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第三大城市是什麼
俄羅斯第三大城市是新西伯利亞。
新西伯利亞建城於1893年。新西伯利亞州首府,該州則屬於俄羅斯新劃分的七個頂級行政區中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的一部分,也是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最大城市。新西伯利亞原稱新尼古拉耶夫斯克,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和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的東南部,鄂畢河上游,為俄羅斯第三大城市, 面積477km。
新西伯利亞城市人口在俄羅斯國內僅次於莫斯科與聖彼得堡。該城境內工廠非常多,並擁有一些俄羅斯最好的大學、博物館和劇場。
地理位置:
新西伯利亞州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南部,大部分土地位於鄂畢河和額爾齊斯河之間,東部與薩萊爾嶺相連。該州北部與托木斯克州接界,東部與克麥羅沃州相鄰,西部與鄂木斯克州毗連,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阿爾泰邊疆區和哈薩克接壤。東西長642公里,南北長444公里。首府新西伯利亞市位於82°55』E、55°2』N,距莫斯科3191公里。
B. 俄羅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哪一個
俄羅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聖彼得堡。
C. 俄羅斯十大城市是哪些,誰有它們的資料
俄羅斯十大城市排行:
1、莫斯科 Moscow
莫斯科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3)俄羅斯哪個城市經濟發達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歷史沿革
早期起源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基輔羅斯
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
D. 俄羅斯重點城市介紹及其經濟等概況
俄遠東主要城市介紹 3—1 雅庫茨克市
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自治共和國首府。1632年始建於距現址下游地區70公里處,勒拿河右岸,稱連斯基城堡,1643年稱市,移居現址,成為西伯利亞東北部地區軍事、行政和商業中心。位於東經129°40′,北緯62°00′,地處勒拿河畔,薩伊薩爾湖附近。人口20.5萬人(2002年)。
雅庫茨克市是俄羅斯遠東地區一個最古老的城市。歷來以毛皮、皮革、家畜和象牙集散地而聞名。市內有木材加工、採煤、輕工、食品和建材等工業;有船舶修造廠、建築材料廠、傢具廠、製革製鞋廠、服裝廠、乳品廠、啤酒廠、灌腸廠、糖果廠、通心粉廠、魚類和肉類聯合加工廠等企業。建有國營地區發電站,中央熱電站。烏斯季維柳伊礦的天然氣田向該市供應燃料,目前這里的工業和居民均已用上了煤氣。
該市是河運、鐵路、公路、航空的交通運輸樞紐。公路運輸線通往自治共和國內外,勒拿河港口與阿穆爾—雅庫特公路干線和別爾卡基鐵路車站相連。水路線路四能八達。航空線路通往全國各地。
這里還是科學、文化的中心,有歷史、語言、文學、物理技術等近10個科研院所。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雅庫特支院及下設十餘個研究所也設在該市,此外還建有雅庫茨克大學、師范學院及十餘所中專、4所技工學校、3個圖書館、3座電影院、2個劇院、1個兒童音樂學校、4個博物館等文化娛樂及教育機構。
2006年6月中國黑龍江省長張佐訪問該市,並簽署雙邊合作協定,該市已有華人籌備開辦華人輕工市場經商,很有發展前途,該地區尚不通鐵路,但有高速公路。往北廣大地區也是輕工產品和建築材料的市場,交通不發達,商機也越大。
3—2 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海蘭泡)
俄羅斯遠東阿穆爾州首府,位於東經127°30′,北緯50°18′,阿穆爾河(黑龍江)與吉雅河匯合處,與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隔江相望。人口23.6萬人(2002年),其中俄羅斯人佔90.9 %,其他少數民族佔5.6 %。
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是遠東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阿穆爾州重要工業中心,主要大企業有「阿穆爾冶金工人」製造廠、「十月革命」造船廠、阿穆爾電力儀表儀器廠、礦山設備和磨碎機廠、電器廠、機械修造廠、造紙廠、傢具廠、服裝廠和火柴廠等。該市也是農產品原料加工中心,建有伏特加酒廠、酒精廠、榨油廠、制粉廠和肉類聯合加工廠。此外還有輕工、木材加工和建築材料等工業。
