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俄國人怎麼把彈道導彈裝到發射井裡
所謂彈道導彈驅逐艦是在60年代導彈核武器制勝論盛行的年代,部分國家在不能裝備彈道導彈潛艇的情況下所想出的變通法,比如過去義大利就有這樣的東西,現在除了印度以外在別的國家的海軍中已經見不到了,稱052b為彈道導彈驅逐艦估計是翻譯的問題
❷ 俄羅斯的防空導彈系統
遠程導彈S-400最好,中國早期的防空導彈都是受蘇聯的仿製改進產品。
俄羅斯防空以導彈為主,小型高炮為輔。特別是導彈部分,形成了從低到高、從近到遠的防空體系,是世界上防空力量最強、防空導彈發展最快的國家。
目前,俄防空軍正在改進現役防空導彈的跟蹤制導系統、提高攻擊多目標和電子戰性能,全面提高防空作戰能力。到21世紀初,俄陸軍野戰防空武器將以防空導彈為主,高炮為輔,配以各種情報保障和射擊指揮系統,構成遠、中、近程和中高空、低空相結合的防空火力配系。
(1)C-300地空/反導系統
俄羅斯C-300地空/反導系統是一種先進的機動式多頻道全天候防空武器系統,西方稱之為SA-10,既能對付高性能的作戰飛機,又能射擊巡航導彈和其他空中目標,對戰斗機的攻擊高度為25~27千米,對導彈的有效攻擊距離為40千米。目前,俄羅斯戰略防空導彈部隊中有65%以上是C-300,而且隨著老式系統的不斷退役,這一比例還將會增大。
C-300地空/反導系統可以說一直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戰略守護神。作為一種全天候防空導彈系統,它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能夠對付從超低空到高空各種高度的密集空襲。另外,C-300P還能攔截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其作戰性能與美國的MIM-104"愛國者"PAC-2導彈系統相仿。但兩者所擔負的任務不同:C-300P是為了實現前蘇聯戰略防空網的現代化,而"愛國者"卻是為陸軍野戰部隊提供保護。
近年來,俄又在C-300PMU1的基礎上研製出新型反導系統C-300PMU2。該系統裝備了新型(48N6E),射程由C-300PMU-1的150千米增加到200千米,彈片摧毀能力提高1倍。該系統提高了對付遠程巡航導彈的能力,1枚導彈攔截低空飛行巡航導彈的成功率為80%~86%。對低空的目標,導彈會像鷹一樣從上向下攻擊。殺傷各種戰術、戰略航空兵飛機的命中率為80%~93%,殺傷低空的巡航導彈的命中率為80%~98%。其主要作戰性能特點如下:
一是具有較強的快速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導彈能在公路、鐵路上運輸,能自動對指示目標實施戰斗行動,能自動地發現、跟蹤和攔截目標。
二是具有全天候作戰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在任何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防空任務,能在敵方實施有源和無源干擾的條件下作戰。
三是採用先進的垂直發射技術,具有全方位攔截目標的能力。
四是性能優良,維護費用低,實用性強。
(2)C-400防空導彈
C-400"凱旋"新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是在改進C-300PMU1系列地空導彈系統的基礎上而研製成功的,屬於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是現役和在研防空導彈中最先進的一種,可以對付當今多種空中威脅,包括各種作戰飛機、空中預警機、戰役戰術導彈以及其他精確制導武器。它不僅能攻擊高、遠目標,不能對付低空飛行目標。無論是殺傷范圍、殺傷效能,還是在殺傷目標的多樣性方面都址分突出。
C-400攔截飛機的最大距離為400千米,為世界之最;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距離是50~60千米,比美國的"愛國者"和俄羅斯的"驕子"C-300PMU2的最大距離遠10~20千米;其攔截率極高,可確保摧毀空中400千米范圍內的飛機目標。
C-400防空導彈系統是一種具有防空和反導能力的武器系統,因其性能優於第四代地空導彈系統,所以俄羅斯軍方稱其為"四代半"地空導彈系統。
