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問一首俄羅斯詩歌
◎瓦爾拉姆?沙拉莫夫
《我看見了你,春天》
透過我雙層的小窗,
春天,我看見了你。
你還不是十分美麗
甚至還有些臟兮兮。
暫且還沒有一絲綠意。
土地像極了黑白照片,
就連積雪也捕捉瞬間
背著我們悄悄逝去。
還有四輪大車的夢影,
車軸吱嘎不停,
在被踐踏的雪地上
像秋日拖著雪橇走來走去。
銷栓像焦油一樣吧唧作響,
雙手轉動著輪子,
一滴雨落上面頰
讓人突然感覺好像淚水。
② 俄羅斯的一首詩《帆》的原文是什麼
帆
在那大海上淡藍色的雲霧里
有一片孤帆兒在閃耀著白光!
……
它尋求什麼,在遙遠的異地?
它拋下什麼,在可愛的故鄉?
……
波濤在洶涌——海風在呼嘯,
桅桿在弓起了腰軋軋作響
……
唉!它不是在尋求什麼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藍天還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黃色的燦爛的陽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風暴,
彷彿是在風暴中才有著安詳!
③ 有哪些贊頌秋天的俄羅斯詩歌
秋(俄羅斯詩人邁科夫的詩歌)
黃燦燦的落葉鋪滿了
林中濕潤的土地…
我莽撞地用雙腳踏碎了
樹林中春天的美麗。
我的兩腮凍得火熱:
而在林中奔跑十分愜意,
傾聽樹顫動的聲響,
用腳把落葉摟在一起!
這里再沒有我往日的慰藉!
森林也脫下了神秘的外衣:
最後一顆胡桃已被摘下,
最後一朵鮮花已經凋謝;
青苔已不再恣意地蔓延,
蓬鬆的乳蘑也不再連綿崛起,
越橘果穗的紫色羅衣
也不在樹樁周圍懸起。
深夜的嚴寒躺在落葉上
久久不散,明凈的天空
穿過樹林冷眼凝視著
這染過秋色的大地……
落葉在腳下簌簌地響個不停;
死神把自己的祭品鋪砌……
只有我內心充滿了歡愉——
如痴如狂地唱著歌曲!
我知道,在青苔中摘下早春的花朵
並非徒然,有著深刻的道理;
當秋天鮮花盛開的季節來臨
每一朵花兒都會和你相遇:
心靈向鮮花訴說著什麼,
鮮花又向心靈捎來了那些話語,——
在冬季那漫長的日日夜夜,
我會懷著幸福的心情來回憶!
落葉在腳下簌簌地響個不停……
死神把自己的祭品鋪砌!
只有我內心充滿了歡愉——
如痴如狂地唱著歌曲!
④ 俄羅斯著名詩人葉賽寧的代表作有哪些最好要有詩句。謝謝 ^_^
夜
河水悄悄流入夢鄉,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
夜鶯的歌聲沉寂了,
長腳秧雞不再歡嚷。
夜來臨,四下一片靜,
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大河銀星萬點,
小溪銀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閃著銀色光芒。
夜來臨,四下一片寂靜,
大自然沉浸在夢鄉。
明月撒下它的光輝,
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狗之歌(劉湛秋、茹香雪 譯)
清晨,在黑麥稈搭的狗窩里,
在草席閃著金光的地方,
一條母狗下了七隻狗崽,
七隻小狗啊,毛色都一樣棕黃。
母狗從早到晚撫愛著它的小狗,
用舌頭舔梳它們身上的茸毛,
雪花融化成一滴滴的水,
在它溫暖的肚皮下流過。
傍晚,當一群公雞,
棲落在暖和的爐台,
主人愁眉不展地走過來,
一股腦把七隻小狗裝進麻袋。
母狗沿著雪堆奔跑,
跟著主人的腳跡追蹤;
而那沒有結凍的水面,
長久地,長久地顫動。
當它踉蹌往回返時已無精打采,
邊走邊舔著兩肋的汗水,
那牛欄上空懸掛的月牙,
好像是它的一個小寶貝。
它望著藍色的天空,
悲傷地大聲哀叫,
纖細的月牙滑過去了,
隱入小丘後田野的懷抱。
當人們嘲笑地向它扔擲石塊,
像是扔過一串串賞錢,
只有兩只狗眼在無聲地滾動,
宛若閃亮的金星跌落雪面。
我記得
我記得,親愛的,記得
你那柔發的閃光;
命運使我離開了你,
我的心沉重而悲傷。
我記得那些秋夜,
白樺樹葉簌簌響;
願白晝變得短暫,
願月光光照得時間更長。
我記得你對我說過:
「美好的年華就要變成以往,
你會忘記我,親愛的,
和別的女友成對成雙。」
今天菩提樹又開花了,
引起我心中無限惆悵;
那時我是何等的溫柔,
把花瓣撒落到你的鬈發上。
啊,愛戀別人心中愁煩,
我的心不會變涼,
它會從別人身上想起你,
像讀本心愛的小說那樣歡暢。
失去的東西永不復歸
我無法召回那涼爽之夜,
我無法重見女友的倩影,
我無法聽到那隻夜鶯
在花園里唱出快樂的歌聲。
那迷人的春夜飛逝而去
你無法叫它再度降臨。
蕭瑟的秋天已經來到,
愁雨綿綿,無止無境。
墳墓中的女友正在酣睡,
把愛情的火焰埋葬在內心,
秋天的暴雨驚不醒她的夢幻,
也無法使她的血液重新沸騰。
那支夜鶯的歌兒已經沉寂,
因為夜鶯已經飛向海外,
響徹在清涼夜空的動聽的歌聲,
也已永遠地平靜了下來。
昔日在生活中體驗的歡欣,
早就已經不冀而飛,
心中只剩下冷卻的感情,
失去的東西.永不復歸。
⑤ 《白樺》,由俄羅斯的詩人葉賽寧寫的一首詩。 這首詩的詩意是什麼
《白樺》,由俄羅斯的詩人葉賽寧寫的一首詩,
