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前蘇聯侵略阿富汗戰爭
1979~1989年的前蘇聯侵略阿富汗戰爭歷時十年之久的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自1979年12月開始,到1989年2月前蘇聯撤走最後一批侵阿蘇軍結束,戰爭以雙方軍事力量斗爭處於僵持狀態而告終。500萬阿富汗人為此背井離鄉,而前蘇聯第一次在其東歐盟國之外大規模地直接使用本國軍事力量的南下擴張入侵戰爭,也宣告破產,前蘇聯的國際聲譽也因此大大下降。
阿富汗地處西亞最東部,北接前蘇聯,西鄰伊朗,東部和南部與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相連,東北部與中國接壤,阿富汗是中東通往亞洲東部和東南亞的陸上交通要沖,是前蘇聯前出波斯灣、南下印度洋的捷徑,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從五十年代中期起,蘇就以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為敲門磚,對阿富汗進行引誘滲透,爾後又逐步發展到政治上顛覆,建立親蘇政權。這都與蘇南下戰略有著直接關系。蘇南下戰略是以控制中東地區、攫取石油和其他戰略資源,封鎖海上通道為目的,向西可包抄歐洲,向東能迂迴遠東。能夠侵佔阿富汗,便可以把阿富汗作為實現南下戰略的跳板。
塔拉基上台後,更加投靠前蘇聯。阿富汗人民反對前蘇聯和親蘇當局的武裝斗爭不斷發展,同時阿明與塔拉基之間的矛盾亦日益加劇。因此,1979年9月蘇曾密謀藉手除掉阿明,結果事情敗露,反被阿明搶先動手鏟除了塔拉基,公開逼蘇撤換大使,限制蘇軍事人員入境,聲稱要與美國關系正常化。阿明的行動,人民的反抗,使前蘇聯極為恐慌,遂決定出動大批軍隊進行武裝佔領,以保住多年經營的陣地。
1979年伊朗和美國因「人質」問題關系惡化,伊朗國內出現動亂;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國均有內部困難,無暇它顧,美國與西歐盟國對中東形勢看法不統一,且離這一地區較遠,鞭長莫及。在這種形勢下,蘇認為出兵入侵的時機已經成熟。
為達成入侵的突然性,前蘇聯製造種種友好緩和假象,欺騙世界輿論。入侵前,蘇一方面假裝「全面支持阿明」政府,在《蘇阿友好睦鄰合作條約》簽定一周年時,由勃列日涅夫親自向阿明致電祝賀,聲稱要繼續向阿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另一方面大肆宣揚准備從東德實行部分撤軍,抨擊北約集團在西歐部署核導彈,以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同時還攻擊巴基斯坦、美國和中國對阿進行「破壞」和「顛覆活動」,以製造入侵借口。
蘇為進一步掌握阿富汗的全面情況,利用「友好」關系,派要員相繼赴阿進行實地偵察。這些要員利用「訪問」的合法身份,全面搜集阿富汗的政治、軍事、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報,為制定入侵計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入侵前,蘇以幫助阿軍訓練為名,先後向阿派遣軍事人員達3000餘人。這些軍事專家和顧問滲透的阿軍主要部門、軍事基地和野戰部隊的營以上單位,以加強對阿軍的監視和控制。1979年6月,駐阿蘇軍限制阿空軍戰斗飛行。同時借保衛蘇軍安全為名,又派出戰斗部隊進駐馬格蘭姆、興丹空軍機場和薩蘭山口等戰略要地。12月中旬,蘇軍顧問在喀布爾地區以檢查武器裝備和技術兵器為由,封存了輕武器,拆卸了重裝備,致使阿軍失去了應付突然事變的能力。
侵阿集群是以土耳其斯坦軍區的兵力為主,又從鄰近軍區抽調部分兵力組成。
侵阿集群的戰役布勢包括東西兩個突擊群、空降突擊群及預備隊等。其中有8個摩托師、1個坦克師、3個空降師、1個炮兵師,1個殲擊航空兵師等部隊,總兵力在26萬人以上。11月,作戰部隊向展開地區秘密機動,同時向邊界地區調集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至12月24日,各作戰部隊進入指定地區並完成入侵的最後准備。
1979年12月24~27日,蘇在運送援阿武器裝備的掩護下,先後出動各型運輸機350多架次,將空降兵運至喀布爾國際機場和巴格蘭姆機場。空降兵著陸後,即佔領了機場和附近要地。12月24日晚7時許,第105空降師在原駐阿蘇軍和克格勃人員協助下,首先奪占喀布爾電報大樓,切斷與外界聯系,同時佔領阿明官邸,打死阿明及其全家成員,隨即又佔領總統府、廣播電台和其他政府部門。經3個半小時戰斗,蘇軍就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爾市。在此期間,在巴格蘭姆機場的空降兵,也迅速控制了該基地和薩蘭隧道。28日晨,蘇地面部隊的航空兵掩護下,越過蘇阿邊界,沿東、西兩條戰略公路向阿國境縱深高速推進。
東西突擊群均按預定目標和計劃推進,7天推進700-900公里,體現了現代條件下蘇軍高速度、大縱深進攻戰役的特點。在蘇軍入侵過程中,阿政府軍沒有進行有組織的抵抗,因而沒有影響蘇軍進攻速度。但阿富汗人民卻組織了若干游擊隊,到處開展游擊戰爭。阿政府軍的大部官兵嘩變,參加或自成游擊隊。蘇軍速戰速決的戰略因此而破產,陷入了游擊戰爭的泥潭。
