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有多少支持者

俄羅斯有多少支持者

發布時間:2022-05-04 23:46:55

『壹』 俄羅斯現在到底有多少政黨

蘇聯解體後,原來的高度集中、不平衡的社會關系向新型多元化社會組織結構轉變。各種力量、各種運動群雄並起,相生相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新型社會關系,使得轉型中的俄羅斯社會結構非常脆弱。俄羅斯一度出現了上千個政治組織,各類「運動」、「協會」、「陣線」、「聯盟」和政黨遍地開花,多如牛毛。1993年葉利欽下令炮打白宮、解散議會後,俄羅斯以街頭對抗為主的政黨活動方式轉入以議會斗爭為主,並將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以憲法的形式予以合理化。憲法規定「承認意識形態的多樣性」, "每個人都享有結社的自由,社會團體的活動自由受到保障」,「社會團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此後的俄羅斯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中,「議會斗爭」成為政黨角逐政權的主要手段,俄羅斯的政黨政治已逐步走上正軌。

此消彼長的俄羅斯政黨結構

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俄羅斯始終存在左、中、右三大派政治力量,每一派都有為數眾多的政黨和組織。在普京第一任期內,俄羅斯左、中、右三派並存的政黨格局雖已形成,但各派政黨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中派政黨逐漸壯大,左派政黨力量受到削弱,右翼政黨力量下降,主體框架始終是政權黨和反對派俄共的對峙。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是俄羅斯最大的左翼反對黨。俄共成立於1991年6月,「8.19"事件後被禁止活動,1993年2月重建並恢復活動。俄共代表勞動人民階層的利益,蘇東劇變後成為原蘇聯、東歐地區組織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共產黨。俄共以推翻現存社會制度,重建蘇維埃型人民政權,最終實現革新的社會主義為目標,俄共以「愛國」、「強國」等口號孤立了主張西化的自由派,贏得了廣大選民的支持。在1993年12月第一屆杜馬選舉中獲12.4%的選票,成為第二大黨,1995年12月第二屆杜馬選舉中獲22.3%的選票,成為第一大黨,1999年第三屆杜馬選舉中,獲24.2%的選票,成為杜馬第一大黨團。隨著俄羅斯政治局勢的穩定、總統權力的加強及其對國家杜馬的改組,俄共選民支持率下降。2001年12月統一俄羅斯黨成立後,俄共退居杜馬第二大黨,2002年4月,俄共被剝奪了在杜馬中曾經擁有的若干委員會的領導職務。在2003年12月舉行的第四屆國家杜馬選舉中,俄共的得票率以及獲得的杜馬席位,幾乎降到1993年重建之初的水平,議席只佔9%,成為杜馬中的少數派。與此同時,俄共內部也發生了分裂。謝列茲尼奧夫被開除出俄共後,以俄羅斯運動為基礎,建立了俄羅斯復興黨,拉走了俄共黨內具有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的一部分黨員。2003年,俄共又與原先的盟友,經濟學家謝爾蓋·格拉濟耶夫發生分歧,格拉濟耶夫聯合一些政黨建立了「祖國」競選聯盟,與俄共分道揚鑣。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的黨內反對派公開與黨中央分庭抗禮,自行召開所謂「中央全會」和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於是出現今年7月1日在莫斯科召開俄共中央的兩個全會,3日又舉行兩個代表大會的場面,並分別產生了兩個中央和兩個黨的領導人——久加諾夫和吉洪諾夫,俄共陷入成立十年多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統一俄羅斯黨是支持普京總統的中派政黨。其前身是1999年第三屆杜馬選舉前夕成立的「團結」競選聯盟。選舉中取得成功,獲得23.32%的選票,成為杜馬第二大黨。2000年2月27日「團結」聯盟改組為社會政治運動。同年5月又改組為「團結黨」,2001年7月,該黨與「祖國」運動聯合組成「團結—祖國」聯盟,同年決定吸收「全俄羅斯」運動加入聯盟。並於12月1日正式成立全俄羅斯「團結與祖國」黨又稱統一俄羅斯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部長紹伊古、韃靼共和國總統沙伊米耶夫、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共同當選為最高委員會主席。該黨在杜馬中的議員人數超過了俄共,成為杜馬第一大黨。中派力量也超過全部議員的半數,形成穩定多數,使普京施政得心應手。自2002年10月起,俄內務部長格雷茲洛夫出任最高委員會主席。該黨宣稱是總統的支持者和總統政策的執行者,「其宗旨是使俄羅斯聯邦公民通過形成和表達他們的政治意願參加社會政治生活,參與社會政治活動、選舉和全民公決,以及表達國家機關和地方自治機關公民的利益」。 該黨還宣稱奉行「自由、法律、公正和和睦」的共同價值觀,以此將全俄「團結和祖國」——統一俄羅斯黨的全體黨員聯系在一起。

