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白俄羅斯為什麼會陷入危機

白俄羅斯為什麼會陷入危機

發布時間:2022-05-08 12:56:44

A. 白俄總統宣布與美關系冷戰期結束,和俄羅斯有關系嗎

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情肯定和俄羅斯有關系。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本是同根生,都是前蘇聯的組成成員,不管是國家的體制還是模式,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過,即使白羅斯在俄羅斯面前不過就是一個小弟,但就算分家了,白俄羅斯和誰交朋友想必也沒有那麼自由。

白美打破外交僵局,也有可能是利益的驅使,畢竟和美國進行外交也是打開白俄羅斯市場經濟的突破口。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把經濟作為發展的重心,不然談何發展。所以利益也可能是白俄羅斯和美國進行外交活動的目的之一,這一切可能也是避免俄羅斯的高價交易。

B. 歐盟將禁止白俄羅斯航班進入凌空,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個因為是雙方之間外交“糾紛”,因為白俄羅斯利用“炸彈危機”,迫使一家歐盟飛機降落到明斯克機場。這個事情,就是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客機,發生在5月23日,本來計劃從希臘雅典飛往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結果大家都知道,白俄羅斯逮捕飛機上反對派人士普羅塔塞維奇 ,眼下這個事情持續發酵。

此情此景,更讓人想起西方國家,過去曾經也做出該事情。2013年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專機,從俄羅斯回國途中,因為懷疑有斯諾登。歐洲多國以“莫須有”理由,拒絕其飛機進入領空,迫使其降落在奧地利。有人還上去搜查飛機,事情鬧的最後,也不了了之。對於某些國家來講,對待同樣事情,就是“雙標”標准。

C. 白俄羅斯全國大規模罷工將會對國家造成什麼損失

白俄羅斯全國大規模罷工,我認為對國家造成的損失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濟發展受阻

白俄羅斯全國大規模罷工,會造成社會生產的停滯,阻礙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最後造成國民沒有收入,生活就得不到保障,這會很容易引起國民的憤怒和反抗。因此白俄羅斯的全國罷工可能會造成很多搶奪事件的發生,當全部工人都罷工的時候,社會生產就沒有了,那麼國民為了能夠保障生活,很可能會是搶奪超市、商店等,最後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竟而影響到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所以白俄羅斯全國大規模的罷工,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也是非常不好的。

D. 二戰後白俄羅斯經濟

經濟:白俄羅斯工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電子及激光技術比較發達;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馬鈴薯、甜菜和亞麻產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前列。
白俄羅斯獨立以來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特別是1996年以來,經濟增長連續10年穩居獨聯體國家前列。2005年,白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為296.18億美元,同比增長9.2%。
白俄羅斯擁有比較發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是歐洲交通走廊的組成部分。長途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總長5600公里,其中894公里為電氣化鐵路。公路總長6.6萬公里。白俄羅斯還是俄羅斯通過管道向其他歐洲國家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途經地。

