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潛艇有哪些種類
潛艇的種類,按動力分為常規動力潛艇(柴油機—蓄電池)和核動力潛艇;按戰斗任務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一般排水量在2000噸以上的稱大型潛艇,排水量在600~2000噸的是中型潛艇,600噸以下的是小型潛艇。還有更小的微型潛艇,排水量不足100噸。
全世界有多少潛艇?俄羅斯的一個材料說,到1993年初,全世界除俄羅斯外的44個國家的海軍,共有潛艇450艘,其中核潛艇142艘。
據另外的一個材料說,世界4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各類潛艇1067艘,其中核潛艇360艘。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除美、俄、英、法、中5個核國家外,印度從俄羅斯租賃了一艘,巴西、加拿大在研製,澳大利亞、西班牙也在醞釀建造。
不同的統計數字,可能是統計的時間和方法不一樣的結果。反正有一點是明顯的,我們地球上的各大洋,每天每時都有核動力和常規動力潛艇在海底深處游動著!
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潛艇最多的兩個國家。俄羅斯有各類潛艇376艘。美國有139艘,其中戰略導彈核潛艇36艘。
美國的核潛艇已經發展了3代。第3代核潛艇1979年建成下水。第一艘「俄亥俄」號,水下排水量達1.87萬噸,最大下潛深度400米,巡航時間長達70天,噪音小,配備24枚Ⅰ型或Ⅱ型「三叉戟」多彈頭戰略彈道導彈。Ⅰ型導彈帶10個核彈頭,射程7400公里。每枚一型導彈帶17個核彈頭,射程1.2萬公里。
❷ 蘇聯/俄羅斯都有哪些潛艇哪些導彈驅逐艦,巡洋艦
巡洋艦:20世紀50年代的「斯維爾德洛夫」級、60年代的「肯達」級和「克列斯塔」Ⅰ級、70年代的「克列斯塔」Ⅱ級和「喀拉」級、80年代的「基洛夫」級和「光榮」級。
驅逐艦:
❸ 俄羅斯現役有哪些潛艇
俄決心在21世紀保持強大的戰略威懾力量,而擁有一流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是關鍵所在。面對俄水面艦艇實力無法與美抗衡的現實,俄軍唯有下力發展潛基彈道導彈才能彌補其打擊力量的不足。俄海軍認為,未來俄潛基核打擊力量要佔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57%以上,要能擔負70%或更多的戰略使命,所需費用卻僅占國防開支的6%。俄海軍這種「合理足夠」的原則既反映了俄在冷戰結束之後的軍事戰略轉變,又是其國內經濟處於拮據狀態下的無奈之舉。 水下的戰略抗衡也呼喚「北風之神」。在俄羅斯著手研製「北風之神」的第二年即1997年9月,美國的「俄亥俄」級的第18艘也是最後1艘「路易斯安娜」號(SSBN-743)加入現役。美國海軍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巔峰。盡管其中的4艘改成巡航導彈核潛艇,但剩下的14艘如果按通常的潛艇30年服役期計算,可服役到2010~2030年。「俄亥俄」級的總體作戰能力,特別是在隱蔽性能、打擊威力、遠程攻擊精確度等方面,都強過俄羅斯的「台風」級。 拿什麼對抗「俄亥俄」?有人主張建造比「台風」級更龐大的潛艇以增加導彈的攜載量。這行不通:一是俄財力不濟,二是體積和重量過大,也難以適應一般水域作戰需要。反復權衡比較後,俄海軍決定另闢蹊徑,建造經濟上能承受又有技術進步的新型戰略核潛艇。這就是「北風之神」。「北風之神」級屬於俄羅斯第五代(第一代H級;第二代Y型;第三代D級,分D-l型、D-2型、D-3型、D -4型;第四代「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被命名為「尤里·多爾戈魯基 」號。