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為什麼開始搞核動力魚雷、重啟「周長」系統
因為最近俄羅斯飽受質疑,因為俄羅斯屬於一個大國家,就是世界第一大的國家再加上俄羅斯與美國的軍事對抗,所以飽受各國的關注,有各種猜疑,俄羅斯已經不如原來,為了保住大國軍事實力,而俄羅斯必須得加強軍事實力,加強武器的研發。
俄羅斯新一代重型洲際導彈RS-28「薩爾馬特」採用了新一代的核動力裝置,理論上可無限巡航於目標區域周圍,該導彈已於去年底進行了試驗。試驗顯示核動力裝置穩定的達到了既定功率輸出,RS-28將成為俄羅斯最新的戰略略級導彈,攔截極其困難。
周長」系統是俄羅斯的核反擊系統,目前正處於戰斗值班,俄羅斯之所以啟動冷戰冰點的「殺手鐧」武器,其目的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進一步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俄羅斯被迫反擊。該系統的保密程度屬於絕密,唯一爆出的信息就是該系統的主戰武器可攜帶至少10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可自動化進行核反擊,這對於北約各國的威懾將是十分徹底的。
⑵ 俄羅斯「深海航母」開始測試,攜帶核魚雷,射程能超過1萬公里嗎
曾有資深軍迷說過這樣一段話:“水面上的霸主是美國,水面下的霸主是俄羅斯”,對於這個觀點, 很多軍迷恐怕不會同意。然而就在2天前,俄羅斯的一個舉動,讓所有質疑它們的人都閉上了嘴。
除了這些常規武器外,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還裝載了6艘“波塞冬”核魚雷,這款核魚雷也叫無人潛艇,最大潛深超過1000米!最大射程超過1萬公里,具備跨洲打擊能力。在水下,它能以110節的速度前進,到達攻擊區域後,200萬噸TNT當量核彈頭爆炸產生的海嘯,足以摧毀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
這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服役,也讓美國非常緊張,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攔截的辦法,也就是說只能被動挨打。
⑶ 普京的核動力巡航導彈是什麼樣的東西
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咨文中提到的核動力巡航導彈的真實性,得到了美國情報機構的證實。該文稱,普京在國情咨文里提到的大多數武器此前人們都已經多少知道,包括「薩爾馬特」導彈和「核動力末日魚雷」,但普京還提到一種令人恐怖的武器,核動力巡航導彈,可以繞地球無限制續航,任意改變軌道,輕易突破目前所有反導系統的攔截。
其實從技術角度來看核動力導彈無非就是在導彈尾部安裝一個核反應堆,在飛行過程中利用核反應堆芯產生的高溫使空氣膨脹,產生巨大的壓力推動導彈高速飛行。如果是開放性的無屏蔽式的核反應堆會沿著飛行軌跡一路向後噴射強核放射污染的氣體,對環境產生毀滅性的災難。如果是屏蔽式的核反應堆那麼導彈必須自帶循環冷卻系統,其本身的巨大重量無法產生足夠的推重比使導彈高速飛行。人類歷史上進行過測試的可行的方案有核渦噴發動機和核沖壓發動機,美國當年也曾試圖研製帶有二迴路的「安全」核渦噴發動機,但是重量過大,根本無法飛行。換言之,從工程角度而言,目前唯一可能實現核動力大氣層內飛行的技術手段,仍然是只有這種污染極為嚴重的核渦噴或者核沖壓發動機。這兩種手段從技術上說,今天對於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來說都沒有障礙,問題只在於試飛地點很難選擇,風險極大。
美國上世紀60年代也曾經研製過一種核動力巡航導彈即冥王星計劃,但這個項目最後被取消。因為,好吧,這實在是太瘋狂了。這種核動力沖壓式導彈將會震聾地面上的人,並且其毫無防護的反應堆會在空中留下一道放射性走廊地帶。美國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地點來對這個飛行的怪物進行測試。官員們擔心,一旦它不小心從原計劃試驗的內華達核試驗場飛了出來,就可能直接一頭栽到拉斯維加斯。
但普京卻表示俄羅斯已經對其進行了測試。美國情報部門回應表示,這枚導彈在實驗後墜毀了。或許,俄羅斯已經造出了一種比美國的沖壓發動機問題更少的「核渦扇發動機」——要不然的話,如果你正在俄國旅遊,或許你需要一條鉛內褲。
美國Next Big future網站報道標題稱,福克斯新聞台記者盧卡斯·湯米林森的社交媒體網頁上發表的消息說,五角大樓方面的消息源表示,他們監測到了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飛,這種導彈使用無屏蔽的反應堆為動力,在歐洲東北部和阿拉斯加都已經探測到了它的輻射影響。美國官員表示,俄羅斯的核動力巡航導彈目前尚未進入實戰部署階段,而是仍處於研製發展狀態,在這次試飛中墜毀在了北極地區。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關於普京的「核動力巡航導彈」的真相,許多人表示懷疑,包括國內一些專家也認為俄羅斯不可能造出一種安全的核動力導彈。然而現實似乎比他們的想像更加「不合常理」,這次俄羅斯試驗的就是一枚無屏蔽的核反應堆為動力的巡航導彈。
