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真相曝光:俄羅斯為什麼突然之間拋棄卡扎菲
如果卡扎菲是北約直接以武力,推翻或消滅,那麼北約就違反了聯合國決議,這就是侵略,這就失去了「道義」給人會留下話柄,而如果卡扎菲支撐不下去,而自動下台,那就兩回事了,這也是早晚的事
『貳』 卡扎菲是哪個國家的總統:卡扎菲為什麼被推翻
是利比亞前總統,原因如下:
1、卡扎菲堅持反美,卻沒有堅持到底,反而因為在2003年後的親美親歐,不但得罪了中國和俄羅斯。結果就是卡扎菲自己把生路堵死了。也同時得罪了所有反對美國的阿拉伯人。例如兄弟大會。
2、利比亞國力弱小。其只有600萬人口的,大約不到香港人多。也就是利比亞不重要。利比亞如果有埃及那麼多的人口(9000萬),或沙特那麼多的石油,美國自然要掂量一下。
3、時代變化了。以前美國不打利比亞,不是因為利比亞實力多麼強,而是因為利比亞不重要,所以打不打都可以。
但是到了2011年,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勢力大不如前,正想找個小雞殺殺,表示我美國牛刀不老,而利比亞正好撞槍口上了。
如果利比亞一直抱中俄大腿,類似敘利亞,則是另外一回事,但是......
4、按照中國的古話: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翻譯:
國家弱小而不懂得放低姿態,力量單薄而不畏懼強敵,不知禮儀而冒犯強大的鄰國,貪婪專斷而拙於外交的過些情況,足以亡國啊。
『叄』 卡扎菲到底犯啥錯誤了這利比亞的人們那麼恨他,那麼想他死。
卡扎菲的錯誤!
卡扎菲是一位虔誠穆斯林,每次出訪都找機會宣傳伊斯蘭教義。虔誠的卡扎菲有錯嗎?沒有!
卡扎菲依據伊斯蘭國家的傳統管理國家,有什麼錯?沒有錯。
那是沒有將敘利亞的資源出讓給強權國家嗎?沒有!這有錯嗎?沒有!
卡扎菲主張自然公平,反對奢侈豪華、過著簡朴的生活、喝駝奶、住帳篷、騎駱駝、關心敘利亞人民的普通生活、出門帶這美女保鏢,這些有錯嗎?沒有!
那卡扎菲錯那了?
鶴立獨行!桀驁不馴!卡扎菲是一個鶴立獨行!桀驁不馴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很難讓人琢磨!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什麼了。但是卡扎菲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個國家——敘利亞的領導。非洲最富有的國家的領導。
卡扎菲當政這些年,都犯過什麼錯誤?
在卡扎菲政變上台之後,利比亞視美國為「頭號『敵人』」,加強同蘇聯的關系,並為大批反美激進組織提供支持。使得美國對卡扎菲恨之入骨。雙方互相敵視多年。最著名的——洛克比空難。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曾經堅定站在卡扎菲這邊的蘇聯不存在了。而繼承者俄羅斯對利比亞卡扎菲也沒有表現出性趣。在這種情況之下,卡扎菲開始謀求於於西方國家和解。在2003年薩達姆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倒。這件事情震撼了事件同時也震撼了卡扎菲。卡扎菲從反美鬥士,一躍要成為美國在非洲的夥伴。為美國提供幫助。這些都可以理解,卡扎菲這些做法在現在的研究者眼中除去道德標准,其他的就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我們可以認為卡扎菲當時的抉擇沒有錯誤。
卡扎菲的錯誤在於——作為一個有前科的國家!作為一個存在嚴重內患的國家!作為一個時刻被周圍國家敵視的國家!作為被美國、法國、英國等歐洲老牌國家敵視的國家。卡扎菲放棄了堅持40多年的國家既定政策就註定了今天的命運
1卡扎菲為了能夠與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答應放棄美國所規定的大規模殺傷武器。從現在看卡扎菲真實履行了承諾放下了能夠威脅二代三代軍機的武器!這是最嚴的錯誤!利比亞融入「國際大家庭」的首要——就是放棄美國指定的所有武器的擁有、研製與科研計劃。利比亞這樣做了。2003年12月21日利比亞向國際社會承諾:利比亞自願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接受國際核查。美英方面立即對利比亞這一決定表示歡迎。當時英國首相表示:利比亞宣布願意完全銷毀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把其導彈的最大射程限制在300公里以內,此舉具有「歷史意義」。現在證實這是卡扎菲犯的最大的錯誤,利比亞人民與卡扎菲都為當年卡扎菲放棄武裝付出了慘重的價。北約的飛機滿天飛,北約的飛機隨意轟炸,利比亞沒有打下一架飛機。我們通過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看到的反對派武裝,沒有發現重型武器,(如坦克)就這樣的部隊武裝居然能夠與卡扎菲領導40多年的部隊戰斗?並且能夠攻入多處重要地點?可見卡扎菲就放棄武器裝備的徹底。這是卡扎菲首要錯誤。自己解除了武裝!利比亞軍事極端透明,一打一個准,都是利比亞重要的軍事基地。
2,卡扎菲國內政治上出現嚴重的錯誤。卡扎菲當了40多年的總統,把一個非洲窮國變成了一個非洲富裕的的國家。卡扎菲作為一個非洲國家總統擁有很高經濟與政治能力。同時在穆斯林、敘利亞以及非洲國家之間都有很高的威望。卡扎菲在利比亞當總統當40多年,某些西方國家策動了多次推翻利比亞總統卡扎菲的行動,除去這次都沒有成功。想想卡扎菲如果沒有利比亞人民的支持,怎麼可能當40多年的總統。但是卡扎菲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時,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從一個政黨變成了多黨制。這給反動派武裝政變的機會。多黨制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這樣資本主義強國還可以!因為沒有誰敢鼓動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叛變!
