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哪個先進有什麼區別
彈道導彈更先進
彈道導彈比巡航導彈難以攔截,但這只是我國優先發展彈道導彈的一個原因。
我國優先發展彈道導彈(注意,並不僅僅是洲際彈道導彈),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技術因素。彈道導彈的技術難度遠小於巡航導彈,對於已經有成熟航天技術的中國,發展彈道導彈沒有任何技術障礙。可以說,彈道導彈只是航天火箭的一個前身。而發展巡航導彈所需要的技術則非常復雜。體積小、推重比高的航空發動機,自動控制系統,遠程制導系統,由於飛行高度低航速慢所以又需要發展隱型技術,等等……這些全都是非常考驗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和科研實力的尖端技術。所以,世界上擁有真正意義上巡航導彈的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而彈道導彈,連印度阿三,朝鮮小弟弟都能自己造了……
第二、經濟因素。這里所說的經濟因素並不單單是指造不造的起,還包括合不合算、需不需要的問題。從中國現有國情和國際環境看,中國所需要的是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來發展經濟,這和美國推行全球控制和全球霸權有著完全不同戰略需求。中國需要的是威懾,而不是沖突。也就是說,中國是要讓別人不敢來打,而不是真的打起來(當然中國從不畏懼侵略者!)。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就能很好的起到戰略核威懾的作用,但巡航導彈,就起不到這樣的威懾作用,即使攜帶核彈頭。因為巡航導彈的航程航速以及突防能力,決定了它只能在戰術層面上發揮出作用。至於造價,我沒有具體的估算過。不過BGM-109 戰斧(射程1000-2000km) 的單價約在100萬美元左右,而從別處轉來的,DF-41,射程13000公里以上,搭載10-12顆核彈頭,單枚造價6000萬美元;DF-31,射程8000千米以上。單枚造價4000萬美元,可搭載8顆核彈頭;DF-5洲際導彈,射程12000-15000千米。單枚造價不超過2000萬美元;DF-21中程彈道導彈,射程3000千米,單價82萬美元;DF-15短程彈道導彈,射程600千米,單價45萬美元。可以這樣理解,一次買個貴點的大傢伙,就頂用了,而貪便宜買了很多小傢伙,雖然錢是省了,可還是不頂用!
最主要就是上面兩點了,其他的你自己也提到了,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強於巡航導彈,但使用的靈活性上不如巡航導彈。
其實中國只是側重彈道導彈,同時也在發展巡航導彈,比如火鳥、XW-CM、以及傳說中的DF-10。只有兩者根據實際需要互補,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㈡ 有關俄羅斯的核巡航導彈有大神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普京的國情咨文簡直向世界點燃了一個炸彈一樣,引發世界驚呼——核大戰要來了嗎?
看著我們北邊的鄰居和我國廣東省差不多的GDP,對它的現狀稍有了解的人都會明白,不過又是一次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表演罷了。如果我們拋開主觀上的神秘感,解構這次展示的「新型武器」——號稱能夠打擊全球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就會明白,這又是一次在國際舞台上以小博大的賭局。
要明白核動力發動機的原理就要從核動力發電說起,核電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了,但是我們多數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有人形象的把現代核動力發電比喻為「燒開水」。如果把整個核反應堆產熱部分比作熱水器,核反應就像天然氣火焰一樣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在這個封閉的天然氣熱水器里,核反應加熱水產生蒸汽。在早期的反應堆里高溫蒸汽會直接進入蒸汽輪機,推動蒸汽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工作。使用過後的蒸汽會在一個冷卻裝置的幫助下變回水,然後用泵把水壓回反應堆裡面進行下一個循環。這種反應堆被稱為沸水反應堆,福島核事故的反應堆就是這種反應堆。