在該市區阿穆爾河與吉雅河交匯處設有河港,這是阿穆爾州最大的港口,設有貨物起重機和鐵路專用線,河運事業發達,其航道里程為600多公里。鐵路車站設在西伯利亞鐵路運輸干線的支線上,是終點站。該市航空事業發達,有50多條航線通往全國各地。
該市還是阿穆爾州的科學文化中心,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阿穆爾州綜合科學研究所和全俄大豆科學研究所、阿穆爾州黃金地質試驗室等科研機構均設在這里。市內有阿穆爾國立大學、師范學院、農學院和醫學院等4所高等學校,15所中等專業學校。州方誌博物館設在這里。
近年來,阿穆爾州政府十分重視同中國的經濟貿易合作,在對外聯系與交往中,把同中國黑龍江省的友好合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希望利用地緣優勢,通過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發展的步伐。中國黑龍訌省商貿代表團多次訪問該市,並舉辦中國商品展覽會。該市和中國黑河市隔江相望。每天有兩國商船往耒。是千里中俄國境線上,惟一一對相隔最近的兩個城市。早晨過去,晚間即可回耒。大量新鮮中國蔬萊每天通過輪渡運到對岸。目前有華人約萬人,輕工市場數個,建材市場數個,並有蔬菜批發市場。中餐廳數拾個,有中資企業,建築業,裝修業,農場等。該市江岸碼頭不遠設有數處賭場,供華人星期假日去玩。有華人報刊及華人聯合會組織,會長為許強先生。不久可能形成華人街。據說將修建聯接兩城市的跨江公路橋,那時兩城市來往將更加方便。
3—3 比羅比詹市
俄羅斯聯邦猶太自治州首府,位於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南部。1937年建市,目前已發展成為猶太自治州的經濟,行政和文化中心。人口9.2萬人(2002年),居民的民族成分較為復雜。人口最多的是俄羅斯人,其次是猶太人,此外還有烏克蘭人等許多少數民族。
比羅比詹市在30年代初就已成為工業中心,那時有一批猶太工人和專業技術人員來這里定居,並成立了猶太自治州。該市的工業以輕工業為主,輕工業在遠東地區居首位,產品銷往遠東、外貝加爾和西西伯利亞等地區。這里的服裝廠、針織廠、織襪廠、製鞋廠和氈鞋廠都很著名。二次大戰以後,還建立了機器製造廠、農機廠。這里製造的穀物收割機、履帶式青貯飼料收割機不僅銷往遠東、中亞、哈薩克、古巴、緬甸、越南和我國。該市金屬加工業也很發達。食品工業有肉聯廠、牛奶加工廠、啤酒廠、糖果點心廠。
比羅比詹是交通中心,該市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與外界聯系十分方便,距莫斯科8361公里,距哈巴羅夫斯克僅174公里。距中國同江市僅百餘公里。大量輕工產品及建築材料通過同江口岸進口。該市有機場,公路也四通八達,通往遠東許多城市。
猶太自治州南部以黑龍江(阿穆爾河)為界與中國黑龍江省隔江相望,邊界600公里。這里最大的資源是土地。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上河流縱橫,土質肥沃,雨量適中,有利於農業發展。
猶太自治州森林覆蓋率為1/3。森林由北方樹種組成。林中多野獸,養蜂業發達,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地下礦物資源較為豐富,有金、錫、錳等金屬礦藏,還有煤、石墨、菱鎂礦、水鎂石、白雲石和各種建築材料。自然資源決定了它的產業結構特點。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首位。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主要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麥類作物,占播種面積的30 %,大豆占播種面積的25.8 %。其餘主要種植馬鈴薯和蔬菜,畜牧業也較為發達。
該市有華人數百人,經營輕工市場,中資企業,餐飲業,建築業,該市在中國哈恰會上,提出招商引資計劃,有油田,煤礦,金礦等希望中方合資開采。該地石油開采很有合作前途,可以通過地下石油管路輸入中國。
3—4 馬加丹市
俄羅斯聯邦馬加丹州首府。1933年因開發東北部自然資源而始建,1939年稱市。位於東經150°50′,北緯59°35′,地處鄂霍茨克海北岸,距莫斯科市7110公里。人口12.7萬人(2002年)。
馬加丹市的主要工業有機器製造、金屬加工和魚類加工業。市內有機械廠、修船廠、水泥碾磨廠、鋼筋混凝土構件廠、製革廠、服裝廠、鞋廠、糖果點心廠、傢具廠、釀酒廠、磨粉廠等企業。還建有東北採金聯合公司。生產礦山設備、燃料裝置、汽車、拖拉機和建築材料。市區附近建有一個玻璃廠(取當地火山灰為原料)。並建有中央火力發電站。
該市是一個新興的港口城市,納加耶夫港(建在鄂霍茨克海的納加耶夫灣)是它的海上門戶,通過水路航線可達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薩哈林等地。馬加丹有鐵路的時間較短,公路通往雅庫茨克,是科雷姆公路運輸線的始發站。有通往莫斯科、聖彼得堡、辛菲羅波爾、新西伯利亞、雅庫茨克,伊爾庫次克、鄂霍茨克、哈巴羅夫斯克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市的航空線。
