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有哪些艦隊
俄羅斯:
俄羅斯有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北方艦隊和裏海艦隊。
一.俄羅斯太平洋艦隊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太平洋艦隊前身是俄國遠東海軍,組建於十八世紀初。
1731年,俄國成立了鄂霍茨克區艦隊。1856年,鄂霍茨克區艦隊進行改編並改名為西伯利亞區艦隊。1932年,蘇聯重組遠東海軍,後來成為太平洋艦隊的基幹力量。1935年,遠東海軍改組為太平洋艦隊。
1945年,太平洋艦隊擁有各種艦艇430餘艘,飛機1500餘架。到20世紀70年代,其總兵力達13萬人,各種艦艇約700艘,包括2艘航空母艦和各種潛艇110艘,及護衛艦等水面作戰艦艇90餘艘,另外還有作戰飛機數百架。
太平洋艦隊在保衛國家、抗擊侵略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是一支榮譽艦隊。衛國戰爭期間,艦隊有10多萬名官兵編入各海軍步兵旅,參加了莫斯科會戰、伏爾加河會戰、高加索會戰等著名會戰,為最終取得戰爭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對日作戰中,艦隊航空兵對敵人的海軍基地、機場和其他軍事目標實施突擊,圓滿完成任務。艦隊曾有3萬余名海軍官兵、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隊員因戰功卓著而榮獲勛章和獎章,其中43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1965年5月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命令,授予太平洋艦隊紅旗勛章。
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擁有兵力約6萬人、導彈核潛艇18艘、核攻擊潛艇17艘、常規動力潛艇14艘、導彈巡洋艦4艘、導彈驅逐艦10艘、導彈護衛艦40艘、其他各型艦艇近40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70多架。
二.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
波羅的海艦隊是人員及艦艇數量最少,實力最弱的一支艦隊。該艦隊所在地波羅的海位於前蘇聯西部,是與西歐聯系的重要門戶。
1991年9月,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宣布獨立後,迄今一直未提出分割波羅的海艦隊的要求,估計實力不會下降多少。但是,由於上述3個國家獨立,原屬波羅的海艦隊的10個主要基地減少了6個,這將嚴重影響艦隊未來發展。
據外國軍事觀察家估計,現在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作戰兵力計有:常規潛艇10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20艘,其他各型水面艦艇約250艘,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200架。上述兵力較以往前蘇聯時代雖已經大為減少,但是在波羅的海區域各國中,波羅的海艦隊規模及作戰能力仍做視群雄。
三.俄羅斯裏海艦隊:
裏海艦隊是裏海地區最大的艦隊,艦隊司令部在阿斯特拉罕,現任司令尤里·斯塔爾采夫海軍中將,各類艦艇總數達90餘艘,約2萬人,大致構成情況是:1支水域護衛艦支隊(1艘導彈艦,2艘導彈艇,4艘快艇)、1支海域護衛艦支隊(1艘獵雷掃雷艦,18艘掃雷艦)、1支保障船隻支隊、1支救援船隻大隊、1支水文地理船隻大隊、1支獨立岸防導彈大隊、1個地效飛行器基地。
四.俄羅斯北方艦隊
艦隊司令部設在北莫爾斯克市,現任司令米哈伊爾·阿布拉莫夫海軍中將,艦隊編制人數不詳,構成如下:2個核潛艇分艦隊(43艘各型核潛艇)、1個戰役分艦隊,即大西洋分艦隊,下轄兩個水面艦艇總隊,有1艘重型航母巡洋艦,3艘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1艘導彈巡洋艦,5艘艦隊驅逐艦,6艘大型反潛艦。
科拉區艦隊
北方艦隊科拉區艦隊下轄1個登陸艦支隊、1個潛艇支隊、1個導彈艇支隊、1個水域護衛支隊、1個掃雷艦支隊、1個基地掃雷艦支隊、1個偵察艦支隊、1個保障支隊。
白海海軍基地
白海基地有2個在造和維修艦艇支隊,1個水域護衛艦大隊,3個海軍船隻修理廠。
五.俄羅斯黑海艦隊
黑海艦隊司令部在塞瓦斯托波爾,現任司令弗拉基米爾·馬索林海軍上將,編制人員約1.8萬,構成如下:1個水面艦艇總隊(下轄1個反潛艦支隊,1艘導彈巡洋艦「莫斯科」號,2艘大型反潛艦,3艘導彈艇)、1個登陸艦支隊(7艘大型登陸艦)、1個獨立潛艇大隊、1個水域護衛艦支隊(6艘小型反潛艦、5艘小型掃雷艦)、1個導彈艇支隊(2艘導彈艦、3艘小型導彈艦)、1個偵察艦支隊、1個維修艦支隊、1個艦隊保障支隊
❷ 俄羅斯的10510型破船冰何以堪稱領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航天武器,俄羅斯的航天武器是由俄羅斯的航天國家總局,研究出的“10510型破船冰。”一聽到這個名字大概可以得出,俄羅斯所研究的船隊,就是為了破冰。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俄羅斯願意花費大量的金錢去修建一艘破冰船呢?
