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為什麼能從美國和俄羅斯購買到先進武器,中國卻不能
引用:
地緣政治的原因。中國和俄羅斯有較長的邊境線,在武器貿易中,很多國家對相近的國家都有戒心,一般不會提供最先進的武器,避免以後雙方反目。而印度和俄羅斯不接壤,又是北印度洋的軍事大國,俄羅斯可以通過武器貿易在印度洋發展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美國和印度的軍事貿易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並牽制中國,所以印度兩方都有糖吃。
回答者: arglywolg
————————————————————————————————
————————————————————————————————
以下是原創:
如樓上所說,但是樓上漏了幾點,因為我們的意識形態與他們不同,而且我們是社會主義他們是資本主義,我們的處事方式也與他們不同,最最重要的就是,壓制中國的崛起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別忘了,中國可是歐洲最大的電子產品垃圾場,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沒有了落後的中國,他們的電子垃圾往哪扔?到哪裡去找這么便宜而又任勞任怨的勞工?就算能在其他落後地區找到,但是能找到中國那麼多,而且質量那麼好的廉價勞動力嗎?
所以,壓制中國的崛起是西方國家當前的首要任務。 當然,這個西方國家包括美國和俄羅斯。
還有一點就是,印度人急於當印度洋霸主,正在拚命發展軍事——這就是一個冤大頭,俄羅斯和美國賣武器給他是吧,你知不知道,印度進口俄羅斯的裝備上至武器保養,下至武器用的潤滑油都得從俄羅斯進口,而俄羅斯就趁著這個機會雙重剝削印度人(美國人有沒有這么干我不大清楚。)。
㈡ 為什麼俄羅斯喜歡賣武器給中國呢
告訴你倆字兒:利益。
俄羅斯不是喜歡賣武器給中國,而是只要你出得起錢,哪個國家它都會賣的。
90年代俄羅斯當時正好蘇聯解體不久,國家很缺資金,不是很缺,是灰常灰常的極缺美元,而中國剛好在90年代時搞了改革開放十幾年後積累了很多錢,漸漸變富了,而此時我們急需加強國防建設,就要買先進武器,而歐洲不肯賣,老美就不說了,所以只有到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中買前蘇聯的產品。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絕大多數的軍事遺產,所以我國首先就開始到俄羅斯購買武器,一般來說武器這東西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但俄羅斯當時的狀況決定了它必須「飢不擇食」,否則它整個國家就不能維持,於是我國就開始在俄羅斯購買先進的武器,兩邊雙贏,中國獲得了成品和一些技術,解了國防漏洞的燃眉之急,而俄羅斯獲得了中國支付的對他們來說更寶貴的資金,這樣就一筆筆的完成了武器訂單的交易,而且是很先進的武器!
歐洲想急於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也是由於它國內的武器製造商現在的境況不佳,有的根本拿不到訂單,很難繼續維持,甚至有破產的危險,而中國的武器需求量很大,也就是說中國現在是一個很大很大很大的市場,你說一個飢餓的人在遠處看到一大塊麵包,它難道不想要嗎?資本主義社會嘛,大老闆有生意的話肯定就給政府施壓呀,而政府也認為如果資本家有生意賺,可以帶來各種稅收的同時關鍵是帶來很多的就業機會,這樣就會在民眾之中樹立形象,對政府的維持有好處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歐洲要急於解除對華武器禁運。還是那倆字兒:利益!
