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羅斯的對外關系是怎樣的
俄羅斯的對外關系是怎樣的?答:俄羅斯的對外關系主要包括: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演變和俄羅斯的大國關系。
一、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演變。 1、西線的變化 北歐天然氣管道開工建設、與土耳其開展能源合作以及與烏克蘭爆發天然氣沖突——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莫斯科正努力摧毀由美國統治集團當中的反俄勢力在俄羅斯西部邊界極力構築的「防疫線」。各方對天然氣的重視源於兩個原因。第一,天然氣是俄羅斯與歐洲經濟關系得以發展的基礎;第二,俄羅斯的天然氣要過境東歐,這為某些勢力借俄羅斯與歐洲之力為構建反俄地帶籌措資金提供了極佳的方法。 2、新亞洲 不管怎麼說,蘇聯解體後的轉型時期即將結束,莫斯科在中亞地位的加強便是鮮明的例證。過去的一年當中,中亞地區可謂是急風驟雨,動盪不定——先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革命,然後是烏茲別克安集延市的流血騷亂,再又是亞塞拜然的未遂政變。但所有這些事件最終並沒有葬送該地區的穩定,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不斷加強亞洲外交的莫斯科。同時這也歸功於上海合作組織,因為該組織成員國俄羅斯、哈薩克和中國成功地將一種互利共贏的經濟關系模式推銷給了中亞國家,並勾畫出地區安全體系的輪廓。 3、規劃的重點 普京成功恢復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被破壞的內外政策的活力和完整性。當然,現在的內外政策並不完美,也不無失誤,但這種政策建立在國家的實際能力和現實利益之上,而不是以幻想和某種情結為基礎。此外,它與俄羅斯自古以來的立國強民之策一脈相承。所有其他方針政策——無論是一味追隨西方,還是短視的孤立主義,或是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都將註定要失敗,都將導致現代俄羅斯國家的終結,使前蘇聯地區進入一個新的混亂和混沌時代。 二、俄羅斯的大國關系
蘇聯解體後,作為其繼承者的俄羅斯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經歷了一個極其動盪和不安的十年,在這十年中轉型帶來的深刻變化不僅影響了俄羅斯國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而且還影響到俄羅斯的外交走向.雖然是蘇聯的繼承者,但是俄羅斯對外交戰略以及對外關系方面作出了重大調整,不再延續蘇聯時期以意識形態為標准劃線的外交策略,而是注重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來設定自己的外交政策.
俄羅斯從轉型中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出發,分別從大國、周邊及較遠國家這三個角度重點考察俄羅斯獨立以來對外戰略的轉變及由此所導致的俄羅斯的對外關系。 任何大國的崛起都必然牽動國際關系,首先是大國關系.俄羅斯的快速崛起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現象.俄羅斯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昔日的超級大國,是"使命感"極強、對國際地位看得極重、外交運籌經驗豐富的世界大國,其崛起方式又十分"張揚",勢必對大國關系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在影響2007年大國關系的眾多因素中,俄羅斯的崛起是重大牽動因素.其突出表現是:經濟快速發展,軍力大幅增強,民族精神空前振奮,大國地位明顯恢復,大國影響日益突出;以大國姿態高調參與國際事務,外交運籌更加獨立自主;大聲譴責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強力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改造;在反導、軍控、核不擴散等重大安全問題上與美歐針鋒相對,在伊朗核問題、科索沃獨立等熱點問題上與美歐爭吵不休;戰略轟炸機恢復全球飛行,戰略核潛艇恢復各大洋巡航,航母編隊重新駛入大洋;努力恢復獨聯體傳統勢力范圍,力圖守住中東歐戰略緩沖帶;大力打造"能源超級大國",以能源為武器強化地緣戰略地位;堅持"主權民主"和"可控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強硬回應西方對俄"民主、人權倒退"的指責.可以說,在2007年的大國關系中,處處都能感受到俄羅斯因素的存在及其重大影響.
