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人為什麼求婚潮

俄羅斯人為什麼求婚潮

發布時間:2022-05-16 15:15:15

Ⅰ 在俄羅斯,為何14歲女孩就可以談婚論嫁

俄羅斯這個名字相信都不陌生,作為蘇聯解體後的第一大經濟體,在軍事上俄羅斯一直都在抑制著美國,即使在今天俄羅斯也絲毫不畏懼美國,因此網上那些關於美軍飛行員駕駛先進戰機叛國,只有俄羅斯敢收留。就連當年戰爭販子薩達姆叛逃的第一選擇眾多的網友都會想到是俄羅斯,畢竟在當時除了俄羅斯能和美國一較高下之外,其他國家真的沒有這個實力,就連當時色中國也實力也不敢和美國叫板。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的女人即使到了三十多歲,也不願草草將自己的婚事託付給一個不靠譜的人,看來俄羅斯的女人還是非常愁自己的婚姻大事。

Ⅱ 為什麼許多媒體都宣稱俄羅斯美女喜歡嫁給中國男人

俄羅斯美女真的希望嫁給中國小伙嗎?

這是完全不存在的事情!


凡是常年在俄羅斯生活的人都知道,俄羅斯人對亞洲人一點都不友好,大多數俄羅斯人對亞洲人很冷淡,即便是有俄羅斯人對你很熱情,你也不要太激動,對方可能是對誰都很熱情,不單單是對你熱情,你可千萬別自作多情。

實際上亞裔男性非常不符合俄羅斯女性審美,俄羅斯人還是更加喜歡高大魁梧的男子,相比之下,中國男人在這方面比較吃虧。

而且俄羅斯女性更加拜金,你一個月掙幾千塊錢根本不夠人家開銷,身材沒有,錢也沒有,還非說人家喜歡你,自欺欺人。

此外一些文章還吹捧中國男人勤勞、顧家、疼老婆、會做飯,讓無數俄羅斯美女趨之若鶩。

大哥,拜託了,這些標簽雖然是優點 ,但有啥用?

勤勞,勤勞的確是咱們的優點,但外國人真的不喜歡那麼勤勞,人家喜歡享受生活。

顧家,歐美男人周末都是在家裡陪著妻兒,而中國男人的周末都是想方設法的往外跑,你說到底是誰顧家。

疼老婆,如果你沒錢,俄羅斯的大妞不需要你疼。

會做飯,倘若會做飯能娶到老婆,那麼大家別參加高考了,都去新東方學廚師吧!

總而言之,所謂俄羅斯美女哭著喊著要嫁到咱這的說法,都是假的,太假了。

Ⅲ 俄羅斯為什麼女人十四歲就可以結婚呢

俄羅斯女人十四歲就可以結婚,有三種主要原因:國家人口政策、地域性生理早熟、國家發展戰略需求。

論國土面積,俄羅斯是全球第一大,高達1709.82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卻僅僅只有1.46 億(2019年)。國土面積比中國大,人口卻僅僅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多一點。走在俄羅斯,隨處可見的是荒無人煙。

一戰和國內革命導致人口損失嚴重:1914年至1922年俄羅斯經歷了一戰和革命運動,損失1200萬人口。

1933年俄羅斯發生大飢荒造成了500萬人口的損失。

二戰帶來的人口重創:二戰俄羅斯死亡2700萬人,且都是育齡人口,男性居多,到今天俄羅斯還女多男少。

1991年的蘇聯解體,許多俄羅斯人逃出俄羅斯。當出生人口跟不上損失人口,俄羅斯怎麼不能出現人口危機呢。



當然,俄羅斯《聯邦家庭法》對這一年齡的限制也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年滿14周歲的孩子都可以結婚。根據修正案,未滿16周歲的公民,只要達到14歲的年齡,在獲得了父母或者監護人的同意之後,以及存在已經懷孕或者生子的特殊情況下都可以娶妻或者嫁人。

但是現實來講,無論是哪個國家,14歲其實都是不適合結婚的年齡。

當前的俄羅斯,想要發展,人口問題是非常突顯的一個關鍵。但俄羅斯目前國內人口負增長,不僅男女比例失調,人口分布還非常鬆散,沒有形成大規模的

俄羅斯男性普遍有酗酒、駕車較多、交通事故頻發等因素的影響,目前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是64歲,比俄羅斯女性足足少了十歲。導致如今的俄羅斯女性人口要比男性多出上千萬。

另一個,出生率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口外流和生育下降的現象:從1993年到1996年俄羅斯人口幾乎下降600萬人,平均每年以200萬的速度在下降。

不得以,俄羅斯在普京上台後,推出了相應的人口政策,作為其國家發展的戰略,其中下調女性結婚年齡,從16歲下調到14歲,也是出於國家發展的需求。

Ⅳ 俄羅斯風俗有什麼

(1)他們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醬或蜂蜜,還要吃一些甜食,如自製的蛋糕、甜點心、餅干糖果等。

(2)喜歡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羅斯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傳統的由銅製成,現在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結構類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3)喜歡喝濃茶,現代人還常在茶中放些羅姆酒。