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
⑥ 被尊稱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世界文學巨匠」的是誰
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國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高爾基),「青銅騎士」。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諸體皆擅,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沙皇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決斗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
⑦ 俄羅斯詩歌 短 俄語原文
《短》
一天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手握黃昏!
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到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的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身處遲暮!
總是經過的太快,領悟的太晚,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愛情;
因為一旦擦身而過,也許永不邂逅!
活著容易,活好不易,且行且珍惜!
俄文:
Промежуток времени в один день очень короткий, такой короткий,
что ещё не успеешь обнять первый луч зари,
как уже держишь последний луч заката!
промежуток времени в один год очень короткий, такой короткий,
что ещё не успеешь налюбоваться красными цветами и зеленью весны,
как уже встречаешь осенние заморозки и снеговерть!
промежуток времени в одну жизнь очень короткий, такой короткий,
что ещё не успеешь насладиться расцветом юности,
как очутишься на склоне лет!
Если всегда проходить слишком быстро и понимать слишком поздно,
то невозможно научиться дорожить родственными,
любовными и дружескими чувствами на дороге жизни!
потому что они могут пройти мимо тебя,
и ты, возможно, никогда с ними не встретишься!
Легко быть живыми,
а быть счастливыми нет,
это надо ценить!
翻譯:林鼎盛
Переводчик: Линь Диншэн
精校:卡佳 沃利娜
Корректор: Катя Ваулина
轉自:林鼎盛
(7)叫什麼俄羅斯詩歌詩詞擴展閱讀:
人活著,總是到了一定年齡,一定階段,在經歷一定的事情之後,才會明白某些道理!
所謂尋找、到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得經歷「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後,才能有所得和收獲。
人活著,不是單獨的個體,總要與人相處,與大家相處,求得「相輔相成」、「和而不同」、「鼎力相助」、「胸懷坦盪」「真心相擁」的君子之交。
自身首先得做到,而後別人才能回報你。
人活著,得經過人生各個階段的歷程,會經歷困境、逆境、悲痛、悲傷,體驗付出、執著、收獲、喜悅、成功……但更重要的是經歷了,要從中悟得人生道理!
到了一定階段、年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明白人活著的「干什麼」、「為什麼」,往大了說,就是人生的意義、價值所在。
不僅如此,而要為之奮斗!
人活著,得有一種寬廣的胸襟,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一種貼合實際、真知灼見的思維,
一種修煉之後達到一定境界的素養,一種令別人能佩服、認同、稱贊的修養!
人活著,當我們退休了,老了,回憶起來是一種人生的美好!
