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過幾期軍事。為什麼以前俄羅斯要用核武器炸中國。中國對他做了什麼他要炸中國。現在為什麼俄羅斯和中國
那不是現在的俄羅斯,那是前蘇聯,說實在的,中國對蘇聯是有感情的,怎麼說呢,愛恨交織吧。
新中國的成立,前蘇聯是支持的,而且還和中國聯手打了朝鮮戰爭,戰後,前蘇聯又幫助中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但赫魯曉夫上台後,因為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導致了兩國關系的倒退,最終反目成仇,說實在的,這中間誰對誰錯,誰也說不清楚,也許是前蘇聯一直把中國當小弟,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大國,不願意一直當小弟,大哥和小弟搞別扭了吧,因為當時前蘇聯的實力太過強大了,中國無法一力抗衡,於是便和美國聯手坑了前蘇聯,但隨著前蘇聯的解體,後繼的俄羅斯已經沒有了前蘇聯的實力,美國一家獨大,而中國的實力又威脅到了美國老大的地位,美國於是又開始圍堵中國,而中國便又與美國的死敵俄羅斯聯手,開始坑美國,整個中美俄三個國家的關系像極了中國歷史上的三國。
B. 美國和俄羅斯最近出什麼事了
最近美國為了抑制俄羅斯,開始使用岩頁油提取技術(就是把岩頁裡面極少量的油提取出來),開采本國的岩頁油,這導致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地石油賣不出去,導致囤積,結果俄國盧布貶值。美國希望通過這一招拖垮俄國經濟,逼普京下台。
C. 二十世紀20年代到90年代俄國,美國中國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蘇聯解體,中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美國發動海灣戰爭。
D. 俄羅斯末期發生過什麼戰爭
中蘇珍寶島戰爭:
1969年蘇聯為教訓中國挑起了珍寶島戰爭,雖說這場戰爭雙方只是死傷幾百人,但由這個彈丸小島險些引發了世界核大戰,蘇聯在對中國進行核攻擊前愚蠢地將計劃通報給美國,美國出於中美蘇三角平衡考慮,一旦中國被蘇聯擊敗,則美國以當時的軍力無法抗衡蘇聯,出此目的,美國立即進入一級戰備,將陸海空所有核武器對准蘇聯,嚴重警告蘇聯如果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攻擊,則美國也要對蘇聯進行核攻擊,一場世界即將遭到毀滅的核大戰被制止了。
中國在珍寶島戰爭中得利多多:
1、毛澤東以藐視一切強敵的偉人氣概,在綜合國力很弱的情況下,敢於對蘇聯霸主出手還擊,即使面對核戰爭也無所畏懼,表現了中國人的大無畏氣概,最後以珍寶島仍在中國手中而取得勝利。反觀現在的中國人常常以綜合國力作為戰爭勝負的標尺,含羞忍恥,受盡世人凌辱,令國人感慨萬千。
2、珍寶島戰爭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美國不僅是中國的敵人,而且可以成為中國的戰略盟友,由此拉開了中美改善關系的帷幕,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得到提高,中國順利加入聯合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重,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中蘇珍寶島戰爭中的秘密
有人認為珍寶島戰爭美國更本不會幫助中國,看看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彼得羅夫,蘇軍伊曼邊防總隊政治處士兵。1969年3月2日,在珍寶島沖突中陣亡。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蘇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了叄次較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這是中蘇兩國矛盾長期摩擦並由蘇方挑起的一個沖撞點。由於中方預先有準備,蘇方被毀坦克、裝甲車17輛,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布的數字,蘇軍死58人,傷94人。顯然,蘇方「吃了虧」。
珍寶島沖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准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報了蘇聯准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圖,並徵求美方的意見。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中美關系當時也很尖銳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讓美國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宮時,發現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說吧,亨利,碰上了什麼麻煩事?」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到桌上說:「看看吧,蘇聯想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寧先生同我深談了一夜。克里姆林宮的幾個傢伙決定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現在他們來徵求我們的意見。」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時,核污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讓他們打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的面前。到那時,美國也會舉起白旗的。「我們能夠毀滅世界,可是他們卻敢於毀滅世界。」經過磋商,美國認為:一是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二是應設法將蘇聯意圖盡早通知中國,但做到這一點很難,美中30年來積怨甚深,直接告訴中國,他們非但不會相信,反而會以為我們在玩弄什麼花招。最後決定「讓一家不太顯眼的報紙把這個消息捅出去,美國無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無法怪罪我們。」