E. 俄羅斯 白俄羅斯 合體

白俄羅斯是個小國家,自然資源匱乏,希望得到俄羅斯的優惠價能源、
原料和高科技技術;作為內陸國家對俄羅斯出海口感興趣。從地緣政治觀點來
看,俄羅斯也對白俄羅斯感興趣,白俄羅斯能夠幫助確保俄羅斯西部邊界的不
可侵犯性。此外,白俄羅斯還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西部「大門」。
作者認為,俄白兩國一體化經歷了四個階段,但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並不多。俄
白兩國一體化進程不僅取決於兩國現狀和歷史文化傳統,還取決於整個歐洲的一體
化。
【新華社莫斯科5月30日俄文電】俄羅斯《獨立報》今天刊登獨聯體國家研究所所長康斯坦丁·扎圖林的一篇文章,題為《後蘇聯地區的聯盟國家》,摘要如下: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後蘇聯地區最先感受到自我孤立的後果,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最尖銳地經歷了數世紀歷史和文化聯結的土崩瓦解,並對語言共同性遭破壞的狀況進行了抗爭。因此,俄白兩國接近的任何步驟在社會意識中都被看作是完全自然和合理的進程。當代白俄羅斯人都記得,白俄羅斯在前蘇聯中的崇高地位,當時該共和國是蘇聯國土中一個權利平等的主體,是經濟繁榮的地區,在統一的國民經濟綜合體中扮演著責任重大的角色:許多工業生產在這里完成最後階段,最後的工藝流程在這里結束。難怪白俄羅斯被冠以國家「組裝車間」的美名。
現在,絕大多數白俄羅斯人和俄羅斯人都意識到,在地緣文化、地緣經濟和地緣人口方面,他們是東斯拉夫統一的文化歷史整體中的一部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是統一的整體。兩國人民沒有難以克服的舊的不良框框,他們肩並肩地和睦相處了幾個世紀。1992年,防止白俄羅斯確立鄰國立陶宛那樣的制度的斗爭取得成果,廣大群眾提出了停止「白俄羅斯化」問題,提出了恢復俄語地位和恢復中斷了的對俄聯系的問題。
短時期的獨立表明,兩國政治上層意識到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從他們的觀點來看,重新統一進程的重點是,維護國家安全,捍衛領土完整不遭受外來威脅。白俄羅斯是個小國家,自然資源匱乏,希望從俄羅斯通過優惠價格得到能源、原料和高科技技術,作為陸地國家對俄羅斯這個擁有出海口的國家感興趣。最近幾十年來,白俄羅斯經濟面向廣泛的俄羅斯市場,失去這個市場對共和國意味著不可避免的崩潰。現在,工業,首先是機械製造業,白俄羅斯80%的零部件、半成品來自俄羅斯。從軍事戰略觀點來看,擁有核潛力的俄羅斯是白俄羅斯自然和強大的盟友,是其安全的保障。從地緣政治觀點來看,俄羅斯也對白俄羅斯感興趣,白俄羅斯能夠幫助確保聯盟國家和俄羅斯本身西部邊界的不可侵犯性。此外,白俄羅斯過去是,今後仍然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西部「大門」。
一體化的第一階段
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都不願意蘇聯解體,兩國1991年的全民公決和民意測驗結果證明了這一點。解體後,維亞切斯拉夫·克比奇(1990至1994年任白俄羅斯部長會議主席)政府進行了與鄰國俄羅斯聯合的初步嘗試。因此,那個初步階段有時被稱為「克比奇一體化」時期。我認為,關注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俄羅斯有時、西方經常試圖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統一進程說成是亞歷山大·盧卡申科一個人倡導的結果。與此同時,這不是主觀進程,而是客觀進程,它深刻反映了一個整體分開的兩部分的生存需要。突然得到獨立的白俄羅斯國家發現,它完全不能發揮自己的國家職能,不能獨立發展經濟。克比奇內閣最初為爭取經濟和國家完全獨立進行了斗爭,後來宣布了這一方針,它曾把所有缺陷都歸結為不能擺脫聯盟領導的束縛,歸結為無法避免遭受「聯盟崩潰」的影響。但是,獨立和主權的白俄羅斯共和國的經濟局勢不可避免地迅速惡化以後,克比奇及時改變了對外政治方針,開始呼籲與俄羅斯統一。
