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和平發展應該從哪些方面維持與俄羅斯之間的平衡
1、維護國家領地主權完整
2、保障國家資源能源
3、控制軍事戰略要地
4、打通海上交通運輸
5、增強民族自豪感
。。。。。
2. 冷戰後俄羅斯對外戰略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
冷戰後俄羅斯對外戰略的調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1992年)實行向西方「一邊倒」政策,尚未提出明確的亞太戰略目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為了爭取西方經濟援助,努力「融進西方文明社會」。這一階段的對外戰略和政策特點:
其一、完全向西方國家傾斜的「一邊倒」政策。
其二、以尋求西方大規模的經濟援助作為推動國內激進經濟改革的動力源,把西方的援助看作是解決國內經濟困難的靈丹妙葯,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與西方國際社會保持一致,在涉及俄羅斯切身利益問題上唯唯諾諾。
其三、1992年初期,俄羅斯外交部制定的外交政策雖然提出不但要偏重於歐美,而且要側重於亞洲,但並未付諸具體行動,在目標和政策上並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第二階段(1992-1993年)積極推行穩定東部安全環境,擴大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影響,確立以「亞太大國」地位為主要目標的亞太戰略。
俄羅斯在推行經濟改革過程中付出重大代價,但仍未獲得大規模援助和西方社會的信任,這大大傷害了俄羅斯人敏感的自尊心。俄羅斯不得不重新調整它的外交戰略,把目光投向經濟快速發展的亞太地區。
在這一時期,俄羅斯亞太戰略的特點主要體現為:
其一、以經濟合作為中心,發揮俄羅斯遠東的經濟潛力和地緣經濟優勢,爭取融入亞太多邊經濟合作機制,成為亞太經濟合作夥伴。
其二、以安全對話為重點,積極推動建立亞太地區安全體系。
第三階段(1994年至今)全力推行亞太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保持亞太力量均衡格局,藉助亞太制衡歐美,實現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大國復興」戰略。
俄羅斯外交政策轉變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前一時期推行的親西方外交造成的俄在亞洲格局中的不利局面,積極參與亞太地區所有的重要政治、經濟事務。在亞太地區推行以保障經濟利益為重點的安全戰略,強化和重視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以顯示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
在這一階段俄羅斯亞太戰略的特點主要體現為:
其一、俄羅斯的亞太戰略目標已不僅僅局限在謀求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的層面上,而是積極參與亞太地區的國際合作,謀求盡快融入亞太地區經濟發展一體化進程,並把亞太地區營造成俄同西方抗衡的戰略大後方和政治籌碼。
其二、在亞太地區實現以經濟利益為重點的安全戰略目標,進一步加強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和地位。
其三、這一時期俄羅斯同西方國家的矛盾日益暴露,它逐步意識到,作為世界大國的俄羅斯在世界大家庭中並沒有占據應有的位置,它追求的「俄羅斯大國復興戰略」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種種限制和阻撓。俄羅斯與歐美的關系此時是合作與對抗並存,在對抗和妥協中尋求發展空間。
3. 俄羅斯的新安全戰略
2009年5月13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了關於《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安全戰略》的總統令。該總統令的宗旨,是加強聯邦執法機關、各聯邦主體的國家權力機關、俄各組織和公民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付出的努力。被稱為俄羅斯聯邦「綜合性基礎文件」,闡述了在國防、內政、外交及經濟等領域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及應對手段,界定了俄國家安全利益所在。這個文件對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所有領域的安全風險進行了詳細盤點,將新的挑戰、傳統威脅和經濟安全確定為重中之重。
