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的核潛艇能用多少年

俄羅斯的核潛艇能用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5-08 22:02:04

① 俄國核潛艇現狀是怎樣的

俄國核潛艇部隊,比美國的核動力潛艇要晚,從50年代中期為了在冷戰中對抗美國海軍核動力潛艇?前蘇聯才開始設計建造核動力潛艇已經發展到第四代?

屬於前蘇聯第一代攻擊核潛艇是「N」級核潛艇?「N」級於1955年開工設計,1958年開始服役,是蘇聯海軍首批核潛艇?共建造13艘?長109.7米?寬9.1米?吃水6.7米,水面排水量5000噸,水下排水量5750噸,動力裝置採用一台核反應堆,及兩台蒸氣渦輪機,2軸,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30節,最大潛深300米,武器有10具魚雷發射管?

從這些標准可以看出,它和美國第三代核潛艇水平相當?比美國第一代「鰩魚」級和第二代「鰹魚」級要先進得多?1970年4月,一艘「N」級核潛艇於英國海域進行演習時,失事沉沒?

1965~1990年,前蘇聯又建造了第二代核潛艇——「V」級,「V」級共三種型號?「V-Ⅰ」型共建成了17艘,該級長94米?寬10.5米?吃水7.3米,水面排水量4300噸,水下5300噸,最大潛深600米,動力裝置為2座PW型核反應堆,兩台蒸氣渦輪機?單軸?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32節?

武器有6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線導魚雷?還可以發射SS-N-15反艦導彈?導彈可以在水下20~40米發射,而且該級核潛艇還可以推帶核深水炸彈?

「V-Ⅱ」型於1972—1975建成,該級長98.5米?寬10米?吃水6.75米,水面排水量4600噸,水下5680噸,最大潛深600米,動力裝置為一座核反應堆,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31節?武器有8具533魚雷發射管?

「V-Ⅲ」型共建成了24艘,1978—1990建成,該級長107米?寬10.6米?吃水7米,水面排水量5800噸,水下6000噸,最大潛深600米,動力裝置為兩座PW型反應堆?單軸?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8節,水下30節?

武器有除`6具魚雷發射管外?還可以發射SS-N-15?SS-N-16反艦導彈?SS-N-21對地導彈?它也是前蘇聯第一種使用拖曳聲吶天線的潛艇?

而第三代核潛艇「A」級(又稱「阿爾法」級)於1970—1983年建造,共有37艘?長81.5米?寬9.5米?吃水7.5米,水面排水量2800噸,水下3700噸,動力裝置採用兩台170MW型壓水堆?單軸,功率5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20節,水下43~45節,最大潛深700米,人員為40人?

武器有6具533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SS-N-15及53型魚雷?可以攜帶20枚魚雷及40枚水雷?而且A級最有名的是它是世界上航速最快?下潛深度最深的潛艇?而且人員最少?小巧的外型使它可以在狹窄水域作戰的能力?

繼第三代核潛艇之後?前蘇聯於1978年建成了第四代「O」級(奧斯卡)?「O-Ⅰ」型共有2艘?80年下水,1982年開始服役?

1985年-1993年「O-Ⅱ」級以每年一艘的速度生產?該級寬18.2米,動力裝置採用2座200MW壓水堆和2台汔輪機?雙軸雙槳,功率7?5萬馬力,最大航速30節(O-Ⅰ型)/28節(O-Ⅱ型),最大潛深500米,武器有40度傾斜布置的24具能發射」SS-N-19艦對艦導彈及533?650魚雷發射管各4具?使用SS-N-15型核反潛導彈?

從1984年開始,蘇聯海軍繼「O」級之後建造了「鯊魚」級攻擊核潛艇,它是前蘇聯第四代核潛艇?1985年服役?長110米?寬14米?吃水10.4米?水面排水量7500噸,水下9100噸,動力裝置採用2座200MW型壓水堆及2台汔輪機,單軸雙槳,功率4.76萬馬力,水下最大航速32節,最大潛深400米?

武器有能發射533?650」魚雷發射管各4具?它還可以發射SS-N-15?SS-N-16反潛導彈,及SS-N-21巡航導彈?

而蘇聯的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H」級開始建造於1958年,62年開始服役?武器為HI型攜帶16枚「薩克」SS-N-4型彈道導彈?

