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鑽探機鑽開地獄之門,人真的有能力鑽到一萬米一下嗎
沒有能力。
1,地球半徑6000-7000公里,你鑽探一萬米,不過才10公里。說白了,石油鑽探相當於在一個雞蛋的雞蛋殼上打了一個針眼,連蛋殼都沒打穿的那種。
2,地球地殼厚度不均勻,大洋底部最薄,平均五千米,陸地厚,厚度可達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俄羅斯那口探井名字是克拉探井,不是為了鑽探石油,而是為了解地層,但技術全部是石油鑽探技術。
3,在當時技術水平下,又是高寒地區,難度確實很大,國內地質界和石油界也比較關注。但這口井投資也大,後來蘇聯解體,俄羅斯沒錢了,也就不繼續搞了。我國在國內也打了好幾口這種科探井,不過井都不深,印象中江蘇連雲港附近有個中科1井,井深好像是五千米左右,感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
4,俄羅斯地獄之門指的是俄羅斯在進行地球望遠鏡計劃的時候,使用鑽探機鑽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地獄之門,當時的工作人員在鑽探的過程中發現了奇怪的生物以及奇怪的聲音。
5,在俄羅斯科拉超深井的鑽探工作從197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94年,在1983年的時候,該井的鑽探深度達到了12000米,在1983年之後的十年裡,一共才鑽了262米的深度。之後便停止了鑽探,俄羅斯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經費不足,但是內部人員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井內發生了超自然現象。在鑽探的過程中,甚至傳聞出現了妖魔的身影。
6,一系列神奇的事件發生使得鑽探工作不得已停止,在鑽探的過程中發現的超自然現象,俄羅斯官方也未做出合理的解釋。
⑵ 俄羅斯「圓點」地對地戰術導彈的制導方式是什麼
「圓點」是機動發射式地對地戰術導彈,分為初型和改進型,初型1976年服役,改進型80年代末開始服役。「圓點」有10多個國家裝備,用來攻擊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單個重要目標和大面積目標。導彈採用慣性制導,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配備核彈頭(當量10千噸或100千噸)和常規彈頭(榴彈、反裝甲子母彈、殺傷子母彈和鑽地彈)。導彈發射車可兩棲機動。
射程14~20公里,彈長6.2米,彈徑650毫米,彈重1500公斤,常規彈頭重250公斤,圓公算偏差220米,戰斗全重15噸。
⑶ 阿里米亞防空洞在哪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大事件
美國高調展示了B-2隱身戰略轟炸機投放GBU-57巨型鑽地彈的畫面,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GBU-58巨型鑽地彈到底有啥不一樣的地方?投放測試會引起世界的關注呢?美國此次公開測試畫面,被分析認為是對伊朗施壓,目標直指伊朗地下核設施。GBU-57巨型鑽地彈被稱為炸彈之祖,威力比炸彈之母和炸彈之父還要強大得多,其威力是俄羅斯炸彈之父「FOAB」的三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穿透深度60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或者40米厚的山岩,重量接近14噸,只有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投放。
⑷ 俄羅斯SS-X-26地地導彈的技術特點有哪些
SS-X-26是在SS-23導彈基礎上設計的新一代固體導彈,具有適應21世紀作戰需要的高命中精度、強突防能力和能採用多種常規彈頭等特點。SS-X-26導彈長7.3米,彈體直徑0.92米,發射重量4600千克,彈頭重量415~700千克,最大射程300~500千米,裝置在新型運輸—豎起—發射車上。
技術特點
精確制導技術
SS-X-26導彈的彈頭較小,因此必須有非常高的命中精度,有報導稱SS-X-26的精度甚至超過SS-21近程導彈的精度(CEP<35m)。為了達到高命中精度,俄羅斯可能採用的精度制導技術包括毫米波雷達主動末制導、利用GLONASS全球定位系統衛星提供的末制導、改進的慣性平台和復合制導技術。
導彈在發射前將目標信息輸入彈頭內的計算機,機內儲有地形圖,高度表啟動以後,計算機開始搜尋其儲存的目標數據,同時數字感測器針對每一個存儲的高度進行顯示對比,由裝在鼻錐部位的光學感測器搜索目標,並與計算機數據進行比較,一旦確定目標位置後,導引頭隨即將其鎖定,並通過控制尾翼將彈頭引向目標,達到准確的命中精度。
