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感覺俄羅斯武器水平在近期突飛猛進
畢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畢竟是在事關生死存亡的壓力下,拼出全力突飛猛進一下也是迫不得已。
有這些殺手鐧頂門杠的絕對優勢在手,俄羅斯於2019年4月3號,派出一支非武裝百人小分隊,遠赴萬里之外的門羅主義後院加拉加斯,去給馬杜羅當人盾,就迫使拿下委內瑞拉易如反掌的川普,立馬把那個信心爆棚的ABCD計劃扔進紙簍,氣得像踩上電門一樣竄高,然後就無可奈何的要跟普京談談了。
⑵ 蘇聯死亡之手的詳細資料
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對抗美國的核威懾,在絕密狀態下打造了一套「超級末日武器」——「邊緣系統」,又被稱為「死亡之手」。一旦美蘇發生核大戰,被激活的「邊緣系統」將開始自動檢測,如果在一定時間內,它沒有收到蘇聯高層的回應,它將自動識別為「末日來臨,蘇聯領導層已經消失」,隨即開啟對美國的絕地反擊。 無人回應仍能反擊美國大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曾在其電影《奇愛博士》中,描繪了蘇聯為防止在核大戰中被美國「先發制人」,秘密研製了一套能自動展開核反擊,足以毀滅全世界的末日武器系統。冷戰結束後,時任蘇聯戰略火箭總參謀部上校瓦列里·揚契科曾透露,蘇聯確實研製出了一套真實可用的超級末日武器。2009年3月,已經72歲的揚契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又詳細介紹了「邊緣系統」的一些具體情況。有些蘇聯人將「邊緣系統」稱為「死亡之手」。冷戰時期,「邊緣系統」肩負著蘇聯最高領導層授予的特殊任務。蘇聯研製這套系統的目的是,保證蘇聯能應對美國的核突襲。即使美國通過核突襲消滅了蘇聯大部分軍隊,甚至炸毀了克里姆林官,「拔掉了」蘇聯國防部,切斷了蘇聯的大部分通信網路也沒有關系,只要埋設的地面感測器探測到美軍核打擊已經發生,「邊緣系統」就會啟動反擊程序。隨著蘇聯的解體,「邊緣系統」的存在逐漸被披露了出來,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它。揚契科參與建造的「邊緣系統」於1985年投入使用。據揚契科回憶,蘇聯之所以下決心製造「邊緣系統」,是源於1981年上台的強硬派美國總統里根。抗衡「星球大戰計劃」里根上台後立刻開始擴大美國的核武庫。1981年,蘇聯軍備控制和裁軍署官員尤金·羅斯托指出,「美國對於核武器的追求幾近瘋狂。」蘇軍元帥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奧加爾科夫曾在1982年9月的華約組織參謀長會議上說:「里根政策是為了稱霸世界,是極其冒險的。」不久後,里根做出了冷戰中最危險的舉動之一——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即打造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戰略計劃。此舉讓蘇聯害怕美蘇間的「核平衡」將被徹底打破。當時蘇聯高層相信,導彈防禦計劃是美國人准備發動攻擊的借口;新的美國領導人已經准備好要打一場核戰爭,而且美國現在願意啟動核戰爭。為了保證蘇聯能在美國發動核突襲後,保持核反擊能力,「邊緣系統」被設計製造了出來。但投入使用的「邊緣系統」並不是一直在運作。按照設計,「邊緣系統」平時處於「休眠狀態」,直到危機迫近時,蘇聯高層才會激活它。—旦被激活,「邊緣系統」將通過地面感測器在蘇聯境內對輻射程度、地震和核爆炸等跡象進行不間斷的檢測。一旦檢測到有核武器襲擊蘇聯領土,「邊緣系統」會先檢測蘇聯總參謀部作戰室的通信網路是否暢通,如果通信正常,而且在15分鍾至1小時內接到命令,那麼「邊緣系統」 會認為「蘇軍高層將繼續指揮」,然後自行關閉。但如果蘇聯總參謀部沒有回應,那「邊緣系統」就會認為「末日已經來臨,蘇軍高層已被摧毀」,它將立刻把發射核導彈的指令和權力授予蘇軍導彈井內的值班人員。屆時,無論值班人員的軍銜大小,只要他按下按鈕,蘇聯的自動核反擊就將正式開始。首先,一批「反擊控制導彈」將升空,這種導彈平日被藏在能承受核爆炸和電磁脈沖沖擊的發射井內。