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方塊素材哪裡找
呵呵,下載Flash版本的即可!
閃吧,或閃客帝國
關鍵字:俄羅斯方塊
很多很好資源的,可在線或下載好運!
② 關於俄羅斯的
20世紀最後一天,俄羅斯聯邦的締造者及蘇聯掘墓人葉利欽宣布自己辭去聯邦總統一職,並由總理普京代行總統職務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這個克勒勃出身的年輕政治家身上,人們紛紛猜測普京究竟能帶給這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的俄羅斯些什麼。
葉利欽的「休克」療法讓俄羅斯的經濟基本上陷入了癱瘓,GDP大幅下滑,居民生活水平陷入貧困,失業率、犯罪率激增,貪污腐化、官僚特權橫行;而政治上取媚於西方的做法已經讓俄國際政治空間極度被擠壓,而科索沃戰爭直接粉碎了俄羅斯人以資本主義擁抱歐洲大家庭的幻想,隨之而來的北約東擴、導彈防禦計劃讓俄羅斯人則是直接給了俄羅斯人當頭一棒;國內車臣問題則讓聯邦面臨著分裂的危險。普京的出現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面對經濟危機,普京放棄了葉利欽的經濟全盤自由化的西方模式和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走相對穩定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嚴厲打擊個人財閥壟斷的國家經濟命脈行業(這也是對葉利欽是期俄羅斯寡頭資本主義的糾正),趁著能源及原材料的大幅上漲的機遇,大力推進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經濟,推動俄羅斯經濟復甦發展;在國際舞台上一改葉利欽為取悅西方而不作為的做法,採取對西方強硬的政治態度,利用能源優勢謀求地緣戰略優勢,適當范圍內同美歐展開爭奪維護國家利益,這一做法也極大的喚醒了俄人民心中難掩的大國情節,為普京的第二次當選爭取了大量選票;面對車臣問題普京果斷採取軍事打擊策略毫不手軟,兵出高加索,收復車臣。這一系列舉措讓俄羅斯在一定層面上恢復了元氣,讓俄羅斯人民的從未遠去的帝國夢想得到了暫時的重溫,也讓普京的政治生涯達到了巔峰。
8年後,普京如同8年前的葉利欽那樣將政治權杖傳承到了繼任者手裡,不同的只是葉利欽從此真正淡出了危機四伏的俄政壇,而普京並沒有離開他的克里姆林宮。誰都知道作為政府總理的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擁有怎樣的話語權,作為俄第一大黨統一黨的領袖的身份,仍然身處核心領導層且總行耿耿的聖彼得堡幫以及出任總理前的一切鋪墊(俄羅斯的很多屬於總統的重要權利已經轉移到了總理的手裡,比如說對於各聯邦區和地方的的行政長官的任命權利等等;普京為國家制定好了未來三年的預算,也就是說梅德韋傑夫四年任期裡面能夠參與的計劃只有最後的一年;從俄羅斯憲法的規定上面,由於一些權利的重新分配,本身在理論上來說,普京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權利最大的總理)都昭示著,他還不打算離去,四年後的「卷土重來」還真未可知。
作為一個政治家追求的可以不是國泰民安,也可以不是盛世太平,但絕對不可以沒有權利。普京就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從踏進聖彼得堡市政府開始其政治生涯開始那一刻,他沒有走錯一步棋。當然也沒有哪個人願意永遠作為政治傀儡生存下去,哪怕是懦弱不堪的光緒帝也會做出適時的反抗,更何況梅德韋傑夫這樣一位出產自極具革命性學府聖彼得堡大學法律系的政治家。
當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俄羅斯那用石油天然氣催生出來的繁榮顯得是那樣的羸弱和不堪一擊。以能源為主導的國民經濟終究無法阻擋金融寒潮的來襲,盡管俄一再宣稱自己將會是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安全島」,但隨著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國際市場石油需求銳減,油價大幅回落,俄羅斯經濟已陷入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油價下跌帶來的資金離散、外債居高不下、貨幣大幅貶值,以及失業率趨升,已釀成政治、經濟及社會局勢動盪的嚴峻局面,財困情況若持續惡化,恐將成為十年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翻版」,甚至令國家步入破產危機。危機不僅僅打破了十年來的增長期,阻斷了俄羅斯人復甦中的大國夢,也動搖了普京作為英明領袖的地位,人們終於開始反思,除了石油經濟帶來的利益,俄羅斯這些年獲得了些什麼?
經濟的復甦是伴隨著油價的不斷走高,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原材料為國家換回了大把的外匯儲備,依靠這些俄羅斯完善國內社會保障,推進社會福利,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並實施經濟多元化戰略,投資高科技領域,這些為俄羅斯帶來了表面的繁榮。而事實上,政府並沒有完全利用好國際原料市場行情有利變化帶來的好處,經濟多元化和向高科技領域投資也不算成功,經濟未能真正有多少轉型,對能源依賴過高,且通貨膨脹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國際舞台,俄羅斯的強硬又給俄羅斯帶來了多少實質性的利益呢?強硬的外交不能阻擋北約東擴的步伐,不能阻止顏色革命的一步步逼近,不能帶給俄羅斯人地緣上多少安全感,不能減輕美歐對俄羅斯國際空間的擠壓,不合作也導致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一步步孤立,既遠離了政治舞台,也遠離了國際金融市場,以至西方國家揚言要將俄羅斯驅逐出「八國集團」,讓俄羅斯永遠也加入不了世貿組織。在車臣問題上雖然讓車臣形式上回到了俄羅斯的懷抱,卻無法阻止極端恐怖分子對俄羅斯無休止的襲擊,別斯蘭人質劫持事件、莫斯科劇院人質危機讓俄羅斯人開始生活在驚恐之中。當然問題遠遠不止這些,經濟發展的不平很,腐敗滋生,體制缺陷等等讓俄羅斯問題的種種開始在危機中被放大。
作為一名領袖他需要給予這個國家足夠的前進動力,但普京帶給這個國家的其實同樣很有限。同時他也讓這個國家更進一步遠離了民主,靠進了專制,他可以任意強化總統的權利,他可以利用掌握的黨權否認和批准任何一個決議。俄羅斯的境況說明普京的領袖角色並不成功,但你可以指責他的獨裁,可以指責他對待資本家們的苛刻,但你不能否認他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因為用道德的標准來衡量一名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你說呢?