(4)俄羅斯人是比較注重禮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萬事如意」、「謝謝」、「請原諒」、「再見」、「請」等等禮貌語言,人們不但在外面經常掛在嘴上,就是在家裡親人間也離不開口。

展資料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Ⅳ 俄羅斯人的結婚習俗都有哪些

傳統的俄羅斯人的婚姻習俗頗為繁多。說媒時講究單日說媒,忌諱星期三、星期五和12號。相親時要禱告,並還要圍桌走三圈。訂婚名堂更多,如喝糖水定終身,一牧師主持訂婚儀式後雙方才可開始籌備結婚,舉辦訂婚舞會等。結婚時擺「門形」婚宴,在城市婚禮上要三吻雙親,婚禮後還有結婚拜訪周;在農村講究鈴聲驅災,新婚夫婦乘坐的馬車要用鮮花和小鈴襠來裝飾。在婚宴上,按照俄羅斯習俗。新婚夫婦要各掰下一塊麵包蘸鹽後敬獻給自己的父母,以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思。接著同自己的家長吻別,女伴們唱憂戚的送別曲。按照習慣,在宴會上新人不能多吃,而要當好第一次家庭主人,使來賓們盡情歡樂。一席間大家頻頻舉杯,新娘新郎隨著「苦啊、苦啊」的喊叫聲,不斷親吻。人們時而高歌,時而起舞,整個婚宴充滿喜慶氣氛。

Ⅵ 俄羅斯為什麼女人十四歲就可以結婚十四歲已經代表成熟了嗎

十四歲的女孩,在我眼裡好像也只能叫女孩,只是剛上初中的年齡,身體發育和思想價值觀上都還未成熟,這個年紀在我國是嚴禁結婚的。但在俄羅斯卻是可以結婚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也就是俄羅斯十四歲的女孩可以結婚的原因,目的就是通過降低法定結婚年齡來鼓勵生育,增加人口。原來俄羅斯女性法定結婚年齡是16歲的,但為了增加人口,才通過憲法更改了法定年齡,看來俄羅斯為了增加人口,也是拼了。

那麼十四歲的女孩是否已經發育成熟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個剛上初中的女孩,不管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肯定都是不成熟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Ⅶ 俄羅斯的風俗

俄羅斯民族飲食習慣有以下幾大特點:

酸:俄羅斯人喜歡吃酸的食品。麵包、牛奶是酸的、菜、湯也多以酸為 冷:午餐多數是冷盤。以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蘑菇、酸黃瓜、涼拌菜、乳酪等為主。
湯:俄羅斯人午餐、晚餐喜歡喝湯。有各種肉湯、魚湯、酸菜湯、紅菜湯、白菜湯等。
酒:俄羅斯人喜歡喝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茶: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在茶中加檸檬片和糖。倒茶時,先從茶炊里倒出一些釅茶,然後用水沖淡。
主食:主食大多數是以黑麥、小麥麵粉製成的麵包。黑麵包是俄羅斯人愛吃之物,並常用來作為待客的食品。
副食:主要是魚、蝦、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等。蔬菜有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生菜和圓蔥。但俄羅斯人不吃某些海物(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

吃的規矩

在服務性場所,一般給小費,也叫茶錢。付帳的時候酌情多付一點兒,然後說"不用找",就行了。
應邀做客時,進屋應先脫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間好。在主人家裡,應先向女主人鞠躬問好,然後坐在主人讓給的位置上。
吃西餐時,應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麵包通常用手拿。飲酒時用右手拿杯;嚼東西時應把嘴閉上,不能嚼出聲來。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會上須"紳士"一些,照顧好身旁的婦女。

衛生習慣

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不許隨地吐痰。在街上,即使你離人群很遠吸煙,也會有人走過來"關照你"。俄羅斯人這方面公德意識很強。
俄羅斯人有"泡澡堂"的習慣。他們的澡堂很獨特一蒸汽澡堂。澡堂里有爐子、上面放有燒熱的石頭,把水潑到石頭上,立即出現蒸氣,然後用白樺樹條編成的"小掃帚"拍打身子。

打招呼

俄羅斯人對稱呼相當有講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車等場所,你可稱對方"您"或"同志"。如果進一步交談,你可以按對方性別、年齡,分別稱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小夥子。
假如你與俄羅斯人在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互相認識和交談,應該努力記住對方的全名,既要稱呼他的名字還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氣。而且千萬要記住:稱"您"不能稱"你"。

交際禁忌

讓煙時,一般要遞上煙盒讓其自取,不能只合一支。特別應注意不要用一根火柴替三個人點煙。男人吸煙時,應先問問身邊的婦女介不介意。出門進門,男子應幫助同行婦女穿大衣、開門。

談話時應看著對方,不插話,以示尊敬。上廁所的代語是"對不起,請等一下",或說"對不起,我去打個電話,請等一等"。握手時要摘下手套,不能搖對方的手。如果關系一般,輕輕地握;關系很好時可以用力。對年長者的婦女,不應先伸手;對初次見面的婦女,可先鞠躬。假如你是女子,切忌用裙子當扇子扇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對他人不得用手指指點點,交談時不要大聲嚷嚷。俄羅斯人在公共場合要麼不說話,要麼低聲交談,很文明。 (夜鷹)

俄羅斯社會風尚之女士優先(遠東經貿導報2003-29-1)