C-400防空導彈主要由照射和制導雷達、發射裝備、指揮控制系統、保障系統、導彈及發射裝置組成。這些分系統安裝在重型卡車上,從而可以保證整個導彈系統快速機動和快速反應。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可以打擊多種目標包括隱身目標。它攔截200千米以高空到超低空直至幾十米的空中飛行目標,包括彈道導彈和掠地飛行的"戰斧",而且它高性能的雷達可以發現隱蔽性很好的目標,隱身飛機F-117也在所難免。
二是具有很強的識別力與判斷力。它能同時攻擊6~10個目標,而且具有目標優先選擇的能力。發射幾秒鍾後,即能判明哪進偵察機、哪些是轟炸機或戰斗機,然後加以選擇,並同時對不同方向的6個目標實施打擊。
三是射程遠。可在400千米的范圍內發現並摧毀當今世界上一切空中入性目標。
四是反應快。具有相當強的機動與瓜能力,接到作戰命令5分鍾之後就可進入作戰狀態,比西方同類系統快6~7倍。
五是採用垂直發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攔截目標的能力。
六是可使用多種型號導彈,抗干擾能力強。
(3)"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
"安泰"-2500是一種機動式多用途反導彈和反飛機防空系統,屬於俄羅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為C-300B系統的改進型。其任務是保衛國家的重要工業和軍事目標、軍隊部署,使之免遭敵方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中攻擊,是當今世界上惟一一種反導彈、反飛機多用途導彈系統。
該導彈能有效地殺傷2500千米距離以內的彈道導彈,也能對付各種類型的氣動彈道目標。"安泰"-2500系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區的各種形式的軍事沖突中自主作戰,必要時也可以與國家的軍隊和武器自動化指揮系統聯合作戰。
"安泰"-2500系統能夠同時攻擊24個氣動目標,或者同時攻擊16枚有效雷達反射面積為0.02米sup2以下、飛行速度為4500米/秒以內的導彈。此時,扇掃雷達發現目標的距離為175千米,保衛區域面積可達2500千米sup2。
系統配置有圓周掃描雷達和相控陣雷達,發射車分為四聯裝和兩聯裝發射車。每個"安泰"-2500防空導彈營的火力配備包括1部9C15M2型圓周掃描目標搜索雷達,1部9C19M扇面掃描目標搜索雷達,1部9C457M型指揮車,4部9C32M型多通道導彈制導站,24部9A83M型發射車,24部導彈發射裝填車,48枚9M82M型導彈,96枚9M83M型導彈。
"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的作戰方式完全自動化。具有導彈系統操作人員少、且不要求較長時間的射前准備等優勢。
(4)SA-11近程地空導彈
SA-11地空導彈又稱"牛虻"地空導彈,在前蘇聯從未公開展出過。據西方推測,它是一種機動式全天候型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採用半主動單脈沖雷達制導;導彈彈長5.56米,彈徑為400毫米,翼展860毫米,彈重為690千克;最大作戰半徑20000米,最小3000米;最大飛行速度為3倍聲速,最大徑向速度為50米/秒;最大過載為20g;作戰高度最大140千米,最小30千米;在值班狀態下,導彈武器系統的反應時間為(16~19)秒,系統從冷狀態進入臨戰狀態的准備時間不超過3分鍾;高能破片殺傷戰斗部重70千克,配有經過改進的無線電-電子近炸引信,殺傷距離為17米。主要用於對付中低空高速飛機,適於野戰防空,也可擔負要地防空。
SA-11地空導彈實際上是俄羅斯9M38艦空導彈的陸用型,美國稱為SA-11,"牛虻"是北約的稱法。9M38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在俄羅斯還被命名為9K37"山毛櫸"-1或"恆河"。西方國家認為,該導彈的性能介西方的"響尾蛇"和"霍克"之間,用來代替SA-4和SA-6導彈,此外,SA-11導彈還大量向國外出口。
(5)SA-15近程地空導彈
