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最大的飛機有多大啊
世界最大的飛機安-225平該機機身長84米,翼展88.4米,高18.2米,相當於5層樓高,最大載重量250噸,最大起飛重量620噸,可一次搭載16個集裝箱或80輛轎車,可在機艙外背負一架「暴風雨」號太空梭。
前蘇聯生產的安-225運輸機在設計之初是用來運載太空梭的。擁有六引擎的安-225能夠運載重達250噸的貨物,這比此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另外一種型號的安托諾夫產品--要高出兩倍之多,它的應用將以超重型空中運輸為主要目的。
安-225的翼展寬度有88.4米,其機艙內可以乘放80輛小汽車。安托諾夫公司和烏克蘭的 Motor-Sych公司聯合生產了最新的安-225,其造價約為2000萬美元。世界上曾生產過兩架安- 225,只有其中的一架升上過天空。
安225基本數據
翼展:88.4米
機長: 84.0米
機高:18.2米
最大巡航速度 865公里/小時
最大商載:250噸
最大起飛總重:600噸
最大載重航程:4500公里
最大油量航程:15400公里
動力裝置:六台渦扇發動機
發動機型號:
洛塔列夫設計局D181T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229.5千牛
B. 俄羅斯的直升機如何先進嗎
先進,畢竟當年美蘇冷戰搞軍備競賽時投了不少錢,俄羅斯的直升機代表應該是米-35。
米-35直升機是俄羅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原米里實驗設計局)研製,俄羅斯Rostvertol飛機廠生產的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C. 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
米-26「光環」(Halo)重型運輸直升機
米-26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現改名為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股份公司)研製的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的綽號為「光環」(Halo)。這種直升機是繼米-6和米-10以後發展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機。為開發西伯利亞及北方沼澤和凍土地帶,前蘇聯決定發展一種全天候重型運輸直升機。在70年代初開始方案論證,目標是其裝載能力要達到以前生產直升機的1.5至2倍以上,正式研製工作大約持續了3年,原型機於1977年12月14日首次試飛。1981年6月,米-26的預生產型在34屆法國巴黎航空展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1982年開始研製軍用型,1983年米-26交付使用,1986年6月開始出口印度。總計製造了約300架。目前仍在生產。
米-26直升機具有極其明顯的軍事用途,這種直升機最大內載和外掛載荷為20噸,相當於美國洛克希德公司C-130「大力士」的載荷能力。米-26直升機主要用於沒有道路和其它地面交通工具不能到達的邊遠地區,為石油鑽井、油田開發和水電站建築工地運送大型設備和人員。米-26往往需要遠離基地到完全沒有地勤和導航保障條件的地區獨立作業,因此,要求直升機必須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
旋翼系統為傳統的鉸接式旋翼,槳轂是鈦合金製成的,有揮舞鉸和擺振鉸,帶有阻尼器,沒有彈性軸承或軸向鉸。這種旋翼由8片等弦長槳葉組成,是世界採用槳葉片數最多的單旋翼。每片槳葉由一根管狀鋼質槳葉大梁和26個玻璃鋼翼型段件組成。段件內部用翼肋和加強構件加固,中間填以蜂窩填料,前緣有不可拆卸的鈦合金防蝕條。槳葉具有中等程度的扭轉角,槳葉厚度沿展向向槳尖方向變薄,後緣裝有調整片,可在地面上按飛行狀態的需要進行調整。尾槳由5片玻璃鋼制槳葉組成,位於尾梁右側,鈦合金尾槳轂。為適應高寒地區使用,旋翼和尾槳槳葉均裝有電加熱防冰裝置。旋翼轉數為132轉/分。 傳動系統包括V-26風扇冷卻的主傳動系統。主減速器傳動功率為14710千瓦。單發工作時傳動功率8500千瓦。尾傳動軸位於座艙頂。