使用蘇聯米格25發動機作為動力的圖-123
其實對於俄羅斯來說,不論這個核動力巡航導彈是否真的能穩定工作,這始終就是一個噱頭大於實際意義的項目——效費比太低。根據西方觀察界的估計,這次亮相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外形大小與Kh-101接近。這樣的話就只可能攜帶一個核彈頭,而且考慮到核動力巡航導彈需要盡可能小的體積,極可能會採用極貴的液態金屬反應堆,無論如何造價必然超過白楊M。即使放大到Tu-123大小,可以攜帶多枚氫彈,其價格勢必會高出俄羅斯最新型的薩爾瑪特洲際彈道導彈。何況核動力巡航導彈如果批量列裝,一旦核動力巡航導彈飛行沿途巨量核輻射。這樣的前景會引發世界對俄羅斯普遍敵意,給俄羅斯帶來極大的政治代價。
㈢ 戰斧和俄羅斯巡航導彈對比誰更強 揭秘戰斧巡航導彈
㈣ 請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區別,哪種導彈精度更高
1、原理不同:
彈道導彈:彈道導彈的原理就是和衛星相同,利用火箭發動機將彈頭推出大氣層,在阻力極小的太空中如衛星一樣繞地球高速飛行,在目標上空調整姿態後慣性高速落下,射程遠,彈頭裝葯大,攔截難度高,是一種戰略導彈。
巡航導彈:巡航導彈就和飛機一樣,尾部帶有彈翼,利用發動機和空氣動力學,在大氣層內依靠燃料和空氣飛行和滑行。
2、制導方式不同。
彈道導彈:制導方式也經歷了幾次改變,最初使用無線電制導,但干擾太多,本身命中率就低,受到干擾後,直接失准。
巡航導彈:可以通過計算機通訊控制器和雷達或者電視等通訊制導設備預設路線和修訂路線,可控性高,精度好,體積小發射靈活,是一種強力的戰術導彈。
3、飛行方式和旅程不同
彈道導彈:除一小段在大氣層中做有動力飛行並實施制導外,其餘時間均沿著只受地球重力作用的橢圓彈道飛行。下降階段(一般距地面8000公里左右)再入大氣層,此後利用慣性制導攻擊目標。
巡航導彈: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了可實施核打擊的戰略巡航導彈。美國研製的BGM-109「戰斧」多用途巡航導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巡航導彈,時速880公里,最遠射程達2500公里。
綜合來講,彈道導彈射程更遠,射程8000公里以上。
㈤ 巡航導彈的優勢有哪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都是在上個世紀發展起來的武器,這兩款武器擁有著強大的飛行能力和續航能力,但是它們之間也有著不小的差別。近期,有不少網友提出這一疑問:彈道導彈的射程和速度都要強於巡航導彈,為何還要選擇繼續製造和使用巡航導彈呢?對此有專家表示:這兩款武器各有各的優勢,所以應當一同發展。
其實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最大的區別就是飛行方式不一樣,這也就造成了它們兩款武器的用途也大不相同。彈道導彈主要用於打擊敵方重要目標,擁有著速度快、射程遠以及威力大等優點,而巡航導彈主要是用來打擊裝備雷達等探測設備的基地,其主要特點就是飛行高度較低,還可以根據地形來選擇不同的飛行方式,隱蔽性非常強。
此外,這兩款武器還有一個區別,就是二者的運動軌跡不一樣。據了解,巡航導彈的運動軌跡一般都是直線型的,這也是它能夠實現低空飛行的主要原因。而彈道導彈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型的,也就是說它需要先向高空中飛行,然後再向敵軍目標發動攻擊,所以它的飛行速度要遠大於彈道導彈。
目前,俄軍使用的彈道導彈SS-18的飛行速度最大能夠達到20馬赫,而據了解,現在世界上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攔截超過15馬赫以上的超音速目標,可見這款武器的飛行能力有多麼的強大。而反觀巡航導彈,至今根本沒有任何一款可以在飛行能力上面超過彈道導彈,這也是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相比最大的劣勢所在。
雖然說現在巡航導彈的突防能力比不上彈道導彈,但依舊無法將巡航導彈淘汰掉,其主要就是精確度問題。由於彈道導彈的飛行軌跡是直線型的,而且下降的時候主要動力來源是重力,所以一旦發射出去就無法改變其飛行方向了。而巡航導彈則不同,這款導彈飛行軌跡是直線型的,而且還裝備了發動機,所以在發射之後可以改變其飛行方向,因此巡航導彈的精準度要遠遠高於彈道導彈。