「尤里·多爾戈魯基」號原計劃於2002年投入使用,但因經費跟不上致使入役時間一拖再拖。現在經費增加,其下水時間在即。北德文斯克造船廠正在根據俄國防部訂貨建造4艘「北風之神」級潛艇,共需幾萬億盧布,每年5000億~7 000億盧布。俄羅斯真「出血」了。 在火力方面,第一艘「北風之神」上裝有16個導彈發射筒、12枚洲際導彈,射程1.5萬公里,命中精度為300~500米。預計2005~2007年,新服役的「北風之神」級潛艇將配備16枚最先進的潛射「白楊」-M或SS-N-28洲際彈道導彈。「白楊 」-M洲際導彈,其射程可達2萬公里,圓概率偏差小於60米,可實施機動突防,是導彈防禦系統的剋星;SS-N-28為3級固體燃料導彈,彈長14.8米,重35噸,射程1.05萬公里。而「俄亥俄」攜帶的「三叉戟」新改型導彈最大射程1.12萬公里,圓概率偏差為90米,技術指標不如「白楊」-M導彈。另外,「北風之神」上還裝備有大量的自衛武器:4~6具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8~40枚魚雷和反潛導彈,增強了自衛能力。俄海軍還正在考慮將來在新的「北風之神」上裝備速度達200節的高速火箭魚雷。這種魚雷不僅能有效地反潛,而且也能反魚雷。因此,「北風之神」的綜合火力強於「俄亥俄」級核潛艇。 在電子系統方面,歷來美國電子設備要強於俄國,但新式的「北風之神」在這方面有較大的改進,裝備了先進的艇艏聲吶、舷側聲吶、拖曳線列陣聲吶和水面搜索雷達,差距在逐步縮小。綜合比較,俄羅斯的「北風之神」要強於美國的 「俄亥俄」。 俄海軍現有兩個戰略潛艇支隊,分別以D級和「台風」級為主角。明年後,「 北風之神」級很可能以每年一艘的頻率逐步取代「台風」級戰略核潛艇。那時, 「北風之神」戰略潛艇支隊就成為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的支柱。(
❹ 俄國現役核潛艇型號大全
885m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
955北風之神戰略導彈核潛艇
老的是台風級和德爾塔級。
❺ 俄羅斯共有幾種潛艇包括常規潛艇和核潛艇
俄羅斯潛艇介紹
「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
主尺寸:艇長:154米、艇寬:18.2米、吃水:9米
排水量:13400-14700噸(水面)、16400-24000噸(水下)
動 力:2座VM-5 190 MWt壓水堆 2台蒸汽輪機 90000馬力
航 速:16節(水面)、32節(水下)
潛 深:500米
艇 員:130名
武器裝備:
24具導彈發射筒,用於發射SS-N-19遠程反艦導彈(500千米)
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SS-N-15中程反潛導彈(50千米)和53型魚雷
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SS-N-16遠程反潛導彈(120千米)和65型魚雷
電子設備:
聲納:「鯊魚鰓」型主/被動中、低頻搜索和攻擊用艇殼聲納,「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聲納,「鯊魚肋」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納,「金字塔」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納,用於被動搜索遠程警戒。
雷達:「窺探對」型Ⅰ波段對海警戒雷達,「場燈」、「方環」型偵察雷達,「穿孔盤」型火控雷達、「酒缽」導彈制導雷達。