10年內,阿富汗游擊隊以廣大農村為基地,以小股分散活動為主,在各個地區廣泛開展襲擾戰、破襲戰。在公路交通線上,經常製造和設置障礙,拆毀橋梁和破壞路段,阻塞和中斷公路交通,遲滯和限制敵人的行動;沿公路兩側設伏,伏擊和奇襲敵人的車隊等。據有關資料統計,游擊隊平均每年進行破壞、伏擊、襲擊等游擊活動3000餘次,同時游擊規模逐漸增大,使得蘇軍日夜不得安寧,欲進不得欲退不行。
蘇軍對付阿富汗游擊隊的基本方針是以軍事手段為主,結合採取一些政治的、外交的和經濟的措施。在軍事中主要採取:建立反游擊戰力量體制;不斷增強反游擊戰的手段;固定點線,分區圍剿;封鎖邊境,切斷游擊隊同國外的聯系。同時,脅迫巴基斯坦等國停止對阿游擊隊的軍事援助,以切斷游擊隊的外援。在入侵和反游擊隊作戰中,蘇軍尤其重視空降兵的使用,以空中機動和地面突擊相結合。但是手執大刀、步槍的阿富汗山民和游擊隊,控制著全國85%以上的國土,阿富汗人民沒有被飛機、坦克和大炮征服,卻使蘇軍一籌莫展。經過10年交戰,蘇軍不僅沒有達到預定的戰略目的,反而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1988年4月14日,阿富汗、巴基斯坦、前蘇聯、美國在日內瓦簽署了關於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協議。根據協議,前蘇聯從1988年5月15日開始從阿富汗撤軍,至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阿富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歷時10年,耗資約200億美元,傷亡官兵萬名,始終未能對整個阿富汗實行有效控制,同時,前蘇聯因此在國際上的威望受到巨大損害,聲名狼藉。國際地位的下降加劇了前蘇聯國內動盪和危機。就在其撤軍不到兩年,前蘇聯就開始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四分五裂,對外擴張的歷史告以結束。
這場戰爭給阿富汗造成了巨大破壞,使上百萬阿富汗人死於戰亂,450多萬人淪為難民(在巴基斯坦有300多萬,在伊朗有150萬)。加劇了阿富汗的貧窮和落後。由於蘇軍在阿期間製造了阿內部許多民族、政治力量之間的矛盾和對立,這就使得阿即便在蘇撤軍後,國內仍將在很長時間內動盪不安。
❷ 蘇聯從17世紀起開始入侵阿富汗,它是出於什麼目的
蘇聯之所以從17世紀就開始打阿富汗,主要是因為阿富汗是蘇聯的南方戰區,而這對於蘇聯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位置,所以蘇聯一直想在這個地區將自己的戰略目標分階段的推進,已達到切斷歐洲和一些遠東的戰略聯系,所以先控制阿富汗進入阿富汗是他們的首要目標。
蘇聯多次的攻打給這阿富汗人民帶來了災難性的,使得阿富汗人處於水深火熱當中,而且他也威脅到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因為戰爭,所以人民處於苦難之中,很多熱愛和平的國家都譴責蘇聯的這種行為,但是他們又無法干涉,後來到1989年的時候,蘇聯從阿富汗撤走了,而兩年之後,蘇聯這個國家就成為了一個歷史。但是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在歐洲地區仍舊是很重要的。
❸ 逃離的阿富汗難民將去往何處
阿富汗鄰國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都是可以從陸上前往的難民。在新一輪難民浪潮面前,英國、加拿大、法國、美國等國都提出了接納難民計劃。一些國家,如澳大利亞,瑞士和奧地利明確表示不會直接接受難民。
從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已經有一個星期了。當前,喀布爾的安全形勢穩定,街上人滿為患。但是,仍然有超過2000人來自阿富汗多個省份,他們等候在喀布爾機場外面。在5到10分鍾的時間里,塔利班武裝人員和美軍士兵向空中開火驅散人群。
八月二十一日,在阿富汗的喀布爾機場,仍然有一些人想要逃離,另外還有很多人通過陸上通道逃到鄰國。
阿富汗人大量外逃的可能性大:
報道稱,對嚴厲的伊斯蘭教教法的擔憂並不是阿富汗人可能逃離的唯一原因。暴力、乾旱和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使數百萬阿富汗人急需人道主義援助,其中許多人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成為經濟移民。
塔利班已經關閉了重要的邊境口岸,跨過邊境的阿富汗人「非常有限」。但歐盟說,由於塔利班統治下的不穩定局勢,長期來看「移民壓力會增大」。
聯合國難民署說,自1月份以來,由於安全局勢惡化,超過55萬阿富汗人在國內流離失所。歐盟敦促成員國增加對需要保護的阿富汗人、尤其是女性的入境配額。
以上內容參考 參考消息-外媒盤點:有關阿富汗難民的五個疑問
❹ 阿富汗的人都去哪了
阿富汗人抵達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國際機場。據墨西哥外交部25日消息,百餘名阿富汗人抵達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簡稱「阿富汗」,是位於亞洲中西部的西亞高原內陸國,北鄰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西接伊朗,南和東連巴基斯坦,東北與中國接壤 。
