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節假日
1月1日:新年
1月7日:聖誕節(東正教)
1月25日聖*達吉婭娜節(大學生節)
2月23日衛國者節(軍人節),或男人節
2月底-三月初:謝肉節(送冬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底-4月初:復活節
4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科學節
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復活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5日:報刊節
5月9日:勝利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12日:獨立節
6月26日:俄羅斯青年節
7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漁夫節
8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體育愛好者節
8月27日:俄羅斯電影節
9月1日:知識節
10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教師節
11月4日:人民團結日
11月7日:十月革命節
11月10日:警察節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12月12日:俄羅斯憲法節
12月25日:聖誕節
另外還有俄舊歷年元旦、海軍節、建築工人節、「俄羅斯之冬」狂歡節、樺樹節、春耕節、夏至節等等多種節日。軍界、警界方面還有「邊防節」、「克格勃節」。
俄羅斯實行每周5天工作日,全體職工每年都有帶薪休假,平均休假日為22天。一年全部節假日總數為120-130天。
② 俄羅斯族簡介
俄羅斯族,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之一,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漢、維吾爾、哈薩克等多種語言,在社會上,俄羅斯族講漢語,使用漢文,在家庭內,在與本民族交往時講俄語,使用俄文。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完全不同。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羅斯族散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俄羅斯族總人口數為15393人。
習俗
1、節日
俄羅斯族的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和復活節。聖誕節在公歷1月7日,屆時,家家都裝飾聖誕樹,享用豐美的食品,由扮演的聖誕老人分發禮物,唱歌跳舞,歡度聖誕夜。復活節在每年4月間,節前49天為齋戒期,過節第一天即復活節。
此外,還有「報喜節」(節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節」(節期在每年6-7月間)等,也過元旦、春節、國慶等全國性的節日。
2、家庭
俄羅斯家庭為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父親掌管家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後,即另立門戶,獨立生活。與漢族通婚所生子女,一般都有漢族和俄羅斯族姓名。
俄羅斯族的家庭關系,夫妻地位比較平等,尊重婦女,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在家庭中老人具有無上的權威,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融洽。婚姻比較穩固,離婚者少。
3、喪葬
俄羅斯族實行土葬,葬禮在墓地舉行,由死者的男性親友將棺材抬至墓地,將棺蓋揭開,親友們向死者作最後告別。神父誦讀有關的聖經,為死者進行祈禱。
③ 俄國人開啟釣魚節日,他們還有什麼傳統習俗
俄國人開啟釣魚節日,他們還有什麼傳統習俗?俄羅斯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國家,他們和歐洲在很多方面不一樣,他們一直覺得俄羅斯是羅馬帝國合法繼承人,所以他們很多節日和習俗都和一般歐洲不一樣,下面給大傢具體介紹詳細情況,朋友們可以作為一個茶餘飯後談資:
三、俄羅斯十月革命節,這是一個傳統紀念節日,一直保留到現在:
十月革命是蘇聯建立的一個標志,這個傳統節日,即便是在現在的俄羅斯,也一直保留下來,這一天的時候大家都會聚集在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紅場進行紀念,特別是每年這時候還會有閱兵一些活動。
④ 俄羅斯11月4日放幾天假
俄羅斯11月4日放一天假,11月4日:人民團結日。
俄羅斯節假日
1月1日:新年
1月7日:聖誕節(東正教)
1月25日聖*達吉婭娜節(大學生節)
2月23日衛國者節(軍人節),或男人節
2月底-三月初:謝肉節(送冬節)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3月底-4月初:復活節
4月的第三個星期天:科學節
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復活節
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5日:報刊節
5月9日:勝利節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12日:獨立節
6月26日:俄羅斯青年節
7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漁夫節
8月的第二個星期六:體育愛好者節
8月27日:俄羅斯電影節
9月1日:知識節
10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教師節
11月4日:人民團結日
11月7日:十月革命節
11月10日:警察節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12月12日:俄羅斯憲法節
12月25日:聖誕節
自2005年開始,俄羅斯在每年的11月4日慶祝「人民團結日」。這一節日是為紀念1612年俄義軍把波蘭軍隊趕出莫斯科公國而設立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是當年義軍的兩位領袖。
這一事件推動了俄羅斯17世紀「混亂時代」的結束,象徵著俄羅斯人民的團結。往年,莫斯科市中心均會舉行遊行等大型慶祝活動。但受疫情影響,今年莫斯科未組織大型公眾活動。圖為莫斯科部分街道樹立起紅、白、藍三色旗幟,為城市增添節日氣氛。
⑤ 俄羅斯文人墨客夏天常聚會的庄園叫啥名字
米哈伊洛夫斯基庄園
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將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庄園交給了亞歷山大*普希金的曾祖父亞伯拉姆*漢尼拔,他是衣索比亞血統的軍事工程師。 1818年,庄園由詩人的母親Nadezhda Pushkina繼承。
普希金來到Mikhailovskoe只有幾次。 但正是在這里,他從1824年流亡到1826年。 這時,詩人創造了小說"尤金*奧涅金"的一部分,寫的作品"鮑里斯*戈杜諾夫","吉普賽人"和幾十首詩,其中包括"風暴復蓋著霧氣的天空。.."和"我記得一個美好的時刻。..".
