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首都反導彈防禦系統是什麼
俄羅斯在莫斯科防空區建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反導彈防禦系統,被西方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這個反導彈防禦系統的任務是發現並跟蹤入侵的洲際彈道導彈和其他類似的目標,並指揮反導彈導彈對目標進行攔截,防止來襲目標的核戰斗部命中目標。該反導彈防禦系統設有多功能無線電雷達站,還有一個計算機控制中心和若干反導彈發射井(其中一種是用於發射在高空、甚至在太空中攔截目標的遠程導彈;另一種是可發射高速中程導彈的發射井)。系統在核爆炸的情況下仍能出色工作,它能抵禦核輻射和爆炸性殺傷。龐大的莫斯科反導彈防禦系統有數千個房間,電纜總長幾萬千米,自來水管道上千千米。管道上面有數萬個水閥——它們為各種設備的正常工作輸送質量、成分和溫度各不相同的水。防禦系統有8個發射場,裝備32部ABM-1B「橡皮套鞋」反導彈系統。另外,還配備有SH-01高空攔截導彈(攔截距離為700千米左右),以及用於高空遠程攔截和大氣層攔截的SH-08、SH-04和SH-11攔截導彈等。該防禦系統從發現目標到摧毀敵導彈戰斗部的整個過程實行自動化控制。彈道導彈按最佳攻擊路線從發射到莫斯科防空區,通常需要(11~30)分鍾(如從美國國土發射需要30分鍾)。在這段時間內,首先藉助雷達導彈發射地,判斷其攻擊方向和地點,並將所得目標指示數據傳送給反導彈防禦系統。然後,再對來襲導彈進攻方向進行檢驗。隨後,系統進入戰斗狀態。多功能無線電雷達從眾多真偽難辨的目標區分出「假」目標:哪些不帶核彈頭戰斗部,哪些是積極干擾目標等。然後,雷達對核裝置的目標實施跟蹤,並指示反導彈導彈進行導彈攔截。美國軍界曾對這個反導彈防禦系統評價說,「在10年內,西方任何一個同類系統都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⑵ 各國導彈防禦系統簡稱是什麼
1、美國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簡稱叫TMD,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簡稱叫NMD。TMD全稱是Theater Missile Defence,NMD全稱是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2、中國也擁有了反導系統,簡稱非常的霸氣,叫CTMD與CNMD。中國的反導系統CTMD全稱是Chinese Theater Missile Defense,CNMD全稱是Chinese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3、俄羅斯反導系統構建完成後,叫RNMD(Russian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4、以色列也推出了自己的反導系統,該系統的名字叫做MLGB(Medium Laser Guided Bomb,中程激光制導炸彈)。
在如今各大國相繼擁有彈道導彈的現狀下,對於反導系統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就反導系統的構成來看,只有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才具備構建反洲際彈道導彈的實力。因此,目前僅美國、中國、俄羅斯的反導系統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以色列的反導系統主要針對的是火箭彈或者中程導彈,不具備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
NMD導彈防禦系統,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導彈防禦系統之一。該系統主要為遠、中、近攔截導彈和前期預計、中段預警。末端預警相接和。以前段反導,中段反導。末端反導為主要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放到體系。
由於美國有大量的盟友,而美國在這些盟友的地盤上建立了大量的反導系統,所以美國的NMD導彈防禦系統能夠在最短時間能發現並指揮美軍進行反導,NMD反導系統主要是以在美國國土之外攔截導彈為任務。
俄羅斯的RNMD導彈防禦系統是俄羅斯最新的反導系統,利用俄羅斯在邊境部署的雷達和防空部隊以區域反導為主,因為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大。但是有大量的沒有防禦價值的土地,所以俄羅斯在利益區域反導為主要方式,減輕了俄羅斯部隊反導的壓力。
而俄羅斯除了自己的反導系統以外,俄羅斯還聲明了任何形式的導彈襲擊都可能觸發俄羅斯的核反擊,理由是俄羅斯沒有辦法辨明來襲的導彈類型,所以俄羅斯用最簡單的方式做了最有效的導彈防禦。
