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為什麼要叫俄羅斯
一種說法是,「俄羅斯國家」起源於9世紀中葉,也就是在有關斯拉夫人的最初記載出現以後約300年。最早建國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來的民族。來自瑞典的瓦利亞格人戰勝了來自亞洲的哈扎爾人,成為東歐平原的主人。「連最初的諾夫哥羅德和基輔的王公,我們一看那些名字就知道他們出身於瑞典人」。「『羅斯』這個名稱來源於芬蘭人給經過波羅的海來到芬蘭的瑞典人所起的綽號。但城市居民大多數是斯拉夫人,王公及其貴族很快就斯拉夫化了」1。
公元9世紀,當東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與第聶伯河之間艱辛地開拓森林和草地時,一支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來的部落開始侵入他們的生活。東斯拉夫人稱這個部落是瓦利亞格人,芬蘭人則稱他們是羅斯人(芬語ruotsi或rootsi,意為北方人或諾曼人)。瓦利亞格人征服了東斯拉夫人,此後,東斯拉夫人就被稱為羅斯人了。這個由瓦利亞格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歷史上被稱為「基輔羅斯」2。
另一種說法是,中世紀時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下至東歐的瓦蘭內亞人曾征服基輔一帶。因為征服者來自瑞典東海岸羅登,即現在的羅斯拉根(ROSLAGEN),所以當地斯拉夫人根據這一地名的前半部分ROS而稱這些征服者為羅斯人3。
1987年《俄語》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羅夫撰寫的《歷史之頁》,則代表了俄羅斯官方的立場。書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蘇聯中有三個兄弟民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他們佔全國居民的70%。他們的語言、民族習慣和文化中有許多共同點。他們共同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東歐南部古老的農業和牧業部落的後代。在公元1世紀初,東斯拉夫人佔有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從喀爾巴仟山到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上游的廣闊地域。9世紀初,在東斯拉夫人那裡出現了早期的封建國家——基輔羅斯。許多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至今仍硬說這個封建國家是由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諾曼人建立的。俄羅斯和蘇聯學者早就批駁了這種所謂的『諾曼理論』。他們證明,俄羅斯國家是由於東斯拉夫部族長期獨立發展而形成的。」
瑟羅夫寫道,「至今仍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謝克和霍里夫在第聶伯河高聳的岸上建立了一個城市。為了紀念兄長,他們把此城命名為基輔。據基輔編年史的編纂者涅斯托爾說,基伊去了察爾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熱情接待。他返回基輔後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後代就是基輔公國最早的大公。在幾個世紀中,東斯拉夫人與來自亞洲的游牧民族進行了斗爭。公元4世紀,匈奴進攻過斯拉夫人。此後又有阿瓦爾人和哈扎爾人來進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經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進行軍事遠征。為了防禦性和進攻性的戰爭,東斯拉夫人結成同盟。在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地都被稱為羅斯人。涅斯托爾寫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聶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東斯拉夫部族)現在被稱為羅斯人。』基輔成為羅斯大地的中心。」