⑷ 俄羅斯的「波塞冬」是什麼樣的武裝呢
蘇聯時期研究成功的核魚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升級這款核魚雷,取名波塞冬是款核動力的巨型核魚雷,是一款戰略核武裝置,它的威力要大於陸基或戰略轟炸機攜載的核彈頭。波塞冬是款核當量達到千萬噸級以上大型核彈頭,波塞冬這個核魚雷在大洋之中速度非常快。常年可以潛伏在深海底,因為是核動力裝置,需要時發到指令,接到指令後會獨自前去完成任務,是一款無法防備的滅國大殺器。
反過來說,美國在世界上有幾百個軍事基地,一旦美國本土遭到核攻擊,那將是世界的核大戰,首先美俄各自的核彈會射向世界各地,對方的軍事基地與盟國,核捆綁也會使有核國家被綁架在核攻擊當中,那將是人類的浩劫。所以說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有核國家是不會先使用核彈的,但是未來的戰爭使用戰術級核彈頭,不排除使用的可能,但戰略級的洲際彈道核彈頭,一般不會使用。
⑸ 俄羅斯即將裝備32枚「波塞冬」核魚雷這件事大家究竟怎麼看
「波塞冬」瞄準的對象要麼是美國的航母打擊群,要麼是類似珍珠港、諾福克這樣的大型海軍基地,可以說「針對性極強」。在俄羅斯海空軍全球部署、全球行動的實力落後於美國的情況下,「波塞冬」給了俄羅斯一個可靠的「長臂」。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雖然對俄羅斯恨得牙齒發癢,但是卻一直不敢跟俄羅斯正面硬剛,無疑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才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保障,而這次祭出的核魚雷,同樣是確保美國以及北約對俄羅斯不敢輕舉妄動的一個重要籌碼。
⑹ 俄羅斯波塞冬是一款什麼樣的武器對俄羅斯有何意義對美國有何威懾作用
這是一款洲際導彈。這款導彈研製成功,意味著俄羅斯遠程打擊能力增強。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殺手鐧。
⑺ 俄羅斯所有魚雷型號
你好俄羅斯魚雷則是別有特點的,首先一點就是它的直徑多,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現象,重型的暫且不提,在輕型魚雷方面,它們既有450mm、400mm的(也有稱為406mm的,但按慣例都以400毫米為界來區分輕重型魚雷),也有350mm和324mm的。
60年代初蘇聯就有400mm的魚雷了,蘇聯第一代核潛艇裝的就是這種叫SET-40的輕型魚雷。1962年450毫米的空投反潛魚雷問世,70年代前後,機載的350毫米火箭發動機反潛魚雷入役。1972年性能更優越的SET-72400毫米裝上核潛艇以做自衛用,隨後其機載型的也掛上飛機,其性能與西方國家的同直徑魚雷不相上下。
⑻ 射程近乎於無限,俄新型核動力巡航導彈是啥殺器
2018年3月1日17時,俄羅斯宣布成功試射一枚新型核導彈,該導彈採用核動力技術推進,對此普京高調指出:「該導彈無法被任何反導系統攔截,並且世界上沒有同類武器。」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恢復和美俄軍事競爭的展開,俄羅斯展示了越來越多的核動力彈葯,此前俄羅斯曾經在2017年曝光了一款核動力魚雷,號稱是「諾福克殺手」。
射程遠、精度高、難以攔截
原來,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為巡航導彈這一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過去,洲際戰略巡航導彈之所以難以研發,主要因為制導困難、精度太低、笨重易攔截。以美國的「蛇鯊」導彈為例,從1950年開始,蛇鯊導彈就開始進行發射試驗,當年12月份的「蛇鯊」首次發射就以失敗告終;1957年,「蛇鯊」N-69E型測試導彈首次發射也以失敗告終。為此美國設計研發人員得出的結論是,該型導彈只有33%的幾率能發射上天,而在上天的導彈中,只有10%的幾率能飛行設計的距離。美國人曾經在蛇鯊部署的空軍基地附近豎起牌子:「蛇鯊出沒,請小心」,以此嘲諷蛇鯊糟糕的發射成功率。
不過現在,俄羅斯可以依託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來為洲際戰略巡航導彈提供精準的路徑導航服務,僅需要簡單的衛星定位裝置和陀螺儀,加上通信衛星可以隨時隨時提供的制導指令,導彈就可以根據事先規劃或者臨時改變的飛行路徑飛行,而且精度誤差在米級以內。除了精度提高、制導變的更先進外,該導彈還採用了核動力發動機,導致射程更大,近乎於無限,於是戰略巡航導彈不必再像過去一樣按照既定的路線和最短的距離打擊敵人,完全可以自由的選擇飛行路線,在任何自己想要的時間和地點,在任何敵人放鬆警惕的時間和地點,發起高精度的打擊,這種無需考慮射程限制的導彈可以根據路徑繞過美國人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由此實現「攻無不破」。
