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人和蒙古人哪個能喝酒

俄羅斯人和蒙古人哪個能喝酒

發布時間:2022-05-08 15:56:34

㈠ 世界上哪個國家或民族的人最能喝酒

日本人能喝!韓國人能喝,俄羅斯人也能喝,中國人喝酒好象自不量力,同樣的量的話,早就不醒人事了!喝一點就醉、開始說胡話根本不能算是能喝酒.

㈡ 俄羅斯為啥叫戰斗民族俄羅斯男人為什麼都喜歡喝酒

1.歷史原因,經常打仗,主要是說斯拉夫人民風剽悍,勇武好戰,崇拜英雄,保家衛國和侵略擴張都需要戰爭,有車臣人、韃靼人、哥薩克人這樣的好戰族群
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尼古拉二世、斯大林等,都是這樣的人物
西邊是一群天敵,東歐國家和西歐國家、南歐國家,如波蘭、瑞典、法國、德國、土耳其等
近代史上沙俄就是歐洲憲兵,屢次三番武力介入歐洲事務,帶去戰亂兵禍
東邊和南邊的擴張就不必說了吧,150多萬平方公里啊
俄國人幾乎不停在打仗,內憂外患沒完,但是頑強地堅持下來,國家性格都有粗獷直爽的一面
不打仗,斯拉夫人就被西歐國家奴役了
現在的北約堤防和抵制俄羅斯向西擴張影響力,斯拉夫人抵制西方的封鎖,這是無解的矛盾
歷史上,斯拉夫人骨子裡就有蒙古人的好戰善戰之基因。羅斯公國和金帳汗國是其發源歷史上的重要政權集團,俄羅斯自出生起就要打仗,誕生至今作戰無數、 2.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5℃,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俄羅斯的氣候偏低,如果來瓶伏特加之類的,禦寒保暖。

㈢ 俄羅斯人蒙古人那個更強

古代是蒙古人,畢竟成吉思汗的戰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但是現在俄羅斯就比蒙古強太多了。

㈣ 蒙古人現在還和俄羅斯人一樣喜歡喝酒么聽說俄羅斯人喜歡喝酒就因為有蒙古基因

很有可能,畢竟大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以及附屬的白帳汗國)在中、東歐、西、北亞今俄羅斯地域統治了近300年。

㈤ 蒙古族飲酒禮儀

蒙古族飲酒習俗——簡介

蒙古族歷史悠久,是一個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胸懷坦盪的民族,至今保持著一套特有的民族禮儀。酒被蒙古人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所以逐漸形成了飲酒的習俗,其中頗有講究。蒙古族好飲酒,男女喜飲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俠風度。飲酒有未飲先酻(祭祀)的禮數。「凡飲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蒙古族飲酒習俗——款待客人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內蒙古寫下的一首詩中寫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

這首詩非常生動地描繪出草原上的人們用奶酒、手把肉款待客人的場景,展現了蒙古族真誠、豪爽的酒文化。俗話說:「無酒不成席。」蒙古人在設宴歡迎客人時,總是要斟滿酒杯,捧出潔白的哈達,唱起悠揚的酒歌,送去一份美好的祝福,讓人們領略到草原上的人們以酒寄情、以歌結友的胸懷。
蒙古族飲酒習俗——表達情意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常常有酒。酒是表達禮儀的佳品,祭敖包、祭奠、婚喪、得子、壽誕時必有酒。酒是相聚喜慶的首飲,故人重逢、賓客造訪、家人團聚以酒表達情誼。蒙古族給孩子起名、舉行剪發儀式時,都要以酒和手把肉款待親朋好友。孩子的父母也向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敬酒表達謝意。從求婚到舉行婚禮的整個過程中,酒是不可缺少的。蒙古族在正式婚禮之前,由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求婚。這時,小夥子拜見姑娘的父母後,敬獻潔白的哈達,敬酒唱《求婚歌》,表示求婚的意願。求婚過程中,酒是表達意願的媒介。舉行婚禮期間,兩位新人向客人敬酒,表達謝意和敬意。飲酒和敬酒也體現著蒙古族傳統的尊老敬長美德。每逢酒席,年輕人都要給長輩敬酒,並須用雙手敬獻,把酒作為禮物贈送時,只送給長輩。過去講究年輕人不在長輩面前飲酒。在祭祖先或葬禮的過程中,用酒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懷念之情。蒙古族人在結交知己朋友時,雙方要共飲「結盟杯」酒,用裝飾有綵綢的精美牛角嵌銀杯,交臂把盞,一飲而盡,永結友好。