其中,克比奇提出了一體化總論點:「沒有俄羅斯,我們就無法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生存」。當然,克比奇懂得,沒有俄羅斯領導的政治和財政支持,他就無法贏得總統選舉(他准備成為白俄羅斯第一任總統)。因此,與俄羅斯的貨幣合並應當成為競選總統的王牌。為了恢復兩國貨幣金融系統的統一,1993年底開始起草有關法律文件。1994年4月,已經完全起草好白俄羅斯共和國和俄聯邦在實行共同貨幣系統的情況下統一貨幣系統條約。很自然,倉促起草的條約制訂得並不詳細,但當時(1994年)的金融貨幣聯盟會最強有力地推動重新一體化進程。
為什麼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呢?這里明顯存在著兩個主要障礙,它們導致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貨幣統一思想的破滅。俄羅斯方面:缺乏與白俄羅斯統一的政治意願,葉利欽周圍的一些政治家堅持不同立場,他們認為與白俄羅斯接近是有害和不合時宜的。1994年與現在一樣,白俄羅斯領導對統一工作做得少,對在實行自己的貨幣發行政策條件下保障獨立自主問題關心得多。在貨幣統一問題談判失敗後,克比奇的政治威望一落千丈,政治生涯進入了窮途末路。在國家通貨膨脹率高速上漲的情況下,他在總統選舉中慘遭失敗。
但是,在白俄羅斯總統大選中獲勝的盧卡申科在競選過程中沒有被看作是「克里姆林宮的人選」。如果在1994年的大選中有這樣的人選,那麼肯定會是克比奇,他更被俄羅斯切爾諾梅爾金政府所理解和接受。我特別做這樣的說明是為了強調:毋庸置疑,回顧往事,與俄羅斯恢復統一的主張在白俄羅斯具有深刻的人民性質,具有深厚的土壤。而後來的事態證明,俄羅斯領導對實現白俄羅斯提出的統一的主張也沒有做好准備。
一體化的第二階段
兩國統一進程隨後的所有階段總之都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個人有關。應當認為,俄白接近的實際步驟始自兩國1995年1月成立海關聯盟和1995年2月21日在明斯克簽署的為期10年的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條約由鮑里斯·葉利欽和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簽署。該國際文件的主要成果是,取消俄白邊境界標:1995年5月26日,在白俄羅斯的列奇卡村,盧卡申科和切爾諾梅爾金參加了清除界碑和界標的儀式。從這一天起,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兩國公民不辦理專門的文件和簽證,就可以穿越兩國國境。
但是,兩國共同和各自國內的海關和其他法律文件至今還對雙方過境商品和貨物有各種規定。現在談論完全取消俄白邊界問題還為時尚早。俄羅斯方面還保留著所有海關站點。在白俄羅斯,運往鄰國俄羅斯的商品還必須通過國內海關檢驗,必須辦理手續。
一體化的第三階段
1995年5月,盧卡申科提出,對與俄羅斯恢復統一問題舉行全民公決:「您支持總統旨在與俄羅斯經濟一體化的政策嗎?」80%以上參加全民公決的白俄羅斯公民給予了肯定的答復。1995年5月14日的全民公決促使從法律上確立了俄語具有與白俄羅斯國家語言平等的地位。在盧卡申科擔任總統的8年中,俄語與白俄羅斯語的地位平等是實現一體化過程中的最大成就。這份文件受到大多數白俄羅斯公民的高度評價,而且不僅僅是俄羅斯族人。
1996年,白俄羅斯的經濟問題再度尖銳起來,國家陷入曠日持久的經濟危機。白俄羅斯購買俄羅斯載能體欠下的外債高達15億美元。經濟危機還引發了人口危機,從1993年起,白俄羅斯戰後首次出現人口下降。白俄羅斯在其獨立的年代總人口減少了1%。
在鄰國俄羅斯,葉利欽參加競選總統,他需要鮮明的競選綱領。葉利欽應當以新國家建設者而不是破壞者的面貌出現在選民面前。白俄羅斯領導人本身也制訂了擴大和延長總統許可權的計劃。在這種情況下,俄白一體化問題再次活躍起來。1996年3月25日,盧卡申科在對白俄羅斯人的電視講話中公開闡述了與俄羅斯統一的進一步措施計劃。他特別強調,在最高委員會、執委會和議會大會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將擁有平等的代表席位,將「簽署在完全保留兩國主權的情況下成立聯盟國家的俄白條約」。
