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人的名字有哪些
俄國名字有安德烈、葉夫根尼、葛利高里、列昂尼得、葉卡捷林娜、葉蓮娜、卓婭、伊林娜、拉利莎、塔吉揚娜、維克多、瓦連京、維塔里耶、娜塔利婭、瑪林娜、丹尼爾、伊凡、伊利亞、葉利扎維塔、瑪麗婭、瓦吉姆、鮑里斯、拉達、柳德米拉。
列夫米拉、列夫捷特、奧克吉勃林娜、尼涅爾、列寧、埃維林娜、愛利扎、若娜、黛安娜、托姆、愛德華特、埃米爾。
俄國名字全稱
俄羅斯人姓名的全稱用於正式場合,全稱有三部分,其順序一般是:名字+父稱+姓。由於情況不同,這一順序可以變化,有時姓會放在第一位,近些年來這種排列順序已不鮮見。全稱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作用范圍。
名字用來區別某個熟人圈子或家庭中的各個人,姓用來幫助區別這個家庭和另一個家庭的成員,父稱用以表示孩子們與父親的關系。
俄羅斯人對姓名的使用很講究,交際性質、場合不同,使用的方式也就不同。父稱並非總是要用,只是在傳統習慣很牢固的情況下,為了表示尊敬或強調說話者與對話者關系的正式性時才使用。
2. 俄羅斯人名
是音譯,俄語男姓氏常見用「В 」對應英語的「V」,而且在單詞末尾讀輕聲,等同於「F」。所以中文最接近的就是拼音f,漢語是要加拼音韻母的,習慣翻譯成「夫」。至於為什麼用В則是詞源學研究的方向,感興趣的話可以研究下。
姓氏
每個人都有姓,姓是世代相傳的,在一切正式文件中都要使用。因此,姓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社會性符號,是姓名的重要部分。但在14世紀以前,俄羅斯人沒有姓。姓氏在俄羅斯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相當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姓氏」一詞是拉丁語,是彼得大帝學習西歐後引進俄語的。
在俄語中,「姓」起初用來表示「家庭」,只是到了19世紀,「姓」才逐漸獲得了第二層意思,而後成為可繼承的家庭姓氏,與個人的名字組合在一起。從14世紀到16世紀中葉,大公們和貴族開始使用姓氏,在16~17世紀時期,地主豪門形成了姓氏,而一般普通平民。
除了有名望的殷商巨富外,直至19世紀初尚未最終確定姓氏,甚至僧侶們的姓也是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才確定的,而絕大部分農奴直至19世紀中葉還沒有姓。因此,姓氏起初是上層貴族的一種特權。
在姓出現以前,俄羅斯人的先祖廣泛使用父稱和綽號,以後由這些父稱和綽號演變成各種不同的姓氏,在每個家族內代代相傳。綽號是出於玩笑、譏諷等原因而給人的稱呼,它一般表示該人的性格、外表、行動等方面的某些特點。
綽號是在較窄的圈子中、彼此很熟悉的人之間的一個非正式的補充性名字,用於口語中。因此,給人取綽號的是那些和他共同生活和勞動的親人、朋友、鄰居等。在俄羅斯,所有的人都有綽號,即使是現在,在孩子和未成年人中間,綽號仍很流行。
如一個姓斯托羅尼柯娃的女孩,就可能獲得「巴拉萊卡」的綽號,因為巴拉萊卡琴是一種弦樂器,上面有弦,弦的音為「斯托羅娜」,和女孩的姓近似;而一個名叫葉夫根尼的男孩,則可能獲得了「奧涅金」這個文學名著中主角的綽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俄羅斯人姓名
3. 俄羅斯人名字為什麼都帶娃
俄羅斯人名字都帶娃是因為俄羅斯太寒冷,生育率較低,父母都盼著多生娃,所以給孩子們的名字上帶個娃字。與我國孩子的小名招娣有異曲同工之妙。
俄羅斯人的名字一般都是由三部分組成:名+父稱+姓,比如作家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羅斯人的起名范圍
