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米格和蘇伊霍哪個好

俄羅斯米格和蘇伊霍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2-04-27 15:40:07

Ⅰ 俄羅斯的圖系列飛機和米格系列還有蘇系列哪個厲害

圖系列是轟炸機,和另倆不好比較
現狀是蘇系的比較好,但在蘇-27出世之前,米格都是壓蘇霍伊一頭的。

Ⅱ 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與蘇伊霍設計局,時下最頂級的飛機有哪些

俄羅斯提出研製第5代戰機。米高楊:1.44驗證機。蘇霍伊:蘇47「金雕」(經典前掠翼戰機)。但最終俄羅斯兩種方案全都放棄,以蘇霍伊為主,米高楊參與審計最終研製成了T50…

Ⅲ 米格-35和蘇-35那種飛機更好呢

Ⅳ 米格-31,米格-35和蘇-35比,哪個性能更好

米格31主要用途為截擊機,可高速巡航;
米格35為米格29改進型,主要改善了航程和航電設備,彌補米格29腿短的缺點;
蘇35是重型戰斗機,綜合性能比以上倆中都要好,有航程,有速度,機動性也好,火控設備安裝了俄羅斯最新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
綜合比較蘇35性能最好。

Ⅳ 蘇—33與米格—29k那個更好

有些人答案扯淡沒邊,似是而非。
su33空重18.6,使用空重19.2,包含基本滑油,飛行員,機炮。最大起飛重量33.載油9.4噸之後,還有4.4噸武器搭載空間。
米格設計局的官網顯示印度用的mig29k空重12.7噸,飛行員,滑油,機炮算上後重13.1噸。最大起飛重量24.5噸,內載油是5.1噸,外部載荷最大7噸。滿內油之後還有6.3噸的載荷空間。
Specifications (MiG-29K)
Data from Russian Aircraft Corporation MiG data,[6] Gordon and Davidson,[65] Deagel.com[66]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Crew: One / Two (KUB)
Length: 17.3 m (57.76 ft)
Wingspan: 11.99 m (39.34 ft)
Height: 4.40 m (14.44 ft)
Wing area: 43 m² (462 ft²)
Loaded weight: 18,550 kg (40,900 lb)
Max. takeoff weight: 24,500 kg (54,000 lb)
空重11噸的是mig29A,空重10噸的是mig29沒有出生過,誰說有,去誰家裡要。
mig29k的主要問題是,要實現與su33同樣的作戰半徑,必須要帶三個1800L的副油箱。內油航程只有2000km,而su33輕易超過3000km。
Ferry range: 2,000 km (1,243 mi) / 3,000 km (1,860 mi) with 3 drop tanks。這樣不僅佔用三個重載掛架,還要佔用5.2噸的載荷空間。此時的載荷就只有1.1噸了。只能帶2+2做空中防禦作戰或者巡邏。
反過來看此時的su33,雖然只有4.4噸武器載荷。但是可以攜帶三倍於mig29k的武器數量。如果是對空防禦作戰,mig29k需要三個起落架次,才能達到su33的作戰水平。如果是奔襲1200km以上的對地攻擊,此時mig29k幾乎無計可施。除非空中加油,否則一去不返的尷尬就會出現。su33則不會,4.4噸載荷,可以攜帶多達6枚1000磅級別的制導炸彈,還能攜帶2+2的自衛武器。
不過如果作戰距離縮短到800km以內,mig29會稍微搬回一些劣勢。此時只需要攜帶一個副油箱,武器載荷的豐富程度就高的多。而且甲板上的回收,布置,放飛空間都比SU33要好。

Ⅵ 蘇聯米格21戰斗機與我國的殲7哪個性能好呢

後期的殲-7性能基本上已經遠超過MIG-21了,殲-7早期的確是仿造MIG-21的機型,但是因為長時間使用和改造,基本已經吃透了設計構造,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造和優化,從飛行性能和航電設備的水平來說跟MIG-21已經基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機頭進氣坑還是跳不出去,所以才有後來的J-8跟FC-1

