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或者男低音歌手
Nicolai Ghiaurov(保加利亞)
吉奧洛夫是二戰之後世界最傑出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他經常與妻子,也是世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Mirella Freni一起演出歌劇。06年6月2日,世界著名的聲樂大師、保加利亞的男低音歌唱家尼科萊·吉奧洛夫(Nicolai Ghiaurov)因心臟病突發,在義大利中部的Modena去世,終年74歲。
⑵ 關於男低音
要想好聽 要找合適的歌去唱 男低音有其獨特的魅力 就象貝司的重低音一樣 那種魅力是高音中音無法代替的 你要是想欣賞一下它的魅力 多聽聽美聲里的專為男低音而設的一些歌曲就知道了~象《楊白勞》還有男低音的<<快樂的男低音>> 等等~不過你要是不喜歡美聲的話就沒辦法了 呵呵~~
歌曲的演唱者是具有雙重角色的,首先你是作品的欣賞者,這一步中你需要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歌詞含義、中心思想,深刻體會作家及作曲的詞義曲情!其次你是作品的表達者,大家通過你的演唱來了解歌曲,你需要把你所感受到的充分的表達出來。演唱時要唱什麼想什麼,還要注意旋律的發展,注意強弱對比,唱出的旋律最好有曲線美,就象我們說話時陰揚頓挫。還有模仿也是很有效的。多聽、多看、多想!!
男低音
男低音如果女高音是金字塔頂端的雲雀,那麼男低音就是鞏固一切基礎的地基。擁有人類最低沉的嗓音,這是人聲最低的音域了,一般為D-d1(e1),個別情況下可以再往下移低。下面我們將會仔細介紹。
一、抒情男低音
抒情男低音聲音流暢、低沉,時而亦顯輕快、抒情,富於歌唱性。音域通常為 D-d1-e1。
法國歌劇開始重視這一聲部。如作曲家德利布的《拉克美》中用了偏高的抒情男低音扮演拉克美之父尼拉康塔,《迷娘》(1866)中的老樂師洛塔里奧。
俄國的作曲家也會把歌劇主角交給這類男低音,例如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的男低音《伊凡·蘇薩寧》。
《伊凡·蘇薩寧》敘述了波蘭軍隊入侵俄羅斯,威逼蘇薩寧帶路,這位愛國的老農民將入侵者引入茂密的樹林中,俄軍趕來,一舉殲滅了侵略者。
在《伊凡·蘇薩寧》的終場,當蘇薩寧知道波蘭人睡醒後必定會識破他的計謀而將他殺害,於是唱起了這一段低沉而又抒情的詠嘆調。
歌詞大意:敵人發覺了,我快死了,可我決不怕死,我已盡到責任,埋葬我吧,大地啊!快升起,我的朝霞,你的光芒照耀大地。朝霞,你快升起,讓我最後看你一次。上帝,別離開我,在我困難的時候! 我命運多麼苦,我是多麼憂愁!憂愁進入我的胸膛,使我心中悲痛,死亡雖是痛苦的事情,但我決不害怕。快升吧起我的朝霞,你的光芒照耀大地。你的光芒照耀大地,照耀俄羅斯,用你的光芒溫暖他。時間到了,臨死的時候! 給我力量,親愛的母親,我的大地啊!