3卡扎菲外交政策的嚴重失誤。利比亞本來就是一個被孤立的國家。從卡扎菲上台開始就被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各自的手段制裁。卡扎菲只能向少數國家尋求幫助,如前蘇聯、中國、朝鮮、前伊拉克、伊朗等反美或者中立國家的幫助。但是與美國進行恢復正常外交關系之後,就一腳踢開了這些國家。我們在看卡扎菲在執政42年間。前30年裡,卡扎菲、入侵鄰國、與西方「對著干」,與阿拉伯世界也是矛盾叢叢,前30年四處樹敵。而後不到10年間,卡扎菲同樣是四處樹敵,卡扎菲公開得罪了與卡扎菲政府友好交往多年的國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中國。一個中立的、反對霸權的、和諧的中國。而卡扎菲是怎麼對待中國的——利比亞卡扎菲領導的政府從親美親西方開始,就對中國報以冷眼。在媒體上批評中國,與分裂中國份子交往頻繁。背後捅中國很多刀。中國還多次被卡扎菲擺了一道。台獨份子陳水扁執政期間搞了一次經停利比亞的鬧劇。還有卡扎菲的兒子會見過台獨份子。還有利比亞與美國建交之後把獲得的有關中國秘密資料交給美國。還有中國企業在利比亞得不到公平待遇。中石油計劃收購在利比亞的加拿大公司來曲線進入利比亞,因為利比亞的否決而沒有成功。但是歐美日確可以在利比亞拿到重要項目,而我們中國只能拿到普通項目。還有卡扎菲曾經說,「非洲應該擁有一支100萬人的聯合部隊」,以「保衛邊境和領海,保護非洲的獨立,並對抗北約、中國、……」。現在看利比亞卡扎菲不僅是在中國的外交交往是這樣。還與朝鮮、非盟、俄羅斯等都出現了重大的外交失誤。
4.對卡扎菲對於國家安全的過度自信。卡扎菲與美國等國家建交之後,忽略了對利比亞存有敵意的國家與組織!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恢復正常關系之後,購買西方國家的武器裝備,武裝利比亞的軍隊。對於美國與歐洲國家的警惕性的下降。給了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推翻卡扎菲政權的機會。
5.卡扎菲對於保衛國家力量的估計不足。卡扎菲領導的政府軍只有五萬人。加上1.5萬的其他軍事人員。對於擁有175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超過600萬,被法英意美敵視的國家,隨時都有可能被顛覆的國家,僅僅擁有5萬人的部隊?用5萬人的部隊能夠與誰抗衡?卡扎菲用利比亞的5萬正規軍保衛利比亞,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同時卡扎菲向歐美購買保衛國家的武器裝備與國防設施,在北約的轟炸中毀於一旦。
6卡扎菲的不符合實際的野心。用我中國的一句話——貪心不足蛇吞象。卡扎菲想統一阿拉伯世界。想統一非洲。想與美國抗衡、想與中國抗衡、想與北約抗衡、……卡扎菲的野心與二戰德國希特勒與二戰的日本軍國主義何其相似!
『肆』 作為北約的對手,俄羅斯為何沒援助卡扎菲
說起卡扎菲,很多人就想他通過政變上台,統治敘利亞長達42年,而且在這個過程之中還做出了斐然的成績。他不僅將石油收歸到了國家,甚至於還能夠通過自己的領導,使得國家的GDP達到1.1萬美元,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之中,連免費醫療救助各方面的福利,也是獲得了一眾得好評。
但是當時的人們卻不知滿足,使得後來卡扎菲下台以後產生了巨大的變故,比如槍殺毒品泛濫和高福利再也不存在,使得這些人開始懷念起他的統治。
當然卡扎菲統一了利比亞以後,他也為自己埋下了最終的苦果。他通過鐵腕政治使得國家能夠在短期內恢復較好的狀態,甚至以反對美國為旗幟的鮮明政治立場,使得最終導致了美國利比亞之間的戰爭。
最終他在各種武器彈葯以及人力資源的情況之下,卡扎菲的統治就此倒台,他自己為了躲避災禍躲進下水道當中,最終也沒有逃離被亂槍打死的命運。
同時,很多網友表示,卡扎菲自己還做了一件蠢事,他為了能夠讓自己更好的發展,還選擇給俄羅斯施壓,使得經濟上受到了巨大打擊的俄羅斯觸底反彈。普京也對卡扎菲徹底失望,最終他不僅得罪了美國和俄國,甚至在全球范圍之內到處惹下事端,使得卡扎菲的名聲越來越壞。在這種情況之下,俄羅斯怎麼可能會選擇伸手幫一個曾經給自己帶來傷害的國家和領導人呢?
『伍』 卡扎菲為什麼被國內人民背叛
1 核心是卡某人實力太弱,人口軍隊太少,不是其他。這種人工製造的國家,國家的核心是幾百個部落(最大的有3個),利比亞要變現代國家,勢必要剝奪部落長老的權利,其實非洲很多國家都是這樣的。
2、卡扎菲堅持反美,卻沒有堅持到底,反而因為在2003年後的親美親歐,不但得罪了中國和俄羅斯。結果就是卡扎菲自己把生路堵死了。也同時得罪了所有反對美國的阿拉伯人。
3、利比亞國力弱小。其只有600萬人口的,大約不到香港人多。也就是利比亞不重要。利比亞如果有埃及那麼多的人口(9000萬),或沙特那麼多的石油,美國自然要掂量一下。
4、時代變化了。以前美國不打利比亞,不是因為利比亞實力多麼強,而是因為利比亞不重要,所以打不打都可以。
但是到了2011年,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勢力大不如前,正想找個小雞殺殺,表示我美國牛刀不老,而利比亞正好撞槍口上了。
如果利比亞一直抱中俄大腿,類似敘利亞,則是另外一回事,但是......