「反擊控制導彈」在空中將發出無線電密碼指令,蘇聯所有躲過第一波核攻擊的核導彈都將自動接收到這一指令。隨即,蘇聯的核導彈將對美國進行反擊。曾研製全自動「邊緣系統」那麼,如果「邊緣系統」突然遭遇故障,例如出現計算機系統中病毒,系統電容被燒毀,停電或遇到地震等意外狀況怎麼辦?當遭遇故障時,「邊緣系統」會不會讓核導彈意外發射?一旦戰爭爆發,整合程度如此高的「邊緣系統」遭遇意外故障後還能發揮作用嗎?揚契科表示:「即使有一系列未曾料到的事情同時發生在『邊緣系統』上,導致『邊緣系統』意外激活,但在最後發射前,還是需要蘇聯導彈井內的值班人員親自按下按鈕才會讓核反擊開始執行。這意味著這名值班人員可以阻止世界毀滅。其實在1985年以前,蘇聯人曾設計過全自動化的『邊緣系統』設計方案最終被蘇聯高層否決了。所以,投入使用的『邊緣系統』並不是真正的全自動獨立裝置。」對於萬一當時那名蘇聯值班人員選擇按下發射鈕呢?因為在收到「邊緣系統」授予的指令後,他可能誤以為蘇聯真受到了核攻擊的假設。揚契科解釋道:「『邊緣系統』的發射啟動裝置我自己也從未見過。那個啟動裝置可能未必是按鈕,很可能是需要鑰匙才能啟動的開關。但無論如何,蘇聯在不斷對『邊緣系統』的安全措施進行升級,所以『邊緣系統』因出現意外而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美軍也有類似「末日裝置」事實上,在冷戰期間,美國也曾打造了幾套類似的「邊緣系統」,期望能在危機來臨時,緊急下令「控制導彈」升空。屆時,「控制導彈」將引導美軍剩下的核武器進行反擊。此外,「緊急導彈通信系統」還在美國境內布置了能檢測地震、核輻射等跡象的裝置。但相對蘇聯的「邊緣系統」,美國的「緊急導彈通信系統」的整合程度並不是很高。這是因為美國人擔心如果將所有核反擊程序都整合在一套系統上,萬一該系統出現小小的失誤或事故,就可能引發足以摧毀全世界的核大戰。在整個冷戰期間,是美國空軍肩負著為美國進行核反擊的任務。盡管美國空軍肩負的核反擊任務與蘇聯「邊緣系統」相似,但他們最大的區別是,蘇聯「邊緣系統」更依附於系統的檢測;而美國空軍則依賴於飛行員和指揮人員
⑶ 俄羅斯即將裝備32枚「波塞冬」核魚雷這件事大家究竟怎麼看
「波塞冬」瞄準的對象要麼是美國的航母打擊群,要麼是類似珍珠港、諾福克這樣的大型海軍基地,可以說「針對性極強」。在俄羅斯海空軍全球部署、全球行動的實力落後於美國的情況下,「波塞冬」給了俄羅斯一個可靠的「長臂」。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雖然對俄羅斯恨得牙齒發癢,但是卻一直不敢跟俄羅斯正面硬剛,無疑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才是俄羅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保障,而這次祭出的核魚雷,同樣是確保美國以及北約對俄羅斯不敢輕舉妄動的一個重要籌碼。
⑷ 被美國渲染為「末日武器」的俄羅斯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性能到底如何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月14日報道稱,日前遭披露的一份美國五角大樓《核態勢評估報告》草案文本證實,俄羅斯擁有能攜帶巨大當量核彈頭的水下無人核潛航器。
被美國渲染為「末日武器」的俄羅斯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威力巨大,可攜核彈潛上萬公里。
一份外泄的美國《核態勢評估報告》草案提到了這種俄羅斯「新式大殺器」。俄羅斯正在研製一種攜帶核彈頭的水下無人潛航器,這種無人潛航器航程超過一萬公里,攜帶了1000萬噸級的核彈頭。若在美國海岸爆炸,沿海一部分國土將失去經濟和軍事價值。
不管是不是美國媒體常見的誇大其詞的報道,俄羅斯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威力也是不容小覷。
⑸ 俄羅斯「末日飛機」被小偷光顧,官方對此有何說明
官方表示很震驚,擔心會有泄密的風險。
在大家眼裡,俄羅斯一直是強國的代表之一。雖然這幾年沒有那麼耀眼,但也不能否認俄羅斯的強大。近日,俄羅斯的一款核戰爭裝備“末日飛機”遭遇離奇失竊。在本案中,無線電設備被“盜”?俄羅斯機密還是會被泄露?
