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聯抗日殺了多少日本鬼子呢
蘇聯消滅的日本鬼子可以分成5部分或者說5階段。
第一階段:張鼓峰和諾門坎戰役
1938年7月30日-8月5日蘇日雙方在張鼓峰和沙草峰展開激戰,此役,蘇軍投入23000人,傷亡792人,日軍投入7000人,傷亡526人。1939年5月-9月,蘇日雙方又在諾門坎爆發戰斗,這次作戰蘇軍陣亡9700多人,受傷15000人,日本陣亡8400人,受傷8700人。不過,日軍的這個傷亡數據歷來有爭議,有資料稱,日軍最起碼傷亡23000人以上。
張鼓峰和諾門坎之戰算是蘇日的第一回合較量。
俘虜的日軍
Ⅱ 蘇聯抗日殺了多少日本鬼子
1939年,日本面臨著北進還是南攻的艱難選擇,於是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動了諾門罕戰役,以試探蘇軍實力。結果可想而知,以日本關東軍大敗結束,雙方互有傷亡。
諾門罕戰役日軍的主力是先期投入的第23師團和增援而來的關東軍主力第7師團,前者是個有15000人的警備師團,在戰役中傷亡達到1.2萬人。而第7師團是下轄第13、第14兩個旅團四聯隊的常備師團,戰時兵力應該在2.5萬左右,而該師團的傷亡率達到了70%,很容易計算出1.1萬以上的傷亡,僅這兩個師團就傷亡2.3萬人,已經遠超日本公布的傷亡總數。
1941年,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這一條約使得蘇聯的一部分軍隊得以解放,以此全心全意參加對德軍的作戰。後來隨著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戰敗蘇聯看到戰爭勝利的曙光之後,對日本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同盟國的三大巨頭羅斯福,斯大林以及丘吉爾一致認為,蘇聯應該在對德國戰爭勝利之後參加對日本的作戰,這就是八月風暴行動的開端。時間來到1945年3月份,同盟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在美國的進攻下也在苦苦支撐,而此時的蘇聯已經在遠東組建軍隊。但是這一切日本方面並不知道。日本還想當然地認為,由於和蘇聯有著中立條約,蘇聯不會急著對付自己,這只能說明日本實在是想多了。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本宣戰。蘇聯紅軍揮師百萬大軍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殘留的關東軍。那麼在這一場戰役中,蘇聯紅軍擊殺了多少日本鬼子呢?
因為當時蘇聯是做好萬分的准備,准備了157萬人,13個集團菊擁有26000門火炮,500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其中一多半蘇聯紅軍是剛從歐洲戰場緊急調遣的王牌部隊,他們身經百戰,經驗豐富,裝備優良,作戰實力非常強大。
戰鬥打響後,實力相差懸殊的雙方戰斗狀態迅速表露出來,蘇聯紅軍幾乎以摧枯拉朽之勢,從中蘇、中蒙邊境東、西、北三個方向長達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擊。日本關東軍雖已有所准備,但面對如此大規模的縱深突擊,很快潰不成軍,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失去了有效的抵抗能力。8月15日,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戰敗投降,然而日本關東軍的抵抗卻並沒有完全停止,一直到8月30日,日本關東軍才被全部解除武裝。到這里筆者和廣大讀者也是有點遺憾,諾門罕戰役和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一共消滅了(2.3萬+8.37萬)10.67萬人,怎麼才殺了這么點小日本鬼子,有點太少了吧。您別著急,接著往下看。
上面的60萬俘虜被押送蘇聯各地服苦役,等待他們的,是生不如死的地獄之行!因為在衛國戰爭中,蘇聯的損失也是非常大的,舉個例子,在1923年出生的蘇聯男性中,只有20%活到了戰後,而當時的蘇聯也是百廢待興,工業農業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自然是不肯放人了,這60萬人直接被蘇聯投入到了生產生活中。
綜合以上分析,蘇聯在戰場行殺了10.67萬日本鬼子,而後俘虜的60萬人又消失了小30萬人,總共加起來大概有30-40萬人左右。
筆者覺得這些日本鬼子的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了,畢竟在14年的抗戰期間,日本關東軍可沒少禍害我們中國和中國的老百姓。
Ⅲ 當年,蘇聯俘虜70萬日軍,後來怎樣
從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同胞們幾乎就沒有再經歷過戰爭了,因此對於戰爭更多的是來源於歷史或者影視劇,因此很多人也很好奇戰爭是有輸贏的,就會有俘虜,那麼這些俘虜在戰爭之後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呢?尤其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抗日戰爭,當日本宣布投降的時候,他們幾乎就都成為了戰俘,其中蘇聯俘虜70萬日軍,最後只活下來3萬,倖存日本兵表示最怕女護士。