③ 俄羅斯有哪些聞名世界的人物ji ji ji 急急急!!
古代文學俄羅斯文學和烏克蘭、白俄羅斯文學同出一源,發軔於基輔羅斯988年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的10世紀與11世紀之交。自此直到17世紀初,俄羅斯外患內亂不斷,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曾經出現過一些作品,多為融宗教、歷史於一體之作。只有12世紀末佚名作者的《伊戈爾遠征記》,以史詩般雄渾生動的文筆敘述1185年諾夫哥羅德-謝維爾斯基大公伊戈爾孤軍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敗被俘及最後回國的經歷,貫穿團結禦侮的思想,在內容和技巧上堪與法國的《羅蘭之歌》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媲美。
從17世紀中葉開始,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開展,俄羅斯文學漸漸豐富起來。司祭長阿瓦庫姆(1620或1621~1682)的《行傳》和宮廷詩人西密翁·波洛茨基(1628~1680)的創作,顯示了宗教文學的新發展。還出現了《戈列-茲洛恰斯基傳奇》、《薩瓦·格魯岑傳奇》和《弗羅爾·斯科別耶夫傳奇》,及《謝米亞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鱸的故事》等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民主傾向的世俗傳奇故事作品。
18世紀文學18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社會改革為契機,反對守舊和愚昧、宣傳開明君主和啟蒙思想的古典主義佔了主導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學家兼詩人羅蒙諾索夫(1711~1765)、悲劇作家蘇馬羅科夫(1717~1777)、諷刺雜志的編輯出版家諾維科夫(1744~1818)、在頌詩中包含諷喻的宮廷詩人傑爾查文(1763~1816)以及著名諷刺劇《紈礌少年》的作者馮維辛(1744~1792)等。
18世紀末受英、德、法等國文學影響,貴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1826)和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打破古典主義美學禁忌,將卑賤者的形象引入文學。前者的小說描寫普通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後者以自己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記」表現農民的苦難和憤慨。他們的格調大不相同,卻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內心感受為特點,標志著俄國感傷主義文學的興起;當時屬於這個流派的,還有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及其詩歌創作。
19世紀文學受1812年反拿破崙戰爭勝利引發民族意識高漲和社會動盪的影響,19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學變化較快,帶有新舊交接的性質。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鮑耶陀夫(1795~1829)的喜劇,雖然遵循古典主義的詩藝規范,但所展示的俄羅斯社會沖突、情節、形象和生動語言,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感傷主義迅速為浪漫主義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詩歌脫胎於卡拉姆津,追求內心自由和諧,流露出悲觀遁世情調;雷列耶夫(1795~1826)和馬爾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黨人的詩歌和小說更多繼承拉季舍夫的傳統,洋溢著反對暴政和爭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約自19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1825年貴族革命的失敗和專制農奴制統治的強化,俄羅斯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又很快讓位給以強調冷靜客觀地觀察和描寫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主要特徵的現實主義。原來和十二月黨人一起同屬於積極浪漫主義詩人的普希金,從這時起先後創作大量現實主義的戲劇、小說和詩歌,他因此被尊為俄羅斯近代文學之父。稍後的萊蒙托夫首先是個浪漫主義詩人,果戈理也起步於浪漫主義並始終保持著浪漫氣質,但前者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及後者的劇作和小說都是嚴峻的現實主義之作;他們分別從心理分析和幽默諷刺兩個不同的方面進一步豐富和鞏固了普希金的現實主義藝術。批評家別林斯基主要通過對這三位作家創作的分析評論,為現實主義(當時叫自然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之從此成了半個多世紀里俄羅斯文學的主潮。此後涌現的赫爾岑、岡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說、詩歌、戲劇巨匠。當時屬於或接近這個主要流派的,還有杜勃留羅波夫和皮薩列夫的評論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詩歌,以及皮謝姆斯基、格里戈羅維奇、列斯科夫、格·烏斯賓斯基等的小說、特寫。
在19世紀中後期的俄羅斯文學中,較著名的還有托爾斯泰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費特(1820~1892)和德魯日寧(1824~1864)的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但其成就和影響都遠不能與現實主義相比。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出現了新的轉折。與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等客觀現實情況相適應,俄羅斯文學形成多個流派同時並存的局面。庫普林(1870~1938)和蒲寧(1870~1953)等人的小說創作基本上沿著19世紀現實主義的道路前進,同時流露出較多的感傷情調。柯羅連科、綏拉菲莫維奇和高爾基等人的創作試圖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起來以反映新的現實;其中後者的小說《母親》和劇作《仇敵》因為較好地做到了這種結合,開了後來被定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先河。此外還出現了不少以否定傳統、大膽創新為特點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別雷(1880~1934)等為代表的象徵派詩歌和小說,有迦爾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脫胎於現實主義而更接近表現主義的小說和戲劇,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瑪托娃為代表的脫胎於象徵派的阿克梅派詩歌,以葉賽寧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馬雅可夫斯基為代表的未來派詩歌等。