破冰船不只是表明上的作用,還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
❸ 俄羅斯有幾個艦隊
俄羅斯海軍有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四大艦隊和裏海區艦隊。
俄羅斯聯邦海軍艦隊(ВМФ)簡稱俄羅斯海軍,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俄羅斯海軍的船隻的國際編號為RFS。俄羅斯是傳統的海上強國。自1696年海軍組建以來,俄羅斯海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北方艦隊,是俄羅斯海軍的一部分,該艦隊最早是由沙皇俄國時期規模較小的北冰洋艦隊(或譯北極圈艦隊),後在蘇聯成立,北冰洋艦隊擴編並改名為紅海軍北方艦隊,並在蘇聯時期逐漸擴大成為蘇聯五大艦隊之中規模和實力最大的海軍艦隊。後蘇聯解體,北方艦隊由俄羅斯聯邦繼承,盡管俄海軍在蘇聯解體之後實力大大降低,但現在仍為俄羅斯最強大的艦隊。無論是蘇聯時期還是當前,北方艦隊的活動范圍涵蓋了整個北極圈,北大西洋以及加拿大周圍水域。
太平洋艦隊,蘇聯時期的紅旗太平洋艦隊(俄語: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Тихоокеанский Флот),是俄羅斯海軍的一部分,駐扎在太平洋,任務是保護蘇聯及後來俄羅斯的東亞邊界。艦隊的總部是海參崴,在堪察加半島上的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是另一個重要基地。在蘇聯時期太平洋艦隊的總指揮也負責管理和命令蘇聯的印度洋艦隊以及印度洋內的艦隊基地。
波羅的海艦隊蘇聯海軍高級戰役戰略聯合編隊,是蘇聯四大海軍艦隊之一。其前身是北方戰爭中創建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黑海艦隊(俄語:Черноморский Флот)是俄羅斯(蘇聯)的一支海軍艦隊。這支艦隊的行動范圍是黑海和地中海,它在黑海和亞速海有多個基地,主基地是克里米亞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使用這個港口作為自己的軍事基地,每年俄羅斯向烏克蘭交納一億美元作為基地的租金。在過去十幾年中黑海艦隊駐扎問題導致多次兩國之間的外交沖突。在2010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和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達成協議,烏克蘭同意把俄羅斯黑海艦隊在烏境內駐扎的期限延長25年,從原定的2017年延長至2042年,並在該期限屆滿後雙方有權選擇是否再延長5年。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發生以後,整個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版圖,塞瓦斯托波爾的俄黑海艦隊可以名正言順的永久駐扎.
裏海獨立區艦隊司令部設在阿斯特拉罕,總兵力2萬人,下轄1支水域護衛支隊(1艘導彈護衛艦、2艘導彈艇和4艘快艇)、1支海域護衛艦支隊(1艘獵雷掃雷艦和18艘掃雷艇)、1支保障船隻支隊、1支救援船隻支隊、1支水文地理船隻大隊、1支獨立岸防導彈大隊和1個地效飛行器基地。
❹ 俄羅斯海軍的波羅的海艦隊
十二世紀,諾夫哥羅德人的艦船首次出現於波羅的海(當時稱為瓦蘭海)。立窩尼亞戰爭(1558—1583)期間,俄國的私掠船隊(私人武裝船)曾同瑞典和波蘭—立陶宛的私掠船作戰。1658年,俄國政府在德維納河畔的科肯豪森開始建造軍艦,以便在波羅的海作戰。後來,根據卡迪斯和約(1661),科肯豪森劃給瑞典,因此,俄國只好把軍艦燒掉。1702年10月,俄國的槳船隊和陸軍部隊在彼得一世指揮下攻佔了瑞典的諾特堡要塞(施呂瑟爾堡,今彼得要塞),1703年5月又攻克涅瓦河上的第二座要塞——尼延尚茨。於是,俄國打開了進入波羅的海的門戶。1703年5月建立了聖彼得堡,同年秋季修築喀琅施洛特炮台,為建立喀琅施塔得海軍要塞(1724年後為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奠定了基礎。1704年在彼得堡創建兵船修造廠,該廠後來成為俄國的造船中心。北方戰爭期間,在波羅的海艦隊協助下,俄軍攻克維堡要塞、雷瓦爾、佩爾諾夫、里加、赫爾辛福斯和奧布等港口以及蒙海峽群島。在漢科角海戰、厄塞爾海戰和格倫加姆附近作戰中,波羅的海艦隊均獲勝利,使俄國在波羅的海站穩了腳跟,並成為海軍大國。到1722年,波羅的海艦隊已擁有帆船130艘(含戰列艦32艘),槳船近400艘。艦隊當時採用終身服役的募兵制補充兵員。艦隊的指揮由海軍院負責,只在戰爭期間才臨時委派艦隊司令。彼得一世在位時,在海戰中功績卓著的海軍將領有:阿普拉克辛、謝尼亞文、戈利岑和戈洛溫。七年戰爭(1756—1783)期間,波羅的海艦隊封鎖了松德海峽以阻止英國艦隊進入波羅的海,進行了戰役運輸,參加了攻佔梅梅爾和科爾貝格的作戰。十八世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初的俄土戰爭期間,波羅的海艦隊組建了幾個分艦隊,前往地中海同奧斯曼帝國海軍作戰。派到地中海戰區作戰的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在切什梅海戰、阿索斯海戰和納瓦里諾海戰中打敗了奧斯曼帝國海軍,取得了巨大勝利。這些勝利的取得是與斯皮里多夫、謝尼亞文、格雷格等俄國海軍將領的指揮分不開的。1788—1790年俄瑞戰爭期間,波羅的海艦隊挫敗了瑞典艦隊奪取喀琅施塔得和彼得堡的一切企圖,並在戈格蘭島、羅琴薩爾姆、雷瓦爾和維堡等處的海戰中取得了勝利。