阿富汗面積64.75萬平方千米,氣候以大陸性氣候為主,秋季多「阿富汗風」,東北部是高原山地氣候區 。截至2021年2月,阿富汗共設34個省,首都為喀布爾 。截至2020年,阿富汗人口約為3290萬人 。
1747年,阿富汗王國成立,並曾一度強盛。19世紀後,阿富汗國力日衰,成為英國和沙俄的角逐場。1919年,阿富汗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獲得獨立,8月19日為獨立日。1973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結束王國時期。
1978年,阿富汗更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1979年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1987年,阿富汗國名恢復為「阿富汗共和國」。1989年2月,蘇軍撤出阿富汗後陷入內戰。1992年,阿富汗伊斯蘭國成立。
1997年10月,阿富汗更名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塔利班政權實行伊斯蘭統治。2001年12月,阿富汗成立臨時政府,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國」。2004年,阿富汗更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阿富汗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30多年戰亂產生了600多萬難民。阿富汗礦產資源雖較為豐富,但因戰亂而未得到開發,其工業基礎也幾近崩潰。阿富汗作為農牧業國家,農、牧民約佔全國人口的80%,是世界第一大毒源地「金新月」的中心 。
阿富汗是大乘佛教的搖籃,主要旅遊資源有巴米揚谷、賈姆宣禮塔 。
❺ 俄羅斯護送阿富汗難民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俄羅斯表示願意為這些人提供航班之際,希望美、英、加等國迅速回應,不要讓那些渴望離開阿富汗的難民再次失望。
其實對於一些國家來說,接納其中的一些難民也是應該的。就比如說美國,如果不是拜登堅決要求撤軍,阿富汗局勢也不至於變化得如此之快。並且在阿富汗,還有很多曾幫助過美國的翻譯等其他工作人員。
有數據顯示,之前大約有30萬阿富汗人隸屬於美國,為美軍服務,但是最後卻只有大約1.6萬人獲得了特殊移民簽證,並且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只接收了2000多名申請者,而那些沒有獲得簽證的人,只能繼續留在阿富汗。
另外,之前英國本來就承諾會為一些阿富汗人,尤其是那些曾幫助過英國的人提供離開阿富汗的機會。但是就在不久之前,卻發生了阿富汗警衛護送英官員前往機場後卻遭辭退的事,而那段時間正好又傳出了英國撤僑飛機空著飛出阿富汗的消息,簡直是狠狠地打了英國的臉。所以英方既然已經承諾會接收難民,那在俄羅斯的「幫助」下,英國這次再食言可就真的不太好看了。
❻ 目前俄羅斯對阿富汗的態度如何
人民網1月30日訊(安國章)俄羅斯指出,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對國內極端組織的政策破壞了國際上的反恐大局,為此,俄羅斯政府對阿富汗政府的決策持保留立場。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今天表示,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為實現國家的穩定和和平,對塔利班採取了柔化和和解政策,而這種政策沒有明確的基礎,這將破壞國際上的反恐大局,也將破壞國際合作反恐的努力,為此,俄羅斯政府對阿富汗政府的做法持保留立場。另據報道,土耳其政府也對阿富汗政府對塔利班的政策提出了批評。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今天對記者發表講話時說,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針對塔利班制定的政策解決不了「基地」組織問題,即便是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達成了和平協議,或者塔利班內部徹底分裂了,也不會影響「基地」組織,「基地」仍會對世界構成嚴重威脅。達烏特奧盧強調,要解決「基地」組織問題,國際社會必須採取長期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產生極端思想的原因,特別是要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爭端。他還指出,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並不是一回事,很多塔利班成員是阿富汗老百姓,全國和解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而「基地」組織就不一樣了。