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還蘇聯債務為什麼要還鋼鐵為什麼要還債務最後還完沒
因為他知道中國生產不出鋼鐵來
蘇聯在解放戰爭期間沒少提供援助
解放軍除了大量繳獲的日軍裝備,(很多是國共戰爭時從國民黨手上繳獲的)
再來就是蘇聯的武器,比如輕騎步槍,火炮彈葯等
還有大批人員來中國搞建設,比如修建鐵路,建設工廠。還沒建完,蘇聯就讓這些專家撤了。結果工廠和鐵路都修了一半仍在那兒了。
中蘇論戰時,雙邊關系惡化。毛子趁機擺中國一道
真是坑死人了,中國人自己都吃不上飯還得去還他們債
越南戰爭的時候,越南人的大批輜重都是我們中國人提供的。從武器到糧食和衣服。
結果最後越南人還吃著我們的糧,穿著我們的衣服,拿著我們的武器打我們。
而越南戰爭還是我們幫蘇聯人支持北越共。
那個赫魯曉夫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S B
斯大林一直以來建設的蘇維埃龐大帝國從他開始就敗家
他在位置還沒怎麼坐穩就被蘇聯軍政高層給搞下去了。
從他搞修正主義開始,中蘇之間就沒少用輿論相互抨擊。
不然中國能跟美國建交么。
事實證明靠誰也不如靠自己
與其給他們糧食援助來換取外交關系,還是讓我們的老百姓們先吃上大米白面吧。
我們吃飽了,他們羨慕了,自然就靠過來了。
② 俄羅斯在1992年有錢借給中國嗎
筆貸款是俄羅斯在1992年提供給中國的。今年6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訪華期間,兩國領導人簽署協議後,中國還清了這筆債務。
新聞稿稱,中國動用了25億美元貸款中的13億美元,然後自行籌措了項目所需的其餘資金。新聞稿稱,這座核電站於2009年投入使用,中國從2010年開始償還這筆債務。
③ 建國初期蘇聯貸款給我國的3億美元還了嗎
當然還了呀,又不是無償的。到1964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中國還清了所欠蘇聯的全部債務。也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中蘇關系交惡,開始還貸款。
可以參閱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3/20/content_17475528.htm
④ 當年中國還清蘇聯的債務了嗎
中國還清了。
建國後蘇聯為了支援中國經濟建設,給予中國大批的貸款——蘇聯1950年代給予中國的貸款共計66億舊盧布,加上1961年提供的蔗糖貸款3.296億新盧布。
中國於1964年提前一年(應於1965年還清)還清1950年代所有蘇聯貸款,並與1965年還清有關蔗糖的貸款。
。
⑤ 當初蘇聯給中國貸款是什麼情況一開始看我挺感動,然後我奶奶說錢全還了,拿走了一堆大蘋果,弄的
你說的是1960-1962年這段時間中國用物資還蘇聯貸款吧。
事情是這樣的一開始中蘇關系是友好的,新中國剛成立,蘇聯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蘇聯也為中國軍事經濟建設提供了許多貸款,但到了1960年7月,前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
為爭一口氣,盡管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還是勒緊褲腰帶還清了這筆債務。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摺合人民幣52億余元。按照協議,這些外債應於1965年前全部還清。當時我國建國僅十年有餘,工業尚在起步階段,所以只能用農產品來償還。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是前蘇聯當年驗收中國抵債物資時的真實寫照。
你奶奶說的蘋果就是這樣用去還貸款的。
⑥ 中國還俄羅斯借款是怎麼回事
蘇聯吧,中國沒欠俄國債.