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並了諾夫哥羅德、特維爾和梁贊,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他本人成為東北羅斯唯一的君主,被稱為「全羅斯的國君」。
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這標志著俄羅斯民族的最終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加入蘇聯。1991年12月改名為俄羅斯聯邦,或俄羅斯。
俄羅斯的族名在中國史籍中最早出現於元明朝之際,稱為「羅斯」或「羅剎」。當時,與俄羅斯接觸最多的還是游牧於中俄之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CIA」時,必須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才合乎規范。如果不加母音,很多人發不出「R」這個捲舌音。因此,「R」之前就加了一個「0」。滿清貴族入主中原以前,對蒙古貴族搞政治聯姻,文化上受蒙古族的影響較深。滿清政權統治中國後,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斡羅斯」和「鄂羅斯」。直到「俄羅斯」寫進了《大清統一志》、《異域錄》和《清史稿》,才代替了「羅斯」和「鄂羅斯」等其他譯名。
順便說一說,俄語里中國叫「基塔伊」,是「契丹」的轉音。「契丹人先後稱霸於中國北方與西域、中亞,他們相繼建立的遼、西遼政權持續存在達300年之久(916—1211)……古羅斯人對中國的認識最先開始於對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契丹人的認識,以後對中國的稱呼則長期沿襲著原對契丹人的稱呼。」
有關俄羅斯國名的來源,在劉伉主編的《世界社會文化地理手冊》中有另一種解釋:
過去我們把蘇聯的前身稱為俄國、沙俄、帝俄;把蘇聯稱之為蘇俄其中的「俄」字實際上是「俄羅斯」的簡化。但在俄語中,卻怎麼也找不到俄羅斯據以音譯的對應詞。有的只是Pycb,Poccия。或Pyccия。歐洲其他語言據此演變出各種詞形,如英語的Ross,Russ和Russia等;用羅馬字母轉寫,也可作Rus』,Rossiya和Russiya。用漢語可以分別譯為露西、羅斯和露西亞(「露西亞」這種譯法創自日本人,到今天他們仍把俄羅斯人稱為露西亞人,俄語稱為露西亞語)。當然,從這些譯名中,多少可以看出點聯系,比如俄羅斯之於羅斯。為什麼多出一頂帽子——開頭的「俄」字呢?這同蒙古人和蒙古語有關系。
須知歷史上我國和俄國人從不搭界,中間隔著說烏拉爾語系和阿爾泰語系語言的許多民族,特別是隔著地域活動范圍廣大的蒙古人。蒙語由於自身的特點,每遇以輔音r起首的詞(不論發這個r音時舌部震顫與否),為便於發音,必須把它後面緊跟的母音先移前重復一次。Pиcb,Poccия和Pyc-cия中正好有這個r音,於是就把它讀成Oroso。在元代漢語中便出現了與它相應的譯名「斡羅思」(還有多種異譯)。到了清代,俄國已經開始同中國交界了,清朝仍因襲蒙古語中對它們的稱呼,只是另外音譯為「俄羅斯」,並一直沿用至今。
❷ Russian 是什麼意思
Russian
adj. 俄國的;俄語的
n. 俄語;俄國人
網路釋義 專業釋義 英英釋義
俄語
俄羅斯
俄國人
俄羅斯人
短語
Russian roulette 俄羅斯輪盤 ; 俄羅斯輪盤賭 ; 俄式輪盤 ; 俄羅斯轉盤行動
Russian Ark 創世紀 ; 俄羅斯方舟 ; 俄國方舟
Russian Revolution 年俄國革命 ; 俄國革命
更多網路短語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21世紀大英漢詞典
Russian /ˈrʌʃən/
1.ADJ Russian means belonging or relating to Russia, or to its people, language, or culture. 俄羅斯的
例:
...the Russian parliament.
...俄羅斯國會。
2.N-COUNT A Russian is a Russian citizen, or a person of Russian origin. 俄羅斯人
例:
Three-quarters of Russians live in cities.