達烏特奧盧主張制定全面戰略解決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爭端,以消除引發穆斯林不滿和憤怒的任何問題和分歧。他還警告說,如果巴勒斯坦問題仍處於目前狀況,或還有引起穆斯林激動情緒的問題,而又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恐怖主義就難以徹底消除。 新華網莫斯科12月2日電 (記者趙嘉麟) 俄羅斯外交部2日說,俄方正面評價調整後的美國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戰略的主要內容。俄外交部表示,俄羅斯和所有國際社會都願意看到阿富汗盡快成為自給自足的、繁榮的獨立國家,並且不受毒品犯罪和恐怖主義危害。俄方希望美方經過調整後的戰略將有助於上述目標的實現。美國總統奧巴馬1日晚在位於紐約州的西點軍校發表講話,宣布阿富汗戰略的調整方案,其中包括明年夏季之前向阿富汗增兵3萬人以及美國從2011年7月開始逐步從阿撤軍。奧巴馬說,作出以上決定是因為美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安全利益受到威脅。他還說,巴基斯坦是美國在阿富汗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夥伴,美國將在共同利益、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美巴關系。
❼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對於阿富汗問題是怎麼說的
俄羅斯歷史教科書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1,俄羅斯社會對自己的歷史首先是蘇聯歷史問題存在著嚴重的歧見。2,俄羅斯國內不同政治集團和力量以歷史問題為背景在俄羅斯現今發展和未來方向問題上的爭論,特別是俄羅斯政府通過規范歷史教科書重建國家意識形態的努力。3,同西方國家以及同前蘇聯東歐集團國家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家關系經常因歷史問題產生齟齬和爭執。從普京到梅德韋傑夫總統,歷史教科書問題與紛繁復雜的俄羅斯歷史問題本身,始終困擾著俄羅斯社會,讓俄羅斯人爭論不休和莫衷一是。
俄阿關系的深遠淵源 在阿富汗問題上,俄羅斯是一個特別的角色. 它對阿富汗的作用持續不斷.自19 世紀俄羅斯征 服中亞後,阿富汗成了俄羅斯的鄰國,並且成為俄 羅斯繼續南下的目標和走廊.在19 世紀的一大半 ; 洶畫每 時間里.俄羅斯和英國為爭奪中亞進行了曠日持久 的較量,阿富汗是主要戰場之一.在阿富汗從英國 殖民保護下獨立的1919 年.俄羅斯即與阿富汗建 立外交關系,是第一個承認阿富汗獨立的國家.隨 後,俄羅斯與阿富汗簽署了友好條約. 從上世紀50 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蘇聯) 與阿富汗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蘇聯向阿提供大量的 經濟和軍事援助,幫助阿政府培訓專家,訓練軍 隊,建設項目,逐漸把阿富汗納入它的勢力范圍. 1979 年,蘇聯出兵阿富汗,推翻了政變上台的反 蘇政權,並佔領了阿富汗.在整個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蘇聯(俄羅斯)是對阿富汗影響最大 的國家,它是阿富汗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援助 國,最密切的朋友.但蘇聯對阿富汗的佔領遭遇到 持續的抵抗,阿富汗成了蘇聯"流血的傷口". 1989 年,蘇聯被迫從阿富汗撤軍.兩年後,蘇聯 解體,新獨立的中亞國家橫亘在俄阿之間.俄羅斯 不再與阿富汗接壤.與此同時,俄羅斯陷入全面危 阿富汗問題 機,自顧不暇,它扶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它在阿 富汗的影響大大削弱. 1992 年,在納吉布拉政權被推翻後.俄羅斯 宣布承認阿富汗伊斯蘭國.同年,由於阿富汗內戰 的緊張局勢,俄羅斯暫停了駐阿大使館的活動. 1996 年,塔利班奪取政權.俄羅斯不承認塔利班 政權,對塔利班持公開的反對立場.俄外交部稱塔 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已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中 心"和"輸出好戰的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前進基 地",認為塔利班是"全球破壞性力量的突擊隊. 是對國際和平和安全體系的威脅".[1 俄羅斯仍承 認流亡的阿富汗伊斯蘭國政府,與其保持著聯系, 並向其提供援助.與此同時,俄羅斯支持聯合國制 裁塔利班,積極參與解決阿富汗問題. 塔利班政權倒台後.俄恢復了駐阿大使館的工 作.盡管俄在阿富汗已退居次要角色.但俄阿都有 意發展密切關系.2002 年2 月,也就是在阿臨時 政府成立後不久.俄外長伊萬諾夫即訪問了阿富 汗.同年,阿臨時政府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政府 主席都訪問了俄羅斯.