1996年4月2日,盧卡申科和葉利欽在莫斯科簽署了成立俄白共同體條約。毫無疑問,這一國際文件的簽署是俄白關系中的重要里程碑。即使對1996年條約的內容進行膚淺的分析,也能看出簽署條約的人並沒有打算沿著深入全面的一體化道路走下去。成立共同體的條約具有明顯的權宜之計性質和策略性質。其中只有兩項極為重要的條款:第一,改革同步化問題;第二,1997年底以前為實行統一貨幣創造條件。但就是在這兩個方面,也沒有作出任何一體化的新努力。在一年中,共同體最高委員會召開了2次會議,共同體執委會召開6次會議,1996年4月29日兩國議會領導人在聖彼得堡成立的議會大會召開了3次會議。由60條組成的共同體組成條約的首要措施綱領沒有得到執行。最高委員會和執委會會議討論了各種綱領草案和起草建議計劃草案。所通過的決定受到有關共同體各種官僚機構(執委會、海關委員會和其他機構)文件的限制。
一年過去了,共同體兩個國家的元首需要總結在這個俄白實體中所做的工作。因為沒有取得重要成果,所以俄白兩國總統在1997年3月7日的會晤中簽署了新的條約,該條約要把共同體變成兩個主權國家的聯盟。俄羅斯領導人1997年初給盧卡申科總統寫了一封親筆信,向他追述了實施「改革同步化」計劃的必要性。在盧卡申科政府中,這封信當時造成了炸彈爆炸的效果。白俄羅斯領導層根本不想在沒有必要保障的條件下把自己的部分許可權移交給俄羅斯最高執政階層。
1997年4月2日,俄白兩國總統葉利欽與盧卡申科簽署了俄白聯盟條約,但俄白聯盟章程在當年5月23日才談妥並得以簽署。在條約和章程中,並未規定將俄羅斯政治精英們在文件簽署前夕所積極討論過的那些想法———建立一個現實的聯邦,擁有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議會、考慮到俄白實力差別的跨國機構。還存在另一方案,即白俄羅斯做為一個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方面推翻了上述兩種主張:「我們不能放棄自己的主權。我國憲法不允許這樣做。」不能修改憲法的說法(其實在1996年憲法就被輕而易舉地改動過)將成為替凍結一體化進程辯解的最重要論據。但是,一體化進程凍結的實際原因是白俄羅斯對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所持立場的失望:俄領導人沒有體現出任何意願和能力來向盧卡申科和白俄羅斯執政黨提供維護該國應有地位的保障,以及確保該國精英們在未來聯盟國家中獲得令人滿意的地位。
這一聯盟的實質在於維護每個參加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憲法和國家政權的其它特徵。最高委員會決議根據「一國一票」原則,經雙方同意方能通過,而只有總統才能代表各成員國投票。俄白聯盟執行委員會通過決議時也是按照「一國一票」的原則。這一兩國總統和官僚機關的聯盟註定不能成為一體化深入進程中的火車頭,因為雙方不能解決有關憲法和原則性的問題。事實上,由於沒有形成雙方國家機構間相互合作的基礎,俄白國家體系是不具有生命力的。大多數已成立的聯盟機關的活動空間都極其有限(除統一兩國標准化機構、反壟斷委員會、經濟關系及統計委員會以外)。
1997年條約中的關鍵性條款沒有一條得到履行。根據這一文件,兩年內(1997—1998年)應該形成統一的經濟空間。2001年,這一空間不僅沒有形成,兩國這些年來反而變得更為疏遠,漂向兩個對立的經濟極端。雙方未能建立統一的貨幣貸款體系並為發行統一貨幣創造條件。眾所周知,目前這一任務被推遲到2008年以前完成。條約所規定的、在俄白聯盟內部形成統一法規基礎的內容也未能實現。無論是白俄羅斯,還是俄羅斯,都沒有完成己方所承擔的為使兩國法律一體化而應對本國法律進行修改、使之同步的任務。在1997年底以前使兩國經濟改革的階段和期限同步的方案更是完全破產。聯盟議會經濟政策委員會的工作也遭致失敗。俄白兩國間有價證券協定並未出台,更未付諸實施。其原因在於白俄羅斯領導層堅決反對俄羅斯企業家購買白俄羅斯企業股票。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貨幣信貸和金融體系仍是各自為政,再貼現率、銀行儲備金制度、外匯管制上存在的區別都無法克服。稅收體系方面的差別、各國不同的稅收法典使兩國預算系統難以統一,這就使聯盟跨國聯合計劃不可能完全實現(最初有24項計劃,後來翻了一番,2001年是48個)。包括出納結算業務在內的俄白聯盟金融體制也尚未形成。值得指出的是,俄白聯盟章程第31條規定的建立統一的貨幣發行中心的內容也沒有實現。