『陸』 利比亞政府,卡扎菲結局
A,不大可能。他不是那有種的人。
B,有這種可能。
C,也不大可能。之前美國放話,讓他帶著他那7個把國家壓榨幹了的兒女流亡國外。但是這傢伙吧人得罪了個遍,問了半天沒有一個國家肯收留他。
D,這種可能最大。以她以前的表現,認慫不是什麼難事。
E,更不可能。首先游擊戰是政治戰,必須由深厚的群眾基礎的掩護才行。這老小子作惡多端,除了他自己的部族外,其它的部族長期被他壓迫屠殺,早就恨不得吃了他。前王朝支持者,從他的陣營分化出來的民主派,還有北非馬格裡布極端組織和基地組織,個個要宰了他。他已經是利比亞各階層的公敵了。政權一旦顛覆,他就是過街老鼠。還有利比亞都是一馬平川的戈壁沙漠,地形上無法開展游擊戰。
F,以目前反對派各自為戰的狀態,一時還難以以自己的力量活捉他。除非美英的特種部隊冒充反對派武裝開展特種作戰把他擊斃活捉活捉。英國的特種部隊已經出動。載有500名特戰隊員的美國兩棲攻擊艦已經到位。這都是值得關注的。
G,到目前為止,基本該叛變的都已經叛離了。現在卡扎菲就是他4兒子的23旅和小兒子的第7旅,還有就是黑人僱傭軍了。目前還支持他的都是他的部族子弟了。估計要出事也就是老黑僱傭軍了。但他們基本不在首都,都去攻打東部了。在空襲中被打得差不多了。所以,這個也不太可能。
H。中國其實已經恨死他了。巴不得西方打死他,怎麼可能支持他呢?你看,俄羅斯還用了譴責,而中國只表示遺憾。在之前聯合國對利制裁,中國投的贊成票,設立禁飛區,中國棄權。卡扎菲這會兒有想起中國來了,要中國監督停火。中國咬著牙冷笑,睬都不理睬他。俄羅斯也犯不上。首先俄羅斯不惦記它的石油。其次俄羅斯反對動武不過是出一向和歐美唱反調的慣性罷了。卡扎菲想買S300防空導彈,俄羅斯不賣。非盟和阿盟自己內部還不統一意見呢。這次巴林,阿聯酋,卡達和沙特都要參戰打利比亞。阿盟秘書長穆薩撒謊,裝出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譴責動武。結果馬上歐盟發言人就揭露了他在巴黎會議上要求對利比亞動武的證據,你看他現在還敢說話嗎?
『柒』 卡扎菲身亡謎團是什麼卡扎菲是怎麼死的呢
「利比亞錢多呀,等卡扎菲被抓捕後,最多也就是一兩個月,我要去利比亞賺大錢。」——半個多月前,一位埃及開羅的司機對卡扎菲被捕後的利比亞充滿期待,如今,他可以啟程了。 謎題一:卡扎菲究竟是怎麼死的 卡扎菲藏身的排水管道 關於卡扎菲的死,流傳著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在北約空襲中受到重傷,而後不治身亡 由於過渡政府武裝攻打蘇爾特,卡扎菲在當地時間20日上午乘車突圍。北約發現由5、6輛車組成的突圍車隊,盡管不確定卡扎菲是否身在車隊之中,仍然向車隊發動了攻擊。空襲炸死大約50名卡扎菲支持者,卡扎菲也在空襲中被炸傷,兩腿傷勢非常嚴重,隨即被利比亞過渡政府的士兵抓住。後來卡扎菲不治身亡。…[詳細] 版本二:在藏身處被捉,此前已經被自己的保鏢給槍擊 , 而後不治身亡 有人向路透社記者表示,在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發現卡扎菲的時候,他已經受了重傷,被他的一名手下打傷了胸口。 版本三:在抓獲過程中被擊中,而後不治身亡 據半島電視台報道,卡扎菲與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發生交火,在戰斗中中槍後傷重身亡。這也是利比亞一位過渡政府高層對新華社記者的說法。…[詳細] 版本四:卡扎菲被抓獲後,又被擊斃/又死於雙方交火中 一位美國記者說,卡扎菲沒有在北約戰機所轟炸的車隊里,而是藏匿在一個排水管道里。他被從管道里拖了出來時還活著,然後才被殺死。而最新一個版本是,卡扎菲被抓獲後,他的手下來救他,結果他死於雙方交火中,但是誰也不知道射向卡扎菲頭上的那顆致命子彈是從哪一方的槍里射出的。…[詳細] 總之,以上四個版本中,卡扎菲分別被北約、自己人和利比亞當局武裝給殺死,可謂眾說紛紜。但是,之前人們普遍猜測倘若被捕,卡扎菲就會自殺,顯然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了。不同的信源都證實,卡扎菲在被捕前很「彷徨」,一直在問「出什麼事兒了」,「發生什麼了」,還沒反抗。 卡扎菲死亡細節 卡扎菲死亡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以下是事件的時間邏輯鏈條: 蘇爾特被攻陷→卡扎菲混在車隊逃走→車隊被北約空襲→卡扎菲逃跑,躲到排水管道中→卡扎菲被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逮捕→卡扎菲不治身亡 大量的信息表明,在蘇爾特被攻陷之後,卡扎菲和他的手下准備逃走。但是卡扎菲的車隊遇到了北約的空襲。不過卡扎菲和一些手下(主要是僱傭軍)並沒有死,卡扎菲是否在空襲中受傷未知。他們逃走了。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發現了他們,並進行追擊。卡扎菲像「老鼠」一樣和他的手下們躲到了排水管道中去,結果還是被找到。准確說,是他的一名手下出來搖著自己的槍表示投降,但是又向過渡政府武裝開槍。緊接著,很可能是接到了卡扎菲的指令,他又突然說,「我的主人在這兒,卡扎菲在這兒,他受傷了」。有人表示,卡扎菲被捕的過程沒有反抗,很配合。這一幕的確充滿戲劇性。