突防技術
為了對抗21世紀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SS-X-26具有較小的雷達反射截面,可能採用特殊形式的彈道或末段機動飛行,以及誘餌等突防措施。
子母彈技術
SS-X-26非常可能裝備常規彈頭,如集束式子母彈頭、燃料空氣彈頭、打擊加固工事的鑽地彈頭和反雷達的電磁波脈沖彈頭等。
俄軍用以取代原型SS-21「金龜子」導彈的改進型SS-21導彈共有兩種,一種為本國裝備,另一種供出口專用。本國SS-21導彈可配用6種戰斗部,除兩種核戰斗部外,還可配用高爆炸葯戰斗部、空爆人員殺傷戰斗、高爆電脈沖戰斗部長對付戰場雷達或海軍雷達的反雷達尋的戰斗部。供出口用的SS-21導彈可配用兩種戰斗部,一種是具有50顆殺傷子彈的子母彈戰斗部,另一種是高爆炸葯破片殺傷戰斗部。
⑸ 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有多強
命中精度高
「伊斯坎德爾」導彈旅的發射指揮車 「伊斯坎德爾」導彈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GPS/GLONASS)+景象匹配製導等多種制導方式。單獨採用慣性制導時,導彈在280公里射程上的命中精度CEP約為30米;採用慣性+景象匹配製導時,命中精度CEP理論上小於2米;2007年5月29日,俄軍在「伊斯坎德爾」-M導彈武器系統上發射R-500巡航導彈獲得成功,監測數據顯示,命中精度CEP達到1米。
毀傷能力強
據俄軍方稱,「伊斯坎德爾」導彈可攜帶集束子母彈(裝填54枚子彈)、高爆彈、侵徹子母彈、鑽地彈、空氣燃燒彈和電磁脈沖彈等多種類型的戰斗部,可對不同類型目標實施有效打擊。俄軍方還稱,使用「伊斯坎德爾」導彈突擊敵防空連、反導連發射陣地、機場、指揮機構等典型目標,通常只需1~2枚導彈,毀傷能力是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的2~3倍。
突防性能好
「伊斯坎德爾」導彈除使用特殊復合材料外,在結構上也極為獨特。其外形近似錐體,且起飛後迅速拋掉表面突出部分,使彈體更加渾圓,從而降低了導彈的雷達波反射面積,增加了雷達的探測難度;其次,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多次做偏離發射平面的機動,並且這種機動在發射區和目標區上空尤為劇烈,機動時導彈承受的過載高達20~30g,故而要對其實施攔截,攔截彈承受的過載必須達到來襲導彈的2~3倍,這在當前情況下是難以實現的;此外,「伊斯坎德爾」導彈武器系統既能發射彈道導彈,又能發射巡航導彈,可使敵方導彈防禦系統顧此失彼,降低攔截概率。其研製單位KBM稱,「伊斯坎德爾」導彈是美國「愛國者」導彈的剋星;俄軍方表示,「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突防能力可與「白楊」-M媲美,能穿透當今世界上任何一個導彈防禦系統;以色列軍方也承認,其與美國共同研製的「箭」式反導系統「不具備對付多彈頭『伊斯坎德爾』導彈的能力」。
使用環境條件要求低
「伊斯坎德爾」導彈武器系統可在±50℃范圍內使用;且在除沼澤地和流沙地以外的任何平地上都可實施發射;其光學導引頭(末端景象匹配製導)在夜暗、有強烈的電磁干擾等環境條件下仍能穩定地工作,將導彈准確地導向目標;此外,該型導彈服役時間為10年,在野外條件下使用可連續3年不需進行大的保養。
反應速度快
「伊斯坎德爾」導彈武器系統可直接通過空間、空中、地面偵察平台獲取目標信息,並可在10秒鍾時間內完成彈著點確定,導彈飛行參數計算,光學導引頭參考用地形、地物信息准備等實施導彈突擊必需的工作內容。據報道,一部「伊斯坎德爾」導彈發射車載2枚導彈,「戰場上,『伊斯坎德爾』不需要偵察衛星或航空兵。它可以從目標實地照片和戰地偵察兵那裡接收目標指令,隨後啟動發射裝置,發射第一枚導彈,相隔不到一分鍾再發射第二枚。」其發射車可隨機選擇發射地點並自主確定所在位置的大地坐標,戰斗中只需3人便可完成發射操作。從展開設備到導彈發射僅需4分鍾,即使在剛轉移陣地解除行軍狀態後,也可在6分鍾內發射導彈。
⑹ 戰術武器中的『鑽地彈』是怎麼回事它是怎麼鑽地的
鑽地彈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07-08-10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約有10000餘處隱藏在地下的軍事設施,其中1000餘處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指揮與控制中心、生化武器生產與存儲設施等。能夠有效對付這些地下目標的武器自然非鑽地彈莫屬。
鑽地彈通常外形細長,彈體採用高強度特種鋼或重金屬合金材料,內裝鈍感炸葯和時間延遲引信,因此能夠利用動能侵徹到地下一定深度後引爆。早期的鑽地彈主要用於破壞機場跑道,對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後來其應用逐漸轉向對付地堡、地道、洞穴等點目標,所以加裝制導組件就勢在必行。