⑶ 薩德導彈防禦系統是什麼,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部署
『薩德』是一套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該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就是一部X波段雷達。這部X波段雷達是要在遠距離上搜索和跟蹤彈道導彈,其探測距離均可達4000公里到5000公里之間。『薩德』系統中X波段雷達的探測精度高,『薩德』系統可由X波段雷達通過指揮控制部件直接引導攔截彈飛向目標,雖然『薩德』系統是一種防空武器,但是核心確實那個X波段雷達。有了這個雷達,中國在的華北、東北部署發射導彈,美國一目瞭然就可以看到,這對中國是一個很大的不利。
所以中國、俄羅斯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
俄羅斯S400導彈跟薩德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武器。S400類似於美國的愛國者III,而不是薩德。
⑷ 俄羅斯鎧甲S1與通古斯卡防空系統有何不同
底盤不同,鎧甲採用輪式底盤,通古斯卡採用履帶式底盤,就越野和野戰性能而言通古斯卡好一些,但是公路機動及行駛速度上採用輪式底盤的鎧甲會更好一些,但是野戰綜合情況而言個人認為通古斯卡會好些,畢竟是履帶式底盤。
雷達系統方面「鎧甲」可以同時發現並跟蹤20個目標,既可在固定狀態下,也可在行進中對其中4個目標實施打擊。除巡航導彈、反雷達導彈、制導炸彈、各種有人和無人戰機外,「鎧甲-S1」還可打擊地面和水中輕裝甲目標以及有生力量。而通古斯卡裝備的對空探測裝置包括1RL-144M雷達系統、1A29M光學瞄準具等,採用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天線旁瓣對消技術、波束穩定技術和相參放大發射機等,具有優良的低空性能。跟蹤雷達的測角、測距精度僅僅達到80年代水平。所以「鎧甲」雷達性能方面會更好一些。
武器系統方面「鎧甲」防空系統由炮塔、炮塔控制系統、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操作和技術保障設備等構成。它配備地空導彈8至12枚,最大射程20公里,最大射高15公里;配備兩門30毫米雙管防空火炮,彈葯基數750至1400發,最大射程4公里,最大射高3公里。兩種武器相互補充,能夠摧毀距離在20公里以內、高度在15公里以內、速度在1300米/秒以內的各種現代化空中攻擊武器。「鎧甲」可以在靜止時或行進中開火,能夠同時攻擊4個目標,有效殺傷半徑15公里。「通古斯卡」在炮塔兩側配備8枚9M311型防空導彈,導彈發射筒呈雙排配置,可以單獨俯仰操縱。9M311導彈長2.5米,彈徑150毫米,全重42公斤,戰斗部重9公斤,可打擊飛行高度3500米以下、距離800m以內、速度在500米/秒以下的空中目標,導彈最大速度900米/秒,平均飛行速度可達600米/秒(1.7馬赫),採用觸發/近炸引信,平均殺傷率65%。該導彈採用無線電瞄準線指令制導,導彈發射後,炮長始終要將光學瞄準鏡中的瞄準線對准目標,導彈飛行軌跡與瞄準線的偏差自動輸入至計算機,發出導彈軌跡修正信號,跟蹤雷達再將修正指令傳送到導彈。導彈上裝有激光/觸發近炸引信。9M311導彈的設計很有特色,為兩級式,一級助推級較粗,二級無動力,導彈發射後,助推器使導彈在很短的時間內飛至900米/秒的極速,然後拋掉助推器,二級彈體依靠動能飛向目標,通俗滴說,相當於一顆能夠制導的大號炮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導彈重量,二級導彈無動力無尾煙,很適合瞄準線制導的無干擾通視要求。該導彈屬於兩頭冒尖的武器,優點大大的,缺點也同樣明顯,由於在一級彈體未拋掉之前不能做大過載機動,因此其有效殺傷區近界比常規單彈體導彈要大一倍左右,射程近界高達1500米,也就是說,「通古斯卡」上的導彈在1.5公里內無法打擊目標,近端攔截只能交由機炮負責。武器方面個人認為都沒有太多的經過實戰考驗,「通古斯卡」誕生以來從沒參加過對空實戰,僅參加過一次地面戰爭。1994年,俄羅斯軍隊打擊車臣的戰爭日趨白熱化,為了盡快贏得戰爭,12月30日,俄軍對格羅茲尼發動了「新年戰役」,北高加索軍區第58集團軍的摩步131旅剛剛裝備了6輛「通古斯卡」,被兩輛一組配屬到三個摩步營擔任機關炮「鐵掃把」,用於清掃盤踞在高樓內的車臣叛軍,但很可笑,在這次戰斗剛一開始,6輛「通古斯卡」就被車臣的伏兵全部擊毀。處女戰被全殲後,至今「通古斯卡」尚未參加過任何戰斗。9M311型導彈被改進型9M335導彈所取代,數量由8枚增加到12枚,導彈增大了助推器口徑,達到90毫米,儀器艙和戰斗部艙直徑保持不變,仍為76毫米,離散桿戰斗部的重量增加到20公斤。射高增加到8000米,射程由8公里增加到12公里。制導體制改為雷達或紅外跟蹤-雷達無線電指令傳輸,在90度扇面內可同時打擊2個目標。該系統採用沒有繼續採用「通古斯卡」的2A38高速自動炮,使用了兩門BMP-2步兵戰車上的2A72型30毫米單管自動炮取而代之,可進行雙向供彈,火炮重量比較輕,後坐力比較小,該炮對空性能較低,射速350發/分鍾,只有2A38炮的三分之一,並非防空武器的最佳選擇,這使得初期研製的「鎧甲 S1」看上去更像是一套地空導彈系統。