蒙古族飲酒習俗——主人禮儀

蒙古族接待客人講究禮節,歡迎、歡送、獻歌、獻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禮儀程序進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誦。一般敬酒禮儀如下:敬酒者身著蒙古族服裝(頭飾、蒙古袍、腰帶、馬靴),站到主人和主賓的對面,雙手捧起哈達,左手端起斟滿酒的銀碗獻歌,歌聲將結束時,走近主賓,低頭、彎腰、雙手舉過頭頂,示意敬酒;主賓接過銀碗,退回原位;主賓不能飲酒的,要微笑表示謝意,以右手無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額),施禮示敬或少飲一點;主賓飲畢酒,敬酒者用敬酒時的動作接過銀碗,表示謝意;向主賓敬酒完畢,按順時針方向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進行。

蒙古族把酒當成飲品之首。斟酒以滿為敬,這不僅是好客的反映,更是一種祝福的表現。敬酒時,講究著裝整齊,用雙手敬獻或用右手,恭敬虔誠地給客人連敬三杯酒,三杯各有說道:第一杯是感謝上蒼恩賜我們光明,第二杯是感謝大地賦予我們福祿,第三杯是祝福人間吉祥永存。

蒙族有客來必熱情款待,宴飲必備各種酒,獻上純凈的馬奶酒和各種肉、乳食品。主人和客人必須暢飲,「男女雜坐,更相酬勸不禁」,「客飲若少留涓滴,則主人更不接盞,見人引盡則喜」,「必大醉而罷」。他們認為,「客醉,則與我一心無異也。」來客後,不分主客,誰的輩分最高,誰坐在上席的位置。客人不走,家中年輕媳婦不能休息,要在旁聽候家長召喚,隨時斟酒、添菜、續菜。

遇到尊貴客人時,敬酒要實行「德吉拉」扎節:主人拿來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額頭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客人這時一邊飲酒,一邊說些吉祥話或唱歌。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淺烏」,當主人給客人敬茶時說聲「淺烏」,客人如客氣說不喝,主人則以為客人不喝或不好喝,就不再給了。

蒙古族的酒文化中,酒和歌總是相伴的。美酒和歌聲是草原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禮節。婉轉的歌聲融入酒香,讓人心曠神怡;醇香的美酒融入深情的歌聲,讓人開懷暢飲。在歌聲中舉杯,在飲酒中歡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蒙古族在酒席上唱的祝酒歌數不勝數。《金杯銀杯》激越優美、熱情洋溢、節奏歡快。《銀杯》展現了蒙古族高雅的禮節和深情厚誼。《宴會歌》表達了舉杯同慶的心願,讓人們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請喝一杯馬奶酒》
既反映了草原人的真誠,又贊美了家鄉的吉祥聖潔。這些歌,給人愉悅、舒暢的感覺。一首首優美的祝酒歌,讓人們沉浸在歌聲中,即使不飲酒也會被歌聲陶醉。

蒙古人對長輩和客人極為尊重和熱情,所以當長輩和客人上馬、下馬、進門、迎接、送別時,都要敬酒,有時還要唱上一段精彩的敬酒歌。例如送客人上馬時,要敬上一杯「馬鐙酒」,祝願客人喝了酒後腿上有勁,一路順風。

蒙古族飲酒習俗——客人禮儀

蒙古人在敬酒時,也常有「借花獻佛」的習俗。例如當主人敬給客人一杯酒時,客人也可以借主人的酒,敬給其他人,以表達尊敬和友好的感情。不過,蒙古人去作客或是看望老人時,從不空手,往往都要帶上酒或其他食品。
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習慣,主人敬茶時要少喝點,停會兒再喝,不必客氣。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時,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間,先由長者端起來喝,碗內喝完,主人再斟滿,依次輪番飲用。但第二次輪飲時要表演一個文藝節目,之後主客才共同進餐。