美國
美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制式鑽地彈是900千克級的BLU-109系列、450千克級的BLU-110系列和225千克級的BLU-111系列。使用最頻繁的是洛馬公門生產的BLU-109/B,其重量為874千克,內裝240千克炸葯,彈體由高強度鋼製成,可以穿透2.4米厚的混凝土。
美國最廣為人知的鑽地彈是有「掩體粉碎機」之稱的 CBU-28 ,其重量達到2130千克,長5.84米,直徑370毫米,內裝306千克的特里托納爾炸葯,可以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層。這種重型鑽地彈是在海灣戰爭期間緊急研製的。當時研究人員利用多餘的203毫米炮管製成 BLU-113A / B鑽地彈,然後安裝「寶石路」III制導組件形成GBU-28。 1991年2月27日,一架F-111戰斗機首次投放了2枚GBU-28 ,用於攻擊巴格達以北數千米的一處地下掩體設施。從事後公開的電視錄像看,炸彈擊中目標後大約6秒,從彈著點冒出大量濃煙。在此後的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GBU-28 都曾粉墨登場,在攻擊南聯盟的地下掩體和塔利班武裝的洞穴綜合設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重型鑽地彈的主要缺點是體積過大,自F-111戰斗機退役後.美空軍目前只有F-15E 戰斗機能掛載 GBU-28。
海灣戰爭後,美國空軍又研製了代號BLU-116/B 的所謂「先進單一鑽地彈」(AUP),其重量僅為874千克,但侵徹能力與GBU-28相比毫不遜色,同樣可以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層,這也許要歸功於其彈體直徑較小,而且採用高強度的鎳鈷合金鋼,內裝先進的PBXN-109 高能炸葯。BLU-116/B與BLU-109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和氣動力性能,而且制導組件的連接點也相同,因此也可以配用「寶石路」、「傑達姆」等制導組件。
進入21世紀後,美國空軍對鑽地彈的興趣有增無減,陸續開展了多項研究工作,其中值得關注的是GBU-39/B 「小直徑炸彈」(SDB)、「巨型鑽地彈」(MOP)和「高速鑽地彈」(HSP)。
顧名思義,「小直徑炸彈」是一種輕小型的鑽地彈,長約1. 8米,直徑0.19米,重僅130千克,內裝23千克高能炸葯,可供F-16、F-22、F-35 等戰斗機甚至無人戰斗機內部裝載,從而解決了重型鑽地彈只能由轟炸機和重型戰斗機掛載,而且掛載數量十分有限的缺陷。有人懷疑,這樣一種小型鑽地彈是否具有實用的侵徹能力。美國空軍研究認為,通過採用先進的彈體材料、細長的外形設計和精確的制導系統,加上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撞擊目標表面,「小直徑炸彈」可以穿透1. 83米的混凝土。此外,「小直徑炸彈」將採用抗干擾的CPS / INS制導裝置、柵格狀尾翼、幾何形狀可變的彈翼組件,最大射程可達110千米,命中精度5-8米。到2004年底,波音公司已經對「小直徑炸彈」成功進行了13次空中投放試驗。美國空軍已經確定采購24000枚,預定 2006年開始投入裝備。
與「小直徑炸彈」相反,「巨型鑽地彈」是向盡可能重的方向發展。美國空軍2004年提出「巨型鑽地彈」概念,並透露是受到號稱「炸彈之母」的「巨型空爆炸彈」的啟發。按設想,「巨型鑽地彈」將採用GPS制導,並利用較大的控制翼實現穩定飛行。它的重量驚人,為13500千克,比「炸彈之母」還要重近4000 千克。其彈體更厚,以便承受侵徹目標時的巨大沖擊力,而外形尺寸較小,以便能由B-2A轟炸機裝載。它的投放高度將達到12 000 米,而「炸彈之母」約為6000 米。攻擊角度接近垂直,以便增大侵徹深度。目前,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正在為「巨型鑽地彈」研究彈體材料,並強調要控制其成本,以便空軍未來能大量采購。
「高速鑽地彈」主要通過高的彈著速度來提高侵徹能力,其彈著速度按設想將達到1200米/秒,是現有普通鑽地彈的4倍。試驗表明,重35千克、彈著速度為450米/秒的鑽地彈,可以穿透1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以此大致推算,設計重量在227~454千克之間的「高速鑽地彈」無疑具有前所未有的侵徹能力。按照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2003 年9月授予的合同,通用動力公司目前正對「高速鑽地彈」進行為期4年的前期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目前最重或最快的常規鑽地彈,其侵徹能力也非常有限,特別是對於極其堅硬的花崗岩層,據估計最大侵徹深度在15米左右。如果想徹底摧毀深埋在花崗岩層下數百米的軍事設施,只有一個辦法——動用核鑽地彈。但使用核鑽地彈不但會造成核污染,而且容易引來國際輿論的批評。2003年,美國防部出於未來打擊朝鮮地下核設施的考慮,曾提出在B61-11的基礎上研究能「鑽」得更深的所謂「強力核鑽地彈」( RNEP ),但後來終因國內和國外的廣泛質疑而遭美國國會否決。