機身傳統的全金屬鉚接的半硬殼式吊艙尾梁結構。蛤殼式後艙門,備有折疊式裝卸跳板。尾梁下表面平直。為了防火發動機艙用鈦合金製成。垂直尾面向左偏置。尾槳安裝在垂直尾面右側。水平尾面位於垂直尾面與尾梁的交接處。飛行中平尾固定不變,但可在地面上調整,以適應最佳巡航狀態。 著陸裝置 不可收放前三點輪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有兩個輪胎,主起落架輪胎尺寸為1120毫米×450毫米。前輪可操縱,輪胎尺寸為900毫米×300毫米。尾梁末端有可收放的尾橇。尾橇收起時,可自由接近後貨艙門。為了通過後貨艙門和在不同場地上著陸,主起落架可以進行液壓調節。離地時,起落架上的感測器可以通過飛行工程師座位後方的儀錶板顯示出直升機的起飛重量。 動力裝置為兩台7460千瓦D-136渦輪軸發動機並排裝在旋翼軸前駕駛艙上方。為適應嚴寒地區和未經修整的場地上作業,發動機進氣道採用了雙套防冰裝置——電加熱和熱空氣防冰系統。進氣道前裝有粒子分離器,可防止外來物侵襲發動機。發動機兩個進氣道的上方有第三個進氣道,供滑油散熱器冷卻用。發動機裝有功率輸出同步和保持旋翼轉速的恆定系統。如果一台發動機輸出功率衰減,另一台發動機可自動輸出最大功率。米-26共裝有10個油箱,每台發動機的燃油系統獨立,8個油箱在座艙地板下面,兩個匯集油箱在發動機上方,正常情況下用油泵供油,發生故障時,可以靠重力自行輸油。最大標准燃油量為12000升。另外可帶4個輔助油箱。 座艙 駕駛艙內可容納4人空勤組,駕駛員位於左座,副駕駛員和駕駛員並排坐在一起,在兩位駕駛員中間有一折疊座,後面左側是飛行工程師座,右側是領航員座。駕駛艙後設有4個座位的旅客艙。貨艙可裝運兩輛步兵裝甲車和20000千克國際標準的集裝箱。沿貨艙兩壁設有大約20個折疊座椅。軍用型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士兵。用於戰場救護可容納60名躺在擔架上的傷員及4至5名醫護人員。風擋有加溫設備。駕駛艙有四個大型氣泡狀舷窗。前方的一對舷窗可以向外和向後打開。貨艙前面右側,主起落架後的貨艙兩側各有一個可以向下打開的艙門,兼作登機梯。貨艙可通過下面向下打開的艙門(另可當作裝卸跳板)和兩個向上打開的蛤殼艙門(關閉時可形成貨艙的後壁)裝卸貨物。各個艙門均可藉助液壓系統打開和關閉,緊急情況下也可藉助於手搖泵。貨艙頂上導軌裝有兩個電動絞車,每副絞車可沿貨艙吊運2500千克貨物。有能裝載500千克貨物的絞車,地板上有滾輪傳送機和貨物系緊點。
機上裝有兩套壓力為207×105帕的液壓系統。電氣系統包括:28伏的直流電,備有輔助動力裝置。主尾槳葉前緣有電加熱防冰裝置。有駕駛艙增壓裝置。裝有標准晝夜全天候飛行所需的一切設備,包括7A813氣象雷達、地圖顯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和自動懸停系統,並可選裝GPS。綜合飛行導航系統及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閉路電視攝像儀可用來監視貨物裝卸和飛行中的貨物狀態。軍用型還裝有紅外抑制器,紅外干擾發射機,紅外誘餌投放器等。 目前,米-26有如下幾種主要型別: 米-26 軍用運輸型 該型與米-26基本型相似。 米-26A 帶有PNK-90綜合飛控和導航系統,可自動飛近並降落在指定點。 米-26T 基本的民用運輸型,其中又包括消防型,內部燃油箱可用來裝15000升滅火劑,或吊掛17260升水;地質勘探型,可攜帶10000千克的測量設備,在55米~100米高度以180~200千米/小時速度飛行時可飛行3小時以上;雙人駕駛艙的米-26模型於1997年在莫斯科航展上展出。 米-26TS 類似於米-26T,1996年以來用於取西方國家的適航證和開拓國外市場,在西方國家編號為米-26TC。
米-26MS 米-26T的醫療救護型,用於重傷員搶救可安排4名傷員和2名醫生;用於手術搶救可安排1名傷員和3名醫生;用於手術前搶救可安排2名傷員和2名醫生;用於一般救護可安排5副擔架,3個傷員座位和2個醫護人員座位。
米-26P 民用運輸型。可運載63名旅客,4人一排,駕駛艙後有廁所、廚房、衣帽間。
米-26TM 吊車型,在機身下主輪後裝有指揮員吊艙。
米-26TZ 加油機,可裝14040升燃油和1040升潤滑油。
米-26M 正在研製的改進型,主槳葉全部為玻璃鋼,並且採用新的氣動力結構。採用新的D-127渦輪軸發動機,單台功率為10700千瓦。改進了飛行導航系統,並帶有電子飛行儀表系統。實用升限、懸停高度有所增加,吊掛載荷達到22000千克。據報道,已製造了2架原型機,編號為米-27。
俄羅斯陸軍裝備了35架,另外米-26還出口到20多個國家,其中包括印度(10架),烏克蘭(20架),秘魯(3架),哈薩克等國。
1982年2月,米-26創造了5項直升機有效載荷/高度世界紀錄。單價1000~1200萬美元(米-26TS,1996年幣值)。