新安全戰略指出,俄羅斯克服了由蘇聯解體導致的政治及社會經濟領域的系統性危機後果,維護了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並開始恢復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與此同時,俄也面臨著與10年前完全不同的形勢和問題,過渡時期已經結束,進入長期戰略發展的高水平時期。俄現在遇到了新的挑戰,需要新的應對方法。正如梅德韋傑夫總統在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上說,新國家安全戰略保持了國家安全領域政策的延續性,充分反映了俄國家發展重點及國家利益體系,其主要思想是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安全問題。
新安全戰略指出,北約主導的全球及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架構存在的缺陷、國際法律制度及機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對國際安全保障構成威脅。大國矛盾及某些國家反復以單邊武力手段解決國際矛盾的可能性,對俄國家利益的保障造成不利影響。為應對上述威脅,俄將繼續進行軍事改革,同時保留戰略核武器潛力,完善軍隊組織指揮結構和部署體系,增加常備部隊數量。軍隊改革新任務是,建立由聯邦行政機關負責的部隊裝備統一采購體系,以及建立統一的軍隊後勤和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在長遠的未來,國際政治的注意力將集中於爭奪能源產地。在爭奪資源時不排除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可能,這可能打破俄羅斯及其盟國邊境附近地區的現有力量平衡。而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大大降低了維護全球及地區穩定的可能。俄為維護國家利益,將推行「合理和務實的對外政策」,避免軍備競賽等耗費巨大的對抗。此外,俄將積極參加多邊合作,與獨聯體國家開展雙邊及多邊合作是俄外交的優先方向。
新安全戰略強調,經濟安全問題對其他安全問題影響巨大。從造成損失的規模看,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與大規模戰爭相提並論。經濟安全甚至超越傳統安全問題,被提到了俄未來戰略安全保障的首要位置上。特別強調俄羅斯國家安全狀況,直接取決於國家經濟潛力等因素。俄未來經濟領域中的主要戰略風險包括:國家無力改變能源出口模式、本國經濟的競爭力低下、對本國資源喪失控制權等。同時指出,俄經濟發展思路,在於發展國家創新體系,提高勞動生產率,更新國家重點經濟產業,開發新的能源產地,以及完善銀行體系和金融服務行業。
2009年5月13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批准了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這份戰略文件指出,未來國際政治的焦點將在能源爭奪上,俄羅斯可能面臨若干場爭奪資源的戰爭,而俄羅斯將不惜使用武力來捍衛本國利益。
俄羅斯曾在1997年和2000年通過類似的國家安全學說,而新的安全戰略則明確了未來10年俄在國防、內政、外交及經濟等領域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及應對手段。文件共13頁,其中確保能源安全成為焦點之一。文件說,在長遠未來,國際政治的焦點將集中於爭奪能源。在爭奪能源時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這可能打破俄羅斯及其盟國邊境附近地區的力量平衡。
世界主要國家也在為控制能源展開競爭,其范圍涉及中東、巴倫支海大陸架及北極其他地區、裏海和中亞地區。對於資源豐富的北極,俄羅斯一直堅稱,沒有打算將北極軍事化,但分析人士認為,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對能源爭奪戰的闡述,則暗示俄羅斯可能使用武力來捍衛自己的利益,尤其因為全球變暖使在北極開發變得更可行的情況下。近年來,北極爭奪戰悄然興起,美國、挪威、加拿大和丹麥目前都已經加入了對北極大陸架的爭奪戰,這里埋藏著數十億噸的石油和天然氣。擬在北極建軍事基地。為捍衛俄北極利益,國家安全戰略進行了詳細規劃:2011年前,俄羅斯將完成對北極地區的地理勘探,以獲得可以證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區域是俄大陸架延伸的足夠證據;2012年至2015年,俄羅斯將力爭贏得國際社會對俄方擁有北極部分地區經濟專屬權的認可,並著手開發北極資源。國家安全戰略文件還提出在北極邊界建立「軍事基地」,從而在不同的軍事和政治局勢下,保證安全。