「奧斯卡」級(Oscar)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美國的航母編隊,保護前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使敵方攻擊型核潛艇難以接近前蘇聯海軍的艦隊和基地等。1978年開工,1980年4月下水,1982年交付海軍,從第3艘起改為Ⅱ型。目前「奧斯卡」Ⅰ已退役。已建或在建的「奧斯卡」Ⅱ約有15艘,其中3艘或退役或封存,1艘毀損(「庫爾斯克」Kursk,舷號K-141)。「奧斯卡」Ⅱ是俄羅斯反航空母艦的核心力量,也是當前世界上噸位最大、威力最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http://tieba..com/f?kz=88635959
❻ 俄羅斯核潛艇有哪些
俄羅斯現在有42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15艘,巡航導彈核潛艇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6艘、輔助核潛艇5艘。 俄羅斯(蘇聯)第一艘核潛艇於1958年服役,至2005年,共建造了17個級別29個型號252艘核潛艇,其中包括7級11型90艘攻擊核潛艇,4級9型9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4級7型6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及2級2型5艘輔助核潛艇。俄羅斯海軍已建造核潛艇的數量佔世界核潛艇總數的一半多,堪稱核潛艇生產「大戶」,其型號之多,數量之大,名列各國之首。
❼ 世界各國的微型潛艇有什麼不同
二戰中後期,日本海軍也發展了微型潛艇。這些微型潛艇排水量不足50噸,以蓄電池帶動電動機推動潛艇前進,這使得它們的航行速度比義大利的微型潛艇還要快。為了增強戰鬥力,日本海軍還在這些潛艇上配置了兩枚直徑為457毫米的魚雷。這些潛艇也只能容納兩名戰士,其中一人負責駕駛和指揮,另一人主要負責航路觀察。
1941年12月7日,當日本的航空母艦承載著大量戰斗機,向美國珍珠港發起猛烈攻擊時,5艘日本微型潛艇也巧妙地通過了美軍的防潛網,直向停泊在珍珠港內的美軍戰艦襲去。但由於製作倉促,各種戰技性能遠未達到實戰要求,這5艘微型潛艇都沒有擊中目標。
當二戰快要結束時,日本海軍又研製了所謂的「自殺型微型潛艇」,這種兩敗俱傷的打法使它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自殺型微型潛艇的排水量僅為9噸,原來放魚雷的地方被改為駕駛艙和彈葯艙,同時還裝有彈跳裝置。海軍戰士駕駛潛艇,到達目標45米的地方時,就按下按鈕,把自己彈射到海里,留下潛艇帶著彈葯繼續前沖,直至炸毀目標。遺憾的是,日本盡管建造了不少自殺型微型潛艇,但戰果並不明顯。
英、德等國的海軍也發展並使用了一些微型潛艇。1945年7月31日夜,英國海軍的排水量僅30噸的XE-3號微型潛艇,由一艘潛艇運至新加坡附近的海域,潛入柔佛海峽,突破了防潛障礙,用攜帶的磁性水雷炸沉了日本海軍的「高雄」號重型巡洋艦。這艘巡洋艦的排水量達13萬噸,由此可見微型潛艇這次取得的戰績有多麼輝煌。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微型潛艇得到了一定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微型潛艇的特點和作用更為各國海軍看好。經常在近海海域活動,或擁有較多海峽、港灣的國家,各自出於進攻和防守的需要,尤其重視微型潛艇的發展和使用。目前世界上共有180餘艘微型潛艇,分別屬於16個國家和地區。