二、戲劇男低音
這類男低音,其音域與一般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適當向上下移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活、節奏自由,與專演正派角色的莊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鮮明的對照。
例如古諾的五幕七場歌劇《浮士德》敘述了對人生感到厭倦的浮士德受到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的引誘,用自己的靈魂換取青春,變得年輕之後,誘使馬格麗特與其相愛,但是遭到馬格麗特哥哥瓦倫丁的堅決反對,浮士德與其決斗並殺死了他。馬格麗特知道後萬分悲憤,情急之中殺死了她和浮士德所生孩子,被捕判絞刑,最後在痛苦中死亡的故事。
在第四幕第三場中,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狡黠地唱起恥笑瑪格麗特的小夜曲:歌詞大意:是你已經進入夢境,還是你沒聽清? 啊,珈德林娜,親愛的,是你沒聽到我的腳步聲?你的情郎聲聲呼喚,給他以深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到指環戴上手指,不要打開門!這首小夜曲表現出魔鬼梅菲斯托費勒奸險狡詐的形象特徵。
威爾第《弄臣》(1851)中的貴族蒙特羅內伯爵在宮內怒斥曼圖亞公爵和黎哥萊脫,詛咒他們必遭上天懲罰。這段具有戲劇性激情的演唱就是這類男低音的典型唱段。
三、深沉男低音
這是人聲最低的聲部,音域一般為C-d1。音色重濁寬厚,表情莊重沉穩,往往被指派飾演地位顯赫的角色:神靈、國王(《湯豪舍》、《羅恩格林》),祭司或神父(《命運的力量》、《唐·卡洛》),具有威望的父親(《紐倫堡名歌手》、《迷娘》)等。
男低音雖然與女低音同樣身處音域的最低層,但他們的命運卻要比她們好得多。在喜劇中他們可以擔任逗人發笑的角色,,例如好色老頭以及昏庸僕人等,唐尼采蒂的《唐帕斯誇勒》便是典型。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在正歌劇中扮演某些沉鬱的角色,例如威爾第的歌劇里經常邀請他們來扮演國王與主教,和莫扎特《魔笛》(1791)里的大祭司薩拉斯托的演唱即是典型的深沉男低音嗓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國男低音,這種以胸腔發聲的特殊音色,低沉渾厚得像是來自大地的黑暗之聲,最著名的角色便是穆索爾斯基所創作的沙皇《里斯·戈都諾夫》
到了20世紀,歌劇的男低音趨向緊張、有力的音色。如義大利作曲家畢采第(1880-1968)的《大教堂兇殺案》中的大主教托馬索、兩個騎士,勛伯格《摩西與亞侖》中的摩西,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的男爵奧克斯等。
⑶ 低音高音有什麼區別
低音和高音的區別:
1、低音表現為低沉的鼓聲,在人耳的響頻中最低,高音典型的就是尖銳的聲音,例如車床切削模具的聲音,在人耳響頻中最高。
2、聲帶震動的頻率不同。高音振幅小頻率高,低音振幅大頻率低。
3、樂譜中的七個基本音,只能表示七個高低不同的音,如需更高或更低的音時,則在基本符號的上面或下面加小圓點。在上面的稱為「高音點」,在下面的稱為「低者點」。帶一個高音點的音,稱為高音,帶一個低音點的音,稱為低音。
(3)為什麼俄羅斯男低音多擴展閱讀:
一、高音:
高音,音樂術語,這里是指真聲的一種歌唱方法;高音永遠是唱歌中的核心問題,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演唱者有沒有實力;只要科學的練習發聲技巧,人人都可以具備唱高音的能力。
一般男性的音域從大字組C1-C5,男性的最低音為C1,全球只有屈指可數的男性可以達到C1這個音,甚至可以達到次低 Low C 負值,男性真聲高音不超過C5,最富有天賦的男性不會超過C5,比如Adam Lambert。
女人由於聲帶短小,天性可以唱的更高,音域為C2-B5,這里指的高音聲部是真聲,聲帶全面震動的唱法;男性比女性在生理上音域低一個八度,相同,女性比男性也是高一個八度,這里是對等的概念;歌唱是一門藝術,不能只看高音,衡量一個歌手是否達標,要看TA整體對作品的駕馭能力。
二、低音:
低音(groundbass,或義大利語的basso ostinato,又譯頑固低音),指音樂聲部或音域中的最低部分。在聲樂中,其音域大致為中央C下面第二個E至中央C。
庄嚴男低音(basso profundo)強調一種較低沉的音域,而抒情男低音(basso cantante)的聲音高一點。在俄羅斯以外的低音獨奏通常帶有某些標準的歌劇特點。
大多數樂器家族的最低音樂器通常稱作低音樂器(如低音單簧管或低音提琴等)。在西方的調性音樂中,低音部分的重要性通常僅次於旋律,是決定和諧樂章的主要因素,這一趨勢於1600年左右出現持續低音後更加顯著。