俄羅斯人一向把尊重婦女當作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修養好的標志。雖然"女土優先"並不掛在口上,但男士們卻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否文明,在婦女面前,他們不僅注意儀表,而且還談吐文雅、禮貌謙恭。
俄羅斯人尊重婦女反映在日常瑣事的一舉一動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社會所特有的公德和風尚,這種風尚幾乎隨處可見。比如,在公共場所的出入口常常見到男人們主動為婦女拉門,公共汽車上為婦女讓座位,街道擁擠的路邊讓婦女先行等等,體現出整個社會對婦女的關心、愛護和體貼。

俄羅斯婦女在這種環境中,自然享有不少的好處,進而也形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習慣,如習慣了坐小汽車不自己開門,習慣了出門時別人給披上外衣,習慣了下公交車有人攙扶,總之,習慣了一切文明禮貌性的服務。就連七八歲的小男孩都不乏紳士舉動,每當公共汽車停站時,他們會首先跳下車,然後轉身遞去一隻手給自己的母親或長輩,幫助她們下車,全然一副大男子的風度。

如果說平時這些點滴行動還不足以體現出社會對婦女的關愛的話,那麼,俄羅斯婦女在外旅行時受到的周到服務則更為明顯。坐飛機、乘火車途中,女性有時要手提沉重的行李,行走困難,這時,素不相識的人會走過來,熱情地伸出雙手為她幫忙。幫助婦女在俄羅斯似乎已成為極其自然而普通的事情。同宿一個包廂的男女旅客彼此非常照顧,列車起動後,男旅客自動離位,騰出地方和時間給女旅客,這時婦女們便能更換旅行時所穿的舒適的衣服。夜晚入睡前,男人們也讓出包廂,等婦女合衣而卧後自己才歸來。這些過程大家不用任何語言,彷彿成為一種慣例。

俄羅斯有不少吸煙者,當婦女在場時,他們吸煙首先要徵得她們同意,獲得同意後,才抽煙。當然,也有對婦女視而不見在公共場合"噴雲吐霧"的人,對這種旁若無人的不自覺表現,婦女們,則敢於提出抗議,直至其收斂自己的行為。事情雖小,但尊重婦女的確成為俄羅斯男人一種優雅的風范。

尊重婦女不是一朝一夕人們心血來潮的表現,它是俄羅斯民族長期形成的傳統美德。在中小學生的課本中,有專門講如何尊重婦女的課文供學生閱讀。從小的正規教育、家長的正面傳授以及社會的耳濡目染,培養了俄羅斯人文明、禮貌、懂得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慣。 (珊珊)

傳統婚俗:古羅斯和封建時代,俄羅斯人的婚姻嚴格受社會等級門第的限制,主張門當戶對,貴族不與平民、農奴通婚。男女婚姻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沒有婚姻自由。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發展後,婚姻自主的風氣逐漸流傳,但傳統的婚俗影響仍長期存在,尤其是在農村。

古老的俄羅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結婚儀式十分復雜隆重,其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首先是說媒。十月革命前,每個村莊和城鎮都有職業媒婆,以說媒為生,多是能說會道的中老年婦女。她們對周圍各家未婚男女的情況及其家庭財產情況了如指掌,專為男方出主意,舉薦未婚妻,並受男方的委託,到女方家庭去提親。媒婆去的時間一般是逢單的日子(決不能在每月13號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進房後不能說出自己的身份和來訪目的,而是稱自己是獵人、朝聖者或商人等等,過一會才花言巧語地說明來意:"你家有個小鴿,我家有隻小鷹,你家有隻小貂,我家有個獵人,你家有個姑娘,我家有個小伙,咱們來結個親。姑娘是支花,為何耽誤在家。"一番說服後,若女方父母同意考慮這門親事,他們便與媒人繞桌三圈,然後商定相親日期。相親之日,未婚夫與父母、媒人來到女方中,與女方見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後,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帶來的麵包切成相等的兩塊或四塊與男方家人吃掉。隨後男女方家長和媒人一邊喝酒一邊商談雙方各自應該付的聘禮和嫁妝及婚期等問題。俄羅斯人很看重聘禮,也看重嫁妝。聘禮少或者嫁妝不夠就難以締結良緣。
接下來就是訂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擇日再次來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並接過男方父母獻上的麵包和鹽。雙手接過後要吻一下麵包,表示感謝,然後把它放在擺滿佳餚的宴席上。雙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婦,未婚夫婦交換禮物。一般未婚夫送給心上人訂婚戒指或珠寶首飾,有的還在禮盒裡裝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權利。未婚妻回贈情郎的則是她親手綉制的圍巾、手套等女紅。儀式之後,宴會開始,未婚妻給客人們敬酒並回贈每人一塊絲綢手帕。

婚禮前夕或當天早晨,待嫁的準新娘把閨中好友請來舉行"哭嫁"儀式,向少女時代告別。她解開發辮,把發帶分贈給女友,跟她們一起唱有關出嫁後悲慘命運的歌曲,這些歌曲都是描寫新娘婚後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麼涼,又是那麼黃/ 他們打發我這姑娘去挑水/ 我光著兩只腳,沒有鞋穿/ 我赤身露體,沒有衣衫……。