SA-15近也空導彈又叫"道爾"、"圓環胎"導彈,是一種機動型全天候近程防空武器,用於為野戰部隊或各種軍事目標提供近距離對空防禦。採用9M331型"法克爾"單級導彈,即SA-N-9型艦空導彈的改進型。導彈長2.9米,直徑0.232米,戰斗部重15千克,發射重量165千克。導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配備一台大功率的雙推力(即一台發動機同時起到助推器和巡航發動機的作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850米/秒,機動過載為30g。對於作戰飛機和直升機,導彈射程(1.5~12)千米,射高(10~6000)米;對於巡航導彈,導彈最大射程為6千米,最大射高4千米。每輛戰斗車配備8枚導彈,它們裝在炮塔前部垂直並置的2個密封發射箱中,在全使用期內無需進行任何維護。
"道爾"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於防禦精確制導武器的近程地空導彈系統。它採用了三坐標搜索雷達,並具有垂直發射和同時攻擊2個目標的能力,可在任何復雜氣象條件下充當防空作戰的"多面手",能有效攔截低空突防的作戰飛機和巡航導彈等空襲目標。
"道爾"導彈系統的核心是戰斗。由於將眾多的作戰和保障系統一輛車上,"道爾"戰斗車可單獨構成一個火力單元,獨立完成從搜索、發現直至攻擊目標的所有作戰任務。除導彈發射和制導需短暫停車外,全部作戰程度可在行進間完成。一個"道爾"導彈連編配4輛戰斗車和1輛履帶式自動化指揮車,構成獨立遂行戰斗任務的最小戰術單位。
"道爾"導彈系統的反應時間很短,約為(3.4~10.6)秒,由行進間停車發射導彈只需2秒鍾,並可同時發射2枚導彈攻擊2個不同目標。整個作戰程序高度自動化,系統可在無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執行全部操作。由於"道爾"導彈系統和了先進的垂直發射技術,可以同時實施全方位攔截,加上系統反應時間短,火力和抗飽的攻擊能力大為增強。
"道爾"導彈系統的火控系統採用了多種先進的感測器,具有較強的目標探測和攻擊能力。它能在敵方實施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的條件下作戰,抗干擾能力較強。一旦搜索雷達遭到干擾,"道爾"導彈系統還能依靠Csup3I系統提供目標數據,對目標實施跟蹤和攔截。
"道爾"導彈系統在國際同類防空導彈系統中堪稱一流水平。俄羅斯於1991年開始少量列裝,1993年大批量換裝。目前,先進的"道爾"地空導彈系統是俄軍野防空的主戰兵器。
(6)SA-17防空導彈
SA-17"灰熊"(俄代號"山毛櫸"-2M)是俄羅斯的一種新型防空導彈系統,1995年進入俄陸軍服役。導彈長5.5米,彈徑0.4米,發射重量710~720千克,高爆破片戰斗部重50~70千克,採用雷達近炸和觸發引信。該彈的最大機動過載為30g,最大有效射程50千米,最小有效射程2.5千米,最大有效高度24千米,最小有效高度10米,最大目標速度為1200米/秒(臨近目標)或300~400米/秒(離去目標)。
該系統的作戰目標為戰略和戰術飛機、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戰術空射型導彈、直升機和無人駕駛。SA-17導彈看起來好象是R-37空空導彈的加大型。它採用半主動雷達末段尋的導引頭,可進行慣性中段制導和數據傳輸彈道修正。動力裝置為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1200米/秒。另外,俄羅斯還在研製一種帶三角翼的導彈,以在攻擊目標時提高導彈的機動性。
SA-17主要由指揮車、目標搜索雷達、照射和導彈制導雷達、自行式火力單元、自行式裝填發射車、導彈等幾部分組成。
一個典型的SA-17導彈團包括一個配備指揮車和目標搜索雷達車的指揮班,兩個Ⅱ型連隊(每個連隊有1輛照射和導彈制導雷達車、2輛發射裝填車)和4個Ⅰ型連隊(每個連隊有1輛自行式火力單元車和1輛發射裝填車)。一個SA-17導彈團一般可同時攻擊12~24個目標。導彈團的最大行軍速度為70千米/小時,Ⅰ型連隊在進行自主作戰時,可同時攻擊4個目標,發射方向的地形容許高度為2米,反應時間為4秒,單車發射速率1枚/4秒,准備時間在行軍狀態為5分鍾,位置移動後為20秒。Ⅱ型連隊在進行自主作戰時,可同時攻擊4個目標,發射方向的地形容許高度為20米,反應時間為8~10秒,單車發射速率為1枚/4秒,從行軍狀態展開的准備時間為10~15分鍾。
(7)SA-18攜帶型地空導彈
SA-18"松雞"(俄代號9K38"針")是繼SA-7("箭"-2)、SA-14("箭"-3)和SA-16("針"-1)事俄析型的攜帶型地空導彈系統,於1983年進入部隊服役,用於取代SA-7,攻擊低空機動和非機動目標以及懸停直升機等。