客人用雙手或右手接過酒後,不能馬上一飲而盡,而是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上「三彈」,即一是「願藍天太平」,二是「願大地太平」,三是「願人間太平」。蒙古人用酒寄託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和願望。主人敬的三杯酒,客人把前兩杯各抿一抿,第三杯全部喝完。如果客人確實不能喝,將三杯酒各抿上一口,以示對主人的謝意和以誠相待的真情。喝完主人敬的酒後,客人向主人回敬酒,有些地方客人把主人敬的酒喝一口之後,回敬給主人,表示敬意。也有些地方講究敬兩杯酒。
待客時主人經常要唱敬酒歌敬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之不能拒絕。蒙古族認為讓客人酒喝得足足的,才覺得自己心意盡到了,所以主人家從老到少輪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知道客人喝下為止。

蒙古族飲酒習俗——馬奶酒

馬奶酒是蒙古族特有的酒,蒙古語稱為「其格」。馬奶酒被稱為「蒙古八珍」中的「白玉漿」。蒙古族在長期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整套釀馬奶酒的方法、工藝和技術,釀馬奶酒有發酵法和蒸餾法兩種製作方法。用兩種方法制出的酒的味道不同,發酵法製作的奶酒綿軟清醇,蒸餾法製作的奶酒酒性稍烈。發酵法是把馬奶倒入木桶里,用一根專門的木棒攪拌二十分鍾後蓋上桶蓋,靜放一夜。第二天,馬奶開始發酵後,每隔一小時攪拌一次,到第三天馬奶完全發酵後即可飲用。蒸餾法是把發酵的馬奶(酸奶)倒入鍋中,上面坐上酒籠,酒籠上面再坐上小鐵鍋。小鐵鍋下面,要用兩條細繩懸吊一個接酒壇子。釀造時在鐵鍋下面燃干牛糞火,使酸奶慢慢沸騰,蒸汽撲到小鍋底,凝成水珠,掉進下面的接酒壇里。小鐵鍋里要加滿冷水,當水熱到30℃-40℃時,要換一鍋水,如此換上三四鍋水。把接的頭一鍋酒稱為「蘇巴蘇」,將頭鍋酒倒進新注入鍋里的酸奶中,再釀出的酒稱為「阿爾嘉」。如此可以釀到六鍋,第六鍋酒是酒中之精華。釀好的馬奶酒先敬給火神,如火燃燒得旺,證明釀的酒好。再敬給長輩品嘗,品嘗酒的人說贊詞,誇獎勞動成果和酒的品質。釀好的酒,為了留著款待客人或節日期間飲用,要裝入密封的瓷器中,埋在羊圈裡,存放的時間越長味道越美。
馬奶酒是蒙古族祭天地的酒,以示虔誠;是婚宴喜慶、招待客人的酒,以示敬重;也是祭奠成吉思汗的最重要的必備祭品之一。馬奶酒曾是八百年前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詐瑪」宴上的必備酒,也是大清朝時期的貢酒。馬奶酒不僅是款待客人的佳品,也是在賽馬比賽中為奪冠的馬祝福的酒,給奪冠騎手喝的吉祥酒,寄託著美好的願望。

蒙古族飲酒習俗——文化內涵

酒伴隨人們走過出生、婚嫁、死亡等各個階段,滿足了人們祝願、祈求的心願,它以深層的文化內涵豐富了蒙古族文化蒙古族自古就是一個豪放勇敢的民族,他們喜歡飲灑。飲灑、騎馬正體現了這個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他們喝酒講究禮俗,認為「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酒給賓、主帶來了隆重的氣氛,帶來了歡樂,深深表達著蒙古人對賓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誼。因此,蒙古人向客人敬獻醇香的馬奶酒或白酒,被當作是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
蒙古人喝酒十分講究禮俗,身著整潔的民族服裝的蒙古族姑娘,手捧潔白的哈達和銀碗,把聖潔的美酒和甜蜜的歌聲同時獻給每一位客人。客人或本民族之間的親朋好友接受敬酒時,要用右手無名指先到酒盅里蘸一點酒,向天彈一下;再蘸一點酒,向地彈一下;最後蘸一點酒塗在自己的腦門上。飲酒時,蒙古人最喜歡客人一飲而盡。當賓、主雙方進入開懷暢飲之後,耳熱心酣,言暢意激,知心話說不完,酒友情道不盡。逢遇蒙古人生兒育女、婚嫁大事,那種氣氛,那種熱情,會讓人不飲而醉。
蒙古族飲酒習俗——酒歌相伴