現代文學1917年十月革命後直到80年代末,俄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蘇維埃制度,因此其文學又通稱蘇維埃俄羅斯文學;因為俄國是當時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之一,這個階段俄羅斯文學又是整個蘇聯文學的一部分。
蘇維埃俄國初期,文學界存在許多作家團體,派別之爭激烈,創作不多。代表當局主管文藝的盧納察爾斯基為團結作家隊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執政的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加強了對文藝事業的領導,提倡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基本創作方法。因此,除高爾基和綏拉菲莫維奇等老作家及富爾曼諾夫(1891~1926)、法捷耶夫和肖洛霍夫等文壇新秀外,馬雅可夫斯基、阿·托爾斯泰(1882~1945)、愛倫堡、費定(1892~1977)和列昂諾夫等原起步於各現代主義流派的作家,都很快轉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其詩歌、小說、戲劇,盛極一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活躍於文壇的詩人特瓦爾多夫斯基(1910~1971)、詩人兼戲劇、小說作家西蒙諾夫(1915~1980)以及小說家柯切托夫(1912~1973)、邦達列夫和拉斯普京等的創作,增強了對蘇維埃現實中缺點錯誤的暴露批判,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具有了新的特色。蘇維埃俄羅斯文學中不按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進行創作而產生廣泛影響的,有反烏托邦小說作家扎米亞金(1884~1937)、象徵派詩人和小說家帕斯捷爾納克、劇作家和諷刺小說家布爾加科夫、幽默諷刺作家左琴科(1895~1958)、帶意識流特色的鄉土小說家普拉東諾夫(1899~1951)、古風派小說家索爾仁尼琴以及現實批判派作家特里豐諾夫(1925~1981)等。
俄羅斯音樂
QUOTE:
俄羅斯的非宗教音樂十八世紀起開始流行。人們對音樂的興趣,引起民間歌曲的收集和改作,這些民間歌曲對後來俄國音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下半葉,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繼出現,到七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鄉生活的歌劇演出。
十九世紀上半葉,俄羅斯形成獨特而新穎的音樂流派,出現了俄國古典音樂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雅》、《馬德里之夜》等是俄羅斯交響樂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邁有別於西歐音樂,對後來俄羅斯交響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俄國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說過,整個 「俄羅斯派交響樂部孕育於格林卡的《卡瑪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樹之出生於橡實」。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愛國歌劇《伊凡·蘇薩寧》和古典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波蘭、喬治亞、西班牙等曲調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達愛國主義思想,歌頌人民的功績和美德。作品一經問世,立刻使他躋於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聲譽猶存。
繼格林卡之後的俄羅斯著各作曲家是亞·謝·達爾戈梅斯基(1813一1869)。他創作了許多聲樂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劇《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脫胎於俄羅斯民歌,後來成為俄國民間最流行的歌劇之一。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音樂進入繁榮時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稱為俄國音樂的「狂飆突進」時代,音樂昌盛的標志是出現了一個作曲家集體「強力集團」。「強力集團」以格林卡的學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一1910)為首組成,主要成員有穆索爾斯基、鮑羅金、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和居伊,他們的活動得到著名藝術理論家和評論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一1906)的支持和肯定。「強力集團」以倡導現實主義,促進俄羅斯民族音樂為宗旨,創作多取材於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民間傳說和文學名著。他們注意吸取和運用民間曲調,在藝術形式和創作手法上進行革新。莫·彼·穆索爾斯基(1839一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寫和心理刻劃見長,音調有民歌特點。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和《霍宛斯基黨人之叛亂》。兩部歌劇都以俄羅斯人民為主角,表達了人民憎恨專制暴政的思想。亞·彼·鮑羅金(1833一1887)的代表作是根據《伊戈爾遠征記》譜成的歌劇《伊戈爾公》。歌劇場面壯闊,成功地利用了俄羅斯和東方的民間歌曲和舞蹈。尼·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一1905)作品題材豐富,寫過15部歌劇、交響樂、浪漫曲和其他體裁的音樂作品。影響較深遠的有歌劇《沙皇未婚妻》,以敘事詩和童話為題材創作的幻想歌劇和神話歌劇《薩特闊》、《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一1893)。他的音樂創作開始於「強力集團」活動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創作的全盛時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見長。他的抒情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芭蕾舞曲《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是俄羅斯音樂藝術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響曲中特別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愴)交響曲。他的交響曲《羅米歐與朱麗葉》以曲調優美著稱。柴可夫斯基的創作以悲歌為基調,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情緒,有力而真切地表達了時代的矛盾,斗爭的沖動,人們尋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幢憬。柴可夫斯基為俄國交響樂派贏得了世界聲譽。