附圖是巴基斯坦的J-7,可以看到翼型的構造跟原版MIG-21已經有很大差別了

Ⅶ 蘇聯哪種製造的飛機雖然部件不先進但是總體性能卻很好

米格-25戰斗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5,英語:Mikoyan MiG-25,北約代號:「狐蝠」,Foxbat),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20世紀60年代末期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斗機,是世界上第一種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斗機。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是世界上闖過「熱障」(M2.5)僅有的三種有人駕駛飛機之一(另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四十年前,蘇聯飛行員維克多·伊萬諾維奇·別連科駕駛機密的米格-25P狐蝠叛逃到日本函館,美國技術人員拆解了該飛機發現:米格—25戰斗機所使用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戰機相比要落後得多,而其整體作戰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美國等其他國家同期生產的戰斗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設計時從整體考慮,對各零部件進行了更為協調的組合設計,使該機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諸方面反超美國戰機而成為當時世界一流。這一因組合協調而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後人稱之為「米格—25效應」。
米格-25效應: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的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的相比都落後,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換言之米格—25效應是指,事物的內部結構是否合理,對其整體功能的發揮關系很大。像木炭和鑽石,同樣的碳原子因為結構不同構成了完全不同硬度的東西。結構合理,會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結構不合理,整體功能就會小於結構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現負值。