2006年6月,俄羅斯聯邦工業署副署長,參加"Eurosatori-2006"展覽的俄羅斯代表團代表A.雷巴斯在展會上宣布,法國有意與俄羅斯聯合生產重型運輸直升機,及對重型運輸直升機進行聯合改進。目前,俄方已經與法國國防部和"Eurokopter"公司就聯合改進和聯合生產米-26直升機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磋商。近期計劃簽署米-26直升機在法國進行展示飛行的合同。雷巴斯指出,俄羅斯方面認為,聯合研製是與歐洲在陸軍武器領域開展軍事技術合作的最重要方向。作為軍事技術合作的另一方向,是與歐洲聯合研製用於支援陸軍的無人駕駛飛行器。俄羅斯的"土星"科學生產聯合體等公司將參與這一計劃的聯合工作,並且已經簽署了為飛機和無人機研製新一代發動機的議定書。
米-26墜毀事故
2002年8月19日下午4時50分,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郊外的坎卡拉軍事基地內,兩名在直升機場邊武裝值勤的衛兵聽到了一陣由遠及近的直升機轟鳴聲,有「巨無霸」之稱的米—26直升機龐大的機身隱約可見。這是從印古什共和國軍事基地起飛執行運兵任務的重型直升機。此時天氣晴朗,能見度高,無風,不存在任何降落障礙。米—26開始降低高度,調整飛行姿態,做好了降落准備。就在這時,只見那架直升機突然劇烈晃動起來,最後失去了控制向基地外的地面墜去!
更不幸的是,失去控制的直升機正好跌入了坎卡拉軍事基地外圍的雷區!由於坎卡拉軍事基地是車臣俄軍的指揮中樞,駐車臣俄聯邦武裝部隊司令部、駐車臣俄內務部隊司令部、俄聯邦特警部隊車臣司令部均設在此,所以這里的防衛格外森嚴,除了全副武裝的衛兵、嗅覺靈敏的軍犬和先進的電子偵測裝置外,基地四周密密麻麻的灌木林和蒿草叢已經被工兵們變成一個巨大的雷區。這個雷區寬2000米,方圓8公里,埋設了各種反單兵地雷、餌雷、絆雷近萬枚,不誇張地說,連一隻耗子都休想闖過這片雷區,所以就算車臣武裝分子賊膽再大,也始終未能闖入坎卡拉軍事基地半步,雷區構成了車臣俄軍官兵的安全天堂。
然而,天堂轉眼間成了地獄,基地的救援人員眼睜睜地看著數百米外的滿地的殘骸和呼救連天的戰友束手無策,因為不知道都哪些地方埋地雷了,再加上失事現場濃煙滾滾,所以官兵們根本不敢貿然強闖雷場。基地的工兵和彈葯專家被火速傳到現場,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出一條通道,救援人員這才得以將倖免於難的戰友從熊熊燃燒的直升機殘骸中拉出,並立即送往基地醫院搶救,基地醫院的部分軍醫也被緊急抽調到現場,對一些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
由於現場一片混亂,所以究竟有多少官兵遭此不幸說法不一。俄羅斯副總檢察長謝爾蓋•弗雷汀斯基在接受俄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采訪時透露了他所掌握的情況,「從事故現場接到的報告稱,有數十名官兵死亡或者受傷,但由於失事的現場在數小時之後仍濃煙滾滾,因此我們還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官兵傷亡。」車臣俄軍副司令鮑里斯•波多普戈拉上校在接受俄國家電視台記者采訪時透露,墜落的直升機上有132名官兵,但他沒有透露傷亡的情況,只是表示:「目前基地醫院所有的人員都已經趕到事發現場……救援工作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據俄羅斯ORT國家電視台報道說,這是俄軍歷史上最慘重的軍事空難。
米-26是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原米里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機,綽號「光環」,是當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機。該機主要用於軍事運輸,其運載能力相當於美國C-130運輸機的運輸能力。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77年12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81年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