…[詳細] 一段卡扎菲被捕後的視頻顯示,他雖然受傷,但是還活著。衣衫破爛、滿身血污的他被很多士兵給推搡著走向一輛卡車,期間還被人用槍給擊打了頭部,非常狼狽。(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後來卡扎菲上了救護車,而在救護車上的醫生表示,卡扎菲有兩處致命傷,一處在頭部,一處在腹部,都是槍傷。之前的傳聞是,卡扎菲的腿部受了重傷,而後死亡。…[詳細] 陪著卡扎菲的現「國防部長」和他的好幾名保鏢(都是僱傭軍,而不是什麼美女保鏢)都被打死了。 輿論傾向於卡扎菲死於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的槍下 一位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的高級官員向路透社的記者表示:「我們抓住他的時候他是活著的,但是在帶走他的過程中,他們(指士兵)打了他,然後殺了他。可能他在反抗吧。」有消息也稱,在卡扎菲被推向卡車的過程中,一些士兵喊的話的意思是「讓他活著。」但隨後,一些士兵殺了他。實際上,在一個視頻中也能看到,一群人在歡呼,甚至在鳴槍,而這個時候,卡扎菲不像剛才那樣還走著,已經倒下了。(點擊此處觀看視頻)這也符合一名《今日美國》記者的說法。 而利比亞過渡委員會稱,他們並沒有下達殺死卡扎菲的命令,卡扎菲是在被捕後死於其支持者與過渡政府武裝的交火過程中。不過,根據一些卡扎菲(准確說是他的屍體)在地下被拖拽和士兵們的慶祝場面,這個說法的可信度存疑。…[詳細] 謎題二:卡扎菲是怎樣被找到的 一名被俘的卡氏僱傭軍成員 卡扎菲讓被俘人員「出賣」了 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新聞官優素福·薩拉比說,一些被俘者透露了卡扎菲及其當政時期的情報部長及總參謀長等人的藏身地點,當局武裝隨即對這些地點展開搜索。來自米蘇拉塔的「猛虎部隊」逮捕了卡扎菲。…[詳細] 之前《環球時報》去利比亞采訪的記者也證實了這一點。除此之外,他還提到,蘇爾特如此激烈的戰事令人懷疑卡扎菲或許就在蘇爾特,否則這里不會成為利戰爭雙方交火最激烈之地。…[詳細] 事實上,不管是本拉登還是薩達姆,都不是依靠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定位系統給找到的,反而都是最原始的方式——從他們身邊人下手。 謎題三:卡扎菲為什麼不逃亡而在蘇爾特 蘇爾特曾發生激烈的交火 外部因素:幾乎沒有哪個國家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收留他 專題《誰還能夠拯救卡扎菲》已經詳細地分析了卡扎菲的逃亡路不可行。南非、俄羅斯、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等一眾國家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收留卡扎菲的可能。 事實上,一些在當時被指可能收留了卡扎菲的國家都很快地否認傳聞。這是因為,不管它們曾經和卡扎菲如何友好,也得從現實利益出發,不能逆世界潮流而行。…[詳細] 最主要因素:卡扎菲視利比亞為「他的國家」,狂人不願低頭承認失敗 薩達姆和卡扎菲都沒有離開自己的國家,他們的思維當然有共同之處。率隊擒獲薩達姆的美軍中校拉塞爾早就指出卡扎菲一定不會離開利比亞,並且還准確地說出了卡扎菲就在蘇爾特。這是因為,卡扎菲和薩達姆一樣,都曾是一個國家數十年的統治者,他們都很自負,「他們寧可在一小幫極忠誠的人的簇擁下繼續稱王,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國家過流亡生活」。後來的確有消息稱,卡扎菲准備立國,定都蘇爾特。 狂人卡扎菲的確很偏執,有人從心理方面分析說,卡扎菲認為利比亞的今天都是他所創造的,他所作的都是為了利比亞,所以利比亞人民應該愛戴他。正如卡扎菲自己說的,「我是那個創造了利比亞的人,我也將是那個毀滅它的人。」並且,卡扎菲也是個虛榮心很強的人,離開利比亞對他來說是徹底失敗,生不如死。…[詳細] 為什麼是蘇爾特? 蘇爾特是卡扎菲的出生地,這里也有他的死忠追隨者。前文提到的「薩達姆獵手」拉塞爾分析認為,「就在地中海海灘上,就在利比亞民眾最密集的地方,就是他的所在。像卡扎菲那樣一個好賣弄的人,他會繼續呆在有支持者的地方,他不會跑到沙漠的中心地帶挖個地洞藏起來。」 事實上,負隅頑抗的最厲害的另一個城市拜尼沃利德也跟卡扎菲頗有淵源,這里是卡扎菲妻子老家所在的部落。…[詳細] 卡扎菲錯在高估了自己的軍隊和「人民」對自己的忠誠度。他的手下有很多各國來的僱傭軍,在他被凍結了大量的資產,又已經打了曠日持久的仗之後,他的資金當然不多了,沒錢怎麼能要這些僱傭軍的忠誠。事實上,當地許多老百姓也不待見他,大量居民逃出。 謎團四:卡扎菲為什麼「死」一條路 利比亞藝術家創作了許多卡氏被殺的畫 利比亞過渡政府官員早表示,如果他不投降就殺死他 卡扎菲死了。很多信息都指向他是被利比亞過渡政府的士兵給打死的。 利比亞過渡政府官員曾經明確表示過,如果卡扎菲不在規定期限內投降,反對派部隊則有權殺死他。…[詳細] 而過渡政府主席賈利勒曾經在新聞發布會上稱:「『國家過渡委員會』宣布,卡扎菲的隨從若殺死或捕獲卡扎菲,他犯下的任何罪行將受到社會的赦免。」…[詳細] 所以,可以看出,利比亞過渡政府並不太想要活的卡扎菲。