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京對俄羅斯的貢獻有多大
普京能把他的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梅德韋傑夫當選得是那麼沒有懸念!可見普京的影響力!
普京是把一個要走向衰退的俄羅斯給帶活了!他被稱為俄羅斯的「鄧 小 平」
他當時接手俄羅斯的時候,俄羅斯是被許多西方國家看死的!
普京不僅在經濟上有突出表現,他在內政外交上的風格是令世人稱贊的!
他敢做敢為,反對美國反導系統就是很鮮明的例子!
普京,他創造的奇跡多不勝數!我很經常用兩個字形容他:強悍!
2. 普京執政那麼多年,到底給俄羅斯帶來了多大的利益
普京作為俄羅斯第一任和第二任的總統,他也是俄羅斯執政時間最久的總統,還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就這樣一位掌管的俄羅斯20年的總統,雖然在世界上取得了不少的關注度,但他到底是讓俄羅斯變強大了還是變衰弱了呢?
其實要說普京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在國際影響力和軍事上,普京上熱後對內是加強了軍隊的建設,對外再擴展關系的基礎上又配上了強硬的態度讓俄羅斯,從之前幾乎失去話語權,又回到了吼一聲世界都能顛一顛的局面,特別是在敘利亞問題和烏克蘭問題上與美國直接的針鋒相對,這就是在告訴世界俄羅斯還是一個強國。
當然我們看事不能只看錶面,從目前來看,普京確實是讓俄羅斯的國力變強了,還是穩坐了世界第二強國的位置,但大家也不難發現,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也就是北約的關系是日益緊張,北約在貿易軍事以及政治領域都對俄羅斯進行打壓和孤立,這樣俄羅斯在後期發展上也會遇到不小的挫折。
3. 普金執政二十年——他給俄羅斯和世界帶來了什麼
過去的20年,全球范圍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涌,新經濟模式大量產生,而俄羅斯基本上與此絕緣。普京上任之後,盡管確立了擺脫「能源附庸」的產業振興計劃,然而十多年過去了,俄羅斯財政越來越依賴石油和能源的出口,正在快速淪為沙特那樣的能源供應國,用美國參議員麥凱恩的話講就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加油站」,奧巴馬稱之為「什麼都不能製造的國家」,似乎和真正的大國地位漸行漸遠。
目前俄羅斯出口總額的80%來自於能源等原材料部門,在工業產值中,這些部門的比重也接近70%,而在蘇聯解體的1990年,這一比重只有33.5%。從經濟結構的多元化來看,今天的俄羅斯連蘇聯時期都不如。
普京看似強勢,但並沒有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反而加速了俄羅斯淪為能源供應國的步伐。這裡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普京任內,國際油價曾經在七八年的時間里狂升不止,快錢賺得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指望它抵制誘惑去改善經濟結構,完全不現實。而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差距在迅速擴大。蘇聯最強盛的時期,GDP相當於美國的60%;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的經濟相當於美國的10%;2017年俄羅斯GDP僅相當於美國的7%左右,總量已經跌出了全球前十。
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一戰後強行改變戰後歐洲邊界的舉動,普京做得行雲流水,在俄羅斯國內獲得了巨大的掌聲和贊譽,推動他的個人聲望達到新的高峰。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美國和歐洲,隨之而來的主要針對能源領域和金融領域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苦不堪言。可以說,普京和俄羅斯上上下下,對現代科技、新經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沒有認識,這導致俄羅斯在國家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偏差。
「強大的總統,強大的俄羅斯」,普京的這句競選口號,充滿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感,但強大的普京背後,未必是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4. 普京為俄羅斯的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
當弗拉基米爾?普京於1999年12月31日作為俄羅斯的最高領導人出現在國際舞台上時,世界各國對他知之甚少。人們最初看到的普京是個冷峻嚴肅、沉默寡言的人。西方傳媒因其有多年在克格勃工作的經歷,又將他描述成「神秘莫測」的「冷麵殺手」。