米-26的旋翼為八片矩形槳葉,尾槳為五片槳葉,起落架為不可收放的前三點式。它的動力裝置是兩台烏克蘭扎波羅日「進步」機器製造設計局的D-136渦輪發動機,單台功率為7460千瓦。米-26的空重為282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56000公斤。它的最大平飛速度295千米/小時,正常巡航速度255千米/小時,實用升限4600米,懸停高度1000—1800米,航程800公里。目前俄軍共有300架米-26直升機,據稱它可以運送20噸貨物或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尼古拉•傑里亞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事發當時米-26駕駛員報告說一隻引擎起火,請求緊急迫降,在迫降過程中,直升機跌入雷區,因此才釀成了傷亡如此慘重的災難;車臣俄軍副司令波多普戈拉上校還解釋說,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可能系超載所致,因為米-26重型直升機設計載客最多是8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但實際上這次運載的官兵多達132人,所以遠遠超過了核定的運載量。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波多普戈拉上校沒有解釋為什麼明知米-26的設計載量是80人,可從鄰近的印古什共和國摩茲多克軍事基地起飛時硬是擠上了132人。
俄車臣非法武裝自然不會放過這么一個表白的好時機,他們立即在專門的網站上貼出一張米-26直升機烈火熊熊的照片,同時附了一份書面聲明,「拜託『針』式地空導彈的神力,我們一舉擊落了一架米-26重型直升機。這是反抗『佔領軍』的重大勝利!」這個網站還繪聲繪色地說,執行此次襲擊行動的是一個獵殺伏擊小組。該小組一直在格羅茲尼地區偵察跟蹤俄軍直升機的行動,等摸清車臣俄軍司令部直升機的行動規律後,他們潛入坎卡拉漢軍事基地雷區外圍密林中,等滿載俄情報部隊官兵的重型直升機剛准備降落,他們就發射了攜帶型地空導彈,結果一舉中的,給俄軍一次不小的打擊。
駐喬治亞的車臣非法武裝代表阿爾達莫夫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電話采訪時頗為得意地說:「大約有118名俄軍官兵被我們消滅。」這一消息與國際文傳電訊社從俄軍內部獲得的消息不謀而合。國際文傳電訊社此前曾獲得消息說:「直升機似乎是被一枚『針』式地空導彈擊落的。」還有兩名俄軍士兵報告說,就在直升機墜落前,他們看到有地面炮火向直升機射擊。
聞訊後的普京立即要求有關方面隨時向其通報這一事件的最新發展情況,並在接受俄國家RTR電視台采訪時表示:「我要求能隨時掌握有關這起事件的最新情況。我們將徹底調查這起災難,並盡快向車臣派出一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徑32.00m
尾槳直徑7.61m
機長(旋翼和尾槳轉動)40.03m
機身長(尾槳除外)35.91m
機高(到旋翼槳轂頂部)8.15m
機高(尾槳旋轉) 11.60m
水平尾翼翼展6.02m
主輪距 7.17m
前主輪距8.95m
內部尺寸
貨艙
長度(裝卸跳板放下)15.00m
(不包括跳板) 12.00m
寬度 3.20m
高度 2.95~3.17m
容積 121.0m3
面積
旋翼槳盤804.25m2
尾槳槳盤45.48m2
重量及載荷
空重28600kg
最大有效載荷(內部或外部)20000kg
正常起飛重量49600kg
最大起飛重量56000kg
最大槳盤載荷0.68kN/m2
最大功率載荷3.81kg/kw
性能數據(A:米-26;B:米-26M)
最大平飛速度 A 295km/h
正常巡航速度 A 255km/h
實用升限
A 4600m
B 5900m
懸停高度(有地效)
A(國際標准大氣,載荷5100kg) 1000m
B(國際標准大氣+15℃,載荷12300kg) 1000m
懸停高度(無地效、標准大氣)
A 1520m
B 2800m
航程
A(2500m高度,國際標准大氣+15℃,載荷7700kg)500km
B(2500m高度,國際標准大氣+15℃,載荷13700kg) 500km
A(海平面,國際標准大氣,最大內燃油,最大起飛重量下,5%的余油) 590km
A(海平面,國際標准大氣,帶4個副油箱) 1920km
D. 俄羅斯米-171直升機有哪些尺寸數據
俄羅斯米-171直升機的尺寸數據:外形尺寸:尾槳直徑3.908米;
旋翼尾槳中心距12.661米;
機長(尾槳轉動)20.17米;
機高(至旋翼槳轂頂部)4.756米;
主輪距4.51米;
前主輪距4.281米;
重量及載荷:最大起飛重量13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1100千克;
空重7055千克;
最大載重4000千克。
E. 蘇聯米-17直升機的發展特點是什麼