而事實上,根據其以前說的,如果卡扎菲有一點反抗,被殺死就不足為奇。 許多狂熱的士兵很仇恨他,想要殺死他 如果不是卡扎菲失去了民心,他也不可能垮台得那麼快。而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出,士兵們對捉到卡扎菲非常興奮,幾乎是推搡著他走的,還有人用槍敲打他的頭。利比亞過渡政府也有可能發出了「留活口」的命令,但是對卡扎菲的仇恨還是足以讓士兵們殺死了他。 現實利益:避免了一場尷尬的審判 如果卡扎菲還活著,他一定會被送去接受審判。路透社發表分析認為,不管是在國內審判還是在國際刑事法庭,對一些西方政府、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和利比亞過渡政府的官員都是非常難堪的事情。在利比亞被制裁的歲月里,BP在內的一些國際石油巨頭和利比亞簽訂了價值幾十億美元的合同。而這其中也包含不少上不得檯面的東西。許多在利比亞過渡政府任職的官員以前都是卡扎菲的手下,在一場必然時間很長的訴訟中,他們也很可能被卡扎菲揭短。 總之不管是不是利比亞過渡政府下令打死卡扎菲,這對他們確實有有利的一面。當然,如果送卡扎菲去審判,則會顯出這個政府的「新氣象」——不同於卡扎菲時代的法治精神。不過也有人認為卡扎菲這樣的「暴君」死不足惜。…[詳細] 卡扎菲被捕對利比亞局勢的意義 利比亞過渡政府武裝慶祝攻佔蘇爾特 讓許多普通民眾免於恐懼,也迅速穩定了利比亞局勢 在救護車上檢查了卡扎菲傷口的醫生說,「你不知道我多開心呢。卡扎菲死了,利比亞人民放心了」。一位來自的黎波里的家庭主婦曾說,「我心裡總有一絲恐懼,怕他會卷土重來。除非我看到他被捕入獄或者被絞死,否則這種恐懼將不會消失。」這代表了許多利比亞人的想法,盡管卡扎菲大勢已去,也不可能東山再起。但是只要他還在外面流竄一天,這位統治了利比亞42年的強人就會讓許多民眾感到恐懼。 事實上,卡扎菲早已經不可能憑著蘇爾特東山再起,這里的戰局已經不能顛覆利比亞的大勢,但這是一個標志,新政府想要利比亞人想踏踏實實地接受,就得先把蘇爾特搞定,把卡扎菲搞定。而現在,利比亞已經正式宣布全國解放了。…[詳細] 而《卡扎菲下台 利比亞會亂嗎》已經指出,從多方面來看,利比亞的明天都會更好。正如《環球時報》的記者邱永崢等人所觀察到的,利比亞正在恢復生機。 參考資料: http://ke.soso.com/v9801659.htm http://t.qq.com/yyxdfvet
『捌』 卡扎菲為什麼死得那麼慘
卡扎菲今天落得個「兔未死狗就烹」的「慘死結局」,其「根本原因」早在半年之前就為我們所「點破」 而利比亞所謂的「強人」卡扎菲也是之,至於造成其最終落了個「兔未死狗就烹」的「慘死結局」,其「根本原因」早在半年前就為我們所「點破」,即: 其一,從「真實的歷史」去看,這個所謂的強人「卡扎菲」曾經目睹著「單邊主義」絞殺了「薩達姆」而嚇得「自廢核武、投降美國」,就已經註定今天這個下場。 顯然,從那「不堪的一幕」來看,這個所謂的「強人」、或者」卡扎菲政權」的對外政策「毫無原則」性可言,所謂「強人」又「強在何處」? ●這位「強人」的底線一如我們早在「利比亞戰爭」之初就「定性」的那樣 就如我們早在「利比亞戰爭」之初就「定性」的:如果這位「強人」真有什麼原則或者底線的話,那麼,不惜一切手段、維護、並延續卡扎菲政權、才是利比亞政權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卡扎菲下的利比亞政府」的最終底線。 其二,在「其一」的基礎上,我們也就不難明白,隨著「單邊主義(其實是美國絕對實力、特別是相對實力)」的最終沒落、且沒落至「以維護自身利益為至高點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也想與「之」拉開距離、從而與「非美勢力(歐盟)」走得「更近」的地步,曾經「自廢核武、投降美國」的「強人」卡扎菲、又開始 「有樣學樣」、開始不顧「美國利益」的感受,轉頭與「歐洲利益」打得火熱(卡扎菲也因此一度成為英國政府、法國政府、義大利政府的坐上客。期間,這些國家及其領導人甚至「容忍」了卡扎菲的一些、意在展示其「強人一面」的「侮辱式」言行),並試圖充分利用利比亞的「特殊戰略價值」,通過在「大國之間」玩平衡(一方面拉進中國、俄羅斯利益,但另一方面,又抵制中國與非盟的關系,抵制歐盟的地中海計劃)的策略,從而試圖在「四顆雞蛋上跳舞「,以最大限度地、即為自己謀利益、也為利比亞謀利益。 至於其「念念不忘」地「一統非洲」、甚至要樹起「阿拉伯統一」的「王旗」,雖與其在《綠皮書》中的「理想主義」色彩有關(卡扎菲稱要走一條即非資本主義、也非共產主義的第三條路線),但更主要的,還是服務於「維護、並延續卡扎菲政權」這一「最高宗旨」的。 ●「真實的歷史」已經證明,完全可以「這樣說」................. 顯然,從卡扎菲當年被嚇得「自廢核武、投降美國」的那一刻起,即便他今天沒有「慘死」、從而沒有被「某種勢力」所出賣、從而「日後仍有機會往《綠皮書》中塞進再多的」「理想主義色彩」的話,恐怕也已註定無法還原其所謂的「強人」「本色」了! 這個道理太簡單了,一個向來標榜自己「有多麼強」,但在「關鍵時刻」又「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以「無可辯解的事實」公然「怕死」、從而倒向「曾經殺死了自己親人」的「敵人」的所謂「強人」,是斷不可能為「任何東西」去「戰斗到底」的!