第一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法希 姆在2002 年2 月訪俄.這是第一個到訪的阿臨時 政府部長,他受到了普京總統的接見.俄同意向阿 富汗提供後勤和技術幫助,幫助阿組建職業軍 隊.2002 年3 月,阿臨時政府主席卡爾扎伊訪問 俄羅斯.兩國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俄阿將在廣泛和 長遠的基礎上發展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關 系.兩國達成17 項協議,俄允諾將參與阿富汗的 重建.2002 年l1 月,阿外長阿布杜拉又訪問了俄 羅斯. 不過,俄阿關系的良好勢頭沒有延續,此後兩 國關系的發展速度不是很快,但兩國關系基本平 穩.俄保持著對阿一如既往的關注和支持. 近年來,俄阿總統雖然多次見面,但多是在其 他場合,相互正式訪問很少.卡爾扎伊在2002 年 後8 年未再訪俄,直到2011 年1 月才再次訪問俄 羅斯.2008 年,卡爾扎伊向梅德韋傑夫發出了邀 請,梅德韋傑夫也接受了邀請,但訪問迄今未成 行.[2 雙方外長保持著輪流互訪.阿外長在2006, 2008,2010 年訪問俄羅斯,俄外長在2007,2009 年訪問了阿富汗.此外,因參加卡爾扎伊的就職 典禮和喀布爾阿富汗問題國際大會,俄外長在 2009 年和2010 年到過阿富汗.在其他職能部門 中,俄阿保持聯系較多的是安全,禁毒和經濟 部門. 俄羅斯與阿富汗的經貿合作規模不大.雙邊外 貿長期徘徊在8000 萬美元以下.2007 年,俄阿簽 署了經貿合作發展備忘錄,但落實的效果不好.由 於存在阿富汗對蘇聯的債務問題.俄對阿投資受到 國內法律的限制.2008 年解決了債務問題.俄阿 貿易大幅增長2.8 倍,達到1.9 億美元.其中俄羅 斯的出口佔到1.75 億美元.俄對阿出口主要是燃 料,冶金,木材,建築材料,食品等.阿向俄出口 的主要是干鮮水果.2011 年1 月卡爾扎伊訪俄期 間,兩國簽署了經貿合作協議,相互給予最惠國待 遇,並計劃設立政府間經貿合作委員會.但總的說 來,俄羅斯在阿富汗的經濟存在較弱.這與阿國內 安全形勢有關,也與俄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強有關. 還受到俄與美歐關系的一定影響. 2003--2008 年俄阿貿易額(萬美元)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金額約30008000 約3 俄羅斯參與阿富汗的經濟重建.油氣,電力, 工業,交通,基礎設施等是俄羅斯特別感興趣的領 域.阿富汗有油氣和礦產資源,蘇聯曾經在阿富汗 進行過勘探和開發,並發現了一些石油,天然氣, 銅礦等儲藏.蘇聯時期,阿富汗曾向蘇聯輸出天然 氣,現在俄羅斯希望重新進人阿油氣和礦產領域. 在1950--1980 年代,蘇聯幫助阿富汗建設了國際問題研究 個項目,包括發電站,飛機場,油氣設施,公路, 工廠,學校等等.[3 例如,阿富汗四個國際機場中 的三個都是俄羅斯幫助修建的.俄羅斯優先考慮的 是承擔對這些項目的現代化改造.目前,俄在阿的 最大項目是納格盧水電站改造,這個水電站由蘇聯 在1966 年幫助建造.改造應在2010 年下半年完 成,項目金額為3250 萬美元.[4 這一項目完成後, 可保證喀布爾50%的電力需求.此外,俄羅斯還 承建了一些小型水電站的建設.以及其他一些不太 大的項目.俄羅斯擬參與一些新的項目,包括修建 新的水電站,恢復興都庫什山的薩朗隧道等. 還應該指出,俄羅斯十分重視教育合作.教育 是俄在阿富汗的重要"資產".在蘇聯時期,大量 阿富汗青年在蘇聯接受教育,蘇聯也在阿富汗興建 了不少教育設施,推廣蘇式教育,例如喀布爾工學 院就是由蘇聯援建的.這所大學現在每年仍有幾百 名懂俄語的學生畢業.在阿富汗政界和社會上層, 也還有不少人可以說俄語.現在俄希望重返阿教育 領域.幫助阿富汗發展教育,在中學和大學推廣俄 式教育體系.同時,也接受更多阿富汗學生到俄羅 斯留學. 在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方面,2o02— 2008 年.俄提供的援助超過3000 萬美元.2009 年.俄開始執行一項新的1100 萬美元的援助.[5] 阿富汗對蘇聯有110 多億美元的債務.2007 年, 俄免除了其中的100 億美元.俄原打算有條件地注 銷這筆債務.即如果阿放棄提出對蘇聯佔領的物質 賠償要求,俄就免除剩餘的債務,但俄在2010 年 勾銷了全部剩餘債務.[63 俄官方認為它對阿的援助 是120 多億美元,這是把免除的債務包括在內了. 安全和禁毒是俄阿合作的重要領域,兩國在這 一 領域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應該指出的是,俄 阿安全合作有一部分是在俄羅斯與北約的框架下進 行的.俄羅斯向阿富汗提供軍事技術援助,包括機 場設備,飛機維修,通訊器材,輕武器裝備,軍事 培訓等.俄羅斯還准備向阿富汗提供直升機和訓練 飛行員.從2002 年到2008 年,俄為阿軍隊建設提 供了2 億美元援助.[7 俄在阿設有聯邦禁毒機構代 表處.2009 年,俄阿簽署了禁毒合作協議.阿還 被邀請作為觀察員參加集安組織以打擊毒品為目標 的"通道"軍事演習,並設有集安組織一阿富汗禁 毒工作小組.