏著鐵、鎳、雲母等礦產。希賓山地有世界最大的磷灰石礦,並蘊藏大量的制鋁原料棗霞石。俄羅斯平原和其他廣闊地域及西伯利亞地區,蘊藏有世界最大的鐵礦區棗庫爾斯克磁力異常區,以及烏拉爾、西伯利亞鐵礦區。煤炭主要分布在兩個大型含煤帶內:一是位於貝加爾湖與土爾蓋拗陷之間,包括伊爾庫茨克、坎斯克一阿欽斯克、庫茲巴斯、埃基巴斯圖茲和卡拉干達等煤田;另一個位於葉尼塞河以東,北緯60度以北,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爾等大煤田。此外,遠東地區的南雅庫特等煤田也很重要。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亞(以秋明油田為最大)、俄羅斯(伏爾加棗烏拉爾油田)、東西伯利亞三大地台型含油盆地,及薩哈林(庫頁島)等地槽型含油盆地。中西部的烏拉爾山區和遠東山地,形成俄羅斯主要的有色金屬礦產基地。遠東沿海山地的錫礦也很重要。俄羅斯的礦產資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泥炭、鐵、錳、銅、鉛、鋅、鎳、鈷、釩、鈦、鉻的儲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只有錫、鎢、汞等金屬資源儲量較少,不能自給。藏量豐富、品種齊全的礦產資源為俄羅斯發展多部門的基礎工業,以及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主要資源分布集中,有些大型能源資源、礦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這又為俄羅斯建立大型的工業基地和經濟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但是,資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國土的北部和東部地區;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歐洲部分)地區卻感到資源不足、品種欠缺;礦產資源豐富、品種也較齊全的烏拉爾地區,由於長期開采已造成資源不足,開采難度愈來愈大。上述情況勢必造成遠距離運輸,給交通部門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每年由東部地區運往西部地區的燃料都達幾億標准噸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的合理分布。
俄羅斯自然資源的豐富還表現在:它擁有原蘇聯90%以上的森林面積和水能資驚,70%的煤炭,80%的天然氣,100%的磷灰石,60%的鉀鹽和大部分鐵礦石。西伯利亞和遠東是全世界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這里的森林面積達5.03億公頃,木材積蓄量達600多億立方米。還有大量的各種金屬礦藏,如鐵、銅、鎳、鋅、錫、鋁、霞石、金剛石、水銀、鎂、雲母、鋁、鎢、金、銀等。西伯利亞擁有大量的各種珍貴皮毛動物和價值較高的葯用植物。遠東海域生物資源豐富,總量為2850萬噸,其中魚類資源2300萬噸
Ⅲ 俄羅斯自然地理區域的劃分
俄羅斯地形自西向東依次是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具體如下圖所示
Ⅳ 俄羅斯東部地區的主要自然資源有哪些
地下藏有豐富的金、金剛石、煤、鐵、錫、鋅、鉛、鎢、等金屬,但主要的是石油和天然氣約佔俄羅斯已探明儲量的60%以上,當然還有木材,西伯利亞有世界上最大的針葉林
Ⅳ 俄羅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存在什麼差異
由於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在西部,因此東部地區相對來說比較貧窮。而如今俄羅斯的形成與東擴有關,因此遠東地區的人民對本國心有芥蒂。
Ⅵ 俄羅斯東部和中國西部
俄羅斯東部:
地形:高原、山地
氣候:溫帶季風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北冰洋沿岸為苔原氣候
資源:天然氣、旅遊等資源
不利因素:東部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後,底子薄,人力資源匱乏,氣候寒冷,歷史欠賬多,工業基礎設施比較差,資金投入不足
中國西部:
地形:高原、盆地
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溫帶大陸氣候
資源:礦產資源、風能水能太陽能資源、旅遊資源、
不利因素: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經濟基礎薄、缺乏高素質人才、歷史遺留問題較多
總之與俄羅斯東部類似,只不過我國西部大開發比俄羅斯東部大開發涉及的方面更廣,俄只是開發東部資源,而我國是進行全面開發。
自己答的,不一定都對,希望對你有用。
Ⅶ 俄羅斯由哪些地區組成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7公里。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7℃,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烏拉爾區)、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歐洲部分。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大河有伏爾加河(母親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俄羅斯
1.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1707.54萬平方公里(占蘇聯領土面積的76%),居世界第一位,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
2.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和大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
3.冬季漫長而嚴寒的氣候:
①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
②各地氣候差異明顯:東歐平原西部氣候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海為極地苔原氣候。
4.河流和湖泊:
①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全長3690千米。(俄羅斯的母親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③貝加爾湖和裏海。