20世紀60至70年代為了提高「H」級的生存能力,對其進行了改進,使用SS-N-5型彈道導彈共3枚/每艘?SS-N-8彈道導彈?

第二代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是「Y」級,長129.5米,寬11.6米?吃水8.8米?水面排水量7800噸,水下9450噸,動力裝置採用2座PWR型核反應堆及2台渦輪機,雙軸,功率4.5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27節,最大潛深400米?武器有攜帶16枚「索弗萊」SS-N-6型彈道導彈?共建造34艘,大部分已經退役?

1971年,前蘇聯海軍開始設計建造第三代核潛艇「D」級,首艇於72月服役,長137米,寬12米?吃水8米,水面排水量8750噸,水下10200噸,動力裝置採用與兩座PW反應堆,兩台渦輪機?雙軸功率5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8節,水下25節,最大潛深400米?

攜帶12具「增程索弗萊」SS-N-8型彈道導彈及533魚雷發射管6具,於1975年停建,從1974--1981年前蘇聯又對「D」級進行了改裝,發展了「D-Ⅱ」和「D-Ⅲ」型,攜帶16具導彈發射器,並因此兩種改進型都比「D」級要大一些,「D-Ⅲ」型攜帶SS-N-23型彈道導彈(二級液體火箭,1型為3個分彈頭,2型為單彈頭,3型7個分彈頭,單彈頭為45萬噸TNT當量,多彈頭20萬噸TNT當量/每個)?

第四代彈道導彈「台風」級於1978年開始建造,1984年9月正式服役,共建2艘?長171.5米?寬24.6米?吃水15米,水面排水量18500噸,水下26500噸,動力裝置採用兩座PW330—360MW型核反應堆及兩台蒸氣渦輪機,雙軸,功率8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27節,最大潛深1000米,採用綜合聲吶,衛星GPS導航和無線電導航系統,靜電陀螺慣導系統等?

武器有533?650魚雷發射管各2具外,還攜帶20枚SS-N-20型潛地彈道導彈(固體火箭射程4500海里?偏差大約為650米,7至9枚分導式熱核彈頭,每枚20萬噸級),是世界最大的潛艇?

蘇聯潛艇最大的問題在於,蘇聯核潛艇的安靜性不如美國核潛艇,而安靜性是潛艇生存的最重要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前蘇聯還生產了幾種專門裝備巡航導彈的攻擊型核潛艇,如可發射SS-N-12「沙道克」導彈的「E」級?發射SS-N-7導彈的「C」級?發射SS-N-9導彈的「P」級等等?前蘇聯於1991年解體,俄羅斯成為前蘇聯核潛艇的繼承人?

② 各國核潛艇水下作業時間,美85天,俄45天,中國的數字是多少

航空母艦作為當今世界上水上作戰能力最強的兵器,一直為各軍事大國所重視,可以說航空母艦的軍事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航空母艦就能獨霸海域。為了打破航空母艦的軍事神話,核潛艇就以深海殺手的身份登上舞台,在多次戰役中大放異彩,逐漸為軍事大國所看重,而隨著歷史腳步的行進,核潛艇的作用也由單一的作戰演化為多方面,不僅在軍事中擔當重任,在科研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

③ 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台風」有著怎樣的性能比照如今俄羅斯的核潛艇如何

在1969年,台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製計劃就啟動了,當時的研發代號為「941工程」。所以,台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又被稱為941型戰略導彈核潛艇。

該型戰略導彈核潛艇一共建造了6艘,其中3艘已經退役,2艘正在拆解,1艘已經拆解(TK-202號在1990年下水,不巧的是前蘇聯在1991年解體,該潛艇也沒有服役),只有在1981年服役的TK-208號還仍然在服役。

從台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境遇可以得出:「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任何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是鏡花水月」,這樣一個結論。