2008年俄羅斯的崛起仍將是影響大國關系的重大因素.在新的一年裡俄羅斯的崛起不會減速.總統大選不會影響到俄羅斯政局的穩定,普京路線有望得到很好的延續.俄羅斯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較低,美歐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對俄經濟形勢的影響較小;國際能源價格繼續高企,對俄經濟的拉動作用仍將強勁.俄羅斯具有"強軍"傳統,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軍隊建設的投入可能進一步加大;俄羅斯軍隊建設已經度過困難期,軍事實力的恢復可能進一步加快.在此情況下,俄羅斯恢復傳統勢力范圍的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大,整合獨聯體的努力可能取得新的進展;在反導問題上對美國的抗爭,在常規力量問題上與歐洲的爭吵,在科索沃問題上與歐美的對峙都將繼續;在北約新一輪東擴問題上有可能與美歐爆發更加激烈的爭斗;在環裏海油氣資源控制和外運問題上,與歐盟、美國的博弈可能更趨激烈.因此,新的一年俄羅斯因素對大國關系的影響很可能進一步增強.
『貳』 俄羅斯外交政策與中俄關系
6.俄羅斯對外政策的目標
通過振興經濟,重振俄羅斯的大國雄風。
7.俄羅斯外交的整體框架
獨立自主和建設性的外交政策。
對外政策建立在國家利益的基礎之上,而不再是某種意識形態。
致力於建立符合於當今世界現實及利益多樣性的多極國際關系體系,聯合國應當是調解國際關系的主要中心。
力求平衡、全方位的對外政策,既側重發展同西方國家的關系,又重視發展同東方國家的關系。俄羅斯歐亞大國的地緣政治地位,決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既面向西方又朝向東方的「雙頭鷹」外交。
同世界各國建立夥伴關系的順序是:外交的優先方面是繼續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傳統的優先方面是發展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同美國的關系是外交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同亞洲國家關系,特別是同中國、印度和日本的關系是俄羅斯外交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發展同傳統盟友朝鮮、古巴和中東等國家的關系對俄羅斯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俄羅斯周邊建立睦鄰地帶,努力消除和防止緊張和沖突的策源地。
在解決優先任務時,特別是處理同美國和西方國家關系時,既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又努力通過對話與合作的途徑解決分歧;努力尋求共識和共同利益,避免對抗。
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了由外交部制訂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俄羅斯總統是在2006年6月27日召開的俄羅斯大使及常駐代表大會上,責成外交部對外交政策進行這樣的綜合性分析的。這一概論及其中的建議將作為俄羅斯領導層在各個相應方向上,執行外交方針時採取行動的參考。公布這一概論是俄羅斯外交政策公開性的又一個例證,同時也表明俄羅斯運用理論依據探討國際現實問題中的所有實質性領域的意願。
對外交政策概論是為了鞏固在俄社會中業已形成的對國家外交政策基本問題的廣泛共識。俄羅斯聯邦議會兩院的下屬專門委員會、俄羅斯社科問題研究機構和政策研究中心、非政府組織、企業家協會參加了外交概論的起草工作。概論還參考了外國專家的意見。
俄羅斯的對外政策是建立於保障國家穩定、安全發展和促進加強國際關系的原則基礎上。這些宗旨都源於《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並在《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中明確地體現出來。國家對外政策的基礎是《憲法》和聯邦法律。國際法准則和俄羅斯簽署的國際條約也是俄羅斯法律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主要方向由俄羅斯聯邦總統來制定。外交部負責具體制定和實施對外政策。相關的職能根據總統令賦予外交部。近年來俄羅斯對外政策變得比較靈活。靈活的對外政策可以避免沖突、與所有國家探尋共同利益和採取互利的解決辦法。俄羅斯對外政策是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也反對任何破壞國際穩定、妨礙國際合作的挑釁行為和計劃。俄羅斯聯邦在國際關繫上主張防止包括核武器對抗在內的任何性質的軍事對峙。因此在2003年俄羅斯與美國簽署並批准了《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在八國集團范圍內俄羅斯與世界發達國家保持著互利關系,這對國際社會所有國家間的發展、友好、及保護全球文化和自然遺產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機會。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一體化(例如加入巴黎俱樂部、倫敦俱樂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及正在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使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了新的角色。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重點之一是它和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在這方面俄羅斯努力爭取最大限度地考慮所有獨聯體國家自主發展的利益,同時也顧全到所有獨聯體國家的民眾希望共同解決現實問題的願望。俄羅斯並沒有推卸在蘇聯版圖內和平調解沖突的責任。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發展和歐洲關系。俄羅斯遵循1999年簽署的《歐洲安全憲章》,參與在歐洲大陸建立新的關系體系的工作。作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黑海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俄羅斯積極參與這些組織的活動。
俄羅斯遵守所有歐洲國家努力構建的沒有界線、避免集團內部封閉和相互猜疑的共處方式。所以俄羅斯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向東擴張。1997年俄羅斯和北約簽署了《俄羅斯與北約關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北約—俄羅斯常設聯合委員會(現在名稱是20國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出現增強雙方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的責任感。