而且也有專家持相同觀點,因為理論上小偷可能會在這些無線電設備上找到信息,俄羅斯在可能的戰爭中會如何聯系部隊,如何指揮作戰。畢竟,“末日飛機”是核戰爭期間的指揮中心。 伊爾-80可以忽略核輻射,以將信息傳輸並指揮給外部部隊。 中間的無線電設備確實很重要。 一旦它被敵人破譯,整個指揮中心將處於“敵人”的控制之下。
但是,當談到Il-80的重要性時,它本身確實確實很重要,但實際上並不重要,否則,根據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伊爾-80的無線電設備如何被輕易盜竊起來? 當然,可以說犯罪是在內部實施的,但更多的是負責人對此並不重視。
⑹ 俄羅斯除了核彈,還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武器
雖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國力不如以前,但俄羅斯仍然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排名前三的國家。除了在最新銳的戰機和戰艦方面乏善可陳外,傳統武器方面仍然首屈一指。
1、隱身戰斗機
俄羅斯能拿得出手的裝備還是有很多的,比如已經被西方國家列為重點威脅目標的蘇-57隱身戰斗機,據說北約已經開始在東歐各國建設用於反隱身的雷達、美國國防部甚至宣布已經開始研發下一代訓練用靶機,這種靶機的作戰信息是根據蘇-57的隱身特性制定的而不是我們的殲-20,看來西方還是更加重視俄羅斯的威脅啊。不僅是蘇-57新開發的蘇-30S戰斗機也被很多國家看中,尤其是它在阿穆爾共青城下線後直飛敘利亞戰區的壯舉,充分證明了這款裝備的威脅性。
⑺ 俄羅斯的死亡之手系統是什麼到底有多厲害
俄羅斯的死手系統確實存在的,它的全稱是「死亡之手系統」,提起這個系統尤其是讓美國有些忌憚。害怕的並不是這個系統本身,而是這個系統所控制的東西。死亡之手系統完全採用計算機處理,它控制著(前蘇聯)現在俄羅斯境內所有的核武器。在俄羅斯遭受到核武器的打擊之後,它會跟通過自動檢測來甄別是否發射核武器到敵對的國家。
⑻ 世界上有哪幾個國家裝備有核戰末日指揮機
俄羅斯:伊爾-80特種指揮機
美國: E-4B核戰指揮機
中國:中國核戰空中指揮機一共兩架,編號B-4052和B-4053,其主要是用波音737客機改裝的。沒有具體型號
英法沒有找到,主要是美俄在鬥法
請採納,謝謝
⑼ 不新鮮,普京公開的六大霸氣武器到底什麼來頭
大致來說,普京這次提及的霸氣武器主要包括:「薩爾瑪特」洲際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機載高超音速導彈、「前鋒」高超音速滑翔器(彈頭)、水下潛航器以及激光武器。雖說目前對這些武器的公開資料還較少,但我們可以說,這幾款「霸氣武器」其實並不新鮮。
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部分顯然也是有些蒙圈的軍事觀察人士就提出質疑,現場視頻中包括不少「電腦動畫」,這作何解釋?還有美國官員也評論說,其中一些武器「還需要進一步測試,並未部署」。很快,普京在接受NBC記者采訪時表示:「它們全部順利接受了測試。這些武器處於不同的准備階段,有些還需完善,有些已經交付軍隊並將投入使用。」這就是說,這些部分武器只是在測試,尚未正式研發完畢,並未正式服役,更別說形成實際戰鬥力了。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核動力巡航導彈就屬於這種情況。
總而言之,這次「普京大帝」的超級武器秀,幾乎不是核導彈就是核彈頭,不是核動力就是核裝置,從國情咨文現場聽眾激動的表情和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來看,實現了震懾敵手、團結國內的良好效果。
為何這次如此高調秀武器,如此高調喊「核」,我們認為主要還是被美國逼得。無論是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還是《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都明確顯示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已從反恐轉向大國戰略競爭,「世界重回大國競爭狀態」。而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更是提出美國要擴大核力量,研發新型低強度小型核武器,提升對中俄威懾,改進部分潛射彈道導彈,搭載低當量核武器,還將發展一種可攜帶核彈頭的艦載巡航導彈,未來還要逐漸更換陸基、海基、空基核彈頭和設施,報告還暗示,美國將擴大核武器使用條件,不排除在未受到核打擊時率先使用核武器。
⑽ 俄羅斯裡面有沒有基洛夫空艇這件毀滅武器
俄羅斯在一戰時有14艘飛艇,用來轟炸德軍基地。歷史上的蘇聯基洛夫飛艇,原意是想給敵人製造恐怖情緒,但是飛的太慢了,很容易被擊落。(摘自《航空知識》第405期)
可能那14艘飛艇就是基洛夫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