祝福酒、洗塵酒、下馬酒、上馬酒……當賓、主沉浸在微酣的愜意里,一支支飽含著深情,嘹亮的、撼動人心的祝福歌,便在人們耳邊回響:「金杯,銀杯斟滿酒,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唱個夠。朋友,朋友,請你嘗嘗這酒純正,這酒綿厚……」「遠方的客人請你不要走,盛情的草原將你留,閃光的銀碗高高舉,請你喝一杯蒙古酒。」與此同時,蒙古人還要端著酒杯,雙手齊額向客人敬獻他們的純朴與真誠。身臨其境,就是不想飲酒的人,也會愉快地干一杯。蒙古包里熱烈地氣氛正是蒙漢人民團結的象徵。

無論在飲「賽林艾爾克」(奶酒)或是在飲「哈爾克」(燒酒)時,他們都要對長輩或客人敬酒。有趣的是在敬酒時,還有許許多多的敬酒歌,表達對長輩及客人的尊重。特別是一些敬酒歌,極為普及,幾乎男男女女的蒙古人都會唱。在敬酒時,一邊唱歌,一邊敬酒,氣氛十分活躍感人。在流傳極廣的一首敬酒歌中,形容用金杯、銀杯和銅杯斟上滿滿的酒,和長輩和客人歡聚在一起的歡樂心情。除此之外,在博爾塔拉、巴音郭楞等地的蒙古人還用古老的民間曲調唱敬酒歌,歌詞一般也不固定,大都用比喻的手法,以借用他們熟悉的山、水、鳥、花卉、湖泊、獸類等,來抒發和表達對長輩和客人的尊敬及思念的心情。歌詞因人而異,很有分寸。
《祝酒歌》歌詞:

金杯銀杯斟滿酒,雙手舉過頭
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個夠
朋友 朋友,請你嘗嘗
這酒純真,這酒綿厚

讓我們肝膽相照,共度春秋
在這富饒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金杯銀杯斟滿酒,雙手舉過頭
載歌 載舞慶佳節,今天喝個夠

朋友 朋友,請你嘗嘗
這酒純真,這酒綿厚
讓我們心心相映,友誼長久
在這嶄新的生活中,友誼長久

此外,在准格爾旗,達拉特旗,還流行著一種勸酒民歌,有四句的,有兩句的,有單人唱的,有男女雙方對唱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燒酒本是五穀水,喝到甚時候也喝不醉。」「陽春三月桃花花開,端起酒盅盅迎客來。」「一盤盤豆芽芽一盅盅酒,情義都在酒里頭。」
這種充滿激情的歌詞多如牛毛。歌詞內容有敘友情道珍重的,有慶「勝利」論「成功」的,有祭天地祭祖宗的,有賀喜祝頌的。綜上所述,飲酒已溶入了禮俗和節日,年節、祭敖包、祭奠、婚喪、得子、壽誕、故人重逢、賓客造訪,家人團聚處處都離不開酒。蒙古人的每一杯酒里,都飽含著草原人一顆滾燙的、熱愛生活的心。

蒙古族飲酒習俗——適度為宜

牧民用馬奶酒治療胃腸道疾患、消化功能減退、肝臟疾患、水腫、壞血病、心臟病、肺結核病、高血壓、神經衰弱、肺部疾患、腰腿病等疾病,療效都很好。
飲酒不僅烘托氣氛,也有娛樂的作用。但飲酒過量對身心健康不利。成吉思汗統一了北方高原上的諸部以後,草原上的生活呈現出了一派安樂祥和的景象,人們常常飲酒娛樂,出現了飲酒過度的現象。成吉思汗聽從母親教誨,發布了禁酒令,並告誡臣民:「喝酒既無好處,也不增進智慧和勇敢,不會產生善行美德。酒會使人喪失知識、技能,成為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飲酒過量,耳目失靈,業績受損,有害無益。」並且以「如果無法制止飲酒,一個人每月可飽飲三次。只要超過三次,他就會犯下過錯。國君嗜酒不能主持大事,衛士嗜酒將遭受嚴懲」的強制性手段來控制人們飲酒。長輩也常以「酒若少喝似甘露,酒要過飲如毒液」,「飲酒莫大醉,大醉傷神損心志」,「不要沉溺於酒,不要被懶惰害」等諺語來教導晚輩。

