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的傳統文化 俄羅斯人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俄羅斯的傳統文化,傳統習俗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 ,接人待客,講究禮節。俄羅斯族人對熟識的人見面時要問好,說「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節日前夕見 面時要說「預祝節日愉快」,如遇重大節日,有的還有 互相寫信或互相致賀電的習慣。
接吻、鞠躬、握手等禮節最為普遍。親人或好友久 別重逢的要擁抱一起,雙方互吻面頰。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時男子要彎腰吻女子的右手背。長輩和晚輩相見 ,一般是長輩吻晚輩的面頰三次,先右後左,再回到右 ,以表示疼愛。也有的長輩為了表示對晚輩的疼愛和贊許,吻額頭一次。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二次 。女子之間好友相遇時,一般是擁抱,有時也互吻。男子之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離時 ,要行握手禮,一般下級或晚輩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女子時,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與之握手。對初次見面的婦女,只行鞠躬禮。
到俄羅斯族人家中作客或辦事,進屋要敲門,得到允許才能入內,進屋要脫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子上,不能坐床,坐床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來客不得隨便吸煙,吸煙須經主人同意。俄羅斯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 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友誼和善意。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方可進屋。這種禮節從前只用於迎接貴賓和新娘,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 。
[編輯本段]【民族禁忌】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用於一般社交場合。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社交中,接吻禮節也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有不少規矩。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點煙時,不可以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能問別人的收入,也不可以問婦女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禮貌;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 分鍾到,但不宜更晚。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⑵ 俄羅斯的飲食文化習俗有哪些
俄羅斯的飲食文化習俗
俄羅斯民族吃的東西幾大特點:
酸:麵包、牛奶是酸的,菜湯也是酸的。
冷:午餐時多數是冷盤。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 蘑菇、酸黃瓜、涼拌菜、乳酪等,都涼吃。
冷飲吃得很多,零下30多度照吃冰淇淋。
湯:午餐必喝湯。有各種肉湯、魚湯、酸菜湯、白菜湯等,夏天還有冰湯。「紅菜湯「是一道有名的風味。
酒: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荼:喝紅荼,加檸檬片和糖。倒荼時,先從荼壺里倒出一些釅荼,然後用水沖淡。
主食:以黑麥、小麥麵粉製成的麵包,黑麵包是俄羅斯人愛吃之物,並常以此為待客的食品。粥是各種麥子煮的,或者用蕎麥煮。蕎麥粥里往往放有雞蛋、洋蔥、蘑菇、原汗湯、雞肉或別的肉類。
副食主要愛吃魚、蝦、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等。
蔬菜是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生菜和洋蔥。但俄羅斯人不吃某些海物(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
吃的規矩
在服務性場所,如飯館里,一般給小費,也叫荼錢。可以付的時候酌量多付一點兒,然後說「不用找」,就行了。
應邀做客時,進屋先脫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問好。在主人家裡,先向女主人鞠躬問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置上。
吃西餐,請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麵包用手拿,一般只有在使用久時才把刀放下。舉杯飲酒請用右手。嚼東西時把嘴閉上,不能嚼出聲來。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會上須「紳士」一些,照顧身旁的旁的婦女。
俄羅斯的茶飲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祥地,中國人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 俄國人飲茶的歷史雖不算太長,但茶在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卻佔有重要位置。俄國人不但 喜歡飲茶,而且逐步創造並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茶文化。