SA-18是在SA-14和SA-16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一代攜帶型地空導彈,它吸收了兩者性能和技術上的優勢,同時又注入和新技術,性能更為優越。它是俄羅斯現役最先進的使攜式地空導彈系統,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抗紅外干擾能力強。SA-18採用雙通道紅外導引頭,導引頭內的目標選擇邏輯裝置能夠識別由超聲速目標發射的各種紅外假目標,抗紅外干擾能力很強,可以對付信號彈、閃光彈和調制式紅外干擾等多種干擾。
二是殺傷力強。SA-18導彈除了戰斗部外,依據目標狀況的不同,還可剩餘0.6~1.3千克固體推進劑,與戰斗部同時引爆。除此之外,在引爆戰斗部之前的瞬間,導引頭邏輯裝置能裝導彈瞄準點從目標的發動機尾焰區轉向機體中部,確保對目標的最大殺傷。
三是自動化程度高。作戰時,射手只需探測到目標並通過瞄準裝置瞄準,激活電池,將扳機向後扳到底,後續發射程度、敵我識別詢問、彈上系統激活和導彈發射都是自動進行的。
四是可攻擊目標種類多,方式靈活。該系統可攻擊低空機動和非機動目標,包括固定翼飛機、懸停直升機、巡航導彈等。不僅能尾追攻擊目標,而且還能從下面和側面攻擊目標,實現了全向攻擊。
五是速度快、作戰空域大。導彈採用起飛和主航二級發機,能以超聲速攻擊目標。
六是可靠性高。整個導彈系統中包括一套維修設備,每小時可對12枚導彈或12部發射裝置進行技術檢查,確保戰場作戰和訓練和正常進行。
迄今為止,導彈武器系統已經發展成一個武器家庭,共有3種改型,它們是"針"-D、"針"-N、"針"-S。"針"系統在俄海軍的艦船和潛艇上服役時的代號為"針"-M。另外,"針"系統還有一種空空改型"針"-V,用於裝備米格-24、米格-25、米格-35戰斗機和米格-28以及卡-50和卡-52等直升機。
❸ 俄羅斯「白楊」-M導彈是如何發展的
「白楊」-M導彈被西方稱為SS-27導彈,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種自行研製和生產的導彈系統,也是俄羅斯固體燃料彈道導彈進一步改進過程中的重大進步,「白楊」-M導彈可以認為是俄軍工企業的新生兒。該導彈是一種中型單彈頭陸基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其制導控制系統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它技術先進、可靠性高、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可令敵人防不勝防。該導彈裝備了克服反導彈防禦系統的最先進手段,即反攔截手段,專門對付美國正在斥巨資研製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L因此,「白楊」-M導彈真正成了當今世界上第一個NMD的剋星。該導彈是SS-25導彈的改進型。1994年12月20日,白楊」-M導彈進行了首次試射。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謝茨夫靶場「白楊」導彈進行了第4次試射。接著,於1998年12月9日在普列茨克發射場對「白楊」-M導彈進行了第6次發射試驗,導彈按預定軌跡准確擊中了靶場目標。這最後一次發射試驗的目的在於對這種面向21世紀的最新型戰略導彈的飛行技術參數做最後的鑒定。
❹ 驚心動魄的古巴導彈危機,到底危險到了什麼程度
1962年10月24日,美國空軍進入大戰前的最高戰備狀態,美國軍方官員也做好了發射洲際導彈的准備。美國軍火庫中所有可用的導彈都已經處於戰備狀態,其中的一部分已經載入了核彈頭,設置了打擊目標,美蘇核戰爭一觸即發。
事後,一位蘇聯駐美國大使就此次危機寫道:「整整一周的時間,整個世界都處在核戰爭的邊緣,我們兩國都處於一種倍受煎熬的緊張狀態之中。」
也就是說,當時的世界,已經處於毀滅的邊緣,只要有一方按耐不住,世界將遭受滅頂之災。
10月29日,美蘇就如何撤除導彈得問題進行了最後的磋商,並達成協議。
11月8日到11日,蘇聯將42枚中程導彈全部拆除運走,並在運送途中,接受了美軍的「肉眼觀察」。最後,蘇聯又撤走了一批轟炸機。
11月20日,美國宣布解除對古巴的封鎖。第二天,蘇聯軍隊也下達了解除動員令。
至此,震驚世界的古巴導彈危機得以解除,全世界人民也鬆了一口氣。
❺ 俄羅斯導彈的介紹
俄羅斯導彈即俄羅斯生產的導彈,一般包含四個類別:空空導彈,戰略導彈,地空導彈和反艦導彈。