晚些時候的俄國作曲家有格拉祖諾夫、拉赫馬尼諾夫等人。謝·瓦·拉赫馬尼諾夫(1873一1943)是作曲家兼鋼琴家,1918年出國,在歐美各國從事演出活動。他的創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響,作品有三部交響曲、三部歌劇(其中有根據普希金長詩《茨岡》創作的《阿樂哥》)、24首鋼琴前奏曲、4部鋼琴協奏曲和鋼琴與樂隊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
十月革命以後,蘇聯由於重視傳統音樂形式而出現了幾代新的作曲家。他們在交響樂、歌劇和芭蕾舞曲創作中取得不小成就。這些作曲家各有側重,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老作曲家萊·莫·格里艾爾(1875一1956)除芭蕾舞劇《紅嬰粟》和《青銅騎士》外,吸收民間曲調寫成的一些歌劇藝術價值也很高。他的學生謝·謝·普羅科菲耶夫(1891一1953)創作題材廣泛多樣,音樂語言清新生動,富於獨創性,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他寫了著名的芭蕾舞劇《羅米歐與朱麗葉》、《灰姑娘》、《寶石花》和大型歌劇《戰爭與和平》。他的第五、第七交響曲流傳很廣。尤·亞·沙波林(1887一1966)常以俄國詩人的歌詞為基礎譜寫抒情曲。他的代表作是歷史題材的交響樂大合唱《在庫利科沃田野上》和歌劇《十二月黨人》。尼·雅·米亞斯科夫斯基(1881一1950)專事交響樂作曲,一生寫過27部交響曲,最後一部最有名。他是著名音樂教育家,曾培養出80多名作曲人才。阿·伊·哈恰圖良(1903-1978)是亞美尼亞人,米亞斯科夫斯基的學生。他熟悉東方音樂風格,重視民間創作源泉,擅長器樂協奏曲的創作。他創作了許多色彩豐富、情感強烈、民族情調濃厚的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對形成民族交響樂學派有較大影響。
蘇聯時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維奇。季·季·肖斯塔科維奇(1906一1975)長期任蘇聯作曲家協會主席。他的創作以交響樂為主,被譽為二十世紀音樂高峰之一。他的創作多反映重大社會主題,以戰爭與和平、反法西斯斗爭等為主要題材。作品的藝術特色是強烈的激情和細膩而隱秘的抒情相結合,風格接近穆索爾斯基、巴赫和貝多芬。他寫過15部交響曲,還有歷史題材的歌劇《卡捷琳娜·伊茲麥洛娃》、社會主義建設題材的清唱劇《森林之歌》、小提琴協奏曲等,並為《馬克辛三部曲》、《帶槍的人》、《青年近衛軍》等數十部影片、戲劇作過配樂。給他帶來聲譽的作品是第一、第五、第七、第十一交響曲。其中第七(列寧格勒)交響曲是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寫成的,以悲壯著稱,是戰爭年代紀念碑式的作品。
蘇聯的鋼琴演奏自成一個學派並聞名世界。蘇聯學派的創始人是鋼琴家兼藝術教育家康·尼·伊古姆諾夫(1873一1948)和根·古·涅依高烏茲(1888一1964)。後來的著名鋼琴家是伊古姆諾夫的學生列·尼·奧保林(1907一1974)。當代著名鋼琴家有涅依高烏茲的學生斯·切·李赫特爾(1915一)和艾·格·吉列利斯(1916一)。
蘇聯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一個學派。達·費·奧依斯特拉赫(1908一1974)是蘇聯小提琴學派的主要代表,馳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師。他以演奏西歐樂曲、俄羅斯古典樂曲和蘇聯當代作品為主,風格嚴謹,表達深刻,曾在1937年「伊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會」上獲得第一名。
俄國和蘇聯都有一批著名歌劇演員。費·伊·夏里亞賓(1873-1938)是俄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劇演員。他擅長演唱《伏爾加船夫曲》,扮演過蘇薩寧、鮑利斯等形象。他於1922年出國,再未返回蘇聯。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為蘇聯觀眾所熟悉的歌劇演員有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謝·雅·列美舍夫(1902一1977),女中音歌唱家納·安·奧布霍娃(1886一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瓦·弗·巴爾索娃(1892一1967)。當代最著名的女歌唱家是伊·康·阿爾希波娃(1925-)
俄國芭蕾舞自成一個學派,形成於十八世紀。二十世紀早期俄國名芭蕾舞演員是安·帕·巴甫洛娃(1881一1931)。她主演過《天鵝之死》、《埃及之夜》、《阿爾米達宮》等傳統劇目,1913年離開俄國旅居歐美各地演出,使俄羅斯芭蕾舞在歐洲得到傳播。本世紀中期以來馳名世界的蘇聯芭蕾舞演員是加·謝·烏蘭諾娃(1910一),稍後是瑪·米·普莉謝茨卡婭(1925一)。年輕一代的蘇聯著名芭蕾舞女演員是烏蘭諾娃的學生葉·謝·馬克西莫娃(1939一)。
蘇聯1948年成立作曲家協會,1979年有會員2100多名。協會經常在各地舉行音樂節和音樂會演。1958年在莫斯科舉行第一屆國際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會,以後每四年舉行一次。在1978年的第六屆柴可夫斯基音樂會上,蘇聯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魯別爾特和鋼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別獲得一等獎。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行一屆芭蕾舞國際比賽。蘇聯演員不只一次獲得第一名。
俄羅斯繪畫
俄羅斯繪畫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古俄羅斯時期,也就是從輔基公國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這段時間。這是俄國封建社會初期對拜占庭文化的移植與古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形成時期。在俄羅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響。第二個階段是彼得大帝到葉卡德琳娜女皇統治的整個18世紀,這是俄國的改革和「歐化」時期。俄國文化在義大利和法國古典藝術的影響下迅速發展,俄國藝術開始納入歐洲文藝發展的進程,歐洲流行的古典主義這時在俄國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個階段是19世紀上期,這是俄國民族藝術的奠定時期。18世紀中期成立的皇家美術學院,在半個多世紀中逐步培養了一批本民族的藝術家,他們呼吸本民族的空氣,吸收民族文化的養料,具有俄國特色的文藝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第四個階段是19世紀中期以後至20世紀初,即從批判現實主義到含有形式主義和唯美主義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現,其中批判現實主義最為輝煌。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創作,在關注現實和在與西歐廣泛的交流中,以其題材、體裁、風格和手法的多樣性與獨創性,在世界藝壇佔有重要的位置,它與當時的法國文藝並駕齊驅,各領一方風騷,各自推出了世界級的大師,組成了文藝史上璀璨奪目的一串明珠。