蒙古族一直提倡「四十歲時只可品嘗,五十歲出頭可以喝一點酒,六十歲才可喝酒取樂」。

㈥ 酒量和人種之間有聯系么

有聯系

白種人比黃種人酒量大

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有的人喝酒「千杯不醉」,而有的人喝一點酒後就情緒激動甚至酩酊大醉?酒量的大小到底與什麼有關呢?醫學專家最近的研究可能會給這一問題提供一定的解釋。

醉酒會損壞神經系統

俄羅斯人的酒精消耗量差不多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個俄羅斯人一年喝掉的酒中至少含有15升純酒精。過量飲酒曾一度造成該國的健康危機,上世紀80年代,原蘇聯人的平均壽命僅為59歲。有研究表明,醉酒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害,尤以視神經損害為重,嚴重的可導致失明甚至死亡。醉酒對肝臟、腎臟及其他組織器官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

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體內的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前者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成乙醛。而後者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人體內若是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地分解酒精,中樞神經就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後,也能很快代謝。在一般人體中,都存在前一種酶,而且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後一種酶的人就比較多。這種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後產生惡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症狀。

易醉酒與基因有關

俄羅斯醫學家最近研究發現,俄羅斯人原本並不容易醉酒,但是許多俄羅斯人身上留下了蒙古人的基因,因而體內酒精的新陳代謝方式就變得跟蒙古人一樣了,比其他歐洲人慢了許多,所以容易醉酒。

俄羅斯衛生部麻醉研究中心的專家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專家們發現,帶有蒙古人基因的志願者血液中酒精濃度比其他人高了一倍,由於體內酒精分解速度慢很多,他們醉得更厲害,表現為站不直,容易激動,思維混亂,情緒突然低落等。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金峰博士說,人的酒量大小與人體基因有直接關系。不同人種及不同地域的人,體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是不同的。總體上說,白種人60%的人是較能喝酒的,黃種人60%的人是不大能喝酒的,而黑種人能喝不能喝的各佔一半。

我國與歐美國家不同,人口中乙醛脫氫酶缺陷所佔比例很大,所以酒量小的人較多。此前,國內的一項調查表明,乙醛脫氫酶缺陷型者,朝鮮族中佔24%,蒙古族中佔44%,壯族中佔45%,侗族中佔48%。另外,從性別看,一般女性比男性占的比例大,從地區看,南方人比北方人占的比例大。所以,男性通常比女性能喝酒,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金峰博士強調,統計數據是在大的范圍內的宏觀描述,其中個體差異也不容忽視。不過,飲酒貴在適量,人的酒量大小各不同,飲者要根據自己的酒量量力而行。若飲酒過量,特別是飲高度酒,就容易喝醉,有害身體,嚴重的會引起酒精中毒而死亡。

晚上喝酒不易醉

據金峰博士介紹,乙醛脫氫酶又分為ALDH1和ALDH2兩種,前者受制於人體基因,既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後者則受後天刺激及後天習慣的影響。金峰博士舉了一個例子:很多平時不喝牛奶的人,突然喝牛奶就會產生胃腸不適、鬧肚子的狀況,這是因為在牛奶消化的過程中,一種叫乳糖酶的物質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放牧人群對牛奶的接受程度遠遠高於非放牧人群,這是因為放牧人群的生活習慣使他們分泌的乳糖酶量大大高於非放牧人群,乳糖酶與ALDH2相同,可通過刺激增加。

近年的研究還證實,上午喝酒要比晚上喝酒容易醉。這是因為人體內乙醇脫氫酶的活性有時間規律,上午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科學研究表明,凌晨2時至中午12時,乙醇在血液中維持時間較長,因而它對中樞神經的影響較強;而下午2時至半夜12時,血液中乙醇濃度下降較快,所以乙醇對中樞神經的影響程度較小。這就是上午喝酒容易醉,而晚上喝酒相對不易醉的緣故。