歷史上,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直接傳入俄羅斯,這一過程沒有西歐國家的介人。據 一些史書和網路全書的記載,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是在1638年。當時,作為友好使者 的俄國貴族瓦西里·斯塔爾可夫遵沙皇之命贈送給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贈 的禮品便是4普特(約64公斤)的茶。品嘗之後,沙皇即喜歡上了這種飲品,從此茶便堂爾 皇之地登上皇宮寶殿,隨後進入貴族家庭。從17世紀70年代開始,莫斯科的商人們就做 起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關於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定 。但是,從中國進口茶葉,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數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紀 的俄羅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飲品」,其飲用者的范圍局限在上層社會的貴族、有錢人,喝茶則一度成了身份和財富的象徵。直到18世紀末,茶葉市場才由莫斯科擴大到少數外省地區,如當時的馬卡里葉夫,如今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到19世紀初飲茶之風在 俄國各階層始盛行。 然而,事實上,有關史料證明,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的時間還要早些,是在1567年。 當年到過中國的兩位哥薩克首領彼得羅夫和亞雷舍夫曾經描述過一種不知名的稀奇的中 國飲品,這種飲品在當時的西伯利亞東南部及中亞地區已經比較普及。但可能因為哥薩 克首領的描述沒有引起沙皇貴族的注意,因此,這段歷史也就鮮為人知了。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飲茶習俗。從飲茶形式上來看,中國人飲茶一向是香茗一杯 ,細品慢飲;俄國人喝茶,則伴以大盤小碟的蛋糕、烤餅、餡餅、甜麵包、餅干、糖塊 、果醬、蜂蜜等等「茶點」。從功能上看,中國人飲茶多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 ;俄國人喝茶則常常為三餐外的墊補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當然,喝茶之際談天說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人把飲茶當成一種交際方式,飲茶之際達到一種最好的溝通效果,而獨自飲茶則可以給自己一個沉思默想的機會,進行一種「我」與「我」的交流。
從飲茶的品種來看,中國人喜喝綠茶,俄羅斯人則酷愛紅茶。有趣的是紅茶在俄語 是「 椐拽猝擐恣? 椐學邸 ,直譯為"黑茶"。之所以稱之為「黑茶」,似乎有合乎邏輯的道理:一來紅茶在沒泡入水中時呈黑色,二來俄羅斯人喜喝釅茶,濃濃的釅紅茶也呈黑色。從飲茶的味道看,俄國人更喜歡喝甜茶,喝紅茶時習慣於加糖、檸檬片,有時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羅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們用 廠岌學悃訌咬?зачай- 悃學縐學?直譯謝謝糖茶)來表示對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從飲茶的具體方式看,俄羅斯人喝甜茶有三種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裡,用 攪拌後喝;
⑶ 俄羅斯文化特色及象徵是什麼
1、宗教
俄羅斯人被認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個民族,在現實生活和文學作品中,東正教所宣傳的愛與寬恕的思想處處可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列夫·托爾斯泰等著名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滿了種種宗教的哲理。
2、服飾
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
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3、飲食
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
俄羅斯人的禁忌:
俄人忌諱13,喜歡7,認為7象徵幸福和成功。送禮亦喜歡用單數,認為雙數不吉利。俄羅斯人善飲酒舉世聞名,絕大多數男人和一部分女士喜歡飲用烈性酒,伏特加更是受到大部分的喜愛。舉杯飲酒時要用右手。
第一杯酒往往要喝乾,但不勸酒,而是各隨其便。嚼食物時要閉著嘴,不能嚼出聲來。做客時不要早於約好的時間,准時或稍晚一些比較好。進入房間內不要坐在床上,那樣是很不禮貌的。男士吸煙要徵得女士同意,遞煙時要遞上一整盒,不要只遞一隻煙,不要一根火柴點三根煙。
鏡子是神聖的物品,不能打碎。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遇到熟人不能伸左手握手問好。見面或告別時,最好不要隔著門檻握手。提前祝賀生日是不吉利的,亦不要提前祝賀孕婦生孩子,不喜歡提前給孕婦和嬰兒送東西。在給朋友送禮物時,不要送刀子,不送手絹,不送空錢包。
⑷ 求問俄羅斯文化有何特點
1、宗教: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0.8%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2、禮儀: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3、服飾: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
4、忌諱:俄羅斯人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會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
5、語言:俄語是俄聯邦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有30多種語言,並在該共和國境內與俄語一起使用。俄語還是四個獨聯體國家的官方語言。
⑸ 俄羅斯文化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1、兼有東西方文化特徵的「中間性」和」兼容性」;
2、其內部結構具有「兩極性」。一方面來自東西方兩種文化在俄羅斯的碰撞和斗爭,另一方面來自俄羅斯社會中上、下層文化之間深深的分裂。
3、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儀式很強的影響。
4、文化發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經驗和傳統影響很大。
5、局部性,封閉性。自然經濟的條件影響下各地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缺乏經濟聯系