㈢ 中國 購買過 俄羅斯 哪些 裝備
24架終極側衛蘇35--蘇27的終極改進版,介於三代半與四代戰機之間的現代化先進戰機,中國購買蘇35是有原因的,雖然中國四代戰機殲20和殲31試驗正在緊鑼密鼓,但是距離量產、服役以及形成真正戰力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對於美國的F22猛禽以及正在量產服役的F35閃電,中國面臨極大且不對稱的壓力,而蘇35正好可以在這一階段彌補這個空缺,作為過度機型,蘇35使得中國三代戰機邁向四代戰機形成有效的過度,蘇35在機動方面甚至超過美國四代戰機,近距格鬥也毫不遜色,最主要的是當中國有蘇35之後,中國周邊的國家沒有更為先進的戰機可以和中國匹敵;另外就是中國想引進首先部署台海6個營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此系統和之前的s-300系統比較有了長足的改進,一套s400可以抵得上三套s300,有效打擊范圍10m-30公里,還可以裝300系統的武器,以及其他共計8種彈型,對於中國構建高、中、低、遠、中、近的防空體系有空前的提高,對台海,東海面臨的威脅有很好的防禦能力。另外,中俄兩大國可以通過軍事合作,逐步深化戰略合作關系,促進亞太和平穩定。
㈣ 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國家可以同時購買美俄的武器
韓國
阿聯酋
馬來西亞
伊朗(考慮到改朝換代)
伊拉克、阿富汗、克羅埃西亞、阿爾巴尼亞、波蘭等同上
泰國
美國本身(不過現在不可能了)
中國(大陸買俄國貨,台灣買美國貨)
等等
㈤ 印度買裝備為什麼可以買俄羅斯的,還可以買歐洲和美國的武器
為什麼?因為印度這國家沒有什麼工業實力,給了他最先進的裝備他也只會操作不會維修更別說製造。米格21,50.年代老型號飛機了,至今印度仍然沒吃透。至於海軍、陸軍裝備么,他連炮彈、子彈都是進口的,一個所謂大國,混到這種地步,也就是個混吃等死的現世寶了。對於一個體制上是「民豬」的、工業實力上最爛的、政治上弱智的冤大頭國家,西歐列強與俄國當然是狠狠宰。
印度從來都是一個地理概念,英國入侵之前,從來沒有統一過,各地土邦林立,各自為政,印度更多的只是一個文化地理上的概念。看看現在的印度,就是個人種博物館,全國語言、民族幾百種,能湊合到還不分裂今天真是奇跡。
㈥ 同樣是軍事大國,俄羅斯可以買到美國的武器嗎
軍事力量一直是一個國家強國捍衛權力,威懾他國的重要力量。我國閱兵儀式剛剛過去,展示的中國軍人的風采,和中國裝備的威懾力,的確震撼人心。討論起來軍事裝備,那麼美國,俄羅斯也是最大的軍事力量了,兩個國家的軍事裝備還是比較強的。我們多次看到其他國家從美國,俄羅斯購買軍事裝備,但是如果是俄羅斯要想買美國的裝備能買到么?
所有高精尖頂端武器都不會出售的,一些過實的武器可能會出售。這肯定是原則。畢竟機密是國家的,是受到重要保護的,可能本國國民都不知道具體消息,這樣的武器肯定是藏在心中了,更不會賣出去。
㈦ 中國現在的有那麼多先進武器,為什麼還要從俄羅斯買
一、中國軍事裝備依然有短板。
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軍事裝備中,中國短板部分是最重要的合作內容之一。譬如,中國在戰斗機的航空發動機方面一直處於劣勢,不能滿足我軍需求。考慮到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從俄羅斯購買先滿足需要就是一個合適選擇。
諸如此類的短板,如今我國雖然越來越少,但在我軍裝備領域仍然存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一些先進的軍事裝備都仍是常態。
二、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戰略與國防現實需求決定。
過去,由於我國軍事裝備長期落後於軍事強國,考慮到長期安全戰略需要和現實的經濟能力,中國軍事裝備研發採用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即,當我們研發出新的軍事裝備後,由於和軍事強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一般不會去過大批量地裝備,而是在小批量裝備後立刻投入新的改進和新裝備研發當中。這樣,我國就可以盡量節省軍費開支,加快軍事裝備的研發速度和進城,這樣的戰略有助於我國快速縮短與軍事強國在裝備領域的差距。
但是,如果不大批量裝備自己研發的、與軍事強國軍事裝備相對還較為落後的自主裝備,就得去購買更加先進的裝備,才能滿足我國的國防要求。在這個世界上,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軍事強國,都一直維持著對華軍事裝備禁運,我國實際上可以買到的軍事裝備只有俄制武器。
所以,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備,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國軍事裝備的研發戰略和現實需求決定的。這種現實,在我國軍事裝備研發真正全面趕上軍事強國前,恐怕不會完全改變。當然,隨著我國軍事科技的進步和我國自給能力的增強,未來從國外購買軍事裝備會越來越少。
三、俄軍備瘦死駱駝比馬大,中俄軍事合作有很大互補空間。