❻ 俄羅斯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是怎樣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3年10月4日航天兵節上強調,俄羅斯航天兵在提高國家防禦能力和維護俄在太空的國家利益方面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一天俄航天兵司令佩爾米諾夫在向媒體發表談話時說,隨著部署在白俄羅斯的「伏爾加」導彈預警雷達站投入戰斗值勤,俄導彈預警系統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全方位防禦圈」。
俄軍在陸基洲際導彈方面具備很強的實力,在俄軍空天防禦體系的編成內將包括反導系統、國土防空體系和隊屬防空體系。其中太空兵編成內的導彈-太空防禦集團軍將起重要作用。
該集團軍所屬的導彈襲擊預警師擁有可探測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發射情況的衛星9顆、照相偵察衛星兩顆、電子偵察衛星11顆,並擁有包括地面雷達樞紐網和莫斯科反導系統遠程探測雷達。
地面雷達樞紐網、超地平線視距探測雷達站和遠程早期預警雷達站組成地面監視系統,其使命是獲取和及時向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等指揮機構傳送導彈襲擊預警的信息。
地面監視系統中的「窗口」光電系統能捕捉到在4萬米高空軌道飛行的目標,在最短時間內准確地預測到其飛行軌跡和目的地。該集團軍所屬的導彈防禦師專門負責莫斯科地區的反導作戰。該集團軍的另一個師-太空監視與防禦師擁有雷達、光電器材、光學器材和無線電技術器材,可觀察近地軌道和高空軌道的航天目標,及時發現近地軌道太空情況的變化。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普希金諾的龐大的「頓河」-2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代號Don-2NP,外觀呈塔尖狀,每個側面將近152.4米長、36.6米高,工作在厘米波段,覆蓋范圍為360度,其距離精度約為200米,角度和方位精度為0.02~0.04度,可對大氣層外和大氣層的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它能搜尋並鎖定1500千米范圍內的敵方目標,為反導系統指示目標,引導反導導彈攻擊來襲之敵,還能發出錯誤的信號干擾敵方飛機或導彈的飛行。
❼ 俄羅斯SS-N-27反艦導彈在作戰中是怎麼使用的
裝備SS-N-27反艦導彈系統的艦艇利用通用的火控系統為導彈制定飛行任務,並將其輸入導彈,進行射前准備工作。所使用的導彈均使用通用的岸基系統進行例行檢查和維護。
從水面艦艇或潛艇發射後,3M-54E和3M-54E1按照相似的彈道飛行。當導彈爬升至150米高度時,固體助推器被拋掉,彈體下的進氣口伸出,吸氣式主發動機啟動。同時,彈翼和尾翼伸出,導彈下降至海平面以上10~15米的巡航高度飛行。
當距目標30~40千米時,導彈再次爬升至一個較高的高度並啟動其ARGS-54主動雷達導引頭。ARGS-54雷達的長度為70厘米,直徑42厘米,重量40千克(不包括天線罩),最大作用距離為60千米,可在4毫米/秒的降雨環境和5~6級海況下使用。
導引頭在探測到目標後,便鎖定目標,3M-54E以377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在距目標20千米時下降至3~5米的高度,以超聲速攻擊目標。3M-54E1則以高亞聲速攻擊目標。
3M-14E的使用與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有某些相似;而91RE1和91RE2的使用分別與美國的「薩布洛克」和「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幾乎一樣。
❽ 俄羅斯導彈
1、SSN22,導彈(3M-80)的北約代號為SS-N-22「日炙」(Sunburn),又稱「白蛉」3M-80E,是由俄羅斯彩虹設計局在70年代後期開始研製的,採用了獨一無二的組合沖壓發動機技術,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整體式組合沖壓發電機的實用型超音速反艦導彈。
2、SSN19,由蘇聯製造的反艦巡航導彈――也是俄羅斯製造的P―700Granit型遠程反艦導彈(北約為其起的代號為SS―N―19「艦毀」Shipwreck),國外的信息也揭示出Cranit導彈曾經是雅柯夫設計局製造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先驅者」。