詩人去世後,庄園由他的孩子繼承。 這是空的很長一段時間:詩人的兒子格里戈里普希金只在1866年搬到這里。 新主人下令完全重建庄園,並在其中生活了30多年,然後在1899年將其出售給普斯科夫國庫。 革命後,Mikhailovskoe被洗劫並燒毀。
該庄園於1921年恢復,並於1922年在這里開設了一個博物館。 現在Mikhailovskoe是普希金保護區的一部分。 在詩人的房子恢復了十九世紀初的內飾:少女,客廳,主人房,書房。 展覽包括普希金家族成員的肖像,信件,詩人和他的家人的圖紙,舊刺綉。 不遠處的主樓是普希金的保姆的房子。 該庄園周圍環繞著一個公園,其中一個小巷以Anna Kern的名字命名。
布爾吉諾庄園
Bolshoe Boldino村莊的庄園屬於亞歷山大*普希金的父親祖先。 第一次提到它可以追溯到1585年:那麼庄園的所有者是voivode Evstafy普希金。
普希金藝術中最著名的時期之一-所謂的博爾丁秋季-與庄園有關。 詩人於1830年9月3日抵達庄園,在他與納塔利婭*岡察洛娃結婚前不久。 他打算在村裡度過只有一個月,但他被推遲了三次:由於霍亂疫情,檢疫開始,許多道路被封鎖。 在此期間,普希金創作了大約30首詩和幾首詩,完成了"尤金*奧涅金"和散文循環"貝爾金的故事"。
普希金花了第二個秋天在博爾迪諾三年後,在1833年。 他在這里工作的作品"漁夫和魚的故事","黑桃皇後","青銅騎士"。
Bolshoy Boldino庄園的最後一個所有者是詩人的侄子Lev Pushkin。 1911年,庄園成為國家的財產。 主房子在不同的時間安置了一所學校和一所幼兒園。 為了紀念1949年慶祝普希金誕辰150周年,在庄園中開設了一個博物館保護區。 木製豪宅,附屬建築和花園公園已經完全恢復。 主樓現在再現了普希金時代的氛圍,展出了詩人的作品,圖紙,信件和個人物品的草稿。
塔拉汗庄園
奔薩省的塔拉汗庄園屬於伊麗莎白Arsenieva-米哈伊爾*萊蒙托夫的祖母。 未來詩人的母親在他三歲時去世。 Arsenieva帶著她的孫子親自撫養他。 庄園被她的命令拆除-家庭在一個帶夾層的小房子里定居。
萊蒙托夫為他的故鄉獻上了幾首詩,包括"多久被雜色人群包圍。..","橡樹葉從本地的一個分支斷開。.."和"你是美麗的,你的故鄉的田野。.». 他去世後,詩人被埋葬在皮亞季戈爾斯克,但伊麗莎白Arsenieva確保他的骨灰被轉移到Tarkhany。
1939年,Mikhail Lermontov博物館保護區在庄園開放。 在詩人居住的房子里,恢復了當時的內飾,展示了萊蒙托夫個人圖書館的書籍以及他的作品,繪畫和十九世紀雕塑的出版物。 除了主樓外,博物館還包括兩座教堂和一座小教堂,一個家庭墓,鑰匙管理員和米勒的房子,一個門樓和一個溫室。
每年,庄園都會舉辦萊蒙托夫節:著名演員和音樂家,民俗團體和軍事歷史重建俱樂部參加。
亞斯納亞波利亞納
列夫*托爾斯泰出生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庄園,屬於Volkonsky王子-作家的母親祖先。 歷史文獻中第一次提到它可以追溯到1652年。 在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庄園被重建了幾次:他們建造了一個大型主屋和兩個石頭翅膀,旁邊擺放了一個風景如畫的公園,果園和溫室。
托爾斯泰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度過。 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時期,他與父母和兄弟一起住在庄園的主房子里。 他結婚後,他和他的妻子索非亞bers定居在其中一個翅膀上:為此,該建築必須重建和擴建。 在這里,作家創作了小說"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故事"哈吉*穆拉德"和"哥薩克",以及許多成人和兒童的故事。 他還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開了一所農民學校,並在那裡自學。
在內戰或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庄園幾乎沒有受到損壞。 現在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在Yasnaya Polyana工作。 在房子裡面,舊的內飾得到了恢復:所有的繪畫,雕塑,傢具和家居用品都是真實的,他們曾經屬於托爾斯泰家族。
Melikhovo
契訶夫於1892年來到莫斯科附近的Melikhovo村。 遺產被忽視,幾乎沒有收入,所以作者承諾改善它。 在他的領導下,村裡挖了一個池塘,房子旁邊有一個花園和菜園。 契訶夫開設了兩個醫療中心,並在其中一個中接受病人。 他自費在Melikhov和鄰近村莊建立學校和圖書館,為農民孩子組織假期,並幫助貧困家庭獲得住房。 在他在庄園生活的七年裡,契訶夫創作了劇本"海鷗"和"萬尼亞叔叔",中篇小說"第6號病房"和"我的生活",故事"醋栗","關於愛情","案件中的男人"。