俄羅斯人的姓名,其實就是一部家族簡史,記錄了一個家族歷史的一個片段。俄羅斯人的姓名之所以很長,是因為它是由名字+父稱+姓氏三部分組成。而這三部分可能會告訴你三方面的信息:本人洗禮的時間、父親叫什麼名字、祖上是干什麼的等。
如果一個俄羅斯人的名字是按照教會名(歷書名)來取的,比如安德烈、阿列克謝,那麼你大體能知道他是在什麼時候洗禮的。
4. 俄羅斯人怎麼命名
俄羅斯人姓名一般由三節組成。第一部分為本人名字,中間為父親名字,最後為姓氏。女性婚後會改為丈夫姓氏。
如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伊萬為本人名字,伊萬諾維奇為父名,意為伊萬之子,伊萬諾夫為姓。婦女姓名多以娃、婭結尾。婦女婚前用父親的姓,婚後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變。如尼娜·伊萬諾夫娜·伊萬諾娃,尼娜為本人名,伊萬諾夫娜為父名,伊萬諾娃為父姓。假如她與羅果夫結婚,婚後姓改為羅果娃,其全名為尼娜·伊萬諾夫娜·羅果娃。
俄羅斯人姓名排列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即上述伊萬和尼娜的姓名可寫成伊萬諾夫·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娃·尼娜·伊萬諾夫娜。名字和父名都可縮寫,只寫第一個字母。
俄羅斯人一般口頭稱姓,或只稱名。為表示客氣和尊敬時稱名字與父名,如對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尊稱伊萬·伊萬諾維奇,對尼娜·伊萬諾夫娜·伊萬諾娃尊稱尼娜·伊萬諾夫娜。特別表示對長者尊敬,也有隻稱父名的,如人們常稱列寧為伊里奇(Ильич),列寧的全名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家人和關系較密切者之間常用愛稱,如伊萬愛稱萬尼亞(Bаня)、瓦紐沙(Bанюша);謝爾蓋(Cергей)愛稱謝廖沙(Селеша)等等。
5. 俄羅斯人名字組成
俄羅斯人名字由三節組成。第一部分為本人名字,中間為父親名字,最後為姓氏。女性婚後會改為丈夫姓氏。如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伊萬為本人名字,伊萬諾維奇為父名,意為伊萬之子,伊萬諾夫為姓。也能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
俄羅斯人姓名:
在古俄羅斯,任何一個詞都可以用來作為人的名字,人們把名字視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幸福或成功、疾病或死亡、堅強或軟弱等,往往和名字聯系在一起。當時,人們的名字更多的是渾名、綽號,它們五花八門。有些名字反映了父母的情緒和他們對孩子的感情,如日丹來源於等待一詞,意味著盼望的孩子;米利亞來源於親愛的一詞,意味著可愛的孩子。有些名字根據孩子的外表而取,如庫德里亞什-一個卷發的孩子,洛班-額頭高或寬的人。
6. 俄羅斯人的名字有什麼規則
俄羅斯人姓名排列通常是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人們給孩子們取名大多不講究內容,只要聽起來美麗動聽即可,也有些是帶有紀念意義或表示父母殷切希望、良好祝願之類的名字。其實俄羅斯的姓很多都是非常有趣的,如「戈爾巴喬夫」意思是駝背,「普希金」含「大炮」之意,「托爾斯泰」有「肥胖」之意。有趣的是,有些俄羅斯人的姓取自動物的名稱,如「扎伊采夫」(兔子)、「科羅溫」(牛)、「烏特金」(鴨子),柴可夫斯基(Чайковский)這個姓來源於俄羅斯俗名 Чайка(有海鷗之意)。有些姓竟出自一些食物和蔬菜的名稱,如:「眄拉瓦耶夫」(大麵包)、「卡普什金」(白菜)。還有的姓氏與日常生活用品及生產工具有關,如:「舒賓」(皮襖)、「捷列金」(馬車)等。
