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在空間站拍攝電影,俄羅斯對太空的研究達到了什麼水平
引言:太空的探索是整個國家都非常關注的事情,因為隨著人們對於科學的不斷探索,也越來越意識到,只有不斷的進行太過探索,那麼才能夠有效的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可是沒想到這個探索不僅僅是局限於科學,還可以拓展到文藝作品之中,原來俄羅斯准備在空間站拍攝電影,那麼俄羅斯對於太空的研究達到了怎樣的水平呢?
實際上太空探索一直以來都不僅僅是局限於某一個科研團隊,在不久之前也有一些人,比如說很富有的人,他們通過金錢進入到太空之中進行游歷。太空旅行,也變成了一個商業有關的事情,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有越來越多人可以去大工體驗一番。
2. 為何俄羅斯能在西方世界圍追堵截下屹立不倒呢
俄羅斯雖然一直想要融入西方國家但一直沒有成功,一直受到西方國家排擠,希望俄羅斯消失。但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蘇聯核武器,作為確保俄羅斯生存的基礎。
再有俄羅斯對東方採取外交手段,才確保俄羅斯不會站在西方國家的控制之下,在蘇聯解體後的頭五年裡,葉利欽一直在想,經歷了徹底私有化的俄羅斯將被同樣是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歡迎和接受。但在多次被西方國家拒絕後,普京終於認清了西方國家的面目,並與西方國家進行了強硬的外交往來。事實證明,只有這樣的想法才能拯救俄羅斯。期間總統普京通過鎮壓寡頭集團來增強俄羅斯的整體國力,做的很對。
3. GDP排不進世界前十的俄羅斯,還能不能算是一個強國
當然很強,如果沒點實力,俄羅斯怎麼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北約?怎麼能在敘利亞與美國針鋒相對?
當然,前提是要控制好人才流失,比較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是每一個人才,都能抵住國外優厚待遇的誘惑。
4. 俄羅斯不是很窮嗎為什麼其 空軍 研發力量這么強呢
你應該想到當年的蘇聯,俄羅斯是當年蘇聯的主體部分.當年蘇聯的首府就在莫斯科的.當年冷戰時斯蘇聯可是與美國兩雄並立的.你所指的很強是說們的蘇系,米格系戰機,和米系的,卡系的直升機.圖系的轟炸機,安系\伊爾系的運輸機
俄羅斯強大的研發力量是蘇聯時留下的.
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局(蘇)
地址:新西伯利亞(北緯55.02度,東經82.55度)
負責人:總設計師 伊凡諾夫
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局(簡稱蘇霍伊設計局)於1939年組建,首任總設計師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研製成功的著名機種有截擊機蘇-9,蘇-15;殲擊轟炸機蘇-7,蘇-17,蘇-24,蘇-30,蘇-34;強擊機蘇-25;殲擊機蘇-27,蘇-35,蘇-37,是前蘇聯著名的設計局之一。
米高揚設計局(米格)
1940年,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組建了自己的設計機構——實驗設計室。以後這個室發展成了龐大的米高揚設計局。從那時起,米高揚的「高空高速」的設計思想便成了當時該局的指導思想。米格飛機也從此開始孕育,並陸續誕生。
為了實現自己的設計思想,米高揚設計集團夜以繼日地幹了起來。他們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殲擊機伊-200的設計。這種飛機採用木質機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屬機身,並且採用了轟炸機發動機AM-35,這一種大膽嘗試使伊-200受益非淺。與當時同類飛機相比,它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機動性方面佔有一定優勢。投產前,伊-200定名為米格-1。
像現如今的有超強機動性能的米格29\米格35等等.