此外,俄將積極參加多邊合作,與獨聯體國家開展雙邊及多邊合作是俄外交的優先方向。文件還指出,俄羅斯將加強與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的關系。
4. 俄羅斯東西平衡的全方位地緣戰略是什麼
俄羅斯天生具有對外的擴張性,這種對外擴張根源於其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從地緣政治策略上講,這就是「以空間換時間」,只要俄羅斯能夠把國境線向外部擴張,就能得到更多的時間動員兵力、資源。哪怕是敵人已經深入俄羅斯的腹地,如果其腹地足夠廣闊,那麼,俄羅斯還可以通過破壞敵人的補給線、分散敵人的兵力等辦法,耐心等待轉敗為勝。
5.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目標和總體框架
俄羅斯自獨立以來,外交政策始終與其民族歷史、國家安全、經濟和軍事利益密切相連,而大國思想、強國之夢為立國之本。因此,俄羅斯對外政策及時調整方向,適時地維護國家民族利益。1999年12月31日普京接替葉利欽總統,入主克里姆林宮。普京務實、靈活的外交風格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面對世紀之交的國際形勢和俄羅斯衰弱的經濟實力,剛剛上任的普京總統於2000年7月推出了《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新構想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及其保障手段進行重新認識」,在總體繼承葉利欽時期的外交戰略和目標的基礎上,調整了對外政策及其策略。強調對外政策的基礎是「務實,經濟效益,國家利益」。對外政策的宗旨為「國內目標高於國外目標」,即外交最迫切的任務是為國家經濟振興服務,為順利實施國內改革和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目標:通過振興經濟,重振俄羅斯的大國雄風。
俄羅斯務實靈活外交的整體框架:獨立自主和建設性的外交政策。
對外政策建立在國家利益的基礎之上,而不再是某種意識形態。
致力於建立符合於當今世界現實及利益多樣性的多極國際關系體系,聯合國應當是調解國際關系的主要中心。
力求平衡、全方位的對外政策,既側重發展同西方國家的關系,又重視發展同東方國家的關系。俄羅斯歐亞大國的地緣政治地位,決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既面向西方又朝向東方的「雙頭鷹」外交。
同世界各國建立夥伴關系的順序是:外交的優先方面是繼續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傳統的優先方面是發展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同美國的關系是外交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同亞洲國家關系,特別是同中國、印度和日本的關系是俄羅斯外交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發展同傳統盟友朝鮮、古巴和中東等國家的關系對俄羅斯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俄羅斯周邊建立睦鄰地帶,努力消除和防止緊張和沖突的策源地。
在解決優先任務時,特別是處理同美國和西方國家關系時,既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又努力通過對話與合作的途徑解決分歧;努力尋求共識和共同利益,避免對抗。
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了由外交部制訂的《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概論》。俄羅斯總統是在2006年6月27日召開的俄羅斯大使及常駐代表大會上,責成外交部對外交政策進行這樣的綜合性分析的。這一概論及其中的建議將作為俄羅斯領導層在各個相應方向上,執行外交方針時採取行動的參考。公布這一概論是俄羅斯外交政策公開性的又一個例證,同時也表明俄羅斯運用理論依據探討國際現實問題中的所有實質性領域的意願。
對外政策概論是為了鞏固在俄社會中業已形成的對國家外交政策基本問題的廣泛共識。俄羅斯聯邦議會兩院的下屬專門委員會、俄羅斯社科問題研究機構和政策研究中心、非政府組織、企業家協會參加了外交政策概論的起草工作。概論還參考了外國專家的意見。