B61-11是美國1997年裝備的第-批低當量核鑽地彈。它長3.6 米,重量約 550千克,可以穿透6.1米的岩石和土壤混合地表。相比之下,「強力核鑽地彈」重量達到2300千克,並將進一步增加彈體硬度,能穿透更深的土層、鋼筋混凝生和花崗岩層,摧毀地下幾十米甚至是上百米的軍事設施。
歐洲
MBDA公司的「精確制導彈葯」(PGM)系列鑽地彈包括225千克級和900千克級兩種基本型號,目前已經出口阿聯酋,裝備其空軍的「幻影」 2000-9戰斗機,未來還有可能裝備阿聯酋新近購買的80架F-16 Block60戰斗機。它們均可採用半主動激光、電視或紅外製導,其中電視或紅外製導提供的命中精度均為10米以內。900千克級型號雖然較重,但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因此在飛行性能上與225千克級型號基本相同,二者高空投放時,射程均為50千米、 MBDA公司正打算為這兩種鑽地彈配備動力更為強勁的火箭發動機並引入GPS制導方式,以進一步增大射程,同時將命中精度提高到1米左右。
德國和瑞典正在研製的KEPD350「金牛座」加裝有GPS /慣性導航系統、地形識別導航系統、紅外尋的器,其「墨菲斯托」(Mephisto,歌德《浮士德》中的惡魔)彈頭可以穿透堅固的目標。最大射程為35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為0.83 馬赫。它可以裝備「狂風」、F / A-18、「鷹獅」、F-16、F-111戰斗機,還有P-3C反潛機等,可以對高價值、硬式、固定、半固定目標進行打擊。由於具有防區外打擊能力,因此,空軍作戰人員可以在敵人的防空區外對敵人重點守衛目標實施打擊。
俄羅斯
從公開資料看,俄羅斯目前主要有兩種制導鑽地彈,即配備鑽地戰斗部的KAB-500Kr和KAB-1500Kr 。它們均採用電視制導,命中精度4-7米。KAB-50OKr 可配備重 380千克的鑽地戰斗部,在發射前鎖定目標,飛行途中自動飛向目標,所以飛機投彈後即可離開發射區域。KAB-1500 可供蘇-30在高速飛行中從高空投放.配用1100千克的鑽地戰斗部,能夠穿透 20 米的土層或2米厚的混凝土。
⑺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旅的導彈發展歷史
從「奧卡河」到「伊斯坎德爾」
1980年,蘇聯軍隊裝備了9K714「奧卡河」(SS-23「蜘蛛」)機動式短程彈道導彈,它是一種單級固體推進劑導彈,可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射程可達450公里,打擊精度為30米(圓誤差概率)。該導彈系統由科洛姆納機器製造設計局研發,用於取代射程可達300公里的9K72「厄爾布魯士山」(SS-3B「飛毛腿」)短程戰區彈道導彈,後者裝備了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的軍隊。美國從一開始就對「奧卡河」導彈的較高的打擊精度十分擔憂。1987年,美蘇簽定了《中導條約》,盡管該條約只適用於射程超過500公里的彈道導彈,但美國利用戈爾巴喬夫的妥協傾向,仍得以將「奧卡河」導彈列入銷毀清單。根據該條約,蘇聯在1991年以前必須銷毀該系統的106輛運輸發射車和339枚導彈。後來,美國堅持要求蘇聯以前的盟國也銷毀他們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無償接收的「奧卡河」導彈系統,包括保加利亞的8輛運輸發射車和25枚導彈,捷克共和國的2輛運輸發射車和12枚導彈,斯洛伐克的2輛運輸發射車和24枚導彈。
按照《中導條約》的規定銷毀「奧卡河」導彈在前蘇聯政界和軍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社會輿論認為這是戈爾巴喬夫對國家公然的「背叛」。蘇聯和俄羅斯就這樣喪失了其最有效的短程戰區彈道導彈。另外,以德國V-2液體燃料導彈為原型設計的R-17「厄爾布魯士山」(SS-3B「飛毛腿」)短程戰區彈道導彈(俄羅斯稱其為戰役-戰術導彈)由於精度不高和技術過時而停止作戰使用。因此,科洛姆納機械製造設計局著手研發一種射程小於500公里、精度更高、更先進的機動式單級固體燃料短程戰區彈道導彈,以滿足《中導條約》的要求,並填補「奧卡河」 和「厄爾布魯士山」導彈系統被銷毀後留下的空白。新的導彈系統被命名為「伊斯坎德爾」,這是古波斯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波斯語名字。後來,決定用「伊斯坎德爾」取代2000年以後使用壽命到期、最大射程為別為70和130公里的「圓點」和「圓點-U」(SS-21「甲蟲」)機動式短程彈道導彈系統射程。