Ⅷ 蘇式飛機和米格飛機哪個更厲害一點呢

米格設計局(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都是俄國優秀的戰斗機設計局。 由於分工不同,「米格」主要設計前線戰斗機,一般都比較小而輕,所以作戰性能總是比設計重型制空戰斗機的蘇霍伊設計局的戰斗機差一些。 在冷戰時期,米格戰機一直都是前蘇聯對外援助、出口的主力戰機,也是世界上被裝備、生產、仿製最多的戰斗機。 直到冷戰結束,俄羅斯取消了前蘇聯時期禁止技術水平較高的蘇霍伊系列出口的限制,蘇(-27)式戰機風頭強勁,米格(-29)戰機無法再獨領風騷,米格設計局也陷入了的困難之中。 你問這兩種戰機有何不同,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是自用的、重型、科技含量高、造價也高。另一種是可供出口的、輕型、造價低、可改進度不高。就好比美國的 F-15和 F-16,是冷戰時期戰斗機流行的高(重)低(輕)搭配方式。 蘇27對米格29:誰是蘇聯最好的戰斗機 在討論蘇聯戰斗機的時候,「最好」和「側衛」這兩個詞是出現的最多的,大眾很容易接受「SU-27是最好的戰斗機」這一觀點。不過,畢竟也有一些持相反觀點的人,他們認為最有用的、用來擊落F-15和F-16戰斗機的既不是SU-27也不是MIG-31,而是MIG-29。這兒將列舉一些事實,使得讀者可以比較SU-27和MIG-29之間的優劣和差異,並對這兩種飛機了解得更多。 SU-27的長處 航程遠 載彈量大,包括6枚R-27中距導彈(R-27R/R1,R-27ER,R-27T/ET) 信息優勢,功能更強大的航程 無與倫比的機動性能 MIG-29的短處 航程有限 最多隻能攜帶2枚R-27(R-27R/R1),無信息優勢,依賴於地面控制指揮系統(GCI) 處理能力差,抗干擾性能差 從上面這些通常使用較為廣泛的比較來看,SU-27無疑是一種眾望所歸的戰斗機,而MIG-29則顯得很一般。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去看問題,那麼SU-27的優勢都將弱化,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強大。 全副武裝的德國MIG-29戰斗機 航程 首先應當承認航程確實是SU-27的一項重要性能,但這個性能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量上的缺陷。當SU-27的燃油不少於2/3的時候,飛機的機動性能很差。這一事實經常被忽略,因此大航程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MIG-29C之前的MIG-29確實存在很嚴重的航程問題,MIG-29C在背鰭部位加裝了一個「駝背」形的油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燃油問題。從作戰需要角度看,MIG-29本身作為奪取「戰區制空權」的戰斗機,其航程並不需要很遠,這只是種防禦型截擊機。MIG-29雖然帶的油少,但是其體積也小,因此當SU-27很早就被發現的時候MIG-29卻依然不知所蹤。在執行適合的任務時,MIG-29A攜帶一個內含400KG燃油的機身中線副油箱,這些燃油用來啟動、起飛、巡航,機身油箱中500KG燃油准備用來格鬥(包括開加力1分鍾),另外還需要准備1000KG左右的燃油返回基地。除此之外還剩餘2500KG燃油,足夠用來以0.8M速度、40000英尺高度進行5分鍾的巡航飛行。從原東德的基地起飛,這足以應付MIG-29飛往英國南部作戰。 機動性 兩種戰斗機都是聲名卓著的高機動戰斗機,二者的設計師在氣動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MIG-29一度獲得「世界上機動性最好的戰斗機」的稱號,很多人們把SU-27估計的過高了。MIG-29是被設計用於低速機動作戰的戰斗機,在低速狀態MIG-29擁有出色的機頭指向能力,在頭盔瞄準系統和R-73導彈的組合下,MIG-29對於任何戰斗機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威脅。事實上根據一些F-16戰斗機的飛行員說,在低速時MIG-29的確比F-16更加容易操作。 SU-27雖然也是一種傑出的高機動戰斗機,但是這種機動性能只表現在油量不足出現「返航」提示的時候。因此SU-27隻適合於執行一些能精確計算油量的任務---這在平時訓練中很容易做到,但在實戰環境中幾乎沒有可行性。在實際狀態中,SU-27可能將被迫拋棄中距導彈等外掛物,以提高自身的機動能力。 BVR(超視距攻擊)能力 首先,兩種飛機的主要中距攻擊武器都是R-27型導彈,這種導彈是為SU-27戰斗機量身定做的。SU-27飛機最多可以攜帶10枚各型R-27導彈(包括R-27R/R1/ER/T/ET型),而MIG-29隻能攜帶兩枚(包括R-27R/R1/T型)。 很明顯,SU-27攜帶的武器更多,但是更重的武器在現代空戰中是否真的必要呢?一方面,現代戰斗機速度快,空戰過程很短促;另一方面,現代戰斗機在同時對付多目標方面並不優秀,一架戰斗機在對一架敵機攻擊的過程中未必來得及使用那麼多導彈。空戰中往往第一次交錯就能決定結果,第一次迎頭接觸後敵我雙方通常都會盡量脫離,以避免由於位置感知能力的缺陷而遭到其他隱藏的敵人的攻擊。SU-27的N-001雷達和MIG-29的M-019雷達都是機械掃描脈沖多普勒雷達,在實際作戰中都只能一次攻擊一個目標,因此SU-27攜帶大量中距導彈的意義令人懷疑。