俄羅斯的對外政策是建立於保障國家穩定、安全發展和促進加強國際關系的原則基礎上。這些宗旨都源於《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並在《俄羅斯對外政策構想》中明確地體現出來。國家對外政策的基礎是《憲法》和聯邦法律。國際法准則和俄羅斯簽署的國際條約也是俄羅斯法律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羅斯對外政策的主要方向由俄羅斯聯邦總統來制定,外交部負責具體制定和實施對外政策,相關的職能根據總統令賦予外交部。近年來俄羅斯對外政策變得比較靈活。靈活的對外政策可以避免沖突、與所有國家探尋共同利益和採取互利的解決辦法。俄羅斯對外政策是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離主義,也反對任何破壞國際穩定、妨礙國際合作的挑釁行為和計劃。俄羅斯聯邦在國際關繫上主張防止包括核武器對抗在內的任何性質的軍事對峙。因此在2003年俄羅斯與美國簽署並批准了《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在八國集團范圍內俄羅斯與世界發達國家保持著互利關系,這對國際社會所有國家間的發展、友好及保護全球文化和自然遺產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機會。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一體化(例如:加入巴黎俱樂部、倫敦俱樂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及正在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使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扮演了新的角色。
目前俄羅斯和17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駐外機構包括140個大使館和12個駐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處、74個總領館和4個領事館。俄羅斯聯邦外交部總部有3300名工作人員,在全俄境內有36個辦事機構。在莫斯科有包括歐盟委員會和馬爾他騎士團代表處在內的140個國家駐俄使館。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話說,2006年,「俄羅斯因素」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明顯增強。《美國思想者》等西方媒體的評論或許更直接:「北極熊終於睡醒了!」
6.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蘇聯(俄羅斯)的軍事戰略理論,具體一點的都有些什麼,能按照時間節點總結下嗎
蘇聯貫串始終的就一個,世界革命。只是形式或有調整。
起初很激進,到處建立共產黨和發動革命,但是都不理想,不是共產黨本身很弱,往往在蘇聯的指導下,小黨並入大黨,到今天基本無聲無息的狀態,不知道還都活著嗎?中共起初加入國民黨,也是這個狀態,無奈國民黨太右太保守,又帶著中國政治古來野蠻兇狠的一面,結果對舊物幾乎毫無革新,對單純的工人罷工之類形成的無軍隊革命的激進局面,都至於怕的要死,把槍口對准了狂殺。。。再就是共產黨雖然很強,甚至根本已經接近成功,而且甚至成功的可能出現不止一回,反而是蘇聯出於自己的利益,各種方式讓他掩旗熄火,比如1927年的中共遭遇大屠殺,一戰前後歐洲一些共產黨的失敗,二戰後共產黨集體強盛後的失敗,都是。
所以事實上,蘇聯自己就有阻擋他國激進革命的強烈傾向,後來似乎有所覺察,世界也已經和平安定,蘇聯就變成了搞軍事集團,控制勢力范圍,部分的短期內的妥協戰略,搞基本是防禦性的軍備競賽。。。
7.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是如何重建貨幣體系的新貨幣和就貨幣有什麼不同
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以及經濟體制的變化過激,導致通貨膨脹嚴重,盧布不斷貶值。俄羅斯政府的措施只有不斷印發鈔票,加大面額,之後出現了面值5000,10000,甚至十萬一張。
8. 冷戰後俄羅斯對外戰略的調整分為哪三個階段
俄軍事戰略調整的根本目標是有能力擊敗針對俄及其盟國的武力施壓和入侵。從根本上講這還是應對「威脅」的軍事戰略思想,並非著眼於主動的「能力」建設思想。這是俄羅斯軍事戰略調整與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根本差別,其他的一切差異都是源於這個根本的差別。當前俄羅斯軍事戰略在軍事力量部署方面顯示出幾大特點:一是加速獨聯體軍事一體化進程,重點是以俄白聯盟為核心構建獨聯體聯合防空體系。二是努力與歐洲建立更緊密軍事夥伴關系。三是將首先在遠東地區部署最新型戰役戰術導彈系統。四是加大在高精尖武器系統,特別是新型戰略武器研製方面的投入。