「伊斯坎德爾」導彈長7.3米,彈體直徑0.92米,發射重量3800-4020公斤(取決於有效載荷)。動力裝置為「聯盟」科學生產聯合體生產的單級固體推進劑發動機。導彈飛行速度快,因而能夠突破反導防禦系統。「伊斯坎德爾」 飛行時彈道高度可以降至50公里以下,在末段可以進行過載高達30g的規避機動,以防止地空導彈的攔截。導彈可以攜帶重480-700公斤的不同類型的常規彈頭,包括:殺傷/反器材/爆破集束彈頭,區域封鎖集束彈頭,高爆彈頭,燃料空氣炸葯,高爆鑽地彈頭,反雷達/殺傷彈頭。也可以攜帶核彈頭(非官方說法)。有效載荷也可以包括戰術誘餌。
導彈的制導系統由俄羅斯中央自動化與液力學研究所(TsNIIAG)設計,採用慣性制導和末段光電自導(有目標區域數據)。根據公開的說法,該導彈的打擊精度是10-30米(圓概率誤差),甚至更高。某些型號採用了「格洛納斯」全球定位制導系統,能在中段更新數據並利用數據鏈在飛行中重新定位。其他末制導類型可能還包括主動雷達末制導和熱成像末制導。
「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系統有兩個基本型別:9K723「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有時被稱為「伊斯坎德爾-M」或「煤水車」)供俄羅斯軍隊使用,它使用的9M723導彈最大射程可達450甚至500公里;9K720「伊斯坎德爾-E」出口型,它使用的9M720-E導彈有效載荷略小(最大480公斤),最大射程減至280公里,這是為了適應國際導彈技術控制制度(MTCR)的要求。
「伊斯坎德爾」9P7運輸發射車可裝載2枚導彈。9P78四軸運輸發射車是由伏爾加格勒「泰坦」中央設計局在明斯克汽車製造廠的MZKT-7930底盤的基礎上研發的。它長13.1米,寬2.6米,高3.55米,裝載2枚處於行軍狀態的導彈。滿載重量42.85噸。運輸發射車動力裝置為1台650HP柴油發動機,最大公路行駛速度70公里/小時,在不加油的情況下最大行程為1100公里。每輛車配備由一個3人組成的戰勤組,具有完備的核、生、化防能力和兩棲行動能力。該運輸發射車包括一個配備自動化火控系統的指揮所,因此必要時每輛車可以獨立行動。指揮所內裝備包括目標數據與指示、導航、氣象控制部位和內置系統測試設備。該車在坡地上停放時,用四個千斤頂在30-80秒內就可使其進入水平狀態。導彈發射前被起豎至85度角需時約20秒。反應時間為5-16分鍾。兩枚導彈發射時間間隔為60秒。「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還包括1輛以MZKT-7930底盤為基礎研製的運輸裝卸車,它裝載2枚待裝填導彈和1台起重機。該車配備一個雙人戰勤組,滿載重量40噸。還有4輛以卡馬斯-43101卡車底盤為基礎研製的六軸車輛:1輛9S552指揮與控制車,它有4個操作台和1個通信室;1輛9S920任務計劃車,它有2個操作台;1輛維護車;1輛戰勤人員居住車)。
1個典型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連有2輛運輸發射車,2輛裝彈車,2輛指揮與控制車,2輛任務計劃車,1輛維護車,1輛戰勤人員居住車。1個「伊斯坎德爾」導彈營下轄2個連,1個導彈旅下轄3個導彈營,共12輛運輸發射車、12輛運輸-裝卸車和48枚彈道導彈。
「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從1995年開始在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亞爾靶場持續進行測試,2004年8月完成了國家試驗,2007年俄羅斯國防部正式決定列裝。2005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由位於烏德穆爾齊亞的沃特金斯克機器製造廠生產,其固體燃料發動機由「聯盟」科學生產聯合體(現為戰術導彈公司分部)。運輸發射車和運輸裝卸車則由伏爾加格勒「街壘」工廠製造。
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作戰能力的未來發展包括與高精確度的R-500(3M14)亞音速巡航導彈實現一體化,後者由葉卡捷琳堡「革新者」設計局研製。R-500導彈實際上是蘇聯3M10(的RK-55)遠程巡航導彈的常規型,後者模仿了美國「戰斧」巡航導彈。3M10導彈即俄羅斯海軍攻擊型核潛艇所裝備的射程達2600公里的「石榴石」導彈系統(SS-N-21),它以前是陸基機動式遠程巡航導彈系統,後來按1987年《中導條約》的要求被裁撤。
R-500導彈配備了常規彈頭,對外宣稱的射程不超過500公里,以滿足《中導條約》的限制。然而一些觀察家認為,R–500導彈的射程可以很容易地增加到1000公里甚至更遠(最大可達2500公里,取決於彈頭的大小)。
