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國十月革命的時間及內容是什麼
俄國十月革命的時間是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
內容:
1917年11月6日,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從1917年11月6日夜間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萬革命士兵和起義工人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各個戰略要地。
7日凌晨1時起義部隊佔領了郵政總局。2時攻佔了波羅的海火車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車站。接著關閉了政府大樓的照明電路,電話局切斷了臨時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電話。
6時左右,赤衛隊員、士兵和水兵已經佔領了皇宮大橋。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裡。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
10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散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宣布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但臨時政府仍負隅頑抗,2000多名軍官和士官生繼續盤踞著冬宮。
1917年11月7日下午5~6時,2萬多名革命士兵和赤衛隊員、9輛軍車包圍了冬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命令它於1917年11月7日6時20分繳械投降。
8時過後,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下達了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書,遭到拒絕。晚上九點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開炮,發出了總攻的信號。
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在雷鳴般的「烏拉」聲中越過了街壘,迅猛地沖向冬宮,在冬宮的樓梯間里和樓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衛隊員同士官生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到1917年11月8日凌晨1917年11月8日1時50分,臨時政府的成員(除克倫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終於被攻克。
(1)俄羅斯十月革命掃清了哪些障礙擴展閱讀:
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
①對俄國歷史的影響:它是俄國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為把俄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和實現國家現代化創造了重要前提。
②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它使世界進入了一個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把國際無產階級的斗爭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連為一體。
❷ 名詞解釋: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the October Revolution) ,也稱為「布爾什維克革命」或「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俄國工農兵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下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人類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同志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革命推翻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年-1920年的蘇俄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奠定開端。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
❸ 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掃盪了哪些反動勢力
思路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准確理解圖片信息和歸納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如對十月革命的歷史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則不難回答。
參考答案:列寧領導俄國革命掃盪了沙皇為首的封建勢力以及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等反動勢力。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❹ 俄國十月革命的時間及內容
俄國十月革命的時間及內容:
一、時間
1917年11月7日俄國蘇維埃武裝起義。
二、內容
1、革命城市的歷史沿革
1703年5月27日,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後擴建為城;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帝國版圖,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帝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2、沙皇時期
由於當時俄國皇後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是德國人(黑森和萊茵大公國阿歷克絲郡主),戰爭期間曾向前線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皇帝宣布停戰,加上皇後派中堅人物拉斯普廷也在1914年極力反對俄國同德國開戰,結果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的一系列軍事失敗,使皇後派被國內各方指控為德國間諜,皇後也被稱為盪婦。
3、二月革命時期
「二月革命」及兩個政權並存→列寧的《四月提綱》→「七月事變」→粉碎叛亂,革命時機成熟→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其他起義→「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二大」,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4、政權並存-七月事變
七月事變成為兩個政權並存局面的終結點,資產階級已經舉起了刺刀,和平過渡的通道已經被關閉,自此政權基本上已經轉到反革命的臨時政府手中,蘇維埃成了它的一個軟弱無力的附屬品,革命和平發展的可能性不復存在。
5、粉碎叛亂-時機成熟
七月事變把小資產階級推向了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為保權,調和矛盾,推舉小資政黨社黨人克倫斯基出任總理。但無力解決工兵農強烈要求的「和平、土地和麵包」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❺ 關於俄國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提出了解決土地麵包和平的辦法,並付諸實施,這是臨時政府遲遲不肯辦的事情。所以當時自由的人民和軍隊就選擇了布爾什維克。或者不如說,接受了布爾什維克,因為這個黨根基不深,沒有足夠多夠有名的黨員,只是觀念還可以,他自己的確使了點勁,解散制憲議會,但人民和軍隊接受了這種看似非法的行動。
但是誠如所言,的確條件比較牽強。很快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和老貴族們聯合反撲,還有諸如哥薩克獨立勢力作祟,被迫實行的軍事共產主義,實際上害苦人民,列寧內戰後改成新經濟政策,國家走上緩慢但正常發展的道路。
基本上問題和爭論更多的出現在後來的斯大林模式上。斯大林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致命缺陷。我的看法,有條件搞社會主義,也不搞那個,何況當時生產力水平確實不高。
所以不能簡單地看成少數人的陰謀,一項不合適的政策,未必就不是當初大多數人的夢想和選擇。至於道路是否合適,還是要看實踐,要看他在實行過程中是否注意克服缺陷和矛盾,而蘇聯卻是一直僵化的在走,從來沒有足夠認真地改革過。
-----------------------------
一般的我們這邊的評價是,不管怎樣,這是一場偉大的實驗,給人類留下很多值得探討的經驗教訓。並且在當時,是處於缺乏選擇的狀況。
俄羅斯也有人分析道,當時沒有別的選擇,即便後來覺得是錯的,如果回到當時,又能怎麼樣呢?他們有的只是覺得不幸做了試驗場,有的也關注到了確實蘇聯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不是後退,但是後來需要改變制度,付出的代價又不能不讓人覺得。。。
❻ 俄國十月革命解決了哪些社會矛盾
俄國十月革命解決社會矛盾列寧承諾會在革命後為人民帶來和平,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後被槍決。革命引起了西方社會極度的恐慌,並支持俄國的對抗勢力,希望扼殺革命,從而引發戰爭,托洛茨基說蘇維埃的權力是由內戰建立的,事實上俄共的權力是在內戰後才建立起來的。
十月革命是共產主義運動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獲得的勝利。第一個宣稱為實現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因此誕生。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上由此獲得了更廣泛的影響,傳統資本主義世界受到極大的沖擊。也有人認為此革命是曲解了馬克思主義。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觸發了此後各國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范圍的擴張,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蘇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達大半個世紀的對抗也從此開始,直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