1897年,由於健康狀況不佳,醫生建議作家改變氣候。 現在他只在溫暖的季節住在Melikhov,在雅爾塔度過了秋冬季節。 兩年後,在1899年,他賣掉了庄園,最後搬到了克里米亞。
1940年,Melikhovo庄園開設了一個博物館保護區。 他的展覽包括作家的終身版本,他的個人圖書館的書籍,藝術家Kukryniksov的插圖。 在其中一個附屬建築中,重建了十九世紀末的醫生辦公室。 自2006年以來,博物館有一個小劇院,契訶夫的作品上演。
Spasskoye-Lutovinovo
Spasskoye-Lutovinovo庄園屬於Ivan Turgenev的母親Varvara Lutovinova。 直到1839年,屠格涅夫家族居住在一座寬敞豪華的豪宅中,擁有石頭畫廊。 圖書館和家庭影院占據了一個單獨的翼樓。 房子旁邊有一家醫院,一個實驗室,一個石頭外屋和附屬建築。 然後在庄園里發生了一場大火,其中大部分被摧毀。 Varvara lutovinova沒有以前的形式恢復房屋:在其倖存的部分添加了幾個新房間。
在1850中,該庄園由Ivan Turgenev繼承。 在這里,他被送到流亡,因為獻給尼古拉果戈理的ob告。 聖彼得堡審查員不允許發表文章:在他們看來,果戈理經常在他的作品中嘲笑官員和當局,"不值得"一個單獨的出版物。 然後屠格涅夫在莫斯科報紙上發表了一篇ob告,在聖彼得堡,它被認為是一場騷亂。
當流亡結束時,Ivan Turgenev出國了,但他又多次回到了Spasskoye-Lutovinovo。 在這里,他寫了"獵人的筆記",故事"穆姆",小說"父親和孩子","前一天"和"貴族巢"的一部分。
作家去世後,房子年久失修,大部分東西都是由繼承人帶走的。 1906年,庄園又發生了一場火災。 1921年,該庄園被宣布為博物館保護區。 然而,直到1976年才完全恢復。 這所房子是在1881年的模型中恢復的:這是作家上次來到這里時的樣子。 室內裝飾採用屠格涅夫家族的正宗物品:用紅木製成的餐廳傢具,寬大的沙發-"samoson",不是用手製成的救世主的圖標,以及仍在使用的英式時鍾。
Muranovo
⑥ 俄羅斯族的民族文化
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羅斯人的祖先為後輩留下來的口頭文學遺產,如歌頌勇士的長篇史詩、童謠、諺語等。特別在19世紀初,俄羅斯的文學遺產對我國的俄羅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響。
俄羅斯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文學藝術,其中書面文學主要有詩歌、小說等,如加入中國籍的俄羅斯移民伊萬寫了一部名叫《逃亡記》的小說,主要描述了他們從俄羅斯逃到中國的經歷,俄羅斯族女教師曾寫過《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一詩,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團結。另外俄羅斯族還有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格言、諺語、謎語、說唱等多種形式,其內容大多是歌頌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善良,富於創造,勇於克服困難的高貴品質。 擁有深厚音樂文化傳統的俄羅斯人視音樂、舞蹈為生命,無論是宗教儀式還是日常喜慶娛樂場合都有歌舞和樂器相伴。
我國流傳的俄羅斯族音樂可分為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以風格、體裁多樣的民間音樂為主體;其音樂屬典型的歐洲樂系,調式音階採用歐洲大小調式,織體以多聲為主,帶有縱向的、和聲的音樂思維特點,在56個民族中獨樹一幟。
俄羅斯族民歌內容非常廣泛,從題材上可分為風俗儀式歌、抒情歌、敘事歌和舞蹈性短歌等類別。巴拉來克是俄羅斯族獨特的弦樂器,又稱「三角琴」。俄羅斯族相聚的時候,經常彈起三角琴或拉起手風琴,唱歌跳舞,傾訴歡樂。俄羅斯族的傳統音樂包括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兩部分,民間音樂包括儀式歌曲、抒情歌曲、敘事歌曲、歌舞音樂和器樂曲。
儀式歌是俄羅斯民歌的重要形式,多與這個民族的傳統生活習俗相關,主要用於婚喪類儀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禮歌。傳統的俄羅斯族婚禮中,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親友們都會趕來祝賀,並在女伴們為新娘梳洗打扮時唱歌送行,歌聲充滿著離愁別緒,令人傷感不已。《飛去的燕子》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婚禮歌。