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勃列日涅夫氣得發瘋。中國當然更不會像基辛格所說的「但願中共領導看到了這則消息,千萬不要隨後扔掉」。毛澤東聽取了周恩來的匯報後說:「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同時果斷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很快進入了「要准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叄線,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
當中蘇兩國已進入戰爭邊緣的時刻,蘇聯領導人出於全球主要戰略對手是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難免在襲擊中國後遭報復等多方面考慮,突然採取了緩和措施,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弔唁胡志明之機,向同時去弔唁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提出要在回國途中途經北京同中國總理會談。經反復考慮,毛主席同意了這一要求。9月11日,雙方在機場進行了叄個半小時的會談。這次會談表明中蘇關系略有緩和,但危機依舊。柯西金回國後,蘇聯又改變了態度,趨於強硬,反映蘇領導層內對華政策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對柯西金緩和對華政策的意見,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政策。
9月16日,倫敦《星期六郵報》登載了蘇聯自由撰稿記者、實為克格勃新聞代言人的維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稱「蘇聯可能會對中國新疆羅布泊基地進行空中襲擊」。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陰雲又一次籠罩中華大地。美國明白,維克多的文章是對美國的一個試探!更是對中國的示警。
出於美國全球戰略利益和發生大規模核戰爭的嚴重後果,在尼克松召集緊急國防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後認為:「對於眼前這場中蘇一觸即發的戰爭,我們當然應當阻止。如果他們執意要打,那是他們的事情。」為此,美國實施了叄步曲:一是由於中美政府之間沒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級官員會晤,要費很多周折,時間也來不及,我們可以把中美大使級華沙會談揀起來,華沙會談延續了15年,現在已經中斷了兩年,此時恢復意義自然非比尋常。可以安排駐波蘭大使沃爾特·斯托塞爾馬上去辦。這就出現了斯托塞爾尾追中國駐波大使的戲劇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齊奧塞斯庫和葉海亞與中國的親密關系,頻頻傳遞我們期望和解的誠意。叄是為了遠水解近渴立竿見影,美國亮出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尚保留未及動用的一張牌——「用蘇聯已被破譯的密碼,發出向蘇聯本土134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重工業基地進行准備核打擊的總統指令。」
1969年10月15日晚7時許,心慌意亂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來兩個消息,一個是中國的導彈基地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所有的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這一點我們衛星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證實。另一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有關,而且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因為情況十萬火急,他們只是通報了消息,正式報告還要稍晚些送來。」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國會站到中國一邊?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請馬上撥通駐美使館電話。」幾分鍾後,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情況屬實,兩小時前我同基辛格會晤過,他明確表達了尼克松總統認為中國利益同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他們將認為是第叄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將首先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簽署了一份准備對我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我們有一枚中程導彈離開發射架,他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聽完後,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至於中國,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為平靜後說的:「 也許美國的所謂核報復計劃是恐嚇,但中國的反擊決心是堅決的。雖然他們的核彈頭不多,但我們不可能在戰爭一開始就剝奪他們反擊的能力。更何況他們在四年前就進行過導彈負載核彈頭的爆炸試驗,其命中目標的精度是相當驚人的。而且他們有了防備,現在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 。」柯西金談話中的爆炸試驗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國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為2萬~2.5萬噸的原子彈,從數百千米外的雙城子發射到羅布泊的一次實彈實戰性原子彈爆炸。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前夕,中國先後進行了當量為2萬~2.5萬噸當量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號,尤其是蘇聯,十分清楚中國核爆炸的含意。美聯社播發的一篇評論頗具代表性,「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10月20日,中蘇 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勢開始緩和。20世紀中國的最後一次核危機隨之灰飛煙滅。
這篇文章讓我們很明白的看到國際社會對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E. 有誰能幫歸納一下冷戰後的俄美關系大事記,急用,謝!