台風級作為前蘇聯當時威懾能力最強的戰略導彈核潛艇,迄今為止,已經服役了40年。從今天的眼光看起來,其性能依然很先進,仍然令絕大部分國家望其項背。

④ 誰有俄羅斯維克托級(V級)核潛艇各艇服役艦隊 服役時間的資料

V—Ⅰ型首艇1965年開工,到1974年共建16艘。但由於可靠性差,最後兩艘已退役,並有一艘艇曾於1985年在為反應堆更換燃料時發生事故。 V—Ⅱ型潛艇是V—Ⅰ型的改進型,從1972年~1978年共建有7艘,可能已經全部退役。 1978年~1992年,V—Ⅲ型共建有26艘。 這是潛艇資料 維克托級,簡稱 V級,是前蘇聯海軍發展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部隊的主力,共有47艘在役,分屬於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由於不斷改進,V級潛艇共有V-Ⅰ、V—Ⅱ和V-Ⅲ三種型號。 V-Ⅰ型是維克托級的原型,是專為執行反潛反艦任務而設計的,是前蘇聯第一艘採用美國「大青花魚」潛艇水滴形艇型和新型核反應堆的潛艇,並且是前蘇聯首次在外殼體敷設60毫米厚消聲瓦的核潛艇。V—Ⅰ型首艇1965年開工,到1974年共建16艘。但由於可靠性差,最後兩艘已退役,並有一艘艇曾於1985年在為反應堆更換燃料時發生事故。V-Ⅰ型潛艇長94米,寬 10.5米,吃水 7.3米;水上排水量4400噸,水下排水量5300噸;水上航速18節,水下航速32節。為增加航速,其動力裝置採用了2座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並有兩個5葉螺旋槳。艇上的主要攻擊武器是6具533毫米艏魚雷發射管,可發射總數為18枚的 SS—N—15反潛導彈和53型魚雷。 V—Ⅱ型潛艇是V—Ⅰ型的改進型,從1972年~1978年共建有7艘,兩型艇最大的區別是,V-Ⅱ型為增大魚雷和導彈的儲存空間,艇長增加到103米,水下排水量也因此增加到5800噸。為使潛艇能發射威力更大的SS—N—l6反潛導彈和65型魚雷,V—Ⅱ型將艇首魚雷管中的4具改裝為650毫米魚雷管。V-Ⅱ型潛艇還首次在原有慣性導航系統的基礎大加裝了「桑塔拿」衛星導航系統,並增加了潛艇的定位精度,同時也使艇上武器能更為准確地攻擊目標。 V—Ⅲ型潛艇則在V-Ⅱ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進攻能力並降低了雜訊水平。艇上加裝了SS-N-21「桑普森」對地攻擊潛射巡航導彈,該導彈從533毫米魚雷管發射,射程可達3000千米。除在艇殼外敷設消聲瓦外,V—Ⅲ型還綜合採取了其他降噪措施,使其雜訊水平從V—Ⅰ型的160分貝降為130分貝,達到美國「洛杉磯」級潛艇雜訊水平的上限。1978年~1992年,V—Ⅲ型共建有26艘,由於進行了多項改裝,其長度和排水量分別進一步增至107米和6300噸。 「維克托」級這三型潛艇的主要不同點就在於所裝備的武器,而在其他方面,如潛深(400米)、人員編制(70人)、動力裝置,以及艇上水聲設備、電子設備等則無太大區別。

⑤ 俄羅斯的台風級核潛艇還有幾艘在服役啊。

俄羅斯戰略核潛艇現已僅存12艘,其中「台風」級1艘,「D-Ⅳ」級6艘、「D-Ⅲ」級5艘,而「D-Ⅲ」級的最後一艘將於2005年底退役。在1990年後期經過大修之後,「台風」級首制艇於2000年10月被命名為「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並於2002年6月26日被拖離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修理車間。據新聞媒體報道說,在紀念儀式舉行之後,該潛艇又被拖回廠內。經過整修後的「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戰略核潛艇於2002年底重新服役,用作新的BULAVA-30型潛射戰略彈道導彈的試驗平台。據悉,這艘核潛艇在2005年前將不能用於作戰巡邏,屆時「台風」級惟一一艘可作戰巡邏的「謝維爾斯塔爾」號可能已經退役。

⑥ 俄國有多少核潛艇

俄羅斯有多少核潛艇呢?