俄羅斯雖然在蘇聯解體後一直靠吃老本過日子,但由於蘇聯的底子過厚,故哪怕吃了二十多年,迄今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除美國外,在軍事裝備領域最強大的國家。俄羅斯,的確屬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相比俄羅斯,中國軍事裝備的研發雖然追趕得很快,也在獨立自主和吸收他國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進步,但就整體而言,我國仍一直處於追趕狀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投入的研發費用也越來越多,我國的軍事裝備研發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某些方面,中國在技術方面甚至已趕超俄羅斯。
基於上述現實,中俄在軍事裝備領域未來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譬如,中俄在直升機領域和打飛機領域的合作已經開始,在航天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四、中俄全球戰略協作夥伴合作關系中,包括軍事方面合作的推進。
中俄是全球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中俄在發展兩國政治、經濟關系時也正在推進相適應的兩國軍事關系。兩軍在軍事合作領域的部分,就包括軍事裝備的合作。這種合作,包括軍事裝備共同研發的合作,當然也包括從俄羅斯購買軍事裝備。
過去和現在,主要是我們從俄羅斯買裝備,未來俄羅斯能從中國進口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也必然會出現俄羅斯從中國采購裝備的情況。當然,現階段,中國從俄羅斯購買武器,除滿足自身裝備需求外,也有對俄羅斯在政治、經濟領域支持因素存在。
在俄羅斯與西方正處於尖銳對立的情況下,中俄的軍事裝備領域加速合作,一方面是中國對俄羅斯在經濟領域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國也可借機將俄羅斯原來不太願意賣給中國的裝備買回來。譬如,過去俄羅斯不想賣給中國S400,擔心中國仿造。
如今,據報道,俄羅斯官員表示中國將成為S400的第一個外國用戶。而中國購買SU35,除了是要滿足中國的過渡需要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對俄羅斯在經濟上的支持,所以購買的架數並不多,據報道稱只有24架。
如果不出意外,未來中俄兩國展開共同軍事研發的領域會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在軍事裝備領域與俄羅斯的差距越來越小,中俄在軍事裝備的互補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有巨大的軍轉民需求市場,中俄未來擴大軍轉民相關合作的空間巨大,相信未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壓力的增大,這種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㈧ 中國購俄羅斯多少武器
Finam集團副總經理雅羅斯拉夫·卡巴科夫說,俄羅斯武器銷售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軍售市場上競爭加劇。他說:「除傳統賣家外,新的國家和公司不斷參與進來為買家提供新產品。他們力圖鞏固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表現得咄咄逼人,從而帶來了市場變化。」他還指出,地緣政治因素對武器市場也帶來影響,買家會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使其只能選擇某些種類的軍事裝備和武器。「但這是市場,跟其他市場一樣會有變化,但不是永久性的,」卡巴科夫說道。
「不過,市場在不斷變化。」卡巴科夫說:「進攻性和防禦性武器的不斷對抗,刺激該領域的發展,促進各國軍隊裝備更新,從而為生產商提供了賺錢機會。」他認為,俄羅斯在這一市場上地位牢固,不斷研發新產品,因此丟失市場份額的可能性較小,將繼續位居全球主要武器出口國之列。SIPRI的報告顯示,全球前五大軍備出口國中最活躍的是中國,其2013年-2017年武器、軍事裝備和特殊裝備出口比上一個五年增長38%。在過去五年,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對象國有48個,有些還是俄羅斯軍工系統的傳統客戶。同時期俄羅斯的軍事技術合作對象國為47個。
英國簡氏防務中心專家此前曾表示,俄羅斯2016年仍為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僅次於美國。根據該中心的數據,去年俄羅斯共向國外客戶出口63.4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比2015年(69.5億美元)減少8.8%。不過,根據SIPRI的數據,俄羅斯2016年武器出口比2014年和2015年均有增長。
簡氏2017年7月發表報告稱,2016年,俄羅斯武器的最大進口國跟前幾年一樣是印度(12億美元,佔俄出口總額的19%)。中國居第二位,共購買9.59億美元的俄羅斯武器。緊隨其後的是阿爾及利亞(9.24億美元)、越南(7.88億美元)和伊拉克(4.60億美元)。亞塞拜然共購買了2.17億美元的俄產武器,哈薩克為1.50億美元。簡氏最新調查報告將於今年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