米-17原稱米-8MT,1981年參加巴黎國際航展時才叫響新名。米-8MT採用TB3-117MT發動機,1977年開始批量生產。在阿富汗戰爭中,米-8MT平均出勤率達90%,執行任務的可靠性概率達97.5%。在多山的阿富汗,米-8MT載著機降分隊機動靈活地避開許多山間火力點選定一個相對安全的機降處。
它常常是只讓前輪或主輪著地,然後放下繩梯實施機降。這已經成了世界直升機戰史的一個經典畫面。米-8MT積累了在惡劣條件下提升作戰效能和生存力的經驗。它是世界公認的耐用性高、可靠性高和通用性高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米-17就是在這樣高起點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持續獲得新的發展。
米-17最突出的發展特點是適應性強、用途性廣。在米-17軍用、民用基本型的基礎上,根據用戶不同的功能環境要求發展出繁多的改進型別。無論在-45℃的冰川雪野,還是在55℃的酷熱沙漠,也不管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還是在斗風蹈海的艦船,人們都能看到米-17的身影。
從結構設計上看,它以米-17運輸型為基本型,通過加裝不同的任務模塊改裝成不同型別的米-17,諸如戰術運輸型、空中突擊型、醫療救護型、電子戰型、警用型、通信型和指揮型等近百種。米-17是世界改裝型號最多的中型直升機。
不斷採用成熟的新技術也是米-17改進型發展的重要特點。米-17B裝置了TB3-117BM高空發動機,這使它能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上起降,能在6000米高空實施平飛。它裝備了新型氣象雷達和遠距離導航電台,主要防護部位加裝防彈鋼板,油箱內增設泡沫聚氨脂塑料填料保護層,機上增加了武器座架和外掛架。
米-17B爬升率、航程等飛行技術性能和作戰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米-17B發展出兩個著名的改進型系列,即米-171和米-172。
米-17在遂行戰術運輸和空中突擊作戰任務時,具有多種武器掛裝方案。它的機座兩側掛架上可掛8具
火箭發射器,每具發射器內可裝16枚57毫米火箭彈,共128枚。機身兩側共有6個軍械掛架,總共可掛192枚火箭和4枚「斯瓦特」紅外製導反坦克導彈、6枚「薩格爾」反坦克導彈。
新型米-17將掛載射程更遠些的9M120(AT-9)反坦克導彈和9M39空空導彈。此外,機上還裝置有一挺12.7毫米機槍和一門23毫米航炮。米-17的武器威力是世界其他同類無人機無法比擬的。
2001年,米-17新的改進型飛出了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廠。它採用當今世界先進的渦軸發動機——VK-2500發動機,額定功率比基本型增加了1.77兆瓦,燃料損耗降低,發動機壽命增加到6000小時。這種高原戰術型多用途米-17能在世界高海拔的地區遂行軍事任務。
它的高溫、高原性能超過了美國UH-60「黑鷹」直升機。空降突擊型米-17左艙門由基本型寬830毫米擴大到1.25米,另增一個寬830毫米右艙門,並安裝液壓驅動的上下機斜板,使士兵在直升機著陸前即可離機,離機速度由改進前的4分10秒提高到僅15秒,比美國「支奴干」直升機快1分15秒。
最新型米-17的最大起飛重量較米-8提高了3噸,最大巡航速度提高了35公里/小時,無地效懸停升限提高了4150米,航程提高了380公里,這樣高的機動性能已經優於上世紀90年代出世的世界先進的歐洲NH90通用直升機。
近年,在俄羅斯車臣地區,人們看到一種能在夜間巡飛的米-17新改進型。它裝置了夜視儀和前視紅外系統與激光測距儀,可在可視度很差的外部條件下在距地面40~50米高的超低空飛行。它加裝了ASO-2V曳光彈發射器、L116V主動紅外干擾器和發動機排氣散熱系統,電子對抗能力和生存力都有明顯增強。
F. 俄羅斯最新武裝直升機是什麼
卡-52 米-35 都是俄羅斯目前最強的,也可以說是最新的,卡-52簡介 卡—52是俄羅斯卡莫夫公司研製的共軸反轉晝夜全天候戰斗直升機。在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覽會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這種直升機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烏赫托馬直升機製造廠,首次公開展出了以「短吻鱷」這種可怕的兩棲動物命名的卡—52的原型機。它參加了當年的莫斯科航展,並在同年舉辦的印度國際航空博覽會上首次對外展出。 卡—52的最顯著特點是採用了並列雙座布局的駕駛艙,而傳統的武裝直升機都為串列雙座布局。該機採用並列雙座布局並非標新立異,它是根據現代武裝直升機的駕駛需要和所擔負的戰斗任務而設計開發的。