四分之三的俄羅斯人住在城市裡。
❸ 俄羅斯是什麼意思(詞義)
在中國元明朝時稱俄羅斯族為「羅斯\」或「羅剎國\」。當時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IA」時,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滿清政府時,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
❹ russia什麼意思(r小寫)
russia的意思:俄羅斯聯邦,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稱俄羅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4)俄羅斯一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
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位於俄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1月平均溫度-50℃,歷史最低值-71.2℃。
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
俄羅斯臨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瀕臨海域順時針依次為裏海、黑海、波羅的海、芬蘭灣、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
❺ RussIa什麼意思
名詞 n.俄羅斯、蘇俄、俄國1. 俄羅斯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羅斯(Russia)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00多萬平方千米。首都莫斯科,國土大部分在亞洲,首都莫斯科在歐洲境內,所以屬於歐洲國家。2. 蘇俄加州-洛杉磯縣 ...紐西蘭(New Zealand)蘇俄(Russia)其他地區(Other) ...3. 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Russia) 亞洲(Asia)4. 俄國russia名詞 n.1. 俄羅斯軟革(裝訂書籍等用)
❻ 俄語中的「俄羅斯」
「俄羅斯」在俄語中的原始形式即第一格Россия(主格)。而России只是Россия的第二、三、六格(屬格、予格、前置格),不是原始形式。
❼ 「俄羅斯」 名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現在俄羅斯的全稱是俄羅斯聯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後由原來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中「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更名而來。據說在 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地都被稱為羅斯人。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彼得大帝時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加入了蘇聯。1991年12月改名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
在中國元明朝時稱俄羅斯族為「羅斯」或「羅剎國」。當時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IA」時,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滿清政府時,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
俄語里叫中國「基塔伊」(Китай),是沿襲著對「契丹」人的稱呼
❽ 「俄羅斯」這三字是怎樣譯過來的
現在俄羅斯的全稱是俄羅斯聯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後由原來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中「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更名而來。據說在 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地都被稱為羅斯人。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彼得大帝時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加入了蘇聯。1991年12月改名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
在中國元明朝時稱俄羅斯族為「羅斯」或「羅剎國」。當時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IA」時,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滿清政府時,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
俄語里叫中國「基塔伊」(Китай),是沿襲著對「契丹」人的稱呼
❾ 俄羅斯的本意是什麼意思
現在俄羅斯的全稱是俄羅斯聯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後由原來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中「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更名而來。據說在 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地都被稱為羅斯人。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彼得大帝時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加入了蘇聯。1991年12月改名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
在中國元明朝時稱俄羅斯族為「羅斯」或「羅剎國」。當時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IA」時,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因此,「ROCIA」就成了「OROCCIA」。滿清政府時,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俄羅斯」。
俄語里叫中國「基塔伊」(Китай),是沿襲著對「契丹」人的稱呼。
❿ 俄羅斯的名字由來