在蘇聯解體後的最初幾年,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俄羅斯同美國之間出現了一段火熱的「蜜月期」。俄羅斯推行「 一邊倒」的親西方政策,幻想成為美國的平等夥伴。但是,美國卻以「冷戰勝利者」自居,在處理涉及俄利益的重大國際問題上輕視或無視俄的利益,將俄置於「小夥伴」的地位。殘酷的現實使俄羅斯不得不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對自己的對外戰略進行重新定位。從1994年開始,俄對其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把維護俄國家利益、重振大國地位作為俄外交戰略的基石。而美國則利用俄經濟嚴重衰退、急需經援的弱點,繼續遏制俄羅斯。俄美之間於是形成了既合作又斗爭的局面。俄美關系在反復的摩擦和斗爭中降溫,又在對話和妥協中避免破裂。
俄美之間之所以爭執不斷,其根本原因是兩國在一些戰略問題上存在原則分歧。美國要繼續充當「世界領袖」,俄羅斯要重振大國地位,兩國的對外戰略本身就形成了一對矛盾。在地緣政治上,盡管華約已經解體,冷戰已經結束,但美國仍然把俄視作最大的潛在威脅,堅持實施北約東擴計劃,大力向俄的「後院」——其他獨聯體國家滲透,千方百計地擠壓俄的戰略生存空間,遏制俄東山再起。1999年北約正式吸納波、捷、匈入盟,完成了冷戰後的第一輪東擴。同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的傳統盟友南斯拉夫進行了野蠻轟炸,使俄美關系一度降到冷戰後的最低點。北約還准備進行第二輪、第三輪東擴,對象包括與俄唇齒相依的波羅的海三國,甚至一些獨聯體國家。在軍控問題上,俄美矛盾也十分尖銳。美國決定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要求修改蘇美兩國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俄羅斯認為,修改這一條約將動搖國際戰略穩定的基礎,引起新一輪軍備競賽。在雙邊經濟關繫上,美國至今拒不承認俄是市場經濟國家,並繼續對俄實行歧視性貿易政策。在未來世界格局問題上,美國繼續追求「世界惟一超級大國地位」,俄羅斯則主張建立多極世界。
俄美矛盾雖然帶有「不可調和」的性質,但雙方都竭力避免矛盾激化,防止發生新的對抗。對美國來說,俄羅斯雖然無法與當年的蘇聯同日而語,但仍然是核大國和軍事大國,忽視和激怒俄羅斯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要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還需要俄羅斯的合作。對俄羅斯而言,美國仍然是俄對外政策的重點,俄在經濟上有求於美國。從長遠看,俄恢復和發展經濟所需要的資金和技術也主要來自西方。俄美之間雖然分歧嚴重,但又互有需求。
在當今國際局勢總體趨於緩和,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特別是經濟因素日益成為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俄美矛盾已完全有別於冷戰時期的蘇美對抗。俄羅斯新一代領導人普京上台後,把捍衛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置於首位,使俄羅斯的外交更加靈活和務實。這預示著,在進入新的世紀後,俄美兩國將在矛盾和斗爭中尋求妥協與合作。
F. 為什麼說如果俄羅斯和美國打起來的話,會引發世界大戰
因為如果俄羅斯和美國打起來的話,各地區的利益問題受牽連,一定引起戰爭連鎖反應,這也是世界大戰最明顯的特徵。
南沙問題:2008年8月1日,越南聲稱為南沙「不惜一戰」,此前越南與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達成南沙油氣勘測協議。
伊核問題:2008年8月25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支持內賈德連任總統,繼續在核問題上抵抗西方壓力。
俄格沖突:2008年8月26日,俄羅斯宣布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回應美國導演的科索沃獨立,新冷戰已然成形。
朝核問題:2008年8月26日,朝鮮終止寧邊核設施去功能化,中美俄新冷戰爆發。
48小時之內,伊朗、俄羅斯、朝鮮相繼強硬表態,如此連貫,純屬巧合?
一個月之內,三個大國,四個小國,三個問題,一個沖突,如此集中,純屬巧合?
中國在為打越南造勢,何時出手?
美國在為打伊朗備戰,何時開戰?
俄羅斯在喬治亞駐軍,何時收兵?
三個大國對三個小國虎視眈眈,世界大戰蘊釀中......