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對艦隊的技術改裝注意不夠,因此在克里木戰爭(1853—1856)爆發時,波羅的海艦隊基本上還是使用帆船,而英、法艦隊這時已經擁有大量明輪船和螺旋槳船。然而,1854年英法艦隊闖入波羅的海,企圖奪取喀琅施塔得、斯維亞堡,消滅波羅的海艦隊和封鎖彼得堡的行動並未得逞。為了對付英法軍艦,在喀琅施塔得的接近水域首次用錨雷布設了水雷障礙。俄國吸取了克里木戰爭的經驗,自1861年起,開始大力建設蒸汽裝甲艦隊。到十九世紀末,波羅的海艦隊已有19艘蒸汽裝甲艦、4艘岸防裝甲艦、4艘裝甲巡洋艦和39艘護衛艦。1874年改革後,水兵服役年限縮短為7年,並設立了艦隊和港口總司令的職務。
以科研為目的而進行的遠航和環球航行(如克魯森施特恩和利相斯基、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利特克、涅韋利斯科伊等人的探險),是波羅的海艦隊的一項主要活動。該艦隊是許多重大發現和發明的搖籃。日俄戰爭(1904一1905)期間,曾抽調波羅的海艦隊的艦只組成太平洋分艦隊。這支分艦隊歷盡艱辛,航行3萬公里,到達太平洋,但遭慘敗(參見對馬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波羅的海艦隊多次進行布雷戰役(布設了約3.5萬個水雷),襲擾德國艦隊的交通線,阻止德國艦隊突入芬蘭灣和里加灣,支援陸軍,從海上保衛彼得格勒。
波羅的海艦隊是俄國勞動人民積極進行革命斗爭的策源地之一。1902—1903年,艦員中出現第一批社會民主小組。1905—1907年革命時期,波羅的海艦隊發生過多次武裝起義,如利巴瓦(今利耶帕亞)起義(1905)、喀琅施塔得起義(1905、1906)、斯維亞堡起義和「亞速紀念」號巡洋艦起義(1906)等。1915年,在喀琅施塔得成立了波羅的海艦隊布爾什維克的核心組織——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艦上總委員會。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站在起義人民一邊。到6月底,全艦隊約有布爾什維克黨員1.5萬名。9月6(19)日,以德邊科為首的波羅的海艦隊中央委員會通過決議,不承認臨時政府,不服從其指揮。1917年,德軍進攻蒙海峽群島時,波羅的海艦隊使德軍艦隊遭到重創,未能突入芬蘭灣,進逼彼得格勒。在彼得格勒十月武裝起義(1917)「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中,波羅的海艦隊起了重要作用。工人赤衛隊、水兵和彼得格勒衛戍部隊的士兵是起義中起決定作用的突擊力量。有1萬多名武裝水兵和11艘軍艦參加了推翻臨時政府的戰斗。德邊科、斯拉德科夫、霍夫林等人代表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領導起義的革命軍事委員會。10月25日(11月7日)21時40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艦首炮用空包彈發出了攻打冬宮的信號。波羅的海艦隊的電台最先發布了列寧簽署的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推翻臨時政府的《告俄國公民書》。1918年2—4月俄國軍艦的冰區航行在波羅的海艦隊的歷史上寫下了英雄的一頁。這次冰區航行救出了236艘可能被德軍俘獲的軍艦和運輸船,使它們穿越堅冰封凍的芬蘭灣,從雷瓦爾轉移到赫爾辛福斯,然後又轉移到喀琅施塔得。十月革命勝利後,波羅的海艦隊官兵積極參加了國內戰爭,他們是各海戰區蘇維埃海軍和組建各內河區艦隊的戰斗骨幹。在1919年彼得格勒保衛戰中,該艦隊的艦艇、海岸炮兵、航空兵和海軍陸戰支隊,與陸軍並肩戰斗,起了重要作用,擊沉英國武裝干涉者的軍艦18艘,擊傷16艘,打退了他們從海上的進攻,迫使英國艦隊撤銷對彼得格勒的封鎖。1919年6月的作戰也具有重要意義。當時,陸軍和波羅的海艦隊共同努力,奪回了紅山炮台要塞。艦隊參加國內戰爭各條戰線作戰的人員達2萬人。由於積極參加反對專制制度的斗爭和國內戰爭,艦隊於1928年2月榮獲紅旗勛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個五年計劃期間,波羅的海艦隊更新了技術裝備,補充了新型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改裝了舊式戰列艦,建立了艦隊航空兵、岸防部隊和防空部隊。波羅的海艦隊是1932年和1933年先後組建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的基礎。在1939—1940年蘇芬戰爭中,艦隊封鎖了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一帶水域,襲擊了敵人的基地和艦隊,支援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部隊突破「曼納林防線」,並向維堡進攻。全艦隊有23名軍人因出色完成戰斗任務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蘇德戰爭開始前,波羅的海艦隊編有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驅逐領艦、19艘驅逐艦、48艘魚雷艇、69艘潛艇、656架飛機、數個岸防兵團和防空兵團,是蘇聯海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戰役聯合編隊之一,其基本兵力駐在塔林和里加,與德國和芬蘭的海軍對峙。