2007年11月,俄羅斯陸軍導彈部隊與炮兵司令弗拉季米爾o扎里茨基上將說,「『伊斯坎德爾- M』導彈系統目前完全符合《中導條約》的規定,但如果國家做出退出該條約的政治決定,我們將會提高該系統的作戰能力,包括增加其射程。」R-500巡航導彈的制導系統包括一個慣性導航裝置,一個GPS /「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以及一個有目標區域數據的末段光電導引頭或主動雷達導引頭。2007年,R-500巡航導彈在卡普斯京亞爾試驗場完成了測試,俄軍方宣布,2009年該導彈將成為「伊斯坎德爾」系統的組成部分。增加了R-500巡航導彈的「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代號為「伊斯坎德爾-K」。6枚R-500巡航導彈和垂直發射裝置可以安裝在原裝有2枚彈道導彈的標準的9P78運輸發射車上。
⑻ 俄羅斯最大的鑽石礦井在那裡
米爾鑽石礦井
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米爾鑽石礦深度為525米,入口直徑為1200米,也是世界級的大鑽石礦井,在俄羅斯當屬首個也是最大的,載重汽車從坑洞頂部到底部需花費2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此地洞太大,以至於在它的上空形成了一個氣流旋渦,足以將直升機和小型飛機吸進洞里,不過俄羅斯政府機關已正式將該礦關閉。
⑼ 俄羅斯的先進戰術導彈
解答:1.SS-21地地戰術彈道 導 彈 :SS-21地地 戰 術 彈 道 導 彈 ( 前蘇軍稱它為"圓點"或"托契卡" 導 彈 )是前 蘇 聯 陸軍於20世紀70年代裝備的近程地地戰術 導 彈 。射程120千米,彈 徑0.46米,彈 長9.44米,命中精度(圓公算偏差)50米,採用固體火簡明屐機,發射方式為陸地機動發射。主要特點是尺寸較小,機動能力強,配有機動性能好的電子制導車。該導彈可以攜帶常規 彈 頭 、 化 學 彈 頭 或 核 彈 頭 ,於1976年開始服役。主要用於攻擊敵人的 導 彈 發射陣地、指揮所、 彈 葯 庫、 燃 料 庫等重要 軍 事 目標。
據西方 情 報 部門估計, 前 蘇 聯 自1976年起裝備SS-21地地 戰 術 彈 道 導 彈 ,目前 俄 羅 斯 每年還在生產200枚,總庫存量可達到2500枚。1993年,在一次國際防務裝備展覽會期間,俄曾用SS-21 導 彈 進行射擊表演,發射的4枚 導 彈 全部命中目標,據稱,偏差不到10米。可以看出,SS-21仍是 俄 羅 斯 地地戰術 導 彈 武 器 中的中堅力量。
2.SS-23地地戰術 彈 道 導 彈 :
SS-23 導 彈 (又稱"蜘蛛 "導 彈 )是 前 蘇 聯 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第三代地地戰術 導 彈 。它採用先進的固體燃料 火 箭 發動機, 導 彈 的長度只有7.5米,比"飛毛腿" 導 彈 減短了3-6米,可最大射程卻從300千米增大到500千米,提高了60%。為了提高對遠距離目標的射擊精度,還採用了先進的慣性制導技術,使它的偏差距離減小到350米以內。
SS-23 導 彈 裝備在方面軍和集團軍的戰役戰術 火 箭 兵旅,取代了原裝備的"飛毛腿" 導 彈 。每個旅有3個營,共12輛 導 彈 發射車。它不僅用於打擊戰場上的戰術目標,而且要用來打擊戰役范圍的縱深目標,因此,在設計這種 武 器 時,特別強調是高遠射能力。
"蜘蛛"原計劃部署250枚,但是 美 、蘇 簽訂的中程 核 武 器 條約規定不得部署和生產射程500千米以上的 核 武 器 ,因此,實際上部署167枚以後就停止了裝備,已生產的200枚也必須銷毀。
3.SS-24 戰 略 彈 道 導 彈 :
SS-24是 俄 羅 斯 第五代 洲 際 彈 道 導 彈 ,用以取代SS-11,SS-17 導 彈 。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製,1985年初具備作戰能力。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200米,彈 長22米,彈 徑2米,彈 頭 威 力 為35萬噸 T N T 當量。
SS-24開始部署在開下,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其自下而上能力,改在鐵路發射車上實施機動發射。SS-24是分導式多 彈 頭 導 彈 ,可攜帶10枚35萬噸級的 子 彈 頭 。
SS-24 導 彈 具有命中精度高、彈 頭 威力大、可機動發射,還可以逃避對方探測與監視等特點,是一種有效的打擊硬目標的戰略 核 武 器 ,也是 俄 羅 斯 21世紀初繼續使用的 戰 略 核 武 器 。
4.SS-25 戰 略 彈 道 導 彈 :