中國在世界上領土面積排名第三,但是蘇聯更是排名第一,加上戰爭的消耗,就是人力的消耗,導致廣闊的土地上幾乎都是荒草,而西伯利亞由於特殊的天氣和地理原因,常年的冰凍,不僅環境惡劣連糧食都種不出來,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戰俘可以說是最便宜的勞動力了,不僅不用支付報酬還可以直接分配上工,也能達到「報仇」的目的,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資源了。
但是西伯利亞路途遙遠,這中間這些戰俘也沒有任何相關的保障,也導致很多的戰俘在經歷飢餓和疲勞之後,死亡在前往的路途中,而幸運活著到了西伯利亞的人也沒有變得更好,因為在這里他們依舊要負擔非常繁重的勞役,下場並沒有比死亡在路上的人更好,當然在戰爭被俘之後或許活著才是最為重要的。
當時日本雖然是宣布了投降,正常的流程是各國就需要釋放那些被抓的戰俘,但是當時的蘇聯是完全無視了日本的這項要求,後來日本在與蘇聯多次談判中,同意釋放一些重病的人回去,因此就很多的日本被俘士兵就希望能夠裝病獲得回家的機會,但是想要回家就必須要有相關的證明,而這個時候蘇聯的女護士們是完全不會給他們裝病的機會。
這些被俘的士兵,甚至在西伯利亞病了,女護士也不會證明說他們病了,因此在這里的士兵幾乎都很難獲得回家的機會,因此他們也十分的害怕女護士們,畢竟這不僅是牽連到他們是否能夠回到家鄉,也是關繫到他們能不能在這里活下去的重要因素。
Ⅳ 二戰日本戰俘有多少死在蘇聯
具體人數不詳(就連現在已解密的蘇聯檔案也對此核對不實)。但總體上來說,當年被蘇軍俘虜的60萬日本關東軍,最後只有47萬人返回了日本,5.5萬人被確定死亡,余者「不知所蹤」。
Ⅳ 被蘇聯俘虜的60萬日軍只死亡5人蘇聯為何這樣回復日本
因為蘇聯只有5個人的骨灰沒有帶回去所以說只死了5個人。
每天,他們都安排老師將蘇聯的思想灌輸到戰俘的心中。一旦一些戰俘通過了思想政治評估,他們將得到更好的待遇,那些思想不純潔的人會繼續給他們灌輸思想直到覺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戰俘的思想已被完全升華。在隨後的幾年中,甚至有一群戰俘在返回家鄉後也成為蘇聯的優秀間諜。盡管日本戰俘被救贖,但其中大多數人仍然悲慘。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他們年復一年地工作。無數日本人為錯誤付出了代價。無數人凍結,挨餓甚至死亡。1956年,蘇聯開始把日本的俘虜給遣送回國,他們來的時候有60萬,但是當他們返回日本時,只有390,000,還有幾艘船的骨灰,蘇聯單方面說只死了5人。
Ⅵ 二戰蘇聯把日本戰俘活埋多少人
沒多少人,蘇聯在二戰的時候也算比較文明的,而且蘇聯和日本多大仇?38年的時候屬於邊境沖突,45年的時候連邊境沖突都過去6、7年了。蘇軍後來俘虜了60多萬日軍待遇還不錯,甚至是守衛吃啥戰俘吃啥,在蘇聯具體情況下算是非常優待了。
極個別的還可能有,超過10個就是地攤文學了。
Ⅶ 二戰後蘇聯是如何對待日本戰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和日本雖然分別屬於同盟國和軸心國,是敵對國家,可他們在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宣戰,甚至還簽訂了《互不侵犯友好條約》,明確規定「雙方承諾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系,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但是,當「二戰」進入尾聲之際,蘇聯人「該出手時就出手」,於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派出150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
「二戰」中,戰爭給蘇聯製造了巨大的災難,讓蘇聯經濟陷於崩潰。讓日軍俘虜以充當苦力的形式彌補他們製造的孽障,蘇聯當局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戰俘被用來乾重體力活,下礦井、伐木、搞建築、鋪公路,種種勞動當作是對戰爭期間蘇聯所遭受的損失的一種補償。」「而且使用戰俘只須提供最低水平的食宿生活條件,無需蘇聯政府太多的投入,就能迅速啟動被戰爭摧毀的工業、能源、交通等國民經濟重要部門………」
Ⅷ 60萬日本戰俘在蘇聯到底有多慘
60萬日本戰俘在蘇聯到底有多慘?禽獸遇到野獸
一位蘇聯老兵回憶錄說;他們的連隊奉命接受150名日本戰俘,連隊伙房准備了150人的午餐,可是被押解過來的日本戰俘有500人,出乎意料。當時蘇軍連長的處理方式是;將最先到的150名戰俘原地坐下,然後其餘的戰俘被帶到樹林邊,機關槍一陣狂掃,統統將他們送往極樂世界。而那餘生150名戰俘表情木然,毫無抵抗意識,統統被嚇蒙了。這顯然是不符合波茨坦公告精神的,但蘇聯人不承認,誰也不敢找蘇聯麻煩。據說日本人現在都不敢提那死亡的20萬戰俘問題,那回去的40萬日本戰俘,已經將蘇聯人的恐怖做法傳遍了日本整個民族,所以現在日本人對俄羅斯畢恭畢敬,那是給嚇的。