據了解,中國自製的巡航導彈有效射程能夠最大能夠達到2500公里,採用了精確制導和北斗衛星系統進行打擊,其精確度在0.8米左右,這是彈道導彈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也正因如此,現在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雖然強於巡航導彈,但是根本不可能將之取代。
㈥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區別和主要用途各是什麼
巡航導彈——它是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曾被稱為飛航式導彈。它可從地面、水面或水下發射,攻擊地面,水面固定目標或移動目標。巡航導彈是長距離的發射後不管型武器,它可以自己找到目標。與其它所有的炮兵部隊相同的是,巡航導彈沒有任何的近距離攻擊或防禦力,只能進行遠程轟炸。現代軍事武器中導彈可以在幾百英里外發射,以超低空飛行來避免雷達和其它偵測設施,然後以無比的精確度擊中戰略目標。它們也可以用短程攻擊的方式摧毀諸如艦船之類的戰術目標。在此功能下,一枚價值一百萬美元的巡航導彈可用來摧毀或重創一艘價值8000萬美元的戰艦。此種多功能的武器可以由空中、海上、或是陸地上發射,而且絲毫不影響其效率。
彈道導彈(ballistic missile)是一種導彈,通常沒有翼,在燒完燃料後只能保持預定的航向,不可改變,其後的航向由彈道學法則支配。為了覆蓋廣大的距離,彈道導彈必需發射很高,進入空中或太空,進行亞軌道宇宙飛行;對於洲際導彈,中途高度大約為1200公里。
洲際導彈的彈頭一般採用核彈頭統。 發動機,又叫推進系。現代彈道式導彈的推進劑占整個起飛重量的90%。推進劑,有液體的,也有固體的。最早的液體推進劑是液氧和酒精,後來採用阱類。早期的是在發射前加註燃料,製成可貯預裝液體推進劑,裝入導彈後可長期貯存,方便多了。近來固體推進劑發展很快,用它製成的發動機結構簡單,能長期貯存,便於使用、維護,為導彈的機動發射創造了條件。當推進劑在燃燒室里燃燒時,燃燒產物向後噴射,獲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個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可達100噸,功率可達幾百萬千瓦。 彈道導彈這功率與一座發電廠供給100萬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當。洲際導彈一般做成兩級或多級。制導系統是導彈的「大腦」。它的任務是保證垂直發射的導彈按一定程序准確地飛入預定的位置。制導方式:廣泛使用慣性制導。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3個互相垂直軸的坐標繫上,測出導彈重心運動的加速度分量。通過解算裝置,得出導彈在某一時刻的速度和距離,然後與預定的位置發生偏差時,制導系統會發出校正信號,操縱空氣舵和燃氣舵,使導彈回到預定彈道上來。當洲際導彈的發動機熄火後,彈頭將從彈體上分離出去,開始被動段的飛行。當它重新進入大氣層時,速度很高,約等於音速的十幾倍;它和氣流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會達到幾千度。如果不採取措施,它就將被燒成灰燼。因此,彈頭表面要塗一層高分子耐燒蝕材料,在高溫作用下,它將逐漸分解吸收熱量。人體是通過發汗來降溫的。有一種「發汗冷卻彈頭」正是根據這個道理製成的。在壓力和高溫作用下,「發汗劑」從多孔材料擠出,迅速分解汽化,從而大量吸熱。當「汗」出完,彈頭也已擊中目標了。
相對於巡航導彈來說,彈道導彈不具備打擊移動能力,但它速度快,一般導彈只能以0.8音速~4音速速度飛行,彈道導彈進入彈道後不僅飛得高,速度更是達到了5~9音速。而它的威力主要看它的精度和彈頭,精度確保了,即使是常規彈頭,即使彈頭重量只有300公斤,也能造成很大的損害,(有的彈道導彈還使用分彈頭,威力更加巨大)但是使用核彈頭時不必擔心精度,因為核彈威力巨大,幾十米,幾百米的誤差是沒關系的。而且彈頭能力要確保能量大,才能使彈道導彈更加具備威力
目前世界當量最大的彈頭是俄羅斯的SS-18I型,僅一枚彈頭,但是爆炸當量2500萬噸。蘇聯在1961年測試的沙皇氫彈(當量5800萬噸)把半徑1000公里之內的所有都夷為平地。所以這個導彈要是爆炸估計方圓幾百公里都得夷為平地。
目前彈頭最多的是美國的三叉戟IID-5導彈,該導彈也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海基潛射導彈,最可靠的洲際導彈。該導彈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犧牲3000多公里的射程,攜帶14枚W-88核彈頭進行攻擊,每枚W-88核彈頭威力是47萬噸,14枚總爆炸威力是658萬噸,因為是多彈頭,所以實際殺傷效果遠大於一枚658萬噸的彈頭,所以破壞威力估計和當量1000萬噸的差不多,也得方圓數百公里都夷為平地。這個是巡航導彈遠遠不及的、