由於戰爭前夕加強了戰備,波羅的海艦隊有效地粉碎了敵人的突然襲擊。後來,德軍侵入蘇聯內地,艦隊的駐泊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活動受到很大限制,不得不在極端復雜的情況下作戰。德國統帥部力圖在空軍支援下用陸軍部隊攻佔列寧格勒(參見列寧格勒戰役),不打算在波羅的海進行大規模的戰役。因此,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任務從開戰之日起就不是像預期的那樣對敵海軍作戰,而是保衛可能被敵軍從陸上奪取的海軍基地和沿岸地域,以及先後支援西北方面軍、北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1941年,波羅的海艦隊在幾個被隔絕的方向上,一直在敵人掌握制空權而觸雷危險又不斷增長的條件下作戰。波羅的海艦隊不得不一面保衛前進基地和積極襲擾敵人在波羅的海的海上交通線,一面保護喀琅施塔得經塔林、漢科至蒙海峽這一全程都處在敵軍側擊之下的極為脆弱的交通線。與此同時,波羅的海艦隊還派出了兵力和兵器保衛列寧格勒。楚德湖、拉多加湖、奧涅加湖等區艦隊以及伊爾門湖艦艇支隊也是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兵力組建的。波羅的海艦隊以堅決的行動保衛了艦隊主要基地塔林、蒙海峽群島和漢科海軍基地,從而長期拖住了德國的大量部隊。在列寧格勒接近地作戰極其艱難的嚴峻時刻,艦隊駐蒙海峽群島和漢科的守備部隊堅持在敵後英勇奮戰,牽制了主要方向上的部分敵軍,有力地支援了列寧格勒。波羅的海艦隊的遠程轟炸機從薩列馬島上的機場起飛,對柏林實施了最初的幾次空襲。波羅的海艦隊的飛行員在空襲柏林中表現了高超的軍人技能,以普列奧布拉任斯基上校為首的一大批飛行員榮獲了蘇聯英雄稱號。波羅的海艦隊在陸上戰場情況復雜的條件下,組織了駐塔林艦艇突圍轉移到喀琅施塔得和撤走漢科海軍基地兵力的戰役,掩護了陸軍的戰略翼側,阻止敵艦侵入芬蘭灣。艦隊積極參加了直接防守列寧格勒的保衛戰,固守該城的海上門戶,並派出約10萬海軍官兵加強陸上防禦地段,保障列寧格勒方面軍部隊變更部署,還運送戰術登陸部隊在敵人翼側和後方,上陸。波羅的海艦隊的炮兵是列寧格勒的火力後盾,1943年年底以前,一直負責壓制炮擊列寧格勒的敵方炮兵。艦隊的航空兵、海軍陸戰隊、艦炮和海岸炮兵都積極參加了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歷次進攻戰役。艦隊所屬的拉多加湖區艦隊保障了拉多加湖上的運輸暢通無阻。艦隊的潛艇突破敵人的反潛防禦,在敵交通線上進行卓有成效的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波羅的海艦隊最先採用以魚雷機進行巡航飛行的戰法及對敵運輸船和軍艦從空中實施魚雷攻擊的戰術,積極參加了列寧格勒1943年突破封鎖的戰役、1944年粉碎封鎖的戰役、維堡戰役(1944)、斯維里河—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1944)和蒙海峽群島登陸戰役(1944)。波羅的海艦隊破壞海上交通線的活動,對粉碎波羅的海沿岸、東普魯士和東波美拉尼亞一帶的德軍起了促進作用。艦隊官兵在戰爭中英勇善戰、堅韌不拔。黨政工作的針對性強和人員的精神戰斗素質高是艦隊克敵制勝的決定因素之一。艦隊的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和海岸炮兵在1941—1945年期間共擊沉敵戰斗艦艇和輔助船隻581艘,運輸船隻624艘,總排水量約100萬噸,有10萬多名軍人榮獲勛章和獎章,137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和部隊被授予近衛稱號的單位有20多個,榮獲勛章的單位有58個。1965年5月7日紀念戰勝法西斯德國二十周年時,艦隊再次榮獲紅旗勛章。1946年2月,艦隊進行改組,分為兩個獨立的戰役聯合編隊——第4艦隊和第8艦隊。這一體制一直保持到1955年12月。12月以後,恢復原來建制。從五十年代起,波羅的海艦隊和蘇聯的其他艦隊一樣,開始裝備嶄新的技術兵器、導彈艦艇和噴氣式飛機。 1917年11—12月和1918年3月拉茲沃佐夫;
1917年12月—1918年3月魯熱克;
1918年3—5月夏斯特內;
1918年6月—1919年1月扎魯巴耶夫;
1919年1月—1920年6月澤列諾伊;
1920年6月—1921年1月拉斯科利尼科夫;
1921年科扎諾夫;
1921—1924年和1926—1931年維克托羅夫;
1924—1926年韋克曼;
1932—1936年加列爾;
1937年西夫科夫;
1937—1938年伊薩科夫;
1938—1939年列夫琴科海軍中將(1944年9月25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46—1947年任第4艦隊司令);
1939—1946年特裡布茨海軍中將(1943年5月31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46—1947年任第8艦隊司令)。
第4艦隊司令:1947—1952年安德烈耶夫海軍中將(1951年1月27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52—1956年戈洛夫科海軍上將(1956年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