俄羅斯米里直升機設計局(米)
早在40年代初,前蘇聯就成立過一個布拉圖欣直升機設計局。著名設計師市拉圖欣曾設計過一些直升機。但是,那個時候的蘇聯,直升機工業時代尚未到來,生產直升機的條件還不具備,所以布拉圖欣設計局不久就自消自滅了。實際上,它就是米里設計局的前身。
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里1909年生於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1931年畢業於諾沃切爾卡斯克航空學院,畢業後就到中央流體動力學研究院(ЦАГИ)從事旋翼機研究工作,以後轉入直升機的研究。1945年他被任命為ЦАГИ直升機部實驗室主任。
1947年12月剛滿38歲的米里受命組建米里直升機設計局,他擔任第一任總設計師,直到1970年病逝。在這23年中米里領導設計局共研製出9個直升機型號:米—1、米—2、米—4、米—6、米—8、米—10、米—12、米—14和米—24。
設計局剛建立時非常簡陋,連固定的辦公地點也沒有,一會兒遷到這里,一會兒又遷到那裡,最後遷到了從前布拉圖欣設計局的舊址——雷賓斯克街。他們正是在這里研究米—1直升機的。1948年米—1研究成功,1950年投入批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米— l是前蘇聯第一種投入批生產的直升機,這標志著蘇聯自己直升機製造業的建立。
1951年斯大林召見航空設計師,要求研製一種12座的運輸直升機供部隊使用。米里接到任務後,領導設計師們日夜奮戰,僅用一年時間就研製出部隊急需的米—4直升機。米—4直升機1953年投入批生產,並大量裝備部隊。米—4在載重量和速度方面有7項打破當時的直升機世界紀錄並在國際航展上獲得金獎。米—4直升機連續生產14年,有四十多種改型,銷往世界34個國家。
1957年米里領導設計局研製成功了重型直升機米—6,1959年投人批生產。米—6的研製成功是前蘇聯直升機製造業的一個巨大飛躍。同米— 1相比,米—6在許多方面都邁上了新台階。第一,由渦軸發動機取代了以前的活塞發動機,並且由雙發取代了以前的單發。第二,直升機的起飛重量比米— l增大16倍,達到42噸。在60年代中期以前,米—6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旋翼直升機。第三,其飛行時速首次超過300千米。
從米—6開始一直到現在,米里設計局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機研製方面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以後研製成功的米—10,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3.7噸。60年代末研製的橫列式雙旋翼直升機米—12,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有效載重4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裝有渦軸發動機的中型直升機米—8,是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直升機,共有百多種改型,生產萬余架,銷往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這是前蘇聯直升機製造業的又一個奇跡。米里領導研製的最後一個型號是戰斗直升機米—24A。60年代中期,在前蘇聯,米里第一個提出了戰斗直升機的設想。這一設想一提出來,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是:直升機速度那麼慢、防護又那麼差,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是根本無法生存的。讓直升機上戰場作戰,簡直是冒險家的幻想。米里不理會那一套,默默地進行方案論證,踏踏實實地進行技術儲備。他們用米—4直升機掛上機槍、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進行試驗,取得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米里提出了研製一種既能對地作戰,又能運送一個作戰小分隊的戰斗運輸直升機的研製方案,得到了當時蘇聯國防部的全力支持。
1968年5月軍方下達了研製戰斗直升機的任務。米里領導他的設計局僅用—年時間就成功研製出米—24A戰斗運輸直升機。該直升機採用並列雙座駕駛艙,駕駛艙後面是寬大的運兵艙,可載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機上攜帶機槍、火箭、導彈等武器,屬於一種武裝/運兵直升機。