典型的微型潛艇,有義大利的MG120/ER淺水攻擊型潛艇和CF2F/X100T型蛙人輸送艇;德國的「奧卡」級微型艇;英國的「食人魚」級微型艇;克羅埃西亞的「威拉比」微型艇和R-2M「瑪拉」級蛙人輸送器;北朝鮮的「山高」和「玉高」兩級微型艇;俄羅斯的「皮讓佳」級微型潛艇等。
美國海軍的海-陸-空作戰分隊,目前擁有MKⅧ和MKⅨ兩種蛙人輸送艇,其中MKⅧ型的數量較多。這種潛艇的標准艇員為2名,另外可攜載4名作戰蛙人,或負載大型深彈等裝備。艇上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其中包括帶自動導航儀的自動進塢系統,以及用於水雷探測和避免碰撞的高頻聲納。除此之外,潛艇還加裝了帶漂浮天線的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儀,加強了與指揮部的聯系。
通常情況下,MKⅧ輸送艇都是由核潛艇帶到指定地點,然後從核潛艇的乾式甲板上下水執行任務。此外,它也可以從CH-53、CH-47重型武裝直升機上「跳」進水中。從核潛艇上釋放蛙人輸送艇的過程比較復雜,需要由2名軍官、18名潛水員和2名技術員組成乾式甲板釋放支援分隊。盡管如此,由於微型潛艇具有很大作用,美國海軍還是決定在新一代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上設置這個項目。
另一方面,美海軍也在加緊研製更加高級的「先進蛙人輸送艇」ASDS。這種潛艇的長度將達到21米,除2名艇員之外,還能攜載一支「海-陸-空作戰分隊」或其他特種作戰部隊。ASDS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可以在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時,實施遠程插入和撤退,不需要像MKVⅧ那樣由核潛艇或直升機「護送」至指定地點,從而減少了特種部隊的負擔。
與以往的微型潛艇相比,ASDS也更加「人道」。在以往的「濕型蛙人輸送艇」上,艇員不得不長時間浸泡在冷水中等待時機把蛙人輸送到目的地。實現遠程插入和撤退後,艇員就輕松多了。
❽ 有哪些典型的微型潛艇
典型的微型潛艇,有義大利的MG120/ER淺水攻擊型潛艇和CF2F/X100T型蛙人輸送艇;德國的「奧卡」級微型艇;英國的「食人魚」級微型艇;克羅埃西亞的「威拉比」微型艇和R—2M「瑪拉」級蛙人輸送器;北朝鮮的「山高」和「玉高」兩級微型艇;俄羅斯的「皮讓佳」級微型潛艇等。
❾ 小型潛艇的主要型號
法國SMX-22型近海潛艇
SMX-22型近海潛艇其實包含3艘子母潛艇:1艘排水量2750噸的母潛艇和2艘排水量480噸的子潛艇。
母潛艇採用雙層殼體結構,外殼直徑8米,長84.3米,最大寬度8米,下潛深度超過250米,水下航速大於17節,艇員25名,其作用是將子潛艇運送到作戰海區,並向子潛艇下達作戰計劃和分派作戰任務,通過信息網路指揮作戰行動。此外,它還承擔著向沿海目標發射巡航導彈、向敵方艦船和潛艇發射魚雷和導彈等任務。
排水量480噸的子潛艇是在近海淺水地區活動的主要力量。它們也採用雙層殼體結構,外殼直徑5.3米,長36米,下潛深度可超過250米,水下航速不低於17節,配備10名艇員,水下自主巡航時間為25天,可持續作戰1-2天。可執行偵察、探測水雷、佈雷、在淺水地區使用魚雷和導彈攻擊敵人和支援蛙人作戰等任務。
法國SMX-23型近海潛艇
在2006年的「歐洲海軍技術裝備展」上,DCNS首次公開展示SMX-23型近海潛艇的設計方案。發言人表示,SMX-23型潛艇利用了已在「鮋魚」級潛艇上使用的七成技術和系統,通過控制最大航程和下潛深度,使造價降低到「鮋魚」級的一半,追求的是「最佳性價比」。
SMX-23潛艇長48.8米,水面排水量855噸,採用雙層艇殼設計,下潛深度200米,以4節速度航行時能在水下持續停留60小時。其在水面以最大航速8節航行時,續航力可達到1850海里。SMX-23的額定艇員為19人,還可搭載2名教練。該艇設計自持力為15天,每年可以運行280天,使用壽命長達35年,大修間隔為96個月。