首先,卡—52是為全天候、全天時、超低空攻擊地面目標而設計的。當初,美國在製造F—111、蘇聯在研製蘇—24全天候攻擊機(同樣為了低空作戰)的時候,飛行員和領航員/武器操作員就是並列坐在一個駕駛艙內,這種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蘇—34)新一代殲擊/轟炸機上。其次,早在1972年,美國在實施AH—1「休伊眼鏡蛇」串列雙座布局夜戰型武裝直升機計劃時,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機組成員最好採用並列布局。所以,卡—52直升機的雙座布局並非倒退,而是根據使用需要的一種合理設計,是武裝直升機座艙布局的一項創造。並列雙座的優點是兩人可共用某些儀表、設備,從而簡化了儀器操作工作,使駕駛員能集中精力跟蹤目標,最大限度地縮短作出決定的時間。 技術參數 1..全機身長15..96米 2..機高4.93米 3.旋翼直徑14.43米 4.起飛重量10400千克 5.最大平飛速度每小時350千米 6.續航時間一小時四十分鍾 該機安裝新型「弩」式機載雷達,兩台TB3-117BMA型渦輪發動機,一門單管三十毫米2A42機炮,其短翼下的4個武器掛架能掛載12枚「旋風-M型」激光制導和串聯戰斗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導彈,也可安裝4個B-8B20A火箭發射巢,最多可裝備80枚S-8型火箭彈。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軍用直升機之一。 米-35 前面也有人提到過米-35的指標,這里也就不再提起了。我這就 以卡-52為主,而過於米-35 您可以參照上面的回答,一小點涉獵希望能幫你解疑,謝謝!
G. 世界上最大的直升飛機是什麼
M-26大型直升機是由俄羅斯米里設計局設計,羅斯托夫直升機有限公司生產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在飛行技術領域保持著12項世界記錄。 基本技術數據: M-26機身長40.025m, 高11.6m, 輪距寬5m; 主旋翼直徑32m,有8片漿葉; 2台D-136發動機,22800馬力; 正常起飛重量49.6噸,最大起飛重量50噸,空機重28.6噸; 最大載人82名,貨倉載重20噸, 外掛吊水15噸;巡航速度255Km/小時; 標准油箱情況下航程800Km,外加四個副油箱航程可達1920Km。 可執行任務:火場偵察、巡邏報警、衛星熱點偵察、火場急救、投撒宣傳單、機降、索降、滑降、吊桶灑水。M-26直升機用於行森林航空消防的型號為M-26TC,執行森林航空消防任務時,外掛吊桶可進行水滅,M-26直升機配備的 VSU-15A型蓄水裝置,吊桶的上口直徑為3.1m,下口直徑0.60m,高3m,載水量高達15噸。
H. 世界上最大的重型武裝直升機是什麼
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米-24
在擔任總設計師的21年中,他的巨大貢獻主要表現在戰斗直升機的研製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機的研製。
首先,季申科領導設計局對米—24進行重大改進。由於米里領導研製的米—24A存在不少缺點,它不是「純」戰斗直升機,又要作戰,又要運兵,勢必顧此失彼;並列駕駛艙設計影響飛行員的視界,不利於作戰;駕駛艙後面的運兵艙,使機身特別寬大,雷達截面積大、被彈面積大,容易被探測和攻擊;同時,由於「包袱」沉重,直升機的機動性受到影響。
從1970年開始,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重新設計了米—24的前機身:將並列雙座的寬大駕駛艙改為兩個各自獨立的串列式階梯型座艙,射擊員在前,駕駛員在後。這樣的改進有很大益處。
第一,大大改善了飛行員的視界,有利於貼地飛行時觀察地面障礙物,有利於搜索和攻擊目標;第二,前機身變窄,減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彈擊中兩名機組人員,有利於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統也有所增強,其導彈攻擊目標的准確性提高了兩倍。軍事專家們認為,經過重大改進的新型號米—24D優於 美國AH—1S「眼鏡蛇」。米—24D型戰斗直升機連續生產20多年,共生產數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銷往世界二十多個國家。70年代中期以後,季申科領導設計局開始根據軍方要求研製新一代戰斗直升機米—28。