俄羅斯海軍目前到底有多少艘現役核潛艇?瀚海狼山認為,這還真不是一個容易說清楚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前蘇聯時期建造的核潛艇數量龐大,但是保留至今的卻不多。前蘇聯的第一艘核潛艇於1958年服役,到2018年,蘇聯和俄羅斯共建造了17個級別29個型號255潛艇,其中包括7級11型92攻擊核潛艇,4級9型92彈道導彈核潛艇, 4級7型6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及2級2型5艘輔助核潛艇。蘇聯和俄羅斯已建造核潛艇的數量佔世界核潛艇總數的一半還多,堪稱一直是核潛艇生產的「大戶」,其型號之多,數量之大,連美國都比不過。美國到今天一共建造了大約200艘核潛艇,比蘇聯和俄羅斯少了50艘以上。

而蘇聯解體後至今27年,俄羅斯時代建造的新型核潛艇數量遠遠少於前蘇聯時代的建造數量。而蘇聯解體後的經濟困頓狀態,導致絕大部分核潛艇都堆在海港二十年一動不動,因此這些核潛艇大部分已經報廢。

到了俄羅斯時代,最近十幾年經濟狀況也是起起伏伏,非常的不穩定,個別核潛艇甚至出租給國外賺外匯,因此現在俄羅斯海軍還能拿來出海作戰的核潛艇的真實數量,也是很不穩定的。根據最靠譜的美國海軍數據中心的統計,俄羅斯現在還能進人的所有新舊核潛艇都算上,絕不會超過40艘,實際現役能作戰的所有核潛艇,最大值不超過36艘!

具體分布如下:

1,SSBN,即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一共10艘,9艘處於現役狀態,目標是最終達到13艘,基本和美國現役的14艘看齊。這總共的10艘又分為4個型號。

北風之神新型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艘;

德爾塔4型老式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4艘;

德爾塔3型老式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1艘;

台風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1艘。

2,SSGN,即巡航導彈核潛艇,一共8艘,都是奧斯卡2型。

3,SSN,即核動力攻擊核潛艇,一共18艘,其中又連新帶老分為4個型號:

亞森級新型攻擊核潛艇2艘;

阿庫拉1、2、3型共10艘;

賽拉級,也就是梭魚級鈦合金攻擊核潛艇3艘;

勝利3型老式攻擊核潛艇3艘。

由於油價下跌,經濟常年不振,俄羅斯海軍目前的整體狀況相當不佳,水面艦隊嚴重萎縮,只能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水下潛艇的建設上,但是仍然無力維持40艘核潛艇的艦隊規模。所有核潛艇的總數量已經不到美國海軍現役規模的一半。

現在俄羅斯核潛艇和美國核潛艇艦隊的最大差距就在先進攻擊核潛艇的數量上,而且有越拉越大的趨勢。若俄羅斯核潛艇的總數量下降到30艘以下,將首次跌出世界核潛艇的前兩名。就看俄方新艇的建造和服役數量,能不能趕上舊艇的淘汰速度。

⑦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性能怎麼樣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為俄羅斯寄予厚望的最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於2006年下水。

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技術指標如下:水面排水量14720噸,水下排水量17000噸,艇體尺寸長為171.5米,寬13米,吃水10.5米,水面最大航速12~16節,水下最大航速26~27節,最大潛深450米,安全工作深度400米,人員編制130人。

艇體採用水滴型的流線造型,與971型阿庫拉級相似。這種外型結構能夠在保證水下高航速的同時,減少艇體與水流之間的摩擦,降低航行時的噪音。

北風之神的主動力裝置為1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和2座汽輪機,雙軸推進。其中OK-650型壓水反應堆也是台風級的主動力裝置,最大功率為380兆瓦,汽輪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74570千瓦,強勁的主動力裝置使得該級艇的最大水下航速達到27節,水下機動性能超過美國的俄亥俄級。另外還裝有兩個低噪音推進電動機,用於水下低航速時的安靜航行。

水下安靜性能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核潛艇的詬病,也直接影響著俄核潛艇的水下生存和對抗能力。俄羅斯的技術人員一直以來都在為此孜孜不倦的努力著。在阿庫拉和奧斯卡等上一代核潛艇降噪成就的基礎上,設計人員花了很大力氣,將北風之神的水下靜音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

首先北風之神的艇體表面貼敷了厚度超過150毫米的高效消聲瓦,同時主機等主要雜訊源安裝了整體浮筏式雙層減振基座及隔音罩,艇內機械裝置也進行了降噪設計,設計人員還在消除紅外特徵、磁性特徵、尾流特徵等方面都採取了一些獨到的隱形措施。

在國際上大多數下一代新型核潛艇均採用新式的泵噴式推進器的時候,俄羅斯卻絲毫沒有理會國際潮流的變化,在其最新型的885型北德文斯克級攻擊核潛艇上依舊採用傳統的7葉大側斜螺旋槳,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同期建造的955型北風之神應該也不會採用泵噴式推進器,而沿用傳統的螺旋槳推進裝置。