SMX-23在淺海中具有精確導航能力,能停留在海床上實施監視任務,也很適合特種部隊作戰、情報搜集和佈雷,其集成的導航系統包括了慣性導航、GPS、羅盤、精確的時間與頻率測量儀和一個電子繪圖與顯示信息系統。
德國 210型概念潛艇
德國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TKM)S同樣認為市場上缺少一種通用的多功能緊湊型潛艇。該公司的應對方法就是利用209型、212A型、214型潛艇上成熟的系統和技術,設計排水量在1000噸左右的210型潛艇。
210型潛艇採用單殼體單艙設計,長56米,水下排水量1000噸,耐壓艇體直徑5.3米,下潛深度可達250米,採用X型舵增強機動性。這種小潛艇配有8具533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重型魚雷、反艦導彈或水雷,艇上還有空間用於放置6枚備用彈。艇上人員配置有2種方案:2班輪值需要15名艇員;3班輪值需要21名艇員。
210型潛艇採用低轉速、低噪音的西門子PERMASYN主推進電機,並設有2個電池艙,分別位於艇首和艇尾,每個電池艙內都包括216個電池單元。TKMS聲稱現有的鉛酸電池技術可以獲得較高的水下航行速度。滿足現有潛艇任務條件下,其電池容量最多能確保以4節速度航行時續航力達到4000海里。
210型艇還特別強調了指揮台圍殼的設計,具備了212A型較低的圍殼舵和「烏拉」級平台較好的水動力性能。綜合以上特點,指揮台圍殼上安裝了4根可升降的桅桿:一根通氣管桅桿(在給電池充電時,它為柴油發電機工作提供空氣)、一根導航用雷達桅桿、一根通訊桅桿和一個潛望鏡。
除了潛望鏡外,所有桅桿都是非穿透型的。實際上,設計方案中所預留的安裝空間和潛艇負重能力可以再集成3個額外的桅桿,TKMS的建議是:再分別安裝1根ESM、1根EO感測器和1個UHF衛星通訊天線。指揮台圍殼中的進出通道內還包括了一個可容納2人的密閉艙室。
俄羅斯 「阿穆爾」系列潛艇
俄羅斯紅寶石中央設計局開發了較小排水量的近海潛艇「阿穆爾」550型和「阿穆爾」750型,它們是以「阿穆爾」1650型(677號工程)常規動力潛艇為基礎設計建造的。
該系列艇採用雙層殼體結構,艇體外表面無明顯突出體。非耐壓殼體上的流水孔由「基洛」級的長孔變為縫隙,進一步減小了水流阻力。前水平舵也由「基洛」級的上甲板上移到了指揮台圍殼上,尾部採用十字型操縱面,並設有救生通信浮標。由於採用新型計算機,該型艇的自動化程度有所提高,火控系統能同時解算和攻擊2個目標,從目標識別到發動攻擊只需15秒。據稱,與「基洛」級常規潛艇相比,該級艇的作戰性能提高了2-3倍。
另外,俄羅斯孔雀石潛艇設計局也已開發出許多小型潛艇,包括P-130、P-170、「剪刀魚-T」、「剪刀魚-2」、P-550、P-650E、P-750等級別及它們的改進型。這些潛艇的排水量在130-1000噸之間,能下潛200-300米。它們的巡航距離在2000-4500海里之間,自持力在20-30天之間。盡管這些潛艇的體形相對較小,它們卻可攜帶多種武器,包括魚雷和水雷,同時較大一點的P-550、P-650E和P-750還可以攜帶巡航導彈。
以標准排水量為950噸(加上 AIP裝置模塊後為1000噸)的P-750級潛艇為例,該型艇長68.4米,水下航速16節,水下持續航行距離1200海里,下潛深度300米,自持力30天,艇員9名再加6名作戰蛙人。武器包括4具口徑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不僅能發射魚雷也能發射巡航導彈。該級艇還擁有8具口徑400毫米的反潛魚雷管,也能利用舷外裝置攜帶24枚水雷。此外,該級艇上還能安裝4具巡航導彈垂直發射管,內裝「俱樂部-S」系統的3M-14E導彈,用來打擊300公里范圍內的近岸目標。