通常SU-27會攜帶相同數量的R-27紅外型和雷達型導彈,但是大多數導彈都沒有使用的機會。 對於紅外導引頭的R-27T/ET型導彈而言,射程完全取決於目標的距離,因為不論是SU-27還是MIG-29都沒有有效的數據鏈系統。而紅外導引頭通常對飛機尾部要比迎頭更敏感,因此雖然SU-27的雷達探測的距離較遠,但對於R-27T/ET來說並沒有什麼優勢,因為這種導彈通常被用來進行後半球攻擊(追尾攻擊)。但在實戰中MIG-29的飛行員往往比SU-27的飛行員更加果斷的使用R-27T/ET導彈,因為SU-27飛行員還要去考慮一些諸如飛機重量、使用何種導彈的問題。 攜帶2枚R-27和4枚R-73導彈的MIG-29 MIG-29隻能攜帶2枚R-27導彈,這使得MIG-29的訓練和作戰都變得簡單且程序化:MIG-29將迅速的發射兩枚中距彈攻擊同一個目標並且准備進入近距格鬥。同時發射兩枚導彈一方面可提高命中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飛機左右不平衡(這將極大的影響飛機的機動性,對MIG-29而言可用攻角將從24度降低到15度)。SU-27飛機基本上類似一個槍手:在理想的環境中可以有條不紊的對5個目標依次發動攻擊,每個目標分配1枚雷達制導型R-27和1枚紅外製導型R-27,不過恐怕在實際作戰中不會有敵人肯這么耐心的等待。 雷達因素 對RCS值為3平方米的目標來說,SU-27的N001雷達的探測距離是80-100KM(迎頭)和40KM(追尾),MIG-29則分別為75-85KM和35KM。 兩種雷達都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一個;都是3cm波長、卡賽格輪天線和脈沖多普勒體制;N-001的掃描范圍是±60度,N-019的掃描范圍是±67度。N-001具備一定的探測距離優勢,但是兩種雷達都使用TS100處理器(每秒處理170,000條指令),因此在對目標的解析上無甚差別。事實上由於蘇聯在電子工業上的薄弱,這兩種雷達按照西方的標准來看都是非常落後的,可以說這兩種雷達都不適合於現代空戰。 GCI(地面引導截擊系統)支持 前蘇聯的防空體系著重於使用GCI系統指揮飛行員作戰,這一點經常遭到西方的詬病,西方空軍認為這一點極大的限制了飛行員自身的靈活性。不過實際上西方飛行員同樣依賴於預警機的支援,單憑戰斗機自身的雷達是很難找到目標的。在比較MIG-29和SU-27兩種飛機時,必須從這兩種飛機的研製背景說起。 MIG-29作為前線戰斗機而研製,SU-27飛機則成為國土防空軍的主力。前線航空兵通常會面臨大量的敵機並且在環境惡劣的戰場作戰,一方面地面雷達根本不足以支持這種大規模空戰,另一方面地面雷達本身就很難保證始終完好的使用,因此MIG-29在作戰方面並不很強調依靠GCI系統,其訓練內容合作戰模式接近於北約的戰斗機;而國土防空軍主要的任務是攔截深入領土的轟炸機、偵察機等,地面雷達可以保證提供99%的信息,這足以支持截擊機作戰,因此,在對GCI系統的依賴(或者說支持)上,SU-27要比MIG-29更甚一籌。 結論 從上面列舉的一些事實可以看出,MIG-29並非毫無優勢。SU-27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是MIG-29的一種發展型。 從歷史的角度看,SU-27有一個很大的不足,這種飛機是為了滿足冷戰的需要而建造,但是當1978年第一架SU-27(T-10)試飛後蘇聯發現這種飛機並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於是飛機進行了重新設計。第一批生產型的SU-27於1984年服役,但相關的武器設備則到85年才交付使用單位,而且最初的使用單位只是一些試飛單位。直到1989年,一些實用的SU-27才正式投入部隊使用,大約到1990年形成了戰鬥力。而在這漫長的時間里,MIG-29早已逐漸完善並且擔負重任了。 事實上到了1990年,冷戰實質上已經結束。在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冷戰最激烈的日子裡,駐扎在東德的MIG-29從來就沒有得到過SU-27的支援,一直在面對北約的戰斗機孤軍奮戰。在蘇聯的防禦體系中,MIG-29部隊也一直是最有價值的作戰單位。 直至今天,SU-27依然在不斷改進並且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在實戰中SU-27也的確比MIG-29表現的更好一些。但是請注意一點:MIG-29從來就沒有能工作在「A」模式(標准空戰模式),也從來就沒有得到過設計構思時設想應該能夠得到的支持 編者註:該文有意迴避了一些MIG-29戰斗機的缺點,在作戰方式上也偏袒於MIG-29的方式,因此文中的觀點只能參考。 參考文獻:(千龍軍事網編譯) 回答:2005-10-10 08:12 共0條評論... 評論 ┆ 舉報 mig_25狐蝠 [學弟] 最早時,米格是研製空優戰斗機,就是殲擊機,機動性高,主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為轟炸機護航。蘇霍伊則是研製截擊機,主要任務是保衛領空,要求是高空高速,機動性能稍差。只是到現在,飛機研製發展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才導致現在的局面,在空優方面,蘇式反而拔了頭籌。(當然也有兩家內部的變故) 回答:2005-10-10 08:48 共0條評論... 