❾ 俄羅斯「短號」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方式是怎樣的
「短號」導彈的制導方式為激光駕束和半主動直瞄制導。射手利用瞄準鏡或熱成像儀瞄準目標,同時激光照射器發出的激光波束也照射目標,導彈發射後就進入到激光照射器發出的激光波束中。此後,由導彈自主「感覺」到自身所處激光束中的位置,不斷產生修正指令,使導彈沿激光波束軸線飛行,直至命中目標。這種制導方式與有線指令制導相比,由於不受導線的限制,增大了射程,而且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
其火控系統採用雙通道目標跟蹤裝置,從而將射擊效率提高了一倍。如果與「信條」型雷達配合使用,還可大大縮短發現目標的時間。
❿ 俄羅斯的導彈~~~
早期空空導彈RS-2US,西方則把K-5和K-51統稱為AA-1「鹼」。 K-8空空導彈,西方稱其為AA-3「阿納布」。 K-13,西方稱為AA-2「環礁」。 K-80(R-4)空空導彈,其改進型有K-80M(包括R-4TM和R-4RM)。西方則統稱其為AA-5「灰」。 K-40(R-40),西方稱之為AA-6「毒辣」。 K-23(R-23)中距空空彈,西方稱之為AA-7「尖頂」。 現代空空導彈K-60(R-60),改進的型號為R-60M,出口型為R-60MK。西方統稱為AA-8「蚜蟲」。 K-33(R-33),西方稱其為AA-9「阿摩司」。 K-27(R-27)。西方稱之為AA-10「楊樹」。 K-73(R-73)。西方稱之為AA-11「弓箭手」。 R-77導彈。西方稱之為AA-12。sSS-18導彈,北約稱為「撒旦」。 ss-19,西方稱為「匕首」 ss-24,西方稱為「手術刀」 ss-25,西方稱為「鐮刀」 ss-27,西方稱為「白楊」薩姆」-2,S-75「德維納河」,西方稱SA-2。 「薩姆」-3,S-125,西方稱SA-3。 「薩姆」-5,「甘蒙」SA-5,S-200「伏爾加河」,西方稱SA-5 「根弗」SA-6(2K12「立方體」),美國代號SA-6,即「薩姆」-6,北約稱「有利」。 「壁虎」OSA(SA-8) 「箭」2M,北約稱之為SA-7「聖杯」。 「薩姆」-8(「黃蜂」) 「薩姆」-9(「箭」-1) 「薩姆」-10,S-300P,西方稱SA-10 「薩姆」-11(S-400「山毛櫸」)、「2K12「立方體」防空導彈的改進型,美國代號SA-11),北約稱「牛虻」。 S-300V地空導彈武器系統,西方稱SA-12。 「薩姆」-13(箭-10M3) 「薩姆」-14(箭-3),北約稱之為SA-14「小妖精」。 「薩姆」-15,「圓環胎」、「道爾」(TOR)地空導彈系統(9K330),北約稱SA-15。 「薩姆」-16(針-1) 「薩姆」-17,「山毛櫸」-M1-2防空導彈系統,美國代號SA-17,北約稱「灰熊」。 SA-18攜帶型地空導彈(針-M)9K38「針」,西方稱SA-18。 「薩姆」-19,2S6M「通古斯卡」-M1,西方稱SA-19。 "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白蛉-E」反艦導彈系統 「白蛉-E」是超音速反艦導彈系統,北約稱為「日炙」,美國的代號是SS-N-22。 「天王星-E」反艦導彈系統 「天王星-E」反艦導彈是亞音速多用途反艦導彈,20世紀90年代正式服役,美國代 號SS-N-25。 「俱樂部」反艦導彈系統,北約代號SS-N-27「炎熱天」 「寶石」反艦導彈系統。「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岸防型被稱為「堡壘」,美國稱其為路SSC—X—5。 五、空地導彈 俄羅斯РКЕ-500А型空地導彈系統,西方稱該系統為AS-15 KENT(「撐桿」)。 X-29式空地導彈。X-29是導彈本身的型號,對應的英文型號為Kh-29 ,北約稱之為AS-14 小錨, Kh-55/RKV-500/Kh-65 「肯特」巡航導彈。北約代號AS-15「肯特」Kent X-15 式巡航導彈,屬於第四代戰略空地導彈 , 北約稱之為 AS-16 反沖。 對應的英文型號為 Kh-15 。 Kh-101空射巡航導彈。北約稱AS-19 六、空對艦導彈 KH31「投球手」反輻射/反艦導彈 。 X-31 為導彈型號 , 對應英文名稱為 Kh-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