米里1970年1月逝世後。他的學生馬拉特.尼古拉耶維奇.季申科擔任了米里設計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直到1991年退休。
在擔任總設計師的21年中,他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戰斗直升機的研製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機的研製。
首先,季申科領導設計局對米—24進行重大改進。由於米里領導研製的米—24A存在不少缺點,它不是「純」戰斗直升機,又要作戰,又要運兵,勢必顧此失彼;並列駕駛艙設計影響飛行員的視界,不利於作戰;駕駛艙後面的運兵艙,使機身特別寬大,雷達截面積大、被彈面積大,容易被探測和攻擊;同時,由於「包袱」沉重,直升機的機動性受到影響。
從1970年開始,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重新設計了米—24的前機身:將並列雙座的寬大駕駛艙改為兩個各自獨立的串列式階梯型座艙,射擊員在前,駕駛員在後。這樣的改進有很大益處。
第一,大大改善了飛行員的視界,有利於貼地飛行時觀察地面障礙物,有利於搜索和攻擊目標;第二,前機身變窄,減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彈擊中兩名機組人員,有利於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統也有所增強,其導彈攻擊目標的准確性提高了兩倍。軍事專家們認為,經過重大改進的新型號米—24D優於 美國AH—1S「眼鏡蛇」。米—24D型戰斗直升機連續生產20多年,共生產數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銷往世界二十多個國家。70年代中期以後,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開始根據軍方要求研製新一代戰斗直升機米—28。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進。首先米—28不再擔任運兵任務,是專門用於作戰的「純」戰斗直升機,直升機的性能和機動性明顯提高;其次由於機身變細,減小了雷達截面積,降低了被探測概率、有利於提高直升機的生存力。該機在設計上採取巧妙的安排,讓不太重要的部件作為屏障,保護那些關鍵部件。兩台發動機距離較遠,中間由主減速器隔開,防止一彈擊中兩台發動機。前後駕駛艙防護增強,前有防彈玻璃,周圍有陶瓷裝甲,能經受子彈的多次打擊。可以說,米—28是世界—上防護最強的戰斗直升機。米—28裝有新型的瞄準—駕駛—導航綜台系統,其武器威力大,所攜帶的16枚反坦克導彈,射程可達8千米。優於西方的導彈。許多西方軍事專家認為,米—28的生存力高於美國的 AH—64「阿帕奇」。
除了研製戰斗直升機以外、季申科還領導設計局研製了迄今世界大使用過的最大的單旋翼直升機米—26。米—26最大起飛重量56噸,最大載重20噸。從1979年開始投入批生產並獲得適航證。
1991年申季科退休,由馬爾克.弗拉基米洛維奇·萬貝爾格接替他,擔任米里設計局第三任總設計師,到1997年病逝,只有6年時間。他的主要功績就是,領導設計局對米—28進行改進。當時俄軍方對米—28還不夠滿意,因為它沒有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萬貝爾格領導設計局很快推出米—28的新改型——米—28N。該直升機與美國的 AH—64D「長弓阿帕奇」相似,旋翼軸上方的大園球內裝有毫米波雷達,又裝有先進的夜視設備,從而使米—28成為具有威懾力的「夜間大盜」。
此後,萬貝爾格領導設計局進行了許多新方案直升機的探索,例如戰斗直升機米—40方案,民用直升機米—58方案,與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的米—38方案等。
1997年春,萬貝爾格突然病逝後,米里設計局選舉西涅爾希科夫擔任總設計師兼總經理。他是四位總設計師中最年輕的—位。他繼續進行萬貝爾格未竟的事業,完善夜戰直升機米—28N並領導米—38的研製工作。
卡莫夫設計局(卡)
卡莫夫, 海軍用直升機. 精品:卡28, 32, 卡50戰斗直升機.
圖波列夫設計局(圖)