俄羅斯和美國的關系發展潛力很大。兩國定期的政治接觸有利於加強戰略上的穩定和全球安全。
俄羅斯對外政策也同樣重視亞洲地區。加入上海合作組織(SCO,2001年)是俄羅斯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此類合作加強了各國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相互信任,也促進了政治、經貿和文化領域的合作。參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和東盟論壇的活動也加強了俄羅斯在東南亞地區的合作夥伴關系。
傳統上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在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佔有重要地位。2003年俄羅斯與美國、聯合國和歐盟共同制定了旨在逐步解決巴以沖突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並提交給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領導人。俄羅斯認為,聯合國安理會應在解決伊拉克和其他沖突中起主要的調解作用。俄羅斯還對阿富汗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參與支援非洲的人道主義活動。
與拉丁美洲國家的關系也是俄羅斯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初國際形勢呈現尖銳化復雜化的特徵。俄羅斯的目標是鞏固在20世紀國際事務中所取得的積極成果,這對於俄羅斯的國內發展,以及在國際事務中取得進一步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俄羅斯和17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駐外機構包括140個大使館和12個駐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處、74個總領館和4個領事館。俄羅斯聯邦外交部總部有3300名工作人員,在全俄境內有36個辦事機構。在莫斯科有包括歐盟委員會和馬爾他騎士團代表處在內的140個國家駐俄使館。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話說,2006年,「俄羅斯因素」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明顯增強。《美國思想者》等西方媒體的評論或許更直接,「北極熊終於睡醒了!」12月20日,拉夫羅夫舉行年度記者招待會,總結今年俄的外交成果,展望來年俄的外交計劃。這已經是他短短兩周內,第3次就俄外交政策發表總結性看法。縱觀今年的俄羅斯外交,可以說是收獲頗豐,鋒芒再現。
8.中俄友好城市
見表1-1。
表1-1 中國俄羅斯友好城市
續表
『叄』 我國與發達國家俄羅斯周邊國家建立了什麼樣的外交關系
互惠互利的經貿關系。利益是中國首先課題。
『肆』 我國與發達國家,俄羅斯,周邊國家分別建立了什麼樣的外交政策
周邊的國家分別建立了友善的外交政策。
『伍』 在政治多級化得背景下,我國與俄羅斯的外交展望
斯拉夫民族從本性上說是狼性民族,而漢民族是羊性民族,我們認為靠自己的勤勞質朴得來的財富是正當的,而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靠自己的勇氣和力量搶奪來的更值得稱道,民族本性上的不同決定了俄羅斯和我國外交上的態度,在同樣面臨國家主權分裂勢力的挑釁時,俄羅斯直接出兵發動戰爭,而我國則完全相反,一直在韜光養晦,致使許多東南亞小國都躍躍欲試企圖夥同大國瓜分南海資源。兩國之間的外交也會受這方面的影響。短期內有相互依存關系,或者說互相利用關系,但從長期看,應該是競爭關系
『陸』 求中國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
俄關系現狀良好。不久前,梅德韋傑夫先生當選俄羅斯總統,中方對此表示熱烈祝賀。同時,我們對普京總統多年來為推進中俄關系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高度贊賞。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第二個十年。雙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指導,繼續推進雙方關系。我們對中俄關系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我認為,中俄雙方努力的重點應是: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高層交流機制,保持高層會晤互訪勢頭。加大在對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進一步推進經貿合作,優化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努力把經貿關系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三是要擴大人文交流,辦好2009年在中國舉行的「俄語年」,2010年在俄羅斯舉行的「漢語年」,加強相互交流。現在學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國記者,也能抓緊學中文。我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有13億多人講中文。最後一點,雙方要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有力地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
中俄兩國關系文件
關於中*俄相互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 (1992年12月)
中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聯合聲明 (1994年9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6年4月)
中國和俄羅斯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 (1997年4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7年11月)
關於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8年11月)
關於世紀之交的中*俄關系的聯合聲明 (1998年11月)