SS-25"白楊" 導 彈 是 俄 羅 斯 第五代 洲 際 彈 道 導 彈 。SS-25 導 彈 開始發展時為單 彈 頭 ,後改進可攜帶多 彈 頭 。採用三級固體 火 箭 發動機,射程9976千米,命中精度260米,彈 長19米,彈 徑1.8米。採用多種發射方式,其自下而上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命中精度和打擊軟硬目標的能力與SS-24相似。SS-25是 俄 羅 斯 21世紀初將要繼續保留的 戰 略 核 武 器 ,共部署了260枚。
5.SS-27"白楊"-M 洲 際 彈 道 導 彈 :
"白楊"-M 洲 際 彈 道 導 彈 是 俄 羅 斯 研製的最新一代 洲 際 彈 道 導 彈 ,也是 俄 戰 略 核 盾牌的支柱,又名PC-12M型 導 彈 。射程超過1萬千米,公路機動型 彈 長22.7米(不含 彈 頭 17.9米), 彈 徑 1.85米,發射全重47噸,戰斗部1噸,三級固體 火 箭 , 單 彈 頭 ( T N T 當量約55萬噸級,據稱可改裝3枚 彈 頭 ),採用以慣導為主的多種制導技術,命中精度高。由於採用了一系列高新技術,該 導 彈 技術先進可靠,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可令敵方反導系統防不勝防。
1998年12月30日,俄第一個"白楊"-M 導 彈 團(10枚,地下井式發射)已部署完畢,並開始擔負戰略值班。1999年12月上旬,俄 隨即部署了第二個"白楊"-M 導 彈 團。
有關專家通過現有資料分析認為,"白楊"-M 導 彈 在技術性能上至少具有五大特點:一是火箭發動機功率強大, 導 彈 飛行初始段加速很快,使初始段乃至整個飛行過程所需時間大大縮短,對方難以實施有效的截。二是採用了先進的制導系統, 導 彈 命中精度極高。三是 導 彈 彈 頭 和制導系統運用了加固技術,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良好的飛行穩定性。四是採用了靈活的部署方式。井下部署可以利用原有發射井,並可與現有的作戰指揮和通信系統兼容;機動部署則大大提高了 導 彈 的自下而上能力。五是具有較大的改進潛力。該 導 彈 可以輕而易舉地改裝為多 彈 頭 分導式 導 彈 。據 俄 羅 斯 國防部長說:"這種 導 彈 的飛行性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目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防空 武 器 無法擊中它。"
6.SS-N-20潛基 彈 道 導 彈 :
SS-N-20潛基 彈 道 導 彈 是 俄 羅 斯 海軍新型潛地 戰 略 彈 道 導 彈 ,是分導式多 彈 頭 三級固體潛地 導 彈 ,也是當代最大的潛射 導 彈 ,分導式多 彈 頭 各有6~9個 子 彈 ,各 子 彈 核 當 量20萬噸。1982年服役,裝備於"台風"級 核 潛 艇 ,每艇有20個發射筒。共生產裝備120枚。
導 彈 全長15米,直徑2.2米,最大射程8300千米,起飛重量6噸,命中精度500~560米。採用 核 潛 艇 水下機動發射,慣性制導方式,三級固體 火 箭 發動機,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等特點,屬第四代潛射彈道 導 彈 核 武 器 。
與SS-N-18相比,SS-N-20 導 彈 的射程和命中精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實現了多 彈 頭 分導,但 導 彈 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還比較低,僅適合用於打擊抗壓強度不高的軟目標和面目標。
7."伊斯坎傑爾"-E戰術彈道 導 彈 :
"伊斯坎傑爾"-E是 俄 羅 斯 新一代戰術彈道 導 彈 武 器 系統。其主要特點是命中率高、機動性強和操作使用簡便。最大射程為280千米,最小射程為50千米。該 導 彈 系統主要用於摧毀敵火力打擊系統、防空系統、反導系統、機場和指揮所等點狀目標和面狀目標。
該 導 彈 系統由 導 彈 、發射車、裝填運輸車、指揮車、情報信息處理車、技術勤務保障車以及成套訓練設備組成。 導 彈 抗干擾和突防能力強,並具有對付反導系統的能力。目前部署有3種常規 彈 頭 ,即 子 母 集 束 彈(由54枚子彈組成)、鑽地彈和破片殺傷彈。
"伊斯坎傑爾"-E採用慣性+圖像匹配相結合的制導系統。圖像匹配製導系統通常用於修正慣性制導在中段和末段的制導誤差。這種制導系統的優點是可以及時糾正慣性制導積累的偏差,提高命中精度,而且其可見光紅外電視導引頭可以有效地對付電磁干擾,並可以在沒有月光的夜晚攻擊目標。但導引頭易受霧天和敵方施放的煙霧影響,而且還會受到較低雲層的影響。因此,這種制導方式在攻擊目標前需輸入目標信息,所以只能攻擊固定目標。