7. 俄羅斯人命名規則
俄羅斯人的姓名由三部分組成:名,父稱和姓,如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Иванов(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伊萬諾夫)Наталья Сергеевина Иванова(娜塔莉婭謝爾蓋耶芙娜·伊力諾娃)。亞歷山大、娜塔莉婭是名字,謝爾蓋耶維奇和謝爾蓋耶芙娜是父稱,伊萬諾夫和伊萬諾娃是姓。女子出嫁後,一般隨丈夫的姓。但是,有的女子依然保留娘家的姓。在女性解放的時代,這種情況決非鳳毛麟角。
俄羅斯人的名字有全稱(或大名升簡稱(或小名)和愛稱之分口例如,Любовь(柳博芙)是全稱,Люба(柳芭)是簡稱,Любочка(柳勃奇卡)是愛稱;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爾)是全稱,Володя(伏洛佳)是簡稱,Володенька(伏洛捷卜)是愛稱。有時,不同的全稱會有相同的簡稱。例如:Митя(米佳)既是Дмитрий(季米特里)又是Митрофан米特羅方)的簡稱;Мара(瑪拉)既是Мария(瑪莉婭)、Маргарита(瑪爾加莉達),又是Тамара(塔瑪拉),Эльмара(愛麗瑪拉)的簡稱。有時,一個全稱也會有兒個不同的簡稱,如:Митя(米佳)Дима(季馬)是,Дмитрий(季米德里)的簡稱Маша(瑪莎)、Маруся(瑪魯霞)和Мара(瑪拉)是Мария的簡稱。愛稱主要是由全稱或者簡稱加上後綴構成。如Иван(伊萬)的愛稱有Иванушка(伊萬努什卡)、Иваша(伊萬沙)等等。
日常稱呼,根據親疏不同,可稱呼名字、愛稱、名字加父稱等。
8. 俄羅斯人的名字有什麼特點
1、俄羅斯人的姓名有不少直接同表示動物的名詞發生聯系,如利西岑、米莎、伏洛比約、梅德韋捷夫。這些名字都與動物有關,應該強調的是,俄羅斯人特別喜歡熊,因為他們認為熊力大無比以及它那勇士般的性格,
俄羅斯人喜歡熊的「傻的可愛」的外表,人們崇尚以它為名,因而專有一類「熊名」,例如: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米哈伊琳娜、米莎、米什卡、米哈利丘克等。
2、俄羅斯人喜歡取長輩的名,純粹是為了紀念祖輩。比如為表示對列寧的尊敬和紀念列寧給兒子取名為弗拉基米爾。
3、俄羅斯人的姓中大部分都姓伊萬諾夫,伊萬諾夫是俄羅斯人的大姓,其次是庫茨涅佐夫,接著是伏爾科夫,姓伊尤尼金。
4、俄羅斯人的姓中,保留了大量的外來的姓,因為經常有很多外國人移居到俄國,雖然他們和和俄國人通了婚,但他們的姓仍然保存了下來,因此俄國有很多少數民族,
比如:楚瓦什人、摩爾多瓦人、韃靼人、科米人等。這些少數民族保留了名字的本民族色彩,作為其後代的姓。有一些姓也跟俄羅斯文化相融合了。
5、還有人取名是因為某種需要而取的名字。比如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就意為「最大的痛苦」,來表示其童年和青年時代所經歷的苦難歷程;斯大林原名為「朱加什維利」,參加革命後改名為斯大林,意為「堅強的鋼鐵」。
9. 俄羅斯名字要怎麼取
俄羅斯人的姓名共由三部分組成,按其正常的排列順序分別為名字、父稱和姓,如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Петров(亞歷山大·巴甫洛維奇·彼得羅夫〕、
Елена
Николаевина
Иванова(葉蓮娜·尼古拉耶夫娜·伊萬諾娃)等。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這三部分在稱呼中並不總是同時使用的,而是根據不同場合、不同談話對象而有所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