⑧ 俄羅斯膾炙人口的詩歌有哪些
伏爾加纖夫曲,海港之夜,遙遠的地方,故鄉,紅梅花開,有誰知道他,喀秋莎,山楂樹,好媽媽你不要罵我,伏爾加小唱,田野靜悄悄,薩馬拉小城,小鈴鐺,三套車等
⑨ 俄羅斯詩歌中的白樺
《白樺》是俄國著名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綉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出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麼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徵。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白 樺 (葉賽寧)
有一株白樺,
立在我窗旁,
覆蓋著積雪,
像披著銀霜。
毛茸茸的枝上
冰凌兒掛滿。
像雪做的衣邊——
流蘇閃閃。
白樺籠罩著
夢似的寂靜,
金色的火星
在雪花上躍動。
朝霞懶懶地
照在它四周,
將更多的銀屑
灑遍枝頭。
《伏爾加格勒的白樺》
瑪•阿伽希娜 詞
格•波諾瑪倫珂曲
1、
你也在這俄羅斯長大,
那裡,田野森林如畫。
我們每支歌里有白樺,
白樺,家家戶戶窗下。
每年春來綻放出新芽,
它們迎風舞動枝椏。
但在伏爾加格勒的白樺,
一見它就心如刀剮。
2、
是從遠處運來的白樺,
種下,靜聽羽草喧嘩。
白樺度過怎樣的歲月,
在那伏爾加格勒炮火下,
它在久久惦記俄羅斯,
它在懷念林區老家。
躺在白樺樹下的人們,
你不妨問問它們吧。
3、
樹下,草地沒有被踐踏,
地下,沒有人來回答。
但是士兵他多麼盼望,
有人常常哀悼著他!
就像妻兒來為他哭泣,
你也生來是一名戰士,
你怎能會不理解他!
4、
你也在這俄羅斯長大,
這里,也是白樺的家...
如今無論你身在哪裡,
你會記得我的白樺,
你看,堅忍挺拔的樹干,
你看,默默舞動枝椏。
長在伏爾加格勒的白樺,
你永遠也忘不了他。
(1967年)
謝爾蓋·亞歷山大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成分的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之後隻身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應征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1921)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回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戚——/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希罕。」28日拂曉前自縊於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時年三十歲,正是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後的冬天,他的墳頭一聲槍響,對他無限鍾情而又被他一再錯過的別妮斯拉夫斯卡婭為他殉情而死,據說葉賽寧絕命詩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十月革命使他的創作發生了根本轉變,他歌頌革命,贊揚工人階級,但從根本上他並不理解革命和蘇維埃制度。因而流露出放盪不羈、玩世不恭的「葉賽寧氣質」,這方面的代表作是組詩《莫斯科酒館之音》(1921——1923)。「葉賽寧氣質」很容易讓人想起浪漫主義時代包孕兩面性的「浮士德精神」,特別是「拜倫式英雄」,它們大致可以看作同一個詩人在不同時代的表現。「葉賽寧氣質」其實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在時代變遷中發現自己站在時代發展的對立面的獨特表現。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認為:「葉賽寧對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對待一個童話,他像王子伊萬騎著灰狼漂洋過海,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鄧肯,如同抓住了火鳥的尾巴。他的詩也是用童話的手法寫成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他詩中最珍貴的東西是家鄉的風光,那是俄羅斯中部地帶,梁贊省,處處是森林,他像兒時那樣,用使人眩暈的清新把它描繪了出來。」 葉夫圖申科(1933—— )則把他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詩歌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現象。葉賽寧的音韻放射著俄羅斯土地結構中所特有的那種礦物的神奇光彩。葉賽寧的詩歌是俄羅斯大自然,俄羅斯語言(包括童話、歌謠、鄉村民歌、諺語和俗語、遠古時代部分流傳下來的咒語、哀歌、儀式歌曲)所獨有的產兒。」 他們對葉賽寧的把握無疑是極其精到的。「忽而像玩牌似的擺開文字陣,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記錄下來」正是「葉賽寧氣質」在其詩歌創作的兩種不同表現。