如果他還有機會活下去的話!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真實的歷史」已經證明,完全可以「這樣說」:對這樣的人,在他無路可走時,只要你告訴他:照我說的做,你及你的家人就能活命,就足以讓他放下任何所謂的「理想」與「自尊」! ●在「利比亞之亂」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了「這一切」 真實的情況就是:在「利比亞之亂」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了「這一切」,即:在一系列戰略交易後,在「中俄」慢慢選擇「棄權」,從而「在美國利益期望之外」的、放手「北約(實際上是歐盟)」軍事打擊「卡扎菲政權」之後,准備在利比亞給「歐盟」、甚至「伊核之中歐俄」挖個「坑」的、自己最終也落進 「坑」去的「美國利益」,其與「卡扎菲勢力」之間,就完美演繹了----所謂「......這樣說」-------的「整個過程」。 ●利比亞戰爭之初,我們就明確給出的一個說法 顯然,在「美國.....對.....卡扎菲勢力.....這樣說.....」的層面上,我們也曾經在「中俄」放行「設立禁飛區決議案」之前、及北約(歐盟)開始對卡扎菲勢力進行軍事打擊之後,就明確給出了這樣一組說法,即: 第一,戰爭開始一段時間後,東方評論員曾經明確指出:從卡扎菲個人、及其親信的「個人安全」始終「沒有什麼問題」的情況來看,特別是,從卡扎菲公開將 「基地組織」視為「利比亞之亂」的「主要策動者」、而刻意忽略「美國因素」這一「主要因素」的情況來看,在「個人安全問題」的重大壓力下,卡扎菲「似乎」 又開始搖擺了! 第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由於這一幕曾經因目睹薩達姆被「美國單邊主義」處以、並執行了絞刑,而令世人大跌眼鏡地上演過。因此,對卡扎菲最終是否因「再度恐懼」而重新倒向美國的「可能性」,我們將密切關注。 要知道,對卡扎菲自己也好,對其親信也罷、更或者其它政府、軍隊高官,在他們「敢於」頻繁地露面於媒體面前的背後,恐怕是「確信」一向奉行「國家恐怖主義」的「美國利益」無意、至少暫時無意在其「個人安全」的問題上做文章。 顯然,對美國人而言,其「利比亞政策」最現實的需要就是「肢解利比亞」,如果卡扎菲政府的存在妨礙了這一意圖的話,那麼,在卡扎菲幾乎在與天下為敵、而卡扎菲卻「偏偏認定」主要是「基地組織」在搞鬼的背景下,在其「個人安全」問題上「做文章」,就是最高效、且代價最小的一種方式。 ●一個「理所當然」的問題就是:有這樣的巧合嗎? 然而,從北約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至今已近8個月,直到美國務聊希拉里突然訪問利比亞、並高喊「希望卡扎菲立刻就被打死、或被抓住」之前,在利比亞這個不毛之地,完全有能力對「卡扎菲勢力核心成員」進行「定點清除」的「北約多國部隊(當然,這是指包括美國的北約多國部隊,如果不包括美國軍隊、或者美國軍隊出工不出力,更或者美國軍隊一直知道「他在哪裡」,並保護著他,那就另說了)」,卻「始終不知道」「卡扎菲勢力核心成員」的下落!可謂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原因,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也「點破」了(見之前討論紀要),結合之後「希拉里突然訪問利」後僅十幾個小時,隱藏了8個月之久的「卡扎菲勢力核心成員」就立馬「一一現形」,一個「理所當然」的問題就是:有這樣的巧合嗎? 然而,讓我們「感覺無奈」的是,由於「希拉里女士」已經提前代表美國「表明心志」、再加上「卡扎菲活捉後迅速被滅口」,「這樣的巧合」恐怕也就只能是一個「純屬巧合」了! ●「哪些勢力」是否利用「卡扎菲活捉後迅速被滅口」這件事,去實現「其它的目的」? 至於「哪些勢力」是否利用「卡扎菲活捉後迅速被滅口」這件事,去實現「其它的目的」,雖然極有可能,但那也是後話了! 不過,這一點,我們稍後還會談及! 但在這里,我們想提前強調的兩點是: 第一點,在「哪些勢力」是否利用「卡扎菲活捉後迅速被滅口」這件事,去實現「其它的目的」的層面上,首當其沖的,就是要盡一切手段去「渲染」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卡扎菲」是「先被人保護、後被人出賣,之後、又遭人滅口」的。 第二點,作為「最有潛力」能用來制約「眼前親歐的利比亞執政當局」、或者在利比亞「製造分裂」的一枚棋子,「卡扎菲」已經成為歷史,因此,在「之前保護著卡扎菲的勢力(美國利益)」日後重新尋找「新的棋子」的過程中,或者無法確切地證實、但只要能足夠的渲染「第一點」,就能在「利比亞各個部落、各個層面」產生一種「對美敬而遠之」的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這種效果經多方的努力,在「埃及境內」就已經產生了。