總結:「鎧甲 S1」的研製初衷並非是為了取代「通古斯卡」,俄軍總結1991年海灣戰爭蘇制武器慘痛經驗教訓,發現北約部隊對伊拉克的空中打擊每出擊3000架次才被防空火力擊落1架,防空效率僅及越戰的四分之一,但仍然對「通古斯卡」的野戰防空能力抱有信心,認為其略加改進即可應付2000年以後的近距空中威脅。而「鎧甲 S1」以後方固定陣地末端防衛作戰為主,不裝備陸軍野戰部隊,要求系統重量輕,性能適中,造價相對低廉,對越野能力要求較低,但持續作戰和多目標能力較強,戰略機動性好,用於保衛重要的戰略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機場、軍事基地、通信樞紐和經濟設施)。
⑸ 美國、日本、俄羅斯的導彈防禦系統簡稱是什麼
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
NMD全部組成是:2處發射陣地、3個指揮中心、5個通信中繼站、15部雷達、30顆衛星、250個地下發射井和250枚攔截導彈系統。 具體地說,NMD是由5大部分組成的,即預警衛星、改進的預警雷達、地基雷達、地基攔截彈和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
俄羅斯導彈防禦系統基石 A導彈防禦系統
日本計畫2007年初建成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目前處於最後開發階段的裝備在「宙斯盾」驅逐艦上的「海基高層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標准ш」防空導彈,簡稱SM-3)和美軍邊實驗邊實戰部署的以第三代「愛國者」導彈攔截系統(PAC-3)為主體的「陸基島內內低層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⑹ 航母的最後一道防線有多強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國家的海軍如果有航母,實力無疑會增強不少,畢竟一艘航母就相當於一個移動的海上空軍基地,是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保障。但是航母重要的是平台作用,自身的防禦能力卻不太強大,所以才有了航母戰斗群的保駕護航,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看似防禦能力一般的航母,最後的一道防線,威力可是驚人的,只是不到緊要關頭不會顯現出來罷了。
比如美國的航母防禦武器系統是密集陣列式攻擊程序,配備的是使用大尺寸子彈可360°旋轉的大口徑機槍炮,這種機槍炮的射速相當厲害,一分鍾可以射出近5500發機槍子彈來攻擊敵方,瞬間把偷襲的敵艦打成篩子,而且美國的航母大部分都配備了這樣的防禦系統,至少有三十座這種機炮。
1130近防炮
不過可以看出,不管是美國、俄羅斯還是中國的航母都不是表面上那樣「無害」,它們有著威力強大的防禦系統,為其保駕護航。
⑺ 在俄羅斯,空軍和空天防衛軍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俄羅斯的空軍的任務就是保衛俄羅斯的領空的,然後根據要求來配合俄羅斯的海軍還有陸軍來執行任務,然後空天防衛隊就是一個裝備了一個防禦性的系統的軍種。所以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然後就是俄羅斯的空軍、防空和反導防禦部隊、航天兵都是隸屬空天軍。
也就是說。俄羅斯的空天軍就是由俄羅斯的空天防衛軍和俄羅斯的空軍兩個軍中合並在一起的。這個也就很簡單了,而俄羅斯的空軍和俄羅斯的空天軍兩者的區別就是空天軍要比空軍多一個空天防衛軍的功能,也就是說空天軍的范圍也就比空軍更大一些,要多一些防禦的功能。
⑻ 美國有兩個什麼防衛系統叫TMD和NMD誰知道
"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NMD"(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戰」計劃。但隨著冷戰的結束,1993年,柯林頓總統宣布取消「星球大戰」計劃,取而代之的是TMD和NMD。
簡單的說,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是"用於保護美國本土以外一個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提出該計劃是因為美國認為:認為冷戰後"戰區彈道導彈"在第三世界國家中迅速擴散,並已成為美國前沿部隊及海外盟友面臨的主要威脅。
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是指為保護美國本土免遭戰略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美國軍方稱:如果把外來的戰略導彈比作雨點,那麼NMD就像是一把大傘,把美國罩的嚴嚴實實(其實該系統就是一個倒過來的竹籃,嘿嘿,漏水的破傘!)