右翼自由主義政黨是俄羅斯政治結構中的右派力量,主要有「亞博盧」聯盟、「右翼力量聯盟」和日里諾夫斯基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亞博盧」聯盟成立於1993年10月,在1993年、1995年、1999年杜馬選舉中分別獲得7.86%、6.8%、5.93%的選票。在去年第四屆國家杜馬選舉中被擋在議會大門之外,黨的領袖亞夫林斯基因而引咎辭職,今年7月3日重新被推舉為黨的領導人。該黨代表中產階層的利益,主張在市場經濟軌道上進行改革。右翼力量聯盟也是一個右翼自由主義政黨,成立於1999年8月,由涅姆佐夫、丘拜斯等人領導。在第三屆杜馬選舉中,該聯盟獲8.52%的選票。2001年5月27日,「右翼力量」聯盟召開代表大會,決定解散聯盟內部的各派組織,成立新的「右翼力量聯盟黨」簡稱「右翼黨」,涅姆佐夫任該黨領導人。雖然新的「右翼黨」重新改組,但因其內部不統一,派系斗爭異常激烈,涅姆佐夫—基里延科派與蓋達爾派之間的矛盾尤其尖銳。在去年國家杜馬大選中敗選出局,從此一蹶不振。日里諾夫斯基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也是一個右翼民族民主義政黨,成立於1989年12月13日,該黨主張俄羅斯民族利益高於一切,致力於恢復俄羅斯昔日的超級大國地位。由於帶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曾得到部分選民的支持,在第一屆杜馬選舉中獲22.19%選票,一度成為國家杜馬第一大黨,在之後的兩屆杜馬選舉中,分別獲11.18%、5.98%的選票。但近年來,該黨力量劇減,影響日益縮小。

隨著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分化演變,俄羅斯左、中、右三種政治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其結果是中派力量上升,左、右力量削弱,俄政黨初步呈現出多黨並存、一黨主宰政壇、反對黨繼續分化組合的格局。

『貳』 俄羅斯老百姓為什麼這么支持普京呢

有支持的,當然也有反對的。但總體而言,支持者大於反對者,而且那些反對普京的人,也多半受美國等西方反俄陣營教唆。
俄羅斯民眾之所以支持普京,最准確的答案,要去問俄羅斯人!

『叄』 除了車臣,俄羅斯外援還有啥

白俄、朝鮮以及敘利亞等。
俄烏大戰進行一個月之際,俄羅斯再次迎來新外援,之前,俄方得到了白俄、車臣的軍事支持,朝鮮的道義支持。以及敘利亞志願軍的支持外,現在再次迎來一批新的支持者,更是派兵前來支援。
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提供的經濟或其他援助。

『肆』 普京為何在俄羅斯有那麼高的支持率

俄羅斯人支持普京有四方面原因:

一、普京的果敢、干練和智勇符合俄羅斯人的傳統價值觀。

普京從成為總理那一刻起所體現出來的就是果敢、干練且大智大勇,上世紀90年代車臣問題曾是俄羅斯的噩夢,俄羅斯付出巨大代價都無法解決。普京上台後,以雷霆手段很快解決車臣問題,其體現出的強悍讓俄羅斯人看到了蘇聯時期俄羅斯人強悍的影子。俄羅斯人性格中很強悍,被稱作「北極熊」,但俄羅斯又是「雙頭鷹」,非常狡猾,強悍和狡猾是俄羅斯民族的性格,普京恰恰這兩點都具備,這完全符合俄羅斯人對自己領導人的印象。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才讓俄羅斯人對普京打內心裡認可。

二、普京是俄羅斯的「救世主」。

蘇聯解體以來,葉利欽政府最初是充分信任西方的,並完全按照西方的建議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然而,西方曾經對俄羅斯的承諾基本都未兌現,給俄羅斯提供的「休克療法」徹底讓俄羅斯經濟休克了,俄羅斯經濟因此大倒退,人均壽命大幅降低,可謂民不聊生。最終,葉利欽將掙扎中的俄羅斯交給了普京。

普京接手後,通過強硬的手段從那些侵吞了大量國有資產的財閥中奪回了能源主導權。要說普京的運氣是真的不錯,在其奪回能源主導權後,國際油價就不斷攀升,普京在短時間內利用國際油價攀升的機會快速恢復國力,俄羅斯經濟在進入21世紀的頭十年蒸蒸日上,俄羅斯的國力和民生得到了大幅改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俄羅斯人看來,普京就是俄羅斯的「救世主」,是普京的強有力的領導成就了21世紀俄羅斯的復興。

基於這種感情,俄羅斯人對普京有超乎尋常的信任。這也正是為什麼普京的支持率長期徘徊在80%左右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俄羅斯對西方的強烈民族情緒。

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吃了西方的虧,俄羅斯當時慘淡的情況才剛剛過去十幾年,對俄羅斯人來說仍然是歷歷在目。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人對西方有著非常強烈的不信任和抵觸情緒。所以,西方越抹黑普京,結果俄羅斯人越支持普京。也正是基於這種情緒,西方支持的俄羅斯反對派力量在俄羅斯一直難以獲得很高的支持,哪怕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在街上意外死亡俄羅斯人也沒什麼感覺。