㈦ 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區別和主要用途是什麼
簡單的說,
巡航導彈就是一枚裝了戰斗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的無人飛機。
彈道導彈就是一枚裝了戰斗部(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的運載火箭。
巡航導彈有飛機的特徵,如有彈(機)翼來產生升力,裝航空飛動機。
彈道導彈有火箭的特徵,如無彈(機)翼來產生升力,裝火箭發動機。
巡航導彈飛行如飛機,在大氣層內機動平飛,最後到達攻擊目標。
彈道導彈飛行如火箭,以高拋線式飛行動作,遠程的還要穿越大氣層,最後到達攻擊目標。
巡航導彈發射出去後,可以根據戰場情況作大幅度的航線變化。
彈道導彈發射出去後,都是事先設定的飛行彈道參數,不能作大幅度航線變化。
主要用途:
巡航導彈一般執行戰役、戰場中極嚴酷、減少人員傷亡的戰場環境,對其重要行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主要打擊「點」目標。。
彈道導彈一航執行戰役、戰略任務,由於彈道導彈的類型很多,分近程、中程、遠程、洲際等等,戰術、戰役、戰略都有其任務。但一般來說,彈道導彈打擊的是「面」目標。
隨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彈道導彈的任務越來越被侵食,如近程彈道導彈,現在已遠不如(經濟性、規模打擊能力等)大規模提高精度的火箭炮系統,如美國的M270,俄羅斯的龍卷風、中國的WS-2D等,中程的則被巡航導彈所大量使用,彈道導彈目前還突出在遠程和洲際上。。
㈧ 中國巡航導彈與美俄差距多大
樓主的問題過大了,先進的范圍也太廣,因為先進的概念需要從射程,射速,精度,有效戰斗載荷以及反應速度等方面來解釋。綜合以上幾點,應該說導彈最先進的就是美俄兩國,先看彈道導彈,兩國的洲際彈道導彈都是射程達到一萬多公里,以兩國的國土來看,都可以打擊世界任何國家,而且精度都已經縮小到了百米之內,作為戰略核打擊的精度已經很高了,而且兩國的分彈頭能力都很強,但美國的洲際導彈的反應時間比俄羅斯更短,相對更有優勢。再看巡航導彈,也就是港台說的飛航導彈,美國各種欺負人中最常見的就是戰斧式巡航導彈了,雖然射速不是很高,基本是高亞音速,但精度確實沒的說,從當年直接貫穿我駐南使館就能看出來,而俄羅斯的巡航導彈,因為基本沒有實戰經驗,只能從數據分析,其射速明顯占優,比如艦載超音速導彈日炙,可以達到3倍音速以上,印度按照俄羅斯技術生產的布拉莫斯,可以達到4倍音速,但這么快的速度,命中精度就沒法保證了。說說中國吧,彈道導彈的技術基本還是沿用和發展的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技術,洲際導彈的射程還沒法達到美俄的水平,而且現在很多都是液體燃料戰時添加,反應速度比美俄慢了不是一點半點,精度現在不知道到底服役沒有的東風41還不錯,和美俄很接近,其他已經閱兵露面的精度基本都在200-500米,雖然對於核彈頭影響不大,但還是差距明顯,當然如果東風41真的像傳說中的那麼猛,那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基本可以達到美俄水平了。美俄作為倆導彈大國,已經簽署協議,取消射程三百公里以下彈道導彈,現在中國在這個領域出口了沙特和土耳其等好幾個國家,至少在短程彈道導彈,中國是第一的。而且網上炒得很牛的東風21d是唯一一種可以打擊移動艦艇的彈道導彈,如果實戰中真的可以的話,那中國的彈道導彈應該說除了洲際的,都超越了俄羅斯了。再說巡航導彈,中國的艦載巡航導彈現在服役的幾種,都是高亞音速巡航,末端超音速飛行,最快速度2。5倍音速,如果按照速度不如俄羅斯以及印度的,但精度好像不錯,這個沒有實戰,只能看數據和演戲結果,中國也在研製高超音速的導彈,但發動機還是瓶頸,中國巡航導彈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戰斗部相對美國和俄羅斯的小,就是因為發動機功率不行,需要更大的發動機保證速度和距離,這樣勢必增大了彈體增加了重量,犧牲了戰斗部的威力。綜上所述,中國整體上和美俄還有相當差距,但從導彈的數量上,可以彌補一些質量的差距,如果搞一個排名,中國可以排在美俄之後列世界第三吧全部手打,請採納!!!!!!