在俄羅斯一北約委員會的框架內,在 俄建立了禁毒警察訓練基地,為阿富汗等國進行人 員培訓 俄羅斯在阿富汗的利益和政策 俄羅斯首先是從安全的角度看待阿富汗,包括 俄國內安全和中亞地區安全.俄仍把中亞看作是它 的"影響范圍",而且中亞與俄南方相連.俄高加 索地區和中亞與阿富汗處於同一個安全帶,它們的 安全捆綁在一起,難以分開.俄既擔心阿富汗向周 邊地區輸出不穩定.也擔憂阿富汗的宗教極端主義 向俄羅斯擴散.俄現有2000 萬左右穆斯林居民. 佔全國總人口15%上下.[8 與穆斯林的關系是俄羅 斯的重大社會問題.俄羅斯的族際關系復雜,且有 惡化的趨勢,尤其是與高加索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 少數民族.2010 年在莫斯科市中心發生的大規模 騷亂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在這種背景下,宗教極端 主義的傳播具有極大危險. 毒品是俄羅斯的重大社會和安全問題.俄已把 禁毒上升到國家戰略.2010 年6 月,俄總統簽署 了《俄羅斯2020 年前禁毒戰略》.梅德韋傑夫表 示:"我們把吸毒視為威脅我國發展和人民健康的 【 3 】 蘇 聯 幫 助 阿 富 汗 建 設 的 全 部 項 目 名 單 [81 這一數據是經常被採用的估計.俄羅斯獨立後在2002 年和2010 年進行過兩次 人口普查,2010 年普查的結果尚未公布.俄羅斯族居民 出生率低,而穆斯林居民的出生率高,居民數量增加快,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變化. 有看法認為,按照目前的速度,幾十年後穆斯林居民可能超 過俄羅斯族居民. 38 瞎麟褥霸旃究啦重瀚期 阿富汗問題 嚴重問題.,,【9] 俄羅斯毒品的主要來源是阿富汗.俄官方估 計,僅僅是在阿富汗北方,就有約500 個面向俄羅 斯的毒品窩點.[1∞有研究認為,阿富汗毒品的大 約25%進入俄羅斯,這約合每天4 噸鴉片,其中 絕大部分都留在了俄羅斯.俄全國有大約250 萬吸 毒者,名列世界第一.每年俄羅斯約有3 萬人死於 毒品.[1 婦俄對阿富汗毒品問題極其重視.甚至把 它看作是比恐怖主義更危險的威脅. 俄羅斯在阿富汗也有地緣政治利益.從這一角 度,美國在阿富汗和中亞的軍事存在是核心問題. 雖然俄支持美國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但美國的 軍事存在特別是在中亞的軍事存在一直是俄羅斯的 心病.此外,俄關心它在阿富汗的地位.俄不能接 受被排擠出這個戰略上極為重要的地區.在阿富汗 問題的安排上.俄不僅要參與,而且要佔據重要的 一 席之地. 自2009 年以來,俄對阿政策明顯趨於活躍.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國內的原因.隨 著時間的流逝,俄在阿富汗的"傷口"逐漸癒合, 不論是精英階層還是普通民眾,對阿富汗戰爭的 慘痛經歷已開始淡漠.不僅如此,從正面理解那 段歷史的現象開始出現,或者說,那段歷史正在 從"負資產"變成"正資產".俄開始強調俄阿 的歷史友好.贊揚蘇聯在阿進行的大量建設,宣 傳蘇聯幫助阿富汗取得的進步.2009 年是蘇聯 從阿富汗撤軍20 周年和俄阿建交90 周年.俄羅斯 舉行了紀念活動,並在莫斯科舉辦了第一屆俄阿 論壇.阿富汗副總統哈利利率龐大的代表團出 席.分析家發現,現在的情形與過去大不一樣了, 雖然俄羅斯不否認對阿富汗的入侵,但"l980__ 1990 年代的屈辱部分地抹去了:集體記憶被修復, 意識形態沖突被淡化,對蘇聯時期強大的懷念在 增長".[1 俄對阿政策積極的另一原因是國際方 面的.這主要與阿富汗形勢有關.2009 年3 月, 美國推出了新阿巴戰略,這一戰略意味著美國承 認不能消滅塔利班,並准備從阿富汗逐漸撤軍. 俄對2014 年後阿富汗形勢將如何變化也沒有把 握.它對俄羅斯將是嚴峻挑戰,形勢迫使俄羅斯積 極行動. 分析認為.俄在阿富汗問題上已不滿足於繼續 跑龍套.它准備作為一個獨立角色發揮作用.[1.]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俄羅斯是在為美國撤軍做准 備.這種准備包括多個方面.其一是國內准備,使 社會在心理和政策上支持俄羅斯重返阿富汗.其二 是加強與阿富汗的雙邊聯系.直接影響阿富汗的發 展.卡爾扎伊訪俄是雙邊聯系加強的最新表現,這 也是阿總統第一次正式訪俄.梅德韋傑夫總統說, "2014 年後阿富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證國家的安 全和獨立.對此,俄羅斯准備給予實質性的幫 助".[1 俄駐阿大使表示:"除了軍事存在外.俄 羅斯准備參與幫助阿富汗的一切形式".[1 俄總統 對阿富汗的首次訪問也有可能在近年實現.其三, 加強在中亞軍事存在和軍事反應能力,以應對中亞 和阿富汗發生不測.2009 年,在集安組織的框架 內建立了第一支快速反應部隊.這支部隊的主要活 動區域是在中亞.與此同時,許多跡象表明俄在努 力加強它在中亞的軍事存在,特別是在吉爾吉斯斯 坦和塔吉克.有消息說,俄有可能在吉建立第 二個軍事基地.其四,積極幫助美國順利實施新阿 巴戰略. 俄羅斯對阿富汗未來的政治定位有明確立場, 這就是獨立和中立.也就是說,阿富汗不應成為任 何國家的附屬.不應為任何外國所控制.也不應實 這一數字是俄媒體引用俄麻醉葯品管理總局局長伊萬諾夫的說法,但阿政府 認為這一數字過於誇大,實際數量遠沒有這么多.