但可以肯定地是其航行時噪音要小於上一代潛艇,北風之神的水下航行噪音僅為108分貝,比一向以靜音聞名的美國俄亥俄級的110分貝還要小,而俄羅斯上一代的台風級水下航行噪音為115~135分貝。

潛艇水下噪音每減小6分貝就可使敵人被動聲納的探測距離縮短一半,一旦潛艇自身噪音降到90分貝,那麼海洋背景噪音就可以完全掩蓋潛艇行蹤。美國海軍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聲納系統無法在遠距離上及時准確地發現北風之神。

作戰性能

在主要作戰性能指標上,北風之神級比台風級要有很大提高,有些方面甚至要優於美國俄亥俄級,主要表現在:

戰略導彈方面。北風之神級首艇上裝有16個導彈發射筒、12枚「圓錘」洲際導彈,射程1.1萬公里以上,導彈艙設在指揮台圍殼之後

。而後服役的同型潛艇將完整配備16枚「圓錘」M戰略導彈。而美國的俄亥俄級所配備的「三叉戟-II」型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只有1.12萬公里,且每枚只載8個彈頭,小於「圓錘」M的10個彈頭數量。因此戰略導彈作戰能力上北風之神略勝一籌。

常規自衛武器方面。北風之神裝備了4至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16枚魚雷和SS-N-15型反潛導彈,同時還配備了SA-N-8型近程艦空導彈,自身防衛作戰能力相當強悍。

俄海軍還在考慮將來裝備速度達200節的「暴風」高速魚雷,這種魚雷不僅能有效地反潛,而且也能反魚雷,一旦真正裝備,那無疑將會是對手的夢魘。

電子系統方面。由於歷史原因,蘇聯在電子工業方面始終與西方等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差距較大,電子系統落後嚴重製約著蘇/俄核潛艇的發展。但是俄羅斯設計人員在北風之神潛艇的電子作戰系統上下了很大功夫,大大縮小了與西方先進水平的差距。

艇上安裝了一套「公共馬車」型作戰控制指揮系統和一套「斯卡特」型綜合聲納系統,後者包括艇艏聲納、舷側聲納和拖曳線列陣聲吶。同時整艘艇的設備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艇員人數比台風級的163人大幅減少,與俄亥俄級的134人接近。

從整體戰術技術指標上看,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達到了俄海軍的基本作戰要求,趕上並略領先於美國俄亥俄級潛艇,能夠替代體積龐大、效費比不高的台風級承擔戰略核反擊的重任。

研製歷程

在北風之神研製之初,蘇/俄海軍高層就下達了配套的潛射彈道導彈研製計劃,研製工作在原有的PCM-52「鱘魚」基礎上進行,計劃代號「小帆船」,研製單位是著名的馬克耶夫設計局。蘇/俄海軍認為:己方在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多以液體燃料推進劑為主,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固體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由於結構簡單、重量輕和便於儲備保管等因素已經成為世界強國海軍潛射彈道導彈發展的方向。

裝備台風級的SS-N-20雖然是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但是其高達100噸的重量要比美國「三叉戟」導彈多了近40噸,推力卻要小30%,最大射程僅為9000公里,突防能力也要低於「三叉戟」導彈。

整體看來,蘇/俄固體潛射彈道導彈要比美國落後5年左右。這對於誓與美國一較高下的紅色帝國是難以忍受的,因此高層下達的SS-N-28的性能指標要求相當苛刻:發射重量不能超過100噸,要盡量達到「三叉戟」導彈的標准,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射程要達到10000公里,並且須具備較強的末端突防能力和較高的命中精度。

為了配合試驗,俄海軍將一艘台風級核潛艇(「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改裝為試驗艇,計劃一旦完成試驗,就對其餘5艘台風級進行改裝並把導彈安裝在研製之中的北風之神上

參與競標的有兩家機構:馬克耶夫設計局和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其中後者為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研製了赫赫有名的「白楊」及「白楊-M」陸基戰略導彈。

雙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的設計方案,即在陸基「白楊-M」導彈的基礎上,研發可與「白楊-M」通用70%零部件、並能滿足俄軍技術指標要求的新型導彈。