第8艦隊司令:1947—1950年佐祖利亞海軍中將(1955年8月8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50—1954年哈爾拉莫夫海軍上將(1956—1959年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1954—1955年卡薩托諾夫海軍中將。
波羅的海艦隊司令:1959—1967年奧廖爾海軍中將(1964年4月13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67—1975年米哈伊林海軍中將(1969年2月21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75年起科索夫海軍中將。
波羅的海艦隊現有常規潛艇10艘、驅逐艦4艘、護衛艦20艘,其他各型水面艦艇約250艘,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200架。
❺ PQ—16船隊為蘇聯戰場做出的貢獻有哪些
PQ—16船隊共有35艘運輸船,裝載12.5萬噸武器裝備,其中包括468輛坦克、201架飛機和3277輛汽車,這是北極航線開通以後,英美對蘇聯最大一次物資援助,途中1艘運輸船因傷返回冰島,7艘運輸船被德軍擊沉,損失船舶噸位約3.8萬噸,這些船隻所運載的包括147輛坦克、77架飛機和770輛車輛共約3.2萬噸物資也沉入大海,好在還有9萬余噸物資安全到達蘇聯,有力支援了蘇聯的抗戰。
❻ 請教歷史強人:蘇聯的商船艦隊是否對蘇聯海軍產生了很大影響
海上力量是整個海上資源的總和,它包括地理位置、海軍武器系統、商業航運、捕魚、前進基地和海洋開發能力,並且需要大量具專業知識的人員以實現國家目的。就前蘇聯而言,國家集中控制和支配著海上力量。海上系統是整個國家大戰略的一個子系統,商船僅是其中的一份子。但是因為商船的雙重身份,使其成為非常重要的一份子。這不僅是由於它體現國家強大的政治和經濟實力,也是海增加其在世界范圍內實力的重要補充。
蘇聯商船的設計、建造、裝備到操作都是作為軍輔船實施的。由於前蘇聯的海軍不斷向海外擴展,並支持一些國家的革命運動,使其向世界各地運送物資數量顯著增長率加。70年代美國在領海外的船舶航行時間領先蘇聯3,000天,而進入80年代蘇聯船舶(包括輔助船、兩棲戰艦,水面艦艇,潛艇和其它船舶)在領海外航行時間性約為56,000天,而美國僅為48,000天,且差距仍在不斷加大。這些在航船舶 的支援與補給並不只是由後勤補給船和前進基地所提供,更多的是由商船隊實施的。蘇聯商船隊供應了蘇聯海艦隊70%的油料和不少於該百分比的食品、零備件等。蘇聯商船隊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按軍輔船標准建造商船的方式可減少軍船的數量,並迷惑對手。這些船由普通船員駕駛在經濟上也較合算。情報收集、艦隊補給、物資和人員的輸送、應付突發事件是蘇聯海軍的重要任務,而沒有商船隊蘇聯海軍將無法全面履行其職責。有人曾說,美國海軍與蘇聯海軍作戰能力的最大差距就是商船隊,在這一點上蘇聯已遙遙領先。
蘇聯在干貨船和油船上安裝適當設備以利於長距離軍事運輸。船舶最大航速超過14節,並裝有起吊重物的重型吊桿,艙口蓋也予以加大以適應大件裝備的進出。滾裝船因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通過跳板裝卸貨物,因而對碼頭要求較低。該類船特別適用於裝載坦克、裝甲車、自行武器等。另一類高效船舶是西比載駁船(Seabee barge)。該船使用設在船尾的升降機裝卸貨物,25,000噸貨物卸到岸邊僅用半天。丁比型船適用於軍事後勤和兩棲作戰。比其更領先一步的船是拉希型船(LASH),該船型滿載裝著貨物的駁船,在目的地直接將駁船卸下,省卻了貨物卸下、再裝載的重復工作。駁船可自航或由拖船拖曳到達最終目的地。蘇聯這一型船可載10艘駁船或同樣數量的Lebed級氣墊船,顯然這時它已成為十足的兩面三刀棲攻擊艦。前蘇聯在80年代,其滾裝船和西比船已有能力運送5個裝甲師的裝備。同時亦具備在格陵蘭、冰島、丹廠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支援兩棲作戰的能力。
許多蘇聯商船都裝有超出其需要的電子設備。船上的電子設備可以實時地收集情報並通過衛星轉送回國。蘇聯有超過7,500艘商船、漁船、研究船和水文船裝備類似設備。當它航行在世界各地時,向有關部報告的信息包括:所在位置、大氣和地理條件;其它商船的行動;海軍艦艇的軍事調動和駐防;港口導航信息;海岸及港口的水深;電磁信息;和用於反潛和水雷戰的海水深度-溫度數據。有時配合克格勃的秘密工作,蘇聯海軍人員也經常乘坐商船穿梭於西方各港口。
前蘇聯曾擁有超過70艘能載700-800名乘客以上的現代客船。這些客船不僅在和平時期能賺取大量外匯,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還是機動的運送人員的補充力量。在前蘇聯的武器庫中還貯存著250,000到300,000枚水雷。水雷具有雙重功效:進攻可用於封鎖港口、戰略要沖和海峽;防禦可用於保衛基地、戰略核潛艇等。美國強調反潛戰但忽視反水雷戰。而蘇聯年到水雷的高威脅能力及低廉的投資予以大力發展,目前已能從事攻擊水雷戰及防禦水雷戰。這種作戰方式所使用的海上力量十分廣泛,從拖網漁船到商船、飛機、艦艇,以至潛艇。