俄國這一階段的文藝創作,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形成,有它獨特的社會背景。在歐洲范圍內,19世紀是一個復雜而多變的時代,各種文藝思潮和流派頻繁起伏更迭。19世紀初,流行了將近200年的古典主義趨於沒落。法國大革命後的形勢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促使了浪漫主義的誕生,並在歐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得到相當的發展。到了三四十年代,西歐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辯證法、唯物論和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使藝術的主流轉向真實地表現生活和再現社會風貌、揭示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這股強勁有力的藝術潮流,由於它對現存秩序的揭露和批判,人們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形成於19世紀30、40年代,50、60年代走向繁榮,70、80年代是其鼎盛階段。它延續時間之長,在歐洲為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鋒芒針對俄國的封建農奴制,也涉及俄國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它表現的社會生活比較廣闊,多方面地展示了俄國的社會狀況,對現實矛盾的揭露具有相當的深度,提出了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俄國的許多文藝家出身平民階層,他們較易於接觸到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他們對俄國勞動人民的描寫,具有獨特的視角。破侖入侵的全民衛國戰爭,另一件是1825年由貴族知識分子在彼得堡參政院廣場舉行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前一件事激發和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堅定了他們要求改革的決心,後一件事由於種種原因而告失敗,但說明俄國的知識分子對沙皇專制的抗議已進入暴力行動的階段。這兩件大事,促進了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形成。因此這一時期在歐洲文藝中流行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潮,在俄國的反響較弱,其成果也不顯著。俄國此時文學中的普希金、克雷洛夫、萊蒙托夫,繪畫中的吉普林斯基、特羅平寧、維涅齊昂諾夫等,在他們的作品中不乏浪漫主義情懷,但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隨著俄國人民反對農奴制的運動和革命思想的傳播,在30至40年代,作家、政論家別林斯基、赫爾岑等,提出了文藝的民族性和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的口號,進步的理論導向,使19世紀中期的文藝展現了新的面貌。這個時期果戈理、屠格涅夫的文學創作和菲多托夫的繪畫,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藝流派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19世紀60年代,曾被人們稱作俄羅斯的「曙光期」。50年代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集中地暴露了俄國經濟技術的落後及專制農奴制的弱點,俄國人民的奮起和日益高漲的農民運動,迫使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2月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在此前後,俄國文化領域展示了新的局面:在哲學、政論、美學方面,出現了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的唯物主義美學理論。車爾尼雪夫斯基在1855年的著名論文<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中,明確提出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在理論上為蓬勃興起的文藝運動以有力的指導。大型文學刊物《現代人>雜志,在詩人涅克拉素夫主持下在社會上十分活躍,一大批作家聚集在雜志周圍,為俄國的進步和文藝的繁榮吶喊。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薩爾蒂科夫一謝德林等在他們的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俄國存在的社會問題,創造了一系列鮮明而富於哲理的文學形象。在音樂界,1855年前後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為首,逐漸形成了俄國的「強力集團」,探索俄國音樂的民族化之路。他們明確反對一個半世紀以來上流社會對義大利和法國音樂的盲目崇拜,倡導發展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到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文學著作和民間音樂中去尋找創作素材。「強力集團」的代表人物穆索爾斯基、鮑羅亭、里姆斯基一柯薩科夫等的創作,推出了俄國音樂的嶄新樂章。
④ 求俄羅斯方塊的圖片素材
為啥要用圖片?不能自己在程序里畫么 我覺得畫出來的也很漂亮了啊 而且用圖片是否相交的判斷還不是很好控制
我用的方法無非是建個二維數組表示圖形 1表示畫 0表示不用畫 paint方法只要一個就行 改動圖形種類也只需要變二維數組就行了
⑤ 俄羅斯人的生活習慣
1、俄羅斯人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街頭,時髦女郎的長統靴、單絲襪、超短裙、銀狐或藍狐等裘皮盛裝,把這座城市打扮得美麗動人。不過,日常男女則多穿西裝、西裝套裙或連衣裙。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且以白色為主;未婚姑娘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
2、對稱呼「您」和「你」界限分明:「您」用來稱呼長輩、上級和不熟識的人,以示尊重;而「你」則用來稱呼熟人、朋友、平輩、晚輩和兒童。俄羅斯人的名字由姓、名、父名三組片語成,對姓名的稱呼有點特別:只在正式文件中才使用全稱。
3、俄羅斯人習慣用盤盛湯,喝湯時可吃麵包。喜喝紅茶,且常加入牛奶或奶油、檸檬、糖、蜂蜜、果醬等,用茶匙攪拌,但不用匙喝茶。用完茶匙,放在茶碟上,不能留在杯子里。參加家庭宴會,應適當贊美主人,尤其是女主人的廚藝和盛情款待。
4、登門拜訪或逢年過節,贈送鮮花很流行。花枝應為奇數,三枝、五枝或九枝。花的顏色以一兩種為宜,不要多種顏色混雜。而追悼亡人時,需送雙枝數鮮花。俄羅斯人普遍偏愛紅色,視其為美麗的化身,而黑色僅適用於喪葬活動。
5、多人握手時,忌交叉形成十字;隔著門檻,不可與人交談和握手。贈送禮品忌贈刀叉等帶有利刃或齒狀的物品以及手帕等;把金錢當禮物送人,會被對方認為侮辱其人格。恭維別人身體保養好,易讓人感到不快。忌提前祝賀他人生日。
(5)俄羅斯生活素材哪裡可以找到擴展閱讀