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被認為是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變革。十月革命也對其他國家的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當天,劉鏡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電報中說:「近俄內爭益烈,廣義派勢力益張,要求操政權,主和議,並以暴動相挾制。
政府力弱,鎮壓為難,恐變在旦夕。」隨著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擴大。
❼ 俄國十月革命的簡介內容
十月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建立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政府。
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前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一場沒有流血的革命,俄國的二月革命,是人民自發起來推翻沙皇專制統治的民主革命,從資產階級到無產階級的各政黨都參加了。
由於是自發的,所以勝利後有點群龍無首,並很快形成兩個並存的政權,一方面是以立憲民主黨為主組成的臨時政府,一方面是同屬於第二國際、被稱為「社會主義黨派」的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參加的蘇維埃。
然而在二月革命後的七八個月里。布爾什維克依靠深得人心的政策口號(和平、麵包、土地),列寧的堅強領導和出色的組織工作,再加上靈活的策略手段,就使它成功取得十月革命的領導權,然後回過頭來鎮壓孟、社兩黨。並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❽ 俄國十月革命知識點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國——背景
(一)必要性:俄國處於沙皇的專制統治之下,統治黑暗腐朽
(二)可能性
1、社會條件:20世紀初的俄國已經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是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而巴黎公社革命時,法國的資本主義處於上升時期
2、政治條件:俄國資本主義有一定的發展,但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各種矛盾尖銳錯綜復雜(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帝國主義之間矛盾、與殖民地矛盾),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
3、主觀條件:
(1)無產階級經歷鍛煉,組織性和革命性較強
(2)有鞏固的工農聯盟,廣大農民成為革命同盟軍
(3)有革命政黨布爾什維克和革命領袖列寧的堅強領導
二、革命進程
(1)二月革命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爆發: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發「二月革命」。
結果:
①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資產階級成立了臨時政府。
②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
③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2)《四月提綱》
背景:
①二月革命之後,廣大人民要求實現和平、取得土地。
②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拒絕滿足人民的願望,宣布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
任務:號召人民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
(3)七月留血事件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臨時政府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結束。表明革命和平發展已不可能,改變斗爭策略勢在必行——布爾什維克黨制定武裝起義方針。
(4)十月革命
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過程:
①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決定發動武裝起義,11月6日夜,起義開始。
②11月7起義工人和士兵迅速攻佔了彼得格勒主要戰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③8日凌晨,起義者攻佔了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
結果:革命取得勝利,宣告推翻俄國臨時政府,成立「工農臨時政府」。退出一戰。
歷史意義:
①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②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繫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③十月革命將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為俄國的社會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道路特點是什麼?中國的革命道路?啟示?
俄國:「城市中心論」——勝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擴展至廣大農村乃至全國。
中國:「農村包圍城市」。
啟示:符合本國的國情,不能照搬別國經驗。
三、革命措施
(一)政治上
1、召開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代表大會,選舉第一屆工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1)性質:無產階級專政
(2)職權:行政權、司法權和立法權
2、發表《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
(二)經濟上
1、《土地法令》
(1)內容:沒收地主土地,實現土地國有化,將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
(2)性質:是消滅俄國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階級,完成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
2、其他經濟措施
(三)外交上
1、《和平法令》
(1)內容:建議一戰所有交戰國立即締結停戰協定,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
(2)作用:反映了資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
2、《布列斯特和約》
(1)內容:割地、賠款
(2)意義: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粉碎國內外的武裝干涉、贏得內戰創造了條件
四、歷史評價
(一)革命性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二)歷史意義
1、為俄國的社會發展開辟了新道路
2、改變了世界格局: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繫上打開了缺口,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並存的歷史局面
3、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爭。俄國無產階級咸魚翻身,讓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看到了咸魚翻身的希望
4、將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五、巴黎公社革命與俄國十月革命的比較
結果:
①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了,因為當時法國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時期,無產階級在思想上、政治上還不成熟,革命只限於巴黎,未得到農民的支持,不能從根本上摧垮資本主義制度。
②俄國十月革命成功了。因為當時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表現出較強的落後性,俄國資產階級也表現出政治上的軟弱性,工人階級在斗爭中接受並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具有較強的組織性、戰斗性。
本公眾號由三好網發起並運營,是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高中歷史學科服務平台,歡迎關注三好網(ID:sanhao-sheng),了解更多信息。
國際影響:
①巴黎公社革命未能開辟一個國際工人運動發展的新階段,其後的工人運動並未繼承巴黎公社武裝奪取政權打碎舊國家機器的傳統,而是以合法斗爭和經濟斗爭形式為主流。原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科技進步,生產力水平提高,資本主義政治得到發展,工人的經濟政治狀況有所改善。
②十月革命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新紀元的開端。由於「一戰」後資本主義各國經濟受到嚴重削弱,各國階級矛盾激化,加之十月革命的鼓舞,因此形成了戰後初期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潮。
❾ 俄國十月革命講解
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歷)1917年10月25日(公歷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左派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偉大革命導師列寧同志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革命推翻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年—1920年的蘇俄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奠定開端。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
❿ 俄國十月革命掃清了哪一障礙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2]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2]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 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