而他之所以被稱為「一個最純粹的俄羅斯詩人」正是由於葉夫圖申科從深層次上把握住了導致「葉賽寧氣質」的成因:出於對俄羅斯鄉村的執著眷戀而不能認同現代文明的強大推進及其對鄉村的破壞。如果說普希金是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為爭取民族自由鼓與呼的詩人,那麼葉賽寧無疑在有意無意之中充當了一個時代的「反面角色」,他強烈渴望保留的是特定時代的地域文化,高爾基在分析他的死因時就認為他死於城鄉文明的沖突,這個判斷是相當深刻的。葉賽寧與白銀時代的其他詩人不同的一點是,在十月革命之後他沒有流亡國外,象吉皮烏斯等人那樣發誓與十月革命勢不兩立。除了與鄧肯出遊的那兩年,他一直固守在俄羅斯土地上。然而,現實的發展越來越讓他感到痛心:「在蔚藍色田野的小徑上,/很快就會出現鋼鐵的客人。/朝霞浸染的燕麥,/只剩下一些干癟的籽粒。//陌生的死氣沉沉的打穀場,/給你唱的歌不會使你獲得生命!/只有那些馬匹和燕麥/將為年老的主人憂傷。」在《四旬祭》中,他直接用「鐵馬」(即火車)與活馬競賽的典型場景來體現這種沖突。和他生活在同時代並有交往的帕斯捷爾納克對葉賽寧充滿了理解的同情:「葉賽寧的風景詩的地位,在他的作品為現代大都市的迷宮取代了。一個當代人的孤獨的靈魂在這個迷宮里迷失了方向,破壞了道德,他描繪的正是這種靈魂的激動的,非人的悲慘狀態。」
當然,如果把葉賽寧之死僅僅歸結於城鄉沖突並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他的三次婚姻引人注目。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令詩人懊悔不已,如果說他以前的放盪是由於翻轉了天地的風暴使他「不明白不祥的事變要把我引向哪裡」造成的,那麼,賴依赫和他分手後,他「繼續往下墮落」就不能不說與婚姻破裂無關了。在他自殺的前一年,他還寫了《給一個女人的信》向賴依赫傾訴衷腸。歌德說: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那麼,失去引領之後會怎麼樣呢?不能否認葉賽寧的墮落身死不是其中的一種結局。他與美國舞蹈家鄧肯的那段閃電戀情不無浪漫又充滿酸辛,他們以閃電般的速度走到一起,又以閃電般的速度各自走開。在眾人羨慕而又不解的目光里撫摸愛情的創傷。他的第三次婚姻還不到半年,詩人就告別了塵世。
這里撇開作品來談詩人之死似乎有些言不及義。而我以為葉賽寧之死正是困擾現代人的根本難題,不管他是一個天生的文明人,還是一個經過轉換之後而形成的文明人,也不管他是與時俱進還是夢回唐朝,他已經不可能躲過葉賽寧遇到的這些問題。葉賽寧之死是種種因素作用於詩人心靈以至郁結為精神危機的必然結果。在他之前,也有詩人自殺的情況,但是詩人自殺現象卻是從他這兒開始的。時間永是流駛,歲月依舊循環,而自從葉賽寧宣稱「我是鄉村最後一個詩人」之後,純粹的抒情詩已經達到了它的顛峰,同時也走到了它的盡頭。
另一個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大羅維奇•葉賽寧:(Сергей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羅斯田園派詩人。生於梁贊省一個農民家庭,由富農外祖父養育。191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之後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廠當一名校對員,同時參加蘇里科夫文學音樂小組,兼修沙尼亞夫斯基平民大學課程。1914年發表抒情詩《白樺》,1915年結識勃洛克、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等人,並出版第一部詩集《亡靈節》。1916年春入伍,退伍後與賴伊赫結婚。1919年參與發表意象派《宣言》,後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實生活的回歸。1921年與鄧肯結婚,第二年出遊歐美各國,1923年返回蘇聯,並發表文章批判美國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孫女托爾斯塔婭結婚,11月住院治療精神病。12月26日用血寫了絕命詩:「再見吧,我的朋友,再見,/親愛的,你永遠銘記我心間。/命中註定的分離,/預示著來世的重逢。//再見吧,我的朋友,不必話別無須握手,/別難過,莫悲戚——/這世間,死去並不新鮮/活下去,當然更不希罕。」28日拂曉前自縊於列寧格勒一家旅館,時年三十歲,正是孔子所說的而立之年。 一年之後的冬天,他的墳頭一聲槍響,對他無限鍾情而又被他一再錯過的別妮斯拉夫斯卡婭為他殉情而死,據說葉賽寧絕命詩中「我的朋友」指的就是她。
在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上,生長著一種平凡得極不平凡的樹。它是如此的平凡:田野里山林中.隨處可見,觸目盡是I它又是如此的不平凡:既有楊柳的嬌柔與婀娜多姿,也有青松的秀直與剛勁挺拔.陰柔美與陽剛美是如此罕見地和諧完美地統一於它一身!它那秀勁挺拔的樹幹上,詩意般地圍裹著一層厚厚的、白光閃閃的銀色。多麼純潔的銀色!它使你聯想到純真的愛、聖潔的愛、晶瑩的詩、神聖的理想……它的根須深深地扎入腳下的土地,在這喧鬧的塵世,它盡情地默默地蓬勃著自己那蔥蘢的綠意。它的枝椏節節向上,戲掬流雲,似乎溝通了另一個靈的世界!它植根於這一世界,卻又像神遊於另一個世界。它似乎屬於另一世界,這更使它閃爍著一種神秘又迷人的光芒!這種平凡而神奇的樹,它的名字叫一一白樺!