㈦ 蒙古人為什麼那麼能喝酒

看過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的人,應該還記得年羹繞勸酒的法子:若在座的敬酒不喝,就把敬酒女奴的手砍下來,再不喝,再砍,直到客人喝了杯中酒為止。年羹繞是滿人,不過蒙古人勸酒也是一個路數的,只要你曾經端起過酒杯,且酒量只是一般般的好,那這頓飯你就只能站著進來躺著出去了。

到蒙古族地區旅遊的人印象最深的大概都是歌舞哈達和喝酒了,因為到草原旅遊幾乎都是一個調調:先在遼闊的草原上看風景、然後騎騎馬、看看羊群、最後,無一例外都是進蒙古包獻哈達、吃肉喝酒。今天這樣,明天換個地方還這樣,也可能哈達和歌舞改在蒙古包外面了,不過進蒙古包吃肉喝酒必不可少。蒙古人現在也多開化了,遊客來了,喝酒不喝酒裝裝樣子也就是了,人家也不深讓,不過要是真的以客人身份到了真正的蒙古人家裡,那就沒有飲酒隨意的自由了。

那年我去赤峰,打算到草原人家看看。還沒出發,一行的漢人朋友就囑咐我們到了蒙古人那裡,如果不能喝酒,就千萬不要碰酒杯。當地的習俗,只要是端過酒杯了,不喝醉酒不是朋友。我是女的還能有點優待,男同胞一定是跑不了的了。據說,當地人勸酒最絕的是你不喝他就不坐下,不僅進行下一個節目,有唱歌的人也就不能停,就一直沖著你唱--我的個乖乖,一聽我就打了退堂鼓,後來因故就真的沒去成,現在想來真有點遺憾。

蒙古人不分男女都愛喝酒,不過男人要比女人凶得多。蒙古人游牧四方,多時也見不到一個人影,孤單寂寞加之天氣嚴寒冬季漫長,愛喝酒實在是地域氣候使然---就跟俄國人愛喝酒一樣。

蒙古男人在馬背上便走邊邊喝的很可能就是酒。他們醉到人事不知被馬兒帶回家是常有的事。冬季嚴寒,從馬背上摔下來又無人發現的話,基本上就沒命了。據赤峰當地人講,每年都會有蒙古男人因醉酒而凍死。

㈧ 俄羅斯人都喜歡喝酒,他們都喝不醉嗎

俄羅斯人特能喝酒。他們喝的是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上的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及葡萄酒,啤酒不作為酒類招待客人,對他們而言,啤酒只是平日喝的飲料。斯大林執政時,他們的士兵每天會喝掉100克伏特加酒,借酒打仗沖鋒陷陣不怕死,這就是戰斗民族的風格。

俄羅斯人是相信上帝的,但是他們並不認為天地之初是一片混沌,至少混沌中還有伏特加,在這個極其寒冷的世界上,所有生命,一切源於伏特加,一切歸於伏特加。所以伏特加的俄文意思就是「生命之水」。是一種添加了萃取物,從植物或者化學物品中萃取出來的一種葯劑, 當然,這里萃取物就是高濃度酒精。 在中國,類似的東西也不少,比如跌打酒,就是用用酒精中存放著活血化瘀成分的葯物。