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進。首先米—28不再擔任運兵任務,是專門用於作戰的「純」戰斗直升機,直升機的性能和機動性明顯提高;其次由於機身變細,減小了雷達截面積,降低了被探測概率、有利於提高直升機的生存力。該機在設計上採取巧妙的安排,讓不太重要的部件作為屏障,保護那些關鍵部件。兩台發動機距離較遠,中間由主減速器隔開,防止一彈擊中兩台發動機。前後駕駛艙防護增強,前有防彈玻璃,周圍有陶瓷裝甲,能經受子彈的多次打擊。可以說,米—28是世界—上防護最強的戰斗直升機。米—28裝有新型的瞄準—駕駛—導航綜台系統,其武器威力大,所攜帶的16枚反坦克導彈,射程可達8千米。優於西方的導彈。許多西方軍事專家認為,米—28的生存力高於美國的 AH—64「阿帕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是俄羅斯的米-26,綽號叫「光環」,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重型運輸直升機。該機旋翼直徑為32米,機身長為33.727米,最大載荷為25噸,可裝載坦克、步兵戰車、自行榴彈炮等輜重,可裝運100多名士兵或8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米-26在1981年第34屆法國巴黎航空展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1982年2月3日,在前蘇聯波得莫斯科夫納機場,米-26載重20噸飛至4600多米高,載重25噸飛至4100多米高,創造了直升機載重爬升高度的世界記錄。 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巨型」直升機,不過武裝類還是長弓阿帕奇比較牛逼。
I. 最大的直升飛機
第一名:Mil
V-12
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製造的迄今為止最大的直升機Mil
V-12,是一架不尋常的測試直升機,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它們旋轉起來,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這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是個不折不扣的怪物。它的各項超級參數都被寫進了國際航空協會的記錄和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書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世界上只生產過2架V-12,因為它的身軀過於龐大,機動性很差,且操作不便,所以沒有量產。目前,這兩架的其中一架陳列在俄羅斯的Monino航空博物館,另一架據說停在莫斯科的Mil工廠內。
J. 請問世界上最大的直升飛機是俄羅斯的嗎能具體說一下它的型號和性能嗎謝謝
如果是現在還在使用的那就是米-26
如果是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那就是米-12
米-12是前蘇聯米里直升機實驗設計局(現稱米里莫斯科直升機製造廠)設計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北約組織賦予綽號為「信鴿」。前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製造的迄今為止最大的直升飛機米-12,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它們旋轉起來,螺旋槳可觸碰的死亡地帶長達67m,這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05噸!它的各項超級參數都被記入了國際航空協會的記錄和吉尼斯世界紀錄。米-12在1965年開始設計,當時預計生產數為100架,但後來只生產了4架,未投入批生產。有2架原型機於1971年年中試飛。米—12創造了一些有效載重—高度紀錄,1969年2月22日的飛行中,裝載31030公斤有效載重,以180米/分的爬升速度爬升列2951米高度,這一高度打破了最大載重下爬升到2000米高度的紀錄。1969年8月6日,駕駛員瓦西里·科洛琴科駕駛米—12,在40204.5公斤載重下爬升到2255米高度,當時機上載有6名機組人員。
可以看下下面的連接,是世界上載重前8的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