接著是洗澡和與家神告別。未婚夫婦在婚禮前都要進行沐浴凈身,在傳統的浴室里洗個蒸汽浴。結婚時新婚夫婦還要交換樺樹枝製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項重要活動是送嫁妝。送嫁妝的車隊通常由五輛馬車組成,第一輛上裝著神像和茶炊,載著一個捧著茶葉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輛坐著新娘的教母,捧著瓷器和銀鹽碟;第三輛馬車上放著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頭各2對,床單床罩各6條,床幃2條,鵝毛褥子1個,還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輛載傢具地毯;第五輛上坐著新娘的姨母和抱著一隻母火雞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妝多,車隊就更長。

高潮是結婚的日子。當天早晨,新娘換上白紗做的結婚禮服,梳上已婚婦女的發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婦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親車隊。這時,新郎、伴郎、媒人及親朋好友分坐四輛馬車而來,馬車都用綵帶、鮮花、樹枝裝飾得格外華麗。迎親隊伍要經過一番周折(用錢買路、尋新娘等)和逗趣哄鬧之後方能進入新娘房內。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後把一條手帕塞到新郎手裡,把他領到新娘跟前,讓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後,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後,新娘與伴娘及女方媒人隨迎親隊伍去教堂。動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屬照例要痛哭一場,這時為整個婚禮的轉折點。按照風俗,新娘離家後不應再哭泣。

宗教結婚儀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給新婚夫婦戴上婚冠,詢問雙方是否願意與對方結合,為新人祈福。然後,新郎新娘交換結婚戒指。按照習俗,只有在教堂舉行過婚禮儀式、接受過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禮後,新婚夫婦到新郎家。賓客們在門前用麵包和鹽迎接新人,往他們身上撒麥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後生活富裕、幸福。隨後,盛大的婚宴開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種美味佳餚以外,特製的大圓麵包是必備食品。上面飾有太陽、月亮、星星、鴿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隨,相親相愛。按照傳統習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農家廚娘的婦女端上一瓦罐麥粥,請新人將粥喝盡,並且口中念念有詞:"要是樹林里的樹墩多,你們就多生幾個兒子,要是草地上的樹墩多,你們就多生幾個閨女"。席間,賓客頻頻舉杯向新人祝福,並高喊"苦哇,苦哇",讓新人接吻。在這喜慶的宴會上,坐在最顯著位置的新人卻不能走動,也不能隨意吃喝。

狂歡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牆角或床上一定懸掛著箭,箭象徵愛情。在俄羅斯的傳說中,婚姻是由鐵匠錘定的,而鐵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豐收,因而箭也象徵多子多福。箭還象徵威力,守護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燭夜,新娘必須為新郎脫鞋,以示順從。

婚禮的最後一步是回娘家。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請女婿吃的頭道菜是煎蛋,吃後女婿要把一枚硬幣投入盛著葡萄酒的高腳杯里,並遞給岳母,表示承認新娘的貞潔。

這是傳統的結婚禮儀,禮節繁瑣,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蘇維埃時候婚俗:十月革命後,城市居民的訂婚儀式很簡單。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設茶點款待客人,時間一般選在婚前三個月內的某一天。這天未婚夫婦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親宣布為女兒訂婚,然後未婚夫向未婚妻贈送訂婚戒指。未來的女主人給客人們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醬,請客人們品嘗自己親手烤制的甜點。而客人們照例一邊品嘗,一邊對未婚妻的手藝給予評價。

城市裡婚禮也很簡單:未婚夫婦先到市、區的民政機關登記,然後在親友的陪同下分乘兩輛汽車來到專為新婚夫婦舉行婚禮而設的"幸福宮"。,新郎攜新娘在門德爾松的結婚進行曲中走進大廳。新郎一般身著深色禮服,白色襯衫,站在新娘的右側。新娘則一般穿白色婚紗,頭帶花環,手持花束。傳統的花環由香橙花編成,或為蓓蕾,或半開。花束通常用玫瑰、鬱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編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徵純潔、溫柔;玫瑰色象徵青春。

婚禮主持人先詢問未婚夫婦是否自願結合,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後,請新郎新娘和證婚人在結婚證書上簽字。接著新人交換戒指,接受雙方父母的祝福。婚禮儀式結束後,新人會去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如初次見面的地方、經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紀念碑等地方獻花,或在結婚林中植樹。然後再回家或到餐廳舉行婚宴和晚會與來賓歡慶。整個過程一般一天就結束了。農村婚禮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禮節形式。

當代東正教婚禮:蘇聯解體後,宗教的地位在俄國逐漸上升,教堂婚禮也增多了。正教會禁止與不同信仰的人結婚,因此來教堂舉行婚禮的人必須是經洗禮入教者,而且必須持有公民證和在官方民政部門辦理的結婚證件。

未婚夫婦在婚禮前須齋戒7-10天。新娘須穿著白色婚紗,也可著蘭色、玫瑰紅或淡褐黃色婚紗,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裝。頭上要有帽、蓋頭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裝,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儐相陪同走進教堂。進入教堂後,新郎立於右側,新娘立於左側。神父問明他們確實同意結合之後,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禱上帝賜福,把點燃的蠟燭遞到他們手中,把置於聖壇上的戒指戴在他們手上,之後新人相互三次交換戒指,各喝三小口紅酒。然後新人親吻耶酥和聖母像,接受在場者的祝福。儀式結束後,新人男右女左攜手走出教堂。