⑷ 超男低音特徵
男低音是慈祥的聲音。在唱低音的時候不要想自己是的男低音就把聲音去壓低而是自然地放鬆的把氣嘆出來(就像平時出長氣一樣)胸腔放鬆,就像胸腔有大海流入一樣。同時頭腔也要有。
一、抒情男低音
抒情男低音聲音流利、消沉,時而亦顯輕快、抒情,富於歌唱性。音域通常為 D-d1-e1。
法國歌劇開端注重這一聲部。如作曲家德利布的《拉克美》中用了偏高的抒情男低音扮演拉克美之父尼拉康塔,《迷娘》(1866)中的老樂師洛塔里奧。
俄國的作曲家也會把歌劇主角交給這類男低音,例如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的男低音《伊凡·蘇薩寧》。
《伊凡·蘇薩寧》敘說了波蘭軍隊入侵俄羅斯,威脅蘇薩寧領路,這位愛國的老農民將入侵者引入茂密的樹林中,俄軍趕來,一舉殲滅了侵略者。
在《伊凡·蘇薩寧》的終場,當蘇薩寧曉得波蘭人睡醒後必定會識破他的計策而將他殺害,於是唱起了這一段消沉而又抒情的詠嘆調。
歌詞大意:敵人覺察了,本人快死了,可本人決不怕死,本人已盡到義務,掩埋本人吧,大地啊!
快升起,本人的晚霞,你的光輝照射大地。晚霞,你快升起,讓本人最後看你一次。上帝,分別開本人,在本人艱難的時分! 本人命運多麼苦,本人是多麼憂慮!憂慮進入本人的胸膛,使本人心中悲哀,死亡雖是痛苦的事情,但本人決不懼怕。快升吧起本人的晚霞,你的光輝照射大地。你的光輝照射大地,照射俄羅斯,用你的光輝暖和他。時間到了,臨死的時分! 給本人力氣,敬愛的母親,本人的大地啊!
二、戲劇男低音
這類男低音,其音域與普通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恰當向上下挪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敏、節拍自在,與專演正派角色的嚴肅深沉的男低音構成鮮明的對照。
例如古諾的五幕七場歌劇《浮士德》敘說了對人生感到厭倦的浮士德遭到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的誘惑,用自己的靈魂換取青春,變得年輕之後,誘使馬格麗特與其相愛,但是遭到馬格麗特哥哥瓦倫丁的堅決反對,浮士德與其決斗並殺死了他。馬格麗特曉得後萬分悲憤,情急之中殺死了她和浮士德所生孩子,被捕判絞刑,最後在痛苦中死亡的故事。
在第四幕第三場中,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狡黠地唱起恥笑瑪格麗特的小夜曲:歌詞大意:是你曾經進入夢境,還是你沒聽清? 啊,珈德林娜,敬愛的,是你沒聽到本人的腳步聲?你的情郎聲聲召喚,給他以深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到指環戴上手指,不要翻開門!這首小夜曲表現出魔鬼梅菲斯托費勒奸險狡詐的形象特徵。
威爾第《弄臣》(1851)中的貴族蒙特羅內伯爵在宮內痛斥曼圖亞公爵和黎哥萊脫,詛咒他們必遭上天懲罰。這段具有戲劇性激情的演唱就是這類男低音的典型唱段。
三、深沉男低音
這是人聲最低的聲部,音域普通為C-d1。音色重濁寬厚,表情嚴肅沉穩,常常被指派飾演位置顯赫的角色:神靈、國王(《湯豪舍》、《羅恩格林》),祭司或神父(《命運的力氣》、《唐·卡洛》),具有聲威的父親(《紐倫堡名歌手》、《迷娘》)等。
男低音固然與女低音同樣身處音域的最低層,但他們的命運卻要比她們好得多。在喜劇中他們能夠擔任逗人發笑的角色,,例如好色老頭以及昏庸僕人等,唐尼采蒂的《唐帕斯誇勒》便是典型。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在正歌劇中扮演某些沉鬱的角色,例如威爾第的歌劇里經常約請他們來扮演國王與主教,和莫扎特《魔笛》(1791)里的大祭司薩拉斯托的演唱即是典型的深沉男低音嗓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國男低音,這種以胸腔發聲的特殊音色,消沉淳厚得像是來自大地的黑暗之聲,最著名的角色便是穆索爾斯基所創作的沙皇《里斯·戈都諾夫》
⑸ 有哪些著名男低音,以及他們的歌
根納吉·皮尼亞佐(俄羅斯)
俄羅斯格林國際聲樂比賽獲獎者、俄國慕尼黑廣播電視比賽獲獎者、加拿大蒙特利爾比賽獲獎者、卡佳、波波娃歌劇演出節獲獎者、法國圖魯茲歌唱家比賽金獎獲得者。他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後進入瑪琳劇院任歌劇獨唱演員,現為莫斯科國家愛樂樂團獨唱演員。曾演唱眾多大型作品,如:海頓:Stabat Mater dolorosa、貝多芬:第9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以及柴科夫斯基、拉赫馬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和斯維里多夫等獨唱作品。曾在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墨西哥、冰島及其他許多國家巡演,曾在倫敦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維什涅夫斯卡娃同台演出大型作品。