抒情歌多表現愛情的內容,旋律非常優美。這類歌曲多為二部、三部合唱的形式,採用自然小調音階,有時也以一領眾和的方式進行,各聲部自由組合並隨時調整以保持聲部間的平衡,音樂風格獨特且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民間流傳較廣的《漁夫之歌》就是一首領唱與二部合唱的抒情歌,歌詞敘述了漁夫3個兒子的愛情故事。這首歌曲的高聲部採用了富有特色的自然小調,低聲部則有旋律小調的特點,旋律深沉而內在,極受人們喜愛。
俄羅斯族民間流傳有大量的敘事歌,多是以一曲多詞的形式反復演唱,內容題材十分廣泛。這類歌曲屬於多聲部的合唱,有以戰爭為主題的《兒子戰死在疆場》《一個果園綠蔥蔥》等,和聲雄渾,音樂庄嚴肅穆;也有反映婦女悲慘命運和愛情遭遇的《被踱的少女》《崎嶇的阿爾泰山路》等,帶有悲愴、凄涼的色彩。
在民間許多節日喜慶或娛樂晚會中,熱烈奔放、活潑開朗的俄羅斯民間舞蹈是不可缺少的娛樂節目。為這些舞蹈伴奏的音樂,多是以獨唱或對唱形式演唱的舞蹈性短歌,或者以民間樂器演奏的樂曲。俄羅斯民間流傳的舞蹈歌曲數量很多,它們多內容詼諧、風趣,曲調活潑明快,結構方整,並可即興填詞,既適於伴奏舞蹈也可單獨演唱;舞蹈音樂的曲調一般來源於民歌,但也有少量專門的舞曲如《卡林努什卡》《米爾卡》《阿金諾奇卡》等。
俄羅斯族的器樂文化也比較發達,幾乎所有的男子都能演奏樂器,民間常見的樂器有「巴揚」(手風琴)、吉他、曼陀林和「巴拉萊卡」等。「巴拉萊卡」是一種頗具特色的俄羅斯民間樂器,因琴身為三角形故又有「三角琴」之稱。它屬於彈奏弦鳴類樂器,上有長長的扁平把柄,正面用白色骨片嵌有音階的品位,把柄上部略有雕飾,斜立四個弦柱。音箱正中偏下,立有支弦的琴碼,一般為四度定弦,形制有高、中、低音五、六種,其中以高音巴拉萊卡的音色最明亮清脆,音色清脆明亮,經常與曼陀林、吉他、手風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歡,在民間流傳最廣。器樂曲多是在俄羅斯民歌基礎上採用旋律加花或和弦分解變奏手法發展而成,一般在晚會上與歌舞及合唱穿插表演,樂手往往具有較高的演奏技巧和變奏才能。著名的樂曲有《我親愛的》《卡拉布希卡》等。 俄羅斯族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民族,其民間工藝十分豐富和發達,富有藝術性和民族風格,對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的民間工藝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俄羅斯族男性主要從事靴鞋加工、裁剪縫紉和木工雕刻等行業,他們設計製作的男女皮鞋、皮帶等品種多樣,色彩鮮艷,加工精美,深受人們的歡迎。俄羅斯族女性主要從事編織與刺綉,她們能用各色毛線、絲線編制掛毯、坐墊、地毯、頭巾等,上面還綉有人物、花鳥、野獸等圖案,美觀大方,精緻高雅,都是精美的手工藝品。
套娃是俄羅斯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打開娃娃的肚子,會發現可以一層一層的剝下去。套娃不僅只數多,而且每套娃娃都大致不同,或許表情,或許顏色,還有每套娃娃的肚子上都描繪了迥異的故事、景物和文化。
俄羅斯族是一個純真善良的民族,世界上成千上萬的孩子的歡樂童年就是在美麗的俄羅斯童話的陪伴下度過的,像小紅帽和狼外婆、野天鵝、三隻小熊的故事等,都讓人百聽不厭。而世界聞名的俄羅斯套娃之所以如此在大千世界深受歡迎,是得益於這些娓娓動聽的童話故事。
俄羅斯套娃最早的創意就是為了取悅孩子而做成的木頭娃娃,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於是故事裡著名的人物、動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隨著時間的推移,套娃形成了其特有的風格,大小不一的娃娃一個套著一個,讓人更覺趣味。14世紀至今,最早起源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Zagorsk的套娃,由於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藝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淀,受到了各國大小朋友的喜愛。漸漸地,套娃素材也越來越豐富,除了童話人物外,歷史人物、權貴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都成為創作的對象。按照肚子里含有小娃娃個數的不同,套娃以分成5件套、7件套、12件套、15件套等等。