從1950年開始,日本政府開始與蘇聯交涉,想要回這些戰俘。開始蘇聯不同意,但美國支持日本的要求,後來經過幾個月的談判,蘇聯答應遣返戰俘。於是從1950年10月開始遣返,直到1956年才遣返完畢。
Ⅸ 二戰被送往蘇聯的50萬日本士兵有多慘
60萬日本官兵成為蘇軍的俘虜。
這些日本戰俘並沒有在中國東北地區就地接受改造,也沒有被迅速被遣送返回日本,而是被蘇軍象戰利品一樣拘押運送到蘇聯的西伯利亞、遠東、哈薩克等邊遠地區的勞改營里強制服苦役,直至1956年日蘇兩國政府恢復關系正常化的《日蘇聯合宣言》簽定後遣返為止,歷時整整11年,其中有62068人在蘇聯各個勞改營服苦役中死亡。
據俄羅斯《歷史檔案》2006年第1期刊登的俄羅斯學者В·Н·卡拉曼和Ю·П·休科夫斯卡婭的文章《濱海邊疆區境內的日本戰俘》稱:「將日本戰俘安置到遠東地區的主要目的在於:利用他們在勞動消耗最大、體力勞動最繁重的國民經濟領域和部門——比如有色金屬、煤炭、采礦、林業、漁業部門從事勞動,而這些部門人力資源嚴重匱乏。但是,由於濱海地區大多數重要企業接受日本戰俘的准備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根據聯共(布)濱海邊疆區委的專門決議,戰俘們也被分派到當地的工業企業、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交通運輸部門以及建築部門去勞動」。
許多日本戰俘在蘇聯勞改營服苦役期間,工作勤奮、認真、組織紀律性較強,幹活非常賣力,從不偷懶。「日本戰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蘇聯工人和蘇聯囚犯好得多,因此在很長時間里蘇聯都不太願意釋放這些日本戰俘回國」等等。也許正是這樣的因素,被蘇軍押運到蘇聯境內服苦役的日本關東軍戰俘才遲遲得不到遣返釋放,被當作勞動力被無償地使用。
二戰結束時蘇聯人是怎樣對待那些被俘的日本人的?
如果按照日本的諾門坎戰役是不法分子,蘇聯抓住俘虜的可能性不大,按照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治療的俘虜抓住了日本人比德國戰俘以及,如果日本士兵的出色表現,機會是你可以還留在俄羅斯,「我的妻子和我的俄羅斯妻子,」一個日本老兵寫道。
二戰中蘇聯俘虜多少日軍最後怎麼處決?
這個。高級軍官都關在旅順戰犯所最後給了黨中央,受審——————除了病死的,全部釋放。
下級軍官和士兵去了西伯利亞。
蘇聯紅軍在1945年掃盪東北以及日本的北方諸島總計俘獲日軍60餘w(因為日本投降,沒怎麼打,其實日本關東軍很強悍)。
被抓到西伯利亞做苦工!60年代初釋放死亡幾萬人。
Ⅹ 日本戰敗前蘇聯俘虜日本多少俘虜
60萬
1945年日本戰敗後,60餘萬日本關東軍被押送蘇聯各地服苦役,等待他們的,是生不如死的地獄之行!
蘇聯軍隊的畫像
這些日本放下武器之後,以為會得到蘇方的優待,沒想到,蘇聯人連頓飽飯都不管,甚至直接斷頓!不服就餓著——這就是蘇聯人的邏輯。
大部分日本戰俘被安置到蘇聯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由於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工具匱乏,除特別重要的戰犯和一部分戰俘是乘火車前往蘇聯的之外,不少戰俘是徒步離開中國東北臨時日軍戰俘營,前往遙遠、苦寒的西伯利亞的。
還有一些戰俘被安置到哈薩克地區以及頓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斃者不計其數。
到達駐地後,日本戰俘連住的房子都沒有,要自己動手搭窩棚,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因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醫療救治,還要干各種重體力活,僅第一個冬季,日本戰俘就凍死了5萬人!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後勤
後來,日本政府向蘇聯索要亡故他鄉的日俘屍骨,蘇聯人拖來拖去,給拉回一船骨灰。
二戰日本潛艇部隊向美軍投降
據說,很多日本兵死後,骨灰做了製造肥皂的材料。
蘇聯人下手夠狠!沒有那麼多糧食,就只能這樣做了
吃不飽、穿不暖或許尚可容忍,最令日本人恐懼的是,是蘇聯人隨便集體屠殺戰俘!給扣上「顛覆蘇維埃政權」帽子,還算是體面,有時槍殺戰俘的理由簡直令人瞠目結舌:沒那麼多糧食供應,多餘的戰俘殺了算了!
還有一些戰俘被安置到哈薩克地區以及頓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一路倒斃者不計其數。
除種種虐待外,蘇聯人還強迫給戰俘洗腦,逼他們學馬列主義,逼他們效忠斯大林,對滿腦子武士道思想的日本戰俘而言,被逼改造思想,比殺了他們都難受!但不接收思想改造,就將面臨苦役、酷刑乃至槍殺的凄慘命運,生命與思想,哪個更重要?
一些日俘禁不住如此煉獄般的煎熬,終於意志動搖,聽命於蘇聯,被培養成間諜,「釋放」回國,據說其中一些人,成了「日本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