1925年,圖波列夫擔任了蘇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設計局(從事陸上飛機和水上飛機的研製)的領導工作。在1925年至1930年間,該局設計製造了AHT-3(P-S)、AHT-4(TB-1)、AHT-5(刃-4)和AHT-6(TB-3)等不同類型的全金屬結構飛機,並都投入了批量生產。特別成功的是TB-1和TB-3單翼重型轟炸機。1929年,被稱為「蘇維埃國家」的TB-1出色地完成了從莫斯科經過西伯利亞到紐約的飛行。圖波列夫設計的轟炸機,長期在蘇聯空軍中服役,所生產的TB型飛機總數超過了一千架。 在這些年代裡,該局還設計試制了一些水上飛機:如AHT-8、AHT-22、AHT-27等,以及一些特種飛機,如長航時的AHT-25、巨型的AHT-20、以及高速飛機AHT-40等。 在戰爭年代裡,圖波列夫和他的助手們為滿足前線的要求,研製了一種新型前線轟炸機圖-2。該機載彈量大、機炮火力強,且具有較高的飛行速度和較大的航程。圖-2飛機於1943年末投入批生產,1944年參加作戰。直到戰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圖波列夫設計局的主要機種都是轟炸機,從重型轟炸機圖-4、圖-85,到噴氣轟炸機圖-12、圖-14,以及後來的圖-22「眼罩」、圖-26「逆火」和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 在轟炸機的基礎上,圖波列夫設計局開始研製運輸機,從圖-104、圖-114、圖-124、圖-134、直到圖-154,圖式客機的舒適性和經濟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為後來的圖-204打下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60年代末,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了一種超音速客機圖-144,這種兩倍音速的客機同英法合作的「協和號」驚人的相似,不論是外形還是在性能上,而圖-144要早上天三個月。
安東諾夫設計局(安)
安東諾夫在列寧格勒工學院畢業後就成了滑翔機製造廠的主要設計師。他的輕型滑翔機成為了當時標准滑翔機。許多蘇聯飛行員在他的滑翔機yC-4、yC-6等上訓練自己成為快速飛機駕駛員。在國防體育的滑翔運動中,也被廣泛應用。安東諾夫自己也成為一個優秀的滑翔運動員,他曾駕駛過契拉諾夫斯基設計的世界上獨創的拋物線型機翼的滑翔機作了試飛。在1932年全蘇滑翔運動大會上,他榮獲了「A級運動員」的稱號,他駕駛著自己設計的滑翔機,作了精採的飛行。他的「前哨」號滑翔機,創造了許多次世界紀錄。`
1959年初,他設計成功了一種新型「A-11」教練翱翔滑翔機。這是全金屬的張臂式單翼滑翔機,機上裝有離地後會自動收起的升降輸,尾翼成45°裝在機身上,同時起水平和垂直安定面的作用。用飛機牽引只要滑行四五十公尺即可脫離地面,滑翔機的最大容許速度可達200公里/小時,可以在任何普通和復雜的氣象條件下飛行。
天才的安東諾夫後來又成為飛機設計家。他的創造性思想,表現在飛機製造中,有著特別的生命力。安東諾夫和自己所領導的設計小組在近代雙翼機已無用處的議論下,用傑出的技巧設計了超過當代世界上所有雙翼飛機水平的「安-2」。這是一架單發雙翼多用途飛機,具備許多其他飛機所沒有的優點:它可在田野等處起飛降落,滑跑距離只有180公尺,能作5公尺低空飛行;設有最新的無線電導航、定向、盲目飛行和著陸設備;操徽和維護簡單;載重量大,用作運輸機可載運一噸半貨物或十多名旅客;可作播種、滅蟲、施肥、除草等四十多種用途。此外裝上浮簡可在水上使用,裝上雪橇可用在雪地。
1957年,安東諾夫領導下的設計局研製了安-10「烏克蘭」式巨型客機,它比圖-104噴氣式客機的耗油量小,可乘坐84名旅客,並能帶3噸半貨物。安東諾夫還為旅客的舒適和安全,駕駛員操稱的簡單作了獨特的創造。
在安東諾夫主持設計局期間,他還領導設計了安-8, -12, -22, -26, -32, -72, -124軍用運輸機, 安-2, -14, -28多用途運輸機,安-24旅客機以及全金屬滑翔機安-11, -13, -15等著名飛機。
伊柳辛設計局(伊爾)
伊柳辛設計局設計的第一架飛機是DB-3型轟炸機。它的試飛結果非常理想,性能不亞於當時其他國家的同類型產品。成機於1936年8月裝備蘇聯空軍,並曾在當年五一勞動節的活動中,在紅場上空做了精採的飛行表演。 伊柳辛是從該局設計的第二架飛機——伊爾-2強擊機開始聞名的。伊爾-2強機於1939年設計製造,它具有獨特的射擊一轟炸武器系統,能攜帶專門的反坦克炸彈,機身裝有防護裝甲。衛國戰爭期間,該機共生產了36,163架。後來,該局又設計了伊爾-10強擊機。同時,該局仍繼續進行著轟炸機的設計製造工作,並於1940年和1943年分別製成了雙發遠程轟炸機伊爾-4和伊爾-6,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作戰。伊爾型強擊機是衛國戰爭中參戰數量最多的飛機,在粉碎德軍的戰斗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蘇聯的《真理報》當時曾評價道:「伊柳辛的飛機不僅是航空科學的成就,而且還是重大的戰術發明。」
