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如何看待俄羅斯現新冠病毒超級傳播者這件事
我覺得新冠病毒超級傳播在俄羅斯發生很正常,這個國家防控意識比較低,經常舉辦大規模聚集活動。參加活動的人員從來不戴口罩,出現了感染者也沒有及時嚴格隔離,德爾塔病毒感染者一個人可能會導致5~6個人感染,這些人再去傳給別人,這樣計算一個人傳給1000個人也不無可能。截止到8月6日,俄羅斯新增病例已經達到了22萬,累計病例突破了640萬。
面對超強病毒我們該怎麼辦?
平時應該避免去其他省份,經過機場時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到家後及時洗手。另外及時去接種新冠疫苗,疫苗可以建立群體免疫屏障,讓病毒在人群中傳播速度變慢。雖然說疫苗對病毒沒有100%防控能力,但產生的免疫細胞可以提高抵抗力,讓自己被感染後也不至於轉為重症患者。去接種疫苗時做好防護,按規矩排隊,人與人之間相隔距離一米以上。兩針疫苗相隔時間21天以上,疫苗接種完後及時休息,這樣可以更有效產生抗體。
❷ 俄羅斯一急救中心供氧設備發生故障,已致11人死亡,該由誰為此事擔責
當患有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沒有呼吸機的話,那就相當於死亡,呼吸機就相當於是他們續命的一種方法,重症新冠病毒的患者呼吸一般都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呼吸機來進行吸氧,來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
這次11個人的生命就這樣,因為不必要的事故奪走了,這11個人的家屬也是非常傷心的。本來醫院是可以帶給人活下來的希望,沒有想到最後卻因為醫院的事故導致死亡。
❸ 庫圖佐夫被人們稱為俄羅斯的救星,這是為什麼呢
庫圖佐夫是俄國帝國著名的戰略家和軍事戰略家。他英勇作戰,一生中參加了無數的戰斗,打敗了當時傲慢的拿破崙,連他的對手拿破崙都給了他特別高的評價,他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一位將軍。
庫圖佐夫除了在軍事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也很傑出。1792年,他被沙皇派往土耳其擔任大使,當時土耳其與沙皇俄國的關系特別糟糕。在此期間,他幫助俄羅斯解決了許多重要問題,改善了俄羅斯與土耳其的關系。他與普魯士建立了外交關系,並成功地完成了這項任務。不到兩個月,普魯士就站在他的一邊,與強大的法國作戰;這一點在庫圖佐夫的側寫中得到了強調。在一戰時期庫圖佐夫留下的戰略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被稱為兵聖。在列寧時期爆發十月革命時,又被罵成資本家的走狗,之後又被稱為俄國的民族英雄。直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才重新客觀的評價庫圖佐夫。
❹ 大家怎麼評價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古道熱腸愛見義勇為但有時愛幫倒忙。喜愛音樂能歌善舞,性格直爽愛開玩笑。身體強健愛運動。貪婪,總愛管陌生人要任何東西。愛較真,不給小費追你到大街上要。愛貪小便宜,找錢時故意說沒零錢了。愛欺負人尤其是對弱小的少數民族。自負愛看不起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誠實不愛說謊,騙人臉會紅。愛嫉妒恨人有笑人無
❺ 俄羅斯的醫療水平怎麼樣
俄羅斯如今經濟不算發達,但俄羅斯的醫療水平在世界上屬於名列前茅。
❻ 如何評價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你有何見解
俄羅斯是一個相當偏科的國家,明明經濟水平相當一般,但軍事實力卻不容小覷。
根據全球火力指數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當前的軍事力量規模非常龐大。比如在兵力人數方面,俄羅斯當前各武裝力量的總兵力達到了135萬人,其中包括現役正規部隊約85萬人,預備役部隊約25萬人,以及其他准軍事武裝力量約25萬人。