評論 ┆ 舉報 abigbluesea [學弟] 看什麼飛機比 一般米格是空軍用戰斗機 蘇是防空軍用截擊機 功能不同 回答:2005-10-10 09:26 共0條評論... 評論 ┆ 舉報 冢冢園茵 [大師] 米格戰斗機和蘇式戰斗機的本質區別在於"門出不同" 米格飛機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系列,所以獲得以米高揚名稱縮寫的代號米格MiG 而蘇式飛機是蘇霍伊設計局的,獲得代號蘇su 蘇聯時代的飛機設計局還有如圖波列夫(圖Tu)伊柳辛(伊爾Il)雅科夫列夫(雅克YaK)等 在社會主義體制下,各個設計局研發方向各有側重也有一定競爭,形成比較良性的研發產業 米高揚和蘇霍伊兩個局都側重戰斗機的研發,相比較而言,米高揚開發的多是輕型的制空戰斗機,而蘇霍伊則多為重型,但隨著軍方對戰斗機需求力度加大,二者研發范圍互有重疊,很難界定 回答:2005-10-10 10:03 共0條評論... 評論 ┆ 舉報 長虹橫貫 [學長] 兩個廠家,產品各有特色! 回答:2005-10-10 11:02 共0條評論... 評論 ┆ 舉報 flx694 [新手] 米格戰斗機和蘇式戰斗機的本質區別在於"門出不同" 米格飛機是米高揚設計局研發的系列,所以獲得以米高揚名稱縮寫的代號米格MiG 而蘇式飛機是蘇霍伊設計局的,獲得代號蘇su 蘇聯時代的飛機設計局還有如圖波列夫(圖Tu)伊柳辛(伊爾Il)雅科夫列夫(雅克YaK)等 在社會主義體制下,各個設計局研發方向各有側重也有一定競爭,形成比較良性的研發產業 米高揚和蘇霍伊兩個局都側重戰斗機的研發,相比較而言,米高揚開發的多是輕型的制空戰斗機,而蘇霍伊則多為重型,但隨著軍方對戰斗機需求力度加大,二者研發范圍互有重疊,很難界定 蘇27對米格29:誰是蘇聯最好的戰斗機 在討論蘇聯戰斗機的時候,「最好」和「側衛」這兩個詞是出現的最多的,大眾很容易接受「SU-27是最好的戰斗機」這一觀點。不過,畢竟也有一些持相反觀點的人,他們認為最有用的、用來擊落F-15和F-16戰斗機的既不是SU-27也不是MIG-31,而是MIG-29。這兒將列舉一些事實,使得讀者可以比較SU-27和MIG-29之間的優劣和差異,並對這兩種飛機了解得更多。 SU-27的長處 航程遠 載彈量大,包括6枚R-27中距導彈(R-27R/R1,R-27ER,R-27T/ET) 信息優勢,功能更強大的航程 無與倫比的機動性能 MIG-29的短處 航程有限 最多隻能攜帶2枚R-27(R-27R/R1),無信息優勢,依賴於地面控制指揮系統(GCI) 處理能力差,抗干擾性能差 從上面這些通常使用較為廣泛的比較來看,SU-27無疑是一種眾望所歸的戰斗機,而MIG-29則顯得很一般。但是如果換一種角度去看問題,那麼SU-27的優勢都將弱化,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強大。 全副武裝的德國MIG-29戰斗機 航程 首先應當承認航程確實是SU-27的一項重要性能,但這個性能也帶來了一些弊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量上的缺陷。當SU-27的燃油不少於2/3的時候,飛機的機動性能很差。這一事實經常被忽略,因此大航程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MIG-29C之前的MIG-29確實存在很嚴重的航程問題,MIG-29C在背鰭部位加裝了一個「駝背」形的油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燃油問題。從作戰需要角度看,MIG-29本身作為奪取「戰區制空權」的戰斗機,其航程並不需要很遠,這只是種防禦型截擊機。MIG-29雖然帶的油少,但是其體積也小,因此當SU-27很早就被發現的時候MIG-29卻依然不知所蹤。在執行適合的任務時,MIG-29A攜帶一個內含400KG燃油的機身中線副油箱,這些燃油用來啟動、起飛、巡航,機身油箱中500KG燃油准備用來格鬥(包括開加力1分鍾),另外還需要准備1000KG左右的燃油返回基地。除此之外還剩餘2500KG燃油,足夠用來以0.8M速度、40000英尺高度進行5分鍾的巡航飛行。從原東德的基地起飛,這足以應付MIG-29飛往英國南部作戰。 機動性 兩種戰斗機都是聲名卓著的高機動戰斗機,二者的設計師在氣動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MIG-29一度獲得「世界上機動性最好的戰斗機」的稱號,很多人們把SU-27估計的過高了。MIG-29是被設計用於低速機動作戰的戰斗機,在低速狀態MIG-29擁有出色的機頭指向能力,在頭盔瞄準系統和R-73導彈的組合下,MIG-29對於任何戰斗機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威脅。事實上根據一些F-16戰斗機的飛行員說,在低速時MIG-29的確比F-16更加容易操作。 SU-27雖然也是一種傑出的高機動戰斗機,但是這種機動性能只表現在油量不足出現「返航」提示的時候。因此SU-27隻適合於執行一些能精確計算油量的任務---這在平時訓練中很容易做到,但在實戰環境中幾乎沒有可行性。在實際狀態中,SU-27可能將被迫拋棄中距導彈等外掛物,以提高自身的機動能力。 BVR(超視距攻擊)能力 首先,兩種飛機的主要中距攻擊武器都是R-27型導彈,這種導彈是為SU-27戰斗機量身定做的。