最壞情況:四場局部戰爭同時開打,人類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軍隊援戰喬治亞,同時攻打伊朗,准備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俄羅斯與美國在喬治亞決戰,企圖拖住美國,減輕伊朗壓力。中國乘機教訓越南,分散美國注意力。中俄援助伊朗抗擊美國。英國和日本力挺美國與中俄決戰。美國煽動印度趁火打劫,中印邊境戰火重燃。
四場局部戰爭同時開打,美伊俄格中越印日英9國相繼參戰,人類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戰!
最好情況:四個熱點同時降溫,中美俄繼續和諧......
俄羅斯軍隊撤出喬治亞,美俄在科索沃和南奧塞梯問題上求同存異。美國承認科索沃獨立,不承認南奧塞梯獨立,但不使用武力改變現狀。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獨立,不承認科索沃獨立,但不使用武力改變現狀。
美國把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中刪除,朝鮮繼續對寧邊核設施進行去功能化。
小布希把打伊朗這個問題留給下一任總統。美國打伊朗至少等到美國新總統上任之後。伊朗繼續玩太極,一邊搞鈾濃縮,一邊搞軍事演習,一邊繼續談判。
中國對越南一忍再忍,在南沙按兵不動。
實際情況:小國在跳舞,大國在觀望,時機不成熟。
俄羅斯暫時保留在喬治亞的駐軍,美歐在外交上抗議一下,等待時機。
美國暫時不會把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中刪除,美朝繼續討價還價。
小布希摩拳擦掌,准備在任期結束前尋機拿下伊朗,為其石油財團謀福利。
中國暫時按兵不動,尋機教訓越南。
現在時機都不成熟。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旦打開,也就是整個人類末日的開始。
G. 2006年7月16日-8月24日時事政治(國內外大事)
第一部分 國內國際重大時事
第二部分 國內國際重大時事練習
第三部分 國內國際重大時政專題
1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與「十一五規劃」 2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3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與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 關注「三農」問題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5 自主創新與「神州」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6 調整產業結構與新型工業化道路
7 加強和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與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8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與我國和美歐貿易摩擦
9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改與起征點提高 10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與新疆和西藏自治區的發展
11 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新黨先後訪問大陸 12 聯合國成立六十周年與聯合國改革
13 中美、中俄、中日關系與朝核六方會談 14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與「十一五規劃綱要」
第四部分 重大時政問題模擬試題
第五部分 參考答案
H. 最近的重大俄羅斯時事
遠東軍事演習,2萬部隊開赴遠東舉行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海上演習,包括俄海軍的最大巡洋艦之一的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還有就是美俄間諜戰,俄國用4名美國間諜換回美國10名俄國間諜,這個交易看上去俄國撿了便宜,但是實際情況是美國的間諜全是俄國人,而且右一位核物理專家,而俄羅斯換回的間諜基本沒有掌握到什麼情報就被抓獲,具有的消息稱美國預謀好了抓俄國間諜換被俄國扣押的幾個重要間諜,這樣做保全了俄國人的面子,而俄國二十年來一直尋求加入世貿組織,美國一直阻撓,但是近幾年有讓俄國加入的意思,所以俄國也不敢大動干戈,保全了面子完事。
I. 哪位能講講烏克蘭局勢,中美俄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