實際上,一旦美國成功部署NMD,世界其他大國的戰略核威懾力量將形同虛設。但是NMD技術極其復雜尖端,必須耗費大量財力物力。技術條件尚不成熟,再加上國際社會的反對,因此柯林頓政府於2000年9月宣布暫不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布希總統上台後加快了研製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步伐。由於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違反了美國和原蘇聯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布希政府先是尋求修改這一條約,遭俄方拒絕後決定單方面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的名存實亡為美國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鋪平了道路。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是指為保護美國本土免遭戰略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該系統由80年代的"戰略防禦計劃"和90年代初的"對付有限打擊全球防護系統"演變而來的。 美國發展NMD和TMD將打破全球的戰略平衡與穩定,阻礙核裁軍的進程,破壞國際防擴散的努力,並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所以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
TMD的研製是由低向高發展的。用於攔截飛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導彈的愛國者導彈,已取得較大進展。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愛國者PAC-2 型導彈命中率為60%,此後美國不遺餘力地提高這種導彈的性能。今年3月15日,美國宣布改進型的愛國者PAC-3型導彈攔截試驗獲得成功。據悉,美國還要進行16次攔截不同目標的試驗,使這種導彈進一步完善。目前愛國者導彈是TMD中唯一有效的攔截武器,也就是說,TMD 尚處於低空防禦階段。
NMD是用來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彈道導彈攻擊的防禦系統。從這一點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戰」計劃的翻版或繼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戰」計劃所依賴的是空中防禦系統,而NMD是以陸空結合、陸地防禦系統為主。根據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攔截導彈、地基雷達、天基感測器、改進型早期預警雷達,以及作戰管理、指揮、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按照設想,美國可以通過這一系統,從敵方導彈一發射,就對它進行偵察、跟蹤、定位、鎖定,在它進入美國領空前將其摧毀。這項計劃尚處於論證階段,到底搞成什麼樣子,至今誰也說不清楚。據說,如果把外來的導彈比作雨點,這一系統就像一把傘,把美國罩得嚴嚴實實,不受一點損害。但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一位議員在國會辯論時,就曾當場撐起一把只有傘架的漏雨傘,以此形容NMD的防禦能力。
⑼ 俄羅斯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是怎樣的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3年10月4日航天兵節上強調,俄羅斯航天兵在提高國家防禦能力和維護俄在太空的國家利益方面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一天俄航天兵司令佩爾米諾夫在向媒體發表談話時說,隨著部署在白俄羅斯的「伏爾加」導彈預警雷達站投入戰斗值勤,俄導彈預警系統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全方位防禦圈」。
俄軍在陸基洲際導彈方面具備很強的實力,在俄軍空天防禦體系的編成內將包括反導系統、國土防空體系和隊屬防空體系。其中太空兵編成內的導彈-太空防禦集團軍將起重要作用。