在社會領域,兩國仍未確定向公民發放最低社會保障標准,使兩國退休金標准整齊劃一。
一體化的第四階段
俄羅斯與白俄羅斯雙邊關系發展過程的階段劃分可以用第四階段,也就是一體化的當前階段的特點來結束。許多人認為,其起始於1998年12月25日。其他人則認為它是自俄白聯盟國家條約(1999年12月簽署)以及俄白兩國總統在葉利欽當政末期簽署條約實施計劃於去年生效的時間為起點。
對這一看法不敢苟同。上面已經提到,在已經締結的兩國一體化條約中,沒有一個得到完全履行。然而,這不僅沒有阻止,相反還掀起了跨國立法工作中的新一輪熱潮。但這並沒有賦予俄白兩國關系新的內容,一體化進程仍然停留在最初階段。因此,1999年的條約與以前的條約沒有任何原則性差別。其中也規定了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國家機構的原則,以及聯盟各成員國都具有法律主體地位及國際地位的差別(如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不同,它繼續保留無核國家地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條約沒有涉及俄羅斯聯邦各主體的權利。此外,以總統盧卡申科為首的白俄羅斯方面在條約簽署後馬上堅持這一文件具有臨時、過渡的特點。
在俄羅斯大選後,俄白聯盟計劃日後的命運同白俄羅斯境內的政治局勢密切相關。該國2001年最重大的事件是總統選舉。根據白俄羅斯憲法修正案,盧卡申科總統的任期到今年11月截止。白俄羅斯屬於總統擁有全權的極少數歐洲國家之一。因此,此次選舉決定的並不僅是總統的人選,還包括國家新的政治路線。
近年來,總統盧卡申科是白俄羅斯在一體化進程中的代言人。克里姆林宮一向堅定支持的白俄羅斯總統在建立這一獨特跨國聯盟模式的舞台上,一直扮演著主要角色。從政治宣傳角度來說,白俄羅斯領導層能夠在一體化進程中獲得遠遠超過憑借其在後蘇聯疆域上實力和意義而原本具有的政治影響力。此外,盧卡申科傲慢的政治態度和理想令這一聯盟國家的形成沾染了一定的個人色彩。由於盧卡申科公開將自己的政治前途同俄白結盟的思想相連,令人們對一體化進程原地踏步的失望日益增長,對錯誤和失敗所應承擔的責任———有時這並非完全有道理———也主要落到他頭上。但是,盡管如此,俄羅斯一些專家對一體化的成績感到不容樂觀。我相信,俄羅斯對明斯克大選前景的態度將只植根於白俄羅斯的現狀、盧卡申科的白俄羅斯的現狀。
俄白接近的一體化進程並不僅僅取決於國內的社會經濟、政治邏輯,歷史文化傳統,還包括席捲整個歐洲的所有一體化舉措,包括歐盟、北約在內的這類跨國組織的自身發展和壯大。北約東擴從客觀上激起了俄羅斯為維護民主、保障安全和福利狀況的回應。我相信,俄白兩國公民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即西歐的一體化被美化得找不到一絲缺點,而俄白聯盟卻被視為是殘余現象。顯然,俄羅斯人並不總是贊成白俄羅斯總統的一些舉動、他的所有工作方式和方法。但是,這屬於我們無法完全左右的問題。至少是在俄白聯盟完全形成以前不可能。這正是俄羅斯與西方觀點的本質區別。西方完全不明白也不接受後蘇聯疆域上社會和國家的過渡性特徵,要求白俄羅斯完全、無條件地實行民主化,希望在此之後,俄白結盟一事將成為泡影。在俄羅斯,贊同俄白聯合的原因是客觀存在而不是主觀要求的人認為,如果沒有與俄羅斯的完全結盟,在白俄羅斯就不可能出現任何的民主化進程。
或許俄羅斯某些人對以維克大使為首的歐安會白俄羅斯協調小組、美國及其他西歐駐該國使館真正心存感激,因為這些國家過分干預白俄羅斯內部事務———顯然是為在此舉行所謂的「公正和自由」的選舉———其結果只能是推動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結盟。