2月27日,克里米亞韃靼組織的領導Vasvi Abraimov說,他的組織不支持與歐盟簽署協議,聲稱韃靼人支持俄羅斯。同日,俄羅斯軍隊與民兵武裝人員在克里米亞佔領一些重要建築物,包括議會大樓和兩個機場,然後謝爾蓋·阿克肖諾夫被選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28][29][30]。基輔政府指責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內部事務,但俄羅斯官方則否認這種說法[31]。代理烏克蘭總統亞歷克山大·圖奇諾夫指阿克肖諾夫被任命為總理違反烏克蘭憲法。[32][33]3月1日,俄羅斯議會批准總統普京在烏克蘭使用武力,將出動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進駐烏克蘭境內,幫助謝爾蓋·阿克肖諾夫[34][35],直到烏克蘭的社會政治情勢正常化為止[36]。謝爾蓋·阿克肖諾夫發表聲明,接管國內全部軍隊、警察與安全部隊,並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京協助,確保克里米亞領土和平。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後來宣布將在3月30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克里米亞的地位[37]。而烏克蘭代總統、議長亞歷克山大·圖奇諾夫於晚間下令烏克蘭武裝力量進入完全備戰狀態[38]。3月2日,剛被任命為烏克蘭海軍(英語:Ukrainian Navy)代理總司令的丹尼斯·貝雷佐夫斯基拒絕奉命烏克蘭政府行事[39][40],並在迅即幾小時以後向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宣誓效忠克里米亞[41]。3月3日,位於克里米亞的烏克蘭空軍第240戰術航空旅巴爾貝克空軍基地倒戈,宣布效忠克里米亞親俄當局。該空軍基地有超過800人部隊以及約50架飛機,其中包括45架米格-29戰機及4架L-36教練機(但僅有4架戰機和1架教練機可以使用)。克里米亞當局發言人表示,加上這個基地的軍事人員,克里米亞的整個軍事力量已經超過6000人。[42]3月4日,約300名烏克蘭士兵試圖前往處於俄軍控制下的巴爾貝克空軍基地,俄軍對烏克蘭部隊鳴槍阻行,烏部隊高唱國歌、高呼「美國支持我們」,徒手與俄軍對峙。[43]當日,烏克蘭第50、第55和第147導彈防空團,三個團、超過700名士兵倒戈,效忠克里米亞當局,消息指出該部隊裝備超20個「Buk」導彈系統,以及超30個「S-300 PS」導彈系統。[44]當日夜間,據認為是來自俄羅斯的武裝人員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附近的一個烏克蘭軍事基地外面與烏克蘭士兵對峙。一名BBC記者表示,兩輛俄國軍用卡車在基地外徘徊,周圍都是武裝人員和親俄國示威者。[45]3月5日烏克蘭的基輔地方法院下令拘捕阿克肖諾夫。[46]俄羅斯黑海艦隊鑿沉一艘反潛艦以封鎖克里米亞港口的烏克蘭艦隊。[47][48]3月8日,烏克蘭臨時政府稱,烏克蘭一架軍用偵查機在距離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千米處遭到炮轟,軍方偵查到當日有百輛俄軍車從費奧多西亞向辛菲羅波爾方向推進,並有兩百輛俄軍車於7日晚登陸克里米亞東部。但截止3月10日6時19分,俄羅斯尚未證實這一說法。[49]當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派遣的50多名國際觀察員第三度試圖進入克里米亞,駐扎在哨點的親俄羅斯武裝向他們對空鳴槍驅逐。親俄羅斯武裝人員表示,觀察員沒有獲得授權進入克里米亞。歐安組織表示事件中無人受傷。[50]3月15日,據綜合媒體報道,美俄兩國都在克里米亞增派駐扎軍隊及增發武器,克里米亞地區火葯味十分濃重[51]。在聯合國就克里米亞問題進行決議遭俄羅斯一票否決後,俄軍更是在增派克里米亞駐軍,至16日,有消息表明此地俄軍已經達到22000人,已經超過黑海艦隊駐克里米亞海軍基地有關協議所規定的12500人[52]。3月18日,位於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的烏克蘭軍事基地附近,有一組穿俄式制服、拿美式步槍的疑似俄軍的武裝人士在活動,過程中射死一名當地自衛隊員,另有一人受傷;隨後該組武裝又襲擊了軍事基地,造成一名烏克蘭士兵喪生[53]。3月19日,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烏克蘭海軍總部被200名克里米亞親俄民間活動人士佔領,現場沒有發生武裝沖突,但海軍司令格杜克(Sergiy Gayk)遭到人身控制。親俄人士要求烏克蘭士兵「要麼離開基地,要麼加入克里米亞部隊」,士兵隨後離開海軍總部,該總部降下烏克蘭國旗,升起俄羅斯國旗。當天,克里米亞親俄武裝又在克西部的Novoozerne的一處烏克蘭海軍基地,用拖拉機撞開大門,控制了該基地的入口。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賽萊茲涅夫(Vladislav Seleznev)在臉書上稱,「俄軍」控制基地後停止了前進,目前正與烏克蘭軍隊對峙。[54]當晚,兩處基地被親俄勢力和俄軍佔領。烏克蘭安防負責人帕魯比對此表示,正在計劃撤離在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士兵及家屬,並計劃對來烏克蘭旅行的俄羅斯民眾實行簽證制度。俄羅斯則稱可能以同樣方式回擊。烏克蘭國防部長也於當天表示,試圖進入克里米亞緩解局勢的努力,因克當局禁止其入內而落空。[55]。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