按照東正教的習俗,在齋戒期間、某些宗教節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舉行婚禮。

左右方位觀: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右吉左凶的觀念。受這些文化的影響,俄羅斯民族中形成了右為尊、為貴、為吉,左為卑、為賤、為凶這一觀念,並將右與男、左與女聯系起來。在俄語中,"右"這個詞同時又是"正確的,正義的"意思;而"左"則有"反面的"意思。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時左腳先著地的原因;穿衣時,俄羅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頰長痣是吉痣,左頰長痣是凶痣。俄羅斯人至今還有向左肩後吐三次唾沫消災的習俗。

吉凶觀念:徵兆觀念是傳統文化的遺留下來的,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俄羅斯民族也不例外。

在俄羅斯下列現象被視為吉兆:小孩出生時被羊膜包著全身,預兆終生幸福;兒子像母親,女兒像父親,也預兆孩子會終生幸福;兩人交談時,突然同時說出一個詞,預兆未來兩人的某一個願望定能實現;坐在兩個同名的人之間時,心中想一個願望,此願望定能實現;喬遷時先放一隻貓進屋,日後生活必定順意;在俄式澡堂洗澡時,用白樺枝條抽打上身,身體會健康;姑娘試穿新衣時被針刺,預示她穿這件衣服時定會有人,特別是小夥子的喜歡;蜘蛛落到人手上,預示此人將收到信或好消息;杯中茶葉垂直浮在水中,預示喝茶的人將會獲得好消息。

下列徵兆被視為凶兆:用毒眼看人,對方不吉;烏鴉在屋頂叫,預示死亡;途中遇到貓(尤其是黑貓),或看到兔子穿過道路,或遇到提空桶的人,預示此行不吉;出門時,忘記帶某種物品而又回家取,不吉。避凶的辦法是返回後照照鏡子;看到衣著與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不吉;鹽倒灑出來,不吉,預示會與人吵架;杯中茶水突然潑掉,不吉,預示有突發事件。

禁 忌:俄羅斯傳統習俗中還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東西,如刀、別針等物,如一定要送,則應討回一枚硬幣,或用要送的尖東西扎對方一下;不能送別人手帕,因為送手帕預示著分離;兩個用同一手帕擦汗,預示終會分離;忌在家裡和公共場所吹口哨,口哨聲會招鬼魂;忌讓姑娘對著桌角坐,坐在這地方預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

Ⅷ 為什麼俄羅斯女人婚後婚前變化那麼大

因為俄羅斯的女人在結婚前要靠的身材和美貌迷惑並俘虜男人們!
而結婚後,女人們要靠身材和體力抗拒和反擊男人們!
俄羅斯《新消息報》日前公布一份調查報告男人夫酗酒以及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是離婚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所謂適者生存,這是俄羅斯的女人們生存之道!
嘿嘿

Ⅸ 俄羅斯為什麼女人十四歲就可以結婚

結婚生子」是人生重要的大事,關於結婚年齡,每個國家的規定也不盡相同。我國法律規定,男性不得早於22周歲結婚,女性不能早於20周歲。大家對於此項規定也都覺得合理,因為過早結婚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然而俄羅斯女性的最低結婚年齡讓很多人大吃一驚。雖然法定結婚年齡是18歲,但有提議允許女孩14歲結婚。俄羅斯之所,鼓勵女性早結婚,不僅因為「女多男少」,而這些關鍵原因很現實。











二.晚生孩子的利與弊

利:經濟水平相對好一些,並且晚婚晚育的人心理較為成熟,在養育孩子方面可能會得心應手。

弊: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會比較少,可能當父母六十多歲的時候,孩子才剛剛成年。另外,晚生育對於孕婦來講風險對更大,有時候甚至還有可能會危及性命。

不管是孩子多還是少、早生還是晚生,我們都不能以偏概全,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也要結合國情做出選擇。另外,不管選擇哪一種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適與否,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Ⅹ 俄羅斯國情 習俗(不要跟我扯什麼戰斗民族)