現代俄羅斯民族是從過去東斯拉夫人中不同部落所組成的南北兩個民族混合組成的。北歐的俄羅斯人和芬蘭-烏戈爾人也有許多基因類似處(現代芬蘭人也是原始芬蘭人跟瑞典人的混血)。芬蘭-烏戈爾人曾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北地區生活,在斯拉夫人北遷的過程中他們有些被同化。
除考古發掘外859年以前對俄羅斯前人的歷史所知甚少。《往年紀事》是從859年開始的。估計約於600年斯拉夫人在語言上分裂為南、西和東三個分支。
東斯拉夫人居住在西布格河和第聶伯河之間,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從1世紀到10世紀他們不斷和平地向波羅的海地區發展,同化當地的人,在波羅的海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斯拉夫部落。後來白俄羅斯人和南俄羅斯人又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分支和民族。
⑥ 俄羅斯圖片素材網站nastol為什麼上不去以前可以上去
親測可以。
⑦ 有關俄羅斯自由行和俄羅斯文化的微信公眾號
他們的雙語學習素材來自於俄語學習娛樂網站,如「千億論壇」、「俄語學習網」、「億酷」、「lesha」等,而新聞趣事等翻譯自俄語新聞搜索網站,如yandex,VK等搜索社交網站。
在以上的網站都可以找到一些有益的材料。
⑧ 俄羅斯的生活水平如何
1.物價
俄羅斯一家超市,人們在購物
我們拿幾個例子說明一下:目前盧布對人民幣匯率約為:1人民幣=9.22俄羅斯盧布,下面均摺合為人民幣。食物方面:蘋果(10元/kg),西瓜(19元/kg),中國哈爾濱啤酒(15元/瓶),五花肉(28元/kg),牛奶(4-5元/盒)。車價方面:保時捷911 Turbo S Cabriolet(278萬),賓利添越(190.6萬),賓士G級(112.6萬),寶馬X6M(87.1萬)。房價方面:莫斯科(每平米約2.4元萬元),聖彼得堡(每平米約2.1萬元),葉卡捷琳堡(每平米約1.8萬元)。這樣看來,俄羅斯的生活必需品比較昂貴,但是房價和車價都比較便宜。
2.收入
俄羅斯銀行
2014年俄羅斯經濟危機悄然而至。石油價格不斷走低、盧布持續暴跌、通貨膨脹嚴重。這是繼2008年後,俄羅斯又一次爆發經濟危機。據2018全球人均收入排名最新數據,俄羅斯人均收入為8949.197美元,約合人民幣58189元;而據俄羅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數據,2018年俄羅斯平均月薪僅為為3.6萬盧布,人均年收入約為人民幣45792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看得出來,俄羅斯人均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3.教育
莫斯科大學
這里是部分俄羅斯大學學費檔位表:
學費檔次表
4.社會環境
醫療全部免費,而且是百分之百免費。俄羅斯政府鼓勵生育,普通居民生孩子越多政府補貼也越多。俄羅斯所有的居民樓24小時冷熱水供應,供暖更是從9月底直到來年5月底。另外公共交通異常便宜。人文方面,例如和俄羅斯人吃飯,你會覺得很有激情。不一會,他們就會熱鬧起來,有唱有跳,氣氛非常地喧囂熱烈。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喝酒,百姓到超市采購也總不忘買上幾瓶伏特加。在熱鬧的場合,即使是小女孩喝上一瓶伏特加也不奇怪。
⑨ 關於蘇霍木林斯基的經典素材同志們~~辛苦啦~~
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立志從教
蘇霍姆林斯基的小學、中學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學校度過的。這是一座七年制的學校,雖然學校設施條件極為普通,但這里卻有一批較好的師資力量。這對從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是一個極好的環境。他的善良天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知識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寬。他在家經常主動幫助父母鄰居做事,在學校里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得到了當時校長伊萬·薩維奇和教務主任布師科夫斯基的重視和關懷。然而對他影響最大的要數啟蒙女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
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夥伴。蘇霍姆林斯基覺得這位女教師象一個女魔法師,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攝下了這樣的一個事件:
在山花爛漫、萬物生機昂然的季節,有一天下午,安娜·薩莫伊洛英娜帶學生們來到了森林,這對蘇霍姆林斯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他平時就到這里來玩。但女教師的解說,讓他接觸了許多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驚奇的東西;看這顆盛開的椴樹在幫助蜜蜂釀蜜;瞧那個蟻穴——過去是蘇霍姆林斯基出自惡作劇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現在老師說這個蟻穴有迴廊和廣場,有幼兒園和糧倉……原來是一個童話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師一起來。就不會發現世界上這么多美好的東西。當孩子們領略了這大自然美好的風光,急沖沖准備回家的時候,她還有一新招:「孩子們,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採集些鮮花吧。當孩子們關心長輩的時候,長輩會感到高興,而鮮花——這是關懷和敬愛的標志。……」蘇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他嚮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嚮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范院校,後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
反思失誤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
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於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里放著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並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後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准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麼淘氣了。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