該集團軍所屬的導彈襲擊預警師擁有可探測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發射情況的衛星9顆、照相偵察衛星兩顆、電子偵察衛星11顆,並擁有包括地面雷達樞紐網和莫斯科反導系統遠程探測雷達。
地面雷達樞紐網、超地平線視距探測雷達站和遠程早期預警雷達站組成地面監視系統,其使命是獲取和及時向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部等指揮機構傳送導彈襲擊預警的信息。
地面監視系統中的「窗口」光電系統能捕捉到在4萬米高空軌道飛行的目標,在最短時間內准確地預測到其飛行軌跡和目的地。該集團軍所屬的導彈防禦師專門負責莫斯科地區的反導作戰。該集團軍的另一個師-太空監視與防禦師擁有雷達、光電器材、光學器材和無線電技術器材,可觀察近地軌道和高空軌道的航天目標,及時發現近地軌道太空情況的變化。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普希金諾的龐大的「頓河」-2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代號Don-2NP,外觀呈塔尖狀,每個側面將近152.4米長、36.6米高,工作在厘米波段,覆蓋范圍為360度,其距離精度約為200米,角度和方位精度為0.02~0.04度,可對大氣層外和大氣層的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它能搜尋並鎖定1500千米范圍內的敵方目標,為反導系統指示目標,引導反導導彈攻擊來襲之敵,還能發出錯誤的信號干擾敵方飛機或導彈的飛行。
⑽ 現在美國和俄國的防空體系主要是由那幾部分組成大神們幫幫忙
一、美國 美國首都防空採取的是大區域防空部署,不設立專門的首都防空區,把首都防空納入整個國土防空之中,經一體化的國土防空體系來捍衛首都華盛頓的安全。 (一)情報預警系統 美國防空體系的情報預警系統,由防空預警系統和導彈預警系統兩部分組成。防空預警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判測敵轟炸機和巡航導彈,它是由北方預警線、超視距雷達系統和E-3空中預警機三部分組成。導彈預警系統由導彈預警、潛射導彈預警和預警衛星三部分組成,可對導彈提供25-30分鍾的預警時間。 (二)防空指揮系統 美國本土的防空作戰指揮由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負責。該司令部是一個以美國為主體,聯合加拿大組成的多兵種聯合防空司令部,其總部設在斜陽嶺指揮所,坑道貫穿花崗石山體的一半,成為一龐大的人造地下宮。在1.8公頃面積的地下城中,共建有15棟三層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其中還有一座醫院和一座水庫,並儲備有30天的給養。這項工程堪稱是世界上最大、最好和最堅固的核防護設施之一。 (三)防空攔截系統 美國目前主要由空軍國民警衛隊擔負本土防空攔截任務。共有12個連隊約300架F-15和F-16型飛機,分別布置在29個防空值班室待命,一旦接到防空警報,在E-3預警機的引導下,飛赴目標區遂行攔截任務。美國空軍司令部的作戰飛機也可臨時派出飛機執行防空作戰任務。 俄羅斯防空體系的基本現狀 從要素上分析,俄羅斯防空體系由偵察系統、殲擊航空兵掩護系統、地空導彈掩護系統、防空指揮自動化系統、電子戰系統和保障系統六大部分組成。其中殲擊航空兵和地空導彈兵是防空作戰體系的兩大支柱。從層次上分析,將防空體系構成要素根據作戰使命、任務組合起來,可以分成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層次。 (一)防空指揮體系 目前,俄空軍共有5個空防集團軍,包括第4、5、6、11、14空防集團軍,分別部署在北高加索、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列寧格勒、遠東、西伯利亞五個軍區防空地域。此外,第1防空軍部署在單獨的莫斯科軍區。部署在各軍區的空防集團軍,由總參謀部通過軍區進行指揮。 (二)空防集團軍的編成及主要裝備 空防集團軍是空軍戰役軍團,是戰區內實施空中進攻、對地面軍隊支援和各種類型的防空戰役的主體和主要力量。其編成根據戰略方向和重要程度及所擔負的任務而有較大差別,一般編有數個防空師或一個防空軍,1~2個混合航空兵師或數個轟炸航空兵、強擊航空兵、前線殲擊機航空兵師。防空師(軍)編有1~2個無線電技術兵團(旅)、3~4個地空導彈兵團(旅)和2~3個殲擊航空兵團、一個電子對抗營。 性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