操作上的策略是:隨時對威脅作出反應,不排除「先發制人」。俄羅斯除了保存和加強其核戰略遏制力量外,還試圖在和平時期能夠有效應對兩場任何形式的軍事沖突。雖然都標榜為「先發制人」,但俄羅斯軍事戰略中的「先發制人」概念是在威脅臨頭的情況下被動地「先發制人」,而美國軍事戰略中的「先發制人」概念是根據美國自身判斷,在需要「先發制人」進行打擊的任何情況下「先發制人」,這其中既包括了被動的「先發制人」,也包括了主動的「先發制人」。
為了確保「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目標得以實現,俄軍採取了四大舉措:
首先,強調質量建軍和軍隊的機動靈活性。俄增加了常備部隊的數量,並提高其大范圍快速部署的能力。同時,俄在常備部隊的基礎上,組建接受統一指揮的常備武裝力量集群,並將其部署到所有的戰略區域。常備武裝力量集群可隨時根據需要部署到任何地方。
第二,在大量裁減軍隊人數的情況下,俄軍加快向合同制方向轉化的步伐,走職業化發展的道路。目前,俄武裝力量已有13萬名士兵和軍士簽訂了服役合同,佔全軍總人數的22%;到2007年,還將有14.7萬名服役的士兵和軍士轉為合同制。
第三,給軍隊配備現代化的武器。目前俄軍現代化武器的配備量只佔軍隊武器裝備總量的20%—30%,到2010年,俄軍先進武器裝備要達到軍隊裝備總量的35%,2015年達到45%。
第四,根據從最近10年來戰爭表現出的特點,俄軍要加強和鞏固反導彈襲擊和反擊空中打擊的能力。
2006年2月2日俄羅斯《獨立報》一篇題為《總參謀部揭開秘密改革計劃》的文章披露了俄羅斯軍事戰略改革的進程。俄羅斯將正式放棄軍事戰略中的「對稱」原則,即放棄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同潛在的敵人保持數量上的平衡這種做法,轉而根據「非對稱」原則建設武裝力量和軍事組織。在高技術條件下,維持數量龐大的軍隊應對大規模常規戰爭或核戰爭,顯然與國家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有明顯矛盾。
為此,俄羅斯將進一步精幹常備部隊,發展偵察、通訊和電子對抗部隊。軍隊結構要形成作戰部隊和保障部隊的最佳配置,以便在不同的戰略方向建立有自我保障能力的集團軍。另外,為了實現戰略遏制和地區遏制,俄羅斯核力量的潛力要保持在起碼的足夠水平上。再者,要重點發展空軍,在資金分配上要照顧到防空武器的發展,將來還要重視發展太空防禦力量。
在軍事力量的組織模式方面俄羅斯將作出一些重大決定: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職能將被分開,國防部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文職機構,對軍隊進行監督,執行幹部政策和負責軍隊給養並負責對軍隊進行精神道德教育,而總參謀部將負責統一指揮軍隊的軍事行動。同時一些軍兵種將被取消,轉而在其基礎上組建戰略核力量司令部和軍事太空防禦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等。軍區的地位將降低,主要的指揮單位是地區司令部,軍區將服從地區司令部指揮。可能成立的3個地區司令部將分別是,建在烏蘭烏德(包括遠東軍區和西伯利亞軍區)、薩馬拉(伏爾加河沿岸一烏拉爾軍區和北高加索軍區)和莫斯科(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而且莫斯科軍區的司令部有可能搬到斯摩棱斯克)。拆解所有的4個艦隊,取而代之的是分艦隊和區艦隊,它們將聽從地區司令部指揮。從這些措施中,我們或多或少地看到美國軍事力量組織模式的影子。
俄羅斯的行動反映了世界范圍內的新軍事變革和軍事戰略大調整的趨勢
9. 俄羅斯和伊朗作為敘利亞盟友,阿薩德如何平衡兩國在敘利亞的利益
隨著敘利亞政權的盟友莫斯科和德黑蘭的經濟利益開始在該地區發生沖突,兩國之間出現了裂痕。阿薩德能在積累巨額戰爭債務的同時與雙方保持關系,但阿薩德是在俄羅斯跟伊朗之間做了一個調解員的0角色幫助俄羅斯跟伊朗分析顯得利與弊來平衡兩國在敘利亞的利益。
俄羅斯分析師哈利布尼科夫(Khelibnikov)表示,如果關於馬革陣和阿薩德政權之間政權問題的報道是真實的,那麼這表明敘利亞商業精英之間的裂痕正在擴大。盡管俄羅斯和伊朗都同意讓阿薩德政權繼續掌權,但俄羅斯和伊朗在敘利亞總是有不同的目標和利益。在戰後的敘利亞,有理由假設俄羅斯和伊朗將繼續在某些地區發生沖突,並增加它們在實地的分歧。」
10. 俄羅斯戰略重地首次對中國開放,具體情況如何
俄羅斯戰略首次對中國開放,具體情況如何?我們還不咋了解呢,現在才開飯,我們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