6、多樣性。由於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造成其文化的「多樣性」。
簡介:
基輔羅斯文化可被稱作為一種中世紀文化傳統。它具有以下特徵: 文化發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經驗和傳統影響很大。 局部性,封閉性。當時在自然經濟的條件影響下各地之間的相對孤立的,缺乏經濟聯系。 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儀式很強的影響Двоеверие. 雖然古俄羅斯文化發展模式與西歐各國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卻始終在大體上保持著一致。
拓展資料: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族佔有79.83%的人口,同時也生活著180多個少數民族。在歷史上以俄語和東正教為基礎的俄羅斯文化統治了俄羅斯,但是這種文化優勢有時卻不是全面的。需要指出,烏克蘭,白俄羅斯,塞爾維亞,波蘭等斯拉夫國家在俄羅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俄羅斯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同時按俄聯邦憲法第69章規定它也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然而,在俄聯邦除俄語外,母語人數超過一百萬的語言還有7種。根據憲法,俄聯邦境內的共和國還有規定屬於自己的官方語言的權利,事實上,他們也正在使用著這種權利:比如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除俄語之外的官方語言還有阿巴扎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諾蓋語與切爾克斯語。
⑹ 俄羅斯的文化
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0.8%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俄羅斯東正教會(Рус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Церковь),又稱「莫斯科宗主教區」(Московский Патриархат)。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教會團體,其最高權力屬於主教公會。公會根據需要召開,由全體主教參加;在公會休會期間,則由莫斯科和全俄羅斯大牧首領導,宗座設在莫斯科,2009年2月起這一職位由基里爾一世擔任。 估計全俄羅斯有超過一億信徒,實際活躍成員超過2000萬。
俄羅斯人被認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個民族,在現實生活和文學作品中,東正教所宣傳的愛與寬恕的思想處處可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列夫·托爾斯泰等著名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滿了種種宗教的哲理。 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
俄羅斯人常飲用的飲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羅斯人愛喝酒是世界聞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類當屬伏特加。俄羅斯人有喝茶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 俄領土跨越歐亞兩洲,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俄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
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
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皇宮內,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
民間藝術方面,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綉、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製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碗、木盤等木製品。京劇藝術家梅蘭芳於1935年訪問蘇聯,會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梅耶荷德、塔伊羅夫、愛森斯坦等蘇聯最著名的導演。當時在莫斯科工作的英國導演戈登﹒克雷、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和皮斯卡托也觀看演出。這是東西方戲劇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它永遠載入了世界戲史冊。畫家高賀琪運用中國繪畫語言描繪俄羅斯,提供了具有歷史感的人文空間。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始於1959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是蘇聯和俄羅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1972年定級為世界A類電影節,是全球12個A類國際電影節之一,2000年起從每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其悠久歷史僅次於威尼斯電影節。
⑺ 俄羅斯文化特色及象徵
特徵:俄羅斯有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象徵:俄羅斯人認為各種顏色都具有其特有的象徵意義。按照俄羅斯人的觀念,紅色象徵美麗、吉祥和喜慶,因此把紅色和自己喜歡的人或物聯系起來,如「紅場」「紅顏少女」等。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統一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蘇俄同一戰後從俄羅斯帝國獨立出去的各個國家組成蘇聯。冷戰期間成為超級大國,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霸。