傳統婚俗:古羅斯和封建時代,俄羅斯人的婚姻嚴格受社會等級門第的限制,主張門當戶對,貴族不與平民、農奴通婚。男女婚姻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沒有婚姻自由。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發展後,婚姻自主的風氣逐漸流傳,但傳統的婚俗影響仍長期存在,尤其是在農村。
古老的俄羅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結婚儀式十分復雜隆重,其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首先是說媒。十月革命前,每個村莊和城鎮都有職業媒婆,以說媒為生,多是能說會道的中老年婦女。她們對周圍各家未婚男女的情況及其家庭財產情況了如指掌,專為男方出主意,舉薦未婚妻,並受男方的委託,到女方家庭去提親。媒婆去的時間一般是逢單的日子(決不能在每月13號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進房後不能說出自己的身份和來訪目的,而是稱自己是獵人、朝聖者或商人等等,過一會才花言巧語地說明來意:"你家有個小鴿,我家有隻小鷹,你家有隻小貂,我家有個獵人,你家有個姑娘,我家有個小伙,咱們來結個親。姑娘是支花,為何耽誤在家。"一番說服後,若女方父母同意考慮這門親事,他們便與媒人繞桌三圈,然後商定相親日期。相親之日,未婚夫與父母、媒人來到女方中,與女方見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後,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帶來的麵包切成相等的兩塊或四塊與男方家人吃掉。隨後男女方家長和媒人一邊喝酒一邊商談雙方各自應該付的聘禮和嫁妝及婚期等問題。俄羅斯人很看重聘禮,也看重嫁妝。聘禮少或者嫁妝不夠就難以締結良緣。
接下來就是訂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擇日再次來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並接過男方父母獻上的麵包和鹽。雙手接過後要吻一下麵包,表示感謝,然後把它放在擺滿佳餚的宴席上。雙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婦,未婚夫婦交換禮物。一般未婚夫送給心上人訂婚戒指或珠寶首飾,有的還在禮盒裡裝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權利。未婚妻回贈情郎的則是她親手綉制的圍巾、手套等女紅。儀式之後,宴會開始,未婚妻給客人們敬酒並回贈每人一塊絲綢手帕。
婚禮前夕或當天早晨,待嫁的準新娘把閨中好友請來舉行"哭嫁"儀式,向少女時代告別。她解開發辮,把發帶分贈給女友,跟她們一起唱有關出嫁後悲慘命運的歌曲,這些歌曲都是描寫新娘婚後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麼涼,又是那麼黃/ 他們打發我這姑娘去挑水/ 我光著兩只腳,沒有鞋穿/ 我赤身露體,沒有衣衫……。
接著是洗澡和與家神告別。未婚夫婦在婚禮前都要進行沐浴凈身,在傳統的浴室里洗個蒸汽浴。結婚時新婚夫婦還要交換樺樹枝製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項重要活動是送嫁妝。送嫁妝的車隊通常由五輛馬車組成,第一輛上裝著神像和茶炊,載著一個捧著茶葉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輛坐著新娘的教母,捧著瓷器和銀鹽碟;第三輛馬車上放著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頭各2對,床單床罩各6條,床幃2條,鵝毛褥子1個,還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輛載傢具地毯;第五輛上坐著新娘的姨母和抱著一隻母火雞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妝多,車隊就更長。
高潮是結婚的日子。當天早晨,新娘換上白紗做的結婚禮服,梳上已婚婦女的發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婦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親車隊。這時,新郎、伴郎、媒人及親朋好友分坐四輛馬車而來,馬車都用綵帶、鮮花、樹枝裝飾得格外華麗。迎親隊伍要經過一番周折(用錢買路、尋新娘等)和逗趣哄鬧之後方能進入新娘房內。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後把一條手帕塞到新郎手裡,把他領到新娘跟前,讓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後,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後,新娘與伴娘及女方媒人隨迎親隊伍去教堂。動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屬照例要痛哭一場,這時為整個婚禮的轉折點。按照風俗,新娘離家後不應再哭泣。
宗教結婚儀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給新婚夫婦戴上婚冠,詢問雙方是否願意與對方結合,為新人祈福。然後,新郎新娘交換結婚戒指。按照習俗,只有在教堂舉行過婚禮儀式、接受過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禮後,新婚夫婦到新郎家。賓客們在門前用麵包和鹽迎接新人,往他們身上撒麥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後生活富裕、幸福。隨後,盛大的婚宴開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種美味佳餚以外,特製的大圓麵包是必備食品。上面飾有太陽、月亮、星星、鴿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隨,相親相愛。按照傳統習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農家廚娘的婦女端上一瓦罐麥粥,請新人將粥喝盡,並且口中念念有詞:"要是樹林里的樹墩多,你們就多生幾個兒子,要是草地上的樹墩多,你們就多生幾個閨女"。席間,賓客頻頻舉杯向新人祝福,並高喊"苦哇,苦哇",讓新人接吻。在這喜慶的宴會上,坐在最顯著位置的新人卻不能走動,也不能隨意吃喝。
狂歡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牆角或床上一定懸掛著箭,箭象徵愛情。在俄羅斯的傳說中,婚姻是由鐵匠錘定的,而鐵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豐收,因而箭也象徵多子多福。箭還象徵威力,守護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燭夜,新娘必須為新郎脫鞋,以示順從。
婚禮的最後一步是回娘家。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請女婿吃的頭道菜是煎蛋,吃後女婿要把一枚硬幣投入盛著葡萄酒的高腳杯里,並遞給岳母,表示承認新娘的貞潔。
這是傳統的結婚禮儀,禮節繁瑣,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蘇維埃時候婚俗:十月革命後,城市居民的訂婚儀式很簡單。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設茶點款待客人,時間一般選在婚前三個月內的某一天。這天未婚夫婦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親宣布為女兒訂婚,然後未婚夫向未婚妻贈送訂婚戒指。未來的女主人給客人們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醬,請客人們品嘗自己親手烤制的甜點。而客人們照例一邊品嘗,一邊對未婚妻的手藝給予評價。
城市裡婚禮也很簡單:未婚夫婦先到市、區的民政機關登記,然後在親友的陪同下分乘兩輛汽車來到專為新婚夫婦舉行婚禮而設的"幸福宮"。,新郎攜新娘在門德爾松的結婚進行曲中走進大廳。新郎一般身著深色禮服,白色襯衫,站在新娘的右側。新娘則一般穿白色婚紗,頭帶花環,手持花束。傳統的花環由香橙花編成,或為蓓蕾,或半開。花束通常用玫瑰、鬱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編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徵純潔、溫柔;玫瑰色象徵青春。
婚禮主持人先詢問未婚夫婦是否自願結合,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後,請新郎新娘和證婚人在結婚證書上簽字。接著新人交換戒指,接受雙方父母的祝福。婚禮儀式結束後,新人會去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如初次見面的地方、經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紀念碑等地方獻花,或在結婚林中植樹。然後再回家或到餐廳舉行婚宴和晚會與來賓歡慶。整個過程一般一天就結束了。農村婚禮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禮節形式。
當代東正教婚禮:蘇聯解體後,宗教的地位在俄國逐漸上升,教堂婚禮也增多了。正教會禁止與不同信仰的人結婚,因此來教堂舉行婚禮的人必須是經洗禮入教者,而且必須持有公民證和在官方民政部門辦理的結婚證件。
未婚夫婦在婚禮前須齋戒7-10天。新娘須穿著白色婚紗,也可著蘭色、玫瑰紅或淡褐黃色婚紗,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裝。頭上要有帽、蓋頭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裝,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儐相陪同走進教堂。進入教堂後,新郎立於右側,新娘立於左側。神父問明他們確實同意結合之後,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禱上帝賜福,把點燃的蠟燭遞到他們手中,把置於聖壇上的戒指戴在他們手上,之後新人相互三次交換戒指,各喝三小口紅酒。然後新人親吻耶酥和聖母像,接受在場者的祝福。儀式結束後,新人男右女左攜手走出教堂。
按照東正教的習俗,在齋戒期間、某些宗教節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舉行婚禮。
俄羅斯的酒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據考證,釀酒業的出現歸功於制蜜業的發展。在公元 880-890年,「蜜酒」 медовуха開始在民間出售,其釀制工藝與葡萄酒極其類似,產生於921年的樺汁酒香氣四溢,同時,人們開始在蜂蜜中加入啤酒花。