關於江*澤*民主席訪問俄聯邦並與葉*利*欽總統舉行非正式會晤的聯合新聞公報 (1998年11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9年12月)
中國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非正式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1999年12月)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
中國主席和俄羅斯總統關於反導問題聯合聲明 (2000年7月)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1年7月)
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 (2001年7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2年12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3年5月)
世代睦鄰友好 共同發展繁榮━━胡*錦*濤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2003年5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4年10月)
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2005年7月)
中*俄聯合公報 (2005年7月)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 (2006年3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7年3月)
中*俄合理利用和保護跨界水協定 (2008年1月)
中國政府對俄政策
胡* 錦* 濤
2007年3月25日,堅定不移地推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向前發展,實現世代友好,是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必然選擇。中方願同俄方一道,著力從以下4個方面推動兩國關系全面深入發展:一是增強政治互信,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繼續相互支持。二是本著互利共贏精神,推動兩國經貿、能源、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三是以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為契機,擴大人文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四是加強兩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戰略協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溫*家*寶
2004年9月25日,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中*俄應對雙邊合作作出長期規劃。他為此提出了兩國合作的六項任務。一是進一步改善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二是擴大相互投資,將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加工製造、高科技作為相互投資的重點領域,為此中方計劃到2020年向俄投資120億美元。三是推動能源合作。能源合作是中俄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是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支撐,爭取早日簽署政府間的能源合作長期協議。四是加強高科技合作,將核能、航天、生物工程、化學、新材料、信息等作為合作重點。五是促進邊境和地方交往,鼓勵兩國已建立經貿結對和友好關系的省州和城市開展互利合作。六是重視人文合作,加深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中*俄雙邊關系
中*俄高層互訪與會晤 歷年來中俄首腦會晤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議會第二次會議 中俄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俄文化、科技與教育等領域的交往與合作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0年7月)
江*澤*民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7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2年12月)
胡*錦*濤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3年5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10月)
胡*錦*濤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6、7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3月)
胡*錦*濤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7年3月) 中俄「國家年」活動俄羅斯年中國年
2006年:中*俄友好合作之花全面綻放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第二個10年
溫*家*寶總理訪俄(2007年11月) 中*俄邊貿合作常設工作小組第六次會議
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 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
中*俄戰略穩定磋商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將訪華
中*俄兩國邊界問題
中*俄邊界全長4300多公里,分為東、西兩段。雙方以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於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專家談《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的前身是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蘇聯。在冷戰時期,中蘇同盟關系是蘇聯發展社會主義國家來對抗美國的產物。