至於可愛的俄羅斯木娃娃為什麼被稱作套娃娃(matryoshka/俄語:матрёшка),這裡面還有一番淵源呢,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兩個十分普通的婦女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顯肥胖,生育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著這么多小娃娃,於是套娃(matryoshka)就自然而然成了精雕細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套娃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一是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於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續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見到表妹就將一排木娃娃送給表妹以表達思念之情,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又一傳說講的是千年前,一個小男孩在放羊的時候走失了可愛的小妹,他非常想念妹妹,就刻了一個,每天帶在身上。過了幾年,他想妹妹應該長大了一些,於是又刻了一個木頭娃娃,就這樣一直過了十幾年,小男孩成了英俊小夥子,身邊一直帶著自己刻的木頭娃娃,他把這些一個比一個大的娃娃一個套著一個,思念的時候一個一個的打開來看。由於它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直至今日,在俄羅斯某些地方仍保留著男孩贈送女孩套娃的傳統。
俄羅斯族套娃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需經過楦空、燙花、鑲金等工序手工製成,由大到小,層層相套或一字排開,情趣盎然。單單木材的准備就頗費時日,萊姆樹、樺樹、椴樹是製作套娃的理想木材,一般在初春時節,樹木中富含汁液,砍倒後剝去樹皮,只剩少數幾環樹皮以防止木材開裂,然後暴露於空氣中通風。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就要晾乾兩年,而如果要做15件套的娃娃,那麼每個娃娃的內壁要做得很薄,對木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一般要晾乾5至6年。每個娃娃要經過15道工序,大小都不用工具測量,而是憑借藝術家們的感覺和經驗,他們獨特的手工設計使套娃們變得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娃娃們相互套在一起,意味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正是代表著多福多貴、多子多孫嗎?套娃的深層含意表達了人民對家庭和民族的熱愛與尊重,對人與人之間美好感情的嚮往和追求。
至今,俄羅斯套娃仍頗受青睞,你無論是親臨俄羅斯還是在游歷於中國其他地方都會買一套帶回家的,因為套娃不僅是孩子們的好夥伴,且是獨具俄羅斯風情的手工藝品。 俄羅斯族的住房被稱做「木刻楞」,房屋又高又大,單一木材構築的房屋,分為卧室、客廳、廚房和儲藏室。木刻楞也有土木結構的,他們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牆壁很厚,多在 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頂傾斜,有的上面還覆有漆著綠色油漆的鐵皮,正門前有門庭和圍廊,門內有過道,過道兩旁是卧室和客廳。室內的牆角有土坯壘砌的火牆。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爐,外包一層鐵皮,鐵皮上抹一層黑油,俗稱「毛爐」,是很好的取暖設備。室內陳設比較講究,卧室擺放著木床或鐵床,鐵床欄桿雕有花草圖象,給人以古雅之感。客廳里的桌椅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雖是鋪地磚,但上面又鋪有地毯。
⑦ 俄羅斯4月15日是什麼節日
俄羅斯4月15日沒有節日。
俄羅斯節日如下:
1月1日:新年元旦,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節日;
2月14日:聖瓦連京節(情人節);
2月23日:男人節,祖國保衛者日是俄羅斯的法定假日,一般要舉行閱軍和遊行等活動;