Nicolai Ghiaurov(保加利亞)
06年6月2日,世界著名的聲樂大師、保加利亞的男低音歌唱家尼科萊·吉奧洛夫(Nicolai Ghiaurov)因心臟病突發,在義大利中部的Modena去世,終年74歲。
吉奧洛夫是二戰之後世界最傑出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他經常與妻子,也是世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Mirella Freni一起演出歌劇。他在病發後,馬上進入了他們家附近的醫院,經過Pasquale Maglieri教授的治療,還是不治。
男高音大師多明哥公開表示「隨著尼科萊·吉奧洛夫的離開,音樂世界失去了一位巨人。」 曾經和吉奧洛夫合作多年的義大利男高音大師卡洛·貝爾貢齊說:「對我來說,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威爾第男低音。他的離開為歌劇界留下了一個空白。」
義大利的歌劇評論人Giorgio Gualerze表示:「即使是他談話的時候,他的聲音都是那麼的漂亮。那是一把多麼了不起的聲音,到現在還沒有接班人。」
吉奧洛夫是1929年9月13日出生在保加利亞南部的山區小鎮。他曾經在索非亞音樂學院和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他是憑借著贏得華沙和巴黎舉行的歌劇音樂節的第一名而進入樂壇。獲獎後返回保加利亞在索非亞擔任歌劇獨唱演員。之後,他多次到莫斯科大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巴黎歌劇院、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倫敦的英國皇家歌劇院、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他扮演最傑出的角色包括:古諾的《浮士德》的魔鬼、威爾第的《唐·卡洛》裡面的菲利普二世、莫扎特的《唐·喬瓦尼》裡面的喬瓦尼、莫索爾斯基的《波里斯·哥多諾夫》裡面的哥多諾夫。
Paul Whelan(英國)
Paul Whelan (Baritone)
Born in New Zealand, Paul Whelan studied at the Wellington Conservatoire and then when on to the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in England, where he won several prestigious prizes and scholarships. In 1993 he won the Lieder Prize in the Cardiff 『Singer of the World』 competition.
He pursues an active concert and recital career. Engagements have included concerts under Rattle, Bertini, Nagano, Hickox, Menuhin, Siniasky, Olmi and Willcocks. He has performed with many leading UK orchestras, as well as the Budapest Symphony Orchestra. He has given recitals at the Wigmore Hall, St David』s Hall Cardiff, the Blackheath Concert Halls, the Cheltenham Festival, for BBC Pebble Mill, all accompanied by Julius Drake; and most recently at the Châtelet Theatre in Paris, accompanied by David Harper. Other recent recordings includ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with the LSO under Sir Colin Davis and Kurt Weill』s Silbersee under Markus Stenz.