義大利俄羅斯 S1000型潛艇
由義大利造船金融集團、俄羅斯魯賓海洋工程中央設計局共同研發的S1000型潛艇堪稱是第三代近海潛艇。S1000在設計時針對的首要任務是在淺水區域執行反潛戰、特種戰、秘密監視、情報收集和偵察,其他任務還包括反艦戰、打擊陸地目標、布雷和支援海上空戰等。
該型艇採用單殼體單艙室設計,長56.2米,耐壓艇體直徑為5.5米,排水量約1000噸,最大下潛深度250米,艇員約16人,採用7葉低雜訊螺旋槳、X型控制面和水平舵,巡邏續航力10天左右。其動力系統包括2台65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各配備112個鉛酸蓄電池單元),以及1個200千瓦的燃料電池。
艇首裝有6具口徑533毫米的魚雷管,其後為武器艙,可以儲存8枚重型魚雷、反艦導彈或遠程攻擊導彈,艇尾下部安裝有一個C303魚雷對抗裝置。S1000潛艇還可根據需要配備防空武器,用於打擊反潛直升機和海上巡邏機。
該型潛艇配備的聲納組包括一個正形矩陣聲納、一個攔截陣、一個水雷/障礙物避碰聲納和一套自雜訊監測系統。在雷達和感測器方面,S1000安裝有一根非穿透式光電桅桿(包括電視、紅外和激光測距感測器和雷達報警器)、雷達波ESM(在專用桅桿上)和一個I(X)波段導航雷達。在通訊系統方面,該艇上安裝了2根通訊桅桿,一根用於為VHF、UHF、GPS和INMARSAT-C提供天線功能,上面還裝有一根HF鞭狀天線;另一根用於安裝HF、VHF和UHF等頻段的衛星通訊天線。
❿ 俄羅斯「拉達」級常規潛艇的優點有哪些
「拉達」級的研製工作可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1989年,蘇聯海軍授予紅寶石設計局一份合同,委託其負責設計新的第四代常規潛艇。
由於蘇聯的解體,國內需求大大減少,為了生存,設計局把目光主要投向國外,在設計時從「小」(小型潛艇)處著手,希望能在國際市場上找到買家。基於這種思想,根據不同用戶需求,紅寶石設計局最終完成了一個「拉達」級潛艇出口型家族的設計工作。
以標准排水量的不同分別命名為550、750、950、1450、1650和1850型,這是俄羅斯潛艇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所有型號的潛艇均採用相同的設計和整體布局,使用統一的設備,主要差別在於潛艇的外形尺寸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潛艇武備數量、海上自持力、續航力及艇員編制上的差異。
出口型家族統稱為「阿穆爾」級,在這個出口型家族中,「阿穆爾」1650型具有最大的出口潛力,也是跟內銷型「拉達」級基本一致的型號,主要區別在於動力裝置、反艦導彈系統、通信系統和所需人員編制有所不同。由於「阿穆爾」級潛艇採用模塊化系列設計,可根據不同需要建造相應噸位的潛艇,因此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在該級艇的研製過程中,吸收了俄羅斯海軍和世界上不同海域國家海軍使用W級(613型)、F級(641型)、T級(641B型)和「基洛」級多年的經驗。出口型「阿穆爾」級上的設備和武器有的是在俄羅斯生產的,有的是在購買國生產的,還有的是在第三國生產的。
1997年12月26日,位於聖彼得堡的海軍上將造船廠開工建造首艘內銷型「拉達」級潛艇「聖彼得堡」號,將裝備俄羅斯海軍,後續還可能訂購。1998年該廠又開工建造一艘「阿穆爾」1650潛艇,准備出口,去向還不明確。據推測,印度是最有可能的買主。
該級艇的主要設計使命是同水面艦船和潛艇交戰,同時執行監視、布放水雷和部署特種作戰部隊等任務。它可以在瀕海地區、淺水域和深水域以及世界范圍內任何氣候環境下執行任務。
結構特點