就像中國人喜歡松竹梅、日本人熱戀梗花、加拿大人鍾情紅楓,俄羅斯人酷愛自樺。俄羅斯人熱愛腳下的土地,熱愛現實生活,但又有一種強烈的超越意識,他們關注未來,冥思彼岸,熱心地探索人類的命運之謎;他們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集陽剛美和陰柔美於一身。這,只要看看眾所周知的俄羅斯文化的著名代表人物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葉賽寧、艾特瑪托夫就知道白樺是俄羅斯人的精神家園的寄託。
白樺為何總在俄羅斯的詩歌中出現?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花草樹木。牡丹是中國的國花,梅、蘭、竹、菊深得中國文人墨客的喜愛而被稱為"花中君子"。
俄羅斯人也有自己鍾愛的花木。人們通過文學創作傾注對花木的情感、表達自己的願望,隨著文化和歷史的積淀,這些花木便被打上了鮮明的民族文化烙印。比如菊花在東西方人眼裡所象徵的意義截然不同。中日兩國對菊花抱有相似的東方式的美學欣賞目光。中國人用菊花象徵不畏嚴寒、晚節高標的品格。唐朝有一首詠菊抒懷的詩,詩中寫道:「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日本人將菊花視為太陽的化身,十六瓣的菊花是皇室的徽號和國徽的圖案。但是西歐和俄羅斯人卻用菊花來象徵人生苦短和死亡。菊花以黃色居多,黃色在俄羅斯人看來是背叛、分手的象徵,出於這些觀念,人們很少用菊花裝飾美化居室或饋贈親朋好友,只在喪禮或祭悼亡靈時使用。
按照俄羅斯古老的傳說,每一種花木都蘊含著神奇的力量。在俄羅斯民俗中,花木常常被視為同人類一樣的活物,它們也有感覺,也會呼吸,彼此之間也可以交流。它們不受鞭撻、不受砍伐、不受凌辱,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同草木花卉相關的習俗和信仰。當代俄羅斯作家И .Ракша 認為俄語здравствуй(你好)一詞與樹木有關:此詞的第一個字母з是前置詞с(和……在一起)的變體,詞根драв ,來自де -рево(樹木),因此,俄語「你好」的意思是只要和樹木在一起,就會身體健康,就會一切順利。這種說法雖為一家直言,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樹木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麼,俄羅斯人到底喜歡哪些花草樹木呢?
白樺(берёза )最能激發俄羅斯民族美好的感情,是他們熱愛的一種神聖的樹(священноедерево )。
其一,白樺樹是吉祥幸福的化身。人們習慣在民間悼亡節(復活節後第七個星期四)這一天將發芽的白樺樹種在房前屋後,插在田間地頭,姑娘們頭戴白樺樹枝編的樹冠,舉行一系列的悼念活動來消災避邪,祈求幸福安康、豐收興旺。
其二,白樺在俄羅斯人的眼中是春天和愛情的信使,是純潔、苗條的少女的化身,它也可以喻指少婦或年輕的母親。如Вчерабыла червоннаякалина ,атеперьсталабелаяберёза .(昨天還是一位紅顏少女,如今卻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婦。)
其三,由於白樺有著美麗、純潔、執著的品格,它又成為俄羅斯的象徵,是祖國和故鄉的化身,它常常出現在遠方遊子的思鄉夢中,它每每勾起遊子的懷鄉之情。當人們從遠途歸來,看見白樺就會想到溫馨的家。從古至今白樺和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古時人們在白樺樹皮上書寫記事,這使俄羅斯璀璨的古代文化得以保存;洗蒸汽浴時白樺樹條帚是俄羅斯人最喜愛的洗澡工具;在春天,人們喜歡到森林去採集白樺樹汁作飲料喝;白樺樹下是戀人們約會的地方,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補充材料】
一、歷史原因
1.白樺和蒼鷹的城市
1703年4月14日,年輕的沙皇彼得一世為了建造一座新的要塞,巡視了涅瓦河口的所有島嶼,最後他看中了一個叫"兔子島"(也叫歡樂島)的島嶼。16日,彼得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人們將一隻裝有聖徒安德烈·彼爾沃茲萬內伊遺骸的石匣子埋在土裡,石匣子的蓋上鐫刻著一行字:"1703年5月16日,按照耶穌基督聖諭,偉大的沙皇和偉大的公爵、全俄羅斯的君主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為帝都聖彼得堡奠基。"彼得命令砍伐下兩顆小白樺,埋在兩個坑裡,作為未來城門的標志。正在這時,一隻翱翔在島上空的蒼鷹突然疾速而下,落在了白樺樹幹上。彼得高興極了,認為這是上天示慶的意思,因為他知道,當年也是一隻飛鷹向拜占廷皇帝指示建都君士坦丁堡的。從此,白樺、蒼鷹和沙皇就成了俄羅斯最神聖的三位一體了。