然而,普京作為俄羅斯總統,一開始就強調,他的外交戰略為經濟服務,其目標是確保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和促進經濟發展,重振俄羅斯的大國地位。普京在積極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展關系的同時,主張建立多極化世界。他明確提出,在21世紀的頭10年裡,「俄羅斯將致力於以所有國家間真正平等的夥伴關系為基礎,促進新型國際關系的形成」。2002年,普京從國際形勢和俄羅斯的國力出發,對外交政策進行了戰略性調整,提出了對國際事務進行「有選擇地參與」的構想。
普京上台後奉行親西方政策,但在俄羅斯切身利益上從不輕易讓步。普京外交戰略的中心是,以發展同美國的關系為主導,帶動和改善俄羅斯與北約和歐盟的關系,確保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利益,逐步實現與歐洲的統一,讓俄羅斯融人世界經濟,最終使俄羅斯重新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普京首先將俄羅斯定位為歐洲國家,積極同歐洲國家建立「更密切的協作關系」。普京上台伊始就強調注意同歐洲國家發展關系。後來又多次重申他的這一戰略思想。2002年,普京在國情咨文中強調,歐洲是俄羅斯外交的重點,俄羅斯的一貫立場是採取具體步驟實現與歐洲一體化,與歐盟建立統一的經濟區。2002年5月28日,普京同北約19個成員國的首腦簽署了關於建立俄—北約理事會的《羅馬宣言》,宣布俄羅斯與北約成了「平等夥伴」關系。次日,普京又與歐盟領導人簽署了俄歐關系5項原則聲明。歐盟則承認俄羅斯是市場經濟國家,表示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普京在奉行親西方政策的同時,主張維持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的關系,以增強俄羅斯的國力。普京特別重視亞洲,把它看做未來經濟競爭的重點。
強調同中國建立牢固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是普京的重要外交戰略之一。普京一上台就高度評價了俄中關系。他說中國是俄羅斯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兩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已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兩國領導人的高層互訪和接觸對兩國各領域合作的進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兩國無論在經濟、文化領域,還是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都達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層次」。普京同中國領導人進行定期互訪,在朝鮮半島局勢、美國出兵伊拉克等重大國際問題上協調立場。普京「特別關注」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希望兩國在能源、高科技、太空等領域拓展合作,同時加強在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他全家對漢語、中國文學和歷史的興趣都很濃厚。他的兩個女兒都在學習中國武術,其中一個女兒已經開始學漢語。
加強同印度和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往來。目前,印度軍隊80%的裝備來自俄羅斯。普京還對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持積極態度。通過採取這些舉措,普京將俄羅斯的利益與蘇聯過去的利益連在了一起。
普京加強了同日本的往來,2003年1月,普京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簽署了「日俄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他還說:「包括兩國首腦在內,一致認為應該加速領土問題談判。兩國將竭盡全力消除過去留下來的兩國發展的障礙。」
敢於同「邪惡軸心」國發展關系。盡管美國總統布希將伊拉克、朝鮮和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普京為了俄羅斯的經濟利益,仍然與這些國家發展關系。
此外,普京訪問了美國的另一個「死對頭」——古巴,結束了兩國關系長達10年的「停滯時代」。
普京上台後,就緊緊圍繞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和恢復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影響,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活動。他以神秘的微笑,矯健自信的步伐征服了世界。