眾所周知,分析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不能只看紙面上的這點軍事力量,更要觀察其戰爭潛力。蘇聯當初之所以能夠壓服歐羅巴,硬鋼美利堅,憑借的就是這深厚的戰爭潛力。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頭號繼承者,在蘇聯解體時,分到了大部分的家產,自然也就繼承到了蘇聯那大部分的戰爭潛力。其除了蘇聯那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以外,還有著大量的軍工企業以及豐富的戰略資源。這些東西,同樣算上俄羅斯軍事實力的一部分。
當然,最後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俄羅斯的核武力量。俄羅斯乃是當今世界上頂尖的核大國,其不僅擁有規模龐大的核武庫,更具備了「核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所謂「核三位一體」,就是指能夠在空中、陸地以及海裡面三個方位,對全球范圍內的任何目標,進行戰略核打擊。簡單來講就是空中得有遠程戰略轟炸機、陸地上有洲際導彈、海洋中則是要有戰略核潛艇。就目前而言,「三位一體」乃是最強大的攻擊手段,基本無解。而具備這一能力的國家並不多,全球僅兩個而已,俄羅斯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這是俄羅斯的殺手鐧,是其屹立於列國之巔最大的底牌。不誇張地講,只要有著這張底牌在,誰想要對付俄羅斯就得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承受得起蘑菇洗地的後果。
所以,客觀來講,俄羅斯當前的軍事力量縮水嚴重,遠不如蘇聯時代那般強大,但仍舊是當今世界的頂尖存在,不可小覷。不誇張地講,當今世界除了咱們和老美,其他過來都只能被吊打。
不過俄羅斯的短板也很明顯,那就是經濟。相對孱弱的經濟實力,使得俄羅斯在面對戰爭時處處受制。或許在正面戰斗中,俄羅斯能夠做到所向披靡。但人家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手段對其進行打擊。比如斷絕貿易往來,凍結海外資產,阻斷資源通道等等。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經濟是「加油站」經濟,以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出口為主,國內市場並不繁華。一旦遭受以上這些手段,國內經濟勢必會受到影響,甚至於趨於崩潰。而一個國家如果經濟垮了,軍事上再強大那也無濟於事。畢竟連飯都快吃不起了,哪還有力氣打架。屆時可能無需別人動手,俄羅斯自己就先垮了,如同昔日的蘇聯那般。
所以,經濟這東西真的很重要。一個國家想要強大,不僅拳頭要硬,錢包也得要鼓。否則在面對經濟制裁時,就會被別人「溫水煮青蛙」,毫無還手之力啊。
❼ 俄羅斯是怎樣看待中國
Matthew Roust
在我的早年,我們都在嘲笑中國人。說起中國就會聯想到廉價的人造皮鞋。看看中國現在,我特別羨慕他們的成就。巨型高鐵網路,很多新的城市,個人收入的巨大增長,政府為他們的人們建設基礎設施下了很多的功夫。他們的經濟增長導致有很多多餘的錢去投資其他的國家-我知道巴基斯坦修路的項目,非洲的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甚至新的巴拿馬運河。你可曾聽過俄羅斯的公司投資過除獨聯體以外的地方嗎?我不是在說自行車隊的贊助和把小俄羅斯航空公司的標志放在曼徹斯特聯隊的網站上。你知道我的意思。俄羅斯所有的多餘的錢在海外賬戶,只是為了維持個人家庭的消費水平,第一個情人的高生活水平,第二個情人的高生活水平,第一個情人的孩子,管家、園丁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姻親……你知道。
考慮到中國人,我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他們保持了自我,但嘗試去融入其他社會(歐盟、阿聯酋、美國)。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些粗魯的中國人。他們在文化上和我以前的想法很不一樣,但總的來說,他們很好。
中國崛起令人難以置信!20年後,這個國家成了一個經濟趨勢的引領者。每個人都想和中國企業打交道,我們所取笑的國家,感覺比我們優越的多。在2016年,中國人的平均工資比俄國人高。感謝我們可愛的政府!