集中控制的商船能迅速裝備和改裝以支持海軍艦艇。海軍潛力艇在任務變更或偶遇突發事件時很難立即得到支援,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鄰近的商船最先趕到提供應急補給或通訊服務。為應付化學武器、生物武器和熱輻射武器的攻擊(CBR),許多船隻安裝洗消系統。對日益強化的空中襲擊(飛機與掠海導彈)也通過裝備集成控制的先進防空系統予以重視,包括應用最新的無線電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系統、對空導彈與高射炮的組合達到對多目標的攔截。同時也具有搜尋導彈的主動和被動電子探測裝置。
現代蘇聯商船許多具備從事反潛力戰的能力。蘇聯人吸取了美國開發的「阿拉帕霍」(Arapaho)系統(在商船上預先考慮安裝反潛力直升機和模塊化支援設備)的優點,製造出用於保護戰略核力量極為出色的平台。除此之外,在兩棲戰中,蘇聯商船也能作為直升機或垂直/短距起落飛機(V/STOL)的平台。為此目的的商船改裝可採用迅速騰清主甲板,並安裝上制式集裝箱的支援設備的辦法以支持飛機起降。
由於前蘇聯商船為高度集中的中央管理模式,因此它可以擔任許多軍事任務。極端情況下可以炸開海底閥使船隻沉於狹窄的淺水航道上,以完成其戰略、戰術意圖。運木船由於有寬闊的甲板窨,可以作為遠程導彈在海上的發射平台。運載氣墊船可以完成兩棲登陸或向岸上的補給。商業用水翼船也能完成上述工作。就電子設備而言,一些大型船舶可適當加裝而成為指揮、控制平台。一些商船甚至可作為誘餌欺騙敵方的偵察和攻擊。毫無疑問,蘇聯商船隊既是海軍的後備力量,又是其戰斗能力的倍增器。
隨著蘇聯的解體,其繼承者俄羅斯所分得的遺產為1千萬載重噸(占前蘇聯1980萬噸的55.2%)。數量雖然不少但多是老舊船舶,超過15年船齡的佔有相當大的比例(1992年時俄羅斯商船隊船齡見表3),到1996年之前需拆解432艘/4百萬載重噸的老船。這樣俄羅斯海軍賴以生存的基礎受到了嚴重削弱。為保持俄羅斯航運大國的地位,該國在1992年至1995年根據俄羅斯商船隊復興計劃(Russian MerchantFleet Programme (RMFRP))投入40億美元購買新船,以使其船隊迅速達到1350萬到1450萬載重噸的規模。國家還特別保證對破冰船、救援船、水文調查船和訓練船等的資金投入。
❼ 俄羅斯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的破冰船簡介
俄羅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獨一無二核動力破冰船艦隊的國家之一,該艦隊能夠在地球北部區域執行非常艱難的任務。蘇俄在世界破冰船發展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冬季西伯利北方水道洋面冰層厚度一般在1.2至2米之間,而北極海的冰層厚度平均可達2.5米!要在這樣的海域上前行,除了動力強勁、噸位厚重、船體堅固的破冰船外別無他法。1959年服役的前蘇聯「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才算將破冰船的潛力真正挖掘了出來。艦隊的發展歷史始於20世紀五十年代的蘇聯時期,當時,在建造核潛艇的工作開始數月後,蘇聯政府就決定同時研製用於民用船隻的核裝置。功率強大的核動力破冰船具有一系列重要優勢:能夠在北極地帶十分惡劣的條件下護送船隊,縮短護送船隊的時間,而且幾乎可以全年沿整個極北地區實施導航。
破冰船船身的設計壓力為每延米2100噸,只有這樣它才能夠承受住當時北極地帶已知的最大冰塊的擠壓。由於人們要求破冰船即使是在設備嚴重損壞的情況下依然要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狀態,因此從一開始就決定至少要使用兩個反應堆,而後來為了提高破冰船的可靠性,最終安裝了三個反應堆裝置。計算表明:啟動緊急保護,或者由於其它原因引起某一個反應堆發生故障,將不會導致破冰船停駛。1959年夏舉行了核動力船反應堆物理啟動儀式,該船命名為「列寧」號,並於同年12月交付海軍艦隊使用。1989年發生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後,「列寧號」被暫停使用。2009年5月,「列寧」號在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正式光榮退役。
❽ 誰知道俄羅斯有多少兵力 有多少武器
俄羅斯軍隊繼承了蘇軍的70%軍事力量,經過裁減,上世紀末俄軍編制員額已減至約120萬人,僅為蘇軍的27.9%,但俄軍仍是一個裝備精良、規模較大的武裝集團,居世界第三位。預計俄軍在新世紀還有可能作一定程度的裁減。
截止1999年初,俄軍的現役總兵力約115.9萬人,其中義務兵38.1萬人,女兵15.3萬人,國防部工作人員、集中控制的電子作戰、訓練及後方勤務人員共20萬人。預備役約2000萬人,其中約240萬人過去的5年內服過現役。
(1)戰略核力量
戰略核力量總共有14.9萬人,其中空軍、防空軍和海軍共有4.9萬人。
海軍約1.3萬人,412枚戰略導彈裝備於26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中。1998年1月1日在削減戰略武器會議第一號公告中,俄宣布總共部署了648枚潛射彈道導彈。
戰略火箭軍10萬人,其中義務兵5萬人。有5個火箭集團軍,編成師、團、營和連,每個發射群通常編10個發射井(SS-18編發射井6個)和1個控制中心;SS-24導彈專用列車12列,每列配發3部發射架。有洲際彈道導彈756枚,反彈道導彈100部,超視距後向散射雷達3部,遠程早期預警雷達6部,"雞舍"系列預警雷達11部。
戰略航空兵3000人,配置在莫斯科附近,轟炸機66架,試驗飛機14架,訓練機5架。
(2)陸軍