戰爭後期,伊柳辛設計局開始研製噴氣式轟炸機。1946年,研製的第一架噴氣式轟炸機伊爾-22開始試飛,它裝有四台渦輪噴氣發動機。1948年,該局又設計製造了蘇聯第一架噴氣式前線轟炸機伊爾-28,它裝有兩台離心式渦輪噴氣發動機,採用平直上單翼,時速為900公里。以後,伊柳辛設計局又設計製造了伊爾-46和伊爾-54轟炸機。伊爾-46和伊爾-28在外形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最大航程可達5000公里,最大載彈量為6噸,時速為930公里。伊爾-54和以前的飛機區別較大,機翼後掠角為55",採用自行車式起落架。同時,第一架後掠翼噴氣式強擊風伊爾-40也順利地通過了國家鑒定。但是,在伊爾-28之後,該局設計的軍用機沒有被投入使用;因為在戰爭後期,蘇聯政府已決定各航空設計局進行專門化生產,伊柳辛設計局被指定專門研製旅客機。
1943年,伊柳辛設計局開始了旅客機的設計工作。 1946 年,第一架旅客機伊爾-12試製成功。它裝有兩台 AIII-82ΦH活塞式發動機,有27~32 個客座。接著,該局又制了伊爾-14旅客機。這兩種飛機的質量都很好,曾在蘇聯民航和空軍中廣泛使用,世界上先後有20多個國家購買了這兩種飛機。 1947年,又一種新型旅客機伊爾-18問世。它可載客60人,起飛重量42噸,裝有兩台 AIII-73活塞式發動機,以時速500公里巡航時,最大航程可達6,200公里。但它沒有投入批量生產,因為當肘蘇聯政府要求航空工業盡快向噴氣式方向發展。十年之後,裝有四台AH-20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伊爾-18問世,載客量為110人。這是該局的第一種裝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飛機,也是當時在蘇聯國內航線上使用最普遍的旅客機。
1967年9月 15日,新的大型旅客機伊爾-62投入航班飛行,這是伊柳辛設計局最成功的設計成果之一,它可以與當時美國的波音707和DC-8相媲美。該機裝有四台渦輪風扇發動機,經濟巡航速度為820~9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為9820公里,最大載客量186人。
5. 俄羅斯為什麼數學天才那麼多
翻翻歷史背景
俄羅斯的數學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輝煌燦爛的。在17、18世紀前,能算得上是數學家的俄國人屈指可數;即使是那屈著指頭數出來的幾個科學家,研究的也都是什麼解解一元的二元的方程這類的問題;幾何上呢,還停留在後歐幾里德的時代。但從彼得大帝時代,情況開始有了變化。彼得大帝深刻感受到了西歐科學文化發展之迅猛,於是大量引入西歐的科學家來彼得堡任教或參與學術工作。其中比較有名的數學家就包括哥德巴赫、歐拉和某幾個伯努利。這些人在彼得堡沒有光吃干飯,通過他們的培養,開始逐漸出現一些還算像樣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非歐幾何的概念。彼得堡學派也就此誕生了。
切比雪夫就是這個時代的數學家。關鍵切比雪夫不光是數學家,還是一位好為人師的教育者。在他老人家的扶植下,像馬爾可夫這樣的數學家也就逐漸冒出泡來了。不過,在這個時代的俄國數學,也只是剛剛在某些領域可以和西方平起平坐,客觀的來說還仍不能望當時法國、德國數學的項背。
20世紀初的時候,俄羅斯數學研究的重心從彼得堡轉到了莫斯科。這一時段出色的學者多出現於莫斯科大學,因此稱其為莫斯科學派。促成這種轉移的因素有很多,這些因素中的最晚出現的一個是30年代初的時候,斯大林決定把列寧格勒的蘇聯科學院搬到莫斯科。莫斯科學派時期是俄國數學真正的黃金時期。在那麼四五十年中,俄羅斯在概率論、隨機過程、復變函數、數理邏輯、泛函、數論、微分方程、拓撲學等諸多前沿分支中突飛猛進,爆出了一堆大數學家和更多的中小型數學家,比如辛欽、門索夫、柯爾莫哥洛夫、魯金、施密特、烏里松等等。其中柯爾莫哥洛夫是一個濺射領域最廣的數學家,他本人對數學的貢獻就是多方面的,然後還是巨多數學家的老師,還幫蘇聯編網路全書,還特別支持社會主義建設。
蘇聯時期的數學成就:
康托諾維奇(1912- ),他在集合論、半空間泛函分忻、泛函近似計算方面有突出貢獻,另外,他還於1939年撰寫丁規劃論的第一部成形著作《生產組織與計劃中的數學擴法》,發展了有利於國民經濟的規劃理論,榮獲諾貝爾經濟學 獎。
柯爾莫哥洛夫(1903- )。他最初致力於三角級數、逼近論、測度論等方面的研究,後束又涉及了拓樸學、力學和邏輯等,而最傑出的工作在概率論方面。
早期的俄國數學家馬爾科夫(1856—1922)研究隨機過程,首先提出了馬爾科夫過程,其大意是:一個體系將來的發展只與體系現在的狀況有關,而與體系過去的歷史無關。液體中粒子的無規則運動一布朗運動就是馬爾科夫隨機過程的一個典型例子。
柯爾莫哥洛夫於1939年將概率論公理化,巧妙地將實變函數論、測皮論和集合論用於概率論的研究。在極限定理和隨機過程的研究中柯爾莫哥洛夫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20世紀20至30年代,被稱為是概率論的英雄時代,而蘇聯的概率論學派為現代概率論的發展作了許多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三個概率論研究中心,蘇聯學派是當時最強的一個,其餘兩個分別在法國和美國。
蘇聯的泛函分析學派和代數學派等,都有過出色的工作,蘇聯的數學家在許多數學領域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例如,提出索波列夫空間,解決希爾伯待第七個問題,關於解析函數邊值理論的工作,提出對偏微分方程的分類等。
俄羅斯當今的數學成就:
俄羅斯當今出了很多年輕數學家,特別出現了幾位非常傑出的60後天才數學家。除了大家都知道因為證明Poincare猜想而聞名於世的俄羅斯數學天才Grigori Perelman (1966年生),還有Maxim Kontsevich (1964年生),Andrei Yuryevich Okounkov (1969生),Stanislav
Smirnov (1970生)等幾位天才數學家,他們都是 Fields獎獲得者,尤其是Maxim
Kontsevich博士由於在數學物理多個領域的傑出貢獻,而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數學上所有的大獎。他1997年獲Poincare獎,1998年Fields獎,2008年Crafood獎,
2012年Shaw(邵逸夫)獎。
總結:
俄羅斯這個民族開化的比較晚,但是一旦開化,尤其是經過彼得大帝這樣的歷史性人物的推動,一個民族學術風氣起來了,加上自己先天聰慧的大腦,產生了很多本土的影響有世界級的經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老軍001在年幼時期初三讀的化學教材的元素周期表就是蘇聯科學家門捷列夫的成果,一個民族的興衰不是一個人決定的,一旦一群人起來了,形成風氣了,那麼就會對世界的歷史產生推動作用。
在一些政治人物的推動下,偉大的蘇聯誕生了,他們創造了蘇維埃帝國神話,第一次發射衛星,第一次探月,與資本主義、美國等北約國家博弈70年,這70年形成了與美國勢均力敵的軍事對抗,盡管最後由於種種原因(主要是沒有形成經濟與貨幣霸權優勢),最後敗給北約造成解體了,但是蘇聯對世界文明史的貢獻還是不可磨滅的,一個有著戰勝法西斯歷史的國家的光輝是不能被掩埋的,這是政治也是學術還是能載入史冊的篇章。
俄羅斯現有的光輝不能與前蘇聯比較,但是他們的應用數學與攻關科研能力,還是能造出改進升級版本的彈道導彈,還能升級核武器,還能打造一代新戰機,可以說:俄羅斯民族的精神還能持續,還能繼續戰斗,這是俄羅斯民族祖先留下來的、歷史形成的、有著戰勝拿破崙和希特勒歷史的堅強意志。
6. 為什麼俄羅斯數學那麼強,感覺科研水平比美國差一截
俄羅斯人是愛學習的
數學是以個人力量可以做的工作,所以出成果了
科研(特別是技術),是大團隊的,俄羅斯人不行,傳統的行政干擾太大了
如今仍積習難改
7. 曾經毫無科學傳統的俄羅斯,是如何變成數學強國的
中國人的數學學得好,幾乎都已經得到了全世界公認。例如,當美國學生計算兩位數的加減乘除都要依靠計算器時,中國學生僅憑一支筆、一張紙就能快速得到答案,尤其是中國孩子的心算能力,更令無數美國學生驚訝。
這樣一對比,中國孩子的數學確實不差,但是,中國人在數學領域額研究上,與其他數學發達國家相比,卻仍算不上一流強國。尤其是與俄羅斯的數學研究領域相比,中國更是相差甚遠,當然,俄羅斯的數學不止比中國強,它甚至有數學超級大國之稱,可謂名副其實的數學強國。
俄羅斯數學書
為了讓孩子們都能夠接受數學精英教育,蘇聯時期又採取了將代數和幾何分科教學的方法,如此一來,所編寫的幾何書代數書就有五六種,不同的人學習數學時,可以選擇最適合他們的課本。這一套人才培養體系,讓俄羅斯的數學精英教育始於中小學階段,如若是在數學上極有天賦的孩子,他們的才能會被快速發現,從而進入數學特長學校。即便是普通的學生,在重視數學的國情影響下,仍然能夠被培養成較為出色的數學人才。由此可見,教育,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崛起的根本。