普京頻繁外訪,以同世界各國建立普遍聯系。普京的第一件事是遍訪周邊國家,目的是保證周邊地區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普京說過,鄰居無法選擇,同他們只能和睦相處,盡管他們各不相同。普京還到過蒙古,這不僅是由於它跟俄羅斯有共同邊界,還因為對聰明的政治家來說,國家沒有大小或強弱之分。據稱,他在執政的頭19個月中出訪了60餘次,有77天在國外度過。有人形容,普京出國訪問有如「緊急空降」。比如他在加拿大出席「八國會晤」,在那兒只待了46小時,來回要在飛機上度過30小時,而且時間正好黑白顛倒。然而普京深夜回到莫斯科後,第二天早上又飛到斯塔夫羅波爾去視察那裡的水災情況,連記者們也往往跟不上普京這種工作節奏。普京出國訪問講究實效,一般不安排參觀游覽活動。有人說他哪兒都去過,可是哪兒都沒有玩過,不是他不想玩,而是他感到沒有時間。但他的收獲卻遠遠大於欣賞美景。普京通過出訪和會談,解決了同德國存在多年的轉賬盧布的計算問題,使俄羅斯欠德國的債務從90億美元減少到5億歐元,而且其中的3.5億歐元已經償還。債務反正早晚要還,而普京卻選擇在德國遭受水災後立即將錢匯過去,使古板的德國人對俄羅斯頓生好感。普京出訪期間敲定的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計劃,簡直就是對未來投資,為後代掙錢。
普京自2000年在斯洛維尼亞首次會晤布希以來,就與這位美國總統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布希喜歡看別人的眼睛,以此斷定是否應該信任他們。普京是第一位被布希邀請到他的私人牧場做客的國家元首,兩人以親密的私人會晤取代了以往的繁復禮儀。普京贊揚「布希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是能力很強的政治家」。「他是我的好朋友,希望仍將是好朋友,盡管在伊拉克問題上存在分歧。」
普京為學英語,同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成了好朋友。普京喜歡用英語同布萊爾交談,他們還一起看過歌劇,一起在酒吧喝啤酒開玩笑,還互相親密地叫對方托尼和沃洛佳。
在2000年8月沖繩首腦會晤時,法國總統希拉克還未跟普京握手,但兩人在聖彼得堡垂釣之後,關系一下子拉近了許多。隨著兩人在美國出兵伊拉克問題上立場的接近,兩人關系更加熱乎了起來。2003年2月10日,普京赴法國就伊拉克問題協調立場,希拉克親臨機場歡迎,顯示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如今,人們難以評判究竟是布萊爾,希拉克,還是八國集團的其他領導人誰跟普京更「鐵」。普京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關系也很密切,他親臨金正日61歲生日慶典,並為他送去了生日賀禮。日本新首相小泉暫時還未闖入普京的朋友圈,因其一登上首相寶座就迫不及待地針對領土問題發表了強硬的聲明:要麼全部歸還,要麼一點不給。普京為此而不急於跟小泉套近乎。普京讓世界相信,俄羅斯願意成為各國的夥伴。
5. 普京曾說到他2024年,要讓俄羅斯GDP達到全球前五強,這可能嗎
俄羅斯雖說是一個大國,但是只能說是軍事大國,但在其他國民經濟GDP方面一直處於比較低的地位。由於受國家地理位置的限制,俄羅斯想要增加自己的GDP是非常困難的,想要達到全球前五強是基本不可能。普京作為總統,當然是為俄羅斯民眾勾畫美好的前景,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由此可見,俄羅斯提升自己的GDP,還是非常困難的俄羅斯現在能夠維持住自己的GDP排名就很不錯了,想要提升更是上加難。當然,作為俄羅斯的總統,普京說過的大話,努力去實現。只不過,在2024年之前有讓俄羅斯GDP達到全球前五強還是不現實的。
6. 為什麼俄羅斯的國民能支持普京二十年
普京希望恢復甦聯超級大國地位,這就是普京長期以來統治俄羅斯的原因。
普京確實有雄心,他加強了對獨聯體國家的控制。它還對反俄羅斯國家發動了軍事威脅,普京上任後不久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車臣戰爭期間,歐洲,美洲和歐洲的西方國家通過喬治亞向車臣分離主義者提供了大量先進的武器和夜視設備。這給俄羅斯軍隊造成了沉重的損失,普京對喬治亞和俄羅斯在南奧塞梯部署了部隊感到非常沮喪。在歐美國家的默許下,喬治亞發動了軍事進攻,並殺死了許多俄羅斯士兵。得知這一點後,普京派出數萬名俄羅斯軍隊擊敗喬治亞軍隊。普京的軍事行動表明,世界各國都在損害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俄羅斯將利用其軍事力量來懲罰損害俄羅斯利益的國家。
7. 普京是俄羅斯的希望普京執政20年到底給俄羅斯帶來了什麼
目前俄羅斯出口總額的80%來自於能源等原材料部門,在工業產值中,這些部門的比重也接近70%,而在蘇聯解體的1990年,這一比重只有33.5%。從經濟結構的多元化來看,今天的俄羅斯連蘇聯時期都不如。