早在996年,民間就習慣對蜂蜜進行蒸煮。1284年,俄羅斯擁有了自己的啤酒。15世紀40-70年代,伏特加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被稱為國酒的伏特加甚至被一些西方人當作了俄羅斯的代名詞。

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歷史像俄羅斯這樣——因對酒精的依賴而受到傷害,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對於真正的俄羅斯人來說,當伏特加擺在面前,總有道理來上一杯。

因此你可以講,是俄羅斯人釀造了伏特加,但是伏特加卻造就了俄羅斯歷史。1876年,陀斯托耶夫斯基在《一個作家的日記》中抱怨道,伏特加把人們都變成了「畜生和動物」。但令人困擾的是,俄國得以維持強大國力的預算,接近一半來自於燒酒的稅收。長此以往,「人民的未來將是一群道德敗壞而且酩酊大醉的人」。

但是在今天的俄羅斯,少飲或不飲正在成為時尚,舊的飲酒文化在悄悄地發生轉變。在私營企業里,在年輕人中間,人們為了保持清醒的頭腦而放棄了豪飲的做法。

大城市裡的「新俄羅斯人」認為,傳統的爛醉如泥等同於將酒精直接注射在血管里,而失去了對酒原本價值的體味。而更多的各種各樣酒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下面對幾種常見的酒略加介紹。

1. водка--伏特加。伏特加酒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60°,並經過活性炭過濾,使酒質更加晶瑩澄澈,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獨具一格的特色。尤其是伏特加生產大國——俄羅斯生產的伏特加酒,除酒香外,幾乎沒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勁大沖鼻,火一般地刺激。

2. виски--威士忌。威士忌酒是以大麥、黑麥、燕麥、小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放入橡木桶中陳釀、勾兌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主要生產國為英語國家。酒精度數大概在40—60度之間。

3. вино--葡萄酒。指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全部發酵或者部分發酵得到的酒精度在7到22度之間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以帶皮的紅葡萄為原料釀制而成;後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為原料釀制而成。

4. шампанское香檳酒。香檳可以稱是葡萄酒中之王,只有來自法國香檳產區的起泡葡萄酒才能配得起香檳這個名字!早期的香檳是無泡的,現在仍有無泡的香檳酒。不過全世界的人還是對有泡的香檳是比較熟悉。
5. анисовка--茴香蘋果酒
6. аперитив--低度數的開胃酒。
7. бенедиктин--本尼迪克丁酒(法國蜜酒)
8. бормотуха--漿果酒
9. брага--家釀啤酒
10. буза--布扎

11. вермут--苦艾酒
12. вишнёвка--櫻桃甜酒
13. возлияние--祭酒
14. глинтвейн--熱紅酒
15. грог--格羅格酒
16. десертный--甜酒