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後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後,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這里,他准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里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准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採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著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後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著回家了……
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於責罰,心裡是多麼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為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願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願。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於發泄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後,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於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為後果的兒童,採取寬恕態度。他認為,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不要死背」
蘇霍姆林斯基擔任校長之後,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號,然而人們卻很少知道,觸發他產生這一思想的契機,卻是在一次聽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講課的課堂上。
一天上午,蘇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樣,去聽一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課。課堂上的最初幾分鍾,學生們正緊張地思索著老師提出的一個個問題。這位青年教師開始叫學生回答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認真地記錄下了學生的回答,可是學生們的回答,並不能讓他感到滿意。他發現學生使用的許多詞和片語在他們的意識里,並沒有很鮮明的表象,跟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聯系不起來。學生們僅僅是重復別人的思想,讓人聽到的僅僅是一些被學生硬擠出來的、笨拙的、背誦下來的句子和片語。它們的意思是什麼,似乎學生並沒有搞清楚,蘇霍姆林斯基想:「為什麼學生的回答總是那樣貧乏、蒼白無力、毫無表情呢?為什麼在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兒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這時課正在進行中,只聽見教師提示學生;「課後要復習,詞意、句式一定要記住,下節課提問……」聽到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皺起了眉頭,思維再也集中不到聽講上了。
他想到,難道教學擺在學生面前的唯一任務就是識記、保持和再現?看來自己工作還存在缺陷,自己在實踐中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還沒有及時推廣到廣大教師中間。這時一年級學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在他頭腦中再次清晰地映現出來:
「這是夏天的事兒,颳了一陣大風,大風把一粒長著毛茸茸翅膀的種子帶到了草原上,種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叢里,青草驚奇地問:『這是誰呀』,種子說:『這是帶翅膀的花兒。我准備在這兒,在草叢里生長。』青草高興地歡迎新來的鄰居。冬去春來,草兒發青了。在種子原來落下的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壯的莖,在它的頂上,開出一朵朵黃色的花兒,它是那麼鮮艷,就象一個小小的『太陽』。『啊!這原來是蒲公英呀!』青草說。」
這是帶學生觀察了花的形狀,顏色,這種花與那種花不同的特點,引導學生把閃爍的陽光、白色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顫動的樹枝、悠閑的小蝴蝶等這些事物之間相互聯系起來看,然後讓學生充分想像,自編出各種有關花的故事。
學生能寫出這樣的作文,說明詞已進入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雖然表達還帶有給他們所講的童話故事的影響,但這是他們自己的語言。會思考已成為這類孩子的顯著特點。對於學習效果差的學生,總聽到一些教師議論是「愚笨」、學習不努力,現在看來,不能不說教師慣用的傳統教學思想造成了孩子智能的局限,從而導致學生不會學習——不會觀察、思考、推論,只好依靠死記硬背。現代學校的整個教學體系需要加以科學的改進,應當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鮮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語言和兒童的創造。看來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還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當!當!當!……」下課的鈴聲打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思考,可是現在他已想好了下次校務會議上的一個議題,這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思考。」他將要向全校師生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這個口號。
循循善誘
蘇霍姆林斯基對小學生的教育,方法上靈活多樣。他把運用民間童話故事作為自己在學校教育的方法之一,並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僅從他運用這一方法的眾多教育實例中擷取其中的一個片斷。
這是暑假後的一天,蘇霍姆林斯基所帶的三年級甲班准備去野營訓練。考慮到所帶東西較多,其中一個學生建議,兩個人結成一對,有的東西可以合用,這樣可以減輕旅途負擔。建議受到班主任蘇霍姆林斯基的贊揚,孩子們開始自由組合,呈現一片歡樂的場面。大家都有了對子,唯獨平時自以為是而妄自尊大的學生安德烈卡沒有對子,他在一邊哭泣著。
蘇霍姆林斯基把安德烈卡叫到一邊,問明情況,知道是同學都不願和他組合成對。這孩子委屈地認為,是同伴們嫉妒他。蘇霍姆林斯基深知這個學生的天性,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便直截了當地對安德烈卡說:「你要明白,安德烈卡,最困難的就是迫使自己去感覺。你迫使自己去感覺,那你就會以另一種目光看你的同學、去看人。如果你老是認為,你是最聰明的人、最有才能的人、最好的人,那麼到頭來你就會成一個最孤立的人……」
「但是,實際上我就是在解題上比誰都強,並比誰都快地背會詩歌……多少次您自己都說:『'好樣的,安德烈卡,安德烈卡學習了,現在就懂了……』我比誰都懂得多,這難道是我的錯?」孩子哭得更傷心了。