㈨ 世界上哪個民族最能喝酒

英國的民族最能喝酒。
世界各地各民族喝酒排行:
1、英國
英國人愛喝酒,每到傍晚,無論男女,人手一杯,簇擁在街頭小酒吧的周圍。有事沒事地胡侃海侃,直到午夜時分才依依惜別。喝酒,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站著喝酒也是他們最獨特的一張標簽。
2、中國
中國人愛喝白酒,醉了就喝醒酒湯。高興的時候來一杯,痛苦的時候來兩杯。喝酒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交際手段。漸漸的形成中國特有的酒文化。酒與人的命運更為密切,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如生日宴、婚慶宴、喪宴等等以及相關的酒俗、酒禮,成為生活內容。中國人均年酒精攝入量為10.61升,其中男性更是每年喝下酒精13.68升。
3、俄羅斯
俄羅斯民族是世界上最愛喝酒的民族之一,糟糕的是,俄羅斯人不僅愛喝酒,還喜歡醉酒。俄羅斯人平時喝酒比較隨便,只要想喝,可以坐在酒吧或舞廳的吧台上喝;也可以獨自一人倚在城市的某一面牆壁站著喝;也可以提著酒瓶在大街上邊走邊喝。至於下酒菜,也不講究,可以是一塊麵包一截香腸或是一根醬黃瓜等等。
4、法國
法國人釀酒是世界聞名的,法國人喝酒也是驚人的,每個成年人每年的純酒精消費量是三十公升,比起居世界第二位的義大利人的十四公升要多出一倍以上,而占第三位的瑞士人,不過每人平均十二公升。法國人喝酒和英國人喝茶差不多,不分日夜,想起來就喝,在這里酒被當作一種普通的飲料。法國人講,美酒既能給人帶來快樂,又能傷害人,它和女人與金錢一樣。
5、厄瓜多
厄瓜多,原為印加帝國一部分。平日里,厄瓜多人會在凌晨時分去酒吧小酌一番,或者大半夜的跑到街邊小店買瓶葡萄酒,要不就周末下午在球場邊看球賽邊暢飲啤酒或雞尾酒。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6、摩爾多瓦
世界上人均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是摩爾多瓦,人均18.22升。其次是捷克,人均年消費酒精16.45升。緊隨其後的是匈牙利16.27升、俄羅斯15.76升、烏克蘭15.6升。
7、韓國
韓國人愛喝酒不假,韓國男人愛喝酒更是聞名遐邇。「一起喝一杯」也就成了人們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韓國人的酒量實在不小,世界衛生組織不久前發表的報告顯示,韓國15歲以上人均年純酒精消費量為14.4升,繼斯洛維尼亞之後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15歲以上的韓國人人均喝掉1.5瓶威士忌、80瓶燒酒和一百多瓶啤酒,韓國媒介為此報道說,韓國「掉進了酒缸里」,韓國人都成了「酒鬼」。
8、烏干達
烏干達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全世界最高的酒精消費水平都是有著餐酒文化傳統的國家,烏干達15歲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費酒精大約10.93升。
9、德國
喝酒正在成為德國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據德國《世界報》27日報道,德國因飲酒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每年竟有7.4萬人,已經佔了總死亡人數的9%。德國人人均飲酒量是世界平均值的兩倍。在德國18至64歲的人群中,有950萬人存在酒精問題,其中130萬人長期依賴酒精。
10、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酒由來已久。據統計,澳大利亞每8人中就有1人過量飲酒;每天平均有10人死於飲酒過量引發的疾病或事故。更令人擔憂的是,澳大利亞的酗酒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飲酒似乎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國社會福利好,工作之餘,人們常會三五成群聚在酒吧里談天說地;逢重大體育賽事,酒吧更成了熱愛體育的澳大利亞人觀賽的好去處。久而久之,飲酒對澳大利亞人而言已遠不只是一種習慣,而幾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當地人常說的那樣,生活中怎能沒有酒。

㈩ 俄羅斯大多男性都活不到退休,是他們喝酒導致的嗎

一般加上之一,就還有其他,這邏輯一出估計很多人會問我,還有那個民族跟俄羅斯人一樣喜歡喝酒!

答案是蒙古人唄,蒙古人喜歡喝酒是出了名的,冬天長期在街邊看見凍死的醉漢,而俄羅斯這一點也不遑多讓,同樣有無數醉漢凍死街頭!

(天寒地凍不喝酒受不了)

老婆作用可以暖床,伏特加可以暖身啊!

那麼,因酒而產生的疾病就在所難免了!

更何況伏特加還是出了名的烈性酒,這不停喝的情況下,身體棒棒噠的戰斗民族也受不了啊!

據俄羅斯數據統計,俄國每年死亡人口中,因喝酒引發疾病死亡的人數占總數的30.5%左右,著就是一個比較可怕的數字了,十分之三的死亡是因為酒造成的!

這也讓俄羅斯的男性人口平均壽命非常底下成了常態,還提高不了!

原因也很簡單。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人和蒙古人哪個能喝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