普京高調公布的背後
此次試射成功和上一次的核動力魚雷不同,核動力魚雷更多是「不經意間」的官方曝光,而核動力導彈卻是由俄羅斯聯邦最高領導人親自公布的,而且還給予了很高的褒獎。原因在於,近年來美國通過在全球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甚至在海上部署大型X波段預警系統和攔截器來保證自己取得戰略優勢。
要知道戰略核平衡是世界大國軍事力量平衡,以及世界大國之間相對和平的根基,他是維持世界大體和平局面的重要基石,如果世界戰略平衡的基石被損害,戰略核力量優勢傾向於任何一方,都會導致世界陷入動盪之中。美俄簽署的戰略核武器裁軍協議就是為了保證雙方都不去盲目的擴充核武庫,試圖改變核力量平衡,防止再度陷入冷戰時核擴軍的局面。
而如今,美國在全球部署戰略防禦系統,不斷的完善中段和末端防禦體系,已經部分損害了戰略核平衡的基礎,這引發了其他大國的強烈不滿,可是美國並沒有充分理會他國合理訴求和呼籲,而是依然強力推動薩德、愛國者3、海基攔截系統的部署,這令其他大國只能採取有效的技術手段來維持戰略平衡。如今的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就是誕生在這一背景下的,俄羅斯高調公布該導彈,意圖令美國人明白即便是部署了前沿的攔截系統,也無法獲取戰略優勢,也不能保證自身安全,只有這樣才能迫使美國重新開始考慮通過談判方式來維系戰略平衡,並以此來緩解俄羅斯面臨的戰略壓力,可以說核動力巡航導彈擊碎的是美國人獲取絕對核優勢的計劃,擊碎的是試圖改變世界戰略平衡的意圖,他所擁有的戰略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技術價值所能帶來的好處。
⑼ 俄羅斯210級絕密導彈核潛艇發射的「颶風」超空泡超高速魚雷最大航速500節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利用火箭發動機,在魚雷頭部噴嘴生成大量氣泡層,使得魚雷完全被氣泡包圍,雷體不與水直接接觸,大大降低水的阻力,從而實現高航速,這便是「超級空化」。
俄羅斯的風暴火箭動力魚雷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超空泡武器,是由位於烏克蘭的流體力學研究所研製的,1997年裝備部隊。風暴魚雷長8.23米,重約2700公斤,殼體由尾部至頭部慢慢的變細,頭部裝有戰斗部,尾部中心為大孔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灌,周圍有8個小型的圓柱型啟動火箭,他們將風暴加速到超空泡速度,然後主發動機開始幹活,魚雷的頭部是最重要的超空泡發生器,呈圓形或者橢圓型平盤狀,向前傾斜形成一個「攻角」,以產生支持魚雷前部的升力,緊靠空泡發生器的後面是幾個環狀的通氣管,這些管將火箭排氣注入空泡穴使其張大,航行的時候,首先由平盤式空泡發生器形成局部的空穴,然後由通氣管向空穴注入氣體,使他形成超空泡。小型啟動火箭使魚雷航行直至形成空穴,然後中央火箭才工作。
風暴的缺點——續航能力太差,20海里還不到,還有一條,先期型號不能在水中拐彎,呵呵,就像身上著火的老鼠一樣——跑起來是不會拐彎的~~~哈~~~
空泡發生器的邊緣是尖銳的,能夠產生最清晰的氣泡穴,風暴的原理其實就是魚雷圍繞著氣泡穴的周邊進動,目前,世界上開始對超空泡進行廣泛的研究,除了魚雷之外,還可以將這個技術用在船舶上,提高航行速度。
超空泡是一種物理現象,當物體在水中的運動速度超過100節的時候,物體的後部就會形成奇異的水蒸汽泡泡,從而產生「超空泡」流體——這是一種機械效應,液體圍繞物體快速運動的時候,壓力會下降,隨著速度的增加,當液體壓力等於水蒸汽的壓力時,液體便由水相變為氣相,形成水蒸氣。空泡會使水流發生畸變,從而損失水泵、渦輪水翼和推進器的使用效率,還可能導致強烈的沖擊波的出現,並引起金屬表面出現腐蝕現象。現在船舶的設計師們經常要與知道麻煩的空泡們打交道,做斗爭,試圖避免出現空泡現象,這就是船體為什麼設計成流線型的原因之一。
物體在水中運動時,還需要克服與水的摩擦力所造成了黏性阻力,這種阻力大約是空氣阻力的1000倍。科學研究人員為減少這種阻力想了不少辦法,還是解決的不夠徹底。恩~~~誰知道最後卻驚奇的發現,一個有效的辦法竟然是可以利用這種討厭的氣泡,形成一種可更新的氣泡包絡,使得流體對物體表面的浸濕面積最小化,從而大大的降低黏性阻力,這種低密度的氣泡,就是超空泡。超空泡是氣泡或者是空泡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當物體在水中的運動速度超過50米/秒時,鈍頭航行物體或者是安裝在頭部的氣體注入系統就可能產生低密度的氣泡穴,氣泡的長度與物體的運動速度有關,物體能夠在自己所產生的長氣泡中,以最小的阻力飛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