17. джин--杜松子酒,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所以被稱為杜松子酒。在中國又被稱為金酒、氈酒或琴酒。最初是作為利尿、清熱的葯劑使用,不久人們發現這種利尿劑香氣和諧、口味協調、醇和溫雅、酒體潔凈,具有凈、爽的自然風格,很快就被人們作為正式的酒精飲料飲用。杜松子酒的度數一般在35一55之間,酒度越高,其質量就越好。

18. ёрш--約爾什酒
19. жжёнка--熱糖酒
20. запеканка—燒制的露酒
21. зубровка—茅香露酒
22. имбирное пиво—薑汁啤酒
23. кагор—卡格爾酒
24. коктейль—雞尾酒。雞尾酒是用幾種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來的酒,多在飲用時臨時調制。它是以朗姆酒,金酒、伏特加、威士忌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輔助材料,加以攪拌或搖晃而成的一種飲料,最後還可用檸檬片、水果或薄荷葉作為裝飾物。

25. лафит—拉斐特酒
26. медовуха—蜜酒
27. молдавское вино--摩爾達維業果酒
28. мускат--麝香葡萄酒
29. наливка--果子酒,甜酒
30. перцовка--胡椒浸泡的酒

31. пиво--啤酒。啤酒是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其具有獨特的苦味和香味﹐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各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多量維生素如維生素B、菸酸、泛酸以及礦物質等。
32.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е питьё--葯酒
33. померанцевая водка--酸橙酒
34. рейнвейн--萊茵葡萄酒

35. рислинг--李斯陵白葡萄酒
36. ром糖酒、羅姆酒
37. рябиновка花楸露酒
38. самогон家釀酒
39. коньяк白蘭地酒

40. сидр西得爾酒
41. слащёная наливка加糖甜酒
42. сливянка李子露酒
43. херес核列斯酒

44. чихирь契希爾葡萄酒
45. ханжа中國燒酒
俄羅斯飲茶的記載始於1567年,先受到上層貴族的寵愛,17世紀後期迅速普及到各個階層。到19世紀,茶儀、茶禮、茶會、茶俗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茶字成了某些事物的代名詞,連給小費也叫「給茶錢」。
在日常生活中,俄羅斯人每天都離不開茶。早餐時喝茶,一般吃夾火腿或臘腸的麵包片、小餡餅。午餐後也喝茶,除了往茶里加糖外,有時加果醬、奶油、檸檬汁等。特別是在星期天、節日或洗過熱水澡後,更是喜歡。他們把喝茶作為飲食的補充,喝茶時一定要品嘗糖果、糕點、麵包圈、蜂蜜和各種果醬。俄羅斯民族一向以「禮儀之邦」而自豪,許多家庭都有以茶奉客的習慣,當你到家中做客時,主人通常會問:「您想喝點什麼,茶還是咖啡?」假如你選擇喝茶,主人就會說:「我這就把茶煮上。」喝茶可謂是他們的一大嗜好。連只有1600多人的烏德赫人也請一般客人及所有旅行者喝茶。來客時喝茶,主人往往端上甜點心、大蛋糕、大餡餅等,一直喝到賓主滿意為止。
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特別是喬治亞紅茶。他們對中國的茉莉花茶很感興趣,認為這種茶香飄四溢、沁人心脾。各地還有不同風俗的茶會,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俄羅斯飲茶十分考究,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碟很別致,因喝茶時習慣將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邊。茶具有的喜歡中國陶瓷的,有的喜歡玻璃杯的。但最習慣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茶炊實際上是喝茶用的熱水壺,裝有把手、龍頭和支腳。長期以來,茶炊是手工製作的,工藝頗為復雜。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廠才大批生產茶炊。起初,茶炊的形狀各式各樣,有圓形的、筒形的、錐形的、扇形的,還有兩頭尖中間大的酷似橄欖狀的大桶。馳名全國的圖拉市茶炊,是用銀、銅、鐵等各種金屬原料和陶瓷製成的。稍後,出現了暖水瓶似的保溫茶炊,內部為三格,第一格盛茶,第二格盛湯,第三格還可盛粥。現在使用的電茶炊,形狀近似金銀質的獎杯。俄羅斯的能工巧匠們常將茶炊的把手、支腳和龍頭雕鑄成金魚、公雞、海豚和獅子等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茶炊上還常鐫刻著雋永的詞句,「火旺茶炊開,茶香客人嘗」;「茶炊香飄風行客,雲杉樹下有天堂」。當主人將茶炊端到桌上,香飄居室滿屋生輝。特別是冬季,窗外大雪紛飛,屋裡爐火正紅,坐上銅茶炊。一會兒便噴出蒸氣,吱吱作響,桌上放著麵包、方糖、果醬及各種甜食。俄羅斯人喝茶通常是用茶炊煮好茶,然後往杯中注入濃茶汁,再加開水,調到適當的濃度,飲茶的茶具一般很小,如同小酒杯一樣,邊倒邊品嘗邊聊天,真是甜意濃濃,無話不談。如果你想談生意,此時正是大好時機。
倘若去俄羅斯人家做客,正趕上主人用茶,他們會熱情地向客人讓茶。此時,客人也應向主人打招呼:「茶加糖,祝喝茶愉快!」喝完茶後,客人應向主人致謝,可以說:「謝謝您的茶!謝謝您的款待!」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人為什麼求婚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