經過一輪談判後,作為貸款的附加條件,蘇聯要求「將中國不再使用的全部剩餘的鎢、銻、鉛、錫提供給蘇聯政府」,期限為14年,前4年以易貨方式提供,從1955年開始作為償還貸款的供貨。蘇方要求的數量令周恩來頗感為難:「鎢第一個兩年每年8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9000噸,最後10年每年10000噸;銻第一個兩年每年6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7000噸,最後10年每年8000噸;錫第一個兩年每年7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8000噸,最後10年每年10000噸;鉛第一個兩年每年5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6000噸,最後10年每年8000噸」。[55]上述戰略物資中國確有一定儲藏量,但開采和生產極為落後。解放前鎢砂最高年產11458.3噸,而1949年僅2766.58噸,1936-1948年平均年出口約7386.6噸;銻礦年產分別為22401噸和1204.77噸,1937-1947年平均年出口約4512.7噸;錫年產分別為11710噸和3500噸,1939-1948年平均年出口3787.1噸;鉛最高年產約10000噸,自給略有剩餘。[56]所以,蘇聯提出的條件顯然是中國力所不及的。
據此,周恩來在談判中提出免除鉛、減少錫和銻的供貨。[57]經過反復談判,蘇方最後接受了中國的請求,不過,蘇聯提出的這個附加條件使毛澤東感到莫斯科處事多少有些盛氣凌人的味道。針對這種情況,中方在起草關於貸款的議定書時,特意首先提到:「鑒於蘇聯缺乏戰略原料(鎢、銻、鉛、錫)的困難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幫助蘇聯政府,同意將中國不再使用的全部剩餘的鎢、銻、鉛、錫提供給蘇聯政府」。[58]當這個文件發回北京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後,劉少奇給毛澤東去電匯報說,政治局會議認為貸款議定書前言中幫助蘇聯政府數句似可刪去。但毛澤東堅持這種說法,他在復電中稱:「借款議定書前言數句,意即為中國對蘇聯之報酬,不宜刪去。」[59]顯然,因為這種條件表明中國得到蘇聯貸款並非是單方面的求援,而同時也為蘇聯提供了幫助。
在經濟貸款中,還有一項更能說明上述問題,這就是橡膠貸款。橡膠是蘇聯本身無法生產而在冷戰的環境中又很難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戰略物資,因而希望通過中國的途徑搞到。早在與毛澤東的第一次會面時,斯大林就詢問中國南方是否能夠種植橡膠。[60]1950年11月斯大林要求中國為蘇聯代購橡膠5000噸,周恩來為此致信毛澤東等人,告以莫斯科來電內容,並建議不管中國如何困難,都應轉賣蘇聯5000噸。後經毛澤東同意,並與陳雲商定:多給蘇聯3000噸,共8000噸橡膠,並可代訂5-7萬噸。[61]但隨後美國開始實行對中國的經濟封鎖政策,中國要進口橡膠也非常困難了。盡管如此,中國政府還是在1951年上半年利用在天津和廣州的兩家英國公司進口了4800噸橡膠。[62]
斯大林對中國能夠向蘇聯提供橡膠表示滿意,但又感數量不足,希望中國大量種植橡膠,以保證這種戰略物資的供應。[63]20世紀初中國從馬來亞半島引進橡膠樹,但只有海南島地區適宜種植。解放初期,種植面積29332畝,年產橡膠約7500擔,尚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64]1952年3月,斯大林提出以創辦中蘇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國開發橡膠生產。斯大林沒有想到,股份公司的方式更為中國領導人所反感。毛澤東同意在中國南方種植橡膠,但認為採取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國目前政治情況下不太合適」,建議由蘇聯提供貸款和技術設備,而中國以生產的橡膠償還貸款,並答應按低於世界市場的優惠價格向蘇聯提供年產橡膠量的50%以上。[65]