只要看看「之亂」後的「埃及新政府」 一度宣布」永久打開拉法口岸「,甚至默認民眾「攻擊以色列駐埃及使館「,從而較之穆巴拉克時代不是更加「親美」、而是「更加遠離美國」,就知道面對一個 「毫不猶豫就出賣了自己盟友」的美國,「埃及人的內心」已經「深刻地」發生了什麼! ●只要「有關方面」將這個工作「落在實處」、從而「做在明處」,那麼,今天「出賣卡扎菲的人」必定會遇到更多的麻煩 顯然,只要「有關方面」將這個工作「落在實處」、從而「做在明處」,那麼,不僅僅是在利比亞,更或者是在整個非洲大陸、中東、以至全世界,今天「出賣卡扎菲的人」必定會遇到更多的麻煩,至於原因,也可歸納有二: 第一個原因,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問題,即:昨天出賣了「穆巴拉克父子」、今天又出賣了「卡扎菲父子」,明天又會出賣誰? ●為了在上述兩個方向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利益」已經表現得似乎「沒有其它的辦法可想了」 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為卡扎菲勢力核心層保護了長達8個月的保護工作」之後,特別是,在歐盟仍然在美國急需歐盟實質性配合的「南亞方向」與 「敘利亞」方向「出工不出力」的背景下,還有,在歐洲債務問題已然被「美國資本」一路追殺至今、且絲毫沒有放鬆的情況下,美國國務聊希拉克女士仍然不得不 「突訪利比亞」,從而仍然「不得不」選擇出賣「卡扎菲父子」,從而「提前」滿足「歐盟利比亞政策」的「這一必需」,其「背後」的實質,可謂是「任何一個」 明眼人都能看出,那就是:為了在上述兩個方向取得「實質性進展」,「美國利益」已經表現得似乎「沒有其它的辦法可想了」----在形勢所迫之下,「這」是它被迫再向歐盟簽下的一份「投名狀」。之前的一份、就是「默認」北約(歐盟)打進的黎波里,從而「正式讓渡」「利比亞之亂後續發展」的「主導權」。顯然,之所以選擇「出賣」卡扎菲,則是「美國利益」在以實際行動向「歐洲利益」表「決心」:不再阻礙「歐盟利比亞政策」所需要的「利比亞由亂至穩」。●「有心投鼠」卻「極其忌器」的「美國利益決策層」已「招式用老、後續無力」 從「此」之中,我們不難觀察出:「美國利益」在「利比亞由亂至穩」的問題上,在「歐洲債務危機」的問題上,甚至不惜以「刻意容忍(注,是暫時刻意容忍該運動,而不是主動發起該運動,這一點必須明了)」「佔領華爾街」去帶動「佔領倫敦、巴黎、柏林、羅馬」的問題上,總之,在運用軍事、政治、特別是資本上的一切手段,向「歐洲利益」施加的「戰略壓力」(也是向中國施加戰略壓力)的問題上,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到了「花樣翻新、且至剛至強」的地步,但同時由於美國 「綜合實力」與「相對實力」已經被「次貸危機」「加速衰退」、且「美國利益決策層」基於「美國國家利益」的層面而「暫時刻意寬容」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也有「脫稿」危險,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觸發為一種性質為「佔領白宮(推翻美國政府、對美國政治體制進行革命)」的運動,因此,「有心投鼠」卻「極其忌器」 的「美國利益決策層」,其實也已經到了「招式用老、後續無力」的地步了。 ●在希拉里親赴利比亞、「城下」再簽一張「投名狀」的背後,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問題,則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如果在這個層面去觀察美國總統親自出面、「指控伊朗謀劃刺殺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案」從而「不留轉身餘地」的「反常行為」,去觀察這一「美國版的指鹿為馬」的 「公然不要國家體面」的「反常行為」,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在美國國務聊「最終」不惜以「九聊」之身,「親赴」利比亞「供出卡扎菲」、從而「揮淚棄子」、於 「城下」再簽一張「投名狀」的背後,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問題,則是值得高度警惕的,這是「實力不濟」、且「計劃」以「最貼近真實的方式」、「不留餘地」亮出「美國最新對伊新計劃」的「美國利益」,以「自以為的、最貼近真實的方式(請大家注意我們的用詞)」展現其「決意」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殺機畢現」的 「美國對伊新計劃」執行到底的「戰略決心」。 ●這份「殺機畢現」的「對伊朗新計劃」的「要點」之所在 前面說了,值得警惕的是,由於「伊朗問題」基於「非美勢力全球戰略」的極端重要性,這不僅僅是一份「對伊朗新計劃」,它還是一份「殺機畢現」的「美國全球新計劃」。 而站在中國的利益去觀察問題,由於「伊朗利益」對中國全球戰略的極端重要性,因此,這也不僅僅是一份「美國對伊朗新計劃」,它還是一份「殺機畢現」的「美國對華新計劃」。 至於這份「殺機畢現」的「對伊朗新計劃」的「要點」,我們不難通過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指鹿為馬」的幾個「鏡頭」去「捕捉」。 事實上,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也已在「第一時間」就「點」出來了,即: 第一,從美國以與「天安號事件」方式不同、但性質卻一樣卑鄙的手段、公然策劃「伊朗刺殺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之「惡劣劇本」的情況來看,如果僅僅站在「中歐美」的層面去觀察問題,那麼,「美國利益」已經的確如我們所說,在不惜一切手段地、迫使歐盟、特別是中國最終做出「戰略誤判」。 第二,在「第一」的基礎上,在這個問題上,如果站在中國利益的層面,那麼,對「歐盟利益」而言,它可能做出的「戰略誤判」,主要在於:歐盟或「實質性配合 『美國利益』、用天量的流動性、水淹南方經濟」,或向美國提供實質性南亞配合,與美國一道進行所謂「南亞破局」,從而「實質性地」與美國聯手,全面惡化 「中國的外在安全環境」。