夏里亞賓
俄國男低音歌唱家。1873年2月13日生於喀山,1938年4月12日卒於巴黎。1890年參加地方歌劇團,1892年到第比利斯從D.烏薩托夫學習。1896年加入莫斯科馬蒙托夫歌劇團,由於扮演一些主要歌劇角色而成名 。1899 ~1914年為莫斯科大劇院演員。1901年在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登台,贏得國際聲譽。1921年定居巴黎,並經常到美國、英國的歌劇院演出,1935年訪問中國。他是一位具有獨創精神的藝術家,表演與人物、語言 和歌唱高度融合,嗓音洪亮,音域寬廣,富有表現力。主演過電影《可怕的沙皇伊凡》和《堂吉訶德》,錄有近 200張唱片,著有《我生活的一頁》和《面具和人》等書。
歌曲目錄:
01. Fyodor Shalyapin "Glinka "Farlaf's Rondo"" [3:03]
02. Fyodor Shalyapin "Dargomyzhsky "Aria of the Miller"" [3:51]
03. Fyodor Shalyapin "Rossini "Aria of Don Basilio"" [4:35]
04. Fyodor Shalyapin "Mussorgsky "Song of the Flea"" [2:57]
05. Fyodor Shalyapin "Koenemann "When the King Went Forth to War"" [3:40]
06. Fyodor Shalyapin "Massenet "Elegie"" [4:17]
07. Fyodor Shalyapin "Schubert "Der Doppelganger's"" [4:08]
08. Fyodor Shalyapin "Beethoven "In Questa Tomba Obscura"" [3:41]
09. Fyodor Shalyapin "Mussorgsky "Trepak"" [4:25]
10. Fyodor Shalyapin "Glazunov "Bacchanal Song"" [3:38]
11. Fyodor Shalyapin "Bellini "Recitative and Aria of Rudolfo"" [3:06]
12. Fyodor Shalyapin "Donizetti "Vieni, La Mia Nova"" [3:36]
13. Fyodor Shalyapin "Meyerber "Suore, Che Risposate"" [4:09]
14. Fyodor Shalyapin "Boito "Ave Signor"" [4:02]
15. Fyodor Shalyapin "Gounod "Un rat...Le Veau D'Or" [3:33]
16. Fyodor Shalyapin "Gounod "Il etait tamps!"" [2:53]
17. Fyodor Shalyapin "Gounod "Scene at the Curch" [4:45]
18. Fyodor Shalyapin "Gounod "Vous Qui Faites L'endromie""
⑹ 男低音的音域是多少
男低音的音域一般為E-d1(e1)。抒情男低音聲音流暢、低沉,時而亦顯輕快、抒情,富於歌唱性。音域通常為 E2-E4。
男低音,其音域與一般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適當向上下移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活、節奏自由,與專演正派角色的莊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鮮明的對照。
(6)為什麼俄羅斯男低音多擴展閱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國男低音,這種以胸腔發聲的特殊音色,低沉渾厚得像是來自大地的黑暗之聲,最著名的角色便是穆索爾斯基所創作的沙皇《里斯·戈都諾夫》。
到了20世紀,歌劇的男低音趨向緊張、有力的音色。如義大利作曲家畢采第(1880-1968)的《大教堂兇殺案》中的大主教托馬索、兩個騎士,勛伯格《摩西與亞侖》中的摩西,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的男爵奧克斯等。