3月8日:國際婦女節,俄羅斯人也把三八婦女節理解成「開春節」,寓意是春天的開始;
2月底-3月初:謝肉節,每年俄羅斯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這就是俄羅斯的「謝肉節」又稱「送冬節」,期間禁止人們娛樂、吃肉,故名「謝肉節」;
5月1日:五一勞動節(國際性節日);
5月9日:勝利節(勝利日),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
6月6日:普希金誕辰日;
6月12日:俄羅斯獨立日,1994年通過主權宣言日被確定為全國性的俄羅斯節日,1998年它獲得了現在的名稱--俄羅斯日;
俄歷每年6月24日:樺樹節,樺樹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用樺樹枝、矢車菊、鈴鐺裝飾房間,還要行聯歡會、化裝遊行,遊行隊伍簇擁著樺樹,處處有白樺樹;
7月8號:俄羅斯定為傳統的「情人節」,就像我們中國的「七夕節」;
9月1日:知識節,這一天是全國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成千上萬的兒童和青少年被迎入通往知識寶庫的學校大門;
12月12日:新憲法節(俄羅斯聯邦憲法日),紀念1993年公布新憲法。
⑧ 俄羅斯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新年、東正教聖誕節、祖國保衛者日、謝肉節、憲法日。
1、新年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現代將「元旦」稱為公歷新年,將「春節」稱為農歷新年。當日,人們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新年的到來。
2、東正教聖誕節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公歷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3、祖國保衛者日
祖國保衛者日(俄語:День защитника Отечества)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法定假日,為每年的2月23日,全國放假一天。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後,由於原來俄國屬於協約國一方而與同盟國處於交戰狀態,為了退出戰爭,新成立不久的蘇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議被協約國拒絕後,便與同盟國的德國進行和平談判。
4、謝肉節
謝肉節 (俄文:Ма́сленица,英語:Maslenitsa)又稱送冬節,烤薄餅周,是一個從俄羅斯多神教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傳統俄羅斯節日。
後來由於俄羅斯民眾開始信奉東正教,該節日與基督教四旬齋之前的狂歡節發生了聯系。現在謝肉節的開始日期為每年東正教(基督教的分支)復活節前的第8周,例如2009年的謝肉節從2月23日一直持續到3月1日。
5、憲法日
12月12日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國家節日之一——憲法日。
1993年俄羅斯舉行了全民投票正式推行現行憲法。自那時起,就確定了這個節日。在此之前,1918年通過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1924年通過了第一部蘇聯憲法,並鞏固了社會主義在蘇聯取得的勝利。之後又於1936年、1977年變更了憲法,並一直實施至1991年。
⑨ 俄羅斯舉行冰上釣魚節,這個節日有怎樣的特點
當地時間2021年1月23日,俄羅斯弗拉迪沃斯托克,人們在冰凍的海面上參加冰上釣魚節,魚友們不論年齡大小,一起享受垂釣樂趣。 相比我們中國人而言,俄羅斯很少有人會釣魚的。他們就會用海竿、擬餌釣狗魚等兇猛魚。俄羅斯吃魚不吃小魚,他們就吃那種肉塊大的,沒有小刺的大魚。甚至連大魚也不吃,只吃魚籽,比如大馬哈魚。俄羅斯有很多的野河裡面有、鰉魚、大馬哈等經濟價值很高的魚類,這對釣魚人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最令釣魚人心馳神往的就是那裡的湖邊住釣人。每到垂釣季節,湖泊四周就會有一些大多是離退休、生活有保證的鐵桿兒釣迷,個個身經百戰,釣技嫻熟,經驗豐富。俄羅斯釣魚人性情開朗爽快,也很願意向人講述釣魚的經歷與故事,這與我們中國的釣魚人十分相似。若要聽他們講起釣魚的故事,幾天幾夜都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