8. 俄羅斯帝國強大的原因
1、經濟:幅員遼闊,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上非常少數幾個國內資源能夠基本滿足自身經濟發展需要的國家之一,煤炭、石油、鐵礦石。稀有金屬、木材等等,樣樣都有,這位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近幾年來俄羅斯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其中就有國際石油價格高企的推動作用,為俄羅斯積累了一筆不小的財富。此外,俄羅斯工業門類齊全,尤其重工業發達,科研生產能力在世界上也是位於前列,俗話說,國無輕工不富,無重工不強,俄羅斯輕工業不夠發達,但是重工業絕對是世界領先,這時俄羅斯強大的主要因素。
2、文化:由於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個大陸,文化多樣,兼收並蓄,文化自身的輸血造血功能強大,既有西方的開放自由,也有東方的內斂含蓄,融合式發展為文化進步注入了強大動力。
3、政治:俄羅斯是一個政治大國,比較獨特的總統制體制,既有總統總理之間的制衡,也有總統大權在握的集權,國家意志可以較為集中的得以貫徹執行,國家政權保持了較長時期的穩定。地緣政治方面,從歐洲范圍來看,占據東歐大片領土,並且輻射北歐、東歐、中歐和東南歐,整個歐洲都不可能忽略俄羅斯的存在而自顧自的發展,況且俄羅斯是歐洲許多國家重要的資源來源國,手裡握著別人的生命線,這就能輕易的形成巨大的政治資本。從世界范圍看,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在多極化的國際政治格局中,始終是不可忽視的一極,西方包圍東方需要俄羅斯的支持,東方突破西方也需要俄羅斯的力量,中國要聯合俄羅斯對抗美國;德國、法國要與俄羅斯合作穩定歐洲;印度需要俄羅斯的支持實現強國之夢;日本要仰仗俄羅斯的資源,同時也得巴結俄羅斯想要回北方四島,盡管這根本就不可能;美國不用說了,前兩天還和俄羅斯談判消減戰略核武器呢,他怎麼不和咱中國或者法國、英國談判呢,因為這些國家比起俄羅斯對美國的戰略威脅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一千多枚精度高、射程遠 、威力大的核彈頭對著美國的各大城市,美國能不重視俄羅斯嗎,所以,俄羅斯必然是政治大國。
4、教育:俄羅斯重視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率高,高等教育質量好,國民文化素質高,勞動力綜合素質好,各類各級教育機構齊全,既有享譽世界的高等學府,也有很多專業化的技能培訓機構,可以滿足各職各類崗位的人才需求。
5、軍事:世界級強大軍隊,盡管今年因為軍費縮減導致戰鬥力有所降低,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不承認俄羅斯軍隊依然保有的強大力量,兵種類型齊全,陸、海、空、天、磁五個領域都實力不俗,在作戰飛機、導彈、核潛艇、火炮、坦克、槍械等方面有大批先進技術,戰略投送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較強。此外,軍隊的戰斗精神強大,歷史上,拿破崙、希特勒都敗給了強大的俄帝國,全體國民的民族優越感和國家認同感強,加之無比巨大的國土縱深,使得幾乎沒有可能通過外部侵入的方式一舉消滅整個國家,這些決定了俄羅斯的軍事能力指數名列世界前茅。
9. 前蘇聯的數學和物理領域學術水平為什麼能夠這么強大
第一,那時候蘇聯在和美國競爭,國家必定給予科研人員大力的支持。軍事科技最重要的基本上就算數學和物理了吧。
第二,和當時蘇聯科研人員的態度有關吧。我最愛看圖書館里破舊的蘇聯人編的書。讀蘇聯人寫的物理書,為了引出一個小定義,會舉出很多例子。數學書里的公式推導,不會避重就輕寫「這個證明過於繁瑣,此處略去」之類的話。看的多了會發現蘇聯數學家們用手推公式的能力真是強的一逼啊!
我們現在的大學教育(非數學專業)要求越來越低,老師講課最愛說「你們會用就行了,不用知道怎麼來的」。科研中計算機的作用越來越大,什麼復雜的運算腦子里想個大概,然後用軟體一模擬就出來了,沒有了絞盡腦汁思考每一步具體實現的過程。這樣可以提高效率,但是也造成了基礎理論知識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