蘇霍姆林斯基還能用什麼語言再去解釋呢?說教顯然對這個孩子沒有多大效果。他思索著如何對這位男孩子進行解釋,才能讓他懂得、認識並相信……
「安德烈卡,咱們找個蔭涼的地方坐下,我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與我們這件事十分相似,願意聽嗎?」安德烈卡點點頭。他們來到大橡樹的樹蔭下,坐在一條長凳上,蘇霍姆林斯基講了一個「菊花和蔥頭」的故事,聽完了這個故事,安德烈卡眼淚已經幹了,從這個故事中他好像悟出了一條道理: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用,不能自作聰明,看不起同學。他羞愧地低下了頭,一言不發。
蘇霍姆林斯基採用這種講童話故事的方法,使小學生易於接受,並從類比中受到了應有的教育。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造。
挽救「困難生」
在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巴甫雷什中學里,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這里沒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難學生」或「難教育學生」的說法。在教育實踐中,對這類學生一般不單純由某個教師去進行教育,對他們進行教育往往是整個集體的義務。蘇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過178名「難教育的學生」,這178名學生都有一個艱難的教育過程。每周蘇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訪困難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們道德的最初環境,他跟家長們、家長的鄰居們,教過這些孩子的老師們進行交談。
這一天,他來到了小學生高里亞的「家庭。」這個「家」給他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高里亞是個非常不幸的孩子,他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在他剛滿周歲時,又犯了嚴重的罪行,被判處十年徒刑。高里亞從小住在姨母家,姨母把他看成額外的負擔。高里亞成了一個典型的「難教育學生,」這就是他的家庭背景。
原來,高里亞從上學一個月後,大家就對他產生了一個鮮明的形象:這是一個懶惰成性、常會騙人的學生。在短短的一段時間里,他就表現出了「難教育」的特點。秋天,當高年級學生植樹時,他有意破壞了幾株樹苗的根部,並向全班同學誇耀自己的「英雄行為」。有一次課間,他把手伸進別人的書包,拿出課本,用墨水把它弄臟,再放回原處,並以天真無辜、泰然自若的態度來欺騙教師審視的眼光。還有一天,他們班去森林遠足考察,他一路上撞這打那。當班主任一位女教師故意不理睬他,向其他學生講解山谷、丘陵、山和沖溝的有關知識時,他走到全體學生面前,做出滑稽動作,還登上峭壁往下看。老師旁敲側擊地提醒:「同學們,不能走近沖溝邊緣,跌下去很危險!」他突然高聲喊到:「我不怕!這個沖溝我滾下去過!」說著就捲起身子滾了下去……
蘇霍姆林斯基根據家訪的情況,找來班主任等有關教師共同分析高里亞上述行為產生的原因。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里亞對自己的行為所抱的態度,是故意裝出來的、不自然的。家庭環境的影響,使高里亞對人們失去了信心。對他來說,生活中沒有任何神聖的、親切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的看法對教師們思想觸動很大。大家一致認為,高里亞所以不好,是因為過去只看到他惡劣,放盪的一面,而沒有主動關心、挖掘他身上閃光的地方。這個學生表現出來的缺點,是在向周圍的人對他漠不關心、冷淡無情的態度表示抗議。這樣的分析增強了教師們的同情心、關注之情、教育的敏銳性和觀察力。
一次,蘇霍姆林斯基發現這個孩子單獨玩耍,好像很隨便的樣子,他把高里亞請進了生物實驗室,要高里亞幫忙挑選蘋果樹和梨樹的優良種子。雖然高里亞裝出不屑栽培樹苗的樣子,可是孩子的好奇心還是佔了上風,他們兩人一起做了兩個多種頭,直到很累為止。這件事引起了高里亞的極大興趣,當班主任再次去高里亞家時,已發現他正在施肥栽樹。此後班主任老師因勢利導,在班級栽樹活動中,讓高里亞指導別的孩子們。及時的發現和鼓勵溫暖著這個孩子的心靈。雖然後來高里亞曾多次反復出現不良傾向,老師們卻著眼於長善救失,循循善誘。「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個教師集體的共同教育下,這個孩子在三年級時,光榮地加入了少先隊,以後還經常幫助有困難的其他同伴,為集體默默地做好事。高里亞好像重新變成了另一個人了。
從這里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教育信念:熱愛孩子、關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夠向好的方面轉變。
「特殊獎勵」
蘇霍姆林斯基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善於因勢利導,進行積極的鼓勵,激發學生心靈的火花。人們把這贊為「特殊獎勵。」
一次,蘇霍姆林斯基把12歲的兒子謝廖扎叫到眼前,給了兒子一把新鐵杴,並對他說:「兒子,你到地里去,量出一塊長寬各一百個腳掌的地塊,把它刨好。」兒子很高興地拿了鐵杴,來到地里就刨了起來。
在沒有用慣鐵杴之前,謝廖扎感到很費力。隨後幹得越來越輕鬆了。可是待到他用鐵杴准備翻出最後一杴泥土時,鐵杴把折斷了。
謝廖扎回到家裡,心裡感到忐忑不安:父親一旦知道鐵杴壞了,會怎麼說我呢?「爸爸,您可別怪罪我」,兒子說:「我讓家裡失掉了東西。」「什麼東西?」父親問。「鐵杴壞了。」這時,蘇霍姆林斯基並沒有責怪孩子,而是問:「你學會刨地了沒有?刨到最後,是覺得越來越費勁,還是感到越來越輕鬆了呢?」
孩子回答:「刨到最後,越來越輕鬆了。」這時蘇霍姆林斯基說:「看來你不是失,而是得」。孩子疑惑不解。他繼續說:「願意勞動了,這就是最寶貴的收獲。」這時孩子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頓時平靜下來了。這不僅是精神上得到了一種愉悅,而且孩子從中看到了勞動的價值,樹立起了良好的勞動觀點。
還有一次,一年級女學生季娜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給祖母采一朵鮮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歡樂。但是,時值嚴冬,到哪裡去找鮮花呢?這時她想到學校的暖房裡有許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師生都極為喜愛的那朵藍色的「快樂之花。」季娜一心想著重病的祖母,忘記了學校的規定,她一清早就走進暖房,採下了那朵「快樂之花。」
這時,蘇霍姆林斯基走進了暖房,當他看到季娜手裡的菊花時,大為吃驚。但是,他很快注意到了孩子眼裡那種無邪的、懇求的目光。他向季娜問明了情況後,非常感動地說;「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給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另外兩朵送給你的父母,為他們教育出了一個善良的人。」
晚年
蘇霍姆林斯基晚年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裡也依然堅持工作。病友問他:「你這個有名人物,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為什麼在病休時還要不停的工作呢?」他回答說:「人的使命,就是為了人民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