❽ 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怎麼樣
茄子來過,風卷殘雲一般,把我正在看的還沒看的書都搜颳走了,於是陡然間沒了書可看,於是不得不去逛王府井書店。 說是「不得不」,其實我已經越來越把逛書店當作平淡單調的日子裡,不多的消遣之一了。即便需要忍受王府井書店的雜亂,即便九折的價格還是比較貴。 今天又溜躂過去,仔細尋了一遍,還是沒有找到《微物之神》,於是挑了薩岡的《淡彩之血》和《無心應戰》。譯者在《淡彩之血》的後記里說,「不可否認,薩岡筆下的人物有著自尊自戀的心靈,對自己的行為有著獨特的認定和准則」。我立即決定買下這本書。 這番仔細搜尋的意外收獲是,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一本《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When the Air Hits Your Brain—Tales of Neurosurgery,我覺得這個中文譯名很傳神很貼切)。作者Frank Vertosick本是一名鋼鐵工人,後來發奮成了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這是以他和他的同事們的經歷為藍本寫的一本小書,很難歸類,講的是故事,但又不是嚴格意義的小說,也算不到散文里去。站在那兒翻看了很久,譯者明顯外行的翻譯讓我覺得很惱火,如果您不懂醫學,那麼翻完後找個醫生幫您修改一下不是什麼難事。但終於決定忍受這樣的糟糕翻譯買下這本書,因為第七章看到了這樣的一句俄羅斯諺語,「那些會在葬禮上哭泣的人不應該從事殯儀行業」。曾經為了自己的職業得不到世人的理解非常惱火,曾經因為有人說醫生冷血或者麻木之類而與人爭執,但我無法在爭執中表白自己,無法改變他人的偏見,所以有些懊惱地對幾個好朋友說,「以後除了同行,不談醫學。」突然看到這句話,不禁想要拍腿叫好,這是我所知道的對於醫生的「冷血」的質疑,最精闢也最酷最有型的回答。 倚著書架,又想起了很多事。 我進入臨床的第一天,是在ICU病房,在第一個上午就目睹了一個生命的死亡。那是一個不明原因出血的病人,家屬早就放棄治療了,好多天來只靠輸晶體液維持生命,皮膚呈一種近乎透明的慘白,毫無血色,感覺每時每刻都在從毛孔里往外滲水。這樣的死亡,對我來說只是心電監護儀上曲線到直線的變化而已,那個病人,生前和死後似乎沒有任何差別。雖然長久以來印象深刻,卻說不上震撼。 隨後的接近一年的時間,我的病人沒有死亡的。神外時那個基礎所的老爺爺,我是出科之後在基礎所的大廳里看到他的訃告。普內時的老崔,盡管很重,也是在放棄治療回家之後才去世的。第一次讓我體會到疼痛的,是在腎內時的小曹。一個15歲的男孩子,巨大的腹腔佔位壓迫到雙側輸尿管,急性腎衰收到了腎內科。來的時候已經瘦得皮包骨頭了,只有肚子鼓鼓地脹著,父母為他的病變賣了房子來到協和,向每一個人哀求。小曹卻出人意料地堅強,——我去給他扎動脈血氣,他的脈搏實在太微弱了,在橈動脈扎了兩針還沒有紮成功,我滿頭大汗又很愧疚地去扎肱動脈,他的頭原本扭向另一側,這時轉過來看著我說,「沒關系,不疼」。為了這個孩子,全組人都費盡了心力。記得查房時輪到這個孩子,交代完病情之後領導突然說,「先緩緩吧,回頭再討論他,我現在情緒不夠冷靜。」她的眼圈紅紅的。為了明確佔位的性質需要做穿刺活檢,但是他的一般情況太差了,麻科不願意麻醉,基外不願意上台,都說是上去了就下不來的。為了給孩子最後一點希望,領導在多科會診時激動得哭了,終於爭取到活檢的機會,穿出來像豆腐渣一樣醩脆的壞死組織。下午的手術,晚飯時間血色素開始掉,一個小時掉1g,脈搏也明顯快了,意識漸漸地不清楚了。一通亂忙之後,找家屬交代病情,他爸爸聽了沒兩句就沖出病房去了,媽媽面無表情地坐著,還說了好多「謝謝」。11點時,老大對我說,你回去吧。第二天早上,果然沒能見到小曹。一個星期之後,病理結果回報,腹腔惡性淋巴瘤。領導打電話過去告訴他父母這一結果,又一次哭了。其實我們事後談起,如果不做穿刺的話,小曹的生命大概能多幾天,腫瘤壞死太嚴重,穿刺後止不住血,直接推進了他的死亡進程。其實最合理的處理,恐怕就是什麼也不做送他離開了。但正是過多的關切使領導作出了更積極更冒險的決策,算不上錯誤決策,只是結果沒有期望的那麼美好。 所以,病人們哪,不要怪醫生太冷血,有時候冷血是冷靜的必要前提。那些會在葬禮上哭泣的人不應該從事殯儀行業。那些會為病人哭泣的人不適合當醫生。 另一件讓我深受困擾的是,經常有「熟人」會打來電話,或者發來簡訊,做各種各樣的咨詢。很幸運,我們受到的教育是全方位的,雖然淺薄,大部分的疾病都還了解。但我們能回答的是諸如「感冒的典型症狀是什麼」、「過敏性皮炎該怎麼處理」、「降壓葯物的分類和作用機理」之類的問題,而不是「我今天突然頭疼該怎麼辦啊」、「我背上起了一大片疹子是怎麼回事啊」、「我爺爺最近血壓高該吃什麼葯啊」。