四、俄羅斯人並不認為俄羅斯經濟問題是普京的責任。

在烏克蘭問題上,普京的處置非常果斷,雖然沒有力挽狂瀾,但拿回了曾經屬於俄羅斯的克里米亞,並且仍然保住了東烏克蘭這個對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的緩沖地帶。在俄羅斯人看來,烏克蘭是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普京的做法完全符合俄羅斯人的民意。至於俄羅斯遇到的困難,這一切都是以美國為首西方挑釁俄羅斯、遏制俄羅斯的結果。當然,俄羅斯的經濟問題,在俄羅斯人看來也是因為西方的圍堵和制裁所致,主要責任並非是普京的政策。

基於上述四點,俄羅斯人才在當前經濟如此窘迫的情況下依然強力支持普京

『伍』 敘利亞戰爭俄羅斯支持哪方

俄羅斯支持政府軍。

1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盟國,西方想借機推翻他建立親西方的新政府,所以支持反對派。

2.所謂西方世界並不是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一個政治概念。泛指英美主導的民主陣營,其前身是一戰時的協約國陣營。日本是西化很早的非白人國家,早期也是英國在遠東的小兄弟,現在則是美國控制下的經濟殖民地,所以也是這其中之一。而俄羅斯從地理和文明概念上講的確是西方國家分支之一,但是他一直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東方世界。冷戰其實就是東西對抗的產物,最後以東方世界的暫時失敗而結束。

『陸』 俄羅斯現在有多少個同盟國組成

俄羅斯聯邦由83個不同的行政分區組成:
21個享有較大自由的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и),這些共和國往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46個州(области)
9個邊疆區(края)
4個自治區(автономные округа)
1個自治州(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猶太自治州
2個聯邦直轄市(города федераль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莫斯科和聖彼得堡

『柒』 俄羅斯為什麼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

皇專制主義壓迫與蘇維埃極權主義夢靨被西方自由主義所取代應該就是俄羅斯變成資本主義國家的基礎。

18世紀早期彼得大帝的統治下,俄羅斯成為重要的歐洲強國,並更傾向於認同西方。彼得在歐洲廣泛遊歷,他迫切地渴把望歐洲文化大量的移植到俄羅斯。他對西方的興趣或許可以從1712年他把俄羅斯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在波羅的海沿岸)這一事件中看出來。

1917年革命中布爾什維克黨人的成功,使俄國與西方的關系陷入混亂。新政權的意識形態把一個德國人--卡爾·馬克思的思想與俄羅斯的獨特條件相結合。列寧本人就是一個熟悉西方思想的知識分子,並在革命前流放和居住在歐洲好幾年。盡管馬克思列寧主義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和外交政策持有敵意,但是,該意識形態並不是天然的就反西對方。馬列主義被認為是建立在西方的遺產及其基礎上,它並將後者以一種烏托邦式的命運推向極致,而不是徹底拒絕西方的成就。

聯領導人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變種,即人們後來所知道的馬列主義或者有時簡單說就是列寧主義,規定了這個國家的發展。盡管有這樣一個意識形態的名稱,我們還是不能認為列寧本人為蘇聯的政治經濟發展設計了詳細的藍圖。然而,列寧本人是懂得機隨應變並知道走回頭路的人。在形成明確合理的發展計劃之前,列寧就去世了,這樣,斯大就林收拾內戰後的爛攤子,並迅速使蘇聯實現了工業化,達到了能夠在二戰中抵禦國德的水平。雖沒有詳細的計劃,列寧主義還是為新制度提供了理論基礎,並最終走向共產主義。

著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長為一個可以與美國相媲美的、有著高度工業化的濟經和科學部門的軍事強國,西方分析家對蘇聯經濟、政治發展的結果開始非常關注。

了防止蘇聯向西歐擴張,冷戰期間西方對蘇聯發展的影響並不是那麼明顯。蘇聯權政通過對旅遊的嚴格審查和管制來限制西方思想與文化的滲透。但是,西方的影響還是蔓過延來了,特別是在蘇聯的青年中,他們追求西方的音樂、時尚、文學和雜志。斯大林死後審查的放鬆使這些東西日益容易獲得,通過解凍,文化交流成為可能。

聯實驗的失信與終結是共產黨本身的最高官員所發起的,即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同志。他力圖「糾正」在他看來由其前任領導人所犯下的尚可改正的錯誤。在放鬆政權對反對派的迫害和解除共產黨對政治權力的壟斷方面,戈爾巴喬夫釋放了自革命時代以來就存在的、可能還增長了的潛在力量。這些力量很快就發起了一場革命,也可能是反革命——否定了列寧主義的根本內容。

某種意義上,三場獨立的革命把戈爾巴喬夫統治下的、處於風雨飄搖中的蘇聯入送了墳墓。


俄羅斯就是這樣變為了資本主義國家。

盡管

1996年的調查顯示,俄羅斯人中寧可要1990年之前的蘇聯制度者和西方式民主制的支持者分別為41%和27%。


——摘引自《西化VS斯拉夫化:俄羅斯掙扎三百年》作者:斯蒂芬·D·布瓦拉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有多少支持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