該級艇一反蘇聯俄羅斯潛艇採用雙殼體思想,採用西方國家常用的單雙殼混和結構,首尾採用雙殼體結構,中間採用單殼體結構,這在俄羅斯常規潛艇設計上是一個新突破。艇體外表面光順,無明顯突出體。
非耐壓殼體上的流水孔由「基洛」級的長孔形變為縫隙式,進一步減小了水流阻力。
首水平舵也由「基洛」級的上甲板上移到了指揮台圍殼上,這種布置阻力很小,因此無論何時首水平舵都不用縮進艇內,大大節省了艇內空間。尾部採用十字型操縱面。
主要優點
既然該級艇是第三代「基洛」級潛艇的「接班人」,所以與已經獲得世界好評的「基洛」級潛艇相比,無論是隱身性、機動性、探測能力還是攻防能力,「拉達」級都勝「基洛」級一籌。
隱身性能好
「拉達」級潛艇吸收了「基洛」級潛艇成功的技術和經驗,精心地進行了安靜化綜合設計,特別是被「基洛」級636型證明行之有效的降噪技術在該艇上進一步得到完善利用。
該級艇選用了更多專門研製的低雜訊、低振動設備,大大減少了振動雜訊源;設備的安裝大量地採用了浮筏減振降噪裝置,從而有效降低了設備的振動和雜訊向殼體的傳遞;在艇內布置的各種管路上廣泛採用了撓性連管、消聲擴散器、阻尼橡膠層、阻尼支承和吊架、套袖式復合橡膠管等減振隔聲裝置,減小了管路振動和雜訊傳遞。
艇上的結構和設備上也大量採用各種消振元件和阻尼材料,吸收消耗了結構和設備的部分振動能量;整個艇體的外形採用了水滴形流線外型,幾乎接近最小阻力外型,亦是最小雜訊外型;推進裝置採用了7葉大側斜低雜訊螺旋槳並改進了推進軸,大大減小了水動力雜訊和螺旋槳雜訊。
為了增強隱身能力,艇體外加裝了消聲瓦,既能有效地吸收敵方主動聲吶的探測聲波,從而降低敵聲吶的探測距離,又能抑制艇殼的振動,隔離內部雜訊向艇外輻射,改善了本艇聲納的工作條件,使聲納的作用距離獲得較大的提高。
經過以上的一系列措施,「拉達」級的雜訊水平降低至90分貝以下,比「基洛」級還要低30分貝。由此可見,「拉達」級潛艇將是比有「深海黑洞」之稱的「基洛」級更安靜的水下獵手。
在設計方面,該級艇取消了外露設備,實在無法取消的也換成了升降式,使其被雷達偵察到的概率大為降低。
機動能力佳
「拉達」級潛艇的外形尺寸和排水量均小於「基洛」級,所以水面機動能力優於「基洛」級。目前首艇採用的是單軸柴電推進方式,裝有2套柴油發電機組,每台功率2500千瓦;1台主推進電機,輸出功率4100千瓦。
雖然受艙內空間大小的限制,所能攜帶的燃料要少,最大續航力不如「基洛」級,但「拉達」級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在潛艇建造期間或進行現代化改裝時加裝專門設計的AIP系統,即兩套氧-氫型燃料電池組。
這種新型柴電推進系統被設置在一個長12米的模塊化艙段中,改裝時可以很方便加裝。常規潛艇水下航行依靠電池組提供能量,一般只能在水下連續航行3~5天就必須浮出水面為電池組充電;而「拉達」級潛艇的燃料電池組可使潛艇在水下連續航行時間達15天以上,是包括「基洛」級在內的一般常規潛艇的3倍,這大大提高了潛艇水下機動能力和作戰效能。
探測水平高
該級潛艇的聲納系統在「基洛」級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改進,探測距離和精度均有所提高。該級潛艇裝備俄羅斯研製的「利蒂」綜合作戰系統,其中包括艇首高靈敏度的雜訊、測向聲納系統和艇尾的拖曳陣列聲納系統。雜訊、測向聲納的基陣覆蓋了艇首前端的大部分表面,目前世界上類似的潛艇還沒有裝備像「拉達」級潛艇覆蓋面積如此大的聲納基陣。
該雜訊、測向聲納可完成水中全方位探測、警戒監視、跟蹤定位和攻擊等任務,具有同時跟蹤4個以上不同目標的能力。由於該級潛艇自身的雜訊非常小,該聲納系統以主動方式探測敵方水面艦艇的距離超過60千米,以被動方式探測敵方水面艦艇的距離為20千米。計劃安裝的拖曳陣列聲納系統可能是「基洛」級636型潛艇上使用的MGK-400EM或是其改進型,該系統在低頻段工作時的探測距離高達100千米以上。
