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對俄羅斯的美食,為何很多人都拒絕不了
世界盃期間,俄羅斯餐館將適時提供各種世界盃套餐,如超大漢堡和啤酒。還有很多足球logo出現在食品上,比如做成足球形狀的馬卡龍,插著國家隊旗幟的牛排等。世界盃套餐通常價格合理,尤其適合一個人看球。
超市裡的食品也竭盡所能往世界盃上靠,有一排來自英國的特色曲奇,上面插著英格蘭的球衣和聖喬治旗。上面寫著:「你好,英格蘭。」
而其他俄羅斯菜的味道是什麼?不管它是好是壞,當你來到俄羅斯時,你必須吃一些特別的俄羅斯餐。
俄羅斯餃子:櫻桃餡
必須介紹一種非常特別的俄羅斯餃子。它不像我們這里的餃子,而是迷你的,是國內餃子的三分之一大,一口一個。它又咸又甜,品種豐富:蘑菇、豬肉、芝士、蘋果,甚至還有巧克力和櫻桃口味。中國人一般受不了櫻桃味的,餃子里吃出又甜又酸的味道,實在很奇怪,鹹味的都能接受,配著餃子里的蘑菇奶油醬,真的很不錯。
更重要的是,普通的俄羅斯餐館真的很便宜,人均70到80英鎊。它有與中國相似的主食和飲料。明亮的顏色,精心的布置,充足的暖氣,幾個朋友分享美味的食物,餐廳往往充滿了家的味道。
⑵ 俄羅斯網友看中國人為什麼都吃不胖
因為俄羅斯人大多數都比較壯 而俄羅斯距離中國北方比較近 北方人經常吃面 而麵食本身也是不容易發胖的
⑶ 俄羅斯美食被低估了嗎
曾聽過這么一句話:我畢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買到跟「包裝袋」上,一模一樣的方便麵。
雖有調侃之意,但細究下來,每一款方便麵的宣傳圖上,確實都精緻無比——牛肉、爽面、配菜、雞蛋俱全。
而撕開包裝卻發現,只有一塊孤零零的面餅,與2-3個料包,再豪華一些可能會加個鹵蛋。
⑷ 俄羅斯飲食有什麼特點
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
俄羅斯人常飲用的飲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羅斯人愛喝酒是世界聞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類當屬伏特加。俄羅斯人有喝茶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
俄羅斯人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
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會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
(4)俄羅斯為什麼很少吃熱食擴展閱讀:
俄羅斯國旗採用傳統的泛斯拉夫色,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藍、紅三色。
國旗中的白色代表寒帶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藍色代表亞寒帶,又象徵俄羅斯豐富的地下礦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資源,紅色是溫帶的標志,也象徵俄羅斯歷史的悠久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三色的排列顯示了俄羅斯幅員的遼闊。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徵,藍色代表了純潔與忠誠,紅色則是美好和勇敢的標志。
⑸ 俄羅斯飲食習慣