俄羅斯陸軍約42萬人,其中義務兵約14.4萬人,僱傭合同兵約17萬人。編制7個軍區、5個集團軍司令部、6個軍司令部。共有6個坦克師、19個摩托化步兵師、5個空降師、4個機槍-炮兵師、3個炮兵師、約32個炮兵旅/團、4個重型炮兵旅、約3個空降旅、2個獨立坦克旅、11個獨立摩托化步兵旅、8個特種作戰旅、13個地對地導彈旅、9個反坦克旅/團、21個防空導彈旅/團、12個直升機團、7個突擊運輸直升機團和7個直升機訓練團。
其他方面軍和集團軍直屬部隊,如工兵、舟橋、管線、通信、電子戰、防化、運輸、補給旅/團/營若干。
坦克約15500輛,主戰坦克包括37輛T-54/55、97輛T-62、189輛T-64、2028輛T-72、3178輛T-80、2輛T-9坦克,另外約有11000輛各型坦克,儲備在烏拉爾山脈以東地區。裝甲輸送車輛有3245輛。
各種火炮約15700門。
地對地導彈約有200部SS-21、116部R-17。蘇聯的戰術火箭部隊大部已被解散。反坦克導彈主要是AT-2、AT-3、AT-4、AT-5、AT-6、AT-7、AT-9、AT-10等幾種型號。
地對空導彈約有1600枚,主要是"薩姆"系列。
直升機約230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米-24約有1000架,卡-50約4架。運輸直升機約1300架,主要型號為米-6、米-8和米-26。
(3)海軍
俄羅斯海軍總共約18萬人,其中義務兵約1.7萬人。戰略海軍部隊估計為1.3萬人,海軍航空兵約3.5萬人,岸防部隊約1.2萬人。
潛艇約98艘,其中戰略潛艇26艘、戰術潛艇72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44艘。航空母艦1艘,為"庫茲涅佐夫"號垂直/短距起降飛機航空母艦。巡洋艦17艘,其中核動力導彈巡洋艦2艘、導彈巡洋艦15艘。驅逐艦13艘,護衛艦13艘,小型護衛艦42艘,導彈艇55艘,魚雷艇15艘,巡邏艇約12艘。另外,不家其他作戰艦艇若干。支援艦船和其他艦船約480艘。商船隊有遠洋船約2800艘。
海軍航空兵有各型作戰飛機329架,武裝直升機387架。其中轟炸機71架、反潛作戰飛機約250架、直升機70架、運輸直升機約120架。編成艦隊航空兵4支,每支編成航空兵師,每師(2-3)個團,各團設有司令部分隊和2個航空兵中隊,每中隊(9-10)架悄機。偵察機、反潛作戰飛機、運輸/通用飛機編為獨立團或中隊。
海岸防禦力量有海岸步兵7500人。岸防部隊5000人,均編為後備狀態。
海軍有四大艦隊:
北方艦隊,有潛艇57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18艘,其他水面艦艇30艘。海軍航空兵有作戰飛機108架,直升機85架。
波羅的海艦隊,有潛艇2艘,全部為戰術潛艇,主要水面作戰艦艇6艘,其他水面艦艇130艘。海軍航空兵有作戰悄機93架,直升機25架。
黑海艦隊約4.8萬人,潛艇10艘,水面作戰艦艇8艘,其中巡洋艦4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2艘,其他水面艦艇約90艘。海軍航空兵有作戰飛機17架,直升機30架。
太平洋艦隊,潛艇共28艘,水面作戰艦艇共12艘,其他水面艦艇約110艘。海軍航空兵裝備作戰飛機96架、直升機80架。
(4)空軍
空軍由空軍和防空軍組成,約21萬人,從1998年3月1日起地面防空部隊歸屬空軍指揮。
空軍有作戰飛機約1855架,司令部2個,5個戰術航空兵集群及一些訓練單位。部隊大部分編成航空兵師,每師下轄3個團,每團3個中隊,全師共(90-120)架飛機。獨立團每團(30-40)架飛機。
遠程航空兵司令部轄3個航空兵師,裝備125架圖-22M-3型轟炸機,架上儲備的30架圖-22M-2型和等待銷毀的92架圖-22型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為20架伊爾-78型空中加油機;訓練機包括10架圖-22M-2/3型、60架圖-134。
戰術航空兵轄5個戰術航空兵集群,裝備對地攻擊戰術機約725架,包括蘇-24型475架,蘇-25型250架。戰斗機約415架,包括米格-29型315架,蘇-27型100架;偵察機約200架,包括米格-25型40架,蘇-24型160架;電子反干擾機包括60架米-8型。訓練單位有作戰轉換中心1個,有飛機80架。空空導彈有AA-8、AA-10和AA-11等型號。空地導彈有AS-7、AS-10、AS-11、AS-12、AS-13、AS-14、AS-16、AS-17、AS-18等型號。
防空軍編為3個防空集團軍,各轄4個獨立防空軍,每個軍下轄航空兵團和獨立中隊,以及地對空導彈防空旅/團。裝備965架作戰飛機,其中戰斗機約800架。包括米格-23型100架,米格-31型425架,蘇-27型275架;空中主和指揮控制飛機包括20架伊爾-76型;訓練單位包括1所訓練學校,4個團,裝備米格-23型165架,拉-39型200架。另裝備有導彈若干。
軍事運輸航空兵司令部編3個師,各下轄3個團,每團裝備飛機30架;另有獨立團若干。
空軍航空訓練學校有5所航校,隸屬於空軍司令部。
另外,俄還儲備有退役飛機約1000架,作戰飛機2868架,直升機805架。
除上述俄軍事力量外,另外還有部分國外駐軍和維和部隊;准軍事部隊約54.3萬人,其中邊防部隊20萬人,直接隸屬於總統,共7個邊防區;內務部隊約23.7萬人,約20個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部隊2.5萬人,聯邦特種安全部隊9000人,聯邦電信和情報局5.4萬人。
❾ 俄羅斯目前有幾大艦隊
俄羅斯現在的海軍編制仍以四大艦隊為主,各部實力如下:
北方艦隊:這是俄羅斯海軍老大,實力最強。司令部設在北摩爾斯克市,艦隊下轄2支核潛艇分艦隊(43艘各型核潛艇)、1支戰役分艦隊(即大西洋分艦隊)和1支區艦隊。其大西洋分艦隊下轄2支水面艦隊總隊,共計有1艘重型航母(「庫茲涅佐夫」號)、3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1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5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和6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其科拉區艦隊下轄1支登陸艦支隊、1支潛艇支隊、1支導彈艇支隊、1支水域護衛支隊、1支掃雷艇支隊、1支基地掃雷艇支隊、1支偵察艇支隊和1支保障支隊。另外,北方艦隊白海基地還有2支建造和維修艦艇支隊、1支水域護衛艦大隊和3個海軍艦船修理廠。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海參葳,艦隊下轄1支核潛艇分艦隊(其下有2支核潛艇總隊,共20艘各型核潛艇)、濱海區艦隊和堪察加區艦隊。濱海區艦隊轄有1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1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4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1支反潛艇支隊(4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1支水面艦艇支隊(14艘導彈艇)、1支小型反潛艇大隊(5艘小型反潛艦)、1支偵察艦支隊(6艘偵察艇)、1支保障船隻支隊。堪察加區艦隊轄有1支常規潛艇支隊(3艘基洛極常規潛艇)、1支小型導彈艇大隊(4艘導彈艇)、1支水域護衛支隊(3艘小型反潛艦、5艘掃雷艇)、1支偵察艇支隊及其他保障和供給艦船。
黑海艦隊:司令部設在塞瓦斯托波爾(現為烏克蘭領土,俄軍在建設新的基地,2010年左右司令部就要搬遷),總兵力1.8萬人,下轄1支水面艦艇總隊(其下有一支反潛艇支隊),有1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2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和3艘導彈艇;1支登陸艦支隊(7艘大型登陸艦)、1支獨立潛艇大隊、1支水域護衛艦支隊(6艘小型反潛艦、5艘小型掃雷艦)、1支導彈艇大隊、1支偵察艦支隊、1支維修艦支隊、1支艦隊保障支隊。其新西羅斯克海軍基地預計2010年完成建設,基地護衛力量由1支水域護衛艦支隊組成,有2艘小型反潛艇、2艘指揮艦、6艘掃雷艇和1個水文地理站。
波羅地海艦隊:這是俄羅斯最老牌的海軍艦隊,歷史最悠久,但現在實力居末,司令部設在加里寧格勒(二戰中與德國瓜分波蘭所得,現為俄羅斯飛地),總兵力3.6萬人,下轄1支水面艦艇總隊(其下有1支水面艦隊支隊,共有2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3艘導彈艇、7艘登陸艦)、1支登陸艦大隊(3艘登陸艦)、1支水域護衛支隊(3艘小型反潛艦、3艘掃雷艇)、1支導彈艇支隊(9艘導彈艇)、1支導彈艇大隊(10艘導彈艇)、1支偵察艇支隊(3艘偵察艇)、1支救援艦大隊、1支在造和維修艦艇支隊。其彼得堡海軍基地轄有1支潛艇大隊、1支水域護衛支隊(3艘小型反潛艦和6艘掃雷艇)、1支訓練和維修艦船支隊、1支海洋地理考察隊、1支輔助和訓練船隻大隊、1支救援船隻大隊。
裏海區艦隊:司令部設在阿斯特拉罕,總兵力2萬人,下轄1支水域護衛支隊(1艘導彈護衛艦、2艘導彈艇和4艘快艇)、1支海域護衛艦支隊(1艘獵雷掃雷艦和18艘掃雷艇)、1支保障船隻支隊、1支救援船隻支隊、1支水文地理船隻大隊、1支獨立岸防導彈大隊和1個地效飛行器基地(就是曾被美國稱為「裏海怪獸」的東東)。
土耳其海峽是黑海艦隊的管轄范圍
❿ 全球的油輪船隊有哪些
船旗國:2007年,據美國海運管理局(United States Maritime Administration)的統計,全球共計有4224艘油輪載重噸達10000噸以上,其中2782艘油輪是雙層船體結構的。巴拿馬充當著油輪船隊中的船旗角色,它名下注冊的油輪就有592艘之多。其他5個船旗國都擁有200艘以上的注冊油輪:利比亞(520艘)、馬紹爾群島(323艘)、希臘(233艘)、新加坡(274艘)和巴哈馬(215艘)。這些船旗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6艘油輪,即最大載重噸位的油輪。
最大的船隊:希臘、日本和美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油輪的三大巨頭,它們旗下的油輪分別為733艘、394艘和311艘,佔到了全球油輪數量的36%以上。
油輪的建造者:亞洲公司成為世界油輪建造業中的佼佼者,全球有70%以上的油輪是在韓國、日本或中國建造的。
石油工業已經為自己的產品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海運方式,其很大原因在於這種方式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然而,陸上的管線輸送在像俄羅斯這種幅員遼闊的大國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仍需要用船將石油和天然氣運至港口,再輸往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