❽ 蘇聯入侵阿富汗是怎麼回事
蘇聯入侵阿富汗紀實
自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開始了其全球擴張的步伐,這種擴張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1979年12月27日,蘇聯直接出兵阿富汗,把擴張運動推向了頂峰。
政變!政變!政變!
阿富汗,地處歐亞大陸東西交通要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蘇聯從政治、經濟各個方面對阿富汗王國進行滲透,將其逐步納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
1973年7月,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的堂兄、前首相達烏德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不甘受蘇聯擺布的查希爾國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國」,達烏德自任國家元首。但是,達烏德同樣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順民,對蘇聯表現出了離心傾向。1977年4月,在達烏德訪蘇期間,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親自出馬,規勸他改變疏遠蘇聯的政策。然而,出乎勃列日涅夫的意料,達烏德的回答是:「我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總統。」正如達烏德的助手後來回憶的,此舉等於「在自己的死刑狀上簽了字」。4月27日,達烏德剛從莫斯科回來不久,蘇聯便策劃一批阿富汗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達烏德政權。坦克履帶碾過總統府的台階,鼾睡中的達烏德的身上被沖鋒槍打得像個馬蜂窩。政變成功後,在蘇聯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塔拉基任革命委員會主席的親蘇政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塔拉基上台後,極力奉行親蘇政策,並贏得了莫斯科的歡心。但是,塔拉基政權內部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派系斗爭。他所屬的「人民派」與以總理阿明為首的「旗幟派」之間的斗爭日趨激化。爭斗的結果,便是這個國家5年之內發生的第三場政變。
1979年9月14日,蘇聯駐阿富汗大使普扎諾夫設計幫助塔拉基誘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機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員會主席。曾經顯赫一時的塔拉基,竟然被阿明的手下用一隻小枕頭憋死。這就是所謂的「九月事件」。
「我決定,幹掉他!」
「九月事件」加深了阿明對蘇聯的仇恨。阿明上台後,公開指責蘇聯插手幫助塔拉基策劃陰謀,迫使蘇聯撤換了駐阿大使普扎諾夫。他還要求蘇聯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軍事顧問、教官和技術人員,並拒絕了蘇聯向其發出的訪蘇邀請。蘇聯擔心失去阿富汗這塊苦心經營的陣地,決定出兵干預。1979年10月下旬的一個夜晚,勃列日涅夫召開蘇共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專門討論如何處置阿明的問題。據會議的參加者後來回憶,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嚴地說:「我決定,幹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動方案是在蘇聯國防部長烏斯季諾夫的親自領導下,由國防部、總參謀部、中亞軍區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蘇軍在蘇阿邊境地區建立了相當軍一級的指揮機構,由國防部副部長索科洛夫元帥擔任總指揮。為了加大入侵行動的突然性,蘇軍採用了就地動員、就地擴編、迅速展開、快速推進的辦法。除空降部隊外,蘇軍主要使用了中亞軍區和土庫曼軍區靠近阿富汗邊境的6個師。12月14—15日,蘇軍還以遠程空運演習為名,將白俄羅斯軍區第103空降師和南高加索軍區第104空降師調至中亞,同時,將中亞軍區第105空降師秘密推進至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
到12月24日為止,入侵阿富汗的軍事准備已基本完成。侵阿蘇軍共有6個摩托化步兵師、2個空降師、3個武裝直升機團隊和2個運輸直升機團,共12.5萬人;裝備有坦克2000餘輛、步兵戰車1000輛、各種火炮2000門、汽車2.5萬輛、各種固定翼飛機200架、直升機150架。作為策應,蘇軍總參謀部還命令在西線的蘇軍和東歐國家軍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命令在蒙古的駐軍進入全面戒備狀態。
與此同時,一支蘇聯特種部隊以「協助剿匪」為名,在貝洛諾夫上校的率領下,秘密進駐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郊外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可是,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蘇聯人還是露出了馬腳。在喀布爾的美國特工迅速將有關情報發回華盛頓。美中央情報局的情報專家從這批不速之客攜帶的特種裝備得出結論:蘇軍總參謀部的特種部隊到了喀布爾,蘇聯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動作。
「這是最後通牒嗎?」
1979年12月27日,蘇聯的行動開始了。