俄羅斯飲食習慣也屬民俗范疇。俄羅斯人的飲食比較簡單,分齋戒的和葷的兩種五大類:麵食、奶類、肉食、魚類、植物類。俄羅斯人喜歡吃黑麥麵包,對普通百姓來說,用麥麵粉製作聖餅和白麵包常常是俄羅斯傳統節日的美食。俄羅斯一種特色的食物是大餡餅,用發酵或沒發酵過的面團加餡烤制而成,過去的大餡餅為長圓形。根據重量的不同,大的稱作大餡餅,小的叫作小餡餅。
在葷日,俄羅斯人用羊肉、牛肉、免肉等作餡,在謝肉節期間用奶渣和雞蛋作餡,在齋日。他們用松乳菇
豌豆蕪菁、白菜、植物油作餡,或烤制甜餡餅,以葡萄乾、乾果等充餡。有時也用胡瓜魚、魚脊筋等製作餡餅。
俄羅斯人習慣用茶炊沏茶,喜喝紅茶加糖或加果醬、蛙蜜。茶炊是俄羅斯茶文化的象徵,是有別於其他民族以茶文化的標志之一。他們的方法是先把茶倒在小茶碟里,輕輕把茶吹涼再喝,然後單獨吃糖,按俄羅斯習俗,宴會上,當端上茶和甜點心或蛋糕時,說明宴會就要結束了。喝茶時俄羅斯人用茶匙不出聲地攪拌好茶中的砂糖等或果醬、蜂蜜後,取出茶匙放在茶碟上,不用茶匙喝茶。
⑹ 為什麼俄羅斯人不喜歡吃辣的食物
只有辣椒,能讓所有俄國家庭帶來相同的不幸。」
戰鬥力爆表的俄羅斯人,可以把伏特加當水喝,可以把熊玩成毛絨玩具,但唯獨小小的調料上翻了車:
他們吃不了辣。
一包辣條對於他們來說不亞於沙俄酷刑。比起傲立在辣椒食物鏈頂端的江西人和四川人,他們是辣椒食物鏈掃尾的弟弟。
戰斗民族,在辣椒面前就是個娘炮
沒有一個俄羅斯人能清醒著走出重慶火鍋店,有的話,他肯定沒動筷子。下面這位俄羅斯姑娘 沃布帕拉娃,在吃川菜前和閨蜜談笑風生。
戰斗民族,在辣椒面前就是個娘炮
但不久之後她就會把衣領拉低,失去淡定從容。
戰斗民族,在辣椒面前就是個娘炮
戰斗民族,在辣椒面前就是個娘炮
為了躲避辣椒俄羅斯人有多拼?我們習以為常的辣味調料,俄羅斯廚房的老阿媽們,都精心的找到了替代品。比如俄羅斯式的芥末是用辣椒根部小心翼翼提取而成,只是做做樣子。
俄餐沙拉里用的大多是不辣的彩椒燈籠椒
不要問一個俄羅斯人喜歡微辣還是特辣,根本用不著分等級,只要存在這個食物,那就是特辣。
發配一個川渝人民或湘贛人民去俄羅斯,他們會因為找不到辣口菜餓到昏厥。
戰斗民族,在辣椒面前就是個娘炮
不怕死的俄羅斯小哥 芝帕尼布拉夫斯基,給自己安排了一個中國辣條套餐,撕開了一袋兒普通的「羊肉串」。
然後他用軍人般的果斷,放棄了剩下套餐里的所有食物,又用裝槍填彈般的手速開了一瓶冰水。畢竟自己還有著保家衛國的使命,不能把戰鬥力喪失在這兒。
那麼,如果讓不能吃辣的俄羅斯人和廣東人肩並肩挑戰誰才是不能吃辣,誰能輸得更漂亮?
⑺ 俄羅斯的飲食有什麼禁忌嗎
俄羅斯人飲食沒有太嚴格的禁忌
不過,他們不吃太辣和其他味道過重的食物,不吃豬蹄,雞爪之類的食物。大概就這些
⑻ 為什麼俄羅斯氣候寒冷但是為什麼俄羅斯人不能吃辣
吃辣椒不是為了禦寒的,主要是御濕。
不只俄羅斯人不能吃辣,東北人吃辣椒也很遜。
我家在延邊,天天離不開辣椒,幾乎每道菜都加辣,自以為吃辣還行。後來和四川的朋友叫囂,讓他給我郵點自己家吃的臘腸,我切成薄片也只吃了3片就冒汗了,幾袋腸至今在冰箱里不敢動。
中國能吃辣的省份也不是高寒的,都是濕冷的省份,如四川、湖南。
⑼ 俄羅斯那的飲食怎麼樣
俄羅斯飲食文化趣談
「五大領袖」和「四大金剛」、三劍客
俄羅斯人吃啥?擇其要者,有麵包、牛奶、土豆、乳酪和香腸——「五大領袖」,圓白菜、蔥頭、胡蘿卜和甜菜——「四大金剛」,以及黑麵包、伏特加、魚子醬——「三劍客」。
早在解放前,上海人就把紡錘形的咸麵包叫做「羅宋(俄羅斯)麵包」。到了俄羅斯,才知道味道多樣、外形花哨的甜麵包是當茶點的,只有微鹹的「羅宋麵包」才是當地餐餐不離、百吃不膩的「主食」。用這里出產的「硬小麥」和「強小麥」做出的麵包非常筋道,幹了也不掉渣。至於牛奶,更是俄羅斯人的最愛。俄羅斯的牛奶消費量接近人均每天1升,早在上上世紀,這里就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視為赤貧的標志。