市內設有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科學中心下屬的東北綜合科學研究所、俄羅斯黃金與稀有金屬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俄羅斯東北地區最大的設計院——遠東建築設計院等科研設計單位;有工學院函授學院和法律函授學院、師范學院及6所中等專為技術學校(其中包括工程技術、衛生和音樂學校等)等教育機構;有音樂劇院、電視轉播中心和方誌博物館等文化娛樂場所。
2005年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商務參贊訪問了該市,並簽署了合作意向書,目前已有中國企業派代表團訪問和考查該市,是一個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城市。
E. 俄羅斯有哪些重要城市
俄羅斯的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主要有莫斯科、聖彼得堡、斯摩棱斯克、葉卡捷林堡、車里雅賓斯克、喀山、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海參崴、伊爾庫茨克、哈巴羅夫斯克等,亞洲部分的經濟支撐點在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海參崴、伊爾庫茨克、哈巴羅夫斯克等南部地區
F. 可不可以介紹俄羅斯重點城市及經濟等概況
1、莫斯科: 俄羅斯的首都,最大城市,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教育中心,最大的綜合性工業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2、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
3、符拉迪沃斯托克: 原屬中國名海參崴 ,根據1860年中國簽訂的北京條約割讓沙俄,改為現名,俄語意為:「控制東方」。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一座山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海。
4、摩爾曼斯克: 北極圈內世界最北、最大城市和海港,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港灣終年不凍。
5、伏爾加格勒: 原名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河流域的重要港口和鐵路樞紐。
6、伊爾庫茨克: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第二大城,19世紀成為俄國同中國的重要貿易轉運點。
7、新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最大城市,軍事工業和重工業發達。
8、葉卡捷琳堡: 俄羅斯第五大城市 采礦和冶金中心,歐亞分界線位於城市西部。
9、烏里揚諾夫斯克: 列寧家鄉。
10、下諾夫哥羅德: 高爾基的故鄉。
11、喀山:俄羅斯的古城,15、16世紀為喀山汗國都城,城內古跡很多。
G. 俄羅斯 四大城市
莫斯科——俄羅斯的首都,全國最大的城市,中央聯邦區的首都,最大的鐵路樞紐,國家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紅場和克里姆林宮。
聖彼得堡,全國第二大城市,是北方的首都,西北聯邦區的首府。位於Baltic海岸的綜合工業中心。
葉卡捷琳堡-第三大國民經濟,人口第五大城市,烏拉爾聯邦區的首府。它位於歐洲和亞洲的交界處。
下諾夫哥羅德(Nizhny Novgorod)是該國第四大城市,是Volga沿岸聯邦區的首府。奧克蘭河和伏爾加河匯合處的重工業城市。
(7)俄羅斯哪個城市經濟發達擴展閱讀: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
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同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組建蘇聯。冷戰期間成為超級大國,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力量來同美國爭霸。
參考資料:網路.俄羅斯
H. 俄羅斯的各大城市的GDP排名
1、莫斯科
©Vasilyev Serge
頓河畔羅斯托夫是俄羅斯羅斯托夫州首府,位於東歐平原的東南部,相比較俄羅斯的大部分其他地區,這個地理位置氣候宜人,並且景色非常優美,是俄羅斯南部地區的經濟、科教文化中心。
I. 俄羅斯最發達的城市是
莫斯科是俄羅斯最發達的城市,不凍港是摩爾曼斯克。另外,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這種城市名已經不存在了,斯大林格勒就是現在的伏爾加格勒
J. 俄羅斯最發達的3個城市是哪個
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占據頭兩位無可爭議!
從2000年起,無論是以行政區劃還以城市為單位,韃靼斯坦共和國及其首府喀山,在俄羅斯各項經濟指標中都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