Ⅷ 俄羅斯城市分布圖
集中在三個地區:
1.西部,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地帶。
2.中西部,由莫斯科地區帶動的烏拉爾工業區,以及南西伯利亞以資源和重工為主的工業帶。
3.遠東太平洋沿岸地區。而北方由於氣候原因,只有西北部受暖流影響的摩爾曼斯克一帶有較大的城市。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但由於俄羅斯領土遼闊,各地區氣候有很大的差異,東歐平原氣候比較溫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這里。西伯利亞地區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
俄羅斯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該地區氣候較溫和,俄羅斯的東部和北部人口稀疏,主要影響因素是氣候因素。
(8)俄羅斯中東部地區是哪裡擴展閱讀:
俄羅斯主要工業分布: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Ⅸ 俄羅斯遠東地區都包括那些城市
伯力、海參崴、共青城、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雅庫茨克、烏蘇里斯克(雙城子)、海蘭泡、馬加丹等。
1、伯力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始建於1858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內河航運通過阿穆爾河(黑龍江)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達同江、富錦、佳木斯和哈爾濱。
2、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始建於1860年,遠東捕鯨業、捕魚業和冷凍船基地,屬季風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為-15℃,8月份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雨量約690毫米。海參崴曾屬中國(清)領土,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
3、共青城
共青城: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誕生城市,為在這里建造船廠和飛機製造廠,一批莫斯科、聖彼得堡、烏克蘭的共青團志願者來到這里,1932年設市。
4、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州首府,位於東經158°40',北緯53°00',建於1740年,25萬多人,是捕魚船隊的冷藏基地,海港兼漁港。因日本海暖流影響,可全年通航。該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的貨運中轉站,運入的是汽車、拖拉機、地質勘探設備、水泥、機床、日用品等,運出的主要是木材和魚等。
5、雅庫茨克
是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首府,也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城市。這里歷來以毛皮皮革、家畜、象牙和木材的集散地而馳名。與外區聯系靠空運,有大型機場。烏斯季維柳伊的天然氣田向該市供應燃料。元朝勢力(遼陽省)一度到達該地。
(9)俄羅斯中東部地區是哪裡擴展閱讀
遠東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國、朝鮮相鄰,東臨太平洋。包括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濱海邊疆區、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阿穆爾、馬加丹、堪察加及薩哈林州。面積621.6萬平方公里。
有烏克蘭人、雅庫特人等。境內四分之三面積為山地。平原及低地主要分布在勒拿河及黑龍江中下游、北冰洋沿岸。從北到南有苔原帶、森林苔原帶和森林帶。有金、金剛石、煤、鐵、錫、鋅、鉛、鎢、汞、雲母、螢石、石油和天然氣等礦藏。
40%的地表被森林覆蓋。木材蓄積量和水力蘊藏量各約占原蘇聯的30%。工業以采礦為主,金、錫和金剛石產量居原蘇聯首位。其次是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魚類加工、艦船修造及農、畜產品加工等。農業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結雅-布列亞平原和烏蘇里-興凱湖平原。
主要作物有麥類、水稻和大豆。畜牧業以乳、肉用為主,北部普遍飼養馴鹿。工農業、城市、人口、鐵路和海運主要集中在南部,大部分地區人煙稀少,交通不便。主要城市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共青城、彼得羅巴甫浴夫斯克(堪察加)、雅庫茨克和馬加丹等。
Ⅹ 俄羅斯有哪些主要的城市
俄羅斯主要城市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琳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索契、新西伯利亞等。
莫斯科:首都,位於東歐平俄羅斯原。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交通樞紐,還是機械工業和紡織工業中心。是僅次於英國倫敦的歐洲第二大城市,已有800年的歷史。人口約850萬(截至2002年12月)。
聖彼得堡:全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北方之都」,西北聯邦區首府。地處波羅的海沿岸的綜合性工業中心。著名的艾爾米他日博物館。又名 「冬宮」,世界知名。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遠東第二大城市,俄東部地區經濟貿易中心及遠東第一港,世界知名旅遊城市。
葉卡捷琳堡:全國經濟第三大、人俄羅斯口第五大城市,烏拉爾聯邦區首府。地處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
新西伯利亞:人口第三大城市,西伯利亞聯邦區的中心城市。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和鄂畢河的交匯處。
索契:俄羅斯最大的濱海溫泉療養地和氣候性療養地,每年有250萬國內外遊客來此度假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