目前的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一方面是在繼續發展中蘇同盟時代的關系,另一方面都是為了加強雙邊關系,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和發展,維護世界的和平環境。
現代的中俄關系與中蘇關系的背景不同,不能進行簡單的比較。本人認為中俄關系是中蘇關系的繼承和發展,是作為地區大國的共同責任。
選我
『柒』 我國與發達國家,俄羅斯,周邊國家分別建立了什麼樣的外交關系
俄羅斯不屬於發達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
中國和周邊發達國家韓國、日本都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系。
『捌』 俄羅斯和中國的外交關系是什麼
雙簧關系
『玖』 和我國有外交關系的國家有多少是哪些國家
已經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的總共167個國家 (按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次序排列) (截至2005年11月25日) 亞洲 46個 阿富汗1955.1.20亞美尼亞1992.4.6亞塞拜然1992.4.2 巴林1989.4.18孟加拉國1975.10.4汶萊1991.9.30 柬埔寨1958.7.19塞普勒斯1971.12.14朝鮮1949.10.6 東帝汶2002.5.20喬治亞1992.6.9印度1950.4.1 印度尼西亞1950.4.13伊朗1971.8.16伊拉克1958.8.25 以色列1992.1.24日本1972.9.29約旦1977.4.7 哈薩克1992.1.3科威特1971.3.22吉爾吉斯斯坦1992.1.5 寮國1961.4.25黎巴嫩1971.11.9馬來西亞1974.5.31 馬爾地夫1972.10.14蒙古1949.10.16緬甸1950.6.8 尼泊爾1955.8.1阿曼1978.5.25巴基斯坦1951.5.21 巴勒斯坦1988.11.20菲律賓1975.6.9卡達1988.7.9 韓國1992.8.24沙烏地阿拉伯1990.7.21新加坡1990.10.3 斯里蘭卡1957.2.7敘利亞1956.8.1塔吉克1992.1.4 泰國1975.7.1土耳其1971.8.4土庫曼1992.1.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84.11.1烏茲別克1992.1.2 越南1950.1.18葉門1956.9.24 非洲 47個 阿爾及利亞1958.12.20安哥拉1983.1.12貝南1964.11.12 波札那1975.1.6蒲隆地1963.12.21喀麥隆1971.3.26 維德角1976.4.25中非1964.9.29葛摩1975.11.13 剛果(金)1961.2.20剛果(布)1964.2.22象牙海岸1983.3.2 吉布地1979.1.8埃及1956.5.30赤道幾內亞1970.10.15 厄利垂亞1993.5.24衣索比亞1970.11.24加彭1974.4.20 迦納1960.7.5幾內亞1959.10.4幾內亞比索1974.3.15 肯亞1963.12.14賴索托1983.4.30賴比瑞亞1977.2.17 利比亞1978.8.9馬達加斯加1972.11.6馬里1960.10.25 茅利塔尼亞1965.7.19模里西斯1972.4.15摩洛哥1958.11.1 莫三比克1975.6.25納米比亞1990.3.22尼日1974.7.20 奈及利亞1971.2.10盧安達1971.11.12塞內加爾1971.12.7 塞席爾1976.6.30獅子山1971.7.29索馬里1960.12.14 南非1998.1.1蘇丹1959.2.4坦尚尼亞1964.4.26 多哥1972.9.19突尼西亞1964.1.10烏干達1962.10.18 尚比亞1964.10.29辛巴威1980.4.18 歐洲 42個 阿爾巴尼亞1949.11.23安道爾1994.6.29奧地利1971.5.28 白俄羅斯1992.1.20比利時1971.10.25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1995.4.3 保加利亞1949.10.4克羅埃西亞1992.5.13捷克1949.10.6 丹麥1950.5.11愛沙尼亞1991.9.11芬蘭1950.10.28 法國1964.1.27德國1972.10.11希臘1972.6.5 匈牙利1949.10.6冰島1971.12.8愛爾蘭1979.6.22 義大利1970.11.6拉脫維亞1991.9.12列支敦斯登1950.9.14 立陶宛1991.9.14盧森堡1972.11.16馬其頓1993.10.12 馬爾他1972.1.31摩爾多瓦1992.1.30摩納哥[1]1995.1.16 荷蘭1972.5.18挪威1954.10.5波蘭1949.10.7 葡萄牙1979.2.8羅馬尼亞1949.10.5俄羅斯1949.10.2 聖馬利諾1971.5.6塞爾維亞和黑山[2]1955.1.2斯洛伐克1949.10.6 斯洛維尼亞1992.5.12西班牙1973.3.9瑞典1950.5.9 瑞士1950.9.14烏克蘭1992.1.4英國1972.3.13 美洲 23個 安地卡及巴布達1983.1.1阿根廷1972.2.19巴哈馬1997.5.23 巴貝多1977.5.30玻利維亞1985.7.9巴西1974.8.15 加拿大1970.10.13智利1970.12.15哥倫比亞1980.2.7 古巴1960.9.28多米尼克2004.3.23厄瓜多1980.1.2 格瑞那達1985.10.1蓋亞那1972.6.27牙買加1972.11.21 墨西哥1972.2.14秘魯1971.11.2聖露西亞1997.9.1 蘇利南1976.5.28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74.6.20美國1979.1.1 烏拉圭1988.2.3委內瑞拉1974.6.28 大洋洲太平洋島嶼 9個 澳大利亞1972.12.21 庫克群島1997.7.25斐濟1975.11.5 密克羅尼西亞1989.9.11紐西蘭1972.12.22巴布亞紐幾內亞1976.10.12 薩摩亞1975.11.6湯加1998.11.2萬那杜1982.3.26
另外
1995年1月16日,我與摩納哥正式建立領事關系。 [2] 1955年1月2日,我與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建交。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宣布成立。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改為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館,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改任駐南聯盟共和國大使。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已經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的多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