1952年9月斯大林與周恩來會談時雙方簽訂了橡膠貸款協定。斯大林在會談中直率地說:「我們想從你方每年得到1.5-2萬噸橡膠。你們說有困難,好像不同意。問題是我們需要橡膠,因為製造汽車和卡車需要大量橡膠,而這些車都是供給你們的。」周恩來回答,中國將採取一切措施保證如數供應,但考慮到「敵人的封鎖和其他反華措施」,擔心無法完成義務而被視為違反協定。斯大林對此表示理解,但又不客氣地指出,中方應千方百計地按規定數量完成供貨,至於協定的寫法可以緩和些。如果中國不能按商定的數量提供橡膠,蘇聯只好減少中國的卡車訂貨。同時,對於周恩來提出的1億盧布的貸款數額,斯大林也表示有困難。[66]9月15日雙方簽訂了關於在中國種植橡膠的技術合作協定。協定規定,蘇聯向中國貸款7000萬盧布,在出產橡膠之前,中國每年需從第三國為蘇聯盡可能購得1.5-2萬噸橡膠,不足部分以鎢、鉬、錫、鋁、銻等原料頂替;出產橡膠後,每年產量的70%提供給蘇聯,1963年以前按國際市場價格計算,以後則按低於國際市場8%的價格售與蘇聯。[67]
顯然,簽訂這個橡膠貸款協定使中國成為了蘇聯的橡膠生產基地,這是中方所不情願的,所以斯大林去世和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如前所述,中國就提出中止這一協定。作為替代,1953年5月15日中蘇兩國簽訂的協定規定,在1954年至1959年間,中方向蘇方提供鎢砂16萬噸、銅11萬噸、銻3萬噸、橡膠9萬噸等戰略物資,作為對蘇聯援建項目補償的一部分。[68]
到1964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50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中國還清了所欠蘇聯的全部債務。[69]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長陳毅接見日本記者時宣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外債的國家。[70]中國人民當時的驕傲和喜悅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同時也表明,對於如何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中利用外資,「借雞下蛋」的道理,中國領導人當時尚未參悟。至於傳聞中所說的蘇聯在與中國關系惡化後曾追逼還債,筆者沒有看到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
⑦ 蘇聯解體後還有970億外債未還,其中欠中國4.5億,用了多少年才還清
蘇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他們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戰後他們也是唯一能夠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紅色帝國在1991年會轟然倒塌!更加悲劇的是蘇聯不僅解體了,還留下了欠的一屁股債!蘇聯雖然沒有了,但是欠的錢還是要各個加盟共和國分攤還的,其中還欠中國4.5億知道2015年才還清!
因為蘇聯經濟的原因,他們直到解體都沒有償還完債務,據統計蘇聯解體後尚有970億美元的外債沒有還,其中就欠中國4.5億美元。蘇聯加盟共和國分攤償還,俄羅斯承擔了966億的外債,這筆錢對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來說並不算是巨款,但蘇聯解體之後葉利欽採取的「休克療法」讓經濟差點崩潰,他們國內也存在各種矛盾,這都需要用錢來擺平,俄羅斯也只能慢慢歸還這些債務,為了還清這些錢用了26年。而直到2015年,俄羅斯才還清欠了中國的4.5億美元的錢,這距離蘇聯解體已經過去了24年!