『玖』 想要統一非洲的卡扎菲,為什麼最後一敗塗地
想要統一非洲的卡扎菲。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卡扎菲是美國在後面支持他的。但是巴沙爾可以是政府轉危為安的原因在於他在他背後有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持。卡扎菲其實就是孤軍奮戰。所以對上巴沙爾的時候,他完全沒有一戰之力。落敗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除了伊朗和俄羅斯大力支持巴沙爾政府軍以外,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也是敘利亞政府軍的重要支持者。因為敘利亞內戰已不是簡單的政府軍和反對派之間的較量,而是美俄等大國之間的較量,這也是不同於利比亞內戰的地方,正是由於外部勢力的介入,才使敘利亞跟利比亞有不同的結局。
『拾』 普京為什麼放棄了卡扎菲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八國峰會上說,國際社會已經不再承認卡扎菲是利比亞的合法領導人。他還說,如果卡扎菲選擇流亡國外,「這對利比亞及其人民都有好處」。他還表示,俄羅斯將派高級特使前往班加西,與利比亞反對派進行接觸。
梅氏的這些表態標志著俄羅斯已經改變先前在利比亞問題上的立場,不再支持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
在兩個月前的聯合國安理會上,俄羅斯和中國、印度、巴西、德國等國一道,在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問題上投了棄權票,從而使美英法等國支持的1973號決議案得以通過。當時俄國對設立禁飛區的決議案有關條款是有所保留的;當時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對卡扎菲的支持。現在俄國為什麼改變了立場呢?筆者認為,這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
一,這是因八國集團中其他7國「勸說」的結果。在世界大國中,俄羅斯是個特殊的國家,它既是將要取代八國集團的二十國集團的成員、上合組織成員、金磚國家成員,又是代表西方列強的八國集團的成員。俄羅斯這個國家,特別是其領導人梅德韋傑夫從來就沒有放棄加入西方陣營的夢,而西方列強也沒有斷了俄國的夢想。在美英法等西方大國向梅氏說點好話,表示好感時,梅氏也不會無動於衷。
二,這是西方國家給了俄國若干好處的結果。當然,單說好話還不行,還得有具體的甜頭。在八國峰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與梅德韋傑夫的雙邊會談中通過了一系列共同文件,內容包括美國懸賞500萬美元捉拿高加索恐怖主義頭子烏馬羅夫,兩國就反導系統問題繼續磋商等。法國也與俄國敲定賣給俄國「西北風」攻擊艦,而這項買賣過去一波三折,就是因為美國對此很不爽,認為這是把尖端軍火賣給戰略對手。現在終於敲定買賣,表明法國把俄國當成了「自己人」。成為西方的一員,這是梅德韋傑夫夢寐以求的。
三,這是俄羅斯看到了西方列強不把卡扎菲搞下台不罷休的結果。俄國已經看到,在西方狂轟濫炸,以及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組織的情況下,卡扎菲來日無多。俄國不願意在等到卡扎菲下台後再放棄他,而要爭取一點把他搞下台的「功勞」。
四,這是對維護俄國經濟利益的考量。在利比亞戰事發生前,俄國在利比亞有著重大的經濟利益,其中包括上百億美元的軍火買賣合同。為了在反對派上台後能夠繼續承認這些合同有效,或者是能夠重新簽訂類似合同,就得討好反對派,而不能把關系搞僵。
五,這是梅德韋傑夫進一步與普京劃清界線的表示。已有跡象表明,梅德韋傑夫並沒有放棄競選連任的打算。他和普京在下一屆誰當總統問題上已經爭得如火如荼。兩個月前俄羅斯在設禁飛區問題上投了棄權票,普京卻對西方轟炸利比亞說了「十字軍遠征」之類狠話。而梅氏立即表示普京的話不妥。現在梅氏通過拋棄卡扎菲等於又敲了普京一個悶棍。西方這時候用「甜頭換支持」本身也是對梅氏競選連任的一個支持。它們要讓俄羅斯選民看到,如果支持西方,俄羅斯得到的好處是大大的。
西方在利比亞問題上爭得了俄羅斯的支持,這是西方的一大成果,也是對中俄「默契」的有效分化。這給中國出了個大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