⑽ B61核炸彈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美軍武庫中的戰術核炸彈為B-61。該炸彈裝備美國空軍。1961年10月開始研製,1966年10月,生產出第一枚具有戰備性質的B61-0,1967年1月開始批量生產B61-0,1969年1月,B61-0的批量生產結束。此外,美軍一直在不斷改進該炸彈,先後發展了從B61-0到B61-11多個型號。1997年1月,最新型的B61-11開始批量生產。美國大約總計生產了各型B61核炸彈3150枚。在12個型號中,現役的有5個型號:B61-3,B61-4,B61-7,B61-10和B61-11型。B61是一種兩級內爆式輻射武器,其特點是重量輕,中等當量。B61核炸彈的重量為315.2~324.8千克;彈體長度為263.5厘米;彈體直徑為34厘米。圓偏差概率小於182.9米。
主要特點
B61-3型:它是具有300噸TNT、1500噸TNT、6萬噸TNT和17萬噸TNT四種爆炸當量的戰術炸彈。它是最早使用PBX-9502鈍感高能炸葯的核武器,也是最早(1980年)採用微機控制解保與點火系統的核武器型號。B61-4型:它是具有300噸TNT、1500噸TNT、1萬噸TNT和4.5萬噸TNT四種爆炸當量的戰術核炸彈。B61-7型:它是具有多種可選爆炸當量的戰術/戰略核炸彈,其低當量型號可用於戰術用途。最低爆炸當量為1萬噸TNT,最高達30萬噸TNT。它由B61-1型改進而成,使用PBX-9502鈍感高能炸葯。B61-10型:它是具有300噸TNT、5000噸TNT、1萬噸TNT和8萬噸TNT四種爆炸當量的戰術核炸彈。B61-11型:它是具有多種可選擇爆炸當量的戰術/戰略核武器,爆炸當量范圍從1萬噸TNT到34萬噸TNT。B61-11型能在爆炸前鑽入地下3~6米,與地面爆炸相比,它可以對地下目標進行更大、更強的打擊,因此又被稱為「鑽地彈」。B61-11型已成為美國自從1989年暫停核武器生產以來,核武器庫中最新的核彈頭。目前可以通過對B61-7型核炸彈進行改裝來獲得B61-11型核炸彈。目前,作為戰略核武器部署的B61-7和B61-11核炸彈共有350枚,分布在美國的七個空軍基地。作為戰術核武器部署的B61-3、B61-4和B61-10約為1350枚,其中1200枚戰術核炸彈存貯在美國內華達和新墨西哥州的空軍基地內,其他150枚部署在7個北約國家的10個空軍基地內。包括:比利時(10枚)、德國(45枚)、希臘(10枚)、義大利(30枚)、荷蘭(10枚)、土耳其(15枚)、英國(30枚)。
B-61核航空炸彈是美軍研製生產的一種多用途航彈。共有7種型號,66年裝備部隊,共部署約3000枚。
主要改型
B-61核航彈共有7種型號,其中60年代末裝備的B-61-1型為戰略核航彈,重322.7公斤,當量90萬噸,投彈高度500米。另6種均為不同威力級別的戰區核航彈,彈長361厘米,直徑34厘米,重300餘公斤,在10~50萬噸TNT當量范圍內設有4種當量。
B61炸彈是美國戰略防禦的組成部分,是核武庫中最老的武器,其中很多最初生產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早期。
這種炸彈是一個大家族,包括戰略與戰術炸彈兩個分支,戰略炸彈的型號為B61-7/11,戰術炸彈的型號為B61-3/4/10,前者當量為1到35萬噸,後者為300噸到35萬噸。戰術型的由空軍的F15/F16/F18/NATOTornado攜帶。
B61-7核炸彈。約有600多枚,其中部分已改裝成B61-11穿地核炸彈。
B61-11核炸彈。主要是由B61-7核炸彈改進而成,具有對地下目標的打擊能力,在爆炸前可鑽入地下3~6米深,主要用來替代B53核炸彈。
B61系列的核彈,有多個子型號,最早於1966年10月開始第一次生產,目前這一系列核彈前後共生產了3000多枚,是美軍現使用的核彈家族中最龐大的一種。
目前,美軍已經裝備部隊的核鑽地彈主要有B61-11核彈頭。這種彈頭是由一種氫彈改裝而成的。這種氫彈最初是從飛機上用降落傘投射並在空中爆炸的。後來,美國對這種氫彈作了一些改進,將彈頭裝進一個貧化鈾製成的針形彈殼內,從而形成了不再需要降落傘的核鑽地彈。這種貧化鈾比鉛還要重30%。
B61-11核航彈重約545公斤,長3.7米,彈體直徑約0.34米,彈尾直徑約0.57米,爆炸威力從300噸到30萬噸TNT當量,其間有五種不同的方案選擇。它採用空氣動力翼系統以提高命中精度,頭部裝有約1厘米粗的鋼頭錐,有一個113.5公斤重的平衡器。由於彈殼是針形的,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彈頭可以鑽進深達15米的地下爆炸。但目標偏差超過40多米,而這次美國想要的是目標偏差10米范圍以內的鑽地核武器,還要能鑽地更深。
對於B61-11的用途,外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B61-11是一種旨在用來對付利比亞、朝鮮和伊朗等「無賴國家」的新武器。因為美國懷疑這些國家可能正在企圖研製核武器、化學武器或生物武器,而研製這些武器的設施都在地下。但由於這種核炸彈將取代B-53核彈頭,所以,美國政府的官員們卻暗示,該鑽地彈是為了摧毀像俄羅斯這樣的核大國的地下指揮與控制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