⑧ 解放後中國還蘇聯帳的艱辛
太多了,貼不開,資料很全的
http://news.163.com/07/0406/08/3BCQK3CP00011247.html
蘇中貸款協定http://www.haolawyer.com/law/view_104614.html
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50年代的中期,蘇聯給予了中國大規模的經濟技術援助。提供貸款是蘇聯援助中國的方式之一,然而,蘇聯究竟向中國提供了多少貸款,其中有多少屬於軍事貸款,有多少屬於經濟貸款,這些貸款的具體情況如何,學術界至今沒有一致認可的說法。中蘇雙方政府從未公布過蘇聯向中國提供的貸款全面情況,故而曾引起外間各種猜測和估算。1960年8月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一份報告說,從1950年到1956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約13億美元(52億盧布)的貸款,其中4.3億美元用於經濟發展,其餘部分主要用於購置軍火。[1]也有的美國專家估計為22億美元(合88億盧布),其中4億多美元用於軍事援助,其餘的用於工業化建設。[2]而有些西方著作的說法則高達26.5億至30億美元(120億盧布)。[3]作為歷史研究的結論,中國方面和蘇聯方面的統計差別很大,就是中國國內不同著作中的說法也不盡相同。
本文擬利用中國和俄國兩方面的檔案文獻和相關史料,對蘇聯1950年代援華的貸款數額、用途及其條件做一點考察。
一、關於貸款數額
中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二卷(以下簡稱《外交史》)提供了有關蘇聯對華貸款的比較全面的材料。
《外交史》提供的這個數字,最早大概是周恩來說的。1960年7月14-16日在北戴河召開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常務委員會委託,作共產國際與中共關系的長篇報告,講到朝鮮(專題,圖庫)戰爭及後來蘇聯給中國的貸款數額,總計為56.76億盧布(其中軍事貸款43億盧布),加上利息15億盧布,總共62億盧布,預計1965年可還清。[5]1989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基本建設》一書說,蘇聯1950-1955年向中國貸款11筆,總計金額為56.6億舊盧布,主要用於經濟建設、抗美援朝和償付蘇聯移交物資等方面。[6]這與《外交史》提供的材料大體相同。同年出版的《當代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也說貸款共有11筆:「除1950年貸款3億美元外,1951-1955年中蘇兩國政府又簽訂了10項貸款協議,其中一筆為無息,9筆年息2%,償還期2-10年」。但其統計的貸款總金額略少:12.74億新盧布(摺合人民幣53.68億元)。[7]
現在看一下蘇聯方面提供的材料。原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72)、著名經濟學家М。И。斯拉德科夫斯基在《蘇中經濟貿易關系史(1917-1974)》(以下簡稱《經貿史》)一書中使用的貸款數字是按照1961年1月1日蘇聯公布的新盧布牌價計算的,為了便於對比,現摺合成舊盧布(1個新盧布摺合4.45個舊盧布),也列表於下:[8]
兩方材料比較,蘇聯方面提供的貸款金額比中國方面提供的數字多9.357億盧布。如果除去新舊盧布換算時出現的微小差額不計,主要差別出現在對1951年貸款數額的計算上,其他各項大體相同。這個差額與最近出版的《楊尚昆日記》中所說幾乎完全一致。《楊尚昆日記》1960年10月16日記載:蘇聯方面提出中國共貸款66億盧布,實際情況是貸款總額為56.76億,不是66億,蘇聯多算了9億。抗美國援朝貸款為9.86億,而算作了19億。[9]
現對比其他材料,逐項核查以上兩表所列數字,可以看出,主要問題也出在1951年的貸款數額上。1952年9月的橡膠貸款,簽訂協定時確定的金額為7000萬盧布,[10]但1953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的擴大會議,基本上同意了周恩來提出的暫停在雲南種植橡膠和壓縮在華南種植橡膠的計劃的主張。[11]可以推斷,此項計劃的提前結束,導致貸款中斷,故實際使用只有3800萬盧布,這與《經貿史》上的數字也是一致的。[12]1954年10月12日的特種貸款,協定簽訂的金額是5.2億盧布,[13]很可能是在實際使用中略微超出了一些(2600萬)。其他項目均無問題,關鍵是1951年的貸款,中蘇雙方的計算相差9億多盧布。那麼,這個差額是怎樣出現的呢?
⑨ 中國什麼時候還完蘇聯的債務
1965年年底之前。
根據周恩來1964年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李先念在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國家預決算報告透露:中國欠(錢)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十四億零六百萬新盧布,摺合人民幣約為五十二億九千餘元。其中相當大的部份是使用和消耗在朝鮮戰爭中的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按照相關協議,中國應於1965年(年底前)全部還清。
⑩ 新中國成立後,蘇聯貸款給中國3億美圓——中國後來還清了嗎
當然還清了,我們那時是真正團結一心的國家。 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國家貢獻一切的時期。而不像現在官僚主義習氣嚴重。早為當代人非常嚮往毛主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