考慮到「白楊」及「白楊-M」導彈有非常高的試射成功率,同時新導彈可與陸基導彈通用大部分零部件,能夠節約研製成本、縮短研製時間、減輕日後維護負擔。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沒有研發過潛射彈道導彈,經驗不足。經過慎重仔細研究,俄國防部仍然決定將新導彈的研製計劃交予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項目代號為「圓錘」,總設計師為著名的「白楊-M」之父尤里?索洛莫諾夫。

需要指出的是,圓錘與「白楊-M」雖然有著技術聯系,但前者不是後者的簡單復制,由於潛射和陸基的不同技術要求,它們分屬於兩種不同的武器系統。

在新導彈研製計劃下達的同時,俄海軍司令庫洛耶多夫大將在1998年9月指示「紅寶石」中央設計局按照圓錘導彈的設計方案和技術指標對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重新設計。

雖然獲得了圓錘導彈的研製合同,但是由於經費過於緊張,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一直沒有獲得任何研製經費,因此進展十分緩慢。圓錘導彈的研製資金全部足額發放,研製進入加速軌道。經過索洛莫諾夫率領的設計小組的艱苦努力,圓錘導彈設計草案在2000年通過驗證後很快就於2004年進入原型彈模擬試驗階段。

2004年底,TK-208潛艇在白海進行了圓錘導彈模型的水面及水下發射試驗並取得了初步成功。2005年9月27日21時22分,這艘潛艇在白海海域水面,試射圓錘導彈,導彈飛行了6000公里後准確命中了位於堪察加半島庫拉靶場上的靶標。

同年12月21日,TK-208潛艇在同一地點水下發射了一枚圓錘導彈,成功命中目標。前幾次的成功試驗讓俄海軍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但好景不長,2006年9月7日、10月25日、12月24日在白海海域進行的連續三次水下發射試驗均未能成功,導彈在發射數分鍾後均偏離軌道墜入大海。試驗失敗後,反對聲浪四起:一方面導彈試射的花費過高,俄羅斯不能再往一個沒有希望的項目上投入資金了;

另一方面導彈的陸海通用性是最有爭議的,目前幾乎所有核大國的潛射彈道導彈都是專門研製,原黑海艦隊司令巴爾金上將就公開指出:「導彈彈頭以及設備艙確實可以統一,但其他系統就不同了。

雖然外界非議頗多,但俄高層還是選擇了支持圓錘項目,主要是因為北風之神很快就要服役並承擔作戰任務,不能到最後出現有艇無彈的尷尬局面,圓錘無論如何也要研製成功。

2007年將成為圓錘導彈關鍵的一年,俄高層已經給海軍和設計局下達了死命令:只能成功,不許失敗。而俄國防部已決定將該導彈的發射試驗次數增加至15次,確保導彈日後服役的可靠性。

圓錘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借鑒了白楊-M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經驗,具有突防能力強和圓概率誤差較小等特點。該導彈與白楊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為10000公里。

圓錘洲際彈道導彈仍然採用三級火箭助推,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劑。與液體燃料火箭導彈相比,圓錘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更長的待命時間,在接到發射命令後數分鍾之內便可以發射。新導彈的發射重量可能略低於白楊,白楊導彈的發射重量為47噸,估計圓錘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重量接近40噸。

新導彈的載荷為一枚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為了能夠突破美國的BMD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在設計彈頭時採取了多項措施,如加裝防輻射及電磁干擾的防護罩,增加誘餌裝置等。

另外,俄羅斯還為圓錘洲際彈道導彈研製了分導式彈頭,一般可攜帶6枚,如果減少誘餌數量的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數量可以超過6枚。圓錘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段安裝有PBV助推系統,由它負責控制投放彈頭,這些彈頭通過自帶的慣性導航系統和「格羅納斯」(類似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定位。彈頭的命中精度達到350米,但令人奇怪的是,這一精度要低於俄羅斯其他先進導彈的精度,如「白楊」的命中精度為21.9米。

關於白楊M陸基彈道導彈:該導彈長22.7米,直徑1.95米,導彈發射重量47.2噸,投擲重1200千克,飛行距離超過10000千米,核裝葯的准確當量雖未公布,但根據某些信息可以確定,彈頭爆炸當量約為55萬噸。

有限海基核力量

對於俄羅斯而言,北風之神的服役象徵意義要更大於現實意義。毫無疑問,它是俄羅斯在經歷十餘年低谷之後,重築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的里程碑。但北風之神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俄羅斯的海基核威懾力量。