⑺ 男低音什麼意思
男低音
英文:Bass 如果女高音是金字塔頂端的雲雀,那麼男低音就是鞏固一切基礎的地基。擁有人類最低沉的嗓音,這是人聲最低的音域了,常用音域一般為E-d1(e1)。下面我們將會仔細介紹。
抒情型
抒情男低音聲音流暢、低沉,時而亦顯輕快、抒情,富於歌唱性。音域通常為 E2-E4。
法國歌劇開始重視這一聲部。如作曲家德利布的《拉克美》中用了偏
高的抒情男低音扮演拉克美之父尼拉康塔,《迷娘》(1866)中的老樂師洛塔里奧。
俄國的作曲家也會把歌劇主角交給這類男低音,例如格林卡的《伊凡·蘇薩寧》(1836)中的男低音《伊凡·蘇薩寧》。
戲劇型
這類男低音,其音域與一般男低音相仿,區別是可適當向上下移動,富於戲劇激情。另外還有專演丑角的滑稽男低音,聲音輕巧靈活、節奏自由,與專演正派角色的莊重深沉的男低音形成鮮明的對照。
例如古諾的五幕七場歌劇《浮士德》敘述了對人生感到厭倦的浮士德受到魔鬼梅菲斯托費勒的引誘,用自己的靈魂換取青春,變得年輕之後,誘使馬格麗特與其相愛,但是遭到馬格麗特哥哥瓦倫丁的堅決反對,浮士德與其決斗並殺死了他。馬格麗特知道後萬分悲憤,情急之中殺死了她和浮士德所生孩子,被捕判絞刑,最後在痛苦中死亡的故事。
深沉型
這是人聲最低的聲部,音域一般為C2-D4。音色重濁寬厚,表情莊重沉穩,往往被指派飾演地位顯赫的角色:神靈、國王(《湯豪舍》、《羅恩格林》),祭司或神父(《命運的力量》、《唐·卡洛》),具有威望的父親(《紐倫堡名歌手》、《迷娘》)等。
男低音雖然與女低音同樣身處音域的最低層,但他們的命運卻要比她們好得多。在喜劇中他們可以擔任逗人發笑的角色,例如好色老頭以及昏庸僕人等,唐尼采蒂的《唐帕斯誇勒》便是典型。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在正歌劇中扮演某些沉鬱的角色,例如威爾第的歌劇里經常邀請他們來扮演國王與主教,和莫扎特《魔笛》(1791)里的大祭司薩拉斯托的演唱即是典型的深沉男低音嗓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國男低音,這種以胸腔發聲的特殊音色,低沉渾厚得像是來自大地的黑暗之聲,最著名的角色便是穆索爾斯基所創作的沙皇《里斯·戈都諾夫》。
到了20世紀,歌劇的男低音趨向緊張、有力的音色。如義大利作曲家畢采第(1880-1968)的《大教堂兇殺案》中的大主教托馬索、兩個騎士,勛伯格《摩西與亞侖》中的摩西,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的男爵奧克斯等。
代表人物
1、夏里亞賓(Fyodor Chaliapin,1873 - 1938),俄羅斯低音-男中音,人稱:低音歌神
2、平查(Ezio Pinza,1892 - 1957),義大利,魔鬼般的低音
3、鮑里斯·克里斯托弗(boris christoff,1914 - 1993),保加利亞
4、基普尼斯(Alexander Kipnis,1891-1978),烏克蘭
5、伊凡·里波夫(Ivan Rebroff ,1931 - 2008 ),俄羅斯,世界男低音之王
6、喬吉歐·托濟(Giorgio Tozzi,1923-),美國
7、尼科萊·吉奧洛夫(Nicolai Ghiaurov,1929-2004),保加利亞,最偉大的威爾第男低音
中國:
趙鵬、劉躍、彭康亮、溫可錚、田浩江、關致京等。
⑻ 世界三大男低音
很難說。中國最好的廖昌永應該能排。世界范圍,迪多·戈比算是卡拉斯那代中的佼佼者,男中音的話,Milnes絕對頂尖。我剛在聽他的《托斯卡》。男低音和低音男中音出在德國歌劇里的話就數不勝數了,基本能把沃坦或者兩個巨人唱下來的都是高手。當代頂尖的男中音中比較著名的有德國高位癱瘓的托馬斯·誇斯托夫,美國的托馬斯·漢普森和俄羅斯的霍甫洛福斯基,當然,老一輩的男中音之皇就是Dietrich Fischer-Dieskau了。男低音中我喜歡Theo Adam,我聽過他唱的《玫瑰騎士》,東德版,韻味十足,一流!
⑼ 蘇聯歌曲為什麼那麼好聽有什麼特點
很多憂傷凄美,很多雄壯有氣魄能鼓勵人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