SU-27飛機最多可以攜帶10枚各型R-27導彈(包括R-27R/R1/ER/T/ET型),而MIG-29隻能攜帶兩枚(包括R-27R/R1/T型)。 很明顯,SU-27攜帶的武器更多,但是更重的武器在現代空戰中是否真的必要呢?一方面,現代戰斗機速度快,空戰過程很短促;另一方面,現代戰斗機在同時對付多目標方面並不優秀,一架戰斗機在對一架敵機攻擊的過程中未必來得及使用那麼多導彈。空戰中往往第一次交錯就能決定結果,第一次迎頭接觸後敵我雙方通常都會盡量脫離,以避免由於位置感知能力的缺陷而遭到其他隱藏的敵人的攻擊。SU-27的N-001雷達和MIG-29的M-019雷達都是機械掃描脈沖多普勒雷達,在實際作戰中都只能一次攻擊一個目標,因此SU-27攜帶大量中距導彈的意義令人懷疑。通常SU-27會攜帶相同數量的R-27紅外型和雷達型導彈,但是大多數導彈都沒有使用的機會。 對於紅外導引頭的R-27T/ET型導彈而言,射程完全取決於目標的距離,因為不論是SU-27還是MIG-29都沒有有效的數據鏈系統。而紅外導引頭通常對飛機尾部要比迎頭更敏感,因此雖然SU-27的雷達探測的距離較遠,但對於R-27T/ET來說並沒有什麼優勢,因為這種導彈通常被用來進行後半球攻擊(追尾攻擊)。但在實戰中MIG-29的飛行員往往比SU-27的飛行員更加果斷的使用R-27T/ET導彈,因為SU-27飛行員還要去考慮一些諸如飛機重量、使用何種導彈的問題。 攜帶2枚R-27和4枚R-73導彈的MIG-29 MIG-29隻能攜帶2枚R-27導彈,這使得MIG-29的訓練和作戰都變得簡單且程序化:MIG-29將迅速的發射兩枚中距彈攻擊同一個目標並且准備進入近距格鬥。同時發射兩枚導彈一方面可提高命中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飛機左右不平衡(這將極大的影響飛機的機動性,對MIG-29而言可用攻角將從24度降低到15度)。SU-27飛機基本上類似一個槍手:在理想的環境中可以有條不紊的對5個目標依次發動攻擊,每個目標分配1枚雷達制導型R-27和1枚紅外製導型R-27,不過恐怕在實際作戰中不會有敵人肯這么耐心的等待。 雷達因素 對RCS值為3平方米的目標來說,SU-27的N001雷達的探測距離是80-100KM(迎頭)和40KM(追尾),MIG-29則分別為75-85KM和35KM。 兩種雷達都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一個;都是3cm波長、卡賽格輪天線和脈沖多普勒體制;N-001的掃描范圍是±60度,N-019的掃描范圍是±67度。N-001具備一定的探測距離優勢,但是兩種雷達都使用TS100處理器(每秒處理170,000條指令),因此在對目標的解析上無甚差別。事實上由於蘇聯在電子工業上的薄弱,這兩種雷達按照西方的標准來看都是非常落後的,可以說這兩種雷達都不適合於現代空戰。 GCI(地面引導截擊系統)支持 前蘇聯的防空體系著重於使用GCI系統指揮飛行員作戰,這一點經常遭到西方的詬病,西方空軍認為這一點極大的限制了飛行員自身的靈活性。不過實際上西方飛行員同樣依賴於預警機的支援,單憑戰斗機自身的雷達是很難找到目標的。在比較MIG-29和SU-27兩種飛機時,必須從這兩種飛機的研製背景說起。 MIG-29作為前線戰斗機而研製,SU-27飛機則成為國土防空軍的主力。前線航空兵通常會面臨大量的敵機並且在環境惡劣的戰場作戰,一方面地面雷達根本不足以支持這種大規模空戰,另一方面地面雷達本身就很難保證始終完好的使用,因此MIG-29在作戰方面並不很強調依靠GCI系統,其訓練內容合作戰模式接近於北約的戰斗機;而國土防空軍主要的任務是攔截深入領土的轟炸機、偵察機等,地面雷達可以保證提供99%的信息,這足以支持截擊機作戰,因此,在對GCI系統的依賴(或者說支持)上,SU-27要比MIG-29更甚一籌。 結論 從上面列舉的一些事實可以看出,MIG-29並非毫無優勢。SU-27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是MIG-29的一種發展型。 從歷史的角度看,SU-27有一個很大的不足,這種飛機是為了滿足冷戰的需要而建造,但是當1978年第一架SU-27(T-10)試飛後蘇聯發現這種飛機並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於是飛機進行了重新設計。第一批生產型的SU-27於1984年服役,但相關的武器設備則到85年才交付使用單位,而且最初的使用單位只是一些試飛單位。直到1989年,一些實用的SU-27才正式投入部隊使用,大約到1990年形成了戰鬥力。而在這漫長的時間里,MIG-29早已逐漸完善並且擔負重任了。 事實上到了1990年,冷戰實質上已經結束。在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冷戰最激烈的日子裡,駐扎在東德的MIG-29從來就沒有得到過SU-27的支援,一直在面對北約的戰斗機孤軍奮戰。在蘇聯的防禦體系中,MIG-29部隊也一直是最有價值的作戰單位。 直至今天,SU-27依然在不斷改進並且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在實戰中SU-27也的確比MIG-29表現的更好一些。但是請注意一點:MIG-29從來就沒有能工作在「A」模式(標准空戰模式),也從來就沒有得到過設計構思時設想應該能夠得到的支持 編者註:該文有意迴避了一些MIG-29戰斗機的缺點,在作戰方式上也偏袒於MIG-29的方式,因此文中的觀點只能參考。