關於俄羅斯國名的來歷,有一些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俄羅斯國家」起源於9世紀中葉,也就是在有關斯拉夫人的最初記載出現以後約300年。最早建國的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外來的民族。來自瑞典的瓦利亞格人戰勝了來自亞洲的哈扎爾人,成為東歐平原的主人。「連最初的諾夫哥羅德和基輔的王公,我們一看那些名字就知道他們出身於瑞典人」。「『羅斯』這個名稱來源於芬蘭人給經過波羅的海來到芬蘭的瑞典人所起的綽號。但城市居民大多數是斯拉夫人,王公及其貴族很快就斯拉夫化了」1。
公元9世紀,當東斯拉夫人在德涅斯特河與第聶伯河之間艱辛地開拓森林和草地時,一支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來的部落開始侵入他們的生活。東斯拉夫人稱這個部落是瓦利亞格人,芬蘭人則稱他們是羅斯人(芬語ruotsi或rootsi,意為北方人或諾曼人)。瓦利亞格人征服了東斯拉夫人,此後,東斯拉夫人就被稱為羅斯人了。這個由瓦利亞格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歷史上被稱為「基輔羅斯」2。
另一種說法是,中世紀時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下至東歐的瓦蘭內亞人曾征服基輔一帶。因為征服者來自瑞典東海岸羅登,即現在的羅斯拉根(ROSLAGEN),所以當地斯拉夫人根據這一地名的前半部分ROS而稱這些征服者為羅斯人3。
1987年《俄語》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羅夫撰寫的《歷史之頁》,則代表了俄羅斯官方的立場。書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蘇聯中有三個兄弟民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他們佔全國居民的70%。他們的語言、民族習慣和文化中有許多共同點。他們共同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東歐南部古老的農業和牧業部落的後代。在公元1世紀初,東斯拉夫人佔有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從喀爾巴仟山到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上游的廣闊地域。9世紀初,在東斯拉夫人那裡出現了早期的封建國家——基輔羅斯。許多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至今仍硬說這個封建國家是由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諾曼人建立的。俄羅斯和蘇聯學者早就批駁了這種所謂的『諾曼理論』。他們證明,俄羅斯國家是由於東斯拉夫部族長期獨立發展而形成的。」
瑟羅夫寫道,「至今仍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謝克和霍里夫在第聶伯河高聳的岸上建立了一個城市。為了紀念兄長,他們把此城命名為基輔。據基輔編年史的編纂者涅斯托爾說,基伊去了察爾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熱情接待。他返回基輔後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後代就是基輔公國最早的大公。在幾個世紀中,東斯拉夫人與來自亞洲的游牧民族進行了斗爭。公元4世紀,匈奴進攻過斯拉夫人。此後又有阿瓦爾人和哈扎爾人來進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經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進行軍事遠征。為了防禦性和進攻性的戰爭,東斯拉夫人結成同盟。在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地都被稱為羅斯人。涅斯托爾寫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聶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東斯拉夫部族)現在被稱為羅斯人。』基輔成為羅斯大地的中心。」
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並了諾夫哥羅德、特維爾和梁贊,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他本人成為東北羅斯唯一的君主,被稱為「全羅斯的國君」。
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這標志著俄羅斯民族的最終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加入蘇聯。1991年12月改名為俄羅斯聯邦,或俄羅斯。
俄羅斯的族名在中國史籍中最早出現於元明朝之際,稱為「羅斯」或「羅剎」。當時,與俄羅斯接觸最多的還是游牧於中俄之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CIA」時,必須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才合乎規范。如果不加母音,很多人發不出「R」這個捲舌音。因此,「R」之前就加了一個「0」。滿清貴族入主中原以前,對蒙古貴族搞政治聯姻,文化上受蒙古族的影響較深。滿清政權統治中國後,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斡羅斯」和「鄂羅斯」。直到「俄羅斯」寫進了《大清統一志》、《異域錄》和《清史稿》,才代替了「羅斯」和「鄂羅斯」等其他譯名。
順便說一說,俄語里中國叫「基塔伊」,是「契丹」的轉音。「契丹人先後稱霸於中國北方與西域、中亞,他們相繼建立的遼、西遼政權持續存在達300年之久(916—1211)……古羅斯人對中國的認識最先開始於對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契丹人的認識,以後對中國的稱呼則長期沿襲著原對契丹人的稱呼。」
有關俄羅斯國名的來源,在劉伉主編的《世界社會文化地理手冊》中有另一種解釋:
過去我們把蘇聯的前身稱為俄國、沙俄、帝俄;把蘇聯稱之為蘇俄其中的「俄」字實際上是「俄羅斯」的簡化。但在俄語中,卻怎麼也找不到俄羅斯據以音譯的對應詞。有的只是Pycb,Poccия。或Pyccия。歐洲其他語言據此演變出各種詞形,如英語的Ross,Russ和Russia等;用羅馬字母轉寫,也可作Rus』,Rossiya和Russiya。用漢語可以分別譯為露西、羅斯和露西亞(「露西亞」這種譯法創自日本人,到今天他們仍把俄羅斯人稱為露西亞人,俄語稱為露西亞語)。當然,從這些譯名中,多少可以看出點聯系,比如俄羅斯之於羅斯。為什麼多出一頂帽子——開頭的「俄」字呢?這同蒙古人和蒙古語有關系。
須知歷史上我國和俄國人從不搭界,中間隔著說烏拉爾語系和阿爾泰語系語言的許多民族,特別是隔著地域活動范圍廣大的蒙古人。蒙語由於自身的特點,每遇以輔音r起首的詞(不論發這個r音時舌部震顫與否),為便於發音,必須把它後面緊跟的母音先移前重復一次。Pиcb,Poccия和Pyc-cия中正好有這個r音,於是就把它讀成Oroso。在元代漢語中便出現了與它相應的譯名「斡羅思」(還有多種異譯)。到了清代,俄國已經開始同中國交界了,清朝仍因襲蒙古語中對它們的稱呼,只是另外音譯為「俄羅斯」,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