總體來講,其探測能力不僅能夠確保首先發現對方目標,而且使己方有足夠時間選擇時機和不同的武器來發起攻擊。
該級艇還裝備有多根可伸縮桅桿和攻擊潛望鏡。1部觀察桅桿可裝備電視攝像頭、紅外成像儀和激光測距儀,以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能進行觀測。1部天線用於接收衛星導航系統GPS和Glonass信號,同時還有1部天線用於接收無線電信號。1部攻擊潛望鏡具有目視和低可見光電視通路,並且多用途潛望鏡採用了非穿透耐壓殼技術。1部對海搜索雷達系統可完成自動標圖和解決航行問題等任務,目標探測距離、隱蔽性、精確性都有所提高。
復合導航裝置包括1套小型慣性導航系統,可保證航行安全並確定發射導彈所需要的潛艇運動參數。無線電通信裝備還包括1部可釋放無線電天線,可在水下100米無法被探測到的情況下接收指令和信息,這是一種新型水下接收岸上信號的無線電信息系統。
攻防能力強
「拉達」級的作戰武器系統在「基洛」級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提高。作戰情報指揮系紡採用了新型計算機,處理能力加強、體積重量減小、自動化程度提高;全艇系統也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的中央控制管理。
火控系統能同時解算和攻擊兩個目標,從目標識別到攻擊的最短時間只有15秒,一次齊射全部魚雷的時間僅為數分鍾。據稱,該級艇的作戰性能比第三代常規潛艇提高了2~3倍。
該級艇最令西方國家感到畏懼的是艇上強大、眾多的武器裝備,艇載武器共有18枚。
該級潛艇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用來發射「俱樂部」-N潛射反艦導彈,改進型SET-80反潛反艦兩用魚雷、SS-N-15中程反潛和SS-N-16遠程反潛導彈,甚至可根據用戶需要,把俄羅斯最新的「暴風」超高速魚雷、SS-N-25「天王星」和SS-N-26「寶石」反艦導彈裝備在該級潛艇上。如果不帶導彈和魚雷,也可攜帶水雷執行布雷任務。
該級艇的一大特點是可同時對不同目標進行導彈攻擊。為了增強攻擊能力,武器發射具有單射和齊射各種組合功能,首次兩枚魚雷齊射的准備時間只需幾秒鍾。
該級艇上裝備的快速裝填裝置更是令西方常規潛艇望塵莫及,能在不足5分鍾內完成重裝雷彈動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拉達」級潛艇設有外掛式布雷裝置和介面,供艇執行布雷任務時使用。
另外,該艇還裝有移動式誘餌等多種聲對抗防禦系統,用於對抗魚雷攻擊。因此,「拉達」級潛艇的攻防能力較強,可靈活地執行各種戰斗任務。
據說,正在向印度推銷的艇型還可能在指揮台圍殼後加裝一個垂直發射艙段,長7米,可以容納8具垂直發射管,用於發射最大射程達290千米的「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2004年9月,俄展示了1艘延長了一段艙體的「阿穆爾」級常規潛艇的模型。
生活條件優
該級艇良好的生活條件令人注目。所有艇員都住在乘員艙內。廚房和起居室裝備先進,十分便利。有效的通風和空調系統是專門設計的,可用於在熱帶海域執行任務。艇上還安裝有蒸餾機,可用來補充淡水儲備。
基於以上技術性能,軍事專家分析指出,費用低但作戰性能強的「拉達」級潛艇將很快取代「基洛」級潛艇,成為國際常規潛艇市場上迅速升起的一顆新星。
「拉達」級水面排水量1765噸,水下排水量2650噸;長68米,艇寬7.2米,吃水4.4米;水下最大航速21節,水面航速10節;最大潛深為300米;水下3節航速時續航力為650海里,通氣管狀態7節航速時為6000海里;人員編制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