赫魯曉夫曾把共產主義簡化為「土豆燒牛肉」,可見俄羅斯人對土豆的鍾愛。蘇聯時期的外交部發言人曾引用過一句俗話:發言越短越好,香腸越長越好。足見他們對香腸的深情。俄羅斯作家克雷洛夫有一則寓言,說的是狐狸誘烏鴉張嘴,騙走了烏鴉口中的乳酪。由此可見,俄國人把乳酪當做美食的代名詞。
黑麵包、伏特加和魚子醬
從某種程度上說,飲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實誠,其傳統飲食簡單粗豪。俄羅斯人早先在飲食上要求不高——量大、油重、熱乎就行,黑麵包加白菜湯符合這三項標准。干體力活的壯漢一頓要吃掉兩三磅麵包,而干硬粗糲的麵包要就著大量油乎乎的白菜湯才能下咽。
俄羅斯的黑麵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窩頭。不了解情況的人以為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蘇聯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證據。
其實,黑麵包既頂飽又有營養,還易於消化,對腸胃極有益,尤其適於配魚肉等葷菜。這是因為,黑麵包發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數百年前的俄羅斯人是憑經驗悟得這一道理的。從13世紀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現在,俄軍士兵的主要食糧一直是黑麵包。
最好吃的是農村裡用老祖宗傳下的方法烤成的麵包,足有小臉盆大的麵包坯送進溫度均勻的俄式爐炕里文火燜烤,出爐時敲敲麵包底部,梆梆響的才是上品。舊時俄國農村裡一次就做出夠吃一星期的麵包,這是因為做麵包挺費事,光和面和發酵就要近兩天。一大缸面,用手和不得勁,乾脆把腳丫子洗凈了,跳進去踹。
伏特加酒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又一寫照。伏特加的直接詞義是「可愛的水」,俄羅斯人對它情有獨鍾。兒童婦女也統計在內,這里人均每天消費100克。伏特加一般是40度,與白蘭地和威士忌一起,同為世界三大烈酒。不過,同威士忌在飯前加冰塊蘇打水淺嘗輒止、白蘭地在餐後細品慢啜相比,俄羅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滿滿一大杯也「一口悶」。伏特加在冰鎮後口味更佳,就著咸鯡魚或黑魚子醬喝當然好,但貪杯者無需任何下酒菜,喝一杯酒聞一下黑麵包足矣。
歐洲人視魚子醬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羅斯產的為上品。魚子醬有灰(明太魚)、紅(鮭魚)和黑(鱘魚)三種。灰的口味重,紅的太腥,黑的最妙。即使在50年代,黑魚子醬產量比現在高10倍的時候,對俄羅斯人來說,吃一片抹黑魚子醬油和黃油的麵包也是難得的享受。
俄國人對朋友十分熱情實在,不論家境貧富,烹飪技藝高低,都要像俄諺所說,「爐子里有啥,往桌上端啥」。俄羅斯人待客禮數周到,提前一周預約,熟客進門握手擁抱,換上舒適的毛氈拖鞋;餐桌上必鋪桌布,並備餐巾,刀叉、瓷盤一定擦得無半點水漬。俄國知識分子講究「主隨客便」,喝不喝,喝什麼,喝多少,悉聽尊便,決不勸酒;愛吃的菜,你吃個盤底朝天,主人反倒高興。席間頻頻祝酒,因為俄國人不說祝酒詞是不端酒杯的。千萬別忘了為女主人祝酒,俄國爺兒們一般是不下廚房的,為了請客,女主人也許忙了一兩天。