Ⅸ 俄羅斯。蘇伊霍和米格公司誰更強上一些。

目前肯定是蘇伊霍,最新的T50就是蘇伊霍設計的
米格公司自米格29以後就一直一蹶不振。。。但公司實力與蘇伊霍公司是不相上下的,只不過最新的幾次機型設計過於保守。。滿足不了軍隊對飛機的需求而遭到淘汰吧了。。

Ⅹ 俄羅斯最好的戰機是蘇系還是米格

米格已經被蘇霍伊兼並了。。。
蘇聯時期的米格地位其實比蘇霍伊要高,蘇霍伊是到了蘇27的時代才算翻身,而且要到蘇聯解體之後才壓倒米格。
其中中國訂單的功勞巨大。當然現在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不足,一般都是靠別國訂單來支撐軍工科研。例如蘇27是靠中國訂單救了命,然後在國際市場打開局面後倖存下來,蘇57也是靠印度的投資才能發展起來的。米格由於國外訂單太少,到2000前後就已經支撐不住,只能被蘇霍伊兼並。然而到了米格29K的時候就反了過來,由於印度的航母不能使用蘇33,就投資米格29K,結果蘇33反倒絕了後。
純技術來說,蘇27體積龐大,對於俄羅斯較為落後的電子技術水平來說,能夠安裝強得多的雷達,載荷航程也更強大。所以蘇27系列還是比米格29系列強的。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米格和蘇伊霍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