聖彼得堡要塞在四個月內就建成了,因為彼得一世除了擔心強大的瑞典人入侵外,他還渴望通過聖彼得堡這個窗口,讓俄國面對世界。1703年11月,第一艘外國商船——滿載鹽和葡萄酒的荷蘭船進入聖彼得堡港灣。
聖彼得堡要塞最初是土壘起的,1706年改建為石頭的,城高9米,寬20米左右,四面環水。在要塞里首先建起了紀念聖徒彼得和保羅的木教堂(1712年改建為石建築),即現在聞名於世的彼得保羅教堂。它和俄羅斯傳統的教堂不一樣,鍾樓上有一高高的尖頂。這是根據彼得一世的意願建造的,他要模仿歐洲的教堂尖頂,又要讓這尖頂高出他在歐洲所看到的一切教堂尖頂。在建造時,彼得一世就曾多次帶領外國使節登臨高塔,眺望未來城市的全景。教堂建成後,歷代沙皇(除去在莫斯科死去的保羅二世和在十月革命後被槍殺於葉卡捷林堡的尼古拉二世)全都被安葬於此教堂內。前幾年,尼古拉二世的遺骸也被遷葬在教堂里,為此還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
經過20多年的建造,聖彼得堡終於在沼澤、灌木叢和兔子出沒的河灣港汊地區聳立了起來。盡管這里水災頻繁、氣候潮濕、冬季漫長,但它在彼得一世的眼裡卻是"天堂",因為從這里可以看到世界,可以面對世界,可以與世界交往。彼得一世深知建造這個新首都的艱辛,於是就給這座新城起了個意味深長的名字——聖彼得堡。"聖"源於拉丁文,是神聖的意思;"彼得"源於希臘文,是石頭的意思;"堡"者源於德文和荷蘭文,是城堡的意思。因此,這個由數種文字組成的"聖彼得堡"的本意就是"神聖的石頭城市"。以石頭代替木材來建造房舍在當時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是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標志,彼得顯然是期望這"神聖的石頭城市"能使封閉的、落後的俄國"推門達五湖,開戶納四海"。
就在新冬宮成為皇家宮廷時,俄國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鼎盛時期,葉卡捷林娜二世於1762年7月6日開始執政。女皇向歐洲學習和仿效之風超過了她的先人,於是法國、義大利風格的建築藝術和各種石雕遍布聖彼得堡。由法國著名雕塑家法爾孔等人設計的"彼得大帝像"於1782年8月7日聳立在涅瓦河畔的參政院廣場上。由於普希金的詩句,這尊"青銅騎士"像就成了不朽聖彼得堡的永恆象徵。
二、地理原因和生物本身功能的優勢
1.地理原因
樺木族可能發生於白堊紀,第三紀廣泛分布於北半球溫帶與寒帶。中國山東山旺及遼寧撫順均有化石發現。花粉化石最早見於晚白堊世。其後,在歐亞大陸也大量發現。
2.生物原因
白樺學名:Betula platyphylla Suk,屬樺木科樺木屬,分布於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及華北高山地區;垂直分布東北在海拔1000m以下,華北為1300-2700m。蘇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及日本北部亦有分布。
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白樺枝葉扶疏,姿態優美,尤其是樹干修直,潔白雅緻,十分引人注目。孤植、叢植於庭園、公園之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於道旁均頗美觀。若在山地或丘陵坡地成片栽植,可組成美麗的風景林。
基於以上原因,所以我認為白樺樹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中.
⑩ 俄羅斯詩句
俄羅斯有一首非常出名的小詩叫《短》
一天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手握黃昏!
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的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身處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