首艇雖然已經開始海試,但圓錘導彈是不可能在今年裝艇使用的。莫斯科熱學技術研究院首席導彈設計師尤里?所羅莫諾夫就公開宣稱「照原計劃在2007年將這種導彈部署到一線部隊,這種可能性已經變得微乎其微」。

根據俄海軍的時間表,第二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才能交付俄海軍,而第三艘則要等到2012年才能完工。

雖然俄羅斯計劃在2017年前建造8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但是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的專家們卻不相信這一點。羅伯特?諾里斯和漢斯?克里斯滕森認為,如果建設仍按現有速度進行,那麼最後一艘北風之神要等到2026年才能服役,與第一艘北風之神潛艇安放龍骨的時間相差30年之久。

他們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支北風之神核潛艇艦隊在規模上將與英國或法國的戰略核潛艇編隊相似——大約由4艘戰略核潛艇組成。而且即使8艘北風之神全部順利服役,比不上美國現有的14艘的規模,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將是一支規模有限威懾力量。

這與俄羅斯未來追求非對稱的有限威懾的武裝力量發展戰略是相吻合的。或許,我們應該適應一個只擁有有限國家利益,追求有限戰略目標的俄羅斯。聖安德烈旗指引下的俄羅斯海軍不是,也不再可能是當年稱雄大洋的紅海軍。北風之神或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但俄羅斯已經不準備再把洲際彈道導彈對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了。

⑧ 核潛艇水下執行時間,美國83天,俄羅斯50天,我國是多少

因為地球的絕大部分是海洋,所以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成為大國強國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在進入新世紀之後由於全球化的加深,海軍的地位在軍隊中變得更加的重要。而除了常規軍事的組建需要強大的海軍之外,在核武器出現之後因為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需要,核潛艇成為了海上核打擊力量的主要武器,所以海軍成為了現代國家主要發展的兵種之一。

在核潛艇的威懾下,核武器的作用能更好的發揮,但是核潛艇只有在深海中游弋的時候才會讓其它國家忌憚,所以能在水下待多久,也成為了判斷核潛艇性能的最關鍵的指標之一。那中美俄三國的核潛艇,能在水下潛航多久呢?

⑨ 核潛艇的續航能力一般有多久

樓上的說法很對,本人補充下,這個也要取決於哪個國家的核潛艇,我國的核潛艇一般就是30天,比較多的時間為45天,我國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普遍毛病就是機械震動過大,換氣效果不好,能效比不高,噸位小,攜帶補給一般,還有核輻射的問題,我國的核潛艇整體出航的密度不大,維護的時間比較多,這個和美國俄羅斯的差距滿大,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的核潛艇,一般都是60天戰備航行,極限部署90天,優先考慮就是飲食問題,這也是國情的問題,歐美的核潛艇自動化高,艦體大,人員也相對少,換班頻率高,樓上的說法在這點過時了,現在美國和俄羅斯基本是人員換3班,1班人在崗位上職守,1班人睡眠,1班人吃飯休閑娛樂,很少國家還在使用換人不歇船的體制了,而且這種輪換體制不適合核潛艇,這種高價格的精密武器也需要休息啊,一般隨著人員回港休息,核潛艇也關閉反應堆,接通基地的其他電源為潛艇供電,維護是必然的

⑩ 俄羅斯研發的「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其性能如何

蘇聯在解體之後,雖然整體的實力有所下降,但是俄羅斯至少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繼承了70%左右的蘇聯科研實力和軍事裝備,所以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特別是在核潛艇方面,俄羅斯的實力一直都是處於世界頂尖水平,目前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也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聲納無法監測,位置無法確定

新西伯利亞號在北方造船廠下水之後,俄羅斯的核潛艇更新換代便已經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有部分美國媒體認為這艘核潛艇將是全世界最為先進的水下殺器,也可能會成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為可怕的對手。

新西伯利亞號同樣採用了無法被聲納檢測到的新技術,所以在作戰時攻擊敵方水面軍艦以及戰略核潛艇,在無法確定具體位置的情況下,是對對方極大的威脅,因此這艘核潛艇強大的作戰能力,便是俄羅斯海軍重要的砝碼。俄羅斯近20年來持續不斷的研究並擴大核潛艇的規模和技術水平,有著如此強大的核潛艇,俄羅斯的安全和利益勢必得到保障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的核潛艇能用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1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