F. 白俄羅斯大選形勢復雜,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白俄羅斯大選於8月9日已經完成了投票環節,白俄選舉委員會初步統計結果顯示,現任總統盧卡申科以80.23%的得票率穩居第一,在所有選區都取得了勝利。第二名季哈諾夫斯卡婭僅得票8%。大選的最終結果會在19日公布。(金融危機)

當政治僵化,經濟又不景氣的情況下,關於盧卡申科執政能力的質疑也就來了。在反對派看來,盧卡申科應該下台,以交出權力,這樣才能打破政治僵化,推進經濟改革。由於白俄本身處於俄羅斯與西方的緩沖地帶,外部也意圖影響白俄政治走向,讓白俄偏向於己方。這加劇了這次白俄選舉的變數,讓情況更加復雜化。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G. 白俄羅斯為何會出現全國大規模罷工的現象呢

最近白俄羅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事件,引起了國際熱議。白俄羅斯其實是以白俄羅斯族為主體的國家,白俄羅斯族占人口的80%。雖然他們都也叫俄羅斯,但是白俄羅斯人根本不是俄羅斯人的分支。

在8月16號的時候已經有超過20萬的人聚集街頭,是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抗議。成千上萬的反對派支持者聚集在“明斯克-英雄城市”紀念碑前舉行集會,舉行“自由大遊行”抗議盧卡申科通過選舉舞弊當選連任總統。

H. 白俄羅斯為何會全國大規模罷工

自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獲得連任以來,該國接連爆發大規模示威。8月10日,戈梅利州白俄羅斯鋼鐵廠工人首先宣布開始罷工,這成為未來幾天全國范圍罷工的先聲。此後幾天,白俄羅斯全國大型國企爆發罷工潮,多家企業出現全部工人起立舉手宣布自己投給了季哈諾夫斯卡婭,不承認官方公布的選舉結果的一幕。

之後,成千上萬的反對派支持者聚集在「明斯克-英雄城市」紀念碑前舉行集會,舉行「自由大遊行」(March for Freedom)抗議盧卡申科通過選舉舞弊當選連任總統。據《紐約時報》報道,16日估計有超20萬抗議者聚集在首都明斯克街頭,要求總統下台,《衛報》稱之為白俄羅斯史上最大規模的抗議。

(8)白俄羅斯為什麼會陷入危機擴展閱讀

反對黨不接受大選結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白俄羅斯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的代理人奧莉加·科瓦利科娃表示,季哈諾夫斯卡婭競選總部不承認中央選舉委員會的官方數據,因為全國所有地區的選區數據都表明季哈諾夫斯卡婭的得票率為70%~80%。

11日上午,立陶宛外長利納斯·林克維丘斯在自己社交網路主頁上聲明,季哈諾夫斯卡婭已經進入立陶宛。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季哈諾夫斯卡婭本人稱,在選舉完成後,她曾經向中央選舉委員會就大選結果提出申訴。但迎接她的是7個小時的拘留和錄制一段呼籲民眾暫停抗議的強制要求。她還稱,她逃至立陶宛是因為自己的家人受到了當局的威脅。

I. 白俄羅斯公投撤銷無核國家地位,究竟什麼是「無核國家」

無核國家主要指的是沒有核武器的國家。白俄羅斯在公投批准當中的憲法中刪除了白俄羅斯無核地位的條款這一消息出來,西方國家就馬上表示了不會承認公投的結果,其實西方國家承不承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已經簽署了一體化的協議,雖然雙方是兩個國家,但是在安全國防軍事部署方面,其實已經達成了一致。而白俄羅斯公投撤銷無核國家的地位,主要是想要向西方國家證明自己接下來是會有核武器的。在蘇聯解體之後,白俄羅斯是作為繼承人,曾經擁有很多的核彈頭也是當時響當當的核大國之一,但是在和西方國家簽署了不擴散武器之後,白俄羅斯境內的核武器就已經被運出之後,白俄羅斯這個國家也一直沒有在部署核武器,但是因為此次俄烏事件也再次向西方國家發出警告,如果感覺到危機的話是有可能拿回之前屬於白俄羅斯的核導彈進行部署,這樣是能夠發揮一些威懾力的。

最後未來戰略情況到底怎樣發展,目前誰也不清楚,不過既然已經涉及到核武器,那就說明整個局勢還是比較惡劣的。

閱讀全文

與白俄羅斯為什麼會陷入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