㈨ 俄羅斯最先進的導彈是哪種
遠程導彈S-400最好,中國早期的防空導彈都是受蘇聯的仿製改進產品。
俄羅斯防空以導彈為主,小型高炮為輔。特別是導彈部分,形成了從低到高、從近到遠的防空體系,是世界上防空力量最強、防空導彈發展最快的國家。
目前,俄防空軍正在改進現役防空導彈的跟蹤制導系統、提高攻擊多目標和電子戰性能,全面提高防空作戰能力。到21世紀初,俄陸軍野戰防空武器將以防空導彈為主,高炮為輔,配以各種情報保障和射擊指揮系統,構成遠、中、近程和中高空、低空相結合的防空火力配系。
(1)C-300地空/反導系統
俄羅斯C-300地空/反導系統是一種先進的機動式多頻道全天候防空武器系統,西方稱之為SA-10,既能對付高性能的作戰飛機,又能射擊巡航導彈和其他空中目標,對戰斗機的攻擊高度為25~27千米,對導彈的有效攻擊距離為40千米。目前,俄羅斯戰略防空導彈部隊中有65%以上是C-300,而且隨著老式系統的不斷退役,這一比例還將會增大。
C-300地空/反導系統可以說一直是前蘇聯和俄羅斯的戰略守護神。作為一種全天候防空導彈系統,它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能夠對付從超低空到高空各種高度的密集空襲。另外,C-300P還能攔截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其作戰性能與美國的MIM-104"愛國者"PAC-2導彈系統相仿。但兩者所擔負的任務不同:C-300P是為了實現前蘇聯戰略防空網的現代化,而"愛國者"卻是為陸軍野戰部隊提供保護。
近年來,俄又在C-300PMU1的基礎上研製出新型反導系統C-300PMU2。該系統裝備了新型(48N6E),射程由C-300PMU-1的150千米增加到200千米,彈片摧毀能力提高1倍。該系統提高了對付遠程巡航導彈的能力,1枚導彈攔截低空飛行巡航導彈的成功率為80%~86%。對低空的目標,導彈會像鷹一樣從上向下攻擊。殺傷各種戰術、戰略航空兵飛機的命中率為80%~93%,殺傷低空的巡航導彈的命中率為80%~98%。其主要作戰性能特點如下:
一是具有較強的快速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導彈能在公路、鐵路上運輸,能自動對指示目標實施戰斗行動,能自動地發現、跟蹤和攔截目標。
二是具有全天候作戰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能在任何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防空任務,能在敵方實施有源和無源干擾的條件下作戰。
三是採用先進的垂直發射技術,具有全方位攔截目標的能力。
四是性能優良,維護費用低,實用性強。
(2)C-400防空導彈
C-400"凱旋"新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是在改進C-300PMU1系列地空導彈系統的基礎上而研製成功的,屬於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是現役和在研防空導彈中最先進的一種,可以對付當今多種空中威脅,包括各種作戰飛機、空中預警機、戰役戰術導彈以及其他精確制導武器。它不僅能攻擊高、遠目標,不能對付低空飛行目標。無論是殺傷范圍、殺傷效能,還是在殺傷目標的多樣性方面都址分突出。
C-400攔截飛機的最大距離為400千米,為世界之最;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距離是50~60千米,比美國的"愛國者"和俄羅斯的"驕子"C-300PMU2的最大距離遠10~20千米;其攔截率極高,可確保摧毀空中400千米范圍內的飛機目標。
C-400防空導彈系統是一種具有防空和反導能力的武器系統,因其性能優於第四代地空導彈系統,所以俄羅斯軍方稱其為"四代半"地空導彈系統。