普京看似強勢,但並沒有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反而加速了俄羅斯淪為能源供應國的步伐。這裡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普京任內,國際油價曾經在七八年的時間里狂升不止,快錢賺得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指望它抵制誘惑去改善經濟結構,完全不現實。而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差距在迅速擴大。蘇聯最強盛的時期,GDP相當於美國的60%;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的經濟相當於美國的10%;2017年俄羅斯GDP僅相當於美國的7%左右,總量已經跌出了全球前十。
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一戰後強行改變戰後歐洲邊界的舉動,普京做得行雲流水,在俄羅斯國內獲得了巨大的掌聲和贊譽,推動他的個人聲望達到新的高峰。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美國和歐洲,隨之而來的主要針對能源領域和金融領域的經濟制裁,讓俄羅斯苦不堪言。可以說,普京和俄羅斯上上下下,對現代科技、新經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沒有認識,這導致俄羅斯在國家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偏差。
「強大的總統,強大的俄羅斯」,普京的這句競選口號,充滿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感,但強大的普京背後,未必是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8. 已經給普京20年了,俄羅斯變得更強大了嗎
如果跟二十年前的自己相比,俄羅斯的確是強大了,但若跟其他強國對比,俄羅斯是遠遠落後了
普京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外國領導人,經常被網友冠以“大帝”稱號,很多人認為正是普京拯救了俄羅斯。甚至有人認定,如果沒有普京,俄羅斯將一文不值。
不可否認,英雄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俄羅斯歷史上出現過許多雄主,如伊凡大帝、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正是由於這幾位沙皇的高瞻遠矚才奠定了今天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如今很多人也將普京譽為彼得大帝那樣的人物,希望他能夠復興俄羅斯。
以軍用晶元為例,在2014年之前俄羅斯的軍用晶元主要來自歐美,而在2014年之後由於美國對俄進行全面制裁,俄羅斯的軍用晶元則幾乎都由我國提供。別的不說,這跟當年蘇聯比起來真是差遠了。
如今對於普京的執政各方褒貶不一,如果拿20年前的自己作對比,俄羅斯的確強大了,但若跟其他強國對比,俄羅斯是遠遠落後了。
9. 普京對俄羅斯的歷史功績,能與彼得大帝相提並論嗎
彼得大帝是沙俄在17世紀迅速崛起的關鍵人物,他為深居內陸的沙俄獲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建立了港口城市聖彼得堡,開創了沙俄的西化也就是現代化歷程,為沙俄成為了近代化強國和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做出了卓越貢獻。而當今的普京便是21世紀的彼得大帝,他對俄羅斯做的貢獻絕不亞於彼得大帝曾對沙俄的貢獻。
俄羅斯還頒布了許多惠及國內少數民族的政策,為維護國家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普京也在少數民族人群當中為自己贏得了崇高的威望。普京還進行了綜合性的經濟改革,大力提升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農業產量得到了一個迅速的提升,摘掉了貧窮國的帽子,持續長達10年的高油價為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注入了活力,人均水平已經達到了中國最富裕省份廣東省的人均水平。外交上,普京為了支持阿薩德,果斷出兵敘利亞,收復克里米亞,與沙特、伊朗等中東國家建立了穩定的外交關系。俄羅斯女人要嫁就要嫁像普京一樣的男人,普京為全俄羅斯帶來的是大國的尊嚴和榮譽。
10. 俄羅斯經濟已走出衰退,連續30個月增長,普京為何卻高興不起來
也許唯有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能夠和其軍事實力相匹配,普京才能高興起來。2018年俄羅斯經濟總量約1.693萬億美元,連世界前十大經濟體都沒能進入,他又如何能夠高興起來?
雖然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實現了國家經濟連續30個月的增長。但是要想重現俄羅斯昔日的輝煌,實現普京的夢想,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正是因為看到了俄羅斯在發展經濟上的困難,普京也就很難高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