俄菜的豐富多樣特別體現在冷盤上,酸黃瓜之類的腌漬菜、色拉、香腸、乳酪、魚凍……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個品種的冷盤。晚餐通常不上湯,冷盤後就是正菜,一般是燒烤的雞鴨魚肉。
俄菜本來很簡單,俗話說,白菜湯,燕麥粥,俄國人的家常菜。但是,俄國人「從善如流」,不論是中國餃子、德國香腸、英國牛排,還是韃靼羊肉趾、烏克蘭紅菜湯、汽車奧利維耶色拉……不斷引進的外國菜點,最後都成了俄菜一族。俄羅斯的餐具原先也很簡單,每人右手握一把大木勺,左手拿一大片麵包兼作餐盤。從西歐傳來的杯盤刀叉是19世紀才進入普通家庭的。早先農家吃飯,家長坐在長餐桌的一端,主婦端上一大盆白菜湯和加黃油的燕麥粥放在中間,坐在長桌另一端,老人和子女坐在長桌兩旁。每個人舀湯後用麵包接著送到口中。只有一家之主舀湯後,家庭其餘成員才可輪流動手,要是有個孩子「越位」或是連舀兩勺湯,老爸就用木勺在他腦門上敲一下,以儆效尤。
上個世紀80年代,麥當勞等洋快餐隨著戈爾巴喬夫的「公開性」進入俄羅斯,莫斯科第一家麥當勞門前慕名而來的顧客排起數百米的長龍……如今,北京烤鴨、日本料理、韓國燒烤、土耳其大餅卷肉都在莫斯科安家落戶。當然,價格最合理、口味最純正的還是俄菜。
盡管俄羅斯人與歐美居民一樣,以奶油,肉類等高脂、高熱量葷食為主體的飲食內容,但是,他們同時飲用大量牛奶及其製品,並且每天均要喝茶,這對降低血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硬化是十分有利的。我們國家盡管以素為主,便腦血管、高血脂者比例甚高。可能與少吃奶類製品,喝茶也不普遍有關。俄式飲食,菜餚還是比較豐富,而且製作簡便,用在吃飯上的時間不長,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們借鑒。
俄式餡餅伴隨俄羅斯人一生
餡餅,在俄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每逢重要節日、新年、洗禮、生日、命名日、婚禮以及葬禮,餡餅作為一道重要的菜餚,都是必不可少的。
俄式餡餅有著「太陽」、「偉大節日」、「豐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種含義,俄國古諺語中說道:俄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餡餅。
在俄羅斯,餡餅不僅製作方法多樣,更有在餡餅用料、形狀等多方面的差異。
俄式餡餅屬於酵母發酵類餡餅,並依據使用原料的不同,將餡餅分為:黃米類、蕎麥米類和面類餡餅。俄式餡餅的形狀有很多種,除了常見的圓形餡餅外還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比薩式露餡形、半露餡形、封閉形等等。餡餅的命名也很有趣,如:以人名命名的有「古里耶夫斯基餅」;以用途命名的有「婚禮餡餅」;還有以餡心命名的「捲心菜大餡餅」、「果醬大餡餅」、「奶渣餅」……多數薄煎餅在食用時配以蜂蜜、草莓甜醬等,還有的餡餅可配西紅柿、黃瓜一起食用。
在飲用VODKA或饋贈親友時,餡餅都是理想的佐餐食品或禮物。當家中的小孩吵架時,媽媽就要做一個大餡餅讓大家分吃,這意味著「和好如初」。俄羅斯還有一種餡餅名為「婚禮餡餅」,它有著非常有趣的製作方法,並代表了一個特殊的俄羅斯風俗。
當一對俄羅斯青年准備結婚時,在婚禮當天除了要製作各種佳餚宴請賓客外,男女雙方還要做一種傳統的餡餅——由薄煎餅加幾種餡層層壘疊而成。而最特別的是這種餡餅的蓋。在製作餡餅蓋時,夫妻兩家製作的花紋會有所不同:丈夫家的餡餅花紋要製成小人形,表示「人丁興旺」,而妻子一方的花紋要以鮮花為主,象徵美麗、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