頭疼就開去痛片、起疹子就開皮炎平、血壓高就開降壓0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在門診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有很特殊的情況的,都要求病人親自前來,第一是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最了解,我們需要對病史進行全面和有針對性的採集;第二是醫生需要先對病人的整體情況做一個粗略評價,然後根據病史進行進一步的體格檢查,專業的眼光和非專業的,有著質的差別。病人沒來的,大多會禮貌地交代,「沒見到病人我們不能給任何意見」。但對於「熟人們」的咨詢,我只有苦笑——礙於面子不能一口回絕,那樣肯定會在招致背後的嘀咕,這人做人怎麼這樣,問幾個小問題都不耐煩。於是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用各種不方便且沒效率的工具,進行採集病史的工作,當然不可能很詳細,當然不可能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當然沒有得出診斷的充分證據,更無從說治療。於是繼續小心翼翼地,給一些無關大局的意見,解釋和安慰啦,對症處理啦,觀察啦,不好的時候及時去醫院啦。然後大多數人是無法滿意的,因為他們都希望聽到明確的結論,啥病啊,能不能治好啊,吃啥葯啊啥量啊,多久能好啊。我實在沒法給出答案,好點的會想,看來這個在協和讀博士的水平也就一般,將來也是庸醫一個,不好的只怕又會懷疑到我的人品,不熱心不仗義不厚道之類。抱歉,我實在無法做到,這是本著為你們負責的態度。至於那麼偶爾的頭疼腦熱腳抽筋,更抱歉,無從診斷和處理,忍忍就過去了,我也是這么做的。如果真的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我自然不會推脫,或者告訴我想掛協和哪個科哪個專家的號我去跑腿,或者帶了詳細的資料讓我看過之後幫著做判斷,最不濟的話讓病人本人打電話給我,不要輾轉通過層層代理。 說到底,醫學是一種概率。不管是診斷還是治療,永遠只是可能性,——我們盡力選擇可能性最大的方向,進行效果可能最好的治療。不能理解這樣的概率,便不可能理解醫生這個職業。 算了,我本來也就不再指望被什麼人真正理解了。還是非同行,不談醫吧。 衛生部說,要對醫護人員進行醫德的考核,呵呵。
❾ 16年歐洲杯,為何200位俄羅斯球迷能打過2000英國球迷
英國是一個盛產紳士的國度,看一看他們的威廉王子,那個風度真的太好了,可是誰又能想到這些英國紳士到了球場上就成了興風作浪的足球流氓了呢?曾幾何時,英國足球流氓成為了英國球迷的代名詞,所有的足球人說起這個足球場上的毒瘤都大搖其頭,這些流氓肆無忌憚,橫行無忌,讓人感到非常的討厭,可是這些被別人看成洪水猛獸的足球流氓,遇到了俄羅斯戰斗民族的時候,他們也算是遇到了剋星,被俄羅斯人一頓胖揍,打的方向都沒有。這件事情最後還驚動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普京總統也想不通,明明十倍人數優勢的英國人,怎麼就這么弱?
那是發生在2016年法國歐洲杯決賽圈的事情,當英格蘭國家隊和俄羅斯國家隊在小組賽中狹路相逢時,兩國球迷聯手奉獻了一場比足球比賽。更加精彩的多人實戰PK,交戰雙方分別為2000名英國球迷,另一方面則是200名俄羅斯壯漢。在這場真人PK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看好俄羅斯人,畢竟他們的人數只是英國人的1/10而已,再怎麼樣?戰斗民族在1比10的劣勢之下,很難將劣勢扭轉。
❿ 羅納爾多感染肺炎被送入ICU病情如何
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上,以嘉賓身份亮相的外星人羅納爾多勾起了不少球迷的青春記憶。這位著名的巴西傳奇球星目前正遭遇病魔的侵襲。
下月即將年滿42歲的羅納爾多被不少球迷戲稱為「肥羅」。
因為患上甲狀腺機能減退,羅納爾多的新陳代謝變慢,再加上他熱衷垃圾食品,生活方式不健康,導致了他職業生涯後期體重暴漲。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說自己「每周都會喝酒,又開始吸煙。除打高爾夫球外,基本不動」。
2011年2月宣布退役時,他的體重就輕松「破百」——達到105公斤。雖然此後曾通過參加巴西綜藝節目《無以倫比》成功減肥40公斤,但很快糟糕的生活習慣又讓他重新回到了胖子界。
長期體重過胖也影響了羅納爾多的健康,也希望這次康復後,肥羅能夠真正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
來源: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