C-400防空導彈主要由照射和制導雷達、發射裝備、指揮控制系統、保障系統、導彈及發射裝置組成。這些分系統安裝在重型卡車上,從而可以保證整個導彈系統快速機動和快速反應。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可以打擊多種目標包括隱身目標。它攔截200千米以高空到超低空直至幾十米的空中飛行目標,包括彈道導彈和掠地飛行的"戰斧",而且它高性能的雷達可以發現隱蔽性很好的目標,隱身飛機F-117也在所難免。
二是具有很強的識別力與判斷力。它能同時攻擊6~10個目標,而且具有目標優先選擇的能力。發射幾秒鍾後,即能判明哪進偵察機、哪些是轟炸機或戰斗機,然後加以選擇,並同時對不同方向的6個目標實施打擊。
三是射程遠。可在400千米的范圍內發現並摧毀當今世界上一切空中入性目標。
四是反應快。具有相當強的機動與瓜能力,接到作戰命令5分鍾之後就可進入作戰狀態,比西方同類系統快6~7倍。
五是採用垂直發射方式,具有全方位攔截目標的能力。
六是可使用多種型號導彈,抗干擾能力強。
(3)"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
"安泰"-2500是一種機動式多用途反導彈和反飛機防空系統,屬於俄羅斯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統,為C-300B系統的改進型。其任務是保衛國家的重要工業和軍事目標、軍隊部署,使之免遭敵方彈道導彈和氣動導彈的中攻擊,是當今世界上惟一一種反導彈、反飛機多用途導彈系統。
該導彈能有效地殺傷2500千米距離以內的彈道導彈,也能對付各種類型的氣動彈道目標。"安泰"-2500系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區的各種形式的軍事沖突中自主作戰,必要時也可以與國家的軍隊和武器自動化指揮系統聯合作戰。
"安泰"-2500系統能夠同時攻擊24個氣動目標,或者同時攻擊16枚有效雷達反射面積為0.02米sup2以下、飛行速度為4500米/秒以內的導彈。此時,扇掃雷達發現目標的距離為175千米,保衛區域面積可達2500千米sup2。
系統配置有圓周掃描雷達和相控陣雷達,發射車分為四聯裝和兩聯裝發射車。每個"安泰"-2500防空導彈營的火力配備包括1部9C15M2型圓周掃描目標搜索雷達,1部9C19M扇面掃描目標搜索雷達,1部9C457M型指揮車,4部9C32M型多通道導彈制導站,24部9A83M型發射車,24部導彈發射裝填車,48枚9M82M型導彈,96枚9M83M型導彈。
"安泰"-2500防空導彈系統的作戰方式完全自動化。具有導彈系統操作人員少、且不要求較長時間的射前准備等優勢。
(4)SA-11近程地空導彈
SA-11地空導彈又稱"牛虻"地空導彈,在前蘇聯從未公開展出過。據西方推測,它是一種機動式全天候型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採用半主動單脈沖雷達制導;導彈彈長5.56米,彈徑為400毫米,翼展860毫米,彈重為690千克;最大作戰半徑20000米,最小3000米;最大飛行速度為3倍聲速,最大徑向速度為50米/秒;最大過載為20g;作戰高度最大140千米,最小30千米;在值班狀態下,導彈武器系統的反應時間為(16~19)秒,系統從冷狀態進入臨戰狀態的准備時間不超過3分鍾;高能破片殺傷戰斗部重70千克,配有經過改進的無線電-電子近炸引信,殺傷距離為17米。主要用於對付中低空高速飛機,適於野戰防空,也可擔負要地防空。
SA-11地空導彈實際上是俄羅斯9M38艦空導彈的陸用型,美國稱為SA-11,"牛虻"是北約的稱法。9M38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在俄羅斯還被命名為9K37"山毛櫸"-1或"恆河"。西方國家認為,該導彈的性能介西方的"響尾蛇"和"霍克"之間,用來代替SA-4和SA-6導彈,此外,SA-11導彈還大量向國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