⑻ 關於俄羅斯文化
1 俄羅斯領土跨越歐亞兩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
(俄羅斯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俄還重視對博物館珍品和歷史建築文物的保護,擴建和新建了許多博物館。俄羅斯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大型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宮廷里,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羅斯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俄羅斯人有卓越的民間藝術。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綉、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製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盤等木製品。)
2 簡要的說俄羅斯文化具有:「中間性」,」兼容性」,「兩極性」,「 多樣性」。其原因,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讓這位亞歐巨人成為了中西文化的混血兒。成為了東方嚴重的西方,西方眼中的東方
說起俄羅斯文化,再經歷帝俄時代、從基輔羅斯到俄羅斯統一國家,蘇俄時代、到現在的俄羅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約一千多年的歷史。俄羅斯橫跨亞歐兩塊大陸,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歐亞大陸上相對後起的民族,俄同時受到來自東西多個方向的文化影響,這也使它常常面臨艱難的文化抉擇,東西方概念的長期存在,向這個占據著亞歐兩塊大陸的俄羅斯提出一個難題:俄羅斯文化屬於東方還是西方?在這俄羅斯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化鍾擺,不斷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來回搖擺。也因此形成了俄羅斯文化「中間性」和」兼容性」的特點。在歷史中,自17世紀以來俄羅斯的發展歷程來說,彼得大帝義無反顧的西化,使國家逐步通過改革強盛起來,彼得大帝改革之後19—20世紀的俄羅斯塑造了人類歷史上最璀璨奪目的文化。在這一歷史時期,國家精神生活的發展是如此神速,年輕文明昕澆鑄的美學價值觀,其對世界的影響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古老的歐洲文化.為俄羅斯在歐洲民族之林打下了一席之地.從有著西歐血統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後到蘇聯解體期間,俄羅斯擁有咄咄逼人的強大軍事力量,領導人將自己的祖國描繪為代表著社會各階層利益,並且是全球共產主義的堅實後盾,成為了意識形態上的東方的領袖。在俄羅斯人的民族性格中,也並存有不同文化的基因。俄羅斯國徽上那個左顧右盼的雙頭鷹,似乎就是在構成一個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意味深長的象徵符號。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獨特的兩面性:他們既有國家觀念、主張專制主義,又渴望有隨心所欲的自由,有無政府主義的狀態;他們崇尚暴力,有時近乎殘忍,但又善良、溫和、不無人道;他們信守教規、教義,但又始終不停地尋找真理;他們的靈魂浸透了個人主義、強烈的個人意識,但又充滿無個性的集體主義 .在俄羅斯幾乎每一位思想家都曾提到俄民族性格中的兩極性和矛盾性的特點。東西方兩股歷史潮流相互撞擊,歐亞文明相互融合、作用,是造成俄羅斯民族性格矛盾性、兩極性的原因。而俄羅斯的生活中,俄羅斯科學和教育等方面表現出極具西方傳統的理性精神,而在宗教和文藝等領域則體現著被視為東方特徵的神秘主義和感性至上的傾向。
⑼ 俄羅斯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俄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⑽ 可以從幾個方面認識俄羅斯文化
樓主您好!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認識俄羅斯文化:
俄羅斯歷史始於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領土跨越歐亞兩洲,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俄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俄還重視對博物館珍品和歷史建築文物的保護,擴建和新建了許多博物館。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
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皇宮內,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
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羅斯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俄羅斯人有卓越的民間藝術。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綉、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製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碗、木盤等木製品。京劇藝術家梅蘭芳於1935年訪問了蘇聯,會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梅耶荷德、塔伊羅夫、愛森斯坦等蘇聯最著名的導演。當時在莫斯科工作的英國導演戈登﹒克雷、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和皮斯卡托也觀看演出。這是東西方戲劇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它永遠載入了世界戲史冊。畫家高賀琪運用中國繪畫語言描繪俄羅斯,提供了具有歷史感的人文空間。
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