當晚,蘇聯駐阿富汗大使布薩諾夫突然給阿明打來電話,說:「鑒於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勢混亂、反革命勢力猖獗和日益擴大的反蘇傾向,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認為,作為阿富汗主席、總理和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經喪失了控制局勢的能力。為了避免阿富汗局勢的惡化,避免喀布爾成為帝國主義反蘇勢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議你辭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主席、總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職務……」
「這是最後通牒嗎?」阿明問。
「您可以這樣理解,」布薩諾夫告訴阿明,「一個小時以後,將有4輛蘇軍裝甲車去達魯拉曼宮負責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離。」
堂堂的一國元首怎甘心聽命於蘇聯的擺布,阿明將希望寄託在了忠於他的部隊上。他想給他們打電話,命令他們將他解救出去。可 是,阿明不知道,早在當天下午,一批蘇聯專家就以檢修通訊設備故障為名,闖入喀布爾電話局,截斷了總統府達魯拉曼宮與外界的一切電話聯系,只留下通向蘇聯大使館的一條專線。在現代化的牢籠中,阿明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情急之下,阿明喚來兩名貼身侍衛,交給他們兩封親筆信,命令他們火速趕到卡爾加和普利查吉,調那裡的駐軍前來喀布爾救駕。
他沒想到的是,這兩名侍衛剛翻出達魯拉曼宮高大的院牆,就被蘇聯軍隊俘虜了。在嚴刑拷問之下,他們不僅供出了阿明的突圍方案,還繪制了達魯拉曼宮內外詳細的建築結構和防禦布防圖。而此時,阿明還在做著突圍的美夢呢。
20時40分,布薩諾夫再次打來了電話。阿明想爭取最後的時間。他對蘇聯大使說:「事出突然,我擔心部下們,尤其是將領們想不通。我想開個會,做做工作。」
電話那邊傳來一陣冷笑聲,布薩諾夫打斷了阿明的話:「親愛的阿明同志,您的將領們都在我這里參加宴會。怎麼樣,您不來喝上一杯?」此時,在蘇聯大使館的宴會廳里,阿明的將軍們在主人頻頻勸酒之下,已經被伏特加和杜松子酒灌得爛醉如泥了。
22時20分,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內務部第一副部長帕普金中將氣勢洶洶地來到達魯拉曼宮三樓。他要同阿明進行最後的談判。隨著時間的推移,談判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雙方的聲音越來越大。最後,阿明把手一揮,大喊一聲:「送客!」
滿腔怒火的帕普金中將同4名保鏢剛走出大門,就聽見槍聲四起。帕普金應聲倒地。槍聲過後,達魯拉曼宮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蘇聯軍官的屍體。「事情辦糟了!」本想抓帕普金作為人質的阿明,這時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最後資本。
聽說達魯拉曼宮內發生槍戰的消息之後,布薩諾夫立即以第二行動負責人的身份下達了攻擊命令。同時,布薩諾夫還給阿明掛了個電話,說帕普金私闖達魯拉曼宮「完全是個人行為,決不代表蘇聯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穩住阿明。23時40分,喀布爾郊區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內馬達轟鳴,大批蘇聯傘兵和內務部特遣部隊向喀布爾市內開去。行動開始了。
參加進攻的蘇聯特種部隊共3個營,分別向達魯拉曼宮、阿內政部和喀布爾廣播電台進發。突擊隊指揮官貝洛諾夫上校親自率領12輛T—62型坦克、10輛步兵戰車、5輛裝甲運輸車和120名突擊隊員逼向達魯拉曼宮。只用了12分鍾,突擊隊便解決了總統府的外圍防禦,並將阿明及其全家趕到他的辦公室里。貝洛諾夫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給阿明。這是蘇聯事先草擬的「阿富汗邀請蘇聯出兵」的「邀請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無力,憤而將信撕得粉碎。又一陣槍聲響過之後,阿明和他的4個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結在蘇阿邊境的大批蘇軍分東西兩個突擊集群,大規模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卡爾邁勒為總書記,正式建立蘇聯扶植之下的傀儡政權。根據此前一天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議,蘇聯塔斯社發表聲明,宣布「應阿富汗領導集體的請求,蘇聯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隊進駐阿富汗」。在此後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嚴重的後果
西方著名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曾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帝國的過度擴張必然導致敗亡。入侵阿富汗,使蘇聯在國內外陷入空前的孤立。在整個80年代,阿富汗問題是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為抗議蘇軍入侵阿富汗,中國、美國、聯邦德國等國家聯合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在蘇聯國內,不斷聽到反對入侵的聲音。在阿富汗,侵阿蘇軍士氣渙散,士兵中甚至出現了吸毒現象。而阿富汗人民風起雲涌的反抗運動,更使侵阿蘇軍陷入了難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發出電報,強令卡爾邁勒到莫斯科「治病」,趁機一腳踢開卡爾邁勒,代之以前國家情報局負責人納吉布拉。但是,納吉布拉政權同樣挽救不了蘇聯在阿富汗的最終命運。
1989年2月15日,最後一批蘇聯軍隊撤出阿富汗。當最後一輛坦克駛上蘇阿邊境的阿姆河大橋時,駐阿蘇軍司令格羅莫夫跳下戰車,同前來迎接他的兒子一起徒步走過蘇阿邊界線。面對蜂擁而上的記者,格羅莫夫只說了兩句話:「我是最後一名撤出阿富汗國土的蘇軍人員。在我的身後,再也找不到一名蘇聯士